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确保耕地动态平衡

合集下载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3.21•【字号】鲁政办发[2004]24号•【施行日期】2004.03.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2004]24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大力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确保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经济建设用地需求,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现通知如下: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全省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连续5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土地供需矛盾、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尖锐,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耕地占补平衡的任务日益繁重。

各级政府必须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是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耕地保护基本国策、实现耕地保护目标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措施,是促进可持续发展、保障建设用地需求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

各级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常抓不懈,切实抓出成效。

二、理清思路,进一步明确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立足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科学规划、规范项目管理、加大投融资力度、合理分配收益等措施,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水平,有效提供,可利用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 [2008] 176 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 [2008] 176 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8] 176 号2008-09-09 信息来源: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及有关直属事业单位:十多年来,全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从起步到全面推进,在补充耕地、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用地结构,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惠民利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还存在目标单一、补充耕地力度不够,占补平衡任务没有完全落实,规划统筹乏力、资金征收使用还有差距、监管工作不到位等突出问题。

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切实加大补充耕地力度,部从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出发,按照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多元投入、规范管理的思路,进一步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使其真正成为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手段,推进开源节流的重要抓手,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平台,既保护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又促进新农村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成效。

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严格补充耕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依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和年度补充耕地计划,切实组织完成补充耕地任务,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不低于规划规定的保有量任务。

要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应立足于本市、县行政区域内补充完成。

对于后备资源少确实难以完成的,可由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在省域内统筹安排,严禁跨省(区、市)补充耕地。

各地要抓紧扩大补充耕地储备规模,从2009年起,除国家重大工程可以暂缓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全面实行“先补后占”。

因自然灾害损毁的耕地,一般要在一年内恢复利用,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

沂源县耕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分析

沂源县耕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分析

第24卷第7—8期山东国土资源2008年8月编t\一户沂源县耕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分析姚慧敏1,郑庆云2,张玉亭3,隋学艳1(1.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2.沂源县国土资源局,山东沂源256100;3.垦利县国土资源局,山东垦利257500)摘要:沂源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目前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地矛盾日趋尖锐,耕地保护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为有效保护耕地资源,在对该县耕地资源质量和耕地后备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加快中低产田改造等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关键词:耕地资源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基本农田保护;中低产田改造;山东沂源中圈分类号:17301.21文献标识码:A沂源县地处山东省中部,淄博市最南端,属沂蒙山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县域总面积1636km2,总人口55.6万,其中农业人口占78.5%。

据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显示,全县耕地总面积为26247.7hm2,人均耕地面积0.047hm2,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 A O)所规定的人均耕地0.053hm2的警戒线,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

如何合理有效地解决人地矛盾,协调耕地资源供需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沂源县未来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耕地资源现状与问题1.1耕地资源总量减少速度快据国土部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2005年沂源县耕地总面积26247.7hm2,仅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6.1%。

自1996年以来,耕地面积迅速减少,1996--2005年耕地总面积由33484.7hm2减少到26247.7hm2,9年间共减少7237hm2,减幅达21.6%,年均减少2.4%,减少速度较快。

同时,人均耕地面积由1996年的0.061hm2减少到2005年的0.047hm2,减少幅度达22.9%。

耕地总量的减少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统计资料,近几年来,沂源县耕地数量大幅度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是将耕地调整为园地,占耕地面积减少总量的77.4%;其次是退耕还林,占耕地面积减少总量的11.0%;国家基本建设等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减少总量的5.4%。

保持耕地动态平衡搞好土地开发复垦

保持耕地动态平衡搞好土地开发复垦

保持耕地动态平衡搞好土地开发复垦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开发复垦工作已得到深入推进。

可让土地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中,耕地资源总量也能逐步增加。

管理者基于当前的复垦现状,则应运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来开展复垦工作。

并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健全复垦工作组织机构的方式,以此来提高复垦质量。

因此,在土地开发复垦工作得到积极推进的基础上,耕地动态平衡也能得到全面保持。

关键词:耕地;动态平衡;土地开发复垦引言:我国人均耕地量少,人均耕地面积也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

为切实满足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管理者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加大土地开发复垦力度。

让土地资源退化情况得到有效缓解,生态环境也能得到有效维护。

与此同时,管理者应该重视对现有耕地资源的开发与复垦,并认识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性,促使耕地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

一、土地开发复垦的概述土地复垦具有综合性,地质学、农学等均是复垦中所涉及的内容。

复垦工作还将学科中的相关内容融为一体,并结合实际形成新的理论知识。

各部门也会基于实际情况来开展协调配合,让土地复垦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土地复垦更对技术具有较高要求。

管理者应该全面考量复垦中的技术环节,随后优化各种技术,以此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目标[1]。

煤矿、冶金矿等是土地复垦的常见区域,还会与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发生相互作用。

各环节也会对区域生态恢复状况造成影响。

此外,土地复垦工作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各区域的复垦方式也存在差异性,致使复垦后的效果各有不同。

随着复垦工作的逐步推进,复垦手段与破坏类型也将具有多样性。

从而管理者应该充分了解复垦特点,以此来提高开发复垦水平。

二、土地开发复垦现状土地开发复垦工作虽然已得到推进,让耕地动态平衡得到基本维持,但是复垦工作仍有待完善。

资金不足是复垦中的最大难题,导致各地新村建设与土地复垦无法获得有效开展。

较多农户还会选择到中心村与居民点中去建房,因为该位置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治本之策 确保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治本之策 确保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治本之策确保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摘要: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粮食,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从根本上解决“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大问题。

因此,各级政府和国土管理部门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国家提出的“保增长、保红线”战略决策,实现和保持耕地面积的相对稳定和稳中有增。

关键词:耕地;基本农田;资源中图分类号:z-00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035-1榆树市是国家首批确定的商品粮基地,在粮食生产上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连续多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县)标兵”的殊荣,曾被誉为“东北第一粮仓”的美称。

这些都源于拥有这片耕地的自然资源成为得天独厚的优势,并取得决定性的作用。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粮食,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从根本上解决“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大问题,要把这项有益于强国富民的千秋大业抓好抓实,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1 依据县(市)情,制定切实可行的耕地保护目标和任务我市拥有土地面积472.377公顷,其中耕地355.933公顷,占总面积的71.12%,耕地利用率99.8%,人均占有耕地减少到0.27公顷。

城市人口的增加,建设用地骤增,势必给耕地保护带来威胁。

耕地红线已经成为当今农业的首要问题。

榆树市政府按着土地利用分区域确定保护目标和任务。

一是中西部台地平原区,坚持以内涵挖潜为主,改造和治理中低产农田,加大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将所有土地(耕地)全部利用,提高耕地利用率;二是沿江河低洼平原区,坚持内涵挖潜和外延开发复垦并重原则,强化土地全面整理,实现耕地稳中有增;三是东南部丘陵状台地区,在保持水土生态平衡原则的前提下,坚持加大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力度,增加有效可耕面积,维持和保护大农业的生态环境。

2 因地制宜,实施耕地保护目标任务的基本途径一是抓保护。

就是要全方位切实把基本农田保护好、保护住。

真正解决耕地面积不再减少,耕地质量不再降的实际问题。

进一步继续全面实施《榆树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13.66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6.40%,保护比例为93.4%,人均耕地不少于0.27公顷;二是抓控制。

加快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加快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加快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作者:刘慧玲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9期摘要:目前,我国耕地资源数量逐渐减少,开发难度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防止土地资源进一步退化,在开发和复垦土地过程中,要注重适度的开发,重视耕地占补平衡。

关键词:土地;开发;复垦;耕地;占补平衡中图分类号:F30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快,我国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面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目前,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数量逐渐减少,开发难度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防止土地资源进一步退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保证日益增长的人口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要严格防止土地资源出现退化,要重点保护农村耕地,特别是现有的基本农田,把占用耕地与复垦、开发相挂钩,进一步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因此,为了满足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防止土地资源进一步退化,在开发和复垦土地过程中,要注重适度的开发,加快对现有耕地资源的开发和复垦,重视耕地占补平衡,确保耕地资源占补平衡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土地占补平衡的政策1997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在文件中提出了对土地开发复垦的要求“实行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挂钩政策。

…非农业建设确需占用耕地的,必须开发、复垦不少于所占面积且符合质量标准的耕地。

”该文件的提出,是我国首次对耕地占补平衡的政策性规定。

199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获得通过并且即日实行,在法规中,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

关于土地法中的占补平衡,“占”指的是非农业建设项目经批准占用耕地的行为,“补”指的是通过土地开发、土地复垦或土地整理来增加耕地以补充因占用减少耕地的行为。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补充耕地后期管护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探索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补充耕地后期管护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探索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补充耕地后期管护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探索摘要:推动土地管理的深化,充分发挥项目建设的最大作用,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等方面注重管理,制定科学的管理工作计划,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通过加强后期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拓宽工作筹资渠道。

采取完善土地项目后期管理、工作转化为实践、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加强土地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等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耕地;管护引言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充足的耕地是人民生活生产的基本保障,耕地保护关系着国计民生,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坚持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已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此前提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切实贯彻耕地保护基本国策,亟须对耕地全生命周期进行全面监测与科学化管理。

以平衡为核心,通过信息技术对耕地的占用、补充、转出、转进等各项业务进行严格管控,通过监测、识别、整改、管护、考核等一系列监管措施,实现耕地保护全生命周期数量动态平衡、耕地质量优劣平衡和耕地生态功能平衡,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新格局。

1耕地保护管理的主要内容耕地保护工作涉及业务类型广、权责部门数量多、生命周期长、关联数据繁杂,尚无统一的监管标准与管理方式,且当前各地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维持耕地占补平衡方面,过于追求数量上的平衡。

因此,需明确耕地保护全生命周期管理要点,协调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个维度的监管内容。

一是明确业务范围与数据关系。

涉及耕地保护的业务包括永久基本农田监测监管、耕地占补平衡监管、耕地进出平衡监管、设施农用地监管、增减挂钩监管、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管理、矿业权占用监管、临时用地占用监管、建设用地占用监管和生态修复补划监管等。

以上业务所产生的数据将统一接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与资源调查数据进行套合整理后,为耕地保护信息化管理奠定数据基础。

加强土地开发整理 开启巨大潜力空间

加强土地开发整理 开启巨大潜力空间

年, 但已彰显 巨大的综合效益 , 已成为广大农 民深受欢
迎的“ 民心 工程 ” “ 民工程 ” 和 惠 。土 地整 理 已成 为推进 社会 主义新 农村 建设 的重要 抓手 , 为护 卫 1 亩耕 成 8亿
的供需矛盾 日趋突出。 按照新《 土地管理法》 要保证经 , 济建设的用地需求 ,必须加大土地开发整理的工作力
成。
要站在讲大局 、 讲政治 、 讲法制的高度 , 认识和抓好土
地开 发整 理 , 高思 想 和业 务水 平 , 活做 好 土 地 开发 提 激
整理的内在动力 ,把土地开发整理作为 国土资源部 门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开拓创新务实的战略任务和新世纪
的系 统工程 来抓 , 论是 在 领导 精 力上 , 是 在人 力 物 无 还
统 一 招 投 标 、 一 监 理 、 , 使农村土地的巨大潜力呈现在人们面前。 规范的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 始于新《 土地管理法》 颁布之后。 几 年来 , 我们从建章立制和队伍建设人手 , 不断夯实基础 工作 ,使土地开发整理这一崭新的工作逐渐步人了规
力财力上都要加大投人力度 ,把土地开发整理任务落
到实处 。
( ) 力创 新 。 断 健 全 和 完善 土 地 开 发整 理 制 二 努 不
二 、 善制度 , 完 是土 地开发 整理 工作 纳入规 度
范化轨道 的关键
我 国大规模开展土地开发整理 的时间并不长 , 国 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也只有短短 5 年的历史。然
整理模式的突破和土地管理 的创新。


这 十七 提高认识 , 是做 好土地 开发 整理工作 的 得 到实 惠 , 是新 形势 下 国土 部 门贯彻 落 实党 的 “
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c t e ,c o i g wa e o r a o c r y o tc e n e r a i g r s a c n r m o et eofir— a h o h r h osn t rpo ra e s t a r u la ne gy s v n e e r h a d p o t heus r i
豢豢豢豢荣豢豢等米豢杀豢豪豢毒豢鬻
沂 源县加 大 土地 开 发整 理 力度 确保 耕 地 动 态平衡
沂 源 县地 处鲁 中 山 区 , 区总 面 积 1 3 . 1 方 千 米 , 地 2 8 辖 658 平 耕 . 5万 公 顷 , 人 口 5 . 4万 人 , 均 耕 地 0 0 总 55 人 . 5公 顷 。土 地
资 源 量 多 、 量 差 是 沂 源县 的显 著 特 点 , 效 耕 地 面 积 相 对 不 足 , 地 质 量 低 下 , 终 是 制 约 沂 源 县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的 主 要 因 质 有 耕 始
素 。 十几 年 来 , 源 县 国土 资 源 局 在 省 、 国 土 资 源部 门 的指 导 和 县 委 、 政 府 的 正 确 领 导 下 , 真 贯 彻 落 实 保 护 耕 地 的基 本 沂 市 县 认 国 策 , 严 控 制 建设 用地 规 模 , 从 严格 保 护 耕 地 , 并从 该 县 丘 陵 面 积 大 、 地 多 、 浇 地 少 的 实 际 出 发 , 力推 进 土 地 开 发 整 理 工 早 水 大
( ) 宽资 金投入 渠道 。发展节 水灌 溉 , 3拓 关键 是 增加 投入 。要 坚持“ 受益 、 负担 ” 谁 谁 原则 , 在充 分发
挥广 大农 民投 资主 体作 用 的 同时 , 台更加 宽 松 的 出 优 惠政策 和保护 政策 , 调动社 会各方 面 的积极性 , 努
5 工程 推 广 的对 策 建 议
技2 ∞

0 三
[山水科 j西利 ] _
7 ( ): 4—3 . ,2 3 5
[] 刘淑 程伍群, 3 慧, 宋少刚 河北省山区农 . 业节水灌溉发展 与 趋势 展望[ _ 水灌溉, 0,5: —0 J节 ] 2 8 () 7 5 . 0 4 [] 许国 张淑 于维强, ・ 提水灌溉技术在丘陵区推广 4 荣, 芬, 等 风能
作 。 一方 面积 极 争 取 国 家 、 、 土 地 整 理 项 目 , 得 上 级 扶 持 资 金 ; 一 方 面 积 极 引 导 乡 ( )村 多 方 筹 集 资 金 , 展 土 地 整 省 市 取 另 镇 、 开
理工作。自 20 0 0年 以来 , 申报 实 施 国 家 投 资 项 目 4个 , 级 重 点 投 资 项 目 3个 , 级 补 助 项 目 2个 , 级 投 资 重 点 项 目 2 共 省 省 市
个 , 级 项 目 5 0个 , 上 争 取 资 金 1 3 .4万 元 , 开 发 整 理 土 地 53 0 公 顷 , 增 耕 地 1 0 县 2 对 l 76 7 共 0 余 新 0余 公 顷 , 保 了全 县 耕 地 总 3 确
量 动 态 平衡 , 进 了全 县 经 济 发 展 。 土地 开发 整理 工 作 的 开 展 , 善 了项 目 区的 生 态 环 境 , 制 了 耕 地 锐 减 的 势 头 , 解 了人 促 改 扼 缓 地 矛 盾 , 促 进 社会 主义 新 农 村 建 设 , 村 生 产 、 活 环 境 的 改 善 , 民收 入 的 增 加 , 到 了极 大 的推 动 作 用 。 为 农 生 农 起 ( 沂源 局 唐 秀 花 , 佳 ) 伊 ・ 4 6 ・
futb n f s n 2 0 ,Qii ae t o i ra n h n a e ce c a e o p r t t r i e ei ,i 0 8 t xa W t rAu h rt Bu e u a d C ia W trS in eAc d my c o ea ewih y
g t n p oe t ,a da he e n t l e ut .Th sp oe tc nc s e s fe t e n a etmea def r , ai rj cs n c iv di i a s l o i r s i rjc a o t s ,efci ,a d s v i n fo t l v
a v r i htf t r . e y brg u u e
Ke o d : i y ae ;ce n e e g a i girg to y w r s H l r a la n r y s vn ria in;Qii n S a d n r vn e l xai h n o g p o ic
i lyAra i x aCiy n Hi e n Qii t l
LIXio e g ,XI n i a fn E J m n ,XI u AO a g Xin ( .Qii a e t o i u e u h n o g Qi i 6 3 0,Chn ;2 No 2 3Ge lg c l ia eo — 1 xaW trAu h rt B ra ,S a d n xa 2 5 0 y ia . . 7 oo ia g d fNu Br ce rI d sr la n u ty,S a d n xa2 5 0 ,Ch n ) h n o g Qii 6 3 0 ia Ab tat I r e o s l t tr s o t g n Qii i fe t ey r d c ria in c s sa d i p o e sr c :n o d rt ou ewa e h ra e i xa ct efci l , e u e irg t o t n m r v y v o
() 1 因地制 宜 , 力而 行 。建 设清 洁能 源综 合节 量
力形 成多 层次 、 多种形 式 的资金投入 渠道 , 保障 工程 建设 资金需 要 。
水工程要从实际出发, 量力而行, 处理好先进性与实 参 :文 献 : 考
用性的关系 , 根据不同地 区水资源 承载能力 和农 民群 众的经济承受能力 , 科学合理地确定 发展 的重 点和规 [] 栖霞一节水研究课题被列入水利部科技推广项目 E / L・ rBO ] [
单 位 苎

节 技 推 单 做 技 推 工 ,农 水 术 广 位 好 术 广 作让 民

登 嘲
吴 . 一‘ … 。 ;4 0 一一
嘲泰 .
掌握 必要 的操作技 术和技 巧 , 确保 工程 长期运 行 、 稳 定发挥 效益 。
S u y o w o e 0 a e a i g I r g to t d n Ne M d f W t r S v n r i a i n
s v t r a n r y e fce c i iia l .I a i t c ua e ff r r n t e h ly a e n a a e wa e nd e e g fi in y sgn fc nty tc n ft hea t lne dso a me s i h il r a a d h s
2 [008



2 闫 顺喜 山 3
模, 逐步建立起从专项工程 到多种 技术综合 应用 的全 方位农业节水工程体 系 , 到事半 功倍 的效果 。 达 () 2 发挥 群众 的主体作 用 。一 方 面 , 要通 过积极 宣传 和引 导 , 让广 大农 民切 实感 受 到工 程 的效益 和
第 2 卷第 8 6 期
山 东 国 土 资 源
21年 8 00 月
工程 , 把工程 节水 、 艺节 水 、 理 节水 密 切 结合 起 农 管 来, 实现水 资源 的合理开发 利用 , 形成 了完整 的综合
节水 技术体 系 , 节水 节能效 益 十分显著 , 在山地 丘陵 区有非 常广 阔的发 展前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