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三待贾而沽教案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待贾而沽》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待贾而沽》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待贾而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分析文本中的论证方法,提高论证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旨,分析论证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出观点,进行有效论证。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解释“待贾而沽”的含义。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就文本中的生僻词、成语、典故等进行查阅资料。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自读过程中的感受和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文本中的观点进行讨论。

四、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文本中的论证方法。

2.教师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文章主旨。

2.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课堂讨论1.学生针对文本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论证。

三、案例分析1.教师选取文本中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论证过程。

2.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解读。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论证方法。

2.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一个论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论证方法进行写作。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写作任务。

三、课堂交流1.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2.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四课时一、课堂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写作训练。

2.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课堂讨论1.学生针对文本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论证。

三、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2.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对其他文本进行论证分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写作训练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待贾而沽》的文本内容,掌握了论证方法,提高了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高中语文语文课标版《论语》选读《待贾而沽》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语文课标版《论语》选读《待贾而沽》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语文课标版《论语》选读《待贾而沽》教学设计(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资料、数学资料、英语资料、幼儿资料、教案大全、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笔记、说课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nes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children’s materials, lesson plans, case analysis, teaching reflection, education notes, lecture not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essay!高中语文语文课标版《论语》选读《待贾而沽》教学设计待贾而沽——孔子积极入世的态度瓯海区第一高级中学解观凯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句式和词语2.领会孔子用世的原则、积极入世的态度和强烈的文化责任感教学流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孔子的工作问题,孔子很有学问,很懂政治,渴望用世,但他周游列国十几年,仍找不到工作,这是为什么?(学生发言)二、用世原则这跟孔子的用世原则有一定关系,也就是说他找工作是有条件的,而不仅仅是谋生。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三待贾而沽教案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三待贾而沽教案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引导学生撰写关于“待贾而沽”的现代解读,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等不同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和论述。
-组织学生观看与孔子相关的文化艺术作品,并开展观后感讨论,探讨作品如何传达孔子思想。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孔子思想中的道德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开展公益活动,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
-提供研究论文或评论文章,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评价不同的学术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
5.概括性强:
-板书内容精炼,突出重点,方便学生记忆和复习。
-通过板书,学生能快速把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孔子对待财富的核心观点。
板书设计示例:
```
《论语》选读——“三待贾而沽”
|
├──财富观: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道德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现代启示:平衡财富与道德的关系,坚守道德底线。
总的来说,通过反思活动,我可以了解教学效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这样,我就可以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我也会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结束后,我会设计一些反思活动来评估教学效果,并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我会让学生填写反馈问卷,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程度、理解程度以及他们认为的难点。同时,我也会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讨论时的表现,看看他们是否能将所学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此外,我还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看看他们是否能准确理解和运用“待贾而沽”这一概念。
-文化艺术作品:欣赏以孔子为主题的电影、电视剧、戏剧等,通过艺术形式感受孔子思想的魅力。
-社会实践:参与学校组织的道德讲座、志愿服务等活动,将孔子思想中的道德观念付诸实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三待贾而沽教案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三待贾而沽教案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阅读上述材料,并尝试将所学知识与个人经历相结合,写出心得体会。
-学生可选择一个视频资源进行观看,并撰写观后感,分享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提供阅读指导和疑问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拓展内容。
-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拓展内容,互相交流心得,共同提高对“待贾而沽”及其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理解。
5.课堂小结(3分钟)
-教师总结:强调“待贾而沽”的道德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学生反馈: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6.作业布置(2分钟)
-布置思考题:让学生结合所学,思考如何将“待贾而沽”应用于自己的未来规划。
-建议阅读:推荐与《论语》相关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三待贾而沽教案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三“待贾而沽”教案,选自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论语》中“待贾而沽”的原文阅读与理解。
2.分析“待贾而沽”的含义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论语》中与“待贾而沽”主题相关的其他章节,例如“里仁篇”中关于仁德的论述。
-视频资源:关于孔子生平及其教育思想的纪录片,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孔子及其时代背景。
-历史文献:选取《史记·孔子世家》中关于孔子的记载,深入理解孔子的道德观念和实践。
-现代案例:搜集现代企业家的演讲或访谈,分析他们如何在商业实践中体现“待贾而沽”的原则。

论语选读《待贾而沽》教案

论语选读《待贾而沽》教案

论语选读《待贾而沽》教案论语选读《待贾而沽》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选读《待贾而沽》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1、理解孔子的政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了解孔子的价值取向;2、引导学生以现代观念理解、评价孔子并获得生活启示。

一、导入新课说到孔子,你们的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形象?他的身份是什么?思想家、教育家。

作为历史上头号教书匠,他教育出了许多在当时和后来纵横各国政坛的学生,比如打仗专家子路,道德完人颜渊,赚钱专家子贡,理财专家冉有,那么,他本人是不是政治家呢?如果不是,为什么不是呢?可能有三类情况:一是主观上不愿做,像庄子钓于濮水,谢绝了楚王的卿相之位,追求绝对的人生自由;二是客观上没法做,缺乏行政所必须的能力,或者像赵括一样,只会夸夸其谈,不会干实事;三是事实上没机会做,才能像美玉被石头包住,不被世人所知。

那么,孔子是哪一种情况呢?二、研读课文1、大声朗读课文,粗通文意。

如有不解之处,对照译文加以理解。

2、分组讨论:A、孔子是否有从政热情?B、孔子是否有行政能力?C、孔子是否有施政机会?3、解答疑问:A、孔子的政治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一是以天赋使命自居二是疾没世而名不称三是对待贾而沽的自我表白:中国古人向来有“比德于玉”的传统,文人怀瑾握瑜,既是品格的写照,又是才能的隐寓,更是德才兼备者的自况。

但遗憾的是买家只有一个,学而优则仕,“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每一个中国人生来就是为了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伟大理想。

而要实现这一伟大理想,只有出仕才能带领百姓谋幸福,才是文人体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

补充:除此之外,论语里边还有一些传神的细节描写,也能让我们窥见孔子的政治热情。

朱熹形容孔子“三月无君则吊”,意思是闲居三个月,孔子就心神不宁,寂寞难耐。

“君命召,不俟驾而行”,听到国君召唤,没等车准备好,就急冲冲出门。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实战演练:第一单元 6三 待贾而沽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实战演练:第一单元 6三 待贾而沽 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A.公山弗扰以费畔B.宁武子,邦有道,则知C.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D.归孔子豚解析:选C。

A.“畔”通“叛”,反叛。

B.“知”通“智”,聪明。

D.“归”通“馈”,赠。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A.天之将.丧斯文也(将要)天生德.于予(道德传统)B.仪封.人请见(边界)从者见.之(拜见)C.韫.椟而藏诸(藏)涅.而不缁(染黑)D.孔子时.其亡也(时常)好从事而亟.失时(屡次)解析:选C。

A.将:如果。

B.见:xiàn,使得以进见。

D.时:通“伺”,伺察。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守死善.道B.从者见.之C.天之将丧.斯文也D.好.从事而亟失时解析:选D。

A、B、C均属于使动用法,D项属于形容词作动词。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焉.能系而不食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B.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岁不我与.C.遇诸.涂韫椟而藏诸.D.天之.将丧斯文也君子之.至于斯也解析:选D。

D.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A.语气助词,表反问/陈述句末语气助词,不译;B.动词,参与,介入/动词,等待;C.兼词,之于/兼词,之乎。

5.给下列句子中的“以”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公山弗扰以.费畔②佛肸以.中牟畔③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④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⑤使民以.时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⑦以.勇气闻于诸侯⑧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A.①②③⑤/④/⑥/⑦⑧B.①②⑦/③/④/⑤/⑥/⑧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D.①②⑦/③/④⑤⑥/⑧解析:选B。

①②⑦中的“以”为动词“凭借”;③中的“以”为介词“用”;④中的“以”为连词“并且”;⑤中的“以”为介词“按照”;⑥中的“以”为连词“来”;⑧中的“以”表示原因,相当于“因为”。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9.5)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7.23)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三)待贾而沽课件语文版选修~论语_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三)待贾而沽课件语文版选修~论语_选读

二、通假字 ①求善贾 而沽诸 .
贾,通“价”,价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
畔,通“叛”,反叛 ②公山弗扰以费畔 .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子路不说 说,通“悦”,高兴 .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宁武子邦有道则知 __________________ . 知,通“智”,聪明 归,通“馈”,赠送 ⑤归 孔子豚 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孔子两次受围攻,他都提到“天”,这是不 是太讲宿命论? 【提示】 殷周时代以“天”为核心是宗教信仰 的一个内容,是天子受天之“大令”而统治天下, 这是宗教神学意义上的天命观的一个重要含义。 可是在孔子这里,已经剥夺了天子受命的特权。 读《论语》,时刻都能感受到孔子的“天命在我 ”的一种自信与积极进取的精神。孔子围困于匡, 生命受到威胁,他说,周文王死后,“斯文”不 再。若天欲丧“斯文”,那么后来之人就不能享 有“斯文”之制;若天不欲丧“斯文”,
[细剖· 深析] [楼主]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思想与老庄出世思 想是否一致? [沙发]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信仰坚定,不去危险的国家, 不居留在动乱的国家,政治清明就出来做事,政 治昏乱就应该隐居起来。这是孔子给弟子们传授 的为官之道,这些做法显然与老庄的出世思想不 同。
[板凳] 儒家讲“隐”讲“藏”,是在“天子无道”之时,是为 了韬光养晦,以便将来“达则兼善天下”,在基调 上仍是进取的。而在道家看来,“有道”与“无道” 对于道家已无意义,所以不管政治好坏与否都应 “避逃”。 [三楼] 道家认为天下不可能有好的政治、国家,所以只 有借超然世外以求解脱,具有消极的思想表现, 这一点正好与儒家相反。
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 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 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 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贫寒凄 苦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 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不见了 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 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街,还是没有找到他, 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 向,交换了背影。于是我把防寒服披在这位

【语文版】高中选修《待贾而沽》教案

【语文版】高中选修《待贾而沽》教案

《待贾而沽》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

2、背诵重点章句。

3、理解孔子积极入世的目的。

重难点:1、深刻领会孔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情怀。

2、体会孔子所处环境的难处。

一节课一、导语设计:在我们小时侯每一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梦想,都在等待梦的实现。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大多数的梦都破灭在追求的路上。

有一个人他一生只有个梦,一个最大的梦!为实现它,他四处奔波、历经坎坷、孜孜不倦。

虽然他最终都没有实现,但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他伟大的人格魅力足以人世人折服。

他就是----孔子(学生答)二、走进课文:1、由“贾”的读音切入课文第六章。

2、孔子等待的商人指什么人?他又卖的什么?(欣赏孔子的君主;仁政的施政理想)3、透过字面意思,背后隐藏着什么?(积极求仕)4、从那些章节可以看出?请大家自渎1—8章及12章。

注意扫清重要字词的读法和意义朗读时注意人物的语气、神态、心理。

)5—7分钟(多媒体展示重点字词)5、请9位同学依次朗读,其他同学可以看出孔子想积极参与政治的?三、多媒体解读(1)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1、2两章说明孔子把自己看作周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具有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但屡遭厄运感到个人力量的有限及无奈,只好把他归之于天)(2)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第4章对从政的强烈自信子曰:“君子嫉没世而名不称焉。

”第5章对建功立业的人追求。

(3)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

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7、8章接受陪臣的邀请(4)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待贾而沽孔子想不想做官?这当然是毫无疑问的。

孔子饱读诗书,博闻强志,才堪大任,一心想通过为官来推行其政治主张。

在孔子壮年时期,这种愿望是很强烈的。

孔子自己也说“天下有道则见”。

鲁定公九年,孔子终于有了机会,先是为中都宰,后来又做到小司空、大司寇,政绩斐然。

鲁定公十年,鲁国与齐国的夹谷之会,孔子大大出彩,智勇兼备,不仅为鲁国争得了面子,还赢得了不少实际利益。

这是孔子从政生涯最为出色的一笔。

孔子周游列国,也是想找一个能任用他的诸侯国君,通过政权的力量来推行孔子所认可的道。

只是怀道不仕,周游数年,竟无一人肯行孔子之道于一二。

道之不行,孔子自然感慨万千:“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孔子非不想从政,而是不想违背自己的意愿、政治主张而从政。

所以“待贾而沽”,而不是是非不分的“求而为仕”。

我们现在所说的政治家与政客的区别,可能也就在这里。

一、字音不得与.(yù) 桓魋.(tuí) 木铎.(duó) 期.月(jī) 韫.椟(yùn) 求善贾.(ɡǔ) 佛肸..(bì xī) 匏.瓜(páo) 二、通假字1.求善贾.而沽诸 贾,通“价”,价钱 2.公山弗扰以费畔.畔,通“叛”,反叛 3.子路不说.说,通“悦”,高兴 4.宁武子,邦有道,则知.知,通“智”,聪明 5.归.孔子豚 归,通“馈”,赠 6.遇诸涂.涂,通“途”,道路 7.孔子时.其亡也 时,通“伺”,伺察 三、一词多义1.见⎩⎪⎨⎪⎧①天下有道则见. 动词,出仕②阳货欲见.孔子 动词,使……拜见③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动词,召见,接见 2.将⎩⎪⎨⎪⎧①天之将.丧斯文也 连词,如果②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副词,将要③呼儿将.出换美酒 动词,拿出3.善⎩⎪⎨⎪⎧①求善.贾而沽诸 好的,识货的②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使……完美③素善.留侯张良 友好,交好4.其⎩⎪⎨⎪⎧①吾其.为东周乎 副词,难道②亲于其.身为不善者 代词,自己③孔子时其.亡也 代词,他 5.与⎩⎪⎨⎪⎧①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动词,参与②予与.尔言 介词,跟③岁不我与.动词,等待 四、词类活用1.怀其宝而迷.其邦 形容词作动词,任其混乱 2.从者见.之 使动用法,使……得以进见 3.阳货欲见.孔子 使动用法,使……拜见 4.天之将丧.斯文也 使动用法,使……丧失 5.守死善.道 使动用法,使……完美 6.吾将仕.矣 名词作动词,做官 五、古今异义1.天之将丧斯文..也 古义:这种文化。

今义:文雅。

2.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古义:各位。

今义:二三个孩子。

六、特殊句式1.子畏于匡 被动句2.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判断句3.有美玉于斯 状语后置句4.岁不我与 宾语前置句1.如何理解“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这句话的含意?[点拨] 公元前492年,孔子从卫国去陈国时经过宋国。

桓魋听说以后,带兵去害孔子。

当时孔子正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周礼的仪式,桓魋砍倒大树,而且要杀孔子,孔子在学生的保护下,离开了宋国,在逃跑途中,他说了这句话。

他认为,自己是有仁德的人,而且是上天把仁德赋予了他,所以桓魋对他是无可奈何的,这表明孔子的自信。

不过,当孔子屡遭困厄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用归之于天,表现了其无奈的一面。

2.孔子的“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的话语,表达了怎样的用意?[点拨] 孔子的选择,显示了他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

按现代人的眼光看,古董热,藏与沽都各有道理,都不错。

这只是从字面上作解释。

子贡是用美玉作比,跟老师探讨人生问题。

我们从孔子的答话中,能看出孔子的处世态度。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斩钉截铁,卖,一定要卖!好的东西被埋没也就不能称其好了,好的东西是一定要让别人感受到它的好,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人才如果不为社会所用,他的人生价值也就非常有限,对社会的贡献也要大打折扣。

3.孔子两次受围攻,他都提到“天”,这是不是太讲宿命论?[点拨] 殷周时代以“天”为核心是宗教信仰的一个内容,是天子受天之“大令”而统治天下,这是宗教神学意义上的天命观的一个重要含义。

可是在孔子这里,已经剥夺了天子受命的特权。

读《论语》,时刻都能感受到孔子的“天命在我”的一种自信与积极进取的精神。

孔子围困于匡,生命受到威胁,他说,周文王死后,“斯文”不再。

若天欲丧“斯文”,那么后来之人就不能享有“斯文”之制;若天不欲丧“斯文”,匡人是不能把“我”怎样的。

文王是周天子,受天命而有天下,孔子自承受天命而担荷“斯文”。

这里,天命的内容与意义都发生了变化,天命的内容不再是有天下,而是行“斯文”之道,天命的意义也不再是宗教神学意义上的天发布命令,而是儒者的神圣的使命感。

4.公山弗扰和佛肸是叛贼,却都想让孔子去,而孔子两次都“欲往”,你如何理解孔子的行为?[点拨] 孔子是理想主义者,他非常渴望自己的理想愿望能在一方土地上加以实施并成功,以光扬“东周乎”来昭示其实现远古周公理想社会的拳拳之心。

然而孔子并没有去,即使去,他所要实行的以“德”“仁”为主的管理国家的主张,也不会被那些不“仁”不“义”无“德”的当政者所采纳。

公山弗扰、佛肸之流也只不过想借助孔子的声望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已。

客观地说,孔子所希冀建立理想社会的理论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是相悖离的。

现实的无奈使孔子也只有忿忿无奈而感伤“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5.“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反映了孔子什么思想?[点拨] 孔子说:“君子忧虑死后名声不传扬于后世。

”即君子总希望死后能给这个社会留下点什么,不愿意一生碌碌无为,死后默默无闻。

儒家强调把个人置于社会群体之中,超越个人,为群体谋福利。

中国的传统重视“青史留名”,也反映了孔子对这种个人价值的重视。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思想与老庄出世思想是否一致?[各抒己见]♣孔子认为君子应该信仰坚定,不去危险的国家,不居留在动乱的国家,政治清明就出来做事,政治昏乱就应该隐居起来。

这是孔子给弟子们传授的为官之道,这些做法显然与老庄的出世思想不同。

♣儒家讲“隐”讲“藏”,是在“天子无道”之时,是为了韬光养晦,以便将来“达则兼善天下”,在基调上仍是进取的。

而在道家看来,“有道”与“无道”对于道家已无意义,所以不管政治好坏与否都应“避逃”。

♣道家认为天下不可能有好的政治、国家,所以只有借超然世外以求解脱,具有消极的思想表现,这一点正好与儒家相反。

孔子的价值观春秋鲁国有这么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付赎金把他赎回,回国后到政府报账。

有次孔子的一位学生在国外赎回一名奴隶却没报账,人们纷纷褒扬他。

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因为一是假如他垫钱不报账,他就会蒙受损失;二是别人就会说自己的品格没有孔子的学生高,于是望而止步,不愿挺身而出去赎奴隶,而更乐于让那些垫钱不报账的人去“表现”,因而妨碍更多的奴隶被赎回。

◎适用话题这则材料可用于“道德观”“多角度看问题”“正确的价值取向”等有关话题作文写作中。

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公山弗扰以费畔B.宁武子,邦有道,则知C.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D.归孔子豚解析:选C。

A.“畔”通“叛”,反叛。

B.“知”通“智”,聪明。

D.“归”通“馈”,赠。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天之将.丧斯文也(将要)天生德.于予(道德传统)B.仪封.人请见(边界)从者见.之(拜见)C.韫.椟而藏诸(藏)涅.而不缁(染黑)D.孔子时.其亡也(时常)好从事而亟.失时(屡次)解析:选C。

A.将:如果。

B.见:xiàn,使得以进见。

D.时:通“伺”,伺察。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守死善.道B.从者见.之C.天之将丧.斯文也D.好.从事而亟失时解析:选D。

A、B、C均属于使动用法,D项属于形容词作动词。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焉.能系而不食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B.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岁不我与.C.遇诸.涂韫椟而藏诸.D.天之.将丧斯文也君子之.至于斯也解析:选D。

D.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A.语气助词,表反问/陈述句末语气助词,不译;B.动词,参与,介入/动词,等待;C.兼词,之于/兼词,之乎。

5.给下列句子中的“以”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公山弗扰以.费畔②佛肸以.中牟畔③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④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⑤使民以.时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⑦以.勇气闻于诸侯⑧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A.①②③⑤/④/⑥/⑦⑧B.①②⑦/③/④/⑤/⑥/⑧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D.①②⑦/③/④⑤⑥/⑧解析:选B。

①②⑦中的“以”为动词“凭借”;③中的“以”为介词“用”;④中的“以”为连词“并且”;⑤中的“以”为介词“按照”;⑥中的“以”为连词“来”;⑧中的“以”表示原因,相当于“因为”。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9.5)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7.23)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3.24)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13.10)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子畏.于匡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不在兹.乎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二三子何患.于丧乎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拘囚 (2)指示代词,这里 (3)参与,介入 (4)忧虑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译文:(2)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译文:答案:(1)天如果不想消灭这种文化,匡人将能把我怎么样呢?(2)凡是来到此地的君子,我从来没有不得谒见的。

8.从孔子“其如予何”中,可以看出孔子有怎样的胸怀和抱负?答:答案:(1)孔子具有相当高的自信力,尽管身处困厄中,也淡定从容,毫无畏惧与悲观。

(2)凭借着对周代道德文化的掌握,孔子更是以天下为己任,有力图天下政治清明的胸怀和抱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

虽然,其马将必佚。

”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

”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