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_三元悖论_视角的我国货币政策失效原因探析
析“三元悖论”不能作为中国汇率制度选择依据之原因

西南财经大学第四届文献综述大赛稿件相关要求及格式规范一、相关要求(一)封面:由于实行匿名审稿,为方便工作人员整理及查找,请在封面注明:参赛类别(本科生组或研究生组),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年级、专业和联系方式(如有第二作者,请注明)。
注意:请不要在正文部分出现个人信息。
文章字数(二)文章字数:本科生3000字及以上、研究生5000字及以上、博士7000字及以上。
(三)对文献综述的文献要求:精读3-5篇,泛读文献要求为非语言专业原则上不少于2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语言专业原则上不少于15篇;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除非第一手资料散失,否则,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
(四)一律提交打印版本,如特殊情况,不能提交打印版本的,与组委会工作人员联系。
二、格式规范(一)题目:居中,采用黑体、三号、加粗副标题:提行,右对齐,并以破折号分隔,采用宋体、四号(二)内容摘要:顶格注明“【内容摘要】”采用宋体、小五、加粗摘要内容采用楷体_GB2312、小五(三)关键词:顶格注明“【关键词】”采用宋体、小五、加粗关键词采用楷体_GB2312、小五,关键词不少于三个且以分号隔开注意:内容摘要及关键词后均不使用冒号。
(四)标题划分1.一级标题:采用“一、”使用黑体、五号、加粗、段前空一行2.二级标题:采用“(一)”使用楷体、五号、加粗、段前不空3.三级标题:采用“1.”使用楷体、五号、加粗、段前不空注意:标题内容均独立成行,行末不使用标点。
(五)涉及图表图表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图1、图2;表1、表2。
图和表应有简短确切的图名和表名,图号图名应置于图下,表号表名应置于表上。
(涉及到的图形请勿必亲自画出,禁止直接粘贴)图名图号采用宋体、五号、加粗表名表号采用宋体、五号、加粗图表中内容使用宋体、五号(六)主要参考文献:顶格注明“主要参考文献:”采用宋体、小五、加粗、段前空一行。
三元悖论下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探析

第7期(总第236期) 2003年7月财经问题研究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Number7(General Seri al No 236)July,2003三元悖论下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探析许文彬(厦门大学金融研究所,福建 厦门 361005)摘 要:本文集中探讨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金融政策组合三元悖论条件下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方案的选择问题。
笔者首先分析了我国目前汇率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缺陷;其次考察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金融政策组合的三元悖论,分析了我国面临的事实上是两种组合的择优而非三种方案选择,并指出最适解可能是一个中间解而非角点解。
基于此笔者认为,资本账户管制和固定汇率制是相辅相成的,在资本管理没有放松的前提下讨论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并无意义,因此,合理的改革进程安排必须是资本流动逐步放松和人民币汇率逐渐弹性化之间的有机结合;最后给出若干现有汇率制度(制度内而非制度本身)框架下的具体改革措施建议。
关键词:三元悖论;政策组合;汇率制度中图分类号:F832 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176X(2003)07 0043 05我国在加入WTO后,经济、金融的对外开放即将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一个日益开放的宏观经济环境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和演进既提供了广阔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也使许多原先因经济金融外向度尚低而被暂时搁置的问题的合理解决被提上了日程,其中,汇率制度改革方案的选择特别引人瞩目。
一、我国汇率制度的主要特点和缺陷分析我国现阶段施行的汇率制度是在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框架下形成的,当时改革目标是汇率统一、以结售汇制度取代留成制、以全国联网的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取代官价市场和分散隔离的调剂市场、以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取代官价固定调剂价浮动的双重汇率制。
由于改革前双重汇率的存在和两重汇率间巨大的套利空间作用,在汇率并轨后出现人民币汇率的大幅贬值,但事实证明这一贬值只是暂时现象,经过制度改革初期的大幅贬值后,人民币汇率(兑美元)在近10年的时间跨度里始终处于一种超稳定!的状态中,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宏观经济的运行,从高通胀到目前的通缩,经济从过热到如今的过冷,而外部环境的冲击则有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等等事件。
三元悖论与我国的货币政策

一、 资本自由流动、 货币政策的自主有效 性、 汇率稳定的内在矛盾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 “ 保持货币币 值 稳 定 , 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 实现这一目标, 需以货币供 给量为中介目标, 利率为主要的操作目标。 首先,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货币供给量 ( &’() ( 其中, !"#$%#$ !" 为货币供给总量, $ 为货 币乘数, %为 基 础 货 币 , &为 国 内 经 济 发 展 所 决 定 的 基础货币量, (为 国 际 储 备 变 动 所 决 定 的 基 础 货 币 量) , 在货币乘数稳定不变的条件下, 货币 供 给 量 的 增减变化主要取决于 & 和 ( 。国际储备的增减变化, 缘于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买入与卖出,中央银 行何时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外汇或卖出外汇?以多大 规模买入或卖出? 在浮动汇率条件下, 取决于国内经 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对货币供给需求的增减情况, 在固定汇率条件下,取决于外汇市场上汇率预期变 化的情况。也就是说, 在浮动汇率条件下, 中央银行 买卖外汇成为调控本国货币供给量的主要工具之 一, 在固定汇率条件下, 成为维持汇率稳定的必要手
!"
广西金融研究
!""#$!
银行 实务
! 支出业务处理流程
按照不同的支付主体, 对应不同类型的支出, 分 别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 财政直接支付。 由财政部门开具支付令, 通过国 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将财政资金支付到收款人 ( 商品和劳务供应者) 或用款单位账户。 财政授权支付。 预算单位根据财政授权, 自行开 具支付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支付到收 款人账户。实行财政授权支付的支出包括未实行财 政直接支付的购买支出和零星支出。
基于_三元悖论_的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思考

时本币有升值的压力。为了维持固定汇 年至 2006 年,这一阶段我国的货币政策
率制度,一国政府要抛出本币,收回外 转为紧缩性政策。2006 年至今,这期间我
币,货币供给增加直到利率恢复到世界 国的货币政策逐步转向稳健和宽松。
水平,从而货币政策无效。
2. 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冲突的
(三)(1,1,0)组合,此时政府希望采 历史考察。加入 WTO 后,随着我国资本
理论与实践
基于“三元悖论”的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思考
熊 剑 王贵美 曾 根
摘 要:三元悖论揭示了稳定汇率、开放的资本基础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三者之间的关系。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三元悖论日益受到 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在金融经济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也越发重要。本文证实了三元悖论中各变量关系,分析当前我国货 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冲突和缺陷,并提出关于汇率制度改革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钱荣堃,陈平,马君潞 《国际金融》 [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 11
【2】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3】 国家统计局网站 【4】 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 【5】 张礼卿 人民币汇率制度现状改革方向 和近期选择 [J] 国际金融研究 2004 10 【6】 江承金,赵亮 从“三元悖论”看中国汇率 制度的理性选择 [J] 商业经济 2004 01 【7】 王光伟 货币 利率与汇率经济学 [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8】 保 罗 , 克 鲁 格 曼 萧 条 经 济 学 的 回 归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9】 刘剑,乔桂明 现代国 际金融学 [M]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 【10】 易纲 汇率制度的选择 [J] 金融研究 2000 年第 9 期 【11】 易纲研究 2001 年第 8 期 【12】 侯杰,雷日赣 “三元悖论”理论研究评 述 [J] 湖北社会科学 2006 年第 5 期 【13】 朱耀春 各国汇率制度比较研究及对中国 汇率改革的启示 [J] 经济体制改革 2003 年第 5 期。
从_三元悖论_看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由流动+固定汇率制+放弃货币政策的
独立性(货币政策无效)”。
模式二,即三角形的右边: “货币政
策的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放弃固定
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
模式三,即三角形的左边: “固定汇
率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放弃资本自
由流动(实行资本管制)”。 模式三与我国 2005 年 7 月 流动,可以免除 国际资本市场对国内利率水平的影响, 并排除货币投机冲击的可能性。这样,当 局便可以在实现固定汇率目标的同时, 灵活的运用货币政策解决宏观稳定问 题。但是实行资本管制是存在巨大的机 会成本的,这会将生产经营性资本流动 和货币投机性资本流动一同管死,不利 于 该 国 失 去 全 面 参 与 国 际 经 济 活 动 ,阻 碍该国的国际化进程,从而导致经济结 构的扭曲和经济效率的下降,并最终使 该国在国际竞争中失去竞争力。
图 1 我国 PMI 与工业增加值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作为经济监测的先行指标,采购经理指数(PMI)的变化能 很好地对未来的经济走势进行预测。PMI 的经济容衰界限是 50% 。当 PMI 高于 50% 时,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信号。当指数 低于 50% ,尤其是非常接近 40% 时,则经济萧条的可能性将增 大。因此,从我国 PMI 的变化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前景做出一 个合理的判断。 由图 1 可以看出,从 2008 年 7 月开始,我国的 PMI 开始 在低于 50% 的经济容衰界限上徘徊。其中,去年的 11 月更是下 降至 38.8% 。PMI 连续低于容衰界限,清楚地反映了制造业企 业对我国经济下滑的预期。 虽然今年的一季度 PMI 重新踏上 50% 的界限,但是据国 家电网公司调度中心的统调数据显示,一季度发电量同比下滑 2.25% 。由于得不到用电量等先行指标的支撑,PMI 的短期反弹 可能是企业去库存化的原因,我国经济的全面回暖仍然存在不 确定性。 (二)货币政策困境分析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分析——基于“三元悖论”视角

个 目标 。2 0 年 , 纲等经济学家又在此基 础上进 01 易 步完善 了“ 三元悖论 ” 型 : 模 假设 X、 z分别表示 汇 Y、
一
率稳定 的程度 、资本 自由流动的程度和货币政策独立 的程度 , 如果 X、 z的取 值在 O和 1 间 , Y、 之 那么 三者 必须满足约束条件 X Y Z 2 三元悖论” 型在多个 + + = 。“ 模
第 2 3卷 第 5期 20 1年 1 1 0月
重 庆 广 播 电视 大 学 学 报
J u n lo h n q n a i o r a fC o g i g R d o& T Un v ri V ie st y
VO . 3 NO 5 I . 2 Oc . 01 t 2 1
国家的金融政策实践 中已经得到验证 。
从我 国基 础货币 的来 源结构看 , 近年来 人 民银 行
对金融机构贷款 的 占比呈下 降趋势 ;外 汇 占款作 为基 础货 币的组成部分之一 , 比重逐年上升 。 多的外 汇 占 过
款对我 国货 币政 策的 自主性有 一定影 响 ,货 币供应 的
占款的成本正持续攀升 ,货 币政策 的有效性 正在受到 挑 战。可以看 出, 目前实行 的货币政策总体上 有效 , 但 货 币政策成本较高 。 2 我 国当前货 币 自由流动程度分析 .
自 20 0 9年底开始 , 国际市场上 资本大量 回流 , 这
些 急速涌入的资本大幅推升 了资产价格 ,进一步使 资
的下滑 。从 2 0 0 8年 9月 到 2 0 0 9年下半年 , 民 币对 人
美 元汇 率一 直在 6 3左 右震荡 ,并且 震荡 幅度 非 常 . 8 小。 得益于稳定 的汇率 , 国当时 出 口降幅低 于世界平 我
三元悖论来看我国货币政策的困境

证券时报/2007年/9月/15日/第B02版主题调查“三元悖论”和货币政策失效江南金融研究所张志标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一克鲁格曼“三难困境”理论指出: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三者中,一国政府只能选择其二,必须放弃其中之一,否则政策之间就会发生冲突。
目前央行所面临的政策困境,是这一理论最直接的表现。
长期以来,我国选择的都是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两种目标,并对资本实行严格的管制。
人民币的缓慢升值,打破了我国原有的政策平衡,损害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三难困境”困扰央行。
当前,CPI-PPI的联动,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选择投资策略的主线:CPI的上涨,必将引起上游资源价格的联动,物价上涨引起价值重估,资源成为了资金最好的避风港。
我们认为资源类行业,如有色、煤炭、钢铁板块,将会成今后一段时期资金追逐的热点;而一些具有价值洼地优势和资产注入概念的股票也可重点关注。
2007年以来,CPI指数屡创新高,8月最新出炉的增长幅度达6.5%,创10年来新高,这在3个月前是不敢想象的。
由于本次物价上涨,主要是由以猪肉、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引起,对普通民众的生活影响较大,因此,“中国是否会进入全面通胀阶段”,也成为老百姓近段时间最为关心的话题。
分析CPI走高的成因,猪价上涨只是导火索,大量外汇占款引起的流动性过剩才是根本因素。
为治理流动性泛滥,央行频频出手,4次加息、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1200亿定向央票、背后还藏有财政部万亿特别国债的利器。
央行虽不断推出各路令人眼花缭乱的组合拳,通胀形势却愈演越烈:在CPI连创新高的同时,8月份PHI上涨2.6%,较7月份增长0.2个百分点,CPI-PPI 联动效果隐现;股市依然火爆,目前已突破5300点高位;外汇储备、M1继续攀升。
一系列的数据显示,央行的调控措施收效不大。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货币政策无效?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克鲁格曼的“三难困境”理论: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三者中,一国政府只能选择其二,必须放弃其中之一,否则政策之间就会发生冲突。
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文基于2003—2013年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发展、政府调控、大国货币和银行行为四类因素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货币、日本广义货币和美国广义货币数量对我国广义货币供给具有显著影响,说明我国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明显,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挑战。
对此,本文提出控制我国货币供应和物价上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政府调控大国货币货币政策独立性一、引言近年来,以广义货币供应量(M2)测度的流动性飞速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典型事实。
2008年以来,我国GDP的平均增速为9.24%,而广义货币余额平均增速为18.53%,至2013年10月底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108万亿元。
M2与GDP的比率已接近200%,创下全球新高,远高于美国的67%、欧元区的95%、英国的133%。
不可否认,经济的高速增长需要有一定规模的货币(M2)支持,但货币的过快增长对经济健康发展并无益处,过快增长的货币余额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逐渐稀释民众的财富,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尽管央行货币政策已由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但金融系统仍存在信贷结构扭曲、期限错配等问题,导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型企业和“三农”)的宏观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优化和健康持续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因素,试图找到导致我国货币过快增长的根源,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经验证据。
二、模型和数据1、模型基于现有经济理论和相关文献,本文着重分析经济发展(ED)、政府调控(GC)、大国货币(LC)和银行行为(BA)四类因素对我国货币供给(M2)的影响,建立如下模型:lnM2t=?茁+?准EDt+?准GCt+?鬃LCt+?灼BAt+?着t其中,每类因素又包含若干变量。
具体如下:(1)经济发展。
按照货币数量理论的观点,一国货币需求由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即GDP)决定,货币供给的增加必将引起物价的上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第111期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 24N o 1112008年2月J ournal o f H unan F inancial and E cono m ic C ollegeFeb 2008基于 三元悖论 视角的我国货币政策失效原因探析杨桂根(中共池州市委党校,安徽池州 247100)!摘 要∀在克鲁格曼 三元悖论 的三种政策目标组合中,理论上我国选择的是 固定汇率制+资本管制+货币政策独立 。
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国的汇率呈现单边上扬的走势、资本项目也在逐步放开、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由此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失效。
根据扩展的 三元悖论 ,我国应该选择的近期目标是 货币政策相对独立+资本有限流动+汇率有限浮动 ,长远目标是 货币政策完全独立+资本完全流动+汇率自由浮动 。
!关 键 词∀货币政策;有效性;三元悖论;扩展的 三元悖论 !中图分类号∀F822 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148(2008)01-0093-03#收稿日期:2007-12-13作者简介:杨桂根(1972- ),男,安徽望江人,中共安徽池州市委党校讲师表1 在不同资本流动性和汇率制度组合下的货币政策有效性资本完全流动无资本流动资本不完全流动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固定汇率浮动汇率无效有效短期有效长期失效短期、长期都有效短期有效长期无效短期、长期都有效2003年以来,针对我国经济中出现的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和流动性过剩,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紧缩银根措施。
2006年,央行两次提高基准利率,三次上调准备金率。
截至2007年11月末,央行已五次上调存贷款利率,九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六次发行央行定向票据。
但这些货币政策的操作并未取得预期效果。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7年9月末金融统计数据,再次呈现出一幅货币供应高位增长、贷款投放过快的景象。
其中,广义货币(M 2)余额39 3万亿元,创出同比增长18 5%的新高,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 7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25 9万亿元,同比增长17 1%,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 9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二00七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 I)同比上涨4 1%,通货膨胀风险正在加大。
可以看出,紧缩调控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严峻挑战。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失效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主观因素的作用。
本文从 三元悖论 出发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目标选择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制约。
一、从 二元冲突 到 三元悖论1951年,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J #M eade )首次提出了固定汇率制度下内外均衡冲突问题,即米德冲突(二元冲突)。
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国内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国际收支逆差;国内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
对于第一种情形,政府解决失业问题必须施以扩张政策,而经常账户逆差要以紧缩政策治理,扩张政策与紧缩政策之间存在着冲突;对于第二种情形,解决通胀问题必须施以紧缩政策,而经常账户盈余要以扩张政策加以治理,紧缩政策与扩张政策之间存在冲突[1]。
1960年罗伯特#蒙代尔(R #M unde ll)和马库斯#弗莱明(J #F le m i m g )几乎同时提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实现宏观经济内外均衡有效性的理论模型,即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M -F 模型)。
该模型认为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在调节经济即改变实际产出上是有效的,而财政政策是无效的;反之,在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是无效的,而财政政策是有效的[1]。
具体的货币政策效应可归纳如下(见表1):在M -F 模型的基础上,1999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93克鲁格曼(P #K rugm an)进一步提出了 三元悖论 ,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固定汇率制度、资本自由流动、独立的货币政策是三个不可调和的目标,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同时实现这三个目标(如图1[2]中三角形&即为此不可能三角形),最多只能达到其中的两个。
第一种组合是当局完全开放资本市场和实行固定汇率制,在这种条件下,本国的货币政策将趋于无效(如图1中三角形∋)。
第二种组合是当局追求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坚持固定汇率制,在这种条件下,当局就必须严格限制资本的国际流动(如图1中三角形()。
第三种组合是当局追求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在这种情况下,当局就必须放弃固定汇率制,而实行浮动汇率制(如图1中三角形))。
图1 三元悖论图示图2 扩展的 三元悖论 图示2001年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易纲对三元悖论模型进行了扩展[3]。
如图2,取一个等边三角形,把x 、y 、m 三个变量放入三角形中,x 、y 、m 都是从0到1的连续变量。
x 代表汇率的稳定性,x=0时,汇率完全自由浮动;x=1时,汇率固定。
y 代表资本的流动性,y=0时,资本流动受到严格管制;y =1时,资本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m 代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m =0时,货币政策失去了它的独立性;m =1时,货币政策具有完全的独立性。
三角形中任意点A (x,y ,m )到三边的距离分别为(1-x,1-y ,1-m )。
设等边三角形的高为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任何一点到三边的距离之和等于三角形的高,可得1-x +1-y +1-m =1,即x +y +m =2。
根据上图三个角点的组合分别为:汇率固定、资本自由流动和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即(1,1,0);汇率固定、资本严格管制和货币政策的完全独立,即(1,0,1);汇率自由浮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完全独立,即(0,1,1)。
扩展的 三元悖论 不但能描述 角点汇率制度 ,更重要的是能表述各种 中间汇率制度 的具体状态,如(x ,y ,m )=(0 5,0 5,1),因此其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二、中国的目标组合选择导致货币政策失效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
这一制度的目标是要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所以实际上仍然是一种固定的盯住汇率制度。
在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抗风险能力薄弱的现状下,资本项目管制是中国政府防范金融危机的最后一道防火墙。
所以,中国基本上还是一个资本项目管制比较严格的国家。
由此看来,在克鲁格曼 三元悖论 的三种政策目标组合中,从理论上说我国选择的是第二种组合(1,0,1),即坚持固定汇率制、严格限制资本的国际流动、追求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理论逻辑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工具∗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市场利率∗投资、消费∗最终目标。
这一政策逻辑的前提是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可控制的,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是互相协调、互不冲突的。
从基础货币投放方面看,由于我国国际收支的持续 双顺差 及强制结售汇制度,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投放的比重越来越大,基础货币被动快速增加,其投放量不能由中央银行主动控制,致使当前流动性过剩。
2007年6月末,我国基础货币余额82663 98亿元,比年初增加4896亿元;外汇储备13326 25亿美元,比年初增加2297 33亿美元。
按2007年6月29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1美元兑人民币7 6155元计算,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的比例为122 5%,新增外汇占款与新增基础货币投放的比例为357 3%。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造成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不协调、相互冲突,增加了中央银行有效自主控制货币的难度:央行一方面试图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收缩货币供应量,减少流动性过剩,抑制经济过热;另一方面,为了维持汇率稳定不得不向社会投放大量基础货币,增加流动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抵消货币政策效果,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这就意味着,现实中代表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变量m <1。
从汇率制度方面看, 基本稳定 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存在诸多方面的制约。
首先,现行的汇率制度降低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在盯住汇率制下,货币政策要从属于盯住汇率的需要,使货币政策的效应受到很大的削弱。
其次,制约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削弱了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制约了利率对经济自动调节功能和稳定功能的发挥。
再次,货币供应量的扩张或紧缩被资本流动和外汇储备的变动方向和规模所左右,货币政策失去其调节国内总需求的能力。
最后,外汇储备的内生性增强和汇率风险加大,增加了货币政策的实施难度。
在我国现行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内生于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的变化又是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一个重要结合点,储备的增加和减少已经成为影响基础货币投放和收缩的重要渠道。
外汇储备增幅波动使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或升值压力,客观上为货币政策的实施增加了难度[4]。
也正因如此,截至2007年10月2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已由汇改时的1美元兑8 11元人民币升值为194美元兑7 4867元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8 22%。
这就意味着,代表人民币汇率稳定性的变量x<1。
从资本流动性方面来看,随着中国加入W TO,我国开始逐步放松市场准入限制,给予外资金融机构国民待遇,并不断提高市场的透明度。
这些做法降低了国际资本进入中国的 门槛 ,极大地增强了我国市场的吸引力;加之国际市场和世界投资的回暖、西方国家继续对中国进行产业转移、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境外资本开始越来越多地涌入我国,并且资本流入的形式日趋多元化。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数据表明,仅2006年资本流入就达6532 76亿美元,约为2000年的7 1倍;外商投资中的直接投资资本占比从2001年的47 27%下降到2006年的13 25%,而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资本流入占比则分别由2002年的1 78%和56 86%上升到2006年的6 98%和79 03%。
另外,大量热钱在我国频繁过境,以寻求套利机会。
通常以外汇储备增量减去外贸顺差及FD I增量所得差额粗略估计热钱。
据此估算,2003年,我国热钱流入规模高达300-400亿美元;2006年6月份开始,这一差额连续5个月出现负数,热钱有流出迹象;2007年以来,热钱动向再次出现逆转,仅前6个月就有1219亿元无法通过顺差或者外商直接投资来解释的外汇储备增量。
显然,在开放的经济体系中实行资本管制是不可能做到的。
这也就意味着代表资本流动性的变量y>0。
克鲁格曼 三元悖论 中的 三中选二 是有着严格的限定的,即如果要选择其中的两个目标,则第三个目标就一定要完全放弃,也就是说其选择只能是在三个角点之中选两个。
依此理论,我国是选择了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两大目标。
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国的汇率呈现单边上扬的走势、资本项目也在逐步放开,货币政策独立性也因之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