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联用技术在方剂现代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药学专业 论文报告 现代色谱技术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现代色谱技术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摘要:本文阐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高速逆流色谱技术、红外光谱技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色谱指纹图谱、气相色谱法、薄层层析及薄层扫描法、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等八种技术在中药复方中的最新应用状况,并且提出了较有价值的未来发展建议及规划。
关键词:色谱;中药复方;应用进展中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中药复方提取物是一个较复杂的混合物。
为提高中药质量,改变传统中药剂型“大、黑、粗”的状态,让中药步入国际市场,一些现代高新工程技术正被不断地运用到中药生产中,使中药生产不但更加符合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也更加确保了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还提高了现有中草药资源的利用率。
中药复方制剂现代化是目前我国医药科研人员和产业化所面临的重大任务。
中药复方制剂现代化过程中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利用现代医学、化学、药学、计算机信息学等各项现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方法和技术,从微观分子水平认识和发展中医药理论,研制出现代中药复方新药。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将会运用到中药复方制剂有效成分的研究上。
这些高新技术具有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对提高中药制剂质量、减少服用剂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对八种高新技术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了简要综述。
1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1.1 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测检方面的应用[1]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的制定势在必行,但由于中药复方制剂成分的复杂性,给这方面的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HPLC技术在这方面有很大优势,甘草复方制剂质量评价常以甘草酸作为指标。
用RP-HPLC以浅性回归法测定甘草酸的结果表明其含量随产地、药材粗细、质地、断面颜色的不同而异,断面越黄,质地硬脆,折断性大者甘草酸含量高,为评价甘草复方制剂品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1.2 中药配伍中的应用[1]中药汤剂多为复方,每种生药又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临床共煎过程中可能产生挥发、分解、助溶、吸附、水解、取代、中和、沉淀等一系列十分复杂的化学物理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制剂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现代中药检验技术应用进展

现代中药检验技术应用进展近年现代技术在中药检验中的应用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从微观形态技术、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与色谱法联用技术、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等新技术在中药检验中的应用进行简单介绍。
标签:中药检验进展近年现代技术在中药检验中的应用取得了一些进展。
如微观形态技术、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与色谱法联用技术、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等新技术在中药检验中已有较多的应用。
这些新技术能提高分析的准确度、灵敏度和选择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微观形态技术自1932年扫描电镜诞生以来,发展起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一一微形态学,从而将生药学的发展划分为3个水平:靠肉眼观察的形状描绘水平、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显微鉴别水平和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微观形态或结构的亚显微水平。
现已证明植物的一些微细形态结构特征,以其高度的品种专属性和稳定的遗传性,而成为植物药分类鉴定的依据。
1.1 扫描电镜(SEM)技术扫描电镜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观察分析微观形态或结构的亚显微水平,它是南显微镜圆筒、电源线路、视频控制装置和真空系统组成,其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能获得具实感的三维物体图像。
通常在观察前,将大小、厚度适合样品室要求的干燥中药样品粘着于样品台上,置真空喷镀仪内镀一层导电膜(金、钯、铝、碳等)后,即可观察。
目前电镜主要用于植物中药的种子、花粉、叶表面构造的研究和蛇类中药等的研究,并已取得了很多成果。
扫描电镜的优点是无须经过繁琐的预处理,尤其是对处于干燥状态的中药材,就能直接进行观察并获得样品表面或断面的亚显微特征。
例如张朝晖等首次对海马皮膜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与图像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海马、三斑海马和小海马皮膜上均有鳞片状突起物,其表面有同心圆状纹理,但鳞片状突起物在形状、大小、排列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从对45张扫描电镜照片以长径、短径、面积等为参数进行的图像定量分析发现,同种海马不同部位的上述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而不同种之间除形状因子外均有显著性差异,为显微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LC-MS)将高效液相色谱的高分离效能与质谱的强大结构测定功能组合起来,不仅实现对复杂混合物更准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而且简化了样品的前处理过程,样品分析更简便,为中药组分的分析及结构的鉴定提供了一个重要和全新的技术支撑。
该技术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分析及鉴定,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有应用价值。
论述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在中药领域的应用进展,阐述了各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研究现状,旨在为中药研究者提高参考依据。
促进中药研究向现代化的发展。
标签: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中药;指纹图谱;药代动力学作为一种新的现代技术分析手段,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在分离效能、灵敏度和专属性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优势,展现出强大的定性、定量分析能力,从而在药物分析特别是中药分析得到广泛的运用。
本文就近年来HPLC-MS联用技术在中药成分分析及结构的鉴定、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3个方面的应用作一论述。
1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有独到的优势和特点当用传统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样品时,样品中的杂质对主成分有较大的干扰,主峰不易分离,峰型也不好,准确性有影响但却找不到好的办法时,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LC-MS)可以排除其他杂质的干扰,即使主成分在色谱上没有完全分离开,但通过MS的特征离子质量色谱图也能给出它的色谱图来进行定性定量。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分析时其流动相主份相对于传统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更少更简单,色谱柱更短更小(常用规格是2.1mm×50mm,1.8μm),出峰时间大大缩短,却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效果,短时间内可完成对一个样品的分析,操作简单、重复性好。
更适合于大批量样品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LC-MS)还可以用相对简单的色谱条件对中药中多种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比如分析西青果中的诃子酸、诃黎勒酸、鞣云实精、原诃子酸等化合物,方法简便,分析时间短。
色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6 张宁, 朱家壁. 盐酸地尔硫革 延迟起 释型缓 释片 的研制. 学学报 , 药
2 0 3 ( )7 4 0 2,7 9 :2
7 何 仲贵, 唐星 , 刘峰 , 盐酸地尔硫革延迟释放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 等.
度 . 阳药 科 大 学 学 报 .00.7 9 :1 沈 2 0 1 ( ) 33
2 刘 纪 萍 , 惠 南 . 酸地 尔硫 革 控 缓 释 微 丸 的 研 究 . 国 医药 工 业 杂 徐 盐 中
志 ,9 6 2 ( ) 3 7 19 ,7 9 :9
3 刘立云 , 李俊德, 魏树辉. 丙烯酸聚合物包衣制备控释微丸. 中国医药
工 业 杂 志 ,0 1 3 2 :3 2 0 ,2( ) 5
4 余楚钦 , 谭载友 , 赖琼 , 正交试验法优选盐酸地尔硫革缓释微丸处 等. 方组成. 广东药学 ,0 3,3 3) 1 20 1 ( :6 5 纪立伟, 范田园, 陈桂兰 , 盐酸地尔硫革延 迟释放片 的制备. 等. 中国
色谱-原子吸收光谱联用技术的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

色谱-原子吸收光谱联用技术的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摘要:原子吸收光谱线也叫做原子吸光度法,它是以被检测元素的基态分子的原子共振辐射为基准,测定了试样中的元素的数量浓度,被广泛用于测量微量和超微量元素。
原子吸收光谱技术是分析化学领域应用最为普遍的一个定量技术,它具备测定限小,选择性强,精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特性。
关键词:原子吸收分析;联用技术;定量分析;检测精度;抗干扰能力;灵敏度;气相色谱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后,形态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已有学者将其分为三大类:计算法、直接特效检测和联合应用。
根据样品的形态特征和样品的复杂程度,提出了将化学分离和仪器分离的方法-联合应用技术。
利用GC—AFS 技术结合了色谱法的高分离效率和原子吸收光谱的特异性、敏感性,是最有效的分析方法。
1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发展历史1.1第一阶段——原子吸收现象的发现与科学解释伍朗斯顿于1802年对太阳能的连续光谱展开了深入研究,并从太阳能的连续光谱中找到了一根暗线。
1817年,弗劳霍费在对太阳能持续光谱的研究中,又再一次找到了这种暗线,但由于不清楚为何会发现这种暗线,于是又重新将它定名为弗劳霍费线。
1859年,马克希荷夫和本生在分析了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火焰光谱学中,认为大钠蒸汽在经过较小的钠蒸汽之后,也可以形成钠光,而且小钠光的暗线在大太阳光谱中的位置也相同,并因此得出了结论:暗线是由于在阳光外层大气的小钠分子之间接受了大太阳光谱中的大钠射线所致。
1.2第二阶段——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产生从1955年开始,原子吸收光谱就一直是一种十分实用的化学分析手段。
在澳大利亚瓦尔西大学出版了第一篇题为原子吸收光谱用于化学分析的研究的学术论文,为后来AFS的研制奠定了基石。
在五十年代晚期和六十年代早期,希尔格、瓦里安技术有限公司和佩肯-埃尔默公司等先后研制出了用原子之间吸附光谱线的日用仪表,并由此使瓦尔西的设计理念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现代色谱技术在中药检验中的运用

现代色谱技术在中药检验中的运用中药检验的目的在于保证药物安全性及有效性,主要技术手段为色谱技术。
目前,色谱研究不断深入,检验及分离技术不断改进、完善,各种现代化联机检测及色谱方法逐渐成熟,因其微量检测、高速、自动化、高分辨等特点发挥较大作用。
本文主要研究中药检验中HPLC、GC、SFE、HPCE等现代技术的具体运用。
标签:色谱技术;中药检验;运用现阶段,中药制剂不断更新,药物质量的相关控制有待加强,实践时必须结合现代化技术,提高检验分析水平。
色谱技术是中药检验中现代化技术的重要体现,是重要的研究技术平台。
以下分别从HPLC、GC、SFE、HPCE四方面研究中药检验中色谱技术的运用。
1 中药检验中运用HPLC技术HPLC广泛运用于中药质量标准及新药研究,检验精密度高,具有灵敏、重现性好、快速等优点。
传统上多使用紫外检测器,但紫外检测器有一定弊端,仅能对有紫外吸收性的成分进行检测,故应用受限。
ELSD为通用检测器,可用于检测非挥发性组分,弥补了传统检测的不足[1]。
将HPLC与ELSD联用,有效拓宽了检测范围,提高分离效率,能用来检验中药成分,如苷类、树脂、脂类、糖类、氨基酸等。
应用HPLC时,经色谱柱分离得到的组分可随流动相直接进入雾化器,雾化形成雾粒进入蒸发器,溶剂蒸发后,待检测成分颗粒通过狭窄光束时可引起光散射,光电倍增管收集转为电信号,且电信号的响应值由待检测成分质粒大小及数量所决定。
检验前,流动相已经被蒸发,使用ELSD既能避免溶剂峰干扰,且流动相的系统温度对其无影响,梯度洗脱时基线较平稳,灵敏度升高,特别适用于一次进样中梯度洗脱分析组分比较复杂的成分。
定量测定人参皂苷元时,使用ELSD检测器,对其进行梯度洗脱,其检验分离性及灵敏度较HPLC-UV佳。
采用HPLC-ELSD、HPLC-UV分别测定银杏黄酮内酯成分及西洋参拟人参皂苷F11含量,两种方法重现性与精密度比较,HPLC-ELSD较好。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展及其在中药中的应用

中药作用机制和药效研究
总结词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有助于深入探究中药的作用机制和药效,为中药的通过分析中药在体内代谢产物的变化,可以探究中药的作用机制和代谢途径。同时,利用该技术可以 检测中药对生物体内各种代谢产物的调控作用,从而全面了解中药的药效和作用特点。这有助于推动 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和临床应用,为中药的国际化和普及化奠定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LC-MS 逐渐应用于环境、食品、药物等 领域,成为一种重要的分离和检
测手段。
近年来,LC-MS在仪器设备、 分离效果、检测灵敏度等方面取 得了显著进展,为复杂样品的分
析提供了有力支持。
技术的主要突破和进步
高通量分析
高分离效果
通过自动化和快速进样技术,LC-MS可以 实现高通量分析,提高了分析效率。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 展及其在中药中的应用
• 引言 •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进展 •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中药研究中
的应用 • 案例分析: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
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实例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广泛应 用于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随着科技的发 展,该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为中药质量控制 、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
采用新型色谱填料和优化色谱条件,LCMS的分离效果得到显著提高,能够更好地 解决复杂样品中的分离难题。
高灵敏度检测
多维度分析
通过采用新型离子源和质谱检测器,LCMS的检测灵敏度得到显著提升,能够检测 低浓度的目标物。
通过串联质谱技术,LC-MS可以实现多维 度分析,提供更多的结构信息和分子量信 息。
色谱-原子吸收光谱联用技术的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

1 气 相 色谱 一 子 吸 收光 谱 联 用 技 术 原
所 需 分 析 的馏 分 , 固定 体 积 收 集 色 谱 流 出 物 , 适 当 体 积 的 HP C流 将 L 出 物 送 入 E AA T S检 测 。 这 其 实 是 一 种 离 线 的 HP C E A S联 用 技 L —T A
优 点 在 于 高 速 、 效 、 灵 敏 度 、 自动化 。 此外 , 气 相 色 谱 相 比较 , 高 高 高 与
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更为广泛 , 高效 液相 色谱 与原子吸收光谱联用技 术 可 解 决 试 样 复 杂 性 的 问 题 ,使 H L — AS成 为 元 素 形 态 分 析 的强 PCA
有 力 的工 具 。 热 点 与 前 沿 之 一 。 单 一 的 原 子 吸 收 光 谱 法 。 能 直 接 提 供 元 素 形 态 方 不 21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一 焰 加 热 原 子 吸 收 联 用 ( P C F A ) . 火 H L — A S 面 的信 息 , 据 形 态 分 析 的 特 点 及 试 样 的 复 杂 性 , 要 求 采 用 化 学 分 根 均 HP C F AS的 在 线 联 用 始 于 2 L—A 0世 纪 7 0年 代 ,传 统 F A A S的样 离 与 仪 器 检 测 相 结 合 的技 术 — — 联 用 技 术 。 品提 升 量 与 传 统 液 相 色 谱 流 速 相 似 . 以 二 者 联 用 最 初 的联 用 接 口非 所 2 纪 8 代 以来 . 态 分 析 方 法 研 究 有 了 很 大 发 展 。 在 文 献 0世 0年 形 常简单 , 只需将液相色谱的 出口连至 A S的雾化器人 口即可 。然而这 A 报道 中, 有人将形态分析方法归纳为三类 , 即计算法 、 接特效检测和 直 种方法检 出限高 , 以用于实 际样 品分析 。 难 联 用 技 术 。根 据 形 态 分 析 的特 点 及 试 样 的复 杂 性 . 要 求 采 用 化 学 分 均 22 高效液相色谱一 . 电热 原子吸收联用 ( L — T A ) HP C E A S 离 与仪器检测相结合 的技术——联用技术 。色谱一 原子吸收光谱联用 为了实现 H L P C和 E A TA S的 联 用 ,必 须 克 服 HP C 的连 续 性 和 L 综合 了色谱 的高分 离效率与原 子吸收光谱检 测的专一性 和高灵敏度 E AA T S检 测 不 连 续 性 之 间 的 矛 盾 。为 了 解 决 二 者 之 间 的 不 兼 容 性 , 的优 点 , 分 析 元 素 形 态 最 有 效 的方 法 之 一 。 是 Br j emeo等将 原 始 样 品 处 理 成 可 进 入 色 谱 系统 的 样 品 ,经 U 检 测 到 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9年Vol.23No.2Jun .2009第23卷第2期2009年6月!!!!!!!!!!!!!!!!!!!!!!!!!!!!!!!!!!!!!!!!!!!!!!!!!!!!!!!!!!南通职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NANTONG VOCATIONAL COLLEGE 方剂是前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步积累了药物配伍知识而创制产生的。
方剂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现存最早的一部方剂著作《五十二病方》成书于战国时期。
方剂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具体体现,代表了传统中医药学的精髓和主流,其配伍规律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
有“方书之祖”之称的《伤寒杂病论》收载方剂113首,其中很多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如四逆汤、茵陈蒿汤、大承气汤、白虎汤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方剂的科学内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尝试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揭开方剂神秘的面纱,其中色谱联用技术由于分离模式多种多样、适用范围广,是研究方剂复杂体系的重要手段,对方剂的现代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各种高效色谱分离技术对复杂的方剂体系进行分离,耦合质谱及各种光谱检测手段后,可充分利用色谱的高效分离能力和质谱及光谱手段的强定性能力进行方剂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这为方剂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1]。
本文对近年来各种色谱联用技术在方剂现代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色谱联用技术在方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色谱联用技术的发展色谱联用技术就是采用色谱技术将复杂体系加以分离,再用红外光谱、质谱或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技术分别提供其结构信息,这为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研究提供了一种具发展前景的新技术。
色谱联用技术包含了多种联用方式和技术,色谱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PLC )、气相色谱(GC )和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 ),这几种分离手段同四大谱(质谱、核磁共振、红外、紫外光谱)的分别联用组成了色谱联用技术的丰富内涵。
由于对复杂体系分析信息量的要求日益增高,各种联用均得到较大发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色谱与质谱的成功联用,主要包括气相色谱-质谱(GC/MS )和液相色谱-质谱(LC/MS )。
另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广泛应用的色谱联用技术包括气相色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GC-FTIR )、气相色谱/原子光谱(GC-AS )、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 )、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质谱/质谱联用(LC-DAD-MS-MS )、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CE-MS )等。
1.1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色谱与质谱的联用主要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由于质谱的离子化方式和质量分析器类型较多,针对性的化合物各不相同,因此衍生出了多种色谱质谱联用模式,使该项联用技术日益成熟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收稿日期:2009-05-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0709025)作者简介:秦昆明(1985-),男,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药复方研究与新药开发;蔡宝昌(1952-),男,(通讯作者),上海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研究方向为中药炮制与中药质量控制。
色谱联用技术在方剂现代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秦昆明,方前波,陈志鹏,李伟东,蔡皓,蔡宝昌(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炮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摘要:综述了色谱联用技术的发展概况,探讨了色谱联用技术在方剂的成分分析、指纹图谱、药物代谢及配伍规律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色谱联用技术在方剂现代研究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同时指出,随着色谱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色谱技术在方剂的现代研究中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色谱联用;中医药方剂;现代研究中图分类号:O65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327(2009)02-0064-07第2期来的,将液相色谱分离技术与质谱检测手段联合,集液相色谱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高灵敏度、极强的定性专属性于一体,已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分离分析工具。
气相色谱在20世纪80年代已成功的与质谱联用,并且随着小型台式四极质谱的发展,质谱已成为气相色谱的一种重要的专用检测器,可同时进行上百种不同成分的分离并进行质谱检测。
除以上联用外,将四极杆质谱与飞行时间质谱组成串联质谱,结合最新发展的毛细管液相色谱技术组成的CapLC-Q-TOF-MS-MS将集成高效毛细管、液相色谱、四极杆质谱与飞行时间质谱的优点而成为当前解决复杂样品分离分析的最尖端工具之一。
1.2色谱与红外光谱联用技术近年来,气相色谱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发展较快,灵敏度不断提高,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这是因为色谱技术以其高灵敏度和高分离效率成为十分理想的分离和定量分析工具,而红外光谱能提供丰富的结构信息,几乎没有两种不同的成分会具有完全相同的红外光谱图,所以红外光谱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定性分析工具。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曾有人尝试将气相色谱与红外光谱联用,以实现对复杂试样的快速分离鉴定[2],直到1969年第一台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问世,GC/FTIR作为GC/MS的有效互补分析手段开始步入实用阶段。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学者的探索和研究,GC/FTIR联用技术在理论、方法、仪器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
随着接口装置、红外光谱仪、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GC/FTIR联用技术必将在复杂混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与鉴定方面取得迅速的发展。
1.3色谱与原子光谱联用技术色谱与原子光谱联用可充分利用色谱的高分离性能和原子光谱的高灵敏度及高选择性的优点,实现优势互补,是解决复杂体系中痕量元素形态分析的重要途径。
自1966年Kolb等首次阐明原子吸收光谱法作为GC检测器的潜在能力以来,GC与各种原子光谱分析法的联用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色谱与原子光谱联用技术中所涉及到的分离技术有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和毛细管电泳,这些分离技术各有所长,已被广泛应用于色谱原子光谱联用技术的研究中。
1.4色谱与核磁共振联用技术色谱的高效分离能力和核磁共振精确的结构分析能力,为中等大小分子的各种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提供了有效手段,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有LC-NMR联用技术的报道。
由于LC-NMR一体化联用技术能一次性完成从样品的分离纯化到峰的检测、结构测定和定量分析,提供大量分子结构和混合物组成的信息,提高了研究效率和灵活性,而且HPLC-NMR克服了HPLC-MS难以分辨同分异构体和不适用于不挥发缓冲系统的不足,因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获得快速发展[3]。
近年来,随着NMR灵敏度以及色谱分离技术的提高,特别是更为高效的色谱柱的出现,还出现了其它一些NMR联用技术,如毛细管电泳-核磁共振联用(CE-NMR)、毛细管电泳-核磁共振-质谱联用(CE-NMR-MS)、液相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联用(LC-FT/IR-MR-MS)、超临界色谱-核磁共振联用(SFC-NMR)等[4]。
由于CE在分离性能上的优势,它与NMR的联用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分子结构鉴定手段,可用于复杂体系的分析鉴定[5]。
1.5色谱与其它分析手段的联用技术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联用方式外,还有一些联用方式也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色谱与热分析仪联用研究化合物的热分解行为;液相和气相色谱联用可省去烦琐的样品预处理过程,缩短分析时间,并能增加鉴定信息,改善痕量分析的灵敏度;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可对复杂有机结构异构体进行鉴别;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一次进样可同时获得LC、GC、MS3种谱图,三维数据相互结合可显著提高系统分析的可靠性;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质谱联用综合了色谱强有力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红外的定性鉴别能力,为复杂混合组分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以上这些色谱联用技术都分别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中得到应用[6]。
2色谱联用技术在方剂现代研究中的应用2.1方剂的成分分析方剂中的化学成分往往种类众多,结构复杂,采用常规的分离鉴定技术难度较大,而色谱联用秦昆明,等:色谱联用技术在方剂现代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9年技术具有高效分离效能和高灵敏度等特点,特别适用于方剂复杂体系的研究。
通过采用各种联用技术可同时得到化合物的保留时间、紫外光谱、分子量等丰富信息,从而能更快速地阐明方剂的物质基础,因此在方剂化学成分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2.1.1气相色谱-质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在对方剂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的同时还用质谱检测器进行在线鉴定,这不仅可获取方剂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信息,而且可推断其结构,因此可通过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进行方剂的全面质量控制。
周玲等[7]研究三拗汤加味方及组方药材挥发油的成分,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鉴定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三拗汤加味挥发油的GC-MS的TIC化学信号主要来源于组方药材麻黄和细辛的贡献,但也发现单味药材麻黄、苦杏仁和细辛中一些化学信号在复方三拗汤中未检测到。
Sha YF等[8]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对小承气汤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其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并鉴定了其中的27种化合物。
陈婧等[9]运用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酸枣仁汤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37种化合物,其中8种化合物为首次从川芎油中发现,酸枣仁汤与其主要单味药的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为探讨方剂共提和单味药分提的成分变化规律提供了依据。
2.1.2液相色谱—质谱液质联用是指液相色谱与质谱串联的技术,HPLC是目前分离复杂体系最有效的分析工具,而MS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给出大量的结构信息,且对不同化合物的特征性强,可用于解析部分未知化合物的结构。
LC/MS联用将HPLC 的高分离效能与MS的强大结构测定功能组合起来,为方剂的分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新技术。
孙健等[10]用HPLC-UV/MS方法分析了黄连解毒汤中的成分,对其中11个主要色谱峰进行了指认,并以HPLC-UV对8种有对照品的成分进行含量评价,发现黄连解毒汤与组方各药单煎样品有较好相关性。
李忠红等[11]在对小续命汤进行了活性研究后,建立了适宜的HPLC-ESI-MS/MS 联用方法并对小续命汤抗脑缺血有效成分组中16种主要的醇溶性成分进行了鉴定,这些成分分别属于生物碱类、黄酮类和苷类。
Wang Y等[12]采用HPLC-DAD-ESI-MSn联用技术建立了龙胆泻肝汤的指纹图谱,并从中鉴定了51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18种化合物通过与对照品的质谱裂解行为对比进行鉴定,其他33种化合物通过与文献报道的紫外光谱及质谱数据比对进行了初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