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其二)》赏析

合集下载

马嵬(其二)分析

马嵬(其二)分析
马 嵬 ( 其 二 )
咏史诗鉴赏思路

1、悟感情:推敲作者的态度和表达的情感

3、分析技巧:分析作品采用的艺术手法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李商隐生平、创作风格。

2、理解把握《马嵬》中的内容、情 感以及作者的态度。
3、分析其艺术手法。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 诗人。字义山,号玉谿(xī)生, 有《李义山诗集》。
安 史 之 乱
甘露之变
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27岁唐文宗不甘为 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夺回皇 帝丧失的权力。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 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 仇士良发觉,双方激烈战斗,结果李训、王涯、 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 、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受 到牵连而灭门,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 多人。史称"甘露之变"。
链接高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年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
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诗宫 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 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昔日霓裳羽 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第一题

1 、首联运用典故,讽刺了唐玄宗 的痴心妄想,也在一方面衬托了他 的悲。“徒闻”、“未卜”、“休” 流露的讥讽语气,又为下文定了基 调。

写作借鉴:《马嵬(其二)》写法简析

写作借鉴:《马嵬(其二)》写法简析

1 / 1
《马嵬(其二)》写法简析
1.多角度的对比
本诗共有三组对比:
马嵬之变⎩⎪⎨⎪
⎧ ⎭⎬⎫虎旅传宵柝鸡人报晓筹——对比 ⎭⎬⎫六军同驻马七夕笑牵牛——对比
评说感慨⎩⎨⎧⎭
⎬⎫四纪天子卢家莫愁——对比 2.巧妙的对偶
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的。

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

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

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同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

如“驻军”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

《马嵬(其二)》名句赏析

《马嵬(其二)》名句赏析

《马嵬(其二)》名句赏析
[名句]他生未卜此生休
[原文]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析赏]此诗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

玄宗和贵妃曾有七七日夜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的世世生生愿结为夫妇的誓言。

后来杨贵妃死于马嵬坡,玄宗曾遣道士远访贵妃,遍求不见。

“他生未卜此生休”,是说来生的命运如何(能否结为夫妇)尚不可知,而此生的恩爱却已先休了。

后人常用此句来感伤命运的多苦,他生尚不敢预料而此生的幸福早已完了,命也如斯!。

【诗歌鉴赏】李商隐《马嵬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商隐《马嵬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商隐《马嵬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李商隐《马嵬二首》原文马嵬?其一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商隐《马嵬二首》翻译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李商隐《马嵬二首》赏析《马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词作品,是一首咏史诗,共两首,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马嵬?其一赏析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东平郡王、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叛乱。

范阳即幽州,在今河北省,古属燕国、冀州。

“冀马燕犀动地来”即是说此事件。

犀,犀利,指刀剑兵器。

逃难路上,六军威迫唐玄宗下令缢死了“红粉”杨玉环。

公元758年初,玄宗也抑郁而死。

所以说他“自埋红粉自成灰”。

或者说玄宗亲手埋藏了自己的红颜知己,任其在马嵬坡畔成冢成灰。

后二句含蓄而又不无深意地指摘唐明皇,你若早知沉迷于倾国之色而易于覆国,又怎能有如此狼狈出逃之举?一句反问,意味深长,褒姒妲己,前车之鉴,岂可忘得?马嵬?其二赏析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

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

三四句承上铺写。

“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

此皆承上两句“徒闻”、“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

五六句转入实事。

“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

《马嵬·其二》赏析

《马嵬·其二》赏析

《马嵬·其⼆》赏析1 古诗原⽂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未⼘此⽣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复鸡⼈报晓筹。

此⽇六军同驻马,当时七⼣笑牵⽜。

如何四纪为天⼦,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翻译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未可预知,今⽣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不再有宫中鸡⼈,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我们还嗤笑织⼥耕⽜。

如何历经四纪,⾝份贵为天⼦,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陪伴莫愁。

注释解释 战国时齐国的邹衍曾宣扬“⼤九州”之说,声⾔除中国的九州外,海外还有九个同样的“九州”。

杨贵妃死后,有术⼠说在海外的仙⼭找到了她,并带回⾦钗之类的装饰物给唐⽞宗看。

这句有讽刺唐⽞宗 痴⼼空想的意思。

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传说唐⽞宗和杨贵妃曾誓约“世世为夫妻”。

这句是说,不管来⽣怎样,今⽣的夫妻缘分已经断了。

虎旅,指跟随唐⽞宗赴蜀的禁卫军。

宵柝,夜间巡逻时⽤的梆⼦。

鸡⼈:皇宫中报时的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具。

天宝⼗五年(756)六⽉⼗四⽇,随唐⽞宗西⾏的军队在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

当年李、杨在长⽣殿盟誓恩爱,朝朝暮暮,还笑话天上的⽜郎织⼥⼀年只能相会⼀个夜晚。

四⼗⼋年。

古⼈以⽊星绕⽇⼀周(⼗⼆年)为⼀纪。

⽞宗实际在位四⼗五年。

南朝乐府歌辞《河东之⽔歌》:"莫愁⼗三能织绮,⼗四采桑南陌头,⼗五嫁为卢家妇,⼗六⽣⼉字阿 侯。

"此以平民⼥⼦莫愁婚嫁⽣活的幸福与帝、妃的爱情悲剧对⽐。

《马嵬·其⼆》赏析2 【原⽂】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未⼘此⽣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复鸡⼈报晓筹。

此⽇六军同驻马,当时七⼣笑牵⽜。

如何四纪为天⼦,不及卢家有莫愁。

【翻译】 忽然听到传闻,说海外还有九州,贵妃就住在那⾥的仙⼭上;来⽣之誓约夫妇相守的事尚且虚幻渺茫,⽽今⽣的缘分已分明结束了。

精品文档 (31)《马嵬(其二)》课文详解

精品文档 (31)《马嵬(其二)》课文详解

海外①徒闻②更九州,他生未卜③此生休。

(说什么海外还有一个同样的九州,贵妃在那里等待和玄宗来生相会,这当然是徒然无用的空洞传说;来生来世无法预测,但今生今世夫妻缘分的确已经完结。

①海外:战国时齐国的邹衍曾宣扬“大九州”之说,声言除了中国的九州,海外还有九个同样的“九州”。

《史记·邹衍传》:“中国者,于天下八十一分居其一分。

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所谓九州也。

于是有裨海环之,一区中为一州。

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

”②徒闻:空闻,白白地听到。

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

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并带回金钗之类的饰物给唐玄宗看。

③他生未卜: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

”卜,预料。

)空闻虎旅①传宵柝②,无复③鸡人报晓筹④。

(深夜里,忽听到禁卫军敲着梆子,好像是巡逻护驾,没想到竟是一场空喜,实际上不再有鸡人敲着更筹报晓了。

①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②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柝,tuò。

③无复:不再有。

④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人传唱报晓。

宫中这掌握时间的卫士便叫鸡人。

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此日①六军②同驻马③,当时七夕④笑牵牛⑤。

(这一日,随行禁军按兵不动,驻马不前,想当年讥笑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没想到自个儿生离死别竟在今天。

①此日:指事变发生那天,天宝十五载六月十四日。

②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

后泛指军队。

③驻马: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④七夕:农历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⑤笑牵牛: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夜海誓山盟,当时玄宗对天上牵牛织女一年一度只能会见一次还加以嘲笑。

)如何四纪①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②。

马嵬其二李商隐分析

马嵬其二李商隐分析

•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诗人用 “徒闻”二字将招魂一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 了这种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 “他生未卜此生休”,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 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 马嵬之后,唐玄宗听到的只是军旅梆声,再也享受 不到专人报晓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当 年“笑牵牛”的乐事都成为悲痛。
• 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为何贵为天子却保 不住自己的宠妃,反而连平常百姓家的幸福 也没有呢?这一反问含蓄却很有力,
• 《马嵬(其二)》对唐玄宗与杨贵妃既有犀 利的讽刺,又有同情哀怜。同时是一首借古 讽今的咏史诗,以唐玄宗时的藩镇之乱讽作 者当时甘露之变的宦官专权。
借古讽今
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 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 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弄清历史
•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死了以 后,玄宗整天郁郁寡欢,十分颓丧。贴心的高力士深知 主上的心意,寻觅到了花容月貌的杨玉环。玄宗一见果 然姿质丰艳,而且能歌善舞,聪颖过人,尤善逢迎。玄 宗愁怀顿开。
整体感知诗意
•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 可预知,今生的夫妇缘分已经断绝了。夜里 空听到禁卫夜间巡逻时的梆子声,不再有宫 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这一日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 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牛郎一年才会 面一次。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 不及普通百姓夫妻恩爱,长相厮守。
• 从此,玄宗把其他妃嫔统统丢在一边。在骊山的华清池 专为她开辟了温泉浴场;她爱吃荔枝,派人从千里之外 的四川涪州以驿马昼夜不停地传递,运到长安时色味不 变;专为贵妃制造锦绣的工匠,竟达七百人。总之,自 从得了杨贵妃,玄宗心中之爱,皆被贵妃占尽。

《马嵬·其二》原文及翻译

《马嵬·其二》原文及翻译

《马嵬·其二》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马嵬·其二》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马嵬·其二》原文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马嵬·其二》原文翻译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1《马嵬·其二》诗歌赏析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

“徒闻”者,徒然听说也。

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幺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

怎幺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

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

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嵬(其二)》赏析
《马嵬》为咏史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 )故事为抒情对象。

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

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

三四句承上铺写。

“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

此皆承上两句“徒闻”、“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

五六句转入实事。

“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

“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了,幻灭成空。

“七夕笑牵牛”,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

诗人把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议论深刻,笔锋犀利。

七八句以反诘语气反衬作结。

“纪”,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

此言贵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爱情甜蜜,生活幸福。

诗人借“莫愁”以寄托感慨。

以“如何”来反问,暗含指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