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调控机制和临床应用
循环microRNA在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循环microRNA在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微小RNA(microRNA)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近年来逐渐成为分子生物学与肿瘤领域的研究重点,尤其是循环microRNA,参与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重要细胞活动的调控,并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因其无创、简便、稳定及特异性等优点,显示了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可作为肿瘤早期筛查、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本文介绍了循环microRNA在胃肠道肿瘤中的研究,主要对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标签:胃肠道恶性肿瘤;循环microRNA;诊断;肿瘤分子标志物胃肠道恶性肿瘤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肿瘤之一,其高发病率与死亡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各种新的治疗手段的问世虽然使其在临床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部分患者就診时已属于癌症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因而,对胃肠道恶性肿瘤进行及时诊治是目前临床上仍需亟待解决的问题[1]。
早期诊断是实施及时治疗的关键,临床上多采用肿瘤标记物对肿瘤进行早期筛查,而寻求特异性高,且易于检测的肿瘤标记物是肿瘤临床诊治方面研究的重要课题。
microRNA是一种在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可与靶mRNA分子的3’非编码区域碱基进行结合,从而使靶mRNA基因有效降解,参与到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过程中,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2]。
循环microRNA是指存在于循环血液中的一种相对稳定表达的microRNA,不同肿瘤或同种肿瘤不同病程阶段的循环microRNA表达水平均存在差异[3],因此,循环microRNA因其无创便捷性、稳定性及在不同肿瘤不同发生发展阶段中的特异性,在临床上被作为肿瘤诊断、预后评估的潜在标记物。
本文主要针对microRNA与肿瘤的关系进行阐述,对循环microRNA作为肿瘤标记物应用于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
科学家解释炎症如何导致癌症

科学家解释炎症如何导致癌症因感染或慢性肠炎等疾病而引发的慢性炎症与近四分之一的癌症相关。
然而,它们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联呢?最近,PNAS杂志上的一篇论文讲述了炎症如何导致癌症。
这篇论文的作者是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中心和综合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他们发现炎症刺激了一种microRNA分子(miR-155)水平的升高。
这导致参与DNA 修复的蛋白水平下降,使基因自发突变率更高,从而导致癌症。
文章的第一作者EsmerinaTili博士谈到:“人们怀疑炎症在癌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我们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分子机制。
研究表明炎症刺激上调了miR-155,而miR-155的过表达又提高了自发突变率,这可能导致肿瘤生成。
”MicroRNA(miRNA)虽然只有短短22个碱基,但却在体内发挥着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作用。
它们通过抑制特定蛋白的表达来执行调控功能,一个miRNA可能调控了若干个蛋白,而一个蛋白又受到多个miRNA的调控。
miR-155这种分子能影响血细胞成熟,免疫反应和自体免疫疾病,而高水平的分子更是与白血病、乳腺癌、肺癌等疾病直接关联。
在这项研究中,Till和她的同事研究了促炎症物质(如肿瘤坏死因子或脂多糖)对miR-155表达以及对几种乳腺癌细胞系中自发突变频率的影响。
当乳腺癌细胞暴露在两种炎症因子下,miR-155水平异常升高,突变率也提高2-3倍。
为了研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她们将目光投向WEE1基因,这种基因停止了细胞分裂的过程,让受损DNA得以修复。
研究人员知道miR-155会靶定WEE1,且高水平的miR-155导致了低水平的WEE1。
她们推断,低水平的WEE1让存在DNA损伤的细胞继续分裂,从而产生更多突变。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PI Carlo M. Croce教授表示:“普遍认为,癌症是由机体细胞的突变累积而引发的。
我们的研究表明miR-155提高了突变率,可能在炎症引发的癌症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利用核糖核酸制剂改善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利用核糖核酸制剂改善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概述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组以肠道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病症,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
这些疾病的特点是长期的炎症状况,可导致肠道溃疡形成和严重的腹泻、腹痛等症状。
目前,对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而针对核糖核酸制剂(RNA-based therapeutics)的研究发展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介绍利用核糖核酸制剂改善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RNA干扰疗法RNA干扰疗法是利用RNA家族中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或微小RNA(microRNA, miRNA),通过特异性靶向特定基因的mRNA,从而降低或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对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RNA干扰疗法可以通过靶向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调节炎症反应,达到改善炎症性肠病的效果。
炎性因子靶向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发展和进展与多种炎性因子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核糖核酸制剂可以通过靶向这些炎性因子的mRNA,干扰其表达和功能,从而减少炎症反应的强度和程度。
研究表明,靶向肠道上皮细胞的炎性因子表达,如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等,可以显著减轻炎症性肠病的症状和疾病进展。
此外,针对其他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 IL-23)等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肠道菌群的调节肠道菌群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核糖核酸制剂可以通过靶向肠道菌群相关基因的表达,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和功能,从而改善炎症性肠病的症状和疾病进展。
MicroRNA-145通过介导OPG表达参与糖尿病慢性炎症过程中期报告

MicroRNA-145通过介导OPG表达参与糖尿病慢性
炎症过程中期报告
MicroRNA-145(miRNA-145)是一种小分子RNA,已经被证明在炎症反应和慢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中,糖尿病患者常伴随有慢性炎症,因此研究miRNA-145是否参与糖尿病慢性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糖尿病小鼠模型和正常小鼠模型,在肝脏和髓骨中测定了miRNA-145的表达水平,并对其在肝脏和髓骨中靶向调节过程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与正常小鼠相比,糖尿病小鼠的miRNA-14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miRNA-145通过介导骨吸收抑制因子(OPG)的表达参与了糖尿病慢性炎症过程。
具体来说,miRNA-145下调了OPG的表达,导致骨吸收过程的加速和炎症的加剧。
综上所述,该研究表明miRNA-145通过调节OPG的表达参与了糖尿病慢性炎症过程。
这为深入了解糖尿病慢性炎症发生和发展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也为开发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新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mirna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 miRNA 表达异常可破坏免疫平衡
IBD 可以被认为是慢性肠道炎症,肠道的免疫稳态可以保持 炎症和抗炎过程之间的平衡 [12]。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的平衡失 调可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包括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动脉粥样 硬化、和代谢综合征等 [13]。当肠道中炎症反应过度时,则导致肠 道稳态紊乱和肠道菌群失调 [14]。先天免疫系统包含许多免疫细 胞,包括单核 /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DC)、中性粒细胞、自然杀 伤细胞(NK)、NK/T 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
1 miRNA 在肠上皮屏障失调中的作用机制
肠道的物理屏障由大量肠上皮细胞构成。肠上皮细胞间的紧 密连接有助于肠道内环境的稳定。这些共同起到了抵御共生细菌 的可靠屏障作用。然而,肠上皮细胞的失调会破坏肠道屏障功能, 导致细胞旁通透性增加和抗原暴露的可能性。由于持续存在的有 害刺激,可致肠道甚至是全身急性炎症反应,并逐渐发展为慢性炎 症。这些会增加 IBD 的发生风险 [7]。miRNA 作为转录后水平的 基因调控因子,在肠上皮屏障失调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miR-33表达与炎症反应的关系

miR-33表达与炎症反应的关系引言miR-33是一种微RNA,它在调控脂质代谢、胆固醇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miR-33不仅仅参与脂质代谢,还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外界刺激或内部损伤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与众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探究miR-33表达与炎症反应的关系对于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miR-33的基本特征miR-33是一种包含22个核苷酸的microRNA,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广泛表达。
miR-33的前体序列包含在SREBF基因中,通过与SREBF的共同转录开始位点形成自然产生的共转录物,与之一起转录和切割。
miR-33分别在SREBF1和SREBF2两个孤岛基因的内含子1中编码,这两个基因编码的转录因子也对脂质代谢具有重要功能。
miR-33通过与其靶基因的3' UTR区结合,从而影响基因表达水平。
miR-33表达与脂质代谢早期的研究发现miR-33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
miR-33的表达与体内胆固醇和脂质代谢有关,它可以调节HDL合成和胆固醇的外排。
miR-33通过调节基因ABCA1、ABCG1和ABCA4的表达,影响细胞内胆固醇和磷脂的代谢。
miR-33也被发现与脂肪酸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相关。
最近的研究发现miR-33不仅仅参与脂质代谢,还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炎症反应是一种复杂的免疫生理过程,机体在感染、损伤或其他刺激下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反应。
研究发现miR-33可以通过调节其靶基因的表达,参与调控炎症反应的启动和发展。
通过在动物模型中对miR-33进行过度表达或基因敲除,研究发现miR-33能够调节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的炎症反应,进而影响全身性炎症反应过程。
在炎症反应中,miR-33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因子、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和免疫细胞活化等途径,影响炎症反应的程度和进程。
miR-33在动脉粥样硬化和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生和发展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microRNA研究课件

microrna研究课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microrna概述•microrna的生物合成及调节机制•microrna的生物学功能•microrna与疾病关系及临床应用前景•研究microrna的方法与技术•研究microrna的意义与展望01 microrna概述microrna是一类非编码RNA分子,由21-25个核苷酸组成,通过与靶mRNA结合调节基因表达。
定义microrna在生物体内具有高度保守性和稳定性,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发育、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应答等。
特点定义与特点发现1998年,科学家在秀丽新小杆线虫中发现了第一个microrna,当时被认为是调节基因表达的RNA分子。
分类microrna根据其作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调节性microrna,可直接与靶mRNA结合抑制翻译;另一类是降解性microrna,与靶mRNA结合后将其降解。
microrna的发现与分类microrna的主要功能microrna通过与靶mRNA结合,抑制翻译过程,调节基因表达水平。
调节翻译调节细胞分化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调节免疫应答microrna可以作为细胞分化的调控因子,调节细胞分化过程。
microrna可以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过程,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microrna可以调节免疫应答过程,影响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02microrna的生物合成及调节机制microrna的生物合成初级转录物的形成RNA聚合酶Ⅱ转录产生初级转录物,长度通常为几百至几千个核苷酸。
初级转录物的剪切和加工在核糖核酸酶P和内切核酸酶的作用下,初级转录物被剪切和加工成约70个核苷酸长度的前体microrna。
前体microrna的剪切和加工在前体microrna的剪切和加工过程中,细胞质中的酶和核糖核酸酶Q1的作用下,前体microrna被剪切和加工成成熟的microrna。
03microrna的调节细胞分化microrna可以调节细胞分化的相关基因表达,从而影响细胞分化过程。
microRNA在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microRNA在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结直肠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世界前列的一种恶性肿瘤。
目前,针对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段以手术切除为主,但该方法并不能完全根治该疾病,因此,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是十分必要的。
自从发现microRNA(miRNA)后,它已成为生物学领域的热门研究对象。
miRNA是一种长度为19-24个成对核苷酸的RNA分子,在调控基因表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miRNA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方式。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miRNA在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分析mi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模式,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
2.使用miRNA靶向预测工具分析筛选出的差异表达miRNA所调控的基因。
3.对预测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出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相关的信号通路。
4.验证miRNA对差异表达基因的调控作用,检测差异表达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iRNA和其靶基因之间的关系。
5.建立miRNA靶向模拟模型,验证miRNA对差异表达基因的调控作用。
四、研究进展和预期结果目前,已有研究报道了mi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模式及其相关靶基因,但对miRNA在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中的具体作用和分子机制的探究还比较少。
因此,本研究计划通过实验和模拟验证mi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调控作用,并进一步探究其调控机制。
预计可以筛选出一些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相关的miRNA和靶基因,并探究其可能的调控信号通路,为结直肠癌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he r e g u l a t o r y me c h a ni s m a n d 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mi RNAs i n I BD.
Ke y wo r d s C o l i t i s ,Ul c e r a t i v e ; C r o h n D i s e a s e; Mi c r o RNAs ; I n t e s t i n a l I mmu n e S y s t e m; T h e r a p y
C H E N Y i n g w e i 一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 X i n H u a H o s p i t a l A il f i a t e d t O S h a n g h a i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c h o o l f o Me d i c i n e , S h a n g h a i ( 2 0 0 0 9 2 ) ; S h a n g h a i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P e d i a t r i c as G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a n d N u t r i t i o n , S h a n g h a i
炎症性肠病 ( I B D) 是 一类 慢性非 特异性肠 道炎性疾 病 , 发病机 制 尚未 明确 , 包括 溃疡 性结 肠 炎 ( U C) 和 克 罗 恩 病
( C D) 。研 究 表 明 肠 黏 膜 屏 障 受 损 和 黏 膜 免 疫 功 能 失 调 在
组织 中表达升 高。F a s s e u等 在非 活动 性 U C患 者结 肠 黏
Re g u l a t o r y Me c h a n i s m a n d Cl i n i c a l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Mi c r o RNAs i n I n la f mm a t o r y Bo we l Di s e a s e W ANG J i a z h e n g ,
・
7 4 8・
・
综
Mi c r o RN A在 炎 症性 肠 病 中的调 控 机 制 和 临床 应 用
王嘉正。 陈 颖 伟
上海 交通大学 医学院附属新华 医院消化 内科’ ( 2 0 0 0 9 2) 上海市小儿 消化 与营养重点实验室
摘要
炎症性肠病 ( I B D ) 是一类慢性非特异性肠道 炎性疾病 , 发 病 机 制 尚未 明 确 。 Mi c r o R N A( mi R N A) 是 一 类
内源性非 编码 R N A, 在转录后水平调节 目的基 因表达 。研究发现 。 m i R N A参 与对 肠黏膜屏 障和黏 膜免疫 系统的调 控, m i R N A表达异常与 I B D的发生相关 。本文就 mi R N A在 I B D中的调控机制 和临床 应用作一综述 。 关键词 结肠炎 , 溃疡性 ; C r o h n病 ; 微 R N A s ; 肠 道免 疫系统 ; 治疗
i s n o t y e t c l a r i i f e d . Mi c r o R N A s( mi R N A s )i s a c l a s s o f e n d o g e n o u s n o n c o d i n g R N A t h a t e x e r t s p o s t —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a l
C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 t o:C HEN Y i n g w e i ,E ma i l :w a y o l c h e n @h o t ma i l . c o n
A b s t r a c t I n l f a m ma t o r y b o w e l d i s e a s e( I B D)i s a c h r o n i c n o n s p e c i i f c i n t e s t i n a l i n l f a m m a t o r y d i s e a s e a n d i t s e t i o l o g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