马嵬二首
李商隐: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

李商隐: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作者:李商隐原文: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1、马嵬:原共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
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2、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这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
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
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
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3、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
”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4、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5、此日六军同驻马:是叙述马嵬坡事变。
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当时七夕笑牵牛:意思是说当年七月七日李、杨在长生殿夜半私语的时候,还以为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会面一次,不及他们天天在一起。
李商隐《马嵬》原文、注释及解析

李商隐《马嵬》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马嵬[唐] 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②,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③,无复鸡人报晓筹④。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⑤。
如何四纪为天子⑥,不及卢家有莫愁⑦?〔注释〕①本篇选自李商隐《李义山诗集》。
《马嵬》共二首,此首原列第二。
马嵬,在今西安兴平县,唐置驿站。
《旧唐书·杨贵妃传》载,安禄山叛乱,潼关失守,玄宗、贵妃等西奔,至马嵬,军变,诛杨国忠,玄宗被迫将贵妃缢死于佛室。
②更九州,更有九州。
《史记·邹衍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所谓九州也。
”③虎旅,此指扈从玄宗的禁卫军。
柝,军中器具,晚上用来报更。
④鸡人,皇宫中负责报晓的人。
《汉官仪》:“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⑤据陈鸿《长恨歌传》载,玄宗、贵妃曾“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传说中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见之日。
⑥四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此举其成数。
一纪为十二年。
⑦莫愁,南朝民歌中经常提到的美女,无名氏《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子字阿侯。
”〔解析〕这是一首以唐玄宗和杨贵妃故事为题材的咏史诗。
诗题为“马嵬”,已点世上闻名的“马嵬之变”的题意。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首联劈空而起,夹叙夹议,精警的语句,饱含着感情色彩。
相传杨贵妃死后,玄宗思念不已,曾派方士前去寻觅其魂,方士声称在海外蓬莱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并带回昔日订情信物及“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
此诗首联高度概括了这类故事传说,意思是说:他生之约,渺茫难信;此生一死,相会无期。
其中“徒闻”二字,说明这是道听途说,是空想而非真实,因此就否定了方士的胡说八道,把读者从虚无飘渺的神仙世界中,逐渐引入苦难的人寰尘世。
下句“未卜”一词,表明作者对“他生”之说不以为然的态度,由此引申,对唐玄宗的悲切“思念”与杨贵妃的坚订来生婚约,隐含讥讽之意。
【诗歌鉴赏】李商隐《马嵬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商隐《马嵬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李商隐《马嵬二首》原文马嵬?其一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商隐《马嵬二首》翻译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李商隐《马嵬二首》赏析《马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词作品,是一首咏史诗,共两首,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马嵬?其一赏析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东平郡王、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叛乱。
范阳即幽州,在今河北省,古属燕国、冀州。
“冀马燕犀动地来”即是说此事件。
犀,犀利,指刀剑兵器。
逃难路上,六军威迫唐玄宗下令缢死了“红粉”杨玉环。
公元758年初,玄宗也抑郁而死。
所以说他“自埋红粉自成灰”。
或者说玄宗亲手埋藏了自己的红颜知己,任其在马嵬坡畔成冢成灰。
后二句含蓄而又不无深意地指摘唐明皇,你若早知沉迷于倾国之色而易于覆国,又怎能有如此狼狈出逃之举?一句反问,意味深长,褒姒妲己,前车之鉴,岂可忘得?马嵬?其二赏析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
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
三四句承上铺写。
“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
此皆承上两句“徒闻”、“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
五六句转入实事。
“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
马嵬

写作特点: 1.倒叙: 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2.对比(衬托):暗含讽刺
马嵬坡 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此诗以“马嵬事变”作为背景。前两句写唐玄宗回马长安,杨贵妃 却已死。尽管山河依旧,然而却难忘旧情。“云雨难忘”与“日月 新”对举,表达玄宗欣喜与长恨兼有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南朝陈 后主偕宠妃躲在景阳宫井中,终为隋兵所虏的事,对比唐玄宗马嵬 坡赐杨贵妃自缢的举动,对玄宗既有体谅,也有婉讽。
贵妃之死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意字音字形 更(gè ng) 九州 宵柝(tuò ) (chó u) 四纪 为(wé i)
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玄宗听术士说杨贵 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 有何用意? ——用典。 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也写出了 唐玄宗之悲。
提问三: 这场历史悲剧,准 确地说是爱情悲剧(从 人性角度而言哈),诗 人李商隐又是给出了怎 样的评价?
不如 及何 卢四 家纪 有为 莫天 愁子 。,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提问一: 诗歌标题为“马嵬”, 试从文本中找出哪些诗 句是再现当时的情景和 场面的?
无空 复闻 鸡虎 人旅 报传 晓宵 筹柝 。,
颔联:
“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 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 就适得其反。意思是:“虎旅” 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 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 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 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 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于是便 有了颈联的六军不发。
《马嵬》李商隐

空听到禁卫 军,夜间击 打刀斗,不 再有宫中鸡 人,报晓敲 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 定,全都驻 马不前,遥 想当年七夕, 我们还嗤笑 织女耕牛
。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南朝乐府歌辞《河东之水歌》:"莫愁十三能 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 六生儿字阿侯。"此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 的幸福与帝、妃的爱情悲剧对比。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禄山攻入潼关,唐玄宗于7 月12日决定放弃长安逃亡四川。路上无人接洽,十分 辛苦。第三天驻入马嵬驿(今陕西兴平)。保护皇帝 的禁卫军无粮,陈玄礼对将士进行煽动:“今天下崩 离,万乘震荡,岂不为杨国忠割剥甿庶、朝野怨尤, 以至此耶?若不诛之以谢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 愤!”,众将怨恨都发泄到杨国忠身上,请杀杨氏兄 妹。因此发生兵变,杨国忠逃进西门内,士兵蜂拥而 入,将其乱刀砍死。杨国忠死后士兵将馆驿围住,要 求唐玄宗杀杨国忠的妹妹杨贵妃,以防止日后报复。 唐玄宗迫于情势危急,不得不命令高力士将杨贵妃缢 死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方才稳住军心。
马嵬驿兵变 李隆基小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的时候。 他 初登上帝位时,励精求治,使得唐 王朝国力强盛, 经济文化发展到了顶 峰,(著名诗人高适、岑参、 王维特 别是李白、杜甫都生活在开元年代。) 史 称“开元盛世”。 玄宗取得了成就 以后,自以为天下太平,变 得骄傲怠 惰,追求起享乐生活。51岁时,夺儿媳 杨玉环。整天寻欢作乐,懒得上朝,用 人不当, 国内腐败空虚,终于爆发了 “安史之乱”。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马嵬李商隐

首联中先用“海外”“更九 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 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 否定。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 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 言,可是缘分已尽,于事无补。
以此来讽刺唐玄宗的痴心妄想
⑴《马嵬》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 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为中心, 杨妃 “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 了玄宗之悲?
因此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 ⑵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 了这种说法?
4、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 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长安,
“此3、日颈”联指“杨此贵日妃”的和死“日当。时“”当都是时 ”指七向夕时玄间宗的与,杨前贵者妃指“向密眼相前,誓后心” ,,永而远讥者“他 不笑当指们 分牵向时两 离牛以”人 ,、又往则 可织。指要 在女“哪遇一“一此上年世日时只世“”?能为前六指相夫军哪后见妇一不又一有日发”次,”? 的时什候么,关结系果?又颈如联何运?用两什相么映手衬法,杨 贵妃表“达赐了”怎死样的结意局思,?就不难言外得 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 也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 ”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 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 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运用了对 比的手法。没有“当时”的荒淫,哪 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 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 妃之“此日”!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⑵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 “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 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 破了这种说法?
李商隐《马嵬》诗别有隐情

总25卷第12期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V01.25No.122004年l2月JoumatofSouthwest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Humanities&SocialSciencesDec.2004李商隐《马嵬》诗别有隐情张放1曾明2(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2.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41)摘要:李商隐《马嵬》诗千年来脍炙人口,但感觉诗中明显存在问题者不乏其人。
细加玩味,你会发现,李商隐这首“老调重弹”的咏史诗其实说唐玄宗故事是虚,寄自身情怀是实。
在他故意露出破绽的诗行里,竟然别有更深一层意蕴。
关键词:李商隐;马嵬诗;皇族;悲剧意识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04)12珈153珈3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尤其是马嵬坡一节,历来兴叹演绎者多,李商隐《马嵬二首》是其中有名的诗篇,尤其后一首堪为代表、脍炙人口:“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据说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曾应邀到中南海游泳,陪老朋友毛泽东谈古论今,“……兴之所至,周谷城随口背诵起李商隐的这首《马嵬》诗,背着背着,突然最后两句忘记了,接不上口,正在他十分尴尬的时候,毛泽东很自然地脱口而出,接上念道:‘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周谷城因此很钦佩毛泽东对李商隐诗的熟悉程度和他极强的记忆力。
”“毛泽东对这首诗至少有三次圈画,并能琅琅背诵。
”…这是一段插絮。
可以说明李商隐在古今读者乃至名人伟人心目中的地位。
作为咏史诗的代表作,李商隐《马嵬》解析者几乎众口一辞认为“痛责深讽”“君王荒淫误国”,同时寄寓了诗人对玄宗与杨妃那段爱情的“感慨与惋惜”。
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2o但我们仔细吟咏品味,似乎感到并不那么简单。
在白居易《长恨歌》风靡天下之后,李商隐不会简单地加以重复并雷同。
马嵬 赏析

马嵬,唐西安府兴平县西北二十三里。
马嵬于此筑城以避难,未详何许人也。
然古道苍茫,古城绵延,马嵬却因了天宝年末惨烈的一幕而恒久地镌刻在历史的碣石之上。
一个是大唐天子,一个是多情贵妃;一个是倜傥风流,一个是风华绝代;两人演绎的故事,既是普通男女的爱情,又关乎政治千丝万缕;既美艳凄绝,又让人怅恨警悟。
故马嵬之事常为中晚唐诗人低回吟咏。
《全唐诗》中咏马嵬者则收有三十余首。
而这其中,李商隐的马嵬二首颇为后人所称道。
诗云:其一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冀马,《左传》:“冀之北土,马之所生。
”燕犀,郑玄《周礼注》:“燕近强胡,习于甲胄。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甲子,安禄山发所部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凡十五万众,号二十万,反于范阳。
” 此处冀马燕犀虽是用典,却与当时情形暗合。
时安禄山为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古冀州之地恰属此范围之大部。
此地与契丹、奚等东胡民族相邻,人多胡化,皆壮勇,且游牧民族擅畜马匹,骑兵所过,无不披靡。
天宝十三载安禄山求兼领闲厩、群牧;又求兼总监,并“密遣亲信选健马堪战者数千匹,别饲之” ,因之其麾下战马骁健,势如破竹。
首章第二句,冯浩称两“自”字凄然,宠之实适以害之。
诚也。
此句云玄宗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红颜知己,任其在马嵬坡畔成冢成灰。
后二句含蓄但又不无深意地指摘明皇,你若早知沉迷于倾国之色易于覆国,又怎会有此狼狈出奔之举?一句反问,意味深长。
褒姒妲己,前车之鉴,岂可忘得?首章写明皇在杨妃生时不悟,令人遗恨无穷;次章便言杨妃死后仍更求为夫妇,今生已然不可保其所爱,它生虚无漂渺焉知能够如愿?海外二句盖受白居易陈鸿长恨歌及传所启示,玄宗幸蜀回京,睹物思人,怅然不已,因令方士索于四虚上下。
更,又,还。
九州,邹衍认为,九州之外,更有九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主旨思想
本诗通过记叙马嵬之变,讲叙了唐 玄宗被逼处死杨贵妃之事,讽刺了沉迷 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 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唐玄宗,告诫当时 的统治者要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
马 李 嵬 商 二 隐 首
马嵬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 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 玉辇何由过马嵬。
马嵬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怀古咏史诗
• 怀古诗又称怀古咏史诗,它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 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抨击社会现实, 或怀古伤今,寄寓个人怀才不遇,或表达昔 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 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 “咏史”两个小类。 •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 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 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 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