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风机与管网系统的匹配
《流体输配管网》教学大纲

《流体输配管网》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812151402课程名称:流体输配管网学时/学分:32/2(讲授28学时、实践4学时)关联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暖通空调;通风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燃气输配;建筑消防工程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开课教研室: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课程类别与性质:专业课程,选修一、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按照学校的整体要求,基于对教学目标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的分析,本课程的内容依据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毕业生基本要求和培养方案,选定流体输配管网的功能与类型、气体管网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液体管网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等8部分内容,共32学时,2学分。
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围绕课内教与学、课外导与做紧密结合等环节,推进考评方式改革,重视过程性评价,突出基于能力的非标准化答案考试。
基于该教学考核评价思路,本课程主要以课后作业、课程实验、设计作品、期末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其中课后作业、课内实验、设计作品等过程性评价占评价权重的60%,期末考试占评价权重的40%。
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一览表二、课程资源库1.参考书(1)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关文吉.供暖通风空调设计手册(第一版).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6.(3)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考试复习教材(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4)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年版) .GB50015-2003.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05.(6)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0.(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暖通空调.动力.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12.(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给水排水.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12.2.期刊(1)超高层建筑空调水系统竖向分区研究.张铁辉,赵伟.暖通空调,2014(05).(2)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研究.杜玉清.制冷与空调2015(10).(3)空调水系统中电动调节阀流量特性研究.沈列丞.马伟骏.暖通空调,2011(12).(4)空调系统冷水泵并联变频优化运行.王亮.卢军.暖通空调,2011(12).(5)供暖系统循环水泵特性曲线拟合与工况计算.岳少青.李德英.暖通空调,2005(06).(6)离心风机的无因次性能曲线.张立奎.曾胜学.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13(03).(7)基于相似理论的风机性能快速计算模型.王路飞.谷波.流体机械2012(07).(8)自力式平衡阀在水力平衡调试中的应用.陈轲.吴春玲.供热制冷2015(09).(9)从热网水力平衡调试探索采暖空调水系统节能途径.高靖哲.建筑节能2010(11).(10)静态水力平衡阀工程应用分析.刘新民.暖通空调2012(10).(11)区域供冷供热系统水力平衡节能潜力及其调节方法.林杨.制冷与空调2016(15).(12)Establishment and solution of the model for loop pipeline network withmultiple heat sources.JIE P E,ZHU N. Energy,2014(05).(13)Designing and commissioning variable flow hydronic systems, Avery, Gil.ASHRAE .1993(07).3.网络资源(1) /serie_400050529.shtml超星学术视频,流体输配管网,龚光彩,湖南大学.(2) 精品课,供热工程,田玉卓. 石家庄铁道学院.(3) /kcms/kcfzdlsyg.htm长安大学,资源共享课,王彤,建筑给水排水工程.(4)银符考试题库.新乡学院,党政机构,图书馆,电子资源,教辅资源库,银符考试题库.(5)暖通空调在线.(6)网易土木在线.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第1—2学时第一章流体输配管网的功能与类型第一节气体输配管网的功能与类型第二节液体输配管网的功能与类型第三节相变流或多相流管网的功能与类型第四节流体输配管网的基本功能、基本组成与基本类型。
第六章 泵与风机的调节与运行

第一节 管路性能曲线和泵与风机工作点 第二节 泵与风机的调节 第四节 液力偶合器 第五节 泵与风机的联合运行 第六节 泵与风机的启动、运行和维护 第七节 泵与风机的不稳定工况
第一节 管路性能曲线和泵与风机的工作点
泵与风机的性能曲线,只能说明泵与风机自身的性能,但泵与 风机在管路中工作时,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性能,而且还取决 于管路系统的性能,即管路特性曲线。由这两条曲线的交点来 决定泵与风机在管路系统中的运行工况。 一、管路性能曲线 管路性能曲线就是流体在管路系统中通过的 流量与所需要的能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驼峰状性能曲线与管路性能曲线交点 可能有两个,其中在泵与风机性能曲 线的下降段的交点为稳定工作点。 为什么K点不稳定?
图6-4 泵与风机的不稳定工作区
思考:某台可变速运行的离心泵在转速n0下的运行工况点
为M (qVM,pM ),如下图所示。当降转速后,流量减小到qVA, 试定性确定这时的转速。
第二节 泵与风机的调节
一、液力偶合器传动原理
循环圆:泵轮与涡轮所组成的轴面腔室; 勺管:可以在旋转内套与涡轮间的腔室中移动,以调节循环 圆内的工作油量。
由动量矩方程得泵轮作 用于工作油的力矩为:
M po qV (v2uP r2 v1uP r1 )
工作油作用于涡轮上的 力矩为:
M oT qV (v1uT r2 v2uT r1 )
qV 2 qV 1 H 2 H1 ( n2 900 qV 1 0.91875 qV 1 ( L / s) n1 960 n2 2 900 2 ) H1 ( ) 0.86410 H1 n1 960
(3)作H2-qv2性能曲线,得交点B,求得流量减少16.3%。
流体输配管网试题及答案

流体输配管⽹试题及答案⼀、什么是枝状管⽹?什么是环状管⽹?分别画⼀个枝状管⽹和⼀个环状管⽹的⽰意图,说明其主要区别。
(10分)⼆、⾼层建筑竖向液体输配管⽹为什么要竖向分区?画出1个竖向分区的⽰意图,说明其作⽤。
(5分)三、说明公式l R P m ml ?=的使⽤条件。
为什么不同的管⽹,λ的计算公式可能会不相同?(5分)四、简述均匀送风管道设计的原理和主要步骤。
(10分)五、影响建筑排⽔管⽹的排⽔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怎样提⾼排⽔能⼒?六、以⽓⼒输配管⽹为例,描述⽓—固两相流管⽹的⽔⼒特征。
⽓—固两相流管⽹⽔⼒计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0分)七、写出⽐转数s n 的数学表达式。
⽐转数s n 有什么应⽤价值?⾼⽐转数泵与风机和低⽐转数泵与风机有什么主要区别?(10分)⼋、某空调冷冻⽔管⽹的循环⽔泵转速2900m in r ,所配电机功率2.2KW 。
流管⽹在设计⼯况下运⾏时,流量为15m 3,扬程为18.5m 。
(1)画出设计⼯况下⽔泵的性能曲线和管⽹特性曲线,并标出⼯况点。
(2)在部分负荷时,只需流量7.5m 3。
有哪些⽅法可将管⽹流量调节到7.5h m 3?(3)哪种⽅法最节能?为什么?九、如图所⽰通风系统,各管段的设计流速和计算阻⼒如下表。
(1)系统风机的全压和风量应为多少?(2)各设计风量能否实现?若运⾏时,测得1#排风⼝的风量为4000m 3,2#、3#排风⼝的风量是多少?(3)若运⾏中需要增加1#排风⼝的风量,应怎样调节?⼀、枝状管⽹:管⽹有起点和终点、主管和⽀管,如图1;环状管⽹:管⽹起点和终点重合,构成闭合回路,如图2;图1 图2 区别:枝状管⽹:系统简单,运⾏管理⽅便,但管⽹后备性差,管⽹某处发⽣故障时,该点后⾯管⽹部分将受影响⽽不能正常⼯作;环状管⽹:管⽹系统⽐较复杂,管⽹后备性好;某处发⽣故障时,流体可以通过环状管⽹从另⼀个⽅向流动,因此故障影响范围⼩。
⼆、⾼层建筑⾼度⼤,底层管道中的静⽔压⼒较⼤。
流体输配管网

第7章 泵、风机与管网系统的匹配
7.1管网系统中泵与风机的运行曲线与
工作状态点
7.2泵与风机的工况调节
7.3泵与风机的选用 7.4泵与风机的安装位置
<流体输配管网>
7.1管网系统中泵与风机的运行曲线与工作状态点 7.1.1管网系统对泵、风机运行曲线的影响 泵、风机工作点不仅取决于泵、风机本身, 也与管网的连接和特性有关。 系统效应: 泵、风机的性能曲线,是标准实验状态下。 入口的连接方式不同,流向和速度分布与标 准实验不同 内部能量损失发生变化,泵、风机的性能下 降。
<流体输配管网>
系统效应曲线
返回
<流体输配管网>
返回
<流体输配管网>
不同出口管道形式的系统效应曲线
返回
继续
<流体输配管网>
7.1.3管网系统中泵、风机的联合运行
联合运行:两台或两台以上泵或风机在同一管路中工作。 联合方式:并联、串联两种情况 目 的:并联增加流量,串联增加压头。 1.泵或风机的并联工作 (l)泵、风机并联工作的特点 各台设备压头相同,而总流量等 于各台设备流量之和。 并联一般应用于以下情况: ① 流量大,大流量泵或风机制造困 难或造价太高; ② 流量变化大,开停台数调节; ③ 检修及事故备用。
<流体输配管网>
喘振发生的条件: 出口接有管网,且具有一定压力 出口流量变小,达到不稳定区,管网压力大于泵出口压力
返回
<流体输配管网>
4.系统效应的影响
系统效应:指泵、风机进出口与管网系统连接方式对泵、 风机的性能特性产生的影响。 (1)入口的系统效应 系统效应影响风机性能示意图。
第8章讲课—泵、风机与管网系统匹配

在Q-H图上绘出2台设备的
Q-H性能曲线I,II;
在纵轴上取压力值H,做水
平线,分别与各设备性能曲线
பைடு நூலகம்
相交,得到交点a、b,延长水
平 线 H=Ha=Hb 至 c , 且 III Qc=Qa+Qb,c应为并联性能曲
应通过机工)况受分到析干,扰使时泵,如流 (风机量)由工E作点在向稳流定量工增大方向
偏作离区,!泵(风机)的压
头大于管路阻力,管路
中流速加大,流量增加,
工况点继续向流量增大
的方向移动,无法回到
原工作点。
对于具有驼峰形性能曲线的泵、风机而 言,在其压头峰值点的右侧区间运行时,设 备的工作状态能自动地与管网的工作状态保 持平衡,稳定工作,我们把这一稳定的区间 称为稳定工作区。而在压头特性曲线峰值的 左侧区域运行时,设备的工作状态不能稳定, 因而此区域为非稳定工作区。因此在设备选 型时,要避免发生这样的情况。
解:(1)根据输水管路系统装置和工程要求,知:
hl1-2=SqV2
所以, S
hl12 qV 2
28 0.042
17500
s2/m5
于是输水管路性能曲线方程式如下:
H=10+17500qV2 m
绘出管路性能曲线,如图所示的C-E线。该曲 线与水泵qV-H性能曲线相交于水泵的工作点D。 查得D点的参数qVD=42L/s,HD=38.2m。
对风机而言,因气体重度很小,气柱重量可忽 略不计,认为Hstp=0,所以,当风机从大气中吸气, 并由管路送入房间时,p1=p2=p0,则:
p SqV 2
管路阻抗S不同,则 管路性能曲线的形状也不 相同,管路阻力越大,S 值也越大,则二次曲线越 陡。
流体输配管网(第6章)

-
-
W-X
-
-
-
-
-
-
-
14
•出口连接弯管
不同出口管道形式有不 同的系统效应,对应的 系统效应曲线列表见图 6-1-8。与图6-1-7的曲 线配合使用,计算系统 效应的压力损失。
15
6.1.4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作状态点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作状态点
将泵、风机实际的H~Q曲线和管网系统的特性曲线 画在同一张图上,交点即为该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 的工作(运行)状态点。
性能。 解:在外径D2时的性能 曲线上选取若干点,应 用切削律,计算外径为 D2时对应的各个点的参 数值,并连成曲线。
41
•应用2:已知水泵叶轮外径D2时的性能曲线和管网特性
曲线,水泵输出流量是Qa,要求通过改变叶轮直径,将流 量调整为Qb,求此时的直径D2 。 解: -找到所要求的新的工况 点B; -过新工况点作切削曲线, 找到与外径D2的水泵性能 曲线的交点C(或D); -在B点和C点(或D点)之 间利用切削律,求出D2。
19
喘振防止的方法 •应尽量避免设备在非稳定区工作; •采用旁通或放空法; •增速节流法。
效率在90%~95%以上范围 的区域为泵或风机的最佳工作区, 在最佳工作区运行即稳定又经济。
20
系统效应对工况点的影响
通过选择合理的进 出口连接方式,可 以减小或消除系统 效应对泵、风机的 性能产生的影响。 当确实因实际安装 位置限制等原因导 致无法避免系统效 应时,应在设计选 用泵(风机)时将 系统效应的影响考 虑在内。
在雷诺自模区内,同一泵或风机在不同转数下的 流体流动是相似的;即泵或风机不同转速时的性能曲 线上存在一一对应的相似工况点。在相似工况点之间, 存在相似律。
流体输配管网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广州大学

流体输配管网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广州大学广州大学第一章测试1.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的基本任务是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建筑环境,同时高效应用各种能源,保护城市环境和全球生态环境。
A:错 B:对答案:对2.空气处理设备在建筑内一般分散布置,而空气处理设备所需的冷热水由主机集中生产,因此需要()将冷热水从冷、热源输送分配到各空气处理设备。
A:空调风系统 B:建筑给水系统 C:建筑排水系统 D:空调冷热水系统答案:空调冷热水系统第二章测试1.流体输配管网的基本构成包括()。
A:末端装置B:动力 C:源/汇D:管道答案:末端装置;动力;源/汇;管道2.流体输配管网按管内流体的相态,可分为()。
A:多相流管网B:单相流管网C:压力驱动管网D:重力驱动管网答案:多相流管网;单相流管网3.空调系统的空气输配管网中,将循环使用的一部分室内空气称为()。
A:回风B:送风C:排风D:新风答案:回风4.()各末端环路的水流阻力较为接近,有利于水力平衡,因此系统的水力稳定性好,流量分配均匀。
A:异程式系统B:同程式系统C:闭式系统D:开式系统答案:同程式系统5.按流量是否变化,空调冷热水输配管网可分为()。
A:二级泵系统B:一级泵系统C:定流量系统D:变流量系统答案:定流量系统;变流量系统6.空调冷热水循环系统的定压,一般可通过()来完成。
A:膨胀水箱B:膨胀阀C:膨胀管D:恒压阀答案:膨胀水箱7.供暖空调冷热水管网中,为排除系统积存的空气,必须设置()。
A:分水器B:阀门C:过滤器D:排气装置答案:排气装置8.上下级管网之间的压力、流量等水力参数相互影响,工程上称()。
A:水力无关B:热力相关C:热力无关D:水力相关答案:水力相关9.请问下列两个管网按流动路径的确定性,分别为:()A:枝状,环状 B:环状,环状 C:环状,枝状 D:枝状,枝状答案:环状,枝状10.请问下列两个管网按管内流体与外界环境空间的联系,分别为:()A:闭式、闭式 B:开式,开式 C:开式,闭式 D:闭式,开式答案:开式,闭式第三章测试1.气体管流中,()共同作用,克服流动阻力,维持管内流体流动。
管网系统对泵和风机的影响

1、管网系统对泵和风机的影响,该如何连接,连接时的注意点管网系统对泵、风机性能的影响(1)入口系统效应(如图示)。
入口采用不同类型的圆形弯管、方形弯管的效应都不同;(1分)(2)出口系统效应,即管道长度效应(如图示)。
(1分)风机与管网连接应注意的:(1)风机进口装置,以平直管段为最佳。
对变口径入口管,应尽量采用扩张角度较小的渐扩管(如图示)。
(2)风机出口装置必须适应方向流动的气流(如图示)。
2、空调冷冻水系统/冷却/冷凝/制冷剂系统之间的联系膨胀阀,冷凝器,蒸发器——有何联系参考《制冷原理、技术与设备》3、喷水室和表面式换热器 实现空气的哪些处理过程,实现方式有?喷水室:处理 过程冷却 减湿 等湿 冷却 减焓 加湿 等焓 加湿 增焓 加湿 等温 加湿 增温 加湿 实现方式喷低于露点温度的水 喷等于露点温度的水喷介于露点温度和湿球温度的水喷等于湿球温度的水喷介于湿球温度和干球温度的水喷等于干球温度的蒸汽喷高于干球温度的蒸汽表面式换热器:处理过程 冷却减湿 等湿冷却 等湿加热 实现方式通低于露点温度的水通介于露点温度和干球温度的水喷高于干球温度的水4、均匀送风特点(1)送风管断面积F 和孔口面积f0不变时,管内静压会不断增大,可根据静压变化,在孔口上设置不同的阻体,使不同的孔口具有不同的阻力;(2)孔口面积f0和μ值不变,可采用锥形风管,改变送风断面,使管内静呀基本保持不变;(3)送风管断面积F 和孔口μ不变时,可根据管内静压基本保持不变;(4)增大送风管段断面积F ,减小孔口面积f0,实验表明f0/F 小于0.4时,始端和末端出口流速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可以认为是均匀的(如图示)。
5、对室内热、湿负荷调节的方法?a定机器露点和变定机器露点调节;b调节一、二次回风混合比;c调节空调箱旁通风门;d调节送风量。
6、空调房间室内外热源的种类以及主要热传递方式?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失热量;2经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所形成的冷风渗透耗热量;3经由开启的门、窗、孔洞侵入室内的冷空气所形成的冷风侵入耗热量4 通风系统在换气过程中从室内排向室外的通风耗热量;5通过建筑围护结构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得热量;6 室内人员、照明、设备等散热形成的得热量;7、夏季或冬季状态(设计思路),室外状态,室内状态,送风状态(不同设备处理方案)以夏季为例方案1:冷却干燥(W-L)-等温加热(W-0);W-L设备:表冷器(或喷水室),L-O设备:表面式换热器(或电加热器);方案2:冷却干燥(W-0);W-0设备:液体吸湿系统;方案3:等焓减湿(W-1)-等湿冷却(1-0);W-1设备:固体吸湿剂,1-O设备:表面式换热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 Q1
Q2
ΔP1
Δ P2
ΔP
P12
P1 P2
S1
Q12
S2Q
2 2
S1 S2
Q2
S12 S1 S2
6.1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管路并联
➢1)两个管路构成回路(或虚拟回路)中,重 力作用力与输入的全压动力均为零,则它们处 于“水力并联”地位,其阻力相等。
回路的重力和 全压作用力为
6.1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广义管网特性曲线 (Pst≠0)
6.1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狭义管网特性曲线 (Pst=0)
6.1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阻抗
➢影响管网特性曲线形状的决定因素是阻抗S 。 S值越大,曲线越陡 。
sL
(
l
4Rs 2 Ai2
i
i
kg m7
P1 P2
水力并联
S
S1
1 2
1
S2 2
2
6.1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水力并联时,总阻抗计算式来源:
P P1 P2
P S(Q1 Q2 )2
S Q12 Q22 2Q1Q2
S
P S1
P S2
2
P S1
P S2
化简,得到:
2
S
1 S1
1 S2
1
1
1 2
S S1 2 S2 2
1 枝状管网特性曲线 2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3 管网系统中泵(风机)的联合运行工况
重点内容!
6.1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1 枝状管网特性曲线
管段的阻力特性
Pi
l
4Rs
i
vi2
2
i
2
l
4Rs
i
Q
2
A i
SiQi2
枝状管网的简化
➢管路串联
Q Q1 Q2
产品技术样本给出的性能曲线(或性 能参数表),是根据标准实验状态下 测试的。
实际使用中,工作流体密度、转速等 参数与试验不一致时,根据相似律换 算为实际性能曲线。
6.1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泵(风机) 在管网中工作,其工作流量即为管网 的总流量,泵(风机)所提供的能量与管网中流体 流动所需的能量相等。
Pst Pq PG
(P2 P1) g(Z2 Z1)
6.1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意义:Pst反映了环境因素对流动的影响。 包括重力作用力、环境与管网交界面的压 力。其大小决定了管网特性曲线起点在纵 坐标上的位置。
管网稳定运行时为一常数。
6.1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3、A点是稳定工况点。
6.1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不稳定工况点
1、驼峰形性能曲线的泵、风 机,上升段E点是不稳定工况 点。
➢ 当泵(风机)受到干扰导致流 量增大时,压头大于管路阻力, 管路中流速加大,流量继续增 加,工况点继续向流量增大的 方向移动,无法回到原工作点。
应通过工况分析, 使泵(风机) 工作 在稳定工作区!
第6章 泵、风机与管网系统的匹配
主要内容: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泵、风机的工况调节 ➢泵、风机的安装位置 ➢泵、风机的选用
第6章 泵、风机与管网系统的匹配
工程背景:
➢通风空调气体管网 ➢械循环采暖管网 ➢室外供热管网 ➢空调冷冻水管网 ➢空调冷却水管网
6.1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稳定工况点
➢1、B点流量QB小于管路流量QA时,其压头HB大 于管路阻力HA,多余的能量将使流体加速,流 量加大,工况点将自动由B移向A。
6.1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稳定工况点
➢2、C点流量QC大于管路流量QA ,其压头Hc小于 管路阻力HA ,则流体减速,流量减小,工况 点自动由C移向A。
sM
(
l 4Rs
i
Hale Waihona Puke 2 Ai2 i(kg m)-1
S=f (l,d,λ,ζ,)
6.1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泵(或风机)的性能曲线
➢在一定转速下,泵或风机的扬程H(全压P)、功 率N、效率η随流量Q变化的关系曲线。
H
C
H-Q N-Q
η-Q
Qc
Q
H f (Q) P f (Q)
6.1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P2
2
2
P SQ2
1
o
P1
Z2 Z1
6.1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环境对枝状 管网流动的影响
Pst Pq PG
Pq
g•
dl
(P2 P1) g(Z1 Z2 ) e g(Z2 Z1) (P2 P1) g(Z2 Z1) e g(Z2 Z1)
水的密度远大于空气密度,则有:
6.1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枝状管网,由末端可逐次简化为一个管路。
S
6.1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环状管网无法按串并联关系简化!为什么?
v1
e1 v2
e2 v3
e3 v4
e4
e5
e6
e7
v5
e8 v6
e9 v7
e10 v8
6.1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枝状管网的阻力特性
H f (Q) H st SQ2
将泵(风机) 的实际H-Q性能曲线与其所在管网系 统的管网特性曲线,用相同的比例尺、相同的单 位绘在同一直角坐标图上,两条曲线的交点,即 为该泵(风机)在该管网系统中的工作状态点, 或称运行工况点。
6.1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泵与风机在系统中的工作状态点
由能量方程可知,流动所需能量为Pe :
Pe
P2
2 v22
2
gZ2
P P1
1v12
2
gZ1
P2 P1 gZ2 Z1 P
Pq PG P
Pst SQ2
意义:管网中流体流动所需的能量Pe,一部分用 来克服环境影响;另一部分克服管网的流动阻力。
将上述关系在以流量为横坐标、压力为纵坐标图 中绘成曲线,即为管网特性曲线。
6.1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解析法求工况点
➢利用能量平衡关系:管网特性曲线方程=泵与 风机性能曲线方程
H f (Q) c0 c1Q c2Q2 H st SQ2
➢上式表明,泵、风机的工作流量即为管网中通 过的流量,提供的压头与管网在该流量下流动 所需的压头相一致。
6.1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零!
P PG Pq 0
PG 0
Pq 0
P1 P2 Q Q1 Q2
S
S1
1 2
1
S2 2
2
6.1 泵、风机在管网系统中的工况点
2)两个管路不构成回路的情况。添加虚拟 回路使之构成回路(第四章),若重力作用
与输入的全压动力均为零,则它们处于
“水力并联”地位,其阻力相等。
Q Q1 Q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