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章 泵、风机与管网系统的匹配
《流体输配管网》教学大纲

《流体输配管网》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812151402课程名称:流体输配管网学时/学分:32/2(讲授28学时、实践4学时)关联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暖通空调;通风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燃气输配;建筑消防工程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开课教研室: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课程类别与性质:专业课程,选修一、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按照学校的整体要求,基于对教学目标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的分析,本课程的内容依据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毕业生基本要求和培养方案,选定流体输配管网的功能与类型、气体管网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液体管网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等8部分内容,共32学时,2学分。
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围绕课内教与学、课外导与做紧密结合等环节,推进考评方式改革,重视过程性评价,突出基于能力的非标准化答案考试。
基于该教学考核评价思路,本课程主要以课后作业、课程实验、设计作品、期末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其中课后作业、课内实验、设计作品等过程性评价占评价权重的60%,期末考试占评价权重的40%。
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一览表二、课程资源库1.参考书(1)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关文吉.供暖通风空调设计手册(第一版).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6.(3)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考试复习教材(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4)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年版) .GB50015-2003.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05.(6)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0.(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暖通空调.动力.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12.(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给水排水.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12.2.期刊(1)超高层建筑空调水系统竖向分区研究.张铁辉,赵伟.暖通空调,2014(05).(2)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研究.杜玉清.制冷与空调2015(10).(3)空调水系统中电动调节阀流量特性研究.沈列丞.马伟骏.暖通空调,2011(12).(4)空调系统冷水泵并联变频优化运行.王亮.卢军.暖通空调,2011(12).(5)供暖系统循环水泵特性曲线拟合与工况计算.岳少青.李德英.暖通空调,2005(06).(6)离心风机的无因次性能曲线.张立奎.曾胜学.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13(03).(7)基于相似理论的风机性能快速计算模型.王路飞.谷波.流体机械2012(07).(8)自力式平衡阀在水力平衡调试中的应用.陈轲.吴春玲.供热制冷2015(09).(9)从热网水力平衡调试探索采暖空调水系统节能途径.高靖哲.建筑节能2010(11).(10)静态水力平衡阀工程应用分析.刘新民.暖通空调2012(10).(11)区域供冷供热系统水力平衡节能潜力及其调节方法.林杨.制冷与空调2016(15).(12)Establishment and solution of the model for loop pipeline network withmultiple heat sources.JIE P E,ZHU N. Energy,2014(05).(13)Designing and commissioning variable flow hydronic systems, Avery, Gil.ASHRAE .1993(07).3.网络资源(1) /serie_400050529.shtml超星学术视频,流体输配管网,龚光彩,湖南大学.(2) 精品课,供热工程,田玉卓. 石家庄铁道学院.(3) /kcms/kcfzdlsyg.htm长安大学,资源共享课,王彤,建筑给水排水工程.(4)银符考试题库.新乡学院,党政机构,图书馆,电子资源,教辅资源库,银符考试题库.(5)暖通空调在线.(6)网易土木在线.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第1—2学时第一章流体输配管网的功能与类型第一节气体输配管网的功能与类型第二节液体输配管网的功能与类型第三节相变流或多相流管网的功能与类型第四节流体输配管网的基本功能、基本组成与基本类型。
流体输配管网课后习题以及答案 【第六章作业】

第六章泵、风机与管网系统的匹配6-5 什么是管网系统中泵(风机)的工况点?如何求取工况点?答:管网系统中泵(风机)的工况点是泵或风机在管网中的实际工作状态点。
取工况点方法:(1)当为单个机组时将泵或风机实际性能曲线中的曲线Q(或)—HQ,与其所接入的管网系统的管网特性曲线,用相同的比例尺、相同的曲线—P单位绘在同一直角坐标图上,两条曲线的交点,即为该泵(风机)在该管网系统中的运行工况点。
在这一点上,泵或风机的工作流量即为管网中通过的流量,所提供的压头与管网通过该流量时所需的压头相等。
(该管网的P=0)st【图1的A点曲线I 为风机的曲线,曲线II 为管网特性曲线。
A 点为风机的工况点。
】(2)当管网有多台水泵或风机联合(并联或串联)工作时,应先求出多台水泵联合运行的总性能曲线,此总性能曲线与管网特性曲线的交点为管网系统的联合运行工况点;然后再求各台水泵或风机各自的工况点。
此时应特别注意单台水泵或风机的性能曲线与管网特性曲线的交点不是该水泵在联合运行时的工况点。
6-9 为什么要考虑水泵的安装高度?什么情况下,必须使泵装设在吸水池水面以下?答:需要考虑水泵的安装高度,保证水泵内压力最低点的压力高于工作温度对应的饱和蒸汽压力,且应保证一定的富裕值。
因为如果水泵内部压力最小值低于被输送液体工作温度下的气化压力,则会发生气蚀现象,使水泵损坏。
安装水泵的高度是从进水方面进行考虑的,主要有两点:1、水泵的自吸深度(自吸水泵才能有此功能)2、水泵的扬程方面。
只有在水泵没有自吸能力的情况下,水泵必须安装在水面以下的位置上。
6-16 某管网中,安装有两台12sh-6B 型水泵,单台性能参数如下表所示:67m。
(1)不改变管网,两台水泵并联运行,求解此时管网的总工作流量;每台水泵的工况点(工作流量、扬程)。
(2)不改变管网,两台水泵串联运行,求解此时的水泵联合运行曲线、串联运行的工况点(水泵联合运行的总流量与总扬程);每台水泵的工作流量、扬程。
第12章 泵与风机的工作点及流量调节解析

• 改变泵或风机的转数
– 改变电机转数、调换皮带轮变速、齿轮箱变速及水力偶合器变速
• 改变风机进口导流叶片角度 • 切削水泵叶轮调节其性能曲线 • 改变叶片宽度和角度的调节方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9/23
二、泵或风机的工况调节
1.改变管路性能曲线的调节方法
(3)风机供给的风量不符合实际的三种调整方法 • 减少或增加管网的阻力(压力)损失 • 更换风机 • 改变风机转数:
用变速电机、改变供电频率、改变皮带轮的传动转数 比、采用水力联轴器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9/23
二、泵或风机的工况调节
1.改变管路性能曲线的调节方法
• 压出管上阀门节流 • 吸入管上阀门节流
• 此时,泵与风机必须同时满足管路特性方程与泵或风 机的特性方程,即:
H
p 2 p1
Hz
v2 2g
h1
H1 SQ2
H A Bctg2Q
• 工作点:两条曲线的交点。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9/23
一、管路特性曲线和工作点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9/23
一、管路特性曲线和工作点
三、泵或风机的联合工作
1.并联运行
• 通过机器并联以增加管网流量或通过开、停并联机 器台数跳跃式地调节管网流量的作法,对管路曲线 较平坦的系统最有利;
• 一般情况下应少用并联运 行,但目前空调、冷、热 水系统中,多台水泵并联 已广为采用,此时,宜采 用相同型号及转数的水泵。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泵、风机与管网系统的匹配

Q Q1
Q2
ΔP1
Δ P2
ΔP
P12
P1 P2
S1
Q12
S2Q
2 2
S1 S2
Q2
S12 S1 S2
6.1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管路并联
➢1)两个管路构成回路(或虚拟回路)中,重 力作用力与输入的全压动力均为零,则它们处 于“水力并联”地位,其阻力相等。
回路的重力和 全压作用力为
6.1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广义管网特性曲线 (Pst≠0)
6.1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狭义管网特性曲线 (Pst=0)
6.1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阻抗
➢影响管网特性曲线形状的决定因素是阻抗S 。 S值越大,曲线越陡 。
sL
(
l
4Rs 2 Ai2
i
i
kg m7
P1 P2
水力并联
S
S1
1 2
1
S2 2
2
6.1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水力并联时,总阻抗计算式来源:
P P1 P2
P S(Q1 Q2 )2
S Q12 Q22 2Q1Q2
S
P S1
P S2
2
P S1
P S2
化简,得到:
2
S
1 S1
1 S2
1
1
1 2
S S1 2 S2 2
1 枝状管网特性曲线 2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3 管网系统中泵(风机)的联合运行工况
重点内容!
6.1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1 枝状管网特性曲线
管段的阻力特性
Pi
l
第十二章章 泵、风机与管网系统的匹配PPT课件

第十二章 叶片式泵与风机在管路上的工作分析及调节 (泵、风机与管网系统的匹配)
Email:
第十二章 叶片式泵与风机在管路上的工作分析及调节
第一节 管网(管路)的特性曲线 第二节 泵与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作状态点(工况点) 第三节 泵与风机工况点的调节 第四节 泵与风机的选择
本章为重点章节
第十二章 叶片式泵与风机在管路上的工作分析及调节
•思考题:空调新风系统冬季易出什么问题?
第三节 泵、风机的工况调节(泵与风机性能特性曲线调节)
2、 调节泵、风机性能(特性曲线)的调节方法
常用方法:
变速调节、 入口节流调节、风机的前导叶调节、切削
叶轮调节等
(1)变速调节常用方法
Q Q'
n n'
H H'
n n'
2
P P'
n
n'
2
N N'
失
入口的系统效应
3d
入口的系统效应
泵、风机与管网系统匹配的工作状态点
(2)出口系统效应的影响 效应管道长度定义: 自风机出口截面不规则的速度分布,到管道内 气流速度规则分布的截面之间管段长度。 在效应管道长度范围内断面的任何改变,均 导致风机性能降低
υ ≤12.5 m s 取 2.5d长度
出口的系统效应
(1) 改变管网中的阀门开启度, 则改变管路的阻力特性,方法 简单,但是不经济。 (2)利用水静压力与流体输送起
始端压力变化的调节。 (3)旁通管调节。
第三节 泵、风机的工况调节
风机与水泵进、出口处利用阀门调节不同特点 • 风机出口设置调节阀,经济性及系统稳定性较差 • 风机进口设置调节阀或进口导叶调节风量 , 较为经济,改变进口压力,使风机性能发生变 化,以适应流量和压力的特定要求。 • 广泛采用的调节方法 • 水泵调节
流体输配管网课程教学大纲

流体输配管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5307105课程名称:流体输配管网英文名称:Fluid Transfer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总学时:32讲课学时:28实验学时:4学分:2适用对象:四年制木科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先修课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建筑环境学一、课程'性质、目的禾口任务流体输配管网是动力工程系暖通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流体输配管网的型式、装置、特征、水力计算、工况分析;掌握管网动力源:泵与风机的基本原理以及选用方法;能运用基本原理、基本公式进行管网的设计、计算,熟悉泵与风机的选用和安装。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及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下列基木要求:1.掌握流体输配管网的型式与装置。
2.掌握流体(气体、液体、多相流)输配管网的特征、水力计算。
3.掌握管网系统的工况分析。
4.能正确选择泵与风机,并与管网匹配。
5.了解流体输配管网的计算机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流体输配管网的型式与装置熟悉气体输配管网的型式与装置;熟悉液体输配管网的型式与装置泵。
2.气体输配管网的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熟悉气体管流的水力特征;掌握流体输配管网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气体输配管网的水力计算。
3.液体输配管网的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掌握液体管网的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掌握开式液体管网的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
4.多相流管网的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掌握液气两相流管网的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掌握汽液两相流管网的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熟悉气固两相流管网的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
5.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熟悉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基本结构;掌握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与性能参数;掌握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基木方程式;熟悉泵与风机的损失与效率;熟悉相似定律与比转数;了解其他常用的泵与风机。
6.管网系统的水力工况分析掌握管网系统的水力特征;掌握管网系统的压力分布;掌握调节阀的应用及特点;掌握管网系统的水力工况分析与调整。
公用设备工程师-专业基础(暖通空调、动力)-工程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3.8泵与风机与网络系统的匹配

公用设备工程师-专业基础(暖通空调、动力)-工程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3.8泵与风机与网络系统的匹配[单选题]1.某水泵的性能曲线如图3-8-1所示,则工作点应选在曲线的()。
[20(江南博哥)14年真题]图3-8-1A.1-2区域B.1-2-3区域C.3-4区域D.1-2-3-4区域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工作点应选稳定工作点。
有些低比转数泵或风机的性能曲线呈驼峰形,如图3-8-2所示。
在这种情形下,泵或风机的性能曲线与管道性能曲线可能会有两个交点,即K和D。
其中,D点为稳定工作点,K点为不稳定工作点,工作点应取在下降段,为图3-8-2中的3—4区域。
当Q大于Q k时,随着Q增加,H增加,压头大于需要,流速加大,流量继续增大,直到D点;当Q小于Q k 时,随着Q减小,H减小,压头小于需要,流速减小,流量继续减小,直到Q=0点,甚至发生回流。
一旦离开K点,便难于再返回,故称K点为非稳定工作点。
如果泵或风机在D点运行,因扰动偏离原工况,在比D点流量大的“1”点处运行时,因机器所提供的扬程小于管网所需的消耗能头,工作点“1”会向D 点移动;反之,如在比D点流量小的“2”点运行,因机器所提供的扬程大于管网所需的消耗能头,“2”点同样会向D点移动。
可见,工况点在D处的平衡是稳定的,称为稳定工作点。
图3-8-2[单选题]2.常用的泵与风机实际能头曲线有三种类型:陡降型、缓降型与驼峰型。
陡降型的泵与风机宜用于下列哪种情况?()[2008年真题]A.流量变化小,能头变化大B.流量变化大,能头变化小C.流量变化小,能头变化小D.流量变化大,能头变化大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陡降型性能曲线的泵或风机宜用于流量变化较小而压头(能头)变化较大的情况;平坦型性能曲线的泵或风机宜用于流量变化大而要求压头变化不大的情况;驼峰型性能曲线的泵或风机可能出现不稳定工况,这种不稳定工况是应避免的。
[单选题]3.在系统阻力经常发生波动的系统中应选用具有什么Q-H型性能曲线的风机()。
泵与风机的并联,串联工作原理探讨

泵与风机的并联,串联工作原理探讨和风机是工业中常用的气体分解设备,它们可以利用机械能或电能将气体分解成混合气体。
泵和风机的主要特点在于高效率、高灵敏度和可调性,并有着良好的通用性、耐久性、可靠性和可控性。
由于它们的灵敏性,可以用来控制传动机构的工作载荷,这也是它们在日常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泵和风机的另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它们能够提供给系统流体循环的压力。
泵和风机可分为串联和并联工作模式。
一、泵与风机的并联工作原理联工作的原理是通过加压后的流体压力平均分配到每一系统,使每个系统都能获得充足的压力。
在并联工作模式中,同一个压力源把气体压力分配到多个系统。
泵和风机组合在一起,可以提供给每一系统需要的压力平均分布,并且可以满足每一系统最大的需求。
二、泵与风机的串联工作原理串联工作模式是连续利用多台泵和风机,最终能满足系统压力的要求。
在这种模式下,多台泵和风机的输出力量将联合起来,以达到最终的输出压力。
串联工作的方式有利于把每一台泵和风机的工作负荷平均分到多个系统,从而提高效率,节约能源,降低设备及系统的维护成本。
通常,多台泵和风机需要同时工作在同一个系统,以共同提供系统所需的压力。
三、泵与风机的并联与串联的比较联工作模式和串联工作模式在设备容量投资、系统负荷、系统安全性和过载能力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别。
并联工作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并可以充分考虑每个系统的实际需求,从而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
而串联工作模式在节能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的能耗,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四、结论之,泵和风机的并联和串联工作模式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因此要根据实际的需要和情况,灵活地用这两种工作模式配合使用。
另外,在安装、调试和使用这两种工作模式时,也应当注意一些要点,以确保设备和系统正常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行阶段常用方法(运行阶段与设计阶段):
(1) 改变管网中的阀门开启度, 则改变管路的阻力特性,方法
简单,但是不经济。
(2)利用水静压力与流体输送起 始端压力变化的调节。 (3)旁通管调节。
第三节 泵、风机的工况调节
风机与水泵进、出口处利用阀门调节不同特点 • 风机出口设置调节阀,经济性及系统稳定性较差 • 风机进口设置调节阀或进口导叶调节风量 , 较为经济,改变进口压力,使风机性能发生变
泵、风机与管网系统的合理匹配。流量 和压力匹配。
泵、风机与管网系统匹配的工作状态点
2、泵、风机的稳定工作区和非稳定工作区
大多数泵和风机的Q-H曲线是平缓下降的曲线,这种情况 下运行工况是稳定的. 低比转数、具有驼峰形性能曲线的泵或风机 稳定工作区: 在其压头峰值点的右侧区间运行时,设备的工作状态能 自动地与管网的工作状态保持平衡,稳定工作,这一稳定的 区域称为稳定工作区。 非稳定工作区: 在压头特性曲线峰值的左侧 区域运行时,泵、风机的工作状 态不能稳定,此区称为非稳定工 作区。
本章为重点章节
第十二章 叶片式泵与风机在管路上的工作分析及调节 第一节 管网的特性曲线
一、管网特性曲线:(模仿泵与风机性能曲线的方法) 以横坐标为流量Q,纵坐标为压头的直角坐标系作出流量与压头的关系 曲线图即为管网特性曲线。
H
Hst
o
o
Q
广义管网水利特性曲线(开式系统p1=p2=pa)
泵、风机与管网系统的匹配
化,以适应流量和压力的特定要求。
• 广泛采用的调节方法 • 水泵调节
•思考题:空调新风系统冬季易出什么问题?
第三节 泵、风机的工况调节(泵与风机性能特性曲线调节)
2、 调节泵、风机性能(特性曲线)的调节方法 常用方法: 变速调节、 入口节流调节、风机的前导叶调节、切削 叶轮调节等 (1)变速调节常用方法 2 2 3 Q n H n P n N n ' ' ' ' ' ' ' ' Q n H n P n N n A、改变交流电线路阻抗 B、变频改变电机转数 C、调换皮带轮 D、采用液力联轴器 E、改变电机级数
H
Hst
o
o
Q
广义管网水利特性曲线(开式系统p1=p2=pa)
思考: 1、广义与狭义特性曲线区别(系统上的区别) 2、闭式、开式系统中,当重力作用不能忽略时,闭式管网的特性类型?
二、管网水力特性曲线的主要影响因素
由式: H H st SQ 2 或:P Pst △P =Pst SL2 e
式中:Pst——管路出人口两端的压力差,Pa。当管网处于稳定运行工况时, Pst与流量无关,是一个常数。
定义:反映管网压能与阻力特点的方程,称为管网特性方程。
泵、风机与管网系统的匹配
(2)管网特性曲线(枝状管网的特性曲线)
枝状管网可以简化为一个管路,管网中流体流动所需的能量与 流量之间的关系。将这一关系在以流量为横坐标、压力为纵坐标的 直角坐标图中描绘成曲线,即为管网特性曲线。
2、管网特性曲线分析 (2)管网特性曲线 根据能量方程,流体从管路进口1-1断 面流至出口2-2断面所需的能量Pe可用下式 表示:
水泵
换个角度分析:
V12 p2 V22 z1 H z2 h1 2 2g 2g p1
当两断面的动压差值与其他项相比较小时,则有:
H H st h 2 =H st SQ 2 1
■
■
两台性能相同
第二节 泵、风机的工况调节
一、泵、风机的工况调节目的: 由于用户需要的流量经常变化,而设备运行时的工况点是由 设备性能曲线和管道性能曲线共同决定的,应采用一定的方法进 行工况调节,来满足流量变化的要求. 二、 工况调节原理及具体调节方法: 泵与风机性能调节与管网系统性能调节两种方法 1、调节管网系统性能调节
■ 联合运行曲线绘制方法
■ 两台相同泵或风机的并联 ■ 多台相同泵或风机的并联
抽井水
■ 不同性能的泵或风机的并联
并联特性曲线绘制
两台相同性能
两台
二、管网系统中泵、风机的联合运行
2、 串联工作
■ ■
第一台设备的出口与第二台设备的吸入口连接 特点: ■ 通过各台设备的流量相同,总压头为各台设备压头的总和 两台设备串联工作时,总压头增大,使管路中流体流速提高, 则流量也有一定增加. 适用情况: ■ 高压的设备制造困难且造价高 ■ 在改建或扩建时,管道阻力加大,需要压头提高
P P △P =P SL2 st st 广义特性曲线方程: e H H st h1 2 =H st SQ 2
狭义特性曲线方程: P △P =SL2 e
H h1 2 =SQ 2
H
Hst
o
o
Q
广义管网水利特性曲线(开式系统p1=p2=pa)
泵、风机与管网系统的匹配
(2)管网特性曲线(枝状管网的特性曲线)
S iW l 8 i d i i g 2 d i4 s2 m5
l 8 i d 2 S ia L 而 S ia i 2 4i di
kg m 7
构成S值的参数:
流动处于阻力平方区时:
S = f ( λ, l , d i , Σζ , ρ)
泵、风机与管网系统匹配的工作状态点 4、系统效应对工况点的影响分析 系统效应定义:指泵、风机进出口与管网系统连接 方式对泵、风机的性能产生的影响。 特点:
接入管网系统的风机的风压及流量都不同程度地低于风机 的理论计算值和生产厂给出的风机特性曲线值。 系统效应降低风机的性能,是由风机与管道的连接方式不 同而产生的。
2、管网特性曲线分析 (1)阻力特性
对于枝状管网,按照管段之间的串并联关系,可将管网简化 为一个管路。管网中流体的流动阻力与流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 表示,即: Δ P=SL2
式中:S是管网的总阻抗,与管网几何尺寸、摩擦阻力系数、 局部阻力系数、流体密度有关。当这些网系统的匹配
思考题:1、当管网已安装完毕,流体密度为常数,流动处于阻力平 方区此时S的变化与那些因素有关。 2、毕业设计中如何调节阻力平衡的问题(一个简单问题)。
第一节 管网特性曲线
三、管网系统对泵、风机运行曲线的影响 泵、风机工作点不仅取决于泵、风机本身,也与管网的连 接和特性有关。 系统效应(对风机影响较大): 泵、风机的性能曲线,是标准实验状态下。 进口与入口的连接方式不同,流向和速度分布与标准实验不同 内部能量损失发生变化,泵、风机的性能下降。
泵与风机
第十二章 叶片式泵与风机在管路上的工作分析及调节 (泵、风机与管网系统的匹配) 中原工学院 能环学院 建环教研室
Email:henanrenjianbo@
第十二章 叶片式泵与风机在管路上的工作分析及调节 第一节 管网(管路)的特性曲线 第二节 泵与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作状态点(工况点) 第三节 泵与风机工况点的调节 第四节 泵与风机的选择
思考:对于风机和水泵进出口处利用阀门调节流量时,调节阀门 位置有区别吗?
1982年提出系统效应的问题。
三、 管网系统对泵、风机运行曲线的影响 (1)泵、风机的入口系统效应 入口的连接方式不同于标准实验状态时,进入机内的流体 流向和速度分布与标准实验则有很大的不同,导致其性能改变。
3d
三、 管网系统对泵、风机运行曲线的影响 (1)泵、风机的入口系统效应
一、泵、风机与管网系统匹配的工作状态点 1、泵或风机的运行工况点
泵或风机运行曲线中的Q-H特性曲线与其接入的管网系统 的 Q-H特性曲线,用相同的比例尺和单位绘制在同一直角坐标 图上,两条曲线的交点。 泵、风机与管网系统的合理匹配,在其特性曲线上稳定工作 的点,称之为工况点。 特点:
泵、风机与管网系统运行的平衡点;
进口导流器
■
进口导流器
■ ■
作用:使气流进入叶轮之前产生预旋 分析: Cu1↑P↓,增加进口的撞击损失;不如变 速调节经济,比阀门调节经济;结构简单, 调节方便、灵活.
切削叶轮调节
■
切削叶轮调节
改变叶轮外径,性能曲线改变,工况点移动,Q、p 改变. ■ 低比转数: Q D H D N D ' b2 b2 D D Q D H N
1、Hst的影响 (1)化工厂利用水静压力高度调节水池补水问题。 (2)锅炉给水系统炉筒压力影响。
二、管网水力特性曲线的主要影响因素
由式: H H st SQ 2 或:P Pst △P =Pst SL2 e
2、阻抗S的影响(S值越大,曲线越陡。由流体力学可知): 管网是由许多管段、管件(包括三通、弯头、阀门等)及 某些设备组成的。 采用体积流量时管路阻力(液体): h S Q 2 而 iw iw 采用质量流量时管路阻力(气体): ΔP =
风机接有吸入管路时, 造成风机吸入口绝对压力降 低,入口流体密度减少,致 使风机的作功能力下降. 密度的改变,Q不变, P和N发生变化
设备的性能曲线将随进 口阻力损失的大小成对 应的变化 在实际中,入口损失很大,可高达45%,注意进入口的合理设计。 泵、风机的进口系统效性能损失值需由实验确定。
三、 管网系统对泵、风机运行曲线的影响 (2)泵、风机的出口系统效应
泵、风机的出口系统效应
泵、风机的出口系统效应
泵、风机的出口系统效应
效应管道长度,自风机出口截面不规则的速 度分布,到管道内气流速度规则分布的截面 之间管段长度 避免能量损失,不在此段安装管件或设备。 即在效应长度内断面的任何改变,均导致风 机性能的降低。
泵、风机的出口系统效应
第二节
泵与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υ ≤ .5 m s 取 2.5d长度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