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筑风水学看建筑风水与现代科学问题

合集下载

传统建筑中的风水文化与现代科学的联系

传统建筑中的风水文化与现代科学的联系

传统建筑中的风水文化与现代科学的联系
风水文化是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哲学思想。

这一文化的知识形式有着深刻的古老内容,旨在传达特定的传统信仰,以及宇宙观和人生观,体现出一种关于平衡、和谐的公平斗争的普遍性理念。

尽管这种传统,在古老的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但它也与现代科学有着深刻的联系。

在当代,科学和技术日新月异,通过科学方法支撑和改善传统文化。

近年来,不少热衷于推动传统文化保护和宣传的人士都把二者联系到一起,融合到一起,从而发掘和发展古老风水文化。

比如,很多古代的风水原则都被实践且被证明是正确的,这种正确性非常符合现代科学原理和普遍的认知,比如避免把室内空间过度叠放窗户,避免在室内放置反背物体或穿行方向形成直线等等,在科学上发现流线型设计,以此改善空气流动质量。

此外,现代科学还发现了风水文化中有许多有用的实用知识,比如用圆形的前廊可以阻挡寒风,亦可减轻冬季的温差;或者说,选择比较隐蔽的地方进行室内建筑,也可以提高建筑的隔热效果。

而室内空间的布置,侧边门的位置以及室外设施的位置也都被融入到其中,使得搭配准确、层次分明,更趋于完美,避免出现风气不佳的现象。

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中的风水文化和现代科学仍然有着重要的联系。

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掘和利用传统文化的智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建筑风水与现代科学从建筑风水学

建筑风水与现代科学从建筑风水学

建筑风水与现代科学从建筑风水学
建筑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中国人对建筑的一种特殊关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建筑风水是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它能够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健康、财富和运势等方面。

建筑风水所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建筑位置、建筑朝向、门窗位置、内部摆设等等。

其中,建筑位置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根据传统的理论,一个好的建筑位置可以达到“龙脉”保护人、助人的目的,而一个不好的建筑位置则会招惹“邪气”,对人的健康和财运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建筑风水的迷信进行质疑。

然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许多建筑风水的原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

比如,建筑朝向的选择。

现代科学认为,根据建筑的朝向来选择室内照明会对人的生理健康产生影响。

同时,在建筑中布置植物也能够达到调节温度、洁化空气的作用,这些与传统建筑风水的思想是一致的。

此外,建筑的空间特点也会对人们的情绪产生影响。

科学的研究发现,建筑内部的装饰、样式、颜色等也会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

所以,建筑的风水布局也是要按照人们的需求进行设计的。

可以说,建筑风水与现代科学是有相通之处的。

这也提醒了我们,不要盲目否定传统文化和古老的知识,要有科学的态
度来进行思考和研究。

当然,对于建筑风水的选择也不能盲目跟随,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考虑和判断。

总的来说,建筑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与科学相辅相成。

在建筑领域中,我们应该把传统的“风水学”与现代科学研究相结合,共同探索出适合人们健康和情感需求的建筑环境。

中国古代建筑风水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影响与运用

中国古代建筑风水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影响与运用

中国古代建筑风水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影响与运用关于中国古代建筑风水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影响与运用,日益引起从事房地产业、建筑业、装饰业及设计界人士及普通老百姓的广泛关注。

这里,围绕这一课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以求教于学界及有关人士。

一、古代建筑风水学的基本思想众多考古资料证明,重视人的居住环境,这是中国本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早在六、七千年前的中华先民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选择与认识已达相当高的水平。

仰韶文化时期聚落的选址已有了很明显的“环境选择”的倾向,其表现主要有:(1)靠近水源,不仅便于生活取水,而且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

(3)处于河流阶地上,不仅有肥沃的耕作土壤,而且能避免受洪水侵袭。

(4)如在山坡时,一般处向阳坡。

如半坡遗址即为依山傍水、两水交汇环抱的典型的上吉风水格局。

颇具启发意思的是,这些村落多被现代村落或城镇所迭压,如河南洪水沿岸某一段范围内,在15个现代村落中就发现了11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

甘肃渭河沿岸70公里的范围内,就发现了69处遗址。

可见,远古时代的人们对聚落选址因素的考虑很是讲究,这个古老的传统根深蒂固地遗留在后人的脑海中,并具体显现在许多现代城市、村镇的选址与建设中。

从上古文化遗址情况中还可判断,人们聚居的地区,已出现了较为明确的功能分区。

如半坡遗址中,墓地被安排在居民区之外,居民区与墓葬区的有意识分离,成为后来区分阴宅、阳宅的前兆。

新石器时代原始居住形式的不断改进,反映了人们随环境而变化的适应能力,对原始聚落的位置选择,也体现了远古先民对居住环境的质量有了较高的认识水平。

总之,人们在观察环境的同时,开始了能动地选择环境。

从殷商之际的宫室遗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对河流与居住环境之关系的认识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在今河南安阳西北两公里的小屯村,是殷商王朝的首都。

这里洹水自西北折而向南,又转而向东流去。

就在这条河流的两岸,其南岸河湾处的小屯村一带,是商朝宫室的所在地;宫室的西、南、东南以及洹河以东的大片地段,则是平民及中小贵族的居住地、作坊和墓地等;其北岸的侯家村、武官村一带则为商王和贵族的陵墓区。

建筑与风水学的关系

建筑与风水学的关系

建筑与风水学的关系建筑与风水学都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建筑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保护人类免于外界影响,使人类胜利地生存下来。

而风水学更多地关注的是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否符合自然规律,提高人类在住宅里的精神和身体健康水平。

一、建筑与风水学的共同点建筑和风水学都是与人类居住环境相关的学科,关注的问题都是如何创造一个符合人的居住环境的问题。

在建筑学中,人类需要根据自身的生活需求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包括住宅、办公场所、休闲场所等。

将建筑物分成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人们可以在室内空间内安居乐业,享受生活的快乐。

而在室外空间内,人们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风水学则更多地关注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形成的互动效应,建筑物的建设位置和风水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风水学的原理来设计建筑物和内部布局。

二、建筑与风水学的差异建筑学更重视功能性的实现,而风水学更多体现在它的意义上,主张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建筑物的设计应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功能性第一。

而风水学的原理要求建筑物的建设位置和整体环境相互协调,符合自然规律。

在建筑空间的设计上,建筑学更多地体现在形式和造型上,强调美学效果,将建筑物作为艺术品,让人们欣赏和赏析。

而风水学则更多地关注建筑物和环境的关系,强调建筑物对住宅居住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居住家庭的影响。

三、建筑中重视风水学的影响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风水学中的元素也常被引入到了建筑设计中。

比如在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根据风水学的原则为建筑物选址、定位、朝向、高度、形态、顶部建筑、门的位置、建筑的布局等进行设计。

建筑师会留出一块地来安放吉祥物,通过使用特定的颜色和花案来布置住宅,增进屋内氛围。

例如,在居住区的北边设置树冠丰满的树林,能保护居民免受靠近居住区的强劲猛风的侵害。

所以建筑与风水学紧密联系,建筑学注重建筑质量和风水学注重自然环境与人类居住和健康息息相关。

建筑在设计中考虑到风水学的原则,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实用性,更能提高人类在住宅里的精神和身体健康水平,使我们的居住环境更加优异。

现代建筑中风水学运用

现代建筑中风水学运用

现代建筑中风水学的运用摘要:风水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思想中融合了阴阳平衡与事物的完整性,认为人与自然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协调性。

这种思想不仅在古代建筑中体现出来,而且现代建筑也十分认同,风水学在现代建筑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为此,对现代建筑中风水学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建筑;风水学;运用对于风水文化的流传,在我国已经有很早的历史,风水文化主张作为主体的人与对应的环境相协调。

在人类建造的房屋中也要求与自然的和谐性,并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风水的这种思想不仅在古代建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现代建筑中也得到了认同。

风水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现代建筑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 风水学的科学解释风水文化是一种保存了千年的文化,是经过了长期的实践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必然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研究认为,自然界除了可以观察到的物体外,还有一些不可见物质,如一些离子、磁场等,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可以使人心情愉悦、少病少灾,也可能是负面的,会使心情烦躁不安、灾病不断。

风水学就是考虑了这样的情况,在建筑选址、朝向、建筑规格、室内设计等方面进行选择,来满足人们的心理要求。

2.风水学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2.1 风水学在现代建筑选址中的运用传统的风水观点认为对于住宅的选择要选在自然景观不错之地,能够蕴藏一种适宜人类居住的天地之气,古代,人们把住宅的选址看的很重,认为选址的好坏关系到生存的根本。

如“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这样的描述就是理想的一种风水佳地。

这些被称为风水宝地的地方会形成良好的气热循环与局部小气候,利于人类的长久生存和居住。

风水学一直注重事物的整体性与环境的协调性,这样的追求目标也是现代建筑所需要的,现代建筑在选址时要依据当地环境的客观条件,采取人类向往的生活方式进行建造,这样能够让人感觉回到了一种自然的状态下,生活更为真实快乐,这也是风水学思想的表达。

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把选址设在山水之间,依山而建傍水而生就是一种理想的选择,这也是古代建筑选址的思想,这样的环境更有利于人的发展与陶冶。

专统建筑中的风水文化与现代科学的联系

专统建筑中的风水文化与现代科学的联系
信息与 能量 的交换 ,怎样使 这种 交换达 到合理 的平衡状 态 . 是人类 社会发展 追求的重要 目标 。
不遵循 于基于风 水 的建筑理论 。由于缺 乏科学
的定量 和定性分 析 .这种基 于风 水的建筑 理论 被 披上 了一层神 秘 的面纱 。但在 阶级 社会 里 .
现代 社会 .人类 滥用技术 破坏 生态环境 .
义 ,只是 一种 精神寄 托罢 了。 由于受 当时社会
发 展 的限制 .人们 的某种 愿望 无法被满足 .就 引起 了心 理上 的焦虑 、烦躁 与不安 .这 时候很 需 要一种 精神 寄托 ,风 水 建筑 的出现恰恰 满足
天 命而 用之 ” .从而达 到 ” 无为 无不 为 ”的最 终 目的 。在 与 自然相融 于一体 方面 的建筑代 表
维普资讯
团圈匝圄墨匝圈圃田田

传统建筑中的风水文
l_

河南工业大学 UU
答誊| 夏簟 I


【 摘

要】风水建筑是 中国传统建筑的
域 .把风 水作 为一种独 特的 历史文化 来研 究 。 随 着研 究 的 深入 ,风 水 的神 秘 面 纱 渐渐 被 揭 开 ,展 示出 了其合理 的 、科 学的一 面 .甚 至让
境 意识 。 目前风 水理论 的研 究 已向前迈 出了充
满艰辛 的一步 ,但把风 水 中的科学 成分运 用到 实际 中的实践 却不 多 .可见 大 多数 人对风 水还 不 了解 .持观 望的态 度 。下面就将 笔者所 了解
和所认 识 的风 水作 以下介 绍 。
【 关键 词】风水 生态 学 建筑 规划
结果导 致全球 各地 不断 出现 各种 生态危 机 .从 而使人 们不得 不重 新去认 真思考 人居环 境与 自

建筑设计技术中的风水学原理与实际应用

建筑设计技术中的风水学原理与实际应用

建筑设计技术中的风水学原理与实际应用风水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门学科,它与建筑设计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考虑到风水学原理可以对建筑物的能量流动和人们的生活品质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风水学的原理以及其实际应用。

风水学是一门关于地理环境与人类居住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它的核心概念是“天人合一”和“阴阳五行”。

其中,天人合一强调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而阴阳五行则揭示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能量分布。

在建筑设计中,风水学原理被应用来平衡建筑物内外的能量,以创造一个宜人、和谐的居住或工作环境。

首先,风水学原理强调建筑物的位置选择和朝向。

根据风水学,选址应考虑地理环境的气场津贴,例如山水形势、气候条件、水资源等。

在建筑物朝向的选择上,根据阴阳五行理论,阳邪则需防,阴邪则需留,因此需要考虑阳光的照射、风的通畅等因素,以达到协调的目的。

其次,风水学原理谈及建筑物的布局和室内设计。

根据风水学,建筑物的布局应追求平衡和谐,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合理规划房间功能分区,例如厨房、卧室、客厅等。

室内设计也应注意配色搭配、家具摆放等,以提升居住者的生活品质和舒适度。

另外,风水学原理还关注建筑物的材料选择和装饰元素。

根据阴阳五行理论,不同的材料和装饰元素对能量的流动和阻滞有不同的影响。

通过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装饰元素,可以促进积极能量的流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环境,提升居住者的生活品质。

事实上,很多现代的建筑设计师已经开始运用风水学原理来指导他们的设计。

他们将风水学与科学技术相结合,以创造更加人性化和可持续的建筑环境。

例如,优化建筑物的朝向和布局,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和通风;采用环保材料和能源高效设备,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风水学虽然有一定的科学基础,但它也存在着许多主观和个人化因素。

因此,在应用风水学原理时,需要权衡各种因素,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建筑师或设计师应确保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满足居住者或用户的需求和舒适度,而不是过于迷信和固守某种风水学原则。

建筑风水与现代科学从建筑风水学的几个关键问题

建筑风水与现代科学从建筑风水学的几个关键问题

1 建筑风水的起源与发展1.1 建筑风水是我国原始文明的悠久历史象征之一“风水”的概念,一般认为源自晋代郭璞的《葬经》。

《葬经》中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又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深浅得乘,风水自成”等等。

事实上,汉代青乌子《青乌先生葬经》更早涉及风水,书中说:“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

上述表明, “风水”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对风水的论述,主要源自对“风之聚散,水之行止”这一自然现象一般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以及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经过几十代人的发展推演出一套完整的风水理论。

风水理论的形成是人们经过大量经验实践总结的结果,一般情况下理论的形成特别是古代远落后于风水实践。

那么,建筑风水的思想产生的年代究竟有多远?建筑风水理想模式的核心是青龙、白虎、玄武和朱雀等“四神”或称“四灵”,据《三辅黄图》记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 以正四方”。

1988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了青龙、白虎图案,说明在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四神”概念。

在宗周的丰京瓦当中, 在湖北随县擂鼓墩发掘的约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中,“四神”图案与北斗星、二十八宿紧密相联。

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对这种天人相应现象的论述:“众星列布,体生于地, 精成于天, 列居错峙,各有所属,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

上述建筑风水观念说明中国的文明至少在6000年或者更早,这与有关专家的以下有关结论是一致。

“由于长江流域河姆渡等地的考古发现,世界历史应当改写,各大古文明的位次也有必要重新排列。

”日前,中华民族史研究会会长史式教授向外界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

史教授认为, “中华文明五千年是我们说的,西方学者从来没有承认过。

他们只肯承认有甲骨文记载以后的历史,也就是黄河文明只有3000 余年之说。

”过去,世界史对四大古文明的排列是:第一,尼罗河文明,距今6000余年;第二,两河文明,距今5000余年;第三,印度河文明,距今4000余年;第四,黄河文明,距今3000余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建筑风水学看建筑风水与现代科学问题
【摘要】建筑风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生态学、心理学、美学等学科知识,其中的藏风聚气、山环水抱等建筑结构体现了现代科学的一些思想,是古人“天地人合一”思想在建筑上最鲜明的体现。

本文详细分析建筑风水与现代科学之间的联系,从建筑风水中探寻建筑结构的特点。

【关键词】建筑风水;现代科学;生态学;建筑结构
建筑风水学就是研究建筑物“风水”的科学,是我国古代有关建筑物“生气”的术数。

古人认为,只有在避风聚水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生气”。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建筑风水学的成果,如:北方的砖瓦房、西北高原人的窑洞、云南的吊脚楼等建筑就是建筑风水的成果,各地居民在自然界中寻找生气,避风向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正好与现代生态建筑学的理念不谋而合。

忽视非主流风水师和术士的肆意夸大,我们可以搭建起建筑风水与现代科学之间的桥梁,寻找二者之间的联系,更好认识我国建筑之美,推动现代科学发展。

1 建筑风水与现代科学的联系
1.1 建筑风水中的生态学
人类自产生之初就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则是古今中外学者的研究重点。

而现代工业经济的发展虽然带来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自然环境的大破坏,于是全球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态危机,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态建筑学则在这种情况下萌芽并发展起来。

生态建筑学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天地人合一”思想,而这正好与我国建筑风水的“天人合一”思想一致。

建筑风水非常重视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总是希望在不破坏周围环境的基础上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合二为一。

而《道德经》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阐述的就是建筑风水中强调的整体协调与协作,强调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由此可见,建筑风水蕴含有生态学知识,二者的核心理念和追求是一致的,二者均认为:人不可能脱离环境而存在,只能有节制的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2 建筑风水的心理学
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听到“风水宝地”一词时难免会产生积极心理,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趋吉避凶”心理,也就是说,建筑风水能给人带来一
定的精神安慰。

当然,如果将建筑物的风水与住宅主人的命运相关则是古代迷信思想,与现代科学相悖,应摈弃。

在古代,风水师顺应不同人群的心理,建造出了不同的风水建筑,给予人心灵抚慰。

比如说:顺应读书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心理而建造的文峰塔,顺应宅主“趋吉避凶”心理建造的厌胜建筑,为弥补自然环境“四神有缺、五行不全”而建造的培补建筑等。

这些建筑都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心理需求和寄托。

从实用层面上来说,这些风水建筑并没有多大作用,不过是给人心理安慰罢了。

每个时代都有其科学水平限制,而古代人们的迷信思想较重,而这些风水建筑的存在正好消减了人们的焦虑、烦躁、恐惧等心理。

1.3 建筑风水与哲学
前文已提到建筑风水的“天人合一”思想,这是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核心思想之一,老子认为:万物皆有灵性,只有顺应自然才能进入极乐世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而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生生之谓易”也蕴含有“天人合一”思想,所以说,建筑风水中蕴含有哲学思想。

另外,我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规律是社会+自然+人际情感,三者协调统一,而建筑风水中有关的社会礼仪、社会道德、社会秩序乃至人的心理变化态势等内容无不反映出其对人性和理性
的思考,这一定程度上又与哲学基本规律有异曲同工之妙。

1.4 建筑风水与现代艺术
建筑风水学其实也是一门建筑艺术,体现出建筑艺术美,体现出当时社会生活面貌。

打个比方来说,建筑风水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实际建筑物中的体现就是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这反映了人们独特的审美意识。

再打个比方来说:古代建筑风水师在寻找居住环境地址时往往有五个步骤,第一步被称为“寻龙”,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

寻龙既要考察龙脉的走向、起始、终点、形态,还要分析龙脉上的植被、岩石、土壤等地理要素。

以龙为靠山,建造住宅,能获得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而龙脉上茂盛的植被则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龙脉上丰富的矿产、土地等资源则为人生存发展提供保障。

古代风水师将宅院的选址变得艺术化、神话化,赋予天地情感和灵性,这也体现出了古代人的审美观。

2 建筑结构特点
2.1 地人合一结构特点
从古代建筑来看,单个的建筑物一般呈现长方形,依据建筑风水的“藏风聚气、山环水抱”思想整体依山而建,形成一个中轴对称的长方形建筑群。

比如说:著名的故宫就具有子午对称、依山而建特点,应用了物理学中的能量知识,依山而建,利用山减小风对房屋的冲击力,将房屋建在地势平坦的平地上,具有较低的动能和势能。

古代建筑风水中的地人合一建筑物基本特点有两个:居所有平稳和缓的风缓缓
吹来,从现代科学的角度阐述就是风在平流层中,不会有较大的风,既促进房屋的通风,也不对房屋以及居住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建筑物多建在平坦的地面上,而斜坡处的房屋往往伴有风险。

从现代科学角度来说,斜坡上的建筑物具有向下运动或是变形的势能,不利于房屋使用安全性能的提高。

2.2 天地人合一结构特点
建筑风水认为:气是可以流动的,而气又可以分成空气、水气、财富之气。

其中,空气、水气、水是最基本的必需之气,它是建筑风水的基本组成部分,而天地人合一建筑物的山青水秀、绿水环抱特点就体现出空气、水和水气的流动。

从现代科学角度来说:房屋要具有适宜人生存的空气湿度,利于人身体健康。

而山青水秀为气清,山枯水污为气浊,气浊是建筑风水的大忌。

其次是财富之气,就是房屋的选址、建设都有助于聚财,从水路、陆路方面增加人气。

从现代科学角度来说:天地人合一建筑在地形上往往具有抛物面天线特点,其反射面正好是镇宅的四个方位神灵: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

风水建筑位于焦点或是中心处,与外界的信息达到最大化交换;加大绿色植被、水以及外界物质波的吸收,以此来降低物质波的辐射,而交换的微波则能适合人以及地面上生物的生存。

而且,建筑风水非常忌讳乱山石、荒山等对住宅主人的危害,从现代科学角度来说就
是忌讳未经吸收降低的外界物质波直接作用于人体,进而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

这样一来,建筑物就实现了天、地、人的和谐统一。

结束语
建筑风水学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也有广阔发展前景,为现代建筑业发展提供许多素材。

古人在几千年的劳动中逐渐聚集起来的建筑智慧是现代人的宝贵财富,而建筑设计师要客观认识建筑风水各方面内容,摒弃其中不恰当的内容,并将精华内容与现代建筑结合起来,从建筑风水中探寻现代科学知识,努力实现现代建筑的天地人合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蒋容,王继红.我国古代建筑风水与现代科学建筑理念同一性探讨[J].中州建设,2007(4).
[2]姚媛,张俊鹏.浅谈风水理论与生态建筑学之关联[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7).
[3]王俊,胡伟,张强.风水学在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的科学性研究――以内江市郭北镇长坝山为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1).
[4]翟振威.传统建筑中的风水文化与现代科学的联系[J].山西建筑,2006,3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