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 氧气
2-2氧气性质

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没有发现返“回火菜单 星四射”的明显现象。可能是(多项)
(ABCDE)
A铁丝表面上有铁锈、油漆等.
B氧气的浓度不高.
C刚点燃火柴就伸入,未达到铁丝的着火点,火 柴梗燃烧又消耗大量氧气,降低氧气浓度
D没有用燃烧的火柴引燃而直接在空气中加热铁 丝发红就伸入即没有引燃铁丝.
E火柴快燃完就快速伸入瓶底,导致氧气受热逸 出,使氧气浓度变小.
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就是与__氧__气__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取决于
氧气浓度,氧气含量越高,越剧烈。
2.反应物的浓度不同,现象?生成物? 可能不同
1.下列反应中所产生的主要现象描述,
其中合理的是__D_____
A.硫在纯氧中燃烧产生微弱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氧气里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木炭在氧气里燃烧产生白色火焰,生 成黑色固体.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在瓶底留下黑 色固体.
如:红磷、木炭、硫磺、铁丝等燃烧。
问: 燃烧、爆炸、自燃、缓慢氧化有何关系?
剧烈氧化→燃烧、爆炸 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自燃
共同点: 都是氧化反应、放热。 例、下列既包含缓慢氧化又包含剧烈氧化的是( A )
A白磷自燃 B酿酒 C铁生锈 D火星木条伸入氧气中复燃
1.下列反应有什么共同点?
木炭+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C+O2点燃 CO2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S+O2点燃 SO2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3Fe+2O2点燃 Fe3O4
1.通常,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低温下,可变成淡蓝色液体或固体)
2.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比空气的密度大。
3.通常,氧气不易溶于水(难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2氧气同步练习2

氧气一、选择题1.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空气;④氮气。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A.①或②B.②或③C.①或④D.③或④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的是()A.红磷B.木炭C.硫D.铁丝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C.硫在氧气小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火焰,生成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4.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A.N2B.O2C.CO2D.空气5.生活中应用缓慢氧化的实例有很多。
下列实例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酒和醋的酿造B.农家肥的腐熟C.酒精灯平稳燃烧D.人长跑时急促呼吸6.下列有关氧气的“自述”,错误的是()A.我不易溶于水B.我具有可燃性C.我有氧化性D.我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7.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才是化合反应B.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才叫氧化反应C.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D.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9.某集气瓶盛有空气,现要除去其中的氧气得到氮气,可用下列哪种物质在集气瓶中燃烧()A.铁处B.红磷C.硫黄D.蜡烛10.将等容积、等质量的两个集气瓶(含瓶塞、导管、燃烧匙及瓶内少量的细沙)置于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平衡,然后分别同时迅速放入点燃的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图所示),使两者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后,此时的天平()A.指针偏向右B.指针偏向左C.仍处于平衡状态D.指针先向左后向右偏二、填空题11.氧气能与铁、铝、镁、硫、木炭、石蜡等多种物质发生反应,说明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________的气体。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2单元 课题二 氧气

课题二——氧气【知识要点】1. 氧气的物理性质(1)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的气体;(2)在标准状况下,氧气(4)液态与固态的氧气颜色均为。
的密度比空气略;(3)溶于水;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点燃或加热等条件下,能跟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放出热量。
(提示:氧气可以帮助其他可燃物质燃烧,具有助燃性,但本身却不能燃烧,即不具有可燃性。
)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现象如下表:提示: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总结;红热木炭,复燃燃烧,发出白光,温度很高。
燃硫入氧,燃烧更旺,火焰蓝紫,美丽漂亮,生成气体,气味够呛。
燃磷入氧,现象难忘,浓厚白烟,冷却粉状。
铁丝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熔物,固态黑色。
3.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1)化合反应:由或以上物质生成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可以表示为:A+B→AB 。
即“多”变“一”。
(2)氧化反应:物质与发生的化学反应。
(3)缓慢氧化:有的氧化反应进行得很缓慢,甚至不易被察觉。
比如动植物的作用,食物的,酒和醋的酿造等。
【要点分析】1.实验过程中盛有硫(或碳)的燃烧匙应该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这是因为如果盛有硫(或碳)的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的速度过快,则硫(或碳)燃烧放出的热量会使氧气受热,体积迅速膨胀而排出;生成的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也会把中部及上部的尚未起反应的氧气排出,导致反应时间缩短,现象不明显,不利于观察,甚至硫(或碳)会因为缺养而熄灭。
2.在做铁丝燃烧实验时,要注意注意以下操作:(1)预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2)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以免火柴梗的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而影响铁丝燃烧);(3)把光亮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集中吸收火柴燃烧放出的热量);(4)绕成螺旋状的铁丝一端系上一根火柴(目的是以火柴梗燃烧放出的热量给铁丝加热,达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使反应能够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
(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2)氧气 PPT课件

若实验中未观察到铁丝燃烧的现象, 可能因为什么呢?
(1)氧气不纯; (2)火柴刚点燃就伸进集气瓶; (3)铁丝表面有铁锈;
……
三种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为何不同?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相对较少,因此在空气中燃烧不 如在氧气中剧烈。即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含量有关。
化反应的是 ABCD 。 A. 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是氧
B. 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多变一
C. 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D.石蜡+氧气 点燃 水+二氧化碳
课堂小结
氧气的性质
化学性质 助燃性、 氧化性
物理性质 碳+氧气点燃 二氧化碳
硫+氧气点燃 二氧化硫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既是化 合反应, 又是氧 化反应
物理 性质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臭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
三态变化:
无色气体
101kPa -183℃
淡蓝色 液体
101kPa 淡蓝色 -219℃ 固体
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 加压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典例1 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A.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极易溶于水
随堂练习
1.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C)
烟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氧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空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4.2.2-氧气的性质课件

·参照下边的微观示意图回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
中燃烧剧烈程度明显不同,原因是什么?
分子之间欲发生反应,其首要条件是分子之间接触 碰撞。在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是氮气,氧气分子含量相
对较少,木炭与氧分子碰撞机会少,而在纯氧气中则大
大增加了碰撞机会。
观 察 与 思 考
以上物质燃烧在纯氧中进行比空气中燃烧得更旺。
实验时注意:
瓶底装少量水为了吸收二氧化硫, 防止污染
燃烧匙应缓慢从瓶口往下伸入, 充分利用氧气。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不同现象 共同现象
发出淡蓝色火焰 发出蓝紫色火焰 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反应文字表达 式
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结论:说明可燃物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 剧烈 里燃烧更 。 助燃 也说明氧气具有 性。
⑤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 入氧气瓶中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 的氧气而使铁丝不能顺利燃烧。
⑥插火柴时由上而下缓慢插下, 防止细铁丝燃烧,放热,使氧气膨 胀,从集气瓶逸出。
⑦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 在瓶底铺一薄层细沙,防止熔化物 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1.先用砂纸将铁丝擦亮,目的是
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
正确的是 (
A )
A.氧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 C.氧气能支持燃烧 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3. 氧气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B )
A. 密度比空气大 C. 不易溶于水 B. 能支持燃烧 D. 无色无味
4.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
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水
石蜡 + 氧气 镁 + 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化学知识对于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氧气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了解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氧气的概念和性质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于氧气的制取、收集及纯度判断等具体操作过程和方法还不够熟悉。此外,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观察不仔细、分析不深入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引导。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氧气的制取原理、实验操作方法、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难点: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氧气纯度的判断,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与氧气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应用。
(2)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3)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将运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关注。首先,我会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鱼离不开水?”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接着,我会展示一些燃烧的现象,如火焰、蜡烛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质能够燃烧?”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氧气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2.2.1课题2 氧气

红热, 不能燃 烧
文字表达式: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点燃
符号表达式: Fe+O2 Fe3O4
问题6:回顾实验,思考以下问题。
①实验前铁丝需打磨: 利于铁丝和氧气的反应 ②将铁丝绕成螺旋状: 聚热,升温 ③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 引燃铁丝 ④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
防止火柴燃烧消耗集气瓶中过多的氧气而使铁丝无法燃烧 ⑤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薄层 细沙:
共同点2:都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
化合反应 (多变一)
概念辨析
一、化合反应:
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2、表达式:A+B+···
D
3、特点: “多变一”
二、氧化反应:
1、如何判断:
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
应是氧化反应的一种; 氧气
2、理解: “氧化反应” 氧元素
点燃
木炭
在氧气中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 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的气体
在空气中 红热
文字表达式: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符号表达式:
点燃 C+O2 CO2
问题5:实验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
注意:木炭要自上而下缓慢的伸入到集气瓶中。 原因:避免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集气瓶中上部的氧 气排除,使现象不明显。
点燃 点燃 点燃
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 四氧化三铁
共同点1:都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 缓慢氧化:动植物的呼吸、
食物的腐烂、醋的酿造等
硫 + 氧气 碳 + 氧气 铁 + 氧气
点燃 点燃 点燃
2.2-2 氧气的制取

2.2神奇的氧气(第2课时)一、设计思想本节课是学生首次尝试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取新的物质,也是典型的气体制备课,而且涉及到两套实验装置,更是为今后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做铺垫,所以此部分内容要引导学生思考。
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完全放手的研究课难以实施,所以还是以引导思考和表达为主,辅以教师的实验操作来完成气体的制取。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让学生自觉思考,要求学生学会仪器的连接和气密性检查、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气体的收集方法,并完成“氧气的制备”的实验。
通过氧气制取的学习,初步学会气体制备实验的一般方法,为以后制取和收集其他气体,研究它们的性质打下基础,逐步培养学生设计、比较与选择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基本方法和原理(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操作及氧气的检验方法(3)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4)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跟化合反应的区别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气体制取方法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对催化剂的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操作方法及氧气的检验方法教学难点:如何选择实验装置四、教学用品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双氧水仪器: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集气瓶、毛玻片、水槽、酒精灯、火柴、木条、铁架台及铁夹、试管夹、药匙等媒体: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PPT课件五、教学流程1. 教学过程该装置有什么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速2. 主要板书3. 作业分层作业2.2(2)六、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层细沙,是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 瓶底。
注:某学生用细铁丝做燃烧实验,结果没有 出现火星四射现象。引起实验失败点原因: ①氧气不纯②铁丝未除锈③没有用火柴引燃。
寻找共同点
实验 反应前 反应后生 编号 的物质 成的物质
硫在氧气中燃烧 注意事项:在集气瓶中加
入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 【现象】 1.发出明亮的蓝
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防 紫色火焰
止污染空气。
2.放热 3.生成一种无色
点燃
有刺激化硫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2.放出大量热 3.生成黑色固体
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之间有什么关系?
化学反应
1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2 34
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是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再认识
氧化反应都是像燃烧那样剧烈地发光放热吗?
像如上两幅图,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 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属于缓慢氧化。
练习
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 反应的是( )
氧气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 物质,你对氧气了解多少?它有哪些性质?
氧气
无影无形摸不着, 火焰见它跳的高。 呼吸作用它参加, 动物生长离不了。
(打一物质)
一. 氧气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略大 (3)不易溶于水
改变条件: (-183℃)
(-218℃)
氧气 → 液氧 → 固态氧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 红磷、 五氧化 2-1 氧气 二磷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实验 硫、 2-3 氧气
二氧化硫
硫+氧气点燃 二氧化硫
实验 铁、 2-4 氧气
四氧化三铁
铁+氧气点燃 四氧化三铁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 应,叫做化合反应。“多变一”(四大基本反应之一)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A铝+氧气
三氧化二铝
B碱式碳酸铜
二氧化碳+氧化铜+水
C乙炔+氧气
水+二氧化碳
D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现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现象】 1.发出白光; 2.放出热量;3.生成气 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事项:木炭应由上而 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 气瓶中,使木炭与氧气充 分反应。
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
硫在空气中燃烧
为什么放少量水?
【现象】 1.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2.放出热量 3.生成一种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雪花状)
二.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注意: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
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 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其他物质在氧 气中能燃烧吗?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木条是否复燃。
木炭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
注意事项:
① 用砂纸把细铁丝磨成光亮的银白色, 是为了除去细铁丝表面的氧化物。
② 将细铁丝盘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细 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③ 把细铁丝绕在火柴上,是为了引燃细铁 丝,使细铁丝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④ 待火柴快燃尽时才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 气瓶 中,是为了防止火柴燃烧时消耗氧气, 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 ⑤ 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