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意识形态对影视译制的影响_董海雅

合集下载

意识形态对翻译影响的批评视角分析

意识形态对翻译影响的批评视角分析

意识形态对翻译影响的批评视角分析
张耀庭
【期刊名称】《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11)006
【摘要】本文从批评语言学角度分析了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探讨了意识形态概念的界定,意识形态对翻译过程中某些环节如文本选择、解码过程、翻译策略和方法等的影响,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总页数】3页(P123-124,128)
【作者】张耀庭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大学外语部,河南信阳46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59
【相关文献】
1.意识形态对翻译影响的批评视角分析 [J], 张耀庭
2.伦理、审美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Gone with the Wind两中译本案例分析[J], 谢盛良
3.意识形态影响下文化词汇翻译的对比分析——以《茶馆》中“数来宝”为例 [J], 贾立平;马琳
4.从影片《花木兰》分析意识形态对配音翻译的影响 [J], 王世荣;赵征军
5.意识形态影响下政论文翻译的策略分析 [J], 刘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意识形态对电影大片字幕翻译的影响

意识形态对电影大片字幕翻译的影响

意识形态对电影大片字幕翻译的影响当今世界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全球化的时代,电影大片传播的方式因此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传统电影大片的传播主要是以国家为主导,通过引进、译制、发行等步骤来进行传播的,因此传播的周期较长。

而今,任何一个人只要通过登录互联网就可以即时收看到最新的原版电影大片。

传播速度的加快对于电影大片翻译活动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传统的电影大片翻译以配音为主,如今的翻译则以字幕为主。

传统的翻译是以国家为主,如今的翻译则以公众为主。

这种转变不仅是一种翻译技术的转变,同时也是翻译主体的转变,更是一种翻译意识形态的转变。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正是由于翻译过程中主导意识形态的变化,从而使字幕翻译呈现出传统配音翻译所没有的多元化、大众化、娱乐化的趋势。

诚然,翻译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准确性原则,但是翻译的准确性不仅仅是一个翻译技术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意识形态的变化以及其对字幕翻译的影响展开论述。

一、电影大片字幕翻译的意识形态我们首先来看现代翻译的意识形态,在此基础上审视意识形态对于现代翻译的影响。

翻译和差异性密切相关,这种差异性首先体现在意识形态的差异上。

翻译是一种处理方式,改进或是改良,它必须要面对意识形态。

翻译的目的是转换,从一种意识形态转换为另一种意识形态,消除一种意识形态使其成为另一种意识形态,或者是将一种意识形态移位到另一种意识形态。

翻译对意识形态的跨越。

现代翻译主要有三种概念。

首先是作为解释的翻译。

解释的翻译就是为了要澄清、说明和启发。

意识形态的差异极为广泛而又模糊,难以理解。

因此作为解释的翻译,就是对意识形态进行解释、澄清和说明。

其次是作为改编的翻译,翻译是一种改写,改编,一种对于原文精神的传递,不是复制,不是粘贴,不是简单由一个词转变为另一个词。

意识形态不能够原封不动传递,即便是最为伟大的作品,其中的思想不可能完全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译作与原作总是会存在方方面面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只能够减少,而不能够消除。

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影响-——《简·爱》译本个案及研究

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影响-——《简·爱》译本个案及研究
24.Huxley Julian Human Geography:Landscapes of Human Activities 1990
25.Jauss Hans R Toward an Aesthetic of Reception 1982
rson Mil dred L Meaning-based Translation:A guide to cross-language equivalence 1984
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简·爱》译本的个案研究
作者:刘娜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1.Althusser Louis 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Lenin and Philosophy and Other Essays 1971
5.Bassinet S.Lefevere A 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A Coursebook 1992
6.Bassnett Susan Comparative Literature:a Critical Introduction 1993
7.Bassnett S.Lefevere A Construction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2001
8.Bronte Charlotte Jane Eyre 1985
9.Brown G.Yule G Discourse Analysis 1983
10.Calzada Pérez M Introduction 2003
11.Crisafulli Edoardo Culture and Text:Equivalence Revisited 1993(02)

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论的翻译实践

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论的翻译实践

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论的翻译实践一、概述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论的翻译实践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领域,它涉及语言、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的交互与碰撞。

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文学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意识形态的传递与重构。

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文学翻译的影响深远。

不同的意识形态会导致翻译者对原作的理解和诠释产生差异,进而影响到翻译文本的表达和呈现。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到原作所处的文化语境和意识形态背景,以确保翻译文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文学翻译论则是对文学翻译活动的理论探讨和总结。

它旨在揭示文学翻译的内在规律和特点,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在文学翻译论中,意识形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翻译者需要借助文学翻译论的理论框架,对原作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理解,同时结合自身的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进行合理的翻译和表达。

1. 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的关系概述在探讨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的关系时,我们不得不首先认识到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与相互影响。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社会观念体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而文学翻译作为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塑造。

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内容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翻译者在挑选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往往会受到其所处时代、社会背景以及个人信仰等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决定了翻译者的审美偏好和价值判断,进而影响了他们对翻译文本的选择。

例如,在特定历史时期,某些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学作品可能更容易得到翻译和传播,而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作品则可能遭到冷落或禁止。

意识形态还影响着文学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目标语言读者的接受能力和审美习惯,因此他们会根据意识形态的需求来调整翻译策略。

例如,为了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翻译者可能会采用归化翻译策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

意识形态对翻译影响的批评视角分析

意识形态对翻译影响的批评视角分析
学 说 。一 般 认 为 , 法 国哲 学 家 特 拉 西 在 1 是 8世 纪
翻译 的种 种影 响 。
2 意 识 形 态 对 翻 译 的 影 响
意识形 态 对 翻译 的影 响“ 自始 至 终 ” 从 选 材 、 ,
末首 先 提 出意 识 形 态 这 个 概 念 的 。在 特 拉 西 这
人 文社 科
武 汉船 舶职业 技 术学 院学 报 2 1 0 0年第 6期
意 识 形 态 对 翻 译 影 响 的 批 评 视 角 分 析
张耀庭
( 阳师 范学 院大 学外语 部 , 南信 阳 信 河
摘 要
4 40 ) 6 0 0
本 文从 批 评 语 言 学 角 度 分 析 了 意识 形 态 对 翻 译 的 影 响 , 探讨 了意 识 形 态 概 念 的 界 定 , 识 形 态 对 翻 译 过 程 中 某 意
解码 到翻译 策 略 的选 择 等 等 , 意识 形 态 的“ 身影 ”
无 处不 在 , 文 主要 从 四个 方面加 以说 明 。 本 2 1 翻 译 文 本 的 选 择 . 翻译 文 本 的 选 择 很 大 程 度 上 取 决 于 译 入 语 意
识形 态 , 即原 文 所传 达 的 意识 形 态 上 的信 息 往 往
括 歪 曲 现 实 的 政 治 态 度 和 理 论 , 包 括 科 学 和 形 又
收稿 日期 : 0 0 2 1 —0 —2 9 1
作者 简 介 : 张耀 庭 , , 师 , 男 教 主要 研 究方 向 为英 语 语 言 学 。
的社 会 环境 及其 自身各 种 因素 的制 约 和 影 响 , 而 译 者 自身 的 选 择 又 会 影 响 原 语 文 化 及 译 语 文 化 , 使 翻 译 变 成 是 一 种 文 化 、 想 、 识 形 态 的 话 语 在 思 意

论意识形态对影视译制的影响_董海雅

论意识形态对影视译制的影响_董海雅

山东外语教学 Shandong Fore ign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2010年第6期(总第139期)论意识形态对影视译制的影响董海雅(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上海 200083)基金项目:本篇论文属于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青年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

项目号为KX181059。

收稿时间:2010-09-15作者简介:董海雅(1977-),女,汉族,河北定兴人,讲师,博士。

研究方向:影视翻译,翻译教学。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从意识形态角度对影视作品的译制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出涉及赞助人力量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影视翻译选材以及微观层面上翻译策略的影响。

关键词:意识形态;勒菲弗尔;影视译制;翻译策略;删改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43(2010)06-0063-051.0引言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过程,并非是在真空中进行的不同语言间的语义转换,而总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文本内和文本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带有译者所处时代与译语社会文化的印记。

近年来随着翻译文化学派的兴起,翻译研究者关注的视角已从语言文本的微观层面转向翻译和社会文化多元互动关系的宏观语境。

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比利时裔美籍比较文学学者和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把翻译研究与权力、思想意识、赞助人和诗学结合起来,认为翻译是译者对原作的文化改写和操纵,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原作的面貌。

他在5翻译、改写及文学名声的操纵6一书中阐述了制约翻译过程的三大因素,即意识形态(ideology)、诗学观念(poetics)、赞助人(patronage)。

(Lefevere,1992)尽管这三个因素单独列出,却并不意味着彼此之间毫无干系。

实际上,诗学观念和赞助人都会牵涉意识形态层面上的问题,例如诗学有时受制于政治意识形态,成为政治艺术形态的附庸,而意识形态又体现赞助人和权力的意志。

主流意识形态因素对译本的影响——兼评《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

主流意识形态因素对译本的影响——兼评《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

主流意识形态因素对译本的影响——兼评《傲慢与偏见》两
个中译本
解燕;马功文
【期刊名称】《铜陵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文化学派认为.译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因素如主流意识形态对原本的选择和译者的翻译策略具有影响,文章通过对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的两个中译本的分析得出,<傲慢与偏见>在我国50年代被解读为反映资产阶级社会的阶级状况和经济关系的进步作品,符合我国当时以阶级斗争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语境,从而获得被译介的资格;两位译者王科一、孙致礼在翻译过程中也受到各自所在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
【总页数】3页(P96-97,118)
【作者】解燕;马功文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合肥,安徽,230039;铜陵学院,铜陵,安徽,2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主流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以王科一的《傲慢与偏见》中译本为例 [J], 杨帆
2.论主流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以《傲慢与偏见》中译本为例 [J], 李峥峥
3.从语言角度评《傲慢与偏见》的两个中译本 [J], 刘慧玲
4.论主流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以《傲慢与偏见》中译本为例 [J], 李峥峥
5.影响翻译实践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以《傲慢与偏见》的两个中译本为例 [J], 红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影视史中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影响

影视史中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影响

影视史中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影响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观众,同时也承载着大量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影响。

影视作品通过叙事、视觉表达等方式,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经常被用来传达和展示政治观点和意识形态。

在影视史上,许多作品都以政治为题材,或者间接地通过故事来表达政治观点。

比如,一些反对极权主义的作品,如《指环王》和《权力的游戏》等,通过揭示统治者的暴力、腐败和压迫,批判政治权力的滥用,呼吁民主和人权的尊重。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娱乐,更是对当代社会政治状况的思考和警示。

另外,一些影视作品也经常被用来宣传和弘扬特定的意识形态。

例如,苏联的电影工业在上世纪的苏联社会主义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些影片宣扬了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人民群众的英雄主义。

同样,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工业在冷战时期产生了大量的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思想的影片,旨在巩固美国的国内和国际地位。

除了题材选择上的政治或意识形态影响,影视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也离不开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干预。

在某些国家,政府对电影产业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管理,以控制和引导电影的内容,以达到政府的宣传目的。

很多政权甚至通过审查和禁止某些影片来压制反对派的声音。

这种政府对影视产业的掌控和干预,无疑会对影片所呈现的政治和意识形态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中,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影视作品的传播和观看已经变得更加广泛和便捷。

电影和电视剧不再受限于国界,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热议。

正因如此,影视作品所传递的政治观点和意识形态影响也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观众们可以通过电影和电视剧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的政治和社会现实,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路。

当然,影视作品中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创作人员、不同的文化背景都会影响作品的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内涵。

观众在欣赏和思考影视作品时,也应该保持批判性的眼光,辨别并理解作品背后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

总之,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具有丰富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外语教学 Shandong Fore ign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2010年第6期(总第139期)论意识形态对影视译制的影响董海雅(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上海 200083)基金项目:本篇论文属于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青年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

项目号为KX181059。

收稿时间:2010-09-15作者简介:董海雅(1977-),女,汉族,河北定兴人,讲师,博士。

研究方向:影视翻译,翻译教学。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从意识形态角度对影视作品的译制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出涉及赞助人力量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影视翻译选材以及微观层面上翻译策略的影响。

关键词:意识形态;勒菲弗尔;影视译制;翻译策略;删改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43(2010)06-0063-051.0引言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过程,并非是在真空中进行的不同语言间的语义转换,而总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文本内和文本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带有译者所处时代与译语社会文化的印记。

近年来随着翻译文化学派的兴起,翻译研究者关注的视角已从语言文本的微观层面转向翻译和社会文化多元互动关系的宏观语境。

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比利时裔美籍比较文学学者和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把翻译研究与权力、思想意识、赞助人和诗学结合起来,认为翻译是译者对原作的文化改写和操纵,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原作的面貌。

他在5翻译、改写及文学名声的操纵6一书中阐述了制约翻译过程的三大因素,即意识形态(ideology)、诗学观念(poetics)、赞助人(patronage)。

(Lefevere,1992)尽管这三个因素单独列出,却并不意味着彼此之间毫无干系。

实际上,诗学观念和赞助人都会牵涉意识形态层面上的问题,例如诗学有时受制于政治意识形态,成为政治艺术形态的附庸,而意识形态又体现赞助人和权力的意志。

因此,意识形态当属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对翻译的制约和影响力度更为显著。

王东风曾指出,意识形态像一只/看不见的手0,不仅能操纵译者对原著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运用,而且还能左右译本的流行。

(王东风,2003:20)自从意识形态操纵论提出之后,译界在这一视角下的讨论多集中于传统的文学翻译领域,迄今为止,对意识形态影响下的影视翻译关注较少。

中国是一个有着优秀译制传统的国家,自新中国第一部苏联译制片5普通一兵6(1949)诞生之日起,我国的影视译制事业已经走过了60余年的历程,不论是在译制的数量和质量上,还是在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译制方式也在不断演进,/从原来配音译制独霸江湖的旧体制走向多元译制各领风骚的新纪元0。

(杨和平、麻争旗,2010:26)由于/译制0一词在当今的概念较为宽泛,并不单指配音译制,也包括字幕译制和配画外音,为了避免混淆和泛泛而谈,文中所使用的/译制0主要取其狭义,指配音译制。

本研究将重点探讨意识形态对于我国影视译制选材以及翻译策略的影响。

2.0意识形态对影视译制选材的影响翻译选材归根结底就是/译什么0的问题。

选择什么来翻译,或者不选择什么,并不单纯牵涉译者个人的喜好和审美取向,而总是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63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与制约。

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简言之,就是一个国家或社会某个特定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政治、伦理、审美、价值观等倾向,集中表现为维护当权统治阶级利益的观念体系。

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国家社会、历史、文化和政治形势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翻译选材取向的变化。

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中,政治因素对翻译选材的操纵更为突出,有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从我国五六十年代与文革时期的外国译制片中,可以看出特定时期的政治意识形态对译制片目选择的操纵。

在选择何国影片以及何种类型的影片来译制这一问题上,显然,政治标准和政治诉求凌驾于艺术标准和审美需求之上。

译制选片的范围狭窄,引进的外国影片主要是与当时中国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合拍的/优秀0、/进步0的作品,紧紧围绕反资本主义剥削、反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颂扬社会主义和革命斗争精神等主题,译介的西方影片数量很少,大部分作为内参片。

在建国初期中苏关系密切之时,苏联译制片在我国所有影视译制片所占的比重极大,其中不乏影响后世的经典之作。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译制影片是苏联故事片5普通一兵6 (1949),从此拉开了电影译制的帷幕。

以上海电影译制片厂为例,1950年该厂译制的所有11部影片¹均为苏联影片。

整个50年代,上海译制了大量的苏联故事片,这一势头自60年代中期才告一段落。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苏联译制片,无疑是一道让中国百姓了解苏联、学习/老大哥0的强劲火力线,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刘澎,2010:159)外国电影的译介与政治外交局势有着直接的关系,文革前期,除了极少数电影来自资本主义国家,我国的译制片几乎全部来自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等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其中较为知名的有5宁死不屈6(阿尔巴尼亚)、5回故乡之路6(越南)、5多瑙河之波6(罗马尼亚)等。

文革后期电影选片的局限性稍稍好转。

来看下面这组数据:长春电影制片厂在1966-1976年间共译制了50部外国影片,其中朝鲜电影26部,越南电影6部,罗马尼亚电影5部,阿尔巴尼亚电影6部,此外,苏联电影2部,英、美、法、西德、波兰电影各1部。

(麻争旗,2005: 281-283)对于70年代的影片,人们生动地概括为:罗马尼亚电影又搂又抱,朝鲜电影又哭又笑,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越南电影真枪真炮,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从这句广为流传的顺口溜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译制片选片范围的局限。

谈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不能不涉及勒菲弗尔所提到的/三因素0之一的赞助人系统。

勒菲弗尔在谈到文学系统的双重制约因素时指出,一个是由评论家、教师、译者等各类专业人士组成的系统内部力量,他们的干预能决定文本形式,或确保文本的理解方式符合文化的/主流0;而另一个是在文学系统外部发挥作用的/赞助人0系统,包括政党、阶级、宗教组织、出版社和大众传播机构等等主流意识形态,他们促进或阻止文学的阅读、写作或改写。

(Lefevere, 1992:15)意识形态往往与权力结合在一起,体现赞助人的意志,同时又受到赞助人的加强和实施。

政府和政党有关权力部门或审查机构与出版机构,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实施机构,通常将译作的选材与翻译的出版等严格限定在主流意识形态的范围之内。

在我国,译制节目的选材必然受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或者赞助人意识形态的制约。

由于电视广播等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覆盖面更广,因而,我国官方主流媒体往往对引进的海外节目严格筛选,在思想内容和政治上严格把关,通常要经过几道严格的审查工序。

原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中国译协会长刘习良曾在/电视译制片的重要性0一文中指出,电视人应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引进外国影视剧和纪录片时,起码应该把握三条标准,就是/有利于我国观众了解真实而不是虚假的外部世界;有利于而不是有损于、有害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有利于而不是有损于、有害于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0。

(刘习良,2002:4)由此可见,官方媒体拟引进并译制的外国节目不能与我国国家社会形态、社会价值与社会道德等背道而驰,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部主任秦明新看来,应该是/适合中国发展进程、适合民族习惯、适合我国国情0的/优64秀、经典、全方位的0作品。

(秦明新,2002:17)结合这样的视角来思索我国官方媒体的选片取向,就不难理解为何我国电视荧屏上出现的外国影视剧多为韩国的家庭剧而非一些近年来比较热门的美国电视剧。

单以美国情景喜剧在中国的译介为例,我国官方媒体正式引进并译制的数量屈指可数,较有影响力的仅有5成长的烦恼6(G ro wing Pains)(上海电视台译制)与5人人都爱雷蒙德6(Everybody Lo ves Ray-mond)(中央电视台译制),从题材上看均为反映美国普通家庭生活的家庭类情景喜剧。

而其他美国热门情景喜剧,如多次获美国电视艾美奖的5六人行6 (Friends)和5威尔与格蕾丝6(Will and G race)则因内容涉及过多/性笑话0与/同性恋0题材,不可能被中国大陆地区的主流媒体引进。

中央电视台2004年曾有引进5六人行6的计划,但因剧中过多的性话题而导致引进计划搁浅。

据人民网º报道,最终广电总局经过反复斟酌,最后还是/毙0了这部风行欧美的情景喜剧,主要原因是该剧涉及粗口以及性观念过于开放。

不可否认,将5六人行6中大量美式俚语和笑话译成同样幽默的中文并非易事,但在/引进还是不引进0这一决定的背后,我们不能忽视意识形态这只无形的手所起的作用,以及电视媒体在娱乐功能之外所具有的宣传教育功能。

3.0意识形态与影视译制作品中的删改我们再来探讨意识形态如何对翻译过程的微观层面进行操纵。

一部影视剧所宣传、反映的某些观点或看法倘若与译者自身所处的社会意识形态氛围或者个人所持的观点发生冲突,译者很可能会在翻译中做出不同的选择,要么将其在译语文本中原封不动地保留,要么对原剧台词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删除或改写,顺应译语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规范。

正如许钧所言:/在历史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国家,虽然传统的翻译观一般都要求译者在翻译中应尽可能忠实于原作,全面完整地传达原作的内容,但由于意识形态在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干预作用,翻译中常有删改的现象出现。

0(许钧,2009:144)这也意味着,影视译者在意识形态的制约下对翻译进行的/有意0删改,与译者翻译水平的高低无关。

配音译制片区别于字幕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用译语重新译配的声轨取代外国原版影片的对白或解说,观众听不到原声,对原文内容进行改动的可行性更强,因而配音译制有时也成为一些国家在某些历史时期出于政治需要而采用的主要译制手段。

如在西班牙佛朗哥统治时期,电影审查制度极为严格。

/情报旅游部就配音译制厂如何改变外国影片问题做了很具体的规定。

因此,原版片中的粗话变成了矫揉造作的对白,姑娘应尽快地出嫁,犯罪的牧师变成了圣洁的人,有利可图的罪恶行径是绝对没有的,坏蛋的名字是从来不许叫佛朗哥的。

0(刘澎,2010: 212)在热门美剧5疯狂主妇6(Des p erate Housewives)第1季第4集中,有这样一幕:男主人卡洛斯从楼上下来,发现家里请的女佣姚林(音译)正在用袜子擦楼梯扶杆上的灰尘,就将信将疑地询问,两人的对话如下:(括号里是原英文台词的直译):原版:Carlos:Have you always cleaned with socks?(你总是用袜子擦灰吗?)Yao:Yes.(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