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报告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标
1.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2.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二.器材
3个杯子,6个棉签棒,9颗黄豆,照相机
三.过程
1.实验方案
1.将三个杯子标上号,甲,乙,丙,都倒上水.
2.将9颗黄豆也分为A,B,C三类种子.每类种子3颗.
3.将A,B,C三颗种子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杯子里.
4.B种子用两根棉签棒做一个像摇篮似的”床”卡在杯子中
5.A种子用两根棉签棒撑在杯子上
6.将甲放到常温(25℃)下的客厅里,乙放到4℃的冰箱里, 丙放到
30℃的阳光下再加90℃的热水里.
7.一天观察两次,看在甲乙丙三组环境中那一组哪一类萌发最快. 2.实验记录
在丙组的环境中(60℃左右)
萌发啦!中间那个种子
在甲组环境中(25℃左右)
在乙组环境(4℃左右)
四.实验结论
在这次实验中,只有甲组中的B种子萌发了,甲组中的A种子因为没有充足的水分,种皮都干裂了,甲组中的C种子因为一直在水中,没有空气,所以也没有萌发.另外乙组和丙组,因为温度太低或太高,所以也没有萌发.
通过这次实验,说明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充足的空气,充足的水
分和适宜的温度.。
考向05 种子的萌发-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解析版)

考向05 种子的萌发1.(2022•眉山)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装置小麦种子数实验条件实验结果①50粒湿润4℃0粒萌发②50粒干燥25℃0粒萌发③50粒完全浸没在水中25℃0粒萌发④50粒湿润25℃48粒萌发A.每组中放置50粒种子可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B.上述实验结果说明种子萌发只受水和温度影响C.①组与②组不能对照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D.②组与④组可形成对照实验,其中变量是水分【答案】B【解析】A、每组中放置50粒种子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A正确。
B、③组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没有空气,种子没有萌发,说明种子萌发也受空气的影响,B错误。
C、①组与②组有两个变量水分和温度,不能对照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C正确。
D、②与④比较,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分,因此说明水分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D正确。
故选:B。
2.(2022•郴州)水稻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稻谷成熟时呈黄色,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
下列关于水稻的描述,错误的是()A.水稻的生长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B.水稻种子是裸露着的C.水稻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D.我们所食用的大米就是由稻谷加工而来,大米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来自水稻种子的胚乳【答案】B【解析】A、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的生长导致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所以生物体从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A正确。
B、水稻属于被子植物,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B错误。
C、水稻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这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C正确。
D、水稻种子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包括种皮(种皮外紧贴着果皮)、胚和胚乳,胚又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胚乳是水稻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我们所食用的大米就是由稻谷加工而来,大米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来自水稻种子的胚乳,D正确。
初中生物实验突破(通用版):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课后作业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下列哪项不属于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A.阳光B.水分C.空气D.适宜的温度2.早春播种后,用地膜覆盖的主要意义是()A.防止风沙B.提高温度C.提高湿度D.防止虫害3.“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时节,我国很多地区的农民忙着春耕播种,这是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A.适宜的温度B.充足的水分C.充足的空气D.适宜的光照4.将颗粒饱满的种子分为甲乙两组,在25—30℃下同时播种,甲组种在潮湿肥沃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贫瘠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A.甲先发芽B.乙先发芽C.同时发芽D.都不发芽5.种子萌发时必要的外界条件包括()①适宜的温度②水③光④土壤⑤空气⑥肥料A.①②④B.①②⑤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6.为了探究影响花生种子发芽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该实验设计不恰当的是()A.空气充足B.温度相差太大C.种子数太少D.违背单一变量原则7.下表是蚕豆、烟草和苋菜的种子在见光和不见光条件下的发芽率,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光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B.蚕豆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无关C.烟草种子在有光的条件下萌发D.苋菜种子在不见光条件下萌发8.在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时,在三个玻璃瓶中分别放人适量的纸巾,上面各撒100粒绿豆种子,按下表的条件进行培养,测发芽率。
本实验能证明种子萌发需要()A.一定的水分B.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C.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D.阳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9.如图是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3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________;(2)甲实验中①②③对照可证明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A.空气和水分B.水分和适宜温度C.阳光和空气D.阳光和水分(3)以上实验说明种子要萌发,需要满足特定的环境条件.此外种子的萌发还要满足一定的自身条件,比如种子的胚必须是完整的活的,且度过了________.10.某学习小组做了如下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第一步,取四个同样大小的罐头瓶,在里面分别铺上2张同样的餐巾纸并编号。
《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梳理

《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梳理《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梳理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梳理,欢迎阅读与收藏。
《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梳理1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3、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4、幼根的生长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8、花的结构(课本102)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受精卵——胚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给大家的人教版初一生物知识点:被子植物的一生就到这里了,愿大家在生物课上都能有新的突破。
《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梳理21、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适宜的温度(2)一定的水分(3)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①种子和胚是完整的②胚是活的(在寿命期内)③种子不在休眠期。
保存种子、不让其萌发需要控制环境条件是:降低温度、环境干燥、减少氧气。
3、种子萌发的过程:①种子首先吸收水分膨胀②同时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③胚根发育成根④胚轴伸长,连接根和茎⑤最后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4、根尖的结构和功能①根冠:具有保护作用。
初二生物种子的萌发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种子的萌发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们生活中做面包用的面粉和炒菜用的花生油,分别来自种子的哪一结构?()A.小麦的子叶、花生的子叶B.小麦的胚乳、花生的子叶C.小麦的子叶、花生的胚乳D.小麦的胚乳、花生的胚乳【答案】B.【解析】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由果皮、种皮、胚、胚乳,种皮起保护作用,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连结根和茎,子叶主要起转运营养物质、胚乳中贮藏营养物质,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面粉、大米等主要是吃的胚乳部分,小麦主要是吃的胚乳;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是种皮和胚,种皮起保护作用,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连结根和茎,子叶中贮藏营养物质,豆类等都是吃的子叶部分,花生油是吃的子叶部分,故选项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并联系生活实际。
2.右图是玉米种子纵切示意图,能为玉米种子萌发提供所需营养物质的结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和胚乳,胚乳是储存营养物质的场所,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由子叶、胚芽、胚轴、胚根四部分组成;玉米是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①胚乳中,当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水,玉米种子的子叶把胚乳里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芽、胚轴、胚根;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故选:A【考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3.下图是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对照实验,请分析总结实验结果。
(共5分)说明:甲组为常温下,乙组为低温下。
(1)本实验共有组对照实验。
(2)已萌发的种子所满足的外部条件是、、。
(3)若该种子为双子叶植物的种子,你认为它可能是。
(填“蚕豆”或“玉米”)【答案】(1)3 (2)充足的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3)蚕豆【解析】(1)(2)我们对实验中的种子进行编号我们可以发现2号种子可以萌发做为对照组,且可形成3组对照.1和2对照可得适量的水分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3和2对照可得充足的空气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5和2对照可得适宜的温度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2和4有两个变量--水分和温度,2和6有两个变量--空气和温度,所以都无法形成对照。
高一生物竞赛植物学小考

高一生物竞赛植物学小考1.种子萌发的首要外界条件是_______. A.氧气 B.温度 C.水分 D.光2.蚕豆幼苗茎叶是由种子内_________发育而来. A.胚芽 B.子叶 C.上胚轴 D.下胚轴3.水稻籽粒中的糙米是_______的结构A.种子 B.果实 C.胚乳 D.胚4.棉花种子出苗后,常见到两片肥厚的子叶,它是________的结果A.上胚轴伸长B.上胚轴不伸长C.下胚轴伸长D.下胚轴不伸长5.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多为___A.胚芽 B.胚根 C.胚轴 D.子叶6.通常将成熟的植物种子分成四类,其依据是________A.有无胚乳B.胚的子叶数目C.A+BD.其他7.在小麦胚中,上皮细胞位于_______A.盾片 B.胚芽鞘 C.外胚叶 D.胚根鞘8.与双子叶植物胚相比,禾本科植物的种子中胚的结构较为特别的是还具有________A.胚轴B.胚芽鞘C.胚根鞘D.B+C9.种子萌发成的幼苗,在地面上可以观察到子叶的中午有________A油菜、蚕豆 B.棉、蚕豆 C.油菜、棉 D小麦、玉米10. 种子萌发成的幼苗,在地面上不能观察到子叶的中午有________A.油菜、蚕豆 B棉、豌豆 C.油菜、棉 D.麦类、蚕豆、豌豆11.在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________等植物的下胚轴能够快速伸长A.蚕豆、棉B.蚕豆、油菜C.麦类、花生D.棉、油菜、大豆12.种子萌发的幼苗中,下胚轴很短的植物油________A.豌豆、棉B.油菜、蚕豆C.麦类、豌豆D.花生、大豆13.在使用显微镜时,最先使用的物镜应是________A.低倍镜B.高倍镜C.油镜D.三者均可14.依据植物学上种子的概念,在下列植物作为播种材料的器官中,那些是属于植物学意义上的种子________A.小麦种子B.水稻种子C.蓖麻种子D.向日葵种子15.剥去棉花种皮,即可见一层白色结构,它属于________A.胚B.胚乳C.子叶D.胚乳”残迹”16.在小麦籽粒中,胚位于籽粒的________A.背面下方B.背面上方C.腹面上方D.腹面下方17.剥去蚕豆的种皮后,即可见到的胚的部分有________A.胚根+子叶+部分胚轴B.胚根+胚芽+部分胚轴C.胚根+胚乳+部分胚轴D.子叶+胚芽+部分胚轴18.下列”种子”中,不具有胚乳的是_____A.蚕豆 B.蓖麻 C.玉米 D.水稻19.在小麦籽粒中,糊粉层位于_____A.胚乳的外侧B.胚乳的最内侧C.果皮内侧D.种皮外侧20.在细胞生活中,处于不断流动的物质主要是___A.胞基质 B.水和原生质c.细胞质D.激素2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和________两部分A.原生质B.细胞质----细胞核C.原生质体 d.细胞质----原生质22细胞膜的生理功能比较复杂,其作用主要有________等.A.维持细胞内环境 b.调节和控制物质的通过 c.识别和传递信息 d.A+B+C23.在植物细胞中,________的就够组成是由双层单位膜构成的A.高尔基体B.内质网C.质体D.核糖体24.细胞中和能量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有_______A.细胞核,线粒体B.线粒体,高尔基体C.叶绿体,线粒体D.原生质体,内质网25.细胞中的生活物质是________A.蛋白质 b.细胞质 c.原生质 D.A+B+C26.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丝和染色体都在不断变化着,在分裂的_________还出现成膜体和细胞板等结构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27.植物不同器官的颜色多种多样,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存在的缘故A.叶绿体和有色体B.丹宁和色素C.各种光合色素D.A+B28.如将植物细胞分为两个独立部分,应包括__________.A.细胞壁和原生质B.细胞壁和原生质体C.初生壁和原生质D.次生壁和原生质体29.观察南瓜茎横切面或纵切面时,可见组成维管束的韧皮部位于木质部的两侧,该维管束属于________A.双韧维管束B.外韧维管束C.周韧维管束D.周木维管束30红辣椒果皮的一个成熟细胞,其细胞壁的层次可分为________A.次生壁B.初生壁C.胞间层D.A+B+C31.植物细胞的后含物,通常包括____A.废物 B.储藏物质 C.中间产物 D.A+B+C32.植物细胞的储藏物质,通常包括________A.中间代谢产物B.蛋白质C.糖类和脂类D.B+C33.在植物细胞的某些细胞其中,具有独立的DNA存在,他们是A.线粒体,叶绿体B.核糖体C.高尔基体D.内质网和核糖体34.植物细胞中含有光合色素的质体是_______A.造油体B.造蛋白体C.白色体D.叶绿体35.在植物细胞周期中,_____是DNA的合成期A.分裂期B.G1期C.S期D.G2期36居间分生组织主要进行_____细胞分裂,结果使器官沿纵轴方向增加细胞数量A.横向B.纵向C.切向D.径向37.在观察水稻分蘖节纵切玻片标本时,常在其节部可以看到有排列非常紧密,明显比其两侧的薄壁细胞小的数层薄壁细胞构成的组织,为________A.原分生组织B.居间分生组织C.次生分生组织D.顶端分生组织38.在活的植物体中,全部为一群活细胞组成的组织有________A.次生韧皮部B.筛管,管胞C.形成层D.A+B39.在活的植物体中,全部为一群死细胞组成的组织有________A.纤维,管胞B.木栓层C.次生木质部D.A+B40.在活的植物体中,下列哪些结构的组成中既有活细胞又有死细胞_____A.次生木质部B.次生韧皮部C.维管束D.A+B+C41.被子植物的筛管的端壁常特化为_______A.筛板 B.筛孔 C.筛域 D.单穿孔42.主要使器官长粗的分生组织有________A.形成层B.次生分生组织C.初生增粗分生组织D.A+B+C43.按分生组织的概念判断,下列属于分生组织的为________A.原形成层B.维管形成层C.木栓形成层D.A+B+C44.下列来源于初生分生组织的成熟组织是___A.表皮B.初生韧皮部C.维管束D.A+B+C45.用洋葱鳞叶表皮制成的临时装片,不能观察到的细胞器是_____A.白色体B.液泡C.叶绿体D.核仁46.在观察制成的临时玻片标本时,常常可见到黑色的圆圈中央明亮的结构,为______A.气泡B.液泡C.水滴D.细胞核47.用蓖麻籽粒制成的临时玻片标本,经碘液染色后,呈暗黄色颗粒的细胞后含物为____A.蛋白质B.脂肪C.淀粉D.丹宁48.用马铃薯块茎制成的临时玻片标本,观察到的淀粉粒由脐和轮纹组成,其中脐的来源是______A.叶绿体B.白色体C.有色体D.前质体49.观察植物的分裂过程中,不能够观察到纺锤体相的分裂行为是_____A.有丝分裂B.无丝分裂C.减数分裂D.细胞的自由形成50.观察植物的有丝分裂过程常以根尖为材料,在根尖的_____区域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相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根毛区51.气孔器由保卫细胞和副卫细胞组成的是_______A水稻 B.蚕豆 C.青菜 D.芹菜52.在植物根尖压片制成的临时玻片标本中,近顶端内侧常见到细胞壁纵向、横向接近相等,细胞小而排列紧密的区域,该区域称为_________A.伸长区B.生长点C.成熟区D.根冠53.在植物的根尖上部,常可以看到表皮细胞的外切向壁向外突起成许多毛发状结构,该区域为______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54.观察根尖纵切玻片标本,在根冠细胞中可见许多颗粒状物质------平衡石,它的组成物质是_______A.淀粉B.蛋白质C.脂肪D.结晶55.最早在根尖的________能够观察到组成维管束的导管和筛管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56不属于大豆根系或棉根系的组成特征的是_______A.主根明显占优势B.主根明显比其他根粗壮C.能够区分主根和不定根D.不能区分主根和不定根57.观察毛茛根横切的玻片标本,其中中柱鞘位于______内侧A.内皮层B.初生韧皮部C.初生木质部D.髓58.下列结构中为禾本科植物叶片表皮所特有而茎表皮没有的是________A.长细胞B.硅细胞核栓细胞C.保卫细胞,副卫细胞D.泡状细胞59.在双子叶植物根的内皮层中,细胞壁常常有凯氏带状加厚,其加厚部分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上A.径向壁+切向壁B.切向壁+横壁C.径向壁+横壁D.径向壁+切向壁+横壁60.在植物根的中柱中,所谓“几原型”是指________A.原生木质部的束数B.后生韧皮部的束数C.导管的数量D.筛管的数量61.通过对蚕豆根或其他根的初生结构的观察,其导管排列方向为________A.直径较小的导管靠近中柱鞘B.直径较大的导管靠近中柱鞘C.直径较小的导管远离中柱鞘D.前三者都不对62.棉根的维管形成层最初形成的片段位于________A.初生韧皮部内侧的薄壁细胞B.初生韧皮部外侧的薄壁细胞C.初生木质部内侧的薄壁细胞D.初生木质部外侧的薄壁细胞63.棉根的木栓形成层产生于___A.内皮层 B.中柱鞘 C.初生木质部 D.初生韧皮部64.棉老根的次生韧皮部由______组成A.韧皮纤维B.筛管+伴胞C.韧皮射线D.前三者65.在棉老根中,下列哪类组织都有死细胞组成______A.次生韧皮部B.次生木质部C.周皮D.木栓层66.单子叶植物的根,在组成内皮层中存在着细胞壁五面加厚而呈马蹄形的细胞,其加厚的细胞壁为____A.径向壁+内切向壁+横壁B.内切向壁+横壁外切向壁+横壁 D.径向壁+外切向壁+横壁67.侧根维管束是与母根的_______相连A.中柱鞘B.维管束C.内皮层D.表皮68.禾本科植物的老根中,进表皮的几层细胞常演化成_______A.厚壁细胞B.厚角组织C.通气组织D.基本组织69.通过对花生根瘤玻片标本的观察,根瘤细菌存在于根的_____之中A.表皮B.中柱C.皮层D.根毛70.在水稻老根中,表皮破裂后由其下几层皮层细胞取代其保护功能,这几层细胞为_______A.厚角细胞B.厚壁细胞C.薄壁细胞D.前三者71.有些苹果芽的芽内有生长锥和性器官,这种芽为_______A.叶芽B.花芽C.混合芽D.前三者都不对72.加拿大杨枝条的越冬芽外侧披有褐色的变态叶,这种芽为______A.鳞芽B.裸芽C.混合芽D.前三者都不对73.银杏的种子着生于________A.长枝B.短枝C.茎D.前三者都不对74.棉果枝的枝条弯弯曲曲,该类枝条的分枝方式为______A.单轴分枝B.合轴分枝C.假二叉分枝D.分蘖75.雪松植株的植物形态状似宝塔,该类植物的分枝方式为_______A.单轴分支B.合轴分枝C.假二叉分枝D.分蘖76.黑藻芽的生长锥顶端有一套状结构包围其外侧,该结构为_____A.原套B.原体C.初生分生组织D.原形成层77.大豆茎横切面上,维管束中的初生木质部导管的排列方式(由外向内)为________A.直径较小的导管靠近皮层B.直径较小的导管远离髓区C.直径较大的导管靠近皮层D.直径较大的导管靠近髓区78.下列植物的变态的营养器官中,为马铃薯块茎的同源器官的有______A.甘薯块根B.玉米气生根C.孛荠D.洋葱鳞叶79.在大豆茎或三叶草茎横切面中,表皮下组织的细胞壁部分加厚,该组织属于____A.后壁组织B.厚角组织C.输导组织D.纤维80.在大豆茎的横切玻片标本中,可观察到富含淀粉粒的一层细胞-----淀粉鞘,它位于植物茎______A.皮层最内侧B.皮层最外侧C.维管束内侧D.髓区81.三叶草茎最初形成的木栓形成层产生于______A.表皮B.皮层最外侧几层细胞C.表皮最内侧几层细胞D.初生韧皮部82.棉茎的维管形成层最初由______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A.束内形成层B.原形成层+束间形成层C.原形成层+束内形成层83.桑茎的木栓层呈不连续状,在其断裂开口处有许多大型薄壁细胞构成的填充组织充满其中,该开口的结构名称为________A.气孔B.皮孔C.水孔D.气孔器84.在棉老茎横切玻片标本的维管形成层与木栓形成层之间,常可见到挤压变形的结构区域,该结构区域为________A.初生韧皮部残余B.次生韧皮部残余C.初生木质部残余D.次生木质部残余85.在根与茎的次生结构横切玻片标本中,区别根与茎的依据是其中央的初生木质部中导管的排列方式,即在根的初生木质部的一束导管中,其_____A.直径较小的导管排列在外,直径较大的导管排列在内B.内外都有直径较小的导管排列C.直径较大的导管排列在外,直径较小的导管排列在内D.内外都有直径较大的导管排列.86.年轮线是_____A.当年生的早材与第二年生的晚材之间的界线B.当年生的早材与第二年生的早材之间的界线C.当年生的早材与前一年生的晚材之间的界线D.当年生的晚材与前一年生的晚材之间的界线87.小麦茎(节间)表皮下的机械组织中常含有叶绿体细胞构成的组织,该组织可称为_____A.绿色(同化)组织B.基本组织C.保护组织D.厚角组织88.禾本科植物茎中的维管束形似面具,其额部为________A.初生韧皮部B.初生木质部C.维管束鞘D.髓89.在禾本科植物茎中,其维管束排列有两种情况,即轮状和散生排列,_______的维管束在植物茎中排列成散生A.玉米B.小麦C.水稻D.早熟禾90.水稻茎和小麦茎内外排列的维管束大小不同,比较小的维管束多位于_____A.外侧的机械组织中B.内侧的机械组织中C.外侧的基本组织中D.内侧的基本组织中91.梨叶柄的维管束呈半圆环排列,其基本结构与________A.茎的初生结构B.茎的次生结构C.根的初生结构D.根的次生结构92.棉叶中的形成层位于________A.主脉B.侧脉C.海绵组织D.栅栏组织93.由菟丝子寄生根形成的吸器结构中与疏导组织与宿主大豆茎的______相连A.表皮B.皮层C.维管束D.髓94.从形态上区别根与茎的关键是看植物标本上有无_____的分化A.节和节间B.不定芽C.不定根D.前三者都不对95.下列属于同功器官的是________A.藕根状块茎与皂荚茎刺B.南瓜茎卷须与豌豆叶卷须C.山芋块状根与菟丝子寄生根D.刺槐托叶刺与猪笼草叶捕虫器96.生姜的地下部分属于______变态类型A.根状茎B.块茎C.块根D.肉质直根97.与植物向地性生长有关的结构是根尖的________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98.茎的初生木质部发育成熟方式为___A.内始式 B.内起源 C.外始式 D.外起源99.在植物体的次生木质部中,有活细胞组成的结构是________A.导管B.管胞C.木纤维D.木薄壁细胞100.在植物体的次生韧皮部中,有死细胞组成的结构是_______A.筛管B.伴胞C.韧皮纤维D.韧皮薄壁细胞。
五年级科学实验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小苗的诞生实验名称: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实验目的:种子萌发需要的哪些外界条件?实验材料:三个杯子、水、黄豆种子实验现象:1号不好,因为温度低。
2号不好,因为空气少。
3号不好,因为缺水。
4号发芽。
实验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空气、水分这三个必须的条件。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实验名称:不同土壤的渗水实验实验目的: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情况实验材料:三只一样的矿泉水瓶、纱布、三个支架、三只烧杯、水、三只一样的水杯、三种不同的土壤实验现象:沙质土渗水最多,然后是壤土,粘土渗水最少。
实验结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粘土、壤土、沙土。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1注意安全。
2注意土壤的选择。
3对比实验中的条件要相同3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实验名称:阳光对植物的影响实验目的:阳光对植物的影响实验材料:两杯同样的黄豆芽、纸或布、水实验现象:没有盖纸或布的豆芽长得好。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4根和茎实验名称:根的作用实验目的:根有什么作用?实验材料:实验现象:实验中,杯子里的水少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贮藏养分和水分,以及繁殖等作用。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实验名称:茎的作用实验目的:茎有什么作用?实验材料:杯子、水、红墨水、一小棵带根的芹菜实验现象:芹菜的茎是红色的实验结论: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6葵花向阳实验名称:植物的向光性实验目的: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实验材料:盆栽植物实验现象:植物的茎尖和叶子都向窗外倾斜。
实验结论:植物都有向光性。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实验名称:植物的定向运动实验目的:探究根的向水性实验材料:几棵豆芽、鞋盒、小碟、水、竹签、细线实验现象:观察发现豆芽的根都伸向小碟里。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都有向水性。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8仙人掌的刺实验名称:叶的蒸腾作用实验目的:叶的蒸腾作用实验材料:盆栽阔叶植物、塑料袋实验现象:观察发现塑料袋里边有许多小水珠。
实验种子萌发的条件-完整PPT课件

不洒水一点水一点水很多水橱柜橱柜橱柜冰箱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种子萌发的条件
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呢?
1、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猜想种子的萌发 可能与什么有关?
温度、空气、水分、 阳光、形状、大小。
2、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变量是什么?
温度、空气、水分。
1
2
3
4
不水 一点水 橱柜 橱柜
一点水 冰箱
很多水 橱柜
1
3
4
问题:由此实验可知道种子萌发需要什 么环境条件?根据是什么?
1
2
3
4
不洒水 一点水 橱柜 橱柜
一点水 冰箱
很多水 橱柜
一定的水分 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空气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和适宜的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目的:知道种子的萌发与空气、水、温度有关系。
能用对比的方法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材料:4个烧杯(一次性塑料或试管),若干粒蚕豆(或其他种子),棉花(纸巾或海绵块)少许,水,鞋盒一个。
步骤:先将4个烧杯按顺序编号,再把棉花分别垫在4个烧杯的底部。
取1、2号烧杯,滴入少许水使棉花垫湿润。
取3、4号烧杯,往3号烧杯中注入水,水量为容积的1/3;4号烧杯保持干燥。
把蚕豆分别放入4个烧杯中。
将1、3、4号烧杯放置在通风处,盖上鞋盒,避免阳光照射;将2号杯放在冰箱冷藏室内。
连续观察一周,并保持1、2、3号烧杯内棉花垫湿润。
结论:1号烧杯中的蚕豆种子在适量的水分、适当的温度、充足的空气条件下萌发得最好。
注意事项:要保持1、2号杯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要相同。
要保持1、3号杯除接触空气不等量外,其他条件均要相同。
要保持1、4号杯除水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要相同。
这是一个探究性分组实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分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组织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讨论,如“你认为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给学生创设充分思考空间,这样既了解决了学生的前概念,又使学生能主动地关注所探的束缚,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想法,如阳光、种子的大小、种子的种类、肥料等,进而提出假设,使学生产生探究兴趣。
教师要尊重学生意愿,让学生在自己提出的各种假设中选题,帮助学生根据选题组成探究小组,并组织各小组相互交流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处理好“控制变量”的问题,让学生在相互质疑、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共同完善实验方案,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持续观察和记录。
对于学生的观察记录单要予以充分的重视。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所记录的观察情况,对照实验前所提出的假设进行思考,并以观察记录为依解释所探究的问题,从而归纳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根的向水性实验目的:知道根向着水分多的地方生长。
观察根的生长情况。
材料:盘子或托盘2个,水稻种子(或其他颗粒较小的植物种子),深色棉布,水。
步骤:取两个盘子,在盘子上分别铺一层深色棉布。
在两个盘子的棉布上分别均匀摆放十几粒水稻种子。
1号盘,种子放置在盘子边缘,2号盘,种子放置在盘子中央。
滴入少许水,慢慢使整块棉布湿润。
种子放在盘子中央的沿边缘滴水;种子在盘子边缘的在中央滴水。
每天在固定区域滴入适量水,直至种子发芽并长出根系。
注意事项:滴入时不要滴在种子上。
选远离种子的一个区域为固定滴水点,并逐步缩小棉布湿润的范围。
连续在同一时刻观察并测量根生长的长度。
用放大镜观察在根尖部位的根毛。
建议:这是一个既简便易行又有趣的探究性实验。
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讨论“植物的根会找水喝吗?说说你的想法。
”再引导学生有依据地测实验结果,并鼓励学生每天定时观察记录,最后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进一步提出观察中所产生的新问题,如“如果把根毛刮掉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吗?没有根毛,根还能喝水吗?”激发学生产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会变色的唾液目的:了解唾液在消化食物中的作用。
知道鉴别淀粉的方法。
材料:少许唾液,碟子一只,水,淀粉溶液,滴管,碘酒。
步骤:取少许唾液,放在一只小浅碟里,用一倍清水调加进一汤匙淀粉溶液,搅拌均匀。
用滴管滴入2—3滴碘酒。
注意事项:唾液与淀粉溶液要充分搅匀。
结论:可以看到浅碟里的唾液先呈现蓝色,慢慢又变成紫色、紫红色、红色、茶色,最后变成无色。
整个变化大约需要10分钟。
原理:唾液中含有酶,碘酒遇淀粉变蓝。
建议:这是一个有趣的探究性实验,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唾液有什么作用?”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以引导学生关注唾液在消化食物中所起的作用。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淀粉与我们的食物有什么关系?”使学生关注食物消化问题,组织学生探讨“要想验证唾液是否有消化食物的作用,如何操作呢?”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在进行实验前,教师可组织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测,如,“你认为滴入茶色碘酒后可能会发生变化吗?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些变化能证明什么呢?”等,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感知其中蕴涵的科学知识。
交流讨论是一个思辨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实验现象的佐证作用,组织学生有理有据地展开讨论。
发霉的外界条件目的:1.了解发霉现象。
2.知道在温暖、潮湿、黑暗的条件下容易促进霉菌生长。
材料:面包、水、玻璃纸或其他一些密封覆盖物,放大镜,图片、图画或面包上霉菌样本。
步骤:取两片潮湿的面包。
一片用玻璃纸密封,另一片暴露在空气中。
取两片面包。
一片暴露在强光中,另一片置于暗处。
取两片面包。
一片干燥的,另一是湿润的。
取两片面包。
一片置于常温下,另一片置于0C的阴暗处,如冰箱内。
注意事项:控制好两块用来对比的面包片的变量。
定时用放大镜测并记录。
结论:温暖、黑暗、潮湿的环境易促进霉菌的产生。
建议:这是一个探究性实验,教师可通过与学生交流“你在哪里见过霉菌?是什么样的?”了解学生对霉菌的认知程度。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条件下会促进霉菌生长?”使学生关注发霉现象。
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组织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实验方案,尤其是对对比实验的条件的控制展开讨论,以引起学生重视对变量的控制,保证实验的有效性。
实验结论的得出,来自于学生的思考,教师可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实验记录,归纳出促使霉菌生长的条件,切不可越俎代庖。
空气的成分目的:确定空气由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两种气体组成。
材料:一块玻璃片,一小截蜡烛,一只去底塑料饮料瓶,火柴和一根细长木条,玻璃水槽,水杯,水,酒精灯,红墨水。
步骤:在玻璃水槽里装约四分之一的水,水面应低于蜡烛的高度。
往水里滴几滴红墨水,使水变成红色。
点燃蜡烛,把蜡烛油滴在玻璃片的中间,迅速把蜡烛的底部按在蜡烛油上,使蜡烛粘在玻璃片上。
吹灭蜡烛。
把粘蜡烛的玻璃片放在玻璃水槽的中间。
拧下饮料瓶的盖子,点燃蜡烛。
用去底去盖的饮料瓶罩住燃烧的蜡烛,迅速盖上饮料瓶的盖子,拧紧。
在蜡烛火焰逐渐熄灭,水在饮料瓶内上升后,用水杯往玻璃水槽里加水,使水面高于饮料瓶里已上升的水面。
点燃酒精灯,拧下饮料瓶盖,点燃木条,迅速把燃着的木条一端伸入饮料瓶内,可见火苗立刻熄灭。
注意事项:只能用一根蜡烛做此实验,否则蜡烛熄灭后水面将上升到很大的高度。
用塑料饮料瓶罩燃烧的蜡烛时,应尽量把蜡烛罩在中央,以免火焰烧坏饮料瓶。
注意安全,别让火焰烧到自己。
建议:也可用玻璃钟罩做此实验。
二、认识水的性质水与空气同样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物质,它也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
在学生的心目中,对于水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通常没有什么疑义,不需要我们利用实验来展现,而对于水没有颜色及其他一些性质有时需要通过实验来引导学生认识。
水的热胀冷缩目的:知道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材料:三角烧瓶,水,红墨水或蓝墨水,细玻璃管,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条孔器,火柴。
步骤:用打孔器在胶塞中间钻一个与细玻璃管外径相同的孔洞。
用细玻璃管穿过胶塞上的孔洞。
往三角烧瓶中注入水,用墨水染色。
用胶塞塞紧三角烧瓶的口,使细玻璃管中存在一段水柱。
把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把三角烧瓶放在石棉网的中间。
用酒精灯加热石棉网,可见玻璃管中的水柱上升。
熄灭酒精灯,可见玻璃管中的水柱下降。
注意事项:要保证玻璃管与胶塞、胶塞与三角烧瓶结合的紧密,不漏气,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建议:可用热水代替酒精灯给三角烧瓶加热。
造霜目的:模拟霜的形成,认识成霜的条件。
材料:一块湿毛巾,一只深色杯子,一只小试管,两只水银温度计,水,小冰块,食盐,小木棍。
步骤:把湿毛巾展开,垫在桌子上,把深色杯子放在湿毛巾上。
把食盐和小冰块倒入深色杯子,用小木棍进行搅拌。
往小试管里装半试管水,把试管插入盐冰混合物中。
把一只水银温度计插入小试管的水中。
片刻,可见温度计上的读数为“0”。
把另一只水银温度计直接插进盐混合物中。
片刻,可见温度计上的读数为零下度数。
注意事项:由于煤油和酒精的凝固点较高,在0C以下容易结冰胀破温度计。
而水银凝固点较低,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所以,这里只能用水银温度计,千万不能用煤油或酒精酒精温度计。
把一只温度计插入小试管的水中是为了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但不能把温度计长时间放在小试管里,因为盐冰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C,很快会使试管中的水全部结冰。
光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路线目的:认识光在空气和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材料:硬卡纸,手电筒,激光笔,胶水,玻璃水槽,铁钉。
步骤:(1)认识光在水中沿直线行进。
在玻璃水槽里装满水。
用激光笔从上往下照射。
可见光速在水中成直线状。
(2)认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行进。
打开激光笔,光柱在空气中成一条直线。
折叠3张硬卡纸,把它们做成三个大小一样的纸屏。
用胶水把合在一起的部分贴上。
把三个纸屏上下重叠放,用铁钉穿孔。
在底座上另贴一张硬卡纸,使纸屏直立。
把三个纸屏排列成一条直线。
(4)用手电筒横向照射小孔,可从第三个小孔看见手电筒的光。
(5)任意移动一个纸屏的位置,从第三个小孔看不见手电筒射出的光。
注意事项:也可以用简易方法做此实验。
即用纸卷一细长纸筒,把纸筒对准光源,眼睛可通过纸筒孔看见光源,然后,把纸筒弄弯,再把纸筒对准光源,眼睛通过纸筒孔看不见光源。
制作电磁铁目的:了解电磁铁的基本构造。
知道电磁铁具有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的特点。
材料:电池,大铁钉,小刀或砂纸,细电线或细漆包线,回形针或大头针。
步骤:捏住铁钉的一端,把导线沿相同的方向绕在铁钉上。
用小刀或砂纸去除导线两端的绝缘层。
把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电池的正、负两极上。
用铁钉的一端去接触回形针或大头针,可见回形针或大头针被吸起。
断开电流,再用铁钉的一端去接触回形针或大头针,可见回形针或大头针不能被吸起(或被吸起得少,因为大铁钉中可能会残存一些磁性)。
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目的:知道摆的摆动频率与摆线的长短的有关。
材料:一个摆的装置,量角器,尺子,钩码(或其他重物)。
步骤:用摆线拴住钩码,使钩码成为摆锤。
使摆线长10厘米。
向一边拉开摆锤,使摆角为15,松手。
数出并记录摆1分钟的摆动次数。
使摆线长30厘米。
向一边拉开摆锤,使摆角为15,松手。
数出并记录摆1分钟的摆动次数。
使摆线长60厘米。
向一边拉开摆锤,使摆角为15,松手。
数出并记录1分钟的摆动次数。
在对比中可见,摆动频率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摆往复运动一次为一次摆动,不足一次不能算一次摆动此实验也可设计成分组探究性实验,即先让学生假设影响的因素,然后让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杠杆省力的原因目的:知道按一定方法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体会动力臂×动力=阻力臂×阻力的原理。
材料:带有刻度的木尺,若干同样的铁圈,火柴盒,牙签。
步骤:在火柴盒盒面中央放上一根牙签。
把木尺横放在牙签上,使牙签木尺的中间。
左右移动牙签,使木尺成水平状平衡。
在木尺左边第二道线放两个铁圈,在木尺右边第一道线放四个铁圈可以使木尺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