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对我国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农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001]
![三农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001]](https://img.taocdn.com/s3/m/f185b2175727a5e9856a61f7.png)
三农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
没有九亿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小康。
中国最大的问题在农村。
农民富则天下富,农民稳则天下稳。
农业强,则天下强。
9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出现了以"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 农民负担沉重 "为核心的 "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 展的一个瓶颈,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客观现实已经要求我们必须拿出切实有效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的措施来解决"三农问题"一、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对经济的影响 "三农问题"的经济影响。
中国有九亿农民,农村地区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
2002 年 9 月 24 日,《2002 年下半年主要商品供求情况分析报告》对 600 种主要商品的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有 528 种商品将供过于求,占总数 的 88,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仅占 12,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
调查显示,农业生产资料全部供过于求,农副土特产品有 735 供过于 求,工业产品有 903 供过于求。
因此,中国经济需要扩大市场,扩大消费需求。
实际上,自从 9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买方社会,社会 需求严重不足。
国家不得不采取各种政府措施来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而对于大中城市来说,这些供大于求的大部分商品已经饱和。
而正是从 90 年代中期开始,农村经济发展出现停滞状态,农民出现 增收困难,使得农村消费处于很低的水平,农村人口的人均消费是城市人 口的三分之一。
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近 70,而消费额仅为全国消费总额的 39 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村市场的需求不足,直接导致了城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不 景气。
中国有 9 亿农民,21 亿多家庭,任何商品的家庭普及率只要提高一个 百分点,就会增加 200 多万台件的商品需求量。
三农政策与农村经济发展

三农政策与农村经济发展中国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三农政策则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面我将就三农政策与农村经济发展展开讨论。
一、三农政策的背景三农政策是指为农业、农村和农民制定的政策。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问题日益突出,三农政策逐渐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为了实现“三农”全面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如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等。
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土地资源日益匮乏,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滞后,金融保险等服务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现象依然存在。
三、三农政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三农政策对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四、三农政策的具体措施三农政策的具体措施包括多方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品质;扩大金融服务范围,解决农民融资难题等。
五、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正致力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推动农业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六、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实现农村产业多元化,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七、农民收入增长与消费升级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消费升级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保障机制、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发展农村电商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消费升级,拉动农村经济发展。
八、乡村振兴与农村经济发展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三农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三农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规划农村。
没有九亿农民的小康就没有的小康。
中国最大的问题在农村。
农民富则天下富,农民稳则天下稳。
农业强,则天下强。
90二十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出现了以"农村经济发展平缓,农民增收困难,农民负担沉重"为核心的"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客观现实已经要求我们必须切实有效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措施来解决"三农问题"。
一、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三农问题"的经济影响。
中国有九亿农民,农村地区的发展战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
2002年9月24日,《2002年下半年主要商品供求情况调查报告》对600种主要商品的分析事件调查结果显示,有528种商品将供过于求,占总数的88%,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仅占12%,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
调查显示,农业生产资料全部供过于求,农副土特产品有73.5%供过于求,工业产品有90.3%供过于求。
因此,中国经济需要扩大市场,扩大消费需求。
实际上,自从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买方社会,社会融资需求严重不足。
国家不得不采取各种政府措施来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而对于大中城市来说,这些供大于求的大部分商品已经饱和。
而正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农村经济发展出现停滞状态,农民出现增收困难,使得农村消费处于偏高的水平,人口的人均消费是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
中国农村人口数占人口总人口的近70%,而消费额仅为全国消费总额的39%。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村本土市场的需求不足,直接导致了城市经济发展的不景气。
中国有9亿农民,2.1亿多家庭,任何商品的家庭普及率只要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会增加200多万台件的商品和服务需求量。
1998年,仅仅9%的城镇居民有冰箱,23%有洗衣机,33%有彩电,有很大的产业发展空间。
关于三农问题的论文

关于三农问题的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面临的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相关政策和措施,可以找到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促进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引言: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长期存在且具有重要性的问题。
三农问题主要指农业领域的困难和挑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以及农民的利益诉求。
三农问题既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稳定。
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三农问题的产生原因1. 农业资源约束:中国农业面临着有限的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和劳动力等。
由于农业资源较为有限,导致了农民的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2. 产业转移和城市化: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农民工迁往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现代化进程滞后。
3. 政策扶持不足:在过去的农业政策中,农民的利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和支持,导致农村贫困问题持续存在。
4. 农村基础设施的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的潜力。
二、三农问题的影响1. 农村经济的滞后:由于农业生产水平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等问题,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人口流失加剧。
2. 农民收入不稳定: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于农产品销售,因此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
3. 农村社会问题的增加: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土地流转问题等,农村社会问题逐渐增加,包括就业困难、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
4. 乡村振兴的障碍:三农问题的存在使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受到阻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1. 维护社会稳定:农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解决三农问题可以减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农村消费,带动内需增长。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三农问题的影响及对策

日益成为我 国经济发展中的“ 瓶颈”成 会逐渐释放出来。我 国九亿农民中有 ,
一
个先缩小, 随后再度扩大并且 日趋严
为很 长时期 以来 困扰我 国经 济 发展 、 社 4 矗5亿 个劳 动力 。在 努力 解 决 农 村一 重 的过 程 。从 城乡 收入 增 长情 况看 , 在
会公平 、 社会稳定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 亿多剩余劳力就 业问题的 同时 ,我们 17— 18 98 9 4年期间,实际农民人均收
核 心 问题之 一 。确 实 , 住三 农 问题 就 还必须看到农业毕竟安置了数以亿计 入 以每年 1 .% 抓 77 的速度增 长, 城镇居民
是抓住了中国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综 的劳动力就业 以及每年为全 国 1 3亿 的 人 均 收 入 增 长 则 只 有 79 .%。 在
合竞 争 力提 高和 尽 快 改善 人 民生 活 水 人 口提供 了近 5 9 5 0 2年 亿吨粮食。通过 2 0多 18- 2 0 期 间 ,农 民收 入增 长 的
维普资讯
戮 济 过l 问 及 图泼猩农陶 对 经藤 ; 题响策 j 兰
三 农 问题 , 农业 、 村 、 民 问 即 农 农 小康社会”“ 、率先实现现代化”辖区内 试点取得了宝贵 的经验。我 国实现了 ,
题, 中国是个农业大 国, 更是个农 民大 的农村地区似乎还未来得及被提 上建 粮食储备充裕 , 供应充足的局面。如此 国 ( %的人 口是农民) 7 0 。所以有农业 设小康社会的议事 日 中。其实 , 程 相对 庞大的就业群体和粮食的 自给有余奠
的 阻碍 , 是 伴 随经济 全球 化 的深 化 综 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虽然农业增加 续恶化的趋势。 尤其 城乡差异最突出的表现 和 我 国加入 世 贸组 织过 渡期 的结 束 , 城 值在 G DP中的比重还会不断 下降 , 但 就是收入的差异 ,0世纪 7 2 0年代末中 乡利益 的反 差 也越 来越 大 , 农 问题 也 是农业对宏观经济的巨大拉动潜力将 国经济改革以来, 三 城乡收入差距经历了
三农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三农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中国的三农政策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农业、农村和农民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农财政政策作为支持和促进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和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手段,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三农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农业生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三农财政政策通过提供农业生产资金、补贴农业技术、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等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增加不仅能够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产值,而且可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二、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市场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受三农财政政策的支持,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得到提高,市场供应得到稳定。
同时,财政政策还支持农产品的流通,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体系的完善,加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农村建设农村建设是支撑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
三农财政政策通过投入资金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农村环境改善等方面,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增强了农村的发展动力。
四、农民收入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一直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农财政政策通过扶持农民种植、养殖等产业,提高农产品价格保护措施等方式,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缓解了农民的贫困问题,促进了农村居民脱贫致富。
五、农村金融农村金融是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而三农财政政策通过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促进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金融服务水平,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金融支持,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六、农村教育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三农财政政策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了农村教育的条件,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七、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社会保障是关系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三农财政政策致力于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农村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机制,提高了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增强了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农”问题与农村经济发展

“三农”问题与农村经济发展“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对整个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具有深远影响。
农业作为农村经济的基础,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耕地资源的有限性和质量下降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耕地被占用,而现有的耕地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以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土壤肥力逐渐降低,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其次,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许多农村地区仍然依靠传统的手工劳动和简单的工具进行农业生产,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再者,农产品市场的波动性较大,农民面临着价格风险和销售难题。
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民往往难以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导致农产品滞销或者价格过低,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农村地区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一个突出的表现,许多农村地区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短缺,使得农村居民难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水平的公共服务。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不足,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生活垃圾、污水排放等问题得不到有效处理,影响了农村的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但当前农民面临着收入增长缓慢、就业机会有限、社会保障不足等问题。
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然而农业收入受到市场和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不稳定且增长缓慢。
外出务工的农民往往面临着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权益保障不到位等问题。
同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农民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负担较重,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能力。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关键。
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农”问题与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三农”问题与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一、什么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
农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农村是我国的重要区域,农民是我国的重要群体,保障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关键。
当前“三农”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民收入低。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差距越来越大,农民的劳动报酬低,一些地区农民的生活条件还很落后。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差。
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欠缺,影响了农产品销售和农民的生活条件。
3.农业生产水平有限。
中国农业生产中仍存在很多技术不足和错误,导致耕地质量下降,生产效率低。
二、农村的重要地位农村在我国的经济社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农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农村是商品生产的基地。
农村是我国最大的生产基地,是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地和来源地。
2.农村是环境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不仅是经济生态的一部分,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农村是农民居住和生存的地方。
农村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居住和生存条件。
三、宏观经济与“三农”问题的关系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农村和农民的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1.助力农业发展。
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从供给侧入手,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了农业支持金的投入,增强了农业生产的后劲。
2.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指导农村经济升级,鼓励农民创业,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并且加大了对新型农业经济的扶持和引导。
3.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通过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大农村人口逐步转移的力度来实现。
四、结论“三农”问题与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大对农村和农民的支持和帮助,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素质提升,同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农村法制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促进“三农”问题全面而持续解决,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是 轻 工 业提 供 原 料 ,农 业的 高 度 发达 ,将 为 工 业提 供 丰 富廉 价
是农 民最 幸 福 的 ・ 时 期 。农 民纯 收 入增 长 很快 ,农 民生 活 改 善 的原 料 ,促 进 工 业 的快 速 发 展 。 段
三 、科学发展观与农村和谐 社会构建的关系
科 学 发 展观 与 农 村 和谐 社 会 构建 的 关 系 ,简 而 言之 ,即结 构 ,发展 乡镇 企 业 , f是
要遵 循 科 学 发展 观 为 指导 , 发 展 中促 和 谐 , 在 在和 谐 中 寻求 发 展 。
发 展 多种经 营 , 民的 收 入 仍然 得 到较 快 的 增 长 。l8 — 18 年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出发提出的重 农 95 98 统 这段 时 期 , 国 农 民收 入 年平 均 增 长 5 农 村经 济 仍 然得 到 了持 大战 略 思 想 , 领我 国 经 济社 会 发 展 全局 ,同时 也统 领 农 村 和谐 全 %,
的 问 题 成为 农 村 、农业 工 作 中的 头 等 大事 。中共 十 一 届三 中全 会 的基 础 。农 业 为 工业 其 它 各部 门提 供劳 动 力 。农 业 又 为工 业 ,特 以来 , 村 改革 的 前 2 多年 里 , 农 0 是农 村得 到 实 惠最 多的 一 段时 期 ,
最 为 明 显。2 0世纪 8 0年 代初 ,在 农 村实 行家 庭联 产承 负 责任 制 , 提 高 了农 产 品价 格 , 直接 来 自农 业 生 产 的 收 入增 加 了 农 民 的 收
一
切 为 了人 ,一 切 服 务于 人 。农 村 和谐 社 会 的 构建 ,是 紧紧 围绕
农 民收 入增 长 缓慢 ,分析 制 约 农 民收 入 进 ・ 增 长 的 因素 ,既 有 “ 步 以农 民 为 本 ”这 一核 心 而 展 开 的 。 这 就 表 明 “ 以人 为 本 ”这 一 经 济 发 展 方面 的 原 因 ,也 有政 府 宏观 政 策 调控 方 面 的原 因 ,造 成 科 学 发 展 现 的 核 心 在 构 建 农 村 和 谐 社 会 的 具 体 指 向不 是 其 他 的 这种 现 象 的原 囚 大致 有 四 方 面 的原 因 。第 ,农 业产 量 总量 徘 徊 人 ,而 是 广 大的 农 民 。以 农 民为 本 的 价值 取 向 ,正 是 以人 为 本 的 科 学 发 展观 的这 个 核 心 在 构 建 农村 和 谐 社 会过 程 巾的 具 体 体 现 。 农 业产 业结 构 的 调整 还 没 何 到位 。第三 ,农 村劳 动 力 向 非 农产 业 这 就要 求 在 构 建 农村 和谐 社 会 的 过程 中 ,一定 要贯 彻 “ 以农 民 为 转 移 闲 难 ,影 响 了农 民 收 入的 进 ・ 增 长 。第 四 ,农 村 和 农业 面 本 ”这 一核 心 ,才 能 真 正 体现 科 学 发 展 观 的指 导 作 用 。 步 临 不宽 松 的 宏观 经 济 环 境 。 农村 社 会 如何 走 全 面 、协 调 、可持 续 的 发展 道 路 ,科 学 发 展 观 为我 们 构 建农 村 和 谐社 会指 明 了前 进 方 向 。 表现 在 : 展 必 须 发 坚 持 以 人为 本 , 以人 为 本 就 是 以广 大 农 民群 众的 根 本 利 益 为 本 , 为 经济 社 会 发展 的 出 发 点 和落 脚 点 。
续 的增 长 。 l8 一 l9 年 ,全 国 农村 经 济 出现 了负 增长 。 19 社 会的 构 建 。 只有 树 立科 学 发 展观 ,坚持 以人 为本 ,全 面 、协 调 99 91 92 年后, 主要靠 再 一 次提 高 农 产 品价 格 , 同时 增 加 农 业的 投 入 力 度 , 农 民收 入 再 次 得到 了增 长 。 1 9 一 l9 年 ,全 国 农民 收 入 实 92 96 际平 均 增 长达 5 3 其 中 l%年 为 9 为 9 年 代 的最 高 增 长 年 。 .%, 9 %, 0
入 。在 改革 开 放 的初 期 l7 一 l8 99 94年 这段 时 期 ,全 国农 民 平 均 学发 展 观 是 农村 和 谐社 会 构 建 的 前提 与 保 证的 关 系 , 农 村 和谐 而
纯 收 入 在扣 除 物 价因 素 后增 长 达 l .%,是 改革 开 放 以 后 ,农 民 社 会构 建 是科 学 发 展 观在 农 村 社 会落 实 的途 径 与 目标 ,这 种 落 实 41 收 入增 长最 快 的 ・ 时 期 。在 18 年 以后 ,农产 品 市场 出现 了卖 体 现 在 “ 段 94 以农 民 为 本”的价 值 取 向 。因 此 ,农 村和 谐 社 会 的构 建 ,
关键 词 : 农 ; 约 ; 济 社 会 三 制 经
一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 中国三农 问题形成 的原 因
首 先 要 吃饭 ,所 以说 农 业 是根 本 。农 业 的发 展 影 响和 制 约 着 国 民
近 几年 来 ,农 民增 收的 势 头 出现 有 所 减缓 的 趋 势 ,农 民增 收 经 济 其 它各 部 门 的 发 展 ,农 业 的发 展 是 国 民经 济其 它 各 部 门 发展
和 可 持续 发 展 ,才 能 真 正构 建 农 村 和谐 社 会 。
四、以农民为本 是农村和谐社会构建 的价值取向
以 人为 本 的 “ , 是事 物 的 本 源或 本 体 , 是 发展 的 出 发 本” 不 而
但 是 自 l9 9 7年 以柬 ,农 民的 收 入 普遍 趋 缓 。 l9 9 7年全 国 农 民纯 点 和 着眼 点 ,是 发 展 的力 量 之 源 ,以 人为 本 ,就 是 指 以人 为 价 值 收 入增 长 率 虽然 为 4 6 f 比 卜一年 纯收 入增 长 率下 降 44 百 的 核 心 和社 会 的 本 位 ,把 人 的 生存 和 发 展 作 为最 高 的 价 值 目标 , .%, H .个 分 点。l9 年 令 同农 民 人均 纯 收 入 又 比 98 ・ 回落 0 3 百 分 点 。 年 .个
“ 三农” 问 对我 国 当前经济 与社 会发展 的影响 题
韩 莉
( 内蒙古鄂 尔多斯市 人 口和计划生育委 员会 ,内蒙古 鄂 尔多斯
070 ) 0 0 1
摘要 : 农村和谐社会 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而 系统的社会建设工程,这项工程的建设涉及农村社会的各个方面的问题 ,必 须在正确 合理的思想指导之下,统揽农村社会的全 局,有 条不紊地进行 。科 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 的新一代领导 人在总结国际国内对 发展问题 的艰辛探索的基础上 ,做出的适合我国经 济社会发展新阶段要求的正确抉择。构建农村和 谐社会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应 当树 立和 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 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