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髓过氧化物酶MPO酶联免疫分析

合集下载

mpo作为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指标的研究

mpo作为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指标的研究

DAIRY HEALTH奶牛保健502019·12MPO作为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指标的研究牛国庆1,武果桃2,任杰2(1.太原市小店区畜禽繁育工作站,太原 030032;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太原 030032)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264(2019)12-0050-04DOI: 10.19305/ki.11-3009/s.2019.12.010摘 要:为研究MPO作为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指标的早期监测效果,选取太原市小店区某规模化奶牛场200头荷斯坦隐性乳房炎泌乳牛,进行奶样MPO和SCC测定及CMT试验。

结果奶样中的SCC和MPO浓度的相关系数值为0.257,随着SCC的增高,MPO的水平也增高,两者具有很规律的正相关关系。

MPO与CMT的相关系数为0.546,相关显著,尤其在阳性(++)和强阳性(+++)区间内呈极显著相关。

结果表明,奶液中的MPO可作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指示物,利用ELISA方法检测奶样中MPO的方法快速、简便,且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稳定性好,可对奶牛隐性乳房炎做出早期诊断。

关键词:奶牛;MPO;SCC;隐性乳房炎;酶学检测收稿日期:2019-05-16基金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60311023-3);山西省农科院重点攻关项目(YZD1411)。

作者简介:牛国庆(1964-),汉族,山西潞城人,女,高级兽医师,从事动物疾病防治工作。

通讯作者:武果桃。

目前,乳房炎仍然是影响奶牛生产效益的主要负面因素之一[1],不仅降低奶牛生产性能,严重时可导致奶牛淘汰。

据报道,国内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大约是20%~70%,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1亿人民币。

相对于临床型乳房炎,奶牛隐性乳房炎流行面广,为临床型乳房炎的15~40倍[2],约占乳房炎的90%[3~5],不但引起产奶量降低(可降低4%~10%),还影响乳品质量及奶牛繁殖[6,7]。

髓过氧物酶(MPO)孤立表达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存结局中的临床价值

髓过氧物酶(MPO)孤立表达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存结局中的临床价值

髓过氧物酶(MPO)孤立表达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存结局中的临床价值洪俊; 饶永彩【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9(023)011【总页数】6页(P1910-1915)【关键词】髓过氧物酶; B淋巴细胞白血病; 流式免疫表型; 累计复发率; 无事件生存率【作者】洪俊; 饶永彩【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北武汉 430060; 武汉生物制品所湖北武汉 43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正确分类是采用最佳治疗方案的关键。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中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分类诊断是基于B淋巴细胞早期分化的免疫表型证据进行定义的[1]。

然而,当伴随有显著粒细胞或T系抗原共表达时, 2008版 WHO分类直接将这种情况归为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PAL)。

在新版的2016 WHO分类中也没有对该分类方式进行修订和更新[2],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被认为是细胞髓系来源的确凿证据之一;通常,典型的髓系分化往往伴随着除MPO外的其他髓系分化证据。

然而,有研究表明[2-4]部分非典型B-ALL的免疫表型分析中会出现孤立表达MPO的现象(仅MPO表达无其他任何髓系标志表达);尽管这种情况在客观上符合2008年WHO关于MPAL(B系 /髓系)的标准,但不少学者一直不建议在没有其他特征性细胞遗传学异常情况下将这些病例草率归于MPAL,建议慎重诊断[2-4]。

此外,按照欧洲白血病免疫特征分类(EGIL)分类标准,孤立表达MPO 非典型B-ALL免疫表型的髓系标志积分如果达不到诊断MPAL的评分阈值应直接归为B-ALL[5]。

另外,在2016年的WHO分类更新中,提到了非典型B-ALL存在以低水平的MPO表达是其唯一的骨髓特征的现象,并指出“这一发现的临床意义尚未确定[2]。

因此,研究孤立表达MPO的临床意义,对于这种罕见急性白血病的准确分类,从而指导临床治疗至关重要。

髓过氧化物酶

髓过氧化物酶

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又称过氧化物酶,是一种重要的含铁溶酶体,存在于髓系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嗜苯胺蓝颗粒中,是髓细胞的特异性标志,随着对MPO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MPO基因多态性导致个体对一些疾病易感性的差异,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髓过氧化物酶MPO研究1.MPO的结构髓过氧化物酶(MPO)是由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某些组织的巨噬细胞分泌的含血红素辅基的血红素蛋白酶,是血红素过氧化物酶超家族成员之一。

MPO是I相代谢酶。

每个酶分子有两个铁素基团,顺磁共振波谱表明血红素中的铁是在甲酰基血红素部分。

MPO的合成是粒细胞进入循环之前在骨髓内合成并贮存于嗜天青颗粒内,外界刺激可导致中性粒细胞聚集,释放髓过氧化物酶(MPO)。

在成熟的粒细胞中,MPO是含量最丰富的糖蛋白,约占外周血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内总蛋白质含量的5%,血液中95%的MPO来源于PMNs。

MP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103,是由2个亚单位聚合而成的二聚体,每个亚单位又由一条重链(α链,相对分子质量约60×103)和一条轻链(β链,相对分子质量约15×103)所构成。

2个亚单位在α链处由1个二硫键相连。

重链具有亚铁卟啉基团,说明MPO是铁依赖性的。

MPO以3种亚形存在于髓系细胞中,分别为MPOⅠ、Ⅱ、Ⅲ。

3种亚型主要是重链有差异,轻链的差异较小,导致它们在相对分子质量及疏水性等方面不同,3种亚型在功能上的差异还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2.MPO基因及其多态性人髓过氧化物酶基因位于染色体17q23?q24,含有12个外显子和11个内含子,长约14 638 bp,调控其基因表达的是生长因子。

MPO的mRNA在早幼粒细胞的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原始粒细胞、幼稚和原始单核细胞;当细胞分化到成熟时期,MPO基因表达水平迅速下降。

髓过氧化物酶 MPO

髓过氧化物酶 MPO

髓过氧化物酶MPO是预测心血管的标志物MPO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新一代标志物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形成冠心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

以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慢性炎症过程,动脉壁中脂质、炎症细胞和坏死物质聚集为主要特征。

粥样斑块的形成机制、并发症及其早期检测指标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通过协和洛克的研究发现,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成为心血管疾病预测早期检测指标的研究重点。

髓过氧化物酶是来源于白细胞的一种酶,主要存在于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分子量为150kD。

髓过氧化物酶通过产生自由基和多种反应性物质,促进斑块形成和不稳定性增加,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进而引起多种并发症。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髓过氧化物酶的研究。

1.MPO的结构和生物学作用髓过氧化物酶MPO是一种亚铁血红素酶,来源于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是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的四聚体的糖基化蛋白。

血液中95%的MPO是由活化的嗜中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到管腔的。

MPO通过结合整合素CD11b/CD18介导中性粒细胞活化,是中性粒细胞活化的自分泌和旁分泌细胞因子,发挥正反馈调节作用,同时是中性粒细胞活化的标志物。

正常情况下,MPO以氯和过氧化氢为底物,催化产生次氯酸等反应性物质和多种自由基,在天然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机体处于炎症、氧化应激状态时,不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和氧化剂,引起多种病理过程和组织损伤。

次氯酸是MPO产生的反应性最强的物质,能迅速与巯基和甲硫酰基反应,启动脂质过氧化反应。

近年来,有北京的一家医学权威:协和洛克大量研究表明,心血管生理功能失调与MPO消耗内皮型一氧化氮,将低密度脂蛋白转换成导致脉粥样硬化的氧化形式。

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和氧化有关。

MPO来源于白细胞,并促进氧化物质的形成,从而与炎症和氧化作用均有关。

髓过氧化物酶MPO的临床应用

髓过氧化物酶MPO的临床应用

髓过氧化物酶指数在5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应用髓过氧化物酶(MPO)是由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某些组织的巨噬细胞分泌的含血红素辅基的血红素蛋白酶,是血红素过氧化物酶超家族成员之一。

分子量为150KDa。

MPO基因位于人第17号染色体,其编码蛋白翻译修饰后形成2条轻链和2条重链,构成四聚体糖基化蛋白。

在早期由北京协和洛克和美国克利夫兰医院共同研究发现出来,它具有早期预警和提前筛查心脑血管疾病一个标记物。

另一方面血液中95%的MPO来源于多形核白细胞。

尽早明确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诊断、危险分层及正确地评估个体近期发生ACS的危险性,对尽早干预治疗ACS至关重要。

有研究表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0)是早期诊断ACS的重要指标,与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联合应用更能增加ACS诊断的灵敏度[1]。

尤其是当cTnI正常时,血浆MPO升高可预测心脏事件的发生[2]。

但血浆MPO检测方法繁琐,目前无法自动化,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Unionluck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一种基于流式细胞分析原理的仪器,现在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医院实验室,在计数全血细胞的同时可根据细胞内MPO染色的情况得出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指数(myeloperoxidase index,MPXI),用于评价炎症状况和白血病[3-4]。

现将本院分析MPXI在57例ACS患者的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股资料选择2011年5~8月本院收治的ACS患者57例。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为UAP组,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70.00±10.10)岁。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20例为NSTEMI组,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7.00±18.10)岁。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17例为STEMI组,其中,男8例,女9例,年龄(69.90±15.20)岁。

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乳制品检测中的应用摘要:简单介绍了酶联免疚吸附法(ELISA),并且就其在乳制品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较详细的评述,主要包ELISA用于乳制品中的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微生物及其他成分的测定。

关健词:酶联免疫吸附法,乳制品,检测Abstract:Th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were introduced briefly,and application of ELISA in milk products analysis were also studied,includ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immunoglobulin,laotoferrin,microorganism,as well as the other components.Keywords:ELISA,milk products,determination1引言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不再单纯的是一般的质量问题,食品自然甚至人为地污染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紧抓食品安全控制成为了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人民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迫使食品科技不断增加新的检验项目,特别是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乳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乳制品的安全检测问题也就越发突出。

利用新的科技手段不断提高检验水平、质量和效率。

现今,食品安全检测正朝着快速、灵敏、简便的方向发展。

酶联免疫技术正是迎合了这一方向而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乳制品检验领域的。

2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概述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es or bent Assay,简称ELISA),又称酶标法,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免疫荧光和组织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1966年,Nakane和Avrameas首先用酶标记抗体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定位抗原。

1971年,Engvall和Perlman以及Weeman和Schuurs仿照放射免疫测定法(RIA)的竞争性测定原理,使酶标抗原与待测标本中的未标记的抗原,竞争结合一定量的抗体,然后分离游离的和结合的标记抗原,测定酶活性,即可得到待测抗原量。

髓过氧化物酶(MPO)在ACS的诊断价值

髓过氧化物酶(MPO)在ACS的诊断价值

髓过氧化物酶(MPO)在ACS的诊断价值98?MedicalLaboratoryScienceandClinics,2010,V ol2t.N0.5医学检验与临床2010年第2l卷第5期方观点,但该文件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广泛应用的指南性文件:目前临床应用的心脏标志物大致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主要反映心肌组织损伤的标志物,如CK—tClB,肌红蛋白(Mb藏MYO),心肌肌钙蛋白T和I(cTn!",cTnI);第二类是了解心脏功能的标志物,如B型尿钠肽(BNP;第三大类是作为心血管炎症疾病的标志物,如翅敏C反应蛋白(I-I~一CRP),髓过氧化物酶(MPO).其中eTnl,,eTnT被美国和欧洲心脏病协会一致坪为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确诊标志物;由美国和欧杪H心脏病协会推荐使用的B型尿钠肽(B—typebrainnatrittreticpepti~,BNP)是目前唯一一个最好的用于评价心力衰竭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在欧洲心脏协会(Euro.peanSoeie~ofCardiolo~,ESC)2001年的心衰诊断指南中心.已将其作为实验室检测项目中的唯一指标;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将hs—ClIP作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相对独立的一个新的筛查指标.NACB的I.~PG推荐将MPO,hs—CIIP,IL一6等指标作为心血管炎性的生物标志物,并指出"/VIPO是已经证明具有可能用于ACS患者危险分层的新的标志物,并有可能hs—cRP联合甚或取代l1s—cRP"【3J.3MPO一一种新的,独立的预测ACS和危险性分层的炎症生物标志物急性冠状动脉综台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斑块破裂,表面出现裂纹,溃疡.继而血管痉挛,血小板黏附聚集,并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完全或不完全堵塞性血栓的急性血管病变.MPO促进As病变形成.并影响粥样斑块的稳定性,通过增大氧化应激而引起AC$.目前的研究表明,MPO是预测ACS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一个新的预测因子,特别是在肌钙蛋白T(c'rnT)水平较低的患者,MPO能够识别那些将来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较高的患者{.2003年.德国学者Baldus等ⅢJ选择1090例ACS患者,测量血浆MPO水平并进行6个月的随访. 记录患者的心肌梗死和死亡情况.结果显示,患者血浆MP0水平与血浆eTnT,可溶性CD40受体,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sT段的改变无关.但随着I~IPO水平升高(>350L, 31.3%),心血管发病风险明显升高.对判断cTnT水平低的AcS患者的危险性意义更大.MPO表达和活性增加先于cT. nT和CK—MB.甚至在患者发生胸痛的2h内,其水平明显升高,所以对胸痛患者而言,用MPO预测其是否发生AcS将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关于MPO参与ACS的主要作用机制是MPO及其催化产生的氧化产物对LDL的氧化作用以及对内皮细胞的腐蚀和破坏.总结MPO与ACS发病的机制有两大类:MPO/N一系统和I~IPO/o2/CI一系统.MPO/NO,一系统:(1)促进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MPO能通过NO诱导的氧化剂把具有保护作用的NO作为反应底物,分离出活性的氮基,促进LDL氧化.暴露于NO2一一LDL的巨噬细胞会加速胆固醇酯的形成,从而加速细胞内胆固醇和胆固酵酯的沉积及泡沫细胞的形成.(2)消耗NO:上述过程在氧化LDL的同时消耗了NO,导致NO7J:平降低,从而引起不正常的血管收缩反应J,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参与ACS的发病.MPo/~()'/C!一系统:(1)促进低密度脂至自(LDL)的襄化:NPO催化H2一2和C1一形成HOCI,HOCI能催化LDL,生成氧化型LDL(OX—LDL).即Cl+H,O2HOC1;LDLOX—LI)I Ox—LDL,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MPO存在于ACS的痫毽组织中,且血浆OX—LDL水平与AC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J (2)生成次氯酸:Sugiyama等【9j的研究发现.活化的I~IPO雨性的巨噬细胞或者外源性的HOC1能促进内皮细胞从皮基质分离I-IOCI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引起内皮细胞死亡.当HOC!的浓度为20—50umol/ml时可迅速诱导内皮细胞皱缩和细胞核的浓缩以及内皮细胞单层的破裂;然而HOC1浓度灰于lOOumol/ml时能够立即导致内皮细胞胞浆内气泡形成,而不出现细胞的皱缩;当HOC1浓度在30—50umol/ml时能够诱导c一pase一3的活I化及多聚ADP聚台酶的降解,说明HOC1能够刺激内皮细胞的凋亡性死亡.部分是通过对线粒体的损伤而导致内皮细胞死亡.由人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内皮下的单核细胞或MPO阳性的巨噬细胞产生的珏OC1可以通过促进斑头的腐蚀和增加血栓的形成参与AcS的发病.tdPO既可作为血管的炎性介质,又可作为血管炎症的标志.AC5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症.Biasueei等【4]研究发现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人白细胞内MPO含量显着升高,ACS患者循环中的巨噬细胞经脱颗粒释放MPO.Zhang等_l..的早期临床研究发现,白细胞的I~IPO表达水平与AC5有着密切关系,其机制是:①MPO作为一种炎症介质参与了ACs的炎症反应过程,同时形成一个正反应回路,进一步促进中性粒细胞活化,导致MPO释放增多,从而不断加强炎症反应;②MPO在体内能产生一系列可扩散的强氧化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使其更容易被巨噬细胞吞噬.氧化HDL—C使其参与的臣噬细胞内胆固醇外流受阻.促进胆固醇在巨噬细胞内沉积和泡沫细胞形成;③MPO产生的次氯酸能抑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一1的活性.从而激活动脉壁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使基质蛋白聚糖降孵从而损伤血管内膜;④MPO可以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和组织园子的表达.促使血小板聚集以及降解内度源性舒张田子.使一氧化碳活性降低,弓{起冠状动脉痉挛.Brennan等研究发现:血浆MPO水平可以预测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甚至在cTnT阴性(<0.1.g/m1)的患者(P<0.001).MPO水平也可以预测CHD患者30d,6个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危险(P<0.001).同样Baldus等…j报告:与eTnT,ClIP等指标一样,MPO水平可以独立预测ACS患者心血管事件自≈发兰危险并认为血浆MPO水平可以在不考虑CRP及其它炎症标志钇的情况下独立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尤其是当c保东平时,MPO比CRP更能反映冠脉病变的程度和推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MPO作为一种新的预测Acs的炎茳标物,其表达和话性升高是ACS发生的原因.即促进A筌发生,医学检验与临床2010年第21卷第5期Medjc81Laborato~'ScienceandClihie::竺: 发展;而cTnT,CK—MB等指标则是心肌发生实质性坏死后才升高,是ACS发生的结果.MPO表达和活性的升高先于eTnT,CK—MB,甚至在患者发生胸痛的2h内,MPO水平即明显升高.所以对胸痈患者而言,MPO预测其是否发生ACS将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综上所述,MPO作为一种新的预测ACS的炎症标志物,其表达和活性升高是ACS发生的原因.即促进ACS发生,发展:而肌钙蛋白T,CKMB等指标则是心肌发生实质性坏死后才升高,是ACS发生的结果.MPO表达和活性的升高先予CnT,CKMB,甚至在患者发生胸痛的2h内,MPO水平即明显升高.所以对胸痛患者而言.MPO预测其是否发生ACS将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参考文献[1]MoriT.TownT.TanJ.eta1.Modulationofastrooyticactivationby arundicacid(ONO一2506)mitigatesdetrimenta1.effectsofthe apolipoproteinE4isoformafterpermanentfocalischemiainapolipoprotein E"knock—insice[J:.JCerebBloodFlowMetab.2005,25(6):748—762.[2]张宗彬.鲍杰.心肌标志物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5):76—78.[3]郁盛恺.美国临床生化科学院检验医学实践指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和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J:.临床检验杂志.2OO9,27(5):附l~附5l[4]BiasucciLM,D.OnofrioG.LiuzzoG,eta1.1ntraccliularneutrophli myelopercxidsseisreducedinunstableanginaandaeLlI~myocardialitLfare—finn.butitsreductionisnotrelated∞ischemia[Jj.AmCellCardio1.1996:27:611—6.[5]ZhangR,BrennanML.FuX.AvilesIL1.PearceGL.PennMS.ela1.As一elationbetweenmyeloperoxidaselevelsandriskofcorona~.-art,s,diseⅡs[J].JAMA.2001.286(17)?:2136—142.[6]苏淑红.刘志强.严松彪.等.髓过氧化物酶与急性冠厨:综台歪[Jj.北京医学,2007,29(4):235—237.[7]EiseriehJP,Balduss,BrennanML.eta1.Myeloperoxidase,a]eui:c~yte—derivedvascutarNOoxidase.Science.2002+296:239t一2394.f8]EharaS,UedaM,NarttkoT.eta1.Elevatedlevelsofoxidized]owdensl—qⅪansh州aN~itivetel矗t【蝎hipⅥ讣the郫e0facuC~I'O—n脚了syndromes.Circulation.2001-103:1955—1960.[9]SagiyamaS,KuyamaK,AikawaM.eta1.Hypochtomtr,acid.am~.phageproduct,inducesendothelia1.apoptosisandtissuefactorepressiominvolvementofmyeloperoxidase—mediatedoxidantlitplaque erosionandthrombogenesis.AnerioselerThrombV aseBio1.2{~d4-24: 13O9一l3l4.lO]BrennanML,PennMS,V an—LenteF,cta1.PrognosticvoJue myeloperoxldaseinpatientsthchestpain[J].NEnIMed.2003.349:1595—1604.11]Balduss,HeesehenCMeinertzT,eta1.Mydopemxldasesemmlevel predictriskinpatientswithacutecoronarysyudromes[.Circulation.2OO3.108:1440—1445.(上接102页)结核性腹膜炎和癌性腹水最为常见,这3种病因所激发的机体免疫功能变化是不同的.有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对腹水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发现肝硬化腹水CD3,CIM,CD8,CIM/CD8较前两种腹水显着低下.且CD4/CD8明显倒置.3种腹水中CD3,CIM,CIM/CD8以结核性腹膜炎腹水最高.癌性腹水居中;而CD8则以癌性腹水最高.结核性腹膜炎腹水次之.腹水T淋巴细胞亚群反映了腹腔局部的免疫功能.某些研究提示:(1)肝硬化患者腹腔局部的免疫功能明显低下,这可能是患者易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一个原因.(2)结核性腹膜炎患者腹膜腔局部免疫力增强,这种差异可能是基于这样的免疫和病理过程:当结核杆菌感染时,首先致敏T细胞,当机体再次受到结核杆菌感染时,首先致敏T细胞,当机体再次受到结核杆菌或抗原物质入侵时与致敏的T细胞互相作用.释放出一系列细胞因子(IL一1,TNF等)及黏附分子(P选择素等),使得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定向腹膜腔内募集.聚集于结核杆菌或抗原所在部位周围,在病理形态学上则是我们常见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3)癌性腹水中的CD8增高,多篇文献报道一致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控过程中,抗原提呈细胞将肿瘤抗原有效地提呈给T淋巴细胞,激活肿瘤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是抗肿瘤免疫的关键环节.CD8增高致CIM/CD8降低,降低了患者局部对肿瘤的免疫力.可导致肿瘤细胞不断增殖与扩散.这是因为恶性肿瘤细胞能分泌免疫抑制因子.从而影响T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状态.抑钮免疫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肿瘤细胞则逃避了免疫监视.因此,解除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优化机体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微环境,提高患者机体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有效方法.T淋巴细胞亚群从免爱学角度反映了不同病因腹水的异常,而流式细胞仪检测又相当准确,快捷.本研究提示T淋巴细胞亚群在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及癌性腹水存在明显差异,表明版水T游巴细胞亚群检测可用于腹水的鉴别诊断.机体抗结核免疫力主要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巨噬绍胞免疫反应.最初入侵的结核菌如在巨噬细胞肉得以繁疆,兰长.其抗原经溶酶体的处理或因笆噬细胞死:丽释出呈递给辅助性T淋巴细胞(CIM)表面特殊的roT淋巴细胞曼仁.使之致敏,并增殖形成单克隆细胞系.刘氏实验结表肺结核患者外局血T淋巴细胞CIM/CD8明显降低,造展期与稳定期,好转期相比变化更明显,说明T淋巴细肥亚誉耍化与病情有关.而本实验发现结核性胸水中巴绍肥比--CIMT淋巴细胞显着升高,此现象可能与结核疠患者钋嗣血.胸水中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n一1,TNF),粘子一芝择素)表达增加.从而定向肺内募集有关.与癌性胸东相比.结核性胸水|中CIMT淋巴细胞亚群明显升高,蔓可能百量==r= 良,恶性胸水的鉴别。

髓过氧化物酶

髓过氧化物酶
已经开启的试剂注意避免污染。
本试剂盒通过2步反应,从总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减去非髓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就得到样品中MPO的活性,其活性与速率ΔA1(第一步反 应)-ΔA2(第二步反应)差值成正比。 准确性---准确性偏差不超过±10%
血试清剂标 在•本2-82℃建5μ密l 封议避光各保存实,可验稳定室12个根月。据年龄、性别、饮食、地域的不同建立自己
概述
髓过氧化物酶(MPO)又称过氧化物酶,是一种重要的含 铁溶酶体,存在于髓系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 胞)的嗜苯胺蓝颗粒中,是髓细胞的特异性标志,随着对 MPO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MPO基因多态性导致个体对 一些疾病易感性的差异,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 切相关,因此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九强试剂参考范围 建议各实验室根据年龄、性别、饮食、地域的不同建立自己的正常参考范围。
MPO在慢性砷中毒的早期诊断和危险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9%的生理盐水稀释再做,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已经开启的试剂注意避免污染。
MPO水平的升高不仅与患冠状动脉疾病易感性相关,还可以预测早期患心肌梗死的危险性。 建议各实验室根据年龄、性别、饮食、地域的不同建立自己的正常参考范围。
九强试剂检测原理-酶法
的正常参考范围。 0 1 2 4 5 8 10 (分)
9%的生理盐水稀释再做,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MPO与糖尿病肾病、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老年痴呆症、多发性硬化症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试剂在2-8℃密封避光保存,可稳定12个月。 MPO在早期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鉴别诊断及区分ALL有重要意义。 新鲜血清或肝素锂抗凝的血浆,请采血后立即离心分离血浆。
试剂在2-8℃密封避光保存,可稳定12个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牛髓过氧化物酶(MPO)酶联免疫分析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

检测范围:96T
8 IU/L -200 IU/L
使用目的:
本试剂盒用于测定奶牛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奶牛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

用纯化的奶牛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髓过氧化物酶(MPO),再与HRP标记的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

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呈正相关。

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奶牛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

1.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

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2.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操作步骤
1.标准品的稀释:本试剂盒提供原倍标准品一支,用户可按照下列图表在小试管中进行稀
释。

2.加样:分别设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标准孔、
待测样品孔。

在酶标包被板上标准品准确加样50μl,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样品最终稀释度为5倍)。

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

3.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30分钟。

4.配液:将20倍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20倍稀释后备用
5.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秒后弃去,如此
重复5次,拍干。

6.加酶:每孔加入酶标试剂50μl,空白孔除外。

7.温育:操作同3。

8.洗涤:操作同5。

9.显色: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50μl,再加入显色剂B50μl,轻轻震荡混匀,37℃避光显色
15分钟.
10.终止:每孔加终止液50μ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

11.测定:以空白空调零,450nm波长依序测量各孔的吸光度(OD值)。

测定应在加终止
液后15分钟以内进行。

操作程序总结:
计算
以标准物的浓度为横坐标,OD值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绘出标准曲线,根据样品的OD值由标准曲线查出相应的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或用标准物的浓度与OD值计算出标
准曲线的直线回归方程式,将样品的OD值代入方程式,计算出样品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样品的实际浓度。

注意事项
1.试剂盒从冷藏环境中取出应在室温平衡15-30分钟后方可使用,酶标包被板开封后如未用完,板条应装入密封袋中保存。

2.浓洗涤液可能会有结晶析出,稀释时可在水浴中加温助溶,洗涤时不影响结果。

3.各步加样均应使用加样器,并经常校对其准确性,以避免试验误差。

一次加样时间最好控制在5分钟内,如标本数量多,推荐使用排枪加样。

4.请每次测定的同时做标准曲线,最好做复孔。

如标本中待测物质含量过高(样本OD值大于标准品孔第一孔的OD值),请先用样品稀释液稀释一定倍数(n倍)后再测定,计算时请最后乘以总稀释倍数(×n×5)。

5.封板膜只限一次性使用,以避免交叉污染。

6.底物请避光保存。

7.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操作进行,试验结果判定必须以酶标仪读数为准.
8.所有样品,洗涤液和各种废弃物都应按传染物处理。

9.本试剂不同批号组分不得混用。

10. 如与英文说明书有异,以英文说明书为准。

保存条件及有效期
1.试剂盒保存:;2-8℃。

2.有效期:6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