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治疗疑难杂病举隅

合集下载

张磊国医大师运用血府逐瘀汤临床验案举隅

张磊国医大师运用血府逐瘀汤临床验案举隅

温阳补气的作用ꎮ艾柱在燃烧的过程中对机体进行温热刺激ꎬ透皮达络ꎬ经络与脏腑密切相连ꎬ因此艾灸所产生的温热刺激就通过经络传递到六腑之一的膀胱ꎬ促进膀胱气化功能的恢复ꎬ以利于尿液排出ꎮ同时ꎬ现代医学也认为:艾灸对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5]ꎮ本治疗取脾俞㊁肺俞㊁肾俞等穴位进行艾灸ꎬ旨在通过艾灸补益肺㊁脾㊁肾3脏ꎬ以利于尿液生成㊁输布㊁排泄ꎮ中药热奄包的理论来源于清代外治大家吴师机的外治思想ꎬ只不过把炒药敷脐部换成了微波炉加热[6]ꎮ热奄包中高良姜㊁干姜㊁益智仁㊁花椒均有温运之功效ꎬ莪术㊁王不留行㊁泽兰3药合用ꎬ具有活血行气㊁利尿通淋之效ꎻ大青盐咸入肾经ꎬ且有导热之能ꎬ可使药效得到持久发挥ꎮ关元穴与足少阴肾经相通ꎬ是聚气凝神之所ꎬ主一身元气之根ꎬ有温肾益精之效ꎬ能够促进膀胱行使 州都之官 的职权ꎮ气海穴大补元气ꎬ总调下焦气机ꎮ神阙穴别名气舍穴ꎬ有温补元阳ꎬ复苏固脱之效ꎮ艾灸与热奄包治疗相互结合ꎬ可使肺气得宣ꎬ脾气得补ꎬ肾阳得壮ꎬ运化复常ꎬ水道通畅ꎬ尿液则可正常排出体外ꎮ补肾利水丸结合艾灸及热奄包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ꎬ内治与外治相结合ꎬ相互促进ꎬ提高了临床疗效ꎬ同时操作简单ꎬ值得推广运用ꎮ8㊀参考文献[1]迟家敏.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ꎬ2009:531.[2]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中医诊疗标准[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ꎬ2011ꎬ6(4):365-368.[3]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ꎬ1998:256.[4]刘国英.艾灸关元穴并金贵肾气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肾阳不足证的效果研究[J].光明中医ꎬ2015ꎬ30(2):315.[5]王荣.艾灸治疗外科患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ꎬ2014ꎬ6(29):37-38. [6]赵明权.加味四神丸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糖尿病性腹泻32例[J].中医研究ꎬ2012ꎬ25(7):43-44.收稿日期:2018-04-20ꎻ修回日期:2019-02-18(编辑㊀田晨辉)文章编号:1001-6910(2019)05-0037-03 名师高徒 张磊国医大师运用血府逐瘀汤临床验案举隅韩颖萍(河南省人民医院ꎬ河南郑州450003)摘要㊀张磊主任医师为第三批国医大师ꎬ从事中医临床㊁教学和管理工作70余载ꎬ理验俱丰ꎬ德术双馨ꎮ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ꎬ是活血化瘀法的基本方ꎬ也是张师临床运用颇为得心应手之方ꎮ兹举张师临证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闭经㊁胃痛㊁脱发㊁心悸验案4则ꎬ介绍其经验ꎮ对于瘀血致病特别是经他医久治无效者ꎬ可考虑从瘀论治ꎬ但不可拘泥ꎬ临证要以辨证为前提ꎬ随症加减用药ꎬ多能获效ꎮ关键词㊀张磊ꎻ中医师ꎻ血府逐瘀汤ꎻ验案ꎻ临床经验中图分类号:R249.2㊀文献标志码:B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9.05.17㊀㊀张磊主任医师为第三批国医大师ꎬ从事中医临床㊁教学和管理工作70余载ꎬ理验俱丰ꎬ德术双馨ꎮ张师在临证运用活血化瘀法时有许多感悟ꎬ并对瘀血的病因㊁病机和治疗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ꎮ血液在正常情况下是营养人体的重要物质ꎬ若因某种原因导致血液瘀滞ꎬ则会成为致病因素ꎬ此时应采用活血化瘀法进行诊疗ꎮ活血化瘀法与西医学的抗凝剂和扩张血管药不同ꎬ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方法ꎮ血府逐瘀汤是活血化瘀法的基本方ꎬ也是张师临床运用颇为得心应手之方ꎮ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ꎬ是王清任所创 逐瘀汤 系列方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方剂ꎬ由桃仁㊁红花㊁当归㊁川芎㊁赤芍㊁生地黄㊁柴胡㊁枳壳㊁牛膝㊁桔梗㊁甘草等11味药组成ꎬ方中药物气血同治ꎬ升降相因ꎬ具有活血化瘀而不伤正㊁疏肝理气而不耗阴的特点ꎮ张师临证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诸多疾病ꎬ并根据瘀血的原因㊁部位㊁新久及患者的体质进行加减ꎬ屡获奇效ꎮ笔者有幸跟随张师侍诊ꎬ现择其临床运用血府逐瘀汤验案4则ꎬ介绍如下ꎬ以飨同道ꎮ1㊀闭㊀经患者ꎬ女ꎬ40岁ꎬ2013年5月31日初诊ꎮ主73㊀㊀中医研究㊀2019年5月㊀第32卷㊀第5期㊀TCMRes.May2019Vol.32No.5㊀㊀诉:闭经半年ꎮ症见:月经半年未至ꎬ左腰痛ꎬ夜间痛甚ꎬ不能转侧ꎬ腰凉ꎬ浑身乏力不适ꎬ手关节痛ꎬ腿郁胀ꎬ眠差ꎬ易惊ꎬ二便调ꎬ舌淡ꎬ苔薄白ꎬ舌下脉紫ꎬ脉沉滞ꎮ现病史:患者自2012年11月新换工作后即月经不正常ꎬ注射黄体酮注射液后月经至ꎬ量少ꎻ自2012年12月至今月经未至ꎬ以前月经量大㊁有大血块ꎬ痛经严重ꎬ左腰及左小腹痛甚ꎬ经后腰㊁小腹痛止ꎬ7d干净ꎻ近半年来ꎬ月经该至时乳胀ꎬ乳头痛ꎬ左腰甚ꎬ小腹不痛ꎬ胃胀ꎬ口苦ꎬ胸闷ꎬ喜叹气ꎬ夜间出汗多ꎬ浸湿衣服ꎬ不觉渴ꎮ4月2日于某医院查B超示:左侧卵巢囊肿ꎬ大小29mmˑ23mmꎻ无肾结石ꎮ中医诊断:闭经ꎮ中医辨证:气滞血瘀ꎮ治则:行气解郁ꎬ活血化瘀ꎮ方用血府逐瘀汤合四逆散加减ꎬ处方:当归10gꎬ生地黄20gꎬ桃仁10gꎬ红花10gꎬ赤芍15gꎬ柴胡10gꎬ川芎6gꎬ桔梗6gꎬ炒枳壳6gꎬ怀牛膝10gꎬ木瓜30gꎬ威灵仙12gꎬ生白芍30gꎬ制香附10gꎬ桑叶10gꎬ生甘草6gꎮ10剂ꎮ每日1剂ꎬ水煎服ꎮ2013年11月6日二诊:月经至ꎬ近几个周期正常ꎬ11月推迟6d未至ꎬ自测未孕ꎬ干咳2个月ꎬ口渴㊁苦ꎬ胃胀满ꎬ易出汗ꎬ急躁ꎬ眠差ꎬ纳差ꎬ大便可ꎬ舌紫暗ꎬ苔薄白ꎬ舌下脉紫ꎬ脉细滞ꎮ处方:栀子10gꎬ连翘10gꎬ黄芩10gꎬ竹叶10gꎬ炒枳实12gꎬ香椽10gꎬ赤芍10gꎬ红花6gꎬ制香附6gꎬ生甘草6gꎬ桑叶10gꎬ杏仁10gꎮ再服7剂ꎬ病愈ꎮ按㊀女子以血为用ꎬ以血为先天ꎬ凡经带胎产皆赖血之充盈ꎮ气机被阻ꎬ有碍血行ꎬ经血不行则瘀ꎬ瘀久化热ꎬ不通则痛ꎮ«黄帝内经»曰: 唯以血气流通为贵ꎮ 本例患者证属气滞血瘀ꎮ经脉不利ꎬ气机阻滞ꎬ经血不利ꎬ故月经该至时乳房胀ꎬ乳头痛ꎬ经量大㊁血块多ꎬ胀痛甚ꎻ气郁化火ꎬ故口苦㊁胸闷ꎮ治宜行气解郁㊁活血化瘀ꎬ方用血府逐瘀汤合四逆散ꎮ因患者关节痛㊁腿郁胀ꎬ故加木瓜㊁威灵仙祛风通络ꎮ张师指出:典型的气滞血瘀型只要辨证准确ꎬ就能效如神助ꎮ2㊀胃㊀痛患者ꎬ男ꎬ67岁ꎬ2013年1月18日初诊ꎮ主诉:间断性胃痛10余年ꎬ便秘3年ꎮ症见:胃痛ꎬ纳呆ꎬ便秘ꎬ身乏力ꎬ眠差多梦ꎬ夜眠1~5hꎬ尿等待ꎬ尿频ꎬ夜尿4~5次ꎬ口中乏味ꎬ舌有火辣感ꎬ舌质红ꎬ苔黄厚㊁偏干ꎬ脉沉滞ꎮ现病史:患者平素食欲差ꎬ间断性胃痛ꎬ稍食不慎则胃内隐痛不适ꎻ近3年出现便秘ꎬ3~5d1次ꎬ大便开始如栗状ꎬ后虽为条状ꎬ但仍干ꎮ既往史:椎间盘突出3年ꎬ前列腺炎10余年ꎬ脑血管硬化(未见单)ꎮ中医诊断:胃痛ꎮ中医辨证:气滞血瘀ꎮ治则:理气化瘀ꎮ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ꎬ处方:当归15gꎬ生地黄30gꎬ桃仁10gꎬ红花6gꎬ赤芍10gꎬ柴胡6gꎬ川芎6gꎬ桔梗6gꎬ炒枳壳6gꎬ怀牛膝15gꎬ决明子30gꎬ制首乌30gꎬ生甘草6gꎬ肉苁蓉30gꎮ15剂ꎬ每日1剂ꎬ水煎服ꎮ二诊:大便2~3d1次ꎬ不太干ꎬ仍眠差多梦ꎬ醒后难以入睡ꎬ耳鸣如蝉ꎬ头目不清醒ꎬ纳食可ꎬ小便夜间2~3次ꎬ口内涩ꎬ右胁部不适ꎬ冬季手脚冰凉ꎬ舌质淡ꎬ苔黄厚ꎬ舌烧灼感ꎬ脉细ꎮ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ꎬ处方:生地黄30gꎬ山萸肉10gꎬ泽泻10gꎬ生山药15gꎬ牡丹皮10gꎬ茯苓10gꎬ黄芩10gꎬ菊花10g(后下)ꎬ槐角30gꎬ决明子30gꎬ炒莱菔子10gꎬ砂仁3g(后下)ꎮ再服25剂ꎬ病愈ꎮ按㊀通常久病之人又经他医屡治乏效者ꎬ可先用血府逐瘀汤疏其气血ꎮ前人云: 百药不效ꎬ逐瘀一法ꎮ 虽示人治病之门径ꎬ但若以此指导血府逐瘀汤之运用ꎬ确有牵强之处ꎬ临床仍需以辨证为前提ꎮ本例患者胃痛10余年ꎬ几经他医诊治疗乏效ꎮ因不通则痛ꎬ久痛致瘀ꎬ故用血府逐瘀汤疏达气血之壅滞ꎬ此即张师疏利法之拓展运用ꎮ二诊时ꎬ大便已改善ꎬ但仍2~3d1次ꎬ胃痛已不发作ꎬ结合患者年龄已高及有头蒙耳鸣㊁右胁不适㊁小便多等症状ꎬ可知其病机为肝肾之阴不足ꎬ故给予六味地黄丸加减ꎬ补肝肾之阴ꎮ张师指出:临证不可因大便难ꎬ妄用峻利之药ꎮ3㊀脱㊀发患者ꎬ女ꎬ55岁ꎬ2014年9月10日初诊ꎮ主诉:脱发2个月余ꎮ症见:头发脱落较多ꎬ面红ꎬ余无不适ꎬ纳眠可ꎬ二便调ꎬ舌淡紫ꎬ苔白水滑ꎬ脉细滞ꎮ既往史:有肾结石㊁高血压㊁糖尿病病史ꎬ服药控制可ꎮ中医诊断:脱发ꎮ中医辨证:血瘀ꎮ治则:活血化瘀ꎮ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ꎬ处方:当归10gꎬ生地黄15gꎬ桃仁10gꎬ赤芍15gꎬ柴胡6gꎬ川芎6gꎬ桔梗6gꎬ炒枳壳6gꎬ怀牛膝10gꎬ通草6gꎬ生甘草6gꎮ25剂ꎬ每日1剂ꎬ水煎服ꎮ按㊀本例患者以脱发2个月余来诊ꎬ观其头发仍然乌黑ꎬ至今无烫染ꎬ结合其有糖尿病㊁高血压病史ꎬ知其多有血瘀ꎬ从其舌㊁脉象上来看ꎬ瘀象明显ꎬ再观其面红知其有郁热ꎬ故认为其脱发是瘀引起ꎮ因发根有瘀ꎬ发失血养ꎬ导致脱发ꎮ方用血府逐瘀汤ꎬ不仅可以治疗脱发ꎬ还可调理整个机体ꎮ«素问 标本病论篇»曰: 谨查间甚ꎬ以意调之ꎬ间者并行ꎬ甚者独行ꎮ 张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ꎬ从整体出发ꎬ权衡利弊ꎬ分清缓急来治疗ꎬ这也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思想ꎮ4㊀心㊀悸患者ꎬ男ꎬ21岁ꎬ1975年12月26日初诊ꎮ主83 ㊀㊀中医研究㊀2019年5月㊀第32卷㊀第5期㊀TCMRes.May2019Vol.32No.5㊀㊀诉:心慌半年ꎮ症见:心慌较甚ꎬ心率130次/minꎬ伴心前区闷痛ꎬ舌暗ꎬ脉数ꎮ患者曾行心电图检查提示室性心动过速ꎬ口服中西药(中药系养心安神之剂)治疗无效ꎮ中医诊断:心悸ꎮ中医辨证:血瘀ꎮ治则:活血化瘀ꎮ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ꎬ处方:当归9gꎬ生地黄12gꎬ桃仁9gꎬ红花9gꎬ赤芍9gꎬ枳壳6gꎬ柴胡6gꎬ川芎4.5gꎬ桔梗6gꎬ牛膝12gꎬ生龙骨㊁生牡蛎各24gꎮ7剂ꎮ每日1剂ꎬ水煎服ꎮ二诊:心率减至80次/minꎬ心前区闷痛大减ꎬ上方继服以巩固疗效ꎮ按㊀王清任评价血府逐瘀汤言: 心跳心慌ꎬ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ꎬ用此方百发百中ꎮ 本证正符合王氏所言ꎬ又有血瘀之象ꎬ故以血府逐瘀汤治之ꎬ果收显效ꎮ加生龙骨㊁生牡蛎以潜镇心神之浮动ꎬ有相得益彰之妙ꎮ5㊀小㊀结张师运用血府逐瘀汤所治病症繁多ꎬ妇科疾病㊁痛证㊁久病等最常见的病因为瘀血致病ꎬ特别是经他医久治无效者ꎬ可考虑从瘀论治ꎮ但又不可拘泥ꎬ临证要以辨证为前提ꎬ随症加减用药ꎬ多能获效ꎮ收稿日期:2018-12-11ꎻ修回日期:2019-02-19(编辑㊀颜㊀冬)文章编号:1001-6910(2019)05-0039-04 名师高徒 袁海波教授运用保元养心方加味辨治心水病经验∗袁智宇1ꎬ张领丽2ꎬ张栋炎2ꎬ付丽娟2ꎬ孙天福1(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ꎬ河南郑州450000ꎻ2.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ꎬ河南郑州450046)摘要㊀袁海波教授从医50余年ꎬ历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㊁医院副院长㊁院长ꎮ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㊁河南省优秀专家ꎬ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ꎮ他擅长运用中医药防治心脏及其相关脏腑疾病ꎬ根据临床经验于1987年创制保元养心方ꎬ于1995年作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基础方剂使用至今ꎬ每获良效ꎮ袁老认为心水病的临床辨证可以分为轻度㊁中度㊁重度3个阶段ꎬ每个阶段又有不同的主要病机ꎮ由于心水病病程漫长ꎬ病情多由轻到重反复发作ꎬ而气阴两虚是本病的变化关键ꎬ故益气养阴㊁活血行水之法ꎬ应为主要和基本治法ꎮ袁老在保元养心方加味车前草㊁炒葶苈子㊁猪苓㊁泽泻㊁白茅根辨治心水病ꎬ临床获得较好的疗效ꎮ本文试将袁老治病经验浅析如下ꎬ以示同道ꎮ关键词㊀袁海波ꎻ中医师ꎻ保元养心方加味ꎻ辨治ꎻ心水病中图分类号:R256.2㊀文献标志码:B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9.05.18㊀㊀袁海波教授从医50余年ꎬ历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㊁医院副院长㊁院长ꎮ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㊁河南省优秀专家ꎬ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ꎮ袁老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奠基人ꎬ擅长运用中医药防治心脏及其相关脏腑疾病ꎮ袁老根据临床经验创制保元养心方ꎬ作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心系疾病的基础方之一ꎬ临床使用至今每获良效ꎮ本文将袁老运用保元养心方加味辨治心水病的经验浅析如下ꎬ以示同道ꎮ1㊀病因病机心水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㊁多发病ꎬ多见于心系疾病的终末期ꎬ以胸闷㊁喘咳㊁心慌㊁水肿㊁脉沉细或结代等为主要症状ꎮ中医学将心力衰竭归属到 心水病 范畴更为合理和准确[1]ꎮ袁老认为心水病多因感受外邪㊁情志内伤㊁饮食不当㊁过劳久病㊁年老体衰㊁脏腑失调等因素导致人体脏腑虚弱ꎬ气血阴阳失调ꎬ血脉不畅ꎬ心失所养ꎬ久则心气虚损ꎻ心气(阳)虚鼓动无力ꎬ血液运行不畅ꎬ停聚为瘀血ꎬ瘀血进而导致水液的停滞而发ꎬ其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复杂多变ꎮ心水病的临床辨证可以分为轻度㊁中度㊁重度3个阶段ꎬ每个阶段又有不同的主要病机ꎮ轻度心水病多处于本病初期ꎬ病位多在心㊁肺ꎬ临床表现为胸闷ꎬ气短ꎬ心慌ꎬ乏力ꎬ心前区隐痛ꎬ神疲倦怠ꎬ时有眩晕ꎬ面色少华或无华ꎬ自汗ꎬ失眠ꎬ健忘多梦ꎬ遇劳则诸症加重ꎬ舌质淡暗ꎬ脉细弱或沉细ꎮ心气虚弱ꎬ肺气不足ꎬ心失所养ꎬ则见心慌㊁胸闷㊁气短㊁乏力ꎻ胸阳不振ꎬ气机闭阻ꎬ不通而痛ꎬ故见心前区隐痛ꎻ气虚则阳弱ꎬ阳弱失温ꎬ面失荣养ꎬ故面色少华或无华ꎻ气虚而清阳不升ꎬ脑失所养ꎬ故神疲倦怠ꎬ时有眩晕ꎻ气虚不能固摄ꎬ腠理不密ꎬ故时有自汗ꎬ舌93㊀㊀中医研究㊀2019年5月㊀第32卷㊀第5期㊀TCMRes.May2019Vol.32No.5㊀㊀。

严冰应用血府逐瘀汤经验举隅

严冰应用血府逐瘀汤经验举隅
胀全 消 , 病告 痊愈 。
按: 咽喉素 有关 隘之 称 , 饮食 气息 皆行其 中 , 五 脏六 腑经 脉循 于 壁 。六淫 闭伏 , 七情 不 遂 , 累伤 劳 气伤 阴均可导致 郁 火 内生 , 久致 火 伤 咽络 , 致 络 继 脉瘀 阻 。故初 用 清法 , 可 见效 。继 因络 伤瘀 阻 , 每 津不 上承 , 故用 滋 阴亦 可见 效 。但 因病 期渐 延 , 病 久入络 , 病久夹瘀 , 苦寒 清热反使 其症加 重者 , 过 乃 用苦寒 , 燥 伤 阴 之 故 。所 以 非 活 血 化瘀 病 根 难 生 解, 方用 血府逐瘀 汤 即宗 此意 , 血分之瘀 , 行 解气 分
医者用苦寒 降火 之 味症反 加 重 , 之舌 质 紫黯 、 望 苔
薄黄 , 咽壁 暗红夹有 血丝 , 成点 成线 , 脉细 弦 。患者 年逾 半百 , 阴不足 , 久夹瘀 , 气 病 瘀血 阻络 。治 以活 血通 络为 主 , 益 气滋 阴 之 味 , 用 血府 逐瘀 汤化 佐 方
裁 。药用 : 芍 、 地 、 沙 参 、 沙 参 各 1 , 赤 生 南 北 2 g 桃
佳, 8 ,0 3年 7月 2 女 2 岁 20 2日初 诊 。 3年先 后人 流 4次 , 部 渐 生 灰斑 , 起 于 眼 面 初
周, 渐而面部 、 额头 、 周 , 唇 且斑 色逐渐 加深 , 伴经来
故辨证 为寒凝 血滞 , 络脉痹 阻 , 然病 已 3年 , 久入 病 络 , 大剂温通 逐瘀方 可奏效 。宗“ 血者 , 温而 唯 气 喜 恶寒 , 则泣 不能 流 , 寒 温则 消 去之 ” 之理 , 用血 府 方 逐 瘀汤祛瘀 以通 其 络 , 重剂 桂 枝 以散其 寒 , 效 用 故
之滞 , 佐沙 参 、 玄参 、 甘草 、 梗等 益气生津 , 桔 标本 兼 治, 与病 机合 拍 , 效如桴鼓 。 故

血府逐瘀汤临床验案举隅

血府逐瘀汤临床验案举隅
症:咳喘较重,咳时伴有胸痛,偶有少量白色黏痰,遇寒
加重,舌质淡,苔 薄 白,脉 沉 细 无 力。既 往 有 支 气 管 炎
行不畅,发生瘀滞。药理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具有促
多种药理作用 [1]。 本 案 中,患 者 病 程 较 久,有 血 分 证,
加桃仁、红花、白芍、川芎以养血活血;当归、枳壳、桔梗
用量较 大,能 增 强 理 气、祛 痰、止 咳 之 功。《神 农 本 草
上”而设,主要是益气活血、调理气机。本病病程日久,
累及诸脏,即《素问·咳论》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咳嗽;呕吐;阳痿
独肺也。”患者年 事 已 高,素 体 气 虚,又 因 气 机 受 阻,血
中图分类号:
R289
进血管新生、抗氧化、抑制血管重塑、抗炎、抗纤维化等
文献标识码:
B
DOI:
活血。处方:血府逐 瘀 汤 加 减。 方 药 组 成:当 归 10g,
桃 仁9g,红花6g,牛膝12g,熟地黄15g,川芎9g,柴
胡 6g,枳 壳 9g,桔 梗 6g,炮 附 片 9g(先 煎),五 味 子
12g,鹿角胶 12g(烊 化),阳 起 石 30g,韭 菜 子 15g。
水煎,
7 剂,每日 1 剂,早晚分服。
便硬,小便稍黄,舌质红黯,舌尖及两侧均有瘀斑,苔黄
炒白术、白芍取逍遥散之意,旨在疏肝健脾,调畅情志。
腻,脉沉。西 医 诊 断:神 经 性 呕 吐。 中 医 诊 断:呕 吐。
针对呕吐,笔者 临 证 加 减 用 药 如 下:气 郁 甚 者,加
辨证:肝郁 气 滞 血 瘀 证。 治 法:疏 肝 降 逆,活 血 通 络。
[
1]刘甜甜,姚魁武,段锦龙. 血 府 逐 瘀 汤 治 疗 心 血 管 病 的 药 理

血府逐瘀汤临证治验举隅

血府逐瘀汤临证治验举隅

血府逐瘀汤临证治验举隅关键词血府逐瘀汤;多囊卵巢综合征;眼痛;过敏性皮炎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功效:活血化瘀,行气之痛。

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

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为臣药。

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以上均为佐药。

桔梗能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

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则诸症可愈[1]。

本文在临证中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化裁治疗多种疾病,均取得良好效果,现举例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女,30岁,2014年3月24日初诊,月经错后3个月,伴月经量少。

患者2年前出现月经量减少,颜色变暗,小腹部疼痛,后月经量逐渐减少,3个月前末次月经后未在来经,就诊于某三甲医院经彩超及性激素检查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

现症:月经错后,面色暗黑,肥胖,全身乏力,平素患者精神压力大,情志抑郁,食欲不振,唇色暗红,舌质暗红苔白,有瘀斑,脉细涩。

辨为气滞血瘀,痰湿内阻证。

治宜:活血化瘀,理气行滞,燥湿化痰,以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桃仁20 g、红花20 g、生地黄10 g、当归15 g、川芎15 g、赤芍10 g、柴胡12 g、枳壳10 g、甘草6 g、川牛膝15 g、半夏9 g、陈皮15 g、茯苓20 g、生姜10 g,1剂/d,水煎服,分3次口服。

嘱忌食腌制、烧烤、油炸、辛辣、寒凉食品,注意休息。

服7剂后,月经未来,小腹略有胀痛感,其乏力感减轻,唇色变红,唇边仍为暗红色,面色略有红色,情志舒畅,故守方加莪术15 g,鸡血藤30 g,继进20余剂,余症消失,月经来潮,经期3~5 d,经色暗红。

其后以上方加减治疗3个月,月经按月来潮,月经量逐渐增多,颜色由暗转红。

后其复查彩超及性激素正常。

按: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成多态性的内分泌综合征,以雄激素过多和持续无排卵为临床主要特征。

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举隅_刘万宇

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举隅_刘万宇

11卷学报辽宁中医药大学化痰,共奏痰瘀互化之效,诸方联用,使痰浊化,瘀血去,经络通则诸证除。

3 通胃降气治疗中风后频发呃逆案3刁某,男,72岁。

中风后频发呃逆,逐日加重,西医止呃难以奏效,观其呃声连连,高亢有力,问其烦渴欲饮,大便秘结,闻其口气臭秽,其舌红苔黄,脉滑数,证属(胃肠)腑气不通,胃火上逆,治以通腑泄热,降逆止呃,药用:石膏30g,麦冬12g,竹叶12g,沙参 15g,生大黄15g,枳壳9g,厚朴12g,柿蒂9g,枇杷叶12g,陈皮6g,黄连3g。

服用3剂后呃逆频率明显减少,原方服用5剂后症状消失,随访2月内未发。

按方用小承气加竹叶石膏汤加减,小承气通腑泄热,竹叶石膏汤清胃降逆,两方合用既通腑降胃治本,又能清热降火治标,使胃肠气机通畅,升降有常,则呃逆自止。

4 通经活络治疗中风后肢麻肩痛案4王某,女,73岁。

中风后6月余,遗留右侧肢体肌力3级,半月来自觉右肩臂酸痛,指端麻木,遇寒更甚,被动活动时有疼痛感,查其舌质淡黯,苔薄白,脉弦细,证属痰瘀交结,经络痹阻,治以化瘀祛痰,通经活络,药用:海藻12g,半夏12g,陈皮9g,青皮9g,鸡血藤12g,贝母9g,桃仁9g,红花6g,赤芍12g,川芎15g,牛膝12g,乳香6g,没药6g,桑枝12g,姜黄9g,络石藤12g,葛根15g。

煎汤服用,并用药渣水外热敷患肢,连用21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再辅助功能锻炼1月,疼痛,麻木等症状消失。

按方仿海藻玉壶汤、血腑逐瘀汤之意加减,海藻玉壶汤通络化痰,血腑逐瘀汤活血化瘀,全方痰瘀共化,又内外兼治,疗效较佳。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药物组成;功能活血行气,祛瘀止痛;主治胸痛、头痛、失眠等证。

笔者应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取得良好效果,收寻数则,以飨同道。

1 胸 痹案1张某,女,73岁。

2005年11月10日初诊。

胸部刺痛2年余。

该病人患消渴病近10年,经用胰岛素治疗,病情稳定。

血府逐瘀汤临床新用举隅

血府逐瘀汤临床新用举隅

血府逐瘀汤临床新用举隅现代临床通过辩证分析,将血府逐瘀汤用于治疗失眠、呃逆、震颤、偏头痛等病,获效良好,从而说明运用血府逐瘀汤的病机核心在于把握气滞血瘀。

标签:血府逐瘀汤;失眠;呃逆;震颤;偏头痛血府逐瘀汤出自清·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效。

本方原为治疗瘀血内阻、气机郁滞所致胸痛的方剂,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现本方在临床上加减运用,曾治愈除胸痛以外的多种疾病,疗效甚佳。

1血府逐瘀汤1.1药物组成本方系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具体成分为: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川芎5g、赤芍6g、牛膝9g、桔梗5g、柴胡3g、枳壳6g、甘草3g。

1.2药物功用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牛膝祛瘀血、通血脉,引瘀血下行;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又可合枳壳一升一降,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生地凉血清热,合当归又能养阴润燥,使瘀祛而不伤阴血;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效。

1.3配伍特点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

合而用之,使瘀祛气行,则诸症可愈。

2 临床运用2.1失眠2.1.1病例刘某,男,40岁,教师。

2011年11月3日初诊。

失眠5年,每晚依赖安定片入睡4~5h,药量由1mg逐渐增至4mg,白天头晕耳鸣,昏昏欲睡,讲课思想不集中,常出差错,故来就诊。

患者精神不振,情绪低落,胸闷心烦,倦怠无力,记忆力差,眼周有黑晕,舌黯红,舌底静脉青紫,脉沉细涩。

2.1.2病机分析患者因思虑、忧郁、劳倦等原因伤及心、肝、脾、肾诸脏,造成阳不入阴,心肾不交而形成失眠。

失眠日久,诸脏亏损,脏腑功能减退,从而致气虚乏力,证本属虚;精神不振,倦怠无力即为气虚的表现。

然古语有云:“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虚则推动无力渐成气滞,气滞日久则致血瘀,因虚致瘀,最终演变为虚实夹杂;胸闷心烦即因气滞胸中,气血郁而化热,内热烦闷扰动心神所致。

畅达应用血府逐瘀汤经验举隅

畅达应用血府逐瘀汤经验举隅
理气 ; 龙牡 重镇 以安心 神 ; 山楂 、 决 明化瘀 消 生 生 草 食 以降血 脂 。
3 痛 经
次或数 1 1 , 3 次 发作时伴双侧头 闷痛 , 静坐 1 余分 0 钟可缓解 , 时有命名性失语 , 疲乏 , 困, 腰 口干不欲
饮, 纳食 、 便 正 常 , 黯 、 白 , 沉 弦 。心 电 图 二 舌 苔 脉
性 失语 , 方 用 血 瘀 逐 瘀 汤 为 主 , 石 2 心律 失 常
原某 某 , ,2岁 , 9 8年 2月 1 日初 诊 。 女 5 19 8
作者 简介 : 兰英 ( 9 3 , 主任 医 师 , 城市 中医 院 ( 16 一) 女, 运 山
继承指导老师 , 他出身于中医世家 , 从医从教 5 O余 年, 学识渊博 , 临床经验颇丰 , 过对《 通 伤寒论》 深
人研 究 , 导 以 汤 方 辨 证 的 思 辨 方 法 指 导 临 床 。 倡
天情绪紧张诱发 , 现心悸胸 闷, 乏纳少 , 疲 舌黯红 、 苔 薄 白 , 沉 细 弦 。西 医 诊 断 : 律 失 常 。 中医 诊 脉 心
出, 面色苍 白, 极度痛苦。经量 中等 , 色黯挟瘀块 。 现值经前 , 舌淡红 、 尖赤 、 白, 苔 脉弦细。中医诊 断 痛经 , 辨证属瘀 阻胞宫。治宜活血行气。方用血府
逐瘀 汤加 味 。药 用 : 生地 、 当归 、 附 、 壳 、 金 各 香 枳 郁
牛膝 、 赤芍各1 , 5g 川芎、 柴胡 、 桔梗各6g 。每 1 1 3
检查 二 阶梯 试 验 阳性 。西 医诊 断 : 稳 定 型 心 绞 不
李某 某 , ,1岁 ,9 7年 8月 8日初诊 。 女 2 19
痛 经 6年 。经 前 经 期 少 腹 剧 烈 疼 痛 , 甚 汗 痛

〖血府逐瘀汤〗临床运用举隅

〖血府逐瘀汤〗临床运用举隅

〖血府逐瘀汤〗临床运用举隅【血府逐瘀汤】临床运用举隅?血府逐瘀汤是《医林改错》活血化瘀系列方的代表方剂,该方功专活血化瘀,行气解郁。

具有活血而不伤血,舒肝而不伤气的特点,可谓构思绝妙,匠心独运。

目前被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笔者常用该方或该方化裁治疗某些疑难病症,常获奇效。

举例如下。

1脏躁(癔病)某女,30岁,农民。

因纠纷与家人吵架被殴打,随即精神失常,哭笑不止,不食不眠,打人骂人,随地二便,已有2周。

某医院给于镇静安眠药,开始有效,以后无效,前症加剧。

舌黯、苔白,脉沉涩。

西医诊断:癔病。

中医诊断:脏躁。

证属肝失疏泄,血脉瘀滞。

治宜疏肝行气,活血调神。

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牛膝、柴胡、枳壳、香附各10g,川楝子12g,桔梗6g,沉香3g。

水煎服,日1 剂。

服3剂后,症状大减。

上方共服14剂,诸症消除。

按:朱丹溪云:“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人以气血调和为主,气和血畅则志达。

本患者系气怒伤肝引起,肝藏魂,肝失疏泄则魂不守舍;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心主血脉,血脉瘀滞则心神不舒,故意悲欲哭,神不主情,精神失其常态,舌象脉象均符合血瘀气滞之证,故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以行气活血,使心神得舒,肝魂得守,脏躁得愈。

2燥痹(干燥综合征)某女,44岁,工人。

口眼干燥伴关节疼痛2年,双目干涩畏光,口舌干燥,声嘶气短,吞咽不利,大便干,精神萎靡,腰酸乏力。

掌指关节轻度变形,舌黯红、苔无少津,脉沉细涩。

血沉57mm/h,多项免疫指标异常。

西医诊断:继发性干燥综合征(伴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诊断:燥痹。

证属阴伤燥盛,瘀血阻络。

治宜养阴润燥,活血通络。

血府逐瘀汤加减: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牛膝、柴胡、枳壳各10g,甘草6g,麦冬、玄参、枸杞子、玉竹、秦艽各12g,石斛、金刚刺各15g。

水煎服,日1剂。

服20剂后,口眼干燥及关节疼痛减轻,舌苔薄白,尿常规及血沉正常,上方去枳壳,加枸杞子15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 剖 系 统 的力 平 衡 、 促 进 局 部病 灶 能 量 释 放 和补 充 、
参 考 文献
[ 1 ] 张立岩 , 聂 影, 胡 晓光. 肩部撞 击症合 并肩胛上 神经 卡压综合 征
疏 通 病灶 体 液 潴 留和促 进 体 液 回流 、 疏 通经 络 , 调 和
气血 、 促 进局部微循环 , 可 以起 到 疏 通 经 络 、 活 血化
不痒 , 偶 因有痰 而 咳嗽 , 痰 中无 血 , 情凶险。该 患者 四诊所见 皆为瘀 口腔 溃 疡 已 消 , 关节疼痛未作 , 服 血 内阻之象 , 故 以血 府逐 瘀 汤 活血
京: 人 民军 医出版社 , 2 0 0 8: 1 2 4 . [ 3 ] 王清任. 医林改错 [ M] . 第 1版. 北京 : 中
七3 g ( 冲服 ) 。4剂 , 水煎服 ,日1 稳定。
剂 。二诊 : 患者胸痛 、 咳 嗽 明显 减

白塞 氏病 是 一 种 机 体 免
参 考 文献
[ 1 ] 王清任. 医林改错 [ M] . 第 1版. 北京 : 中 国中医药 出版社 , 1 9 9 6: 1 8 .
[ 2 ] 张 磊. 张磊 l 证 心 得 集 [ M] . 第 1版 . 北
桔梗 5 g , 牛膝 1 0 g , 丹参 1 0 g , 桑白 丹参 饮 加 减 调 治 三 月 余 , 诸 症 悉 痛 之 力 , 方证 合 拍 , 故 能 救 顽 疾 于
皮3 0 g , 地 骨皮 3 0 g , 全瓜蒌 3 0 g , 三 平 , 舌边 瘀斑 渐散 。随访 半 年 病情 水 火。
中医药 通报 ・ 验案探析
隔 3~5日则 发 热 , 体温 < 3 8 ℃, 舌 原 方加丹 皮 、 栀子清解郁热 , 7剂 。 祛瘀定痛 ; 桑 白皮 、 地 骨 皮 清 热 泻 质暗红 , 舌边 片状 瘀 斑 , 脉 弦细。 四诊 : 诉 劳 累 或 情 绪 激 动 时 胸 闷 肺 , 止咳; 全瓜 蒌宽 胸 理气 , 兼 以化
效果分 析 , 采用小 针 刀治疗 肩胛 上神 经 卡 压综 合 征 较 传统 的 电针法具 有更 高 的临床 疗效 , 可 更 大 限度 的促 进患 者临 床不 良症状 及体征 的改 善 。
[ 4 ] 吴地鑫 , 吴绪平. 针 刀整体松解术治疗枕 大神 经卡压综合征 的l 临床
观察[ J ] . 湖 北 中医 杂 志 , 2 0 1 3, 1 1 ( 1 1 ): 1 4 2—1 4 4 . [ 5 ] 李常法 , 张 杰, 王军茹. 排 针 攒 刺 松 解 疗 法 治 疗 臀 上 皮 神 经 卡 压
国 中 医药 出版 社 , 1 9 9 6: 2 5 .
药以来未发 热 , 唯手足心仍热 , 以 祛瘀 , 行气止痛 ; 合 三七活血止血 ,
( 上接 第 4 7页)
感, 内手 法及 外 手 法 , 真 正 做 到 心 领 神会 , 得心应手 , 查。
只有这样 才 能 收 到 良好 的疗 效 。小 针 刀治 疗 及 手 法治疗 通过 恢 复 人体 肩胛 骨 的肩 胛 上 切 迹 弓 弦 力 学
综合征[ J ] . 中国针灸 , 2 0 1 2 , 3 2 ( 1 1 ) : 9 8 4— 9 8 6 .
[ 6 ] 陈 萍. 小针刀加痛点阻滞治疗 臀上皮神 经卡压综 合征 [ J ] . 中 国 中医药现代 远程教 育, 2 0 1 0, 8 ( 1 8 ) : 2 5 7— 2 5 8 . [ 7 ] K HA N MA, C O MB S C S , B RU N T E M, e t a 1 .P o s i t r o n e m i s s i o n t o m o g r a p h y
轻, 咽痒, 痰少不带血 , 加僵蚕 、 蝉 疫系统 功 能异常 , 继 发血 管 炎 而导
蜕祛风清 热 , 继 进 5剂 , 日 1剂 。 致 的多 系 统 病 变 的 自身 免 疫 病 。 三诊 : 患者诉胸痛持续减轻 , 咽 喉 肺 栓塞 是其 大血 管并 发 症之 一 , 病
诊疗分析 [ J ] .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 杂志 , 2 0 1 0, 2 5 ( 2 ) : 1 7 5—1 7 7 . [ 2 ] 陈兴民 , 郭 宁 国, 王庆 武. 肩胛 上神 经卡 压 综合 征 的诊 断 和治 疗 [ J ] .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 2 0 1 0 , 2 3 ( 6 ) : 5 9 9— 6 0 0 .
投 以血府逐 瘀汤 加 味 : 桃仁 1 5 g , 红 痛 , 但程度较轻 , 痰 消咳止, 手足心 痰 。诸药合用 , 一举中的。但患者 花 1 0 g , 当归 1 0, 川芎 1 0 g , 生 地 热 明显减 轻 , 舌边 仍 有瘀 斑 。病 情 久 病 瘀 阻 , 非朝夕 之功, 故 合 失 笑 1 0 g , 赤芍 1 0 g , 柴胡 5 g , 枳壳 1 0 g , 稳定 , 后 以血府逐瘀汤合失笑散 、 散、 丹 参 饮 以增 活 血 祛瘀 , 行 气 止
s c a n n i n g i n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a 『 J ] . A n n N u c l
瘀、 松 解粘 连 的作 用 。通 则 不痛 , 故 小 针 刀治 疗 及
[ 3 ] 胡昭端 , 吴绪平 , 张 平, 等. 针刀整体松解术 治疗臀上皮神 经卡压
综合 征临床观察 [ J ] . 湖北中医杂志 , 2 0 1 4, 3 6 ( 6 ) : 6 2— 6 4 .
手法治疗本病是较好 的治疗方法。从本组病例 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