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本选修语文选修高一高中语文原君教案 语文版必修4

合集下载

语文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语文版必修四 第14课原君选修1课时

语文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语文版必修四 第14课原君选修1课时

第14课 原 君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①亦犹夫.人之情也( ) ②孰.与仲.多( ) ③曾.不惨然( ) ④视之如寇雠.( ) ⑤至桀.、纣.之暴( ) ⑥摄缄縢..( ) ⑦固扃.· ( ) ⑧有不废然摧沮.者乎( ) (2)多音字①创⎩⎪⎨⎪⎧ 创.业( )创.痛( ) ②削⎩⎪⎨⎪⎧剥削.( )削.梨( )2.辨形组词(1)⎩⎪⎨⎪⎧ 沮( )狙( ) (2)⎩⎪⎨⎪⎧隘( )溢( ) (3)⎩⎪⎨⎪⎧惭( )渐( )浙( )(4)⎩⎪⎨⎪⎧溃( )篑( )聩(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使天下释.其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岂.天地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独私.其一人一姓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若.何为生我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整体感知1.梳理文言知识(1)通假字视之如寇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①亦犹夫人..之情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摄.缄縢,固扃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人之智力..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屠毒天下之肝脑..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①为⎩⎪⎨⎪⎧古者以天下为.主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不明乎为.君之职分②使⎩⎪⎨⎪⎧而使.天下受其利 向使.无君③私⎩⎪⎨⎪⎧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 独私.其一人一姓乎④利⎩⎪⎨⎪⎧人各自利.也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⑤焉⎩⎪⎨⎪⎧始而惭焉.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⑥于⎩⎪⎨⎪⎧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皆不便于.其言(4)词类活用①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离散..天下之子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摄缄縢..,固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虽愚者亦明.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言句式①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某业所就,孰与仲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梳理文本结构二、深层探究3.作者认为“古之人君”与“后之人君”在对待“君位”上有什么不同的表现?4.作者认为“后之人君”的做法有什么危害性?5.本文在论证上充分运用了翔实的历史事例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条理十分清晰。

语文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高中语文第4单元原君(节选) 讲义

语文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高中语文第4单元原君(节选) 讲义

原君(节选)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寇雠.(chóu) 窥伺.(sì) 曾.不惨然(zēnɡ)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视之如寇雠(“雠”同“仇”)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辞⎩⎪⎨⎪⎧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名词,言辞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动词,推辞今者出,未辞.也《鸿门宴》动词,告辞 (2)私⎩⎪⎨⎪⎧ 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动 词,偏爱私.见张良《鸿门宴》名词,私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 相如列传》形容词,与“公”相对(3)使⎩⎪⎨⎪⎧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连词,假使不堪母驱使.《孔雀东南飞》 动词,使用,使唤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出使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派遣(4)除⎩⎪⎨⎪⎧有公害而莫或除.之动词,清除赵王扫除.自迎《信陵君窃符救赵》名词,台阶爆竹声中一岁除.《元日》动词,逝去除.臣洗马《陈情表》动词,授予官职 (5)去⎩⎪⎨⎪⎧ 入而又去.之者动词,放弃,丢弃去.国怀乡《岳阳楼记》动词,离开去.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 动词,除掉,去掉公然抱茅入竹去.《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动词,前往 (6)博⎩⎪⎨⎪⎧ 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动词,取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副词,广泛地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形容词,广阔的,宽广的博.学之,审问之《礼记·中庸》形容词,广博的 (7)固⎩⎪⎨⎪⎧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副词,原来,本来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副词,坚决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名词,险固的地势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形容词,顽固的(8)为⎩⎪⎨⎪⎧ 古者以天下为.主动词,作为我固为.子孙创业也介词,给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动词,做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名.之为独夫(名词作动词,命名) (2)离散..天下之子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散) (3)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形容词作动词,偏爱)(4)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数词作动词,超过千万倍)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亦犹夫人..之情也古义:一般人。

语文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语文版必修4学案 1选修2 敬业与乐业

语文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语文版必修4学案 1选修2 敬业与乐业

第2课 敬业与乐业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教诲.( ) ②蛀.虫( ) ③赦.免( ) ④充沛.( ) ⑤解剖.( ) ⑥佝偻..( ) ⑦承蜩.( ) ⑧亵渎..( ) ⑨骈.进( ) ⑩聒.噪( ) ○11旁骛.( ) ○12扯.直( ) (2)多音字①禅⎩⎪⎨⎪⎧ 禅.师( )禅.让( ) ②悄⎩⎪⎨⎪⎧ 悄.悄( )悄.然( ) ③济⎩⎪⎨⎪⎧人才济.济( )同舟共济.( ) ④偻⎩⎪⎨⎪⎧ 佝偻.( )伛偻.( ) ⑤露⎩⎪⎨⎪⎧ 露.底( )暴露.( ) ⑥丧⎩⎪⎨⎪⎧ 丧.事( )丧.失( ) ⑦强⎩⎪⎨⎪⎧ 强.大( )勉强.( )倔强.( ) ⑧曲⎩⎪⎨⎪⎧曲.折( )歌曲.( ) 2.辨形组词 (1)⎩⎪⎨⎪⎧ 诲( )悔( ) (2)⎩⎪⎨⎪⎧ 赦( )郝( ) (3)⎩⎪⎨⎪⎧骛( )鹜( ) 3.词语释义(1)断章取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二法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强聒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敬业乐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理至易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言行相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义词辨析(1)直接·直截·直捷“直接”指不经过中间事物的,跟“间接”相对;“直截”指(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直捷”与“直截”相同。

人教新课标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人教语文必修4第4课《雨霖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人教语文必修4第4课《雨霖铃》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目标:1.熟读《雨霖铃》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2.感受词中浓浓的离别之情3.了解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艺术特点教学重难点:1. 引导学生认真审视词中意象和情感基调,体会婉约词风。

2. 重点赏析名句,体会融情入景、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

3.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情。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李商隐说“相见时难别亦难”,是的,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别离的痛苦,可这种痛苦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大家想一想,以前学过哪些描写别情的诗?大家说的都很好,老师也找了一些描写别情的诗(大家齐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游子吟〉〉孟郊离情别绪已成为诗词中历写不衰的主题,透过这些诗行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眉愁,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进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去体会以下爱人分别时的离情别绪。

二、知人论世1.作者介绍(1)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改名永,字耆卿,世称柳七、柳屯田,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2)对北宋词坛的贡献:大力发展了慢词;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人;流传“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幻灯片】2.解题《雨霖铃》词牌的来历:这首词调名《雨霖铃》,就是取唐时旧曲翻制。

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

所以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

【幻灯片】3.写作背景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是跟着歌伎们一起,过者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

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

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

语文版 必修4学案 《原君》(Word版含解析)

语文版 必修4学案 《原君》(Word版含解析)

原君学习重点1.记:积累有关文言基础知识和黄宗羲的名言。

2.读:学习本文在论证时充分运用历史上翔实的事例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3.写:运用例证法进行写作训练。

4.练:掌握形容词用作动词的活用方法。

一、诵记名言警句黄宗羲的名言1.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也。

2.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3.学者志不立,一经患难,愈见消沮。

4.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

5.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6.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二、了解文学常识作者及背景黄宗羲(1601—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

浙江余姚人。

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出身官僚家庭,其父黄尊素因弹劾权奸魏忠贤而遭害,及长,遂承父志,参加并领导“复社”,坚持同魏忠贤余党进行斗争。

清兵南下,曾组织“世忠营”进行抵抗。

明亡以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于隐居中专事著述讲学。

所持政治思想主张,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曾大胆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倡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对清末改良主义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一定影响。

在文学方面,面对当时激烈的民族矛盾,极力主张反映历史现实,抒写真情实感,反对明代“七子”的模拟之风。

所作诗文,多表现高尚节操之作。

除《明夷待访录》单刊成集外,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南雷文案》等。

今人又编有《黄梨洲文集》。

《原君》是黄宗羲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一篇著作。

“原”,推究事物的根本和开端;“原君”,推究为君的道理。

这篇文章根据古代传说和历史记载,托古砭今,推论了君主制度的起源和君主的职分,发挥了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对我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大胆地提出了抗议,是我国最早的含有进步民主主义思想的政治论文。

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音识记(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1)亦犹夫.人之情也(fú) (2)孰.与仲.多(shúzhòn ɡ) (3)曾.不惨然(zēn ɡ) (4)视之如寇雠.(chóu) (5)至桀.、纣.之暴(jiézhòu) (6)摄缄縢..(jiāntén ɡ) (7)固扃.(jiōn ɡjué) (8)废然摧沮.(jǔ) (9)骨髓.(suǐ) (10)无稽.(jī) (11)窥伺.(sì) (12)唐虞.(yú) 2.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1)通假字视之如寇雠.:通“仇”,仇敌。

原君(节选)-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

原君(节选)-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

原君 (节选) -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第一部分: 教学目标•了解《原君》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学习《原君》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

•掌握古文阅读的基础能力和方法。

•能够通过文本分析探讨《原君》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第二部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原君》的主题和文学特点,人物形象,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古文阅读的解读和理解,古代思想文化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部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课堂热身:唐诗歌赏析2.介绍《原君》的作者和背景3.了解《原君》的故事情节4.分析《原君》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教学方法1.情境启发法:通过让学生欣赏唐诗歌的方式,带入古代文学氛围,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2.讲解法:通过讲述和阅读文本,介绍《原君》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3.分析法:通过文本解读和分析,带领学生深入掌握《原君》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原君》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深入探讨《原君》的主题和文学特点。

3.教学古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1.知识点串联法:通过对第一课的复习,将学生带入更深入的探讨,阐述《原君》的主题和文学特点。

2.讲解法:通过讲解古文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古文阅读水平和技能。

3.案例讲解法:通过举例子,帮助学生运用古文阅读方法和技巧,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本。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分析《原君》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2.作业点评,讲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和反思。

教学方法1.实践应用法:通过分析《原君》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2.点评解析法:通过讲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3.反思总结法:通过对本次教学内容的总结和反思,更好地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四部分: 作业安排和评估方式作业要求1.重点摘抄:选取《原君》中的两个重点段落,进行摘抄和注释。

2.作文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和思考,写一篇《原君》的读后感。

2021年高中语文 原君教案 语文版必修4

2021年高中语文 原君教案 语文版必修4

2021年高中语文原君教案语文版必修4教案设计[教学目的]一、初步了解我国明末清初时期民主启蒙思想发展的情况;了解民主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生平及其思想。

能对这些事件和人物作出评介。

二、积累有关文言文知识,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读为主,结合讨论,师生、生生互动。

由于此课难度不大,仅安排一课时时间,故按照比较常规的教学方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

(2分钟)清代龚自珍诗云:“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鲁迅先生也有这样的诗句:“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万马齐喑究可哀”“万家墨面没蒿莱”,这就是我国封建皇权统治时期社会的真实写照。

比龚自珍略早些的17世纪中叶,明朝灭亡,另一个号称“中央帝国”的王朝——满清走向了它的“辉煌”。

这个时期,帝制正盛,风雨如磐,谁要是对“天子”有一点点“不敬”,那就是“大逆不道”。

而就是有这样一个人,在这腥风血雨、黑色恐怖的岁月,竟大胆地喊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口号,鼓舞人民把人君打翻在地,掷其皇冠,摧其御座,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气魄!要知道,这可是轻则系身囹圄,重则身首异处、惨遭灭门的“罪行”啊!喊出这个口号的人,就是黄宗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喊出这个口号的战斗篇章——《原君》。

二、推出投影资料。

(6—8分钟)可分成几个专题,要求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在预习中分别从书籍或网络中摘取有关内容,并制成教学幻灯片。

课堂上可由学生展示讲解。

内容:1时代再现。

(略)2作者简况:黄宗羲(1601—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

浙江余姚人。

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出自官僚家庭,其父黄尊素因弹劾权奸魏忠贤而遭害,及长,遂承父志,参加并领导“复社”,坚持同魏忠贤余党进行斗争。

清兵南下,曾组织“世忠营”进行抵抗。

明亡以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于隐居中专事著述讲学。

所持政治思想主张,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曾大胆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倡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对清末改良主义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一定影响。

(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

(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因为高二开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识肯定有一定的欠缺,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方案,更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会白白流淌的,收获总是自己的。

一起看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欢送查阅!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1教学目标1.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2.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昭君出塞而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

从西晋的石崇开始,到南北朝的鲍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

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凛,然而诗歌那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

二.咏怀古迹简介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这五首诗是诗人游江陵、夔州一带,访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蜀先主庙、武侯祠,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一气贯成,为一组诗。

第一首写庾信。

诗人一直是赞美庾信的,诗中由庾的遭遇联系起自己的境况。

第二首写屈原弟子宋玉,既说明诗人崇拜他的词章,又深感同样的悲凉寂寞,感慨中对国运的兴衰怀有讽喻。

第三首写王昭君,全诗从“怨〞字落墨,并使发出无穷怨恨之声的琵琶作为昭君的化身,别具一格。

第四首通过老百姓对刘备驾崩地的四时祭祀之勤,表达了对刘备和孔明君臣的崇敬,同时对诗人的飘泊生活不胜感慨,将荒凉的景象写外有情。

第五首是对诸葛亮更高的评价,艺术感染力极强。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结合解释、感知诗歌)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词语。

明确:诗人咏昭君村、思念王昭君。

(怨恨)四.背景简介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君》教案
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初步了解我国明末清初时期民主启蒙思想发展的情况;了解民主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生平及其思想。

能对这些事件和人物作出评介。

二、积累有关文言文知识,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读为主,结合讨论,师生、生生互动。

由于此课难度不大,仅安排一课时时间,故按照比较常规的教学方法。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2分钟)
清代龚自珍诗云:“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鲁迅先生也有这样的诗句:“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万马齐喑究可哀”“万家墨面没蒿莱”,这就是我国封建皇权统治时期社会的真实写照。

比龚自珍略早些的17世纪中叶,明朝灭亡,另一个号称“中央帝国”的王朝——满清走向了它的“辉煌”。

这个时期,帝制正盛,风雨如磐,谁要是对“天子”有一点点“不敬”,那就是“大逆不道”。

而就是有这样一个人,在这腥风血雨、黑色恐怖的岁月,竟大胆地喊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口号,鼓舞人民把人君打翻在地,掷其皇冠,摧其御座,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气魄!要知道,这可是轻则系身囹圄,重则身首异处、惨遭灭门的“罪行”啊!
喊出这个口号的人,就是黄宗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喊出这个口号的战斗篇章——《原君》。

二、推出投影资料。

(6—8分钟)
可分成几个专题,要求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在预习中分别从书籍或网络中摘取有关内容,并制成教学幻灯片。

课堂上可由学生展示讲解。

内容:
1时代再现。

(略)
2作者简况:
黄宗羲(1601—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

浙江余姚人。

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出自官僚家庭,其父黄尊素因弹劾权奸魏忠贤而遭害,及长,遂承父志,参加并领导“复社”,坚持同魏忠贤余党进行斗争。

清兵南下,曾组织“世忠营”进行抵抗。

明亡以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于隐居中专事著述讲学。

所持政治思想主张,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曾大胆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倡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对清末改良主义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一定影响。

在文学方面,面对当时激烈的民族矛盾,极力主张反映历史现实,抒写真情实感,反对明代“七子”的模拟之风。

所作诗文,多表现高尚节操之作。

除《明夷待访录》单刊成集外,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南雷文案》等。

今人又编有《黄梨洲文集》。

3一代奇书——《明夷待访录》。

(略)
三、引导学生逐段自读课文。

具体方法是:每段按规定时间,完成自读——讨论——质疑——释疑四个过程;自读,重在解决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等语言方面问题;讨论,重在
解决内容理解方面问题;质疑,重在提出语言、内容两方面的疑难问题;释疑,是由教师集中解决共性问题。

前三个过程学生为主,释疑则由教师为主。

自读前教师要提出思考题,加以引导。

1第1段(4分钟)
问题:文中的“自私”、“自利”与现在所说的“自私”、“自利”意思一样吗?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你怎样认识古之人君不愿为君?
文言实词虚词:莫或犹夫(夫以千万倍之勤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2第2段(6分钟)
问题:后之人君把天下当作自己的产业,在长期过程中,其思想情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一段是怎样推理的?
文言实词虚词:然所曾为然则
文言句式:传之子孙孰与仲多
3第3段(5分钟)
问题:你怎样认识伯夷、叔齐的“耻食周粟”?
文言实词虚词:寇雠稽私
4第4段(5分钟)
文言实词虚词:缄若虽易
四、本文在论证上充分运用了历史上翔实的事例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条理十分清晰。

教师请大家用归纳提纲、列举图表等方法,对文中涉及的人物及行为,按照“人物”“行为”“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四项,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梳理(还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人物——禹;行为——入而不得去;直接原因——勤千万倍,不享其利,非人情所欲居;根本原因——明乎为君之职分。

(8分钟)
示例:
人物行为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许由、务光去而不入
尧、舜入而又去
禹入而不得去勤千万倍,
不享其利,
非人情所欲居明乎为君之职分
汉高帝利“产业”沾沾自喜
明太祖保“产业”丧心病狂
崇祯帝失“产业”凄凄惶惶
桀、纣享“产业”残暴荒淫
小儒妄传言为虎作伥以天下为莫
大之产业不明为君之职分
五、整理写作特点。

(5分钟)
(见“课文说明”)
六、自由论坛。

(时间长短视具体情况而定)
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以及文言文有关知识等各方面谈谈自己看法。

七、布置作业。

“理解·鉴赏”一至五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