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临床研究分析

合集下载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相关性研究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相关性研究

幽 门螺 杆 菌 ( Hp) 染 作 为 引起 消 化 性 溃疡 的主 要 原 因 已 感 得 到普 遍 认 同 ,现 已证 实 ,有 大 约 8%的 胃溃 疡和 9 %的十二 指 0 0
表l 同类型 的消化性 溃疡H 感染 情况 比较 不 p
肠 溃疡 是 由=H 感 染导 致 的 …。对 2 0 年 3 ~2 1年2 2 0 [ p -肠溃 疡 ;幽 门螺 杆菌 ;相 关性
S ud n t e r l to h p b t e ei o c e y o i n e to nd g s rcule t y o h ea i ns i e we n h l ba t rp l r f c i n a a t i c r c i
消化性溃疡患者 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以了解 胃十二指肠溃疡与
幽 门螺杆 菌感 染 的关 系 ,现报 告 如下 。
3 讨 论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 般 资料 :2 0 患 者 中 ,男 13 ,女 17 ;6 岁 以下 . 8例 2例 5例 0 的患 者 9 例 ,6 3 0~7 岁 患 者 12 ,7 岁 以 上 者 6 例 ,平 均 年 O 2例 0 5 龄 ( 41 5. 3±31 .7)岁 ;病 程 1 0 ,平 均 ( .5 .5) 。 ~2 年 90 ±1 6 年
i e to r dc to st ete t e t pe tcule ie s . nfci ne a ia in i r am n h of pi c rd s a e Ke wo dsGa t cu c rH eio c e ylr; reai n y r : sr l e ; l ba trp o i i c Co r lto
LA GG od n ( a g u r v c c l s i l in s,aj g2 0 2) IN u —o gJ n s P o i e f i Ho t , a g u ni 1 0 4 i n O a i p aJ n n A s a t jcie oe poe h l i s i b t e nh l o a t yoi ne t na dg s i uc r eh d 8 ai t w o w t b t c : e t x lr ter a o hp e e e c b c r lr i ci n a tc l . t o s 0p t ns h i r Ob v T e tn w i ep f o r eM 2 e h p pi ucr o s oc p s et na d —r prt yise t nR s l n oc pc i n s 1 ae w r g s i ucr 1 %) 1 8 e t l r at so ei p c o C ue e i o p c o . eu t E d so i da o i 16c ss e atc l ( . , 1 c ef g r n i n ax ar n i s g s e r e 4 4 c ss f u dn l le 4 . , 6 ae f o p u d l r 1 . .pif t n a f ho i p pi ucr s 1 G s i uc r pi et n ae o e a ucr 2 1 4 ss m o n c (6 %) e i t o rnc e t l 1 %, at c l fc o od ( %) c oc u e 4 H n c o r e c c e i9. r eH n i i te i et 48 , u d n l l r pif t nite o et 6 %) n l s n pifc o n m o a t a s o r n e t l r p sh g s 9 . D o e a u e e i w s 8 . . c i et ni a p r n cu e f h o i p pi uc , h h ( %) c H n co s l h ( 4 Co u o H n i s i t c c c eH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澳大利亚学者罗宾-沃伦和巴里-马歇尔于1982年首先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简称Hp),并因此获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

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Hp为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菌,可以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且与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1]。

世界上超过50%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我国Hp感染率为40%-90%,平均为59% [2]。

临床使用西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案疗效较好,但存在细菌耐药性、药物副作用大及病人依从性差等弊端,使临床效果受到影响。

因此近年来中医学者对Hp感染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成果。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临床研究进展1.病机中医认为HP感染相关性胃病多属“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有学者认为脾胃虚弱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基础。

中医理论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HP感染属中医“邪气”,病邪乘虚而人,或正虚邪恋,出现虚实并见,本虚标实,或生寒、或化热,出现胃脘疼痛、胀满、嘈杂等症状。

周正华等[3]研究认为Hp所导致胃病的病机实质以“脾虚”为本,“湿阻”为标,康美清[4]研究发现脾胃虚弱证和湿热证患者Hp感染均较高,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Hp侵袭致脾胃功能下降,日久虚弱,故脾胃亏虚是Hp能侵入体内引起疾病的前提之一,而脾胃湿热又是Hp易感环境,所以Hp致病同时存在因虚致实、因实致虚两种病机。

2.辩证关于HP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中医注重辨证分型,主要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健脾益气、和胃助运、清热化湿、滋阴益胃等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其在缓解症状方面效果明显。

许多学者认为HP感染以脾胃湿热、肝郁气滞等证型感染率较高,而脾胃虚弱等证型感染率较低。

如李东灿等[5]研究了7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同时选择43例同病脾胃气虚证患者和10例健康人分别作为对照。

不同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效果分析

不同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效果分析

Ef fe c t a n a l y s i s o f di fe r e nt t r e a t me nt f o r g a s t r i c ul c e r a s s o c i a t e d wi t h He —
i f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月在 本 院 门诊 就诊 的 Hp感 染相 关 性 胃溃疡 患者 1 2 5例 为 研究 对 象 ,随机将 其 分 为观 察 组 6 3例 和对 照 组 6 2
例, 观察 组应 用 联疗 法 治疗 , 对 照组 应用 奥美 拉 唑治疗 , 两 组 患者 疗程 均 为 4周 , 观察 两 组 患者 的 临床 治疗 效
果及 症状 改善情 况 。 结果 观察组 临床总 有效 率为 9 2 . 0 6 %, 对 照组 临床 总有效 率 为 7 5 . 8 0 %。 两组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 P < 0 . 0 5 ) 。观 察组 腹 胀 、 嗳气 、 上腹 疼 痛 、 反 酸缓 解 时 间显 著少 于对 照组 , 差 异有统 计 学 意 义 ( P < 0 . 0 5 ) 。 结 论 应 用 i联疗 法治 疗 H p感 染相 关 性 胃溃疡 的临 床效 果 显著 ,能在 较短 时 间 内缓解 患 者的 临床 症 状 ,安全 有 效, 值 得 临床应 用 。 【 关键 词】幽门螺杆 菌 ; 胃溃 疡 ; 临床 疗 效 【 中 图分 类号】 R 5 7 3 . 1 【 文献 标识 码1 A 【 文章编 号】1 6 7 4 — 4 7 2 1 ( 2 0 1 3) 0 9( a) 一 0 0 2 8 — 0 2
Z HOU Ro , 。 De p a r t me n t o f G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 Ce n t r a l Ho s p i t a l o f P a n y u i n Gu a n g z h o u C i t y , Gu a n g z h o u 5 1 1 4 0 0 , Ch 0 1 3 年 9 月 第 2 0 卷 第 2 5 期

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

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

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价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

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计纳入100例患者。

治疗方案为口服一定剂量的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

结果显示,四联疗法在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治愈率达到90%以上。

副作用评估显示,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较轻,且能够被有效管理。

综合临床效果评价,四联疗法在该患者群体中表现出良好的临床疗效。

进一步展望中,四联疗法有望成为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的有效策略,但仍需开展更多研究以验证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关键词】四联疗法、幽门螺杆菌、胃溃疡、临床效果评价、治疗方案、临床试验设计、结果分析、副作用评估、临床应用前景、进一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具有肠道特性的螺旋状革兰氏阴性细菌,是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等胃部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一些欧美国家,感染率较高。

胃溃疡是HP感染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抗生素的发展,治疗HP感染的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其中四联疗法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案。

四联疗法主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和胃粘膜保护剂,通过联合应用这些药物来根除胃内的HP,从而治疗胃溃疡和预防复发。

本研究旨在评价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治疗方案、试验设计、结果分析、副作用评估和临床效果评价的研究,探讨四联疗法在HP感染相关胃部疾病中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展望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评价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该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患者进行临床试验设计,收集患者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结果分析,以验证四联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幽门螺旋杆菌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目的:探讨分析幽门螺旋杆菌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克林霉素缓释片的三联疗法,加用复方谷氨酰胺颗粒保护胃黏膜,分析其治疗效果。

结果:据统计分析看来,胃溃疡70例,50例愈合,总有效率为95.1%,对应的愈合率为77%;十二指肠溃疡90例,80例愈合,愈合率为88.9%,对应的总有效率为97.9%;复合型溃疡40例愈合,对应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0.2%和91%,全部参与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

结论:我院认为在幽门螺旋杆菌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四联疗法疗效确切,对于患者的症状能够迅速缓解,不良反应轻而少,并具有良好的依存性,应当推荐使用。

标签:四联疗法;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作为引起十二指溃疡的重要病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发病群体为青壮年为主,而中老年的男性患者则患溃疡大多为胃溃疡。

有研究证实,胃溃疡的癌变率比十二指肠溃疡更高[1]。

本次我院的研究中,我院选取的十二指肠溃疡例数比胃溃疡患者例数多,在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病因方面,有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使得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成了预防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根本,基于此,我院对选取的200例患者运用了四联疗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中,研究对象为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均经过了门诊胃镜检查,并排除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等,在患者病史方面,48例为6~10年,152例为1~6年,女62例,男138例,平均年龄为(42.5±5.6)岁,分别为复合性溃疡40例,胃溃疡70例和十二指肠溃疡90例,其溃疡直径均在6~22mm,且均在的治疗前和停药4周后各进行一次胃镜复查,我院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比较方面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现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现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现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能够寄生在胃黏膜上的螺旋形细菌,是人类胃部最常见的感染源之一。

多年以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许多胃疾病如胃溃疡、慢性胃炎和胃癌等密切相关。

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发现,本文将就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探讨。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传播途径根据广泛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人类主要通过口-口接触和食物-口接触途径感染幽门螺杆菌。

这意味着亲密接触(如家庭成员之间)、不洁食品及水源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此外,虫媒也被认为是其中一种可能的传播途径。

母体传播也是导致婴儿和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常见原因。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致病机制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通过其特有的致病因子引起。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尿素酶(urease)和细胞毒素(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A,简称CagA)。

尿素酶可以将胃内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从而中和胃酸,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给细菌。

CagA则可以通过进入寄主上皮细胞并与其相互作用来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并介导肠上皮细胞炎症反应。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致病因子如细菌表面黏附分子(adhesins)、组蛋白变构酶等也参与了幽门螺杆菌感染过程。

这些致病因子协同作用引发的产物,如氧化应激、促炎性因子和错过免疫反应等,均对宿主组织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疾病1. 胃溃疡:多数胃溃疡患者(超过80%)被证实为幽门螺杆菌感染。

细菌通过破坏胃粘膜抵御感染,引起黏膜屏障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胃酸和消化酶对黏膜产生直接损害。

2.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胃部疾病之一。

感染后,机体会产生炎性细胞浸润和局部免疫反应,释放大量促炎因子和氧自由基等,导致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坏死以及纤维化。

3. 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展的重要诱导因素之一。

细菌引起的持久慢性肠上皮炎症可导致DNA突变、细胞增殖异常以及凋亡抑制等,从而增加了癌前期阶段及早期癌变的风险。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临床治疗研究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临床治疗研究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临床治疗研究兰薇;刘凤玲;黄俊铭【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年(卷),期】2014(038)005【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胃溃疡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106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观察组采取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硫糖铝治疗.对照组采取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7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用胃镜观察患者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2.45%)高于对照组治愈率(26.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96.23%)高于对照组HP根除率(73.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硫糖铝联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总页数】2页(P533-534)【作者】兰薇;刘凤玲;黄俊铭【作者单位】广州钢铁企业集团医院,广东广州 510380;广州钢铁企业集团医院,广东广州 510380;广州钢铁企业集团医院,广东广州 5103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1【相关文献】1.瑞巴派特联合胃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老年性胃溃疡临床疗效分析 [J], 谢平平2.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 [J], 樊文静; 张振宇; 杨景玉; 吴瑞丽3.黄芪建中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的临床分析 [J], 王昭4.黄芪建中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的临床分析 [J], 王昭5.瑞巴派特改良四联疗法用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的临床观察 [J], 郭洪礼;张涛;梁红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活动性胃溃疡的临床观察

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活动性胃溃疡的临床观察

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活动性胃溃疡的临床观察1. 引言1.1 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能在人类胃内定植的螺旋形细菌,被广泛认为是胃十二指肠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消化道疾病。

活动性胃溃疡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和不适。

目前,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疾病主要采用的药物包括铝碳酸镁片和埃索美拉唑肠溶片。

铝碳酸镁片能中和胃酸,缓解胃部不适,并对胃粘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埃索美拉唑肠溶片则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可降低胃酸的分泌。

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能有效杀灭幽门螺杆菌,减少胃酸的刺激,有望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活动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字数:244】1.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活动性胃溃疡的临床观察。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病因之一是幽门螺杆菌感染。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但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导致抗药性和胃肠道不良反应。

寻找更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观察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肠溶片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活动性胃溃疡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病情稳定与消除症状的影响,以及对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的影响。

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希望验证该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并为进一步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溃疡的治疗奠定基础。

2. 正文2.1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治疗。

治疗周期为4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医疗2017 NO.21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临床医学DO I:10.16662/ki.l674-0742.2017.21.076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临床研究分析付强吉林省公安边防总队白山支队,吉林白山134300[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的临床治疗。

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3月一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10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53例。

参照组,联合奥美拉唑、甲硝唑、克拉霉素治疗,研究组,联合法莫替丁、甲硝唑、克拉霉素治疗,对比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参照组为81.1%,研究组显著髙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6.2%,参照组为7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联合法莫替丁、甲硝唑、克拉霉素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并使用。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临床治疗[中图分类号]R5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7)07(c)-0076-03 Analysis of Clinical Research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Gastric UlcerFU QiangJilin Provincial Public Security Frontier Corps Baishan detachm ent, Baishan, Jilin Province, 1343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treatm 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gastric ulcer. Methods 10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gastric ulcer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53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meprazole, metronidazole and clarithrom ycin,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fam otidine, m etronidazole, clarithrom ycin, and the treatm ent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research group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spectively 92.4%and 81.1%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nd the eradication rat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the research group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spectively 96.2%and73.5%,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fam oti­dine, m etronidazole and clarithrom ycin in treatm 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gastric ulcer is obvious, which is worth wid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Key words] H 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Gastric ulcer; Clinical treatm ent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感染病原菌,在临床上较为常 见,一旦感染,可能引起胃、十二指肠溃疡'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临床上,以质子栗抑制剂(p p i)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是常用的治疗方式,且疗效较佳[2-3]。

基于此,以2015年3月一2017年1月期间收集的106 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患者为对象,分别给予 法莫替丁、甲硝唑、克拉霉素与奥美拉唑、甲硝唑、克拉 霉素联合治疗,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的临 床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收治的10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作者简介]付强(1977-),男,吉林龙井人,本科,主治医生,主要从事消化内科临床疾病治疗及药物应用工作。

疡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53 例。

参照组,32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为32~67岁,(48.5±10.63)岁。

研究组,29例男性,24例女性,年龄为 31~65岁,(47.2±11.04)岁为平均年龄。

对比两组患者的 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①参照组:联合奥美拉唑、甲硝唑、克拉霉素口服 治疗。

奥美拉唑肠溶片(国药准字:H10980267),20 mg次,1次/d。

克拉霉素胶囊(国药准字:H20058223),0.25 g次,2次/d。

甲硝唑片(国药准字H14020964),0.4 g次,2次/d。

②研究组:联合法莫替丁、甲硝唑、克拉霉素口服治疗,其中,甲硝唑与克拉霉素用法、用量与参照组一致。

法 莫替丁片(国药准字:H21023631),20 mg/次,2次/d。

所 有患者均连续用药1个疗程,即7 d,1个疗程后,评估76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2017 NO.21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临床医学患者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统计患者幽门 螺杆菌根除情况。

1.4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胃镜检查,溃 疡面基本愈合,或可见瘢痕组织形成。

②有效:患者临 床症状呈现出改善趋势,经胃镜检查,溃疡面积有缩 小。

③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显著变化,经胃镜检查,溃 疡面积缩小不明显。

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5统计方法在Excel表格中,录人该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用[n(。

/。

)],对 计数资料进行表示,予以字2检验,用(X±s)对计量资料 进行表示,予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治疗效果经不同药物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研究组治疗总有 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研究组与参照组治疗效果对比[n(%)]组别例数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研究组5332(60.3)17(32.1)4(7.6)49(92.4)参照组5321(39.6)22(41.5)10(18.9)43(81.1)字2 5.554P0.0182.2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对比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研究组根除率显著高 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研究组与参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分析组别例数根除例数根除率[n(%)]研究组535151(96.2)参照组533939(73.5)字220.042P0.0003讨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细菌,其对生长条件具有严苛要求[4-]。

幽门螺杆 菌病主要包括因感染幽门螺杆菌所诱发的胃炎、消化 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M]。

据相关报道显示,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溃疡的重 要因素,感染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病发生及发展存在 密切联系。

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在清除病 菌的同时,需重视胃溃疡的治疗[8-10]。

如今,就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而言,临床上,以三联疗法为主要治 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的疗效[11-13]。

相关数据显示,以抑酸 剂为中心,联合两种抗生素,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达 80%~90%,溃疡愈合良好,且不易复发。

同时,以抑酸剂 为中心联合两种抗生素的治疗方案,可提高酸敏感性 抗菌药物活性,抑制抗菌药物降解,达到延迟胃排空的 目的,增加药物局部浓度,提高治疗效果。

甲硝唑,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是从乙酸乙 酷中提取的乳白色结晶,口服后,吸收良好,起效快,1~ 2h左右,血清药物浓度便可达到峰值,主要用于治疗 局部感染。

克拉霉素,是红霉素的衍生物,属于14元环 大环内酷类抗生素,抗菌谱与红霉素、罗红霉素等大致 相同,对胃酸较稳定,口服后,吸收良好,一般用药后2h,便可达到峰值。

奥美拉唑,属于质子栗抑制剂,是一 种脂溶性弱碱性药物,口服后,2 h内排泄率约为42%,96h排出量占83%。

法莫替丁,包括胶囊剂、片剂、注射 剂等类型,属于组织胺氏受体拮抗剂,具有抑制胃酸 分泌的作用。

口服后,迅速吸收,2 h左右,血浓度便可 达到峰值,半衰期约为3h。

该次研究中,以2015年3 月一2017年1月时间段内收治的106例幽门螺杆菌感 染并发胃溃疡患者为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分为研究 组与参照组,各53例。

参照组,联合奥美拉唑、甲硝唑、克拉霉素治疗,研究组,联合法莫替丁、甲硝唑、克拉霉 素治疗。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显著高 于对照组的81.1%(P<0.05)。

张亚娟[8]在研究探讨幽门 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治疗效果期间,以58例幽门螺 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患者为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 异性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9例。

其中,对照组,联 合奥美拉唑、甲硝唑及克拉霉素治疗。

实验组,联合甲硝 唑、克拉霉素及法莫替丁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