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五部分专题十九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检测

合集下载

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五部分 专题十九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五部分 专题十九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3.倾析法
K12配套课件
10
(1)适用范围:分离大颗粒沉淀与液体。 (2)原理:沉淀颗粒较大,易在容器底部沉降。 (3)操作:待沉淀完全沉于底部,倾去上层清液。 4.减压过滤(抽滤或吸滤)
(1)优点:过滤速度快,得到的沉淀较干燥。
(2)工作原理:当打开水龙头时,装置内部的空气随自来水被带走,导致装
CO2
⑩ 2NO+O2 2NO2
3NO2+H2O 2HNO3+NO
17
8HNO3+6KI 6KNO3+3I2+4H2O+2NO↑
NH3
(1)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试 NH3+H2O NH3·H2O NH 4 +OH-
纸变 蓝
NH3+HCl NH4Cl
(2)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能产生
H2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产物使无水CuSO4变蓝
(2)点燃不纯的氢气有① 爆鸣 声
CO2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③ 浑浊
O2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带火星的木条④ 复燃
Cl2
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试纸变为⑤ 蓝 色
HCl
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吸收,产生白色沉淀
SO2
1.分离和提纯的“四原则”
(1)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
(2)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K12配套课件
2
(3)易分离(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容易分离) (4)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易复原) 2.分离和提纯的“四必须” (1)除杂试剂必须过量 (2)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 (3)必须选最佳除杂途径 (4)除去多种杂质时必须考虑加入试剂的顺序 三、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物理方法 1.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物理方法的比较

高三化学复习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精品PPT课件

高三化学复习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精品PPT课件
举例: ①Fe(Al) ②SiO2(CaCO3)
5、氧化还原法: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或者还原剂以 除去杂质
举例: ①FeCl3(FeCl2)
除上述方法之外,常用的方法还有洗气(气体的除杂)、 灼烧等。在具体的化工流程中,往往需要采用多种方法的 结合才能达到提纯的目的。
练习1、为了将混有K2SO4、MgSO4的KNO3固体提纯,并 制得纯净的KNO3溶液,某学生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序进行的是( ) B
A、氧化铜、木炭 B、碳酸钙、氯化钠 C、硝酸钾、氯化钠 D、乙醇、水
2、实验室里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请问如何把反应后剩下的物质分离开来?
先溶解,然后过滤,最后蒸发
三、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一)原则:不增(不得引入新的杂质)、 不减(被提纯的物质应尽量不要减少)、 易分离、易复原
思路:先将Fe2+氧化成为Fe3+再除去
3、转化法:不能通过一次反应达到分离提纯目的, 而要转化为其他物质才能分离,然后再将转化物质 恢复为原物质。
举例: ①Cu粉(FeCl3固体) ②分离Cu粉和FeCl3固体混合物 ③苯酚(硝基苯) ④AlCl3(MgCl2)
4、酸碱法:加入酸或碱以除去杂质
注意: 1、除杂试剂一般过量 2、过量试剂需除尽 3、选择最佳途径(简便) 4、符合绿色化学观点
(二)物质分离、提纯的化学方法
1、加热法:混合物中有热稳定性差 的物质。例如大部分铵盐、碳酸氢盐 受热易分解。
举例: (1)除去固体碳酸钠中混有的碳酸氢钠 (2)分离食盐和氯化铵固体
2、沉淀法:在混合物中加入某试剂,使其中一 种或者多种以沉淀形式分离出去。
离互溶液态混合物 口处
②加沸石
③注意冷凝管水 流方向,应下进 上出 ④不可蒸干

2021年新课标新高考化学复习课件:专题十九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2021年新课标新高考化学复习课件:专题十九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③ 白 色沉淀,溶于过量的强 碱溶液
常见阳离子 试剂或方法
Fe2+
NaOH溶液
先加KSCN溶液,再加氯水
K3[Fe(CN)6]溶液
Fe3+
NaOH溶液
KSCN溶液
苯酚溶液
Cu2+
NaOH溶液
实验现象
④ 白 色沉淀→灰绿色→⑤ 红褐 色 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氯 水变为⑥ 红 色 产生蓝色沉淀 生成⑦ 红褐 色沉淀 溶液呈⑧ 红 色 溶液呈⑨ 紫 色 产生⑩ 蓝 色沉淀,加热则沉 淀变黑
用氧化剂(还原剂)除去具有还 原性(氧化性)的杂质
如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CO2 中的SO2,用热的铜粉除去N2中 的O2
方法 热分解法 酸、碱溶解法 电解法
调节pH法
原理
杂质成分
加热使不稳定的物质分解除去 如除去NaCl中的NH4Cl等
利用物质与酸或碱溶液混合后 如用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
的差异进行分离
核心精讲 沉淀洗涤题的解题思路 1.常用洗涤剂 (1)蒸馏水:主要适用于除去沉淀吸附的可溶性杂质。 (2)冷水:除去沉淀的可溶性杂质,降低沉淀在水中的溶解度而减少沉淀损 失。 (3)沉淀的饱和溶液:减少沉淀的溶解。 (4)有机溶剂(酒精、丙酮等):适用于易溶于水的固体,既减少了固体溶解, 又利用有机溶剂的挥发性,除去固体表面的水分,产品易干燥。
2NO↑+4H2O
气体 NH3
CO
检验方法和现象
化学方程式
(1)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能产生白烟
(H1)4NH3+H2O NH3·H2O N +OH-
(2)NH3+HCl NH4Cl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复习专题突破《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知识点总结及习题(含解析)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复习专题突破《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知识点总结及习题(含解析)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复习专题突破《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一、物质的检验1.2.(1)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OH-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2)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检验CO2-3:加入BaCl2或C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SO2-4:先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沉淀生成,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SO2-3: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3)利用AgNO3(HNO3酸化)溶液检验(4)利用某些特征反应检验I-:滴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蓝色(或加入氯水和四氯化碳,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3.常见阳离子的检验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可根据沉淀物上可能检出的杂质类别,在最后一次洗出液中加入合适的试剂来检验洗涤程度。

如过滤Na2SO4、BaCl2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混合物时,要检验沉淀物是否洗净,应选择AgNO3溶液.若在最后一次洗出液中加入AgNO3溶液无沉淀生成,说明沉淀已洗净.2.判断蒸发浓缩过程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在蒸发浓缩过程中,若剩余少量水,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即可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的水蒸干,以免晶体飞溅.3.判断沉淀操作中加入沉淀剂是否过量.静置,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沉淀剂,若无沉淀生成,则说明已沉淀完全;反之,需将取出的试液重新倒回原反应容器中,并继续滴加沉淀剂至过量.方法技巧:“九字诀”突破离子检验问题1.一注意.注意离子检验所要求的环境,如酸碱性;一定要注意避免离子间的相互干扰,如检验CO2-3时,HCO-3可能会产生干扰;尽可能选择特征反应以减少干扰,如检验Fe3+常选用KSCN溶液等.2.三原则.物质检验的三个原则,即一看(颜色、状态)、二嗅(气味)、三实验(加试剂).3.四方法.根据实验时生成物所表现的现象不同,检验离子的方法如下:(1)生成气体,如NH+4、CO2-3的检验(2)生成沉淀,如Cl-、SO2-4的检验(3)显现特殊颜色,如Fe3+的检验(4)焰色反应,检验金属单质或金属离子真题练习1.判断正误(正确打“√”,错误打“×”)(1)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入稀硝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2)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和乙醇反应的产物.()(3)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纯净的Cl2.()(4)CCl4萃取碘水中的I2: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解析](1)Cu和CuO均与稀硝酸反应;(2)乙酸和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利用饱和Na2CO3溶液溶解乙醇、吸收乙醇,然后采用分液法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Na2CO3溶液;(3)所得Cl2中混有水蒸气。

2025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之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

2025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之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

2025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之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4•福建三模)八角油具有温中、健胃的功效,其主要成分茴香脑()是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淡黄色液体。

实验室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八角茴香中提取八角油的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虚框内的仪器为直形冷凝管B.乙装置中圆底烧瓶倾斜的目的是防止飞溅物进入导管C.当丙处不再产生油状液体时,先停止加热,后打开活塞KD.馏出液加NaCl至饱和可以提高八角油的产率2.(2024•福建三模)以碲铜废料(主要含Cu2Te)为原料回收碲单质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已知:①“氧化酸浸”生成CuSO4和二元弱酸H2TeO3②CuC2O4+H2C2O4⇌[Cu(C2O4)2]2﹣+2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化酸浸”时,H2O2做氧化剂B.“沉铜”时,需加过量Na2C2O4C.螯合物Na2[Cu(C2O4)2]中Cu(Ⅱ)的配位数为4D.“还原”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H2TeO3+2═Te↓+2+H2O3.(2024•龙岩模拟)LiBr易溶于水,溶液呈中性,可用于制作替代氟利昂的绿色制冷剂,利用高浓度HBr 粗溶液合成LiBr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还原”过程应加入过量BaSB.“滤渣”中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近C.Li2CO3晶体中存在4原子7电子构成的大π键D.“浓缩”过程需在HBr气流中进行4.(2024•鲤城区校级模拟)分离某酸性废水(含H+、Sc3+、Fe2+、)中金属离子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Sc3+易水解,Sc3+和Fe2+均能与P504(用HR表示)发生络合反应且机理均为M n++nHR⇌MR n+nH+。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Sc3+被“萃取”的原理为Sc3++3HR⇌ScR3+3H+B.“水相1”经处理后可循环至“反萃取1”工序中应用C.与P504的络合能力:Sc3+<Fe2+D.“一系列操作”为在HCl氛围中蒸发结晶5.(2024•凌源市模拟)金属锰用于生产多种重要的合金。

高考化学总复习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高考化学总复习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高考化学总复习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巩固·夯实基础●网络构建⎪⎪⎪⎪⎪⎪⎪⎪⎪⎪⎪⎪⎪⎪⎪⎪⎪⎪⎪⎪⎪⎪⎪⎪⎪⎩⎪⎪⎪⎪⎪⎪⎪⎪⎪⎪⎪⎪⎪⎪⎪⎪⎪⎪⎪⎪⎪⎪⎪⎪⎪⎨⎧⎪⎪⎪⎪⎪⎪⎪⎪⎪⎪⎪⎩⎪⎪⎪⎪⎪⎪⎪⎪⎪⎪⎪⎨⎧⎪⎪⎩⎪⎪⎨⎧⎪⎪⎩⎪⎪⎨⎧⎪⎪⎪⎪⎩⎪⎪⎪⎪⎨⎧⎪⎪⎪⎪⎪⎪⎪⎪⎪⎪⎪⎪⎩⎪⎪⎪⎪⎪⎪⎪⎪⎪⎪⎪⎪⎨⎧⎪⎪⎪⎪⎪⎩⎪⎪⎪⎪⎪⎨⎧⎪⎩⎪⎨⎧⎪⎪⎪⎩⎪⎪⎪⎨⎧--------选择最佳的除杂途径加入试剂的顺序去除多种杂质时要考虑过量试剂需除尽除杂试剂需过量注意事项被提纯物易复原易复原被提纯物与杂质易分离易分离不减少被提纯物不减不引入新杂质不增基本原则作却非常相似操但所遵循的原则与实验不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目的的物质到纯净中混有的少量杂质而得物质的提纯是除去物质到几种纯净物的过程得分开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彼此物质的分离是将两种或二者比较离和提纯物质的分得出结论叙述时要先说明现象再中重复操作不能在同一试液一般应分别取样以上实验时一种溶液需要进行两次验常先加水配成溶液固体物质的检一般来说必须另取试样入试剂不能向待检物中直接加和途径现象明显的方法反应灵敏要求选择操作简单试纸选择合理的试剂项事意注先活后惰确定物质检出顺序要先简后繁确定检验操作顺序要的特征反应或离子充分利用物质基本原则组成或名称检验物的根据性质分析推理出被是通过已知实验事实推断区分开来特征反应把有关物质性或离子的需根据物质各自不同特是指有若干种物质鉴别检验出来物质组成成分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鉴定主要类型物质的检验纯提与离分验检的质物)4()3()2()1()()4()()3()()2()()1(,)3()2(,)1()4(,,)3(,.,)2(,,,,)1("")3("")2()()1(,:,::,●自学感悟1.下列各组溶液,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A)A.KOH 和Al 2(SO 4)3B.稀H 2SO 4和NaHCO 3C.CaCl 2和Na 2CO 3D.Ba(OH)2和NaHSO 42.(1)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正确的是(B)①用盐析法可以提纯蛋白质 ②用渗析法可以除去淀粉溶液中的KI ③用直接加热法可以除去碘中混有的NH 4Cl ④用重结晶法可以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 ⑤苯中混有少量甲苯,可加入适量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后用分液的方法除去甲苯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全部(2)用括号内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正确的是(B)A.溴苯中的溴(KI 溶液)B.溴乙烷中的乙醇(H 2O )C.乙醇中的乙酸(NaOH 溶液)D.苯中的苯酚(溴水)链接·拓展物质检验包括鉴定、鉴别和推断,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2020版浙江省学考选考高考化学复习试题专题十九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2020版浙江省学考选考高考化学复习试题专题十九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NH4)2Fe(SO4)2·6H2O
FeC2O4·2H2O
Fe2O3
Fe
已知:FeC2O4·2H2O难溶于水,150 ℃开始失结晶水;H2C2O4易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 大。Fra bibliotek请回答:
(1)下列操作或描述正确的是

A.步骤②,H2C2O4稍过量主要是为了抑制Fe2+水解 B.步骤③,采用热水洗涤可提高除杂效果
高考化学 (浙江专用)
第五部分 化学实验
专题十九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五年高考
A组 统一命题·浙江卷题组
考点一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2019浙江4月选考,9,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蒸馏时可通过加碎瓷片防暴沸 B.可用精密pH试纸区分pH=5.1和pH=5.6的两种NH4Cl溶液 C.用加水后再分液的方法可将苯和四氯化碳分离 D.根据燃烧产生的气味,可区分棉纤维和蛋白质纤维
Cu、Fe2O3或Fe、Fe2O3的混合物,溶于盐酸后,Fe3+被Cu或Fe还原,滴加KSCN溶液后,不会出现
血红色;C项,在检验N
H
4
时,应滴加浓NaOH溶液并加热,才能生成NH3,从而确定是否含有N
H
4
;
D项,根据现象变化,该固体中也可能存在Al
O
2

易错警示 本题若不考虑固体试样是混合物,极易错选A或B。A中若是亚硫酸盐和硝酸盐的 混合物,B中若是Fe、Cu及其他能将Fe3+还原的物质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均能出现题给的实 验现象。
A.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的总数不变 B.水中的NO3 、SO24 、Cl-通过阴离子树脂后被除去 C.通过净化处理后,水的导电性降低 D.阴离子树脂填充段存在反应H++OH- H2O

高考第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

高考第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

一、考纲要求1. 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2. 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二、考题规律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是高考常考的知识,在选择和综合实验中都有所涉及。

近几年主要考查了:1. 常见气体的制法,包括仪器的选择组装等。

2. 物质的分离、提纯、检验的基本操作。

三、考向预测该专题知识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判断操作的正确与错误,根据要求选择实验仪器,选择适当的试剂进行分离、提纯、鉴别仍然是今后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

另外将物质的分离、提纯与物质的制备、混合物成分的鉴定等内容融合在化工流程中,形成综合实验题也是未来高考的方向。

一、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知识体系鉴定: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物质组成成分一一检验出来主要鉴别:是指有若干种物质,需根据物质各自不同特性或离类型子的特征反应把有关物质一一区分开来推断:是通过已知实验事实,根据性质分析推理出被检验物的组成或名称物质①充分利用物质(或离子)的特征反应的基本原则②确定检验操作顺序要“先简后繁”检③确定物质检出顺序要“先活后惰”验物注①选择合适的试剂、试纸,要求选择操作简单、反应灵敏、现象明显的方法和途径质意的事②不能向待检物中直接加入试剂,必须另取试样。

一般来说,固体物质的检验常先加检项水配成溶液验③一种溶液需要进行两次以上实验时:一般应分别取样,不能在同一试液中重复操作、④叙述时要先说明现象再得出结论分离①物质的分离是将两种或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彼此分开,得到几种纯净物的过程与二者比较②物质的提纯是除去物质中混有少量杂质而得到纯净的物质提物③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目的不同,但所遵循的原则与实际操作却非常相似纯质的①不增(不引入新杂质)分基本原则②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物)离③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易分离)与④易复原(被提纯物易复原)提纯①除杂试剂需过量注意事项②过量试剂需除尽③去除多种杂质时要考虑加入试剂的顺序④选择最佳的除杂途径二、常见气体的制备、收集和尾气处理1. 制备气体一般原则:(1)反应物容易获得;(2)反应条件容易达到;(3)反应容易控制;(4)生成的气体容易分离2. 气体的制备、收集和尾气装置制取气体的装置收集尾气吸收O2O2NH3NH3H2CO2、NO2H2NO2NO Cl2、SO2Cl2、SO2HCl3. 气体的干燥一般净化气体时,除去水蒸气的干燥装置放在最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A组2014—2018年浙江真题题组
考点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8)
8.(2015浙江7月学考,25,3分)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
答案 B 乙醇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操作分离,A错误;MnO2不溶于KCl溶液,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B正确;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冷却水应该下进上出,C错误;Cl2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Cl2时应从长管进气,D错误。

考点二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7)
7.(2015浙江7月学考,30,3分)甲、乙、丙、丁4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N、Ba2+、Mg2+、H+、HC、S、OH-、Cl-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

已知:①将足量的甲溶液分别与其他3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0.1 mol·L-1乙溶液中c(H+)>0.1 mol·L-1;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甲溶液含有Ba2+
B.乙溶液不含S
C.丙溶液含有HC
D.丁溶液含有Mg2+
答案 A 首先由信息②可知,乙为H2SO4,结合信息①知,甲溶液中必含有Ba2+,由信息③可知丙溶液中含有Cl-,足量的甲溶液分别与其他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