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
牧草栽培学知识点总结

牧草栽培学知识点总结一、牧草概述1. 牧草种类:牧草包括禾本科的熔草、早熟禾和牧草、豆科的苜蓿等。
2. 牧草生长特点:牧草生长周期长,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可直接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3. 牧草的价值:牧草是畜牧业的主要饲料来源,具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牲畜的生长和产奶有重要作用。
二、牧草栽培技术1. 土壤要求:稳定的土壤结构、适宜的土壤肥力、适当的土壤酸碱度等是牧草生长发展的重要因素。
2. 种子选购:牧草种子应具有良好的萌发力和生存力,还应具有丰富的养分和适宜的外形。
3. 播种时间: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下的牧草播种时间会有差别,但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较为适宜。
4. 播种方法:常用的有直播、撒播、线路播种和机械播种等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5. 施肥技术:合理的施肥方案可以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可以采用有机肥、矿物肥和复合肥等多种施肥方式。
6. 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是保证牧草生长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旱季或干旱地区。
7. 节水育苗:选用适宜的品种,精细化管理以及灌溉控制是节水育苗的关键技术。
8. 病虫害防治:牧草的主要病虫害包括禾本科细菌性病害、煤污病和蔷薇病毒病等,采取合理的防治方法可以保证牧草的正常生长。
三、牧草品种选择1. 种植地区和气候条件: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下,适宜种植的牧草品种有所不同,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
2. 生产性能:包括产量、食用价值和草场利用能力等方面。
3. 抗逆性能:包括抗干旱、抗盐碱和抗病虫害等方面。
4. 适口性:适口性好的牧草品种能够增加牲畜的食欲,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5. 社会环境因素:如环境保护、社会效益等。
四、牧草的管理1. 茬场制度:不同牧草在不同的地区和气候条件下可有不同的茬场制度,一般为单茬一年或双茬一年。
2. 刈割技术:不同的牧草种类和生长阶段有不同的刈割要求,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刈割时间和刈割高度。
3. 肥料施用:合理的施肥方案可以保证牧草的高产和品质,应根据不同地区、种类和生长季节进行调整。
牧草栽培学经典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1、牧草:狭义的牧草是指可供家畜采食的各种栽培的和野生的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是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其他科种类较少。
广义的牧草除各种栽培和野生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可供家畜采食的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类可供栽培的或野生的植物。
2、饲料作物:指人工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的各种作物。
3、生长:细胞分生引起植物体积、重量和数量的不可逆增加,使植物体由小变大,最终变为成熟植株的现象叫生长。
4、发育:细胞分化引起不同部位细胞群发生变化,形成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这种植物体的构造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就是发育。
5、土壤肥力:土壤及时供给和调节牧草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6、生育期:以籽实或果实为收获对象的牧草,其生育期是指从种子出苗(返青)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总天数。
7、生育时期:牧草饲料作物的生育时期是指一个生长季中外部形态特征上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或者说在牧草饲料作物生育过程中,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化而划分的几个生育阶段。
8、土壤耕作:是根据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应用人工的或机械的方法,建立土壤的良好耕层构造,以达到调节土壤中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理化及生物学性状,消除杂草和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等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9、混播:在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
10、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而这种置和状况取决于该物种的形态特适应性、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
11、再生性:牧草被刈割或放牧后重新恢复绿色株丛的能力。
12、根蘖:地下横走根上的不定芽萌发产生的分枝。
13、根颈:有入土较深的粗壮主根的植物在地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连接处形成膨大的部分称为根颈,用以贮藏养分供分枝的产生。
14、根茎:植物的地下分蘖节上长出的与主枝垂直的横走的地下茎。
由根茎上可产生新的根和分枝。
15、分蘖:本科牧草长至3~4片叶时,从母株的茎节、根茎上产生侧枝的现象。
(完整word版)牧草栽培学 复习题三(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一.牧草饲料作物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牧草饲料作物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2饲草生产是种植业和牧业结合的纽带3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4栽培牧草可以充分利用气候与土地等资源5发展草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二.未来我国草地畜牧业发展前景展望?未来我国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空间在我国的西南地区。
主要原因:水资源成为未来草地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西北地区增长空间有限。
由于污染的存在东部沿海地区将不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
东南地区温度偏高,不适于草食家畜的生产(主要为牛和羊)。
另外东部沿海地区将成为我国甚至世界制造业基地,畜牧业相对而言投入产出水平低。
西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将成为我国未来主要的草食畜牧业生产基地。
三.根的主要生理功能?1固定和支撑的作用;2从土壤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3贮藏养分的作用;4合成氨基酸、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
四.茎的主要生理功能?1具有支持叶片、花、果等器官的作用2输导作用3贮藏有机物、水分4能进行部分光合作用5可用于无性繁殖五.叶的主要生理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合成氨基酸等其它有机物。
六.花的主要生理功能?1完成植物的授粉与受精作用,形成合子;2产生各种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的生殖生长。
七.果实的主要生理功能?保护种子、传播种子、提供营养。
八.水分对牧草与饲料作物的作用?1.水是原生质的组成部分。
2.水是代谢过程中的反应物质。
3.水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的溶剂。
4.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萎蔫。
5.吸收水分、养分的重要动力,维持CO2进入植物体内的通道的重要物质。
6.缓减温度聚变。
九.区划的原则和依据?原则:(1)遵循自然规律,结合农牧经济(2)自然条件、发展方向、布局和关键措施在同一区域内相对一致(3)同一区域保持连片,垂直差异不作为区划条件依据:(1)自然地理位置、地貌、土壤和气候带(2)生产发展方向(3)主要栽培草种的特性、生产条件和利用方式。
十.土壤耕作的作用?1改善土壤的耕层结构2掺合残茬,防除杂草和病虫害3平整地面,蓄水保墒,提高播种质量十一.不能发芽的种子,称为硬实种子。
牧草栽培学复习题

牧草栽培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0、饲用植物;1、牧草;2、野生牧草;3、栽培牧草;4、饲料作物;5、牧草栽培学;6、初生根(种子根);7、次生根;8、根颈;9、根瘤;10、分蘖;11、分蘖节;12、分蘖带(茎基);13、株丛;14、匍匐茎;15、根状茎(根茎);16、生殖枝;17、营养枝;18、上繁草;19、下繁草;20、根茎—疏丛型;21、疏丛型;22、根茎型;23、密丛型;24、匍匐茎型;25、根颈—丛生型;26、根蘖型;27、冷季型牧草;28、暖季型牧草;29、生长期;30、积温;31、冠根比;32、茎叶比;33、年生长周期;34、生育时期;35、物候期;36、返青期;37、初花期;37、盛花期;38、乳熟期;38、蜡熟期;39、果后营养期;39、枯黄期;39、休眠期;40、再生性;41、种植制度;41、复种;41、套种;41、轮作;41、间作;42、生态适应幅;43、翻耕;44、深松耕;45、旋耕;46、包衣;47、种衣剂;48、共生专一性;49、互接种族;50、丸衣;51、点播;52、条播;53、撒播;54、单播;55、混播;56、犁沟播种;57、保护播种;58、分期播种;59、覆盖播种;60、免耕播种;61、寄籽播种;62、间苗;63、补苗;64、定苗;65、中耕;66、植物必需营养元素;67、最小养分;68、拮抗作用;69、土壤营养元素容量;70、化肥之位置效应;71、植物营养之最大效率期;72、肥料;73、化肥;74、复合肥;75、微肥;76、速效肥;77、缓效肥;78、生理酸性化肥;79、生理碱性化肥;80、盐分指数;81、有机肥;82、菌肥;83、基肥;84、追肥;86、蒸散量;86、耗水量;86、需水量;87、蒸散强度;88、耗水强度;89、需水强度;90、田间持水量;91、凋萎系数;92、有效水;93、入渗速率;94、耗水系数;95、灌溉定额;96、灌溉效率;97、灌水定额;98、灌水强度;99、喷灌;99、漫灌;99、畦灌;99、沟灌;99、滴灌;100、地下灌溉;101、杂草;102、早春性杂草;102、晚春性杂草;102、越冬性杂草;103、简单型多年生杂草;104、复杂型多年生杂草;105、阔叶杂草;106、窄叶杂草;107、寄生杂草;108、内吸传导性除草剂;109、触杀性除草剂;110、选择性除草剂;111、灭生性除草剂;112、芽前处理剂;113、芽后处理剂;114、茎叶处理剂;115、土壤处理剂。
《牧草栽培及加工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牧草栽培及加工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22210)一、名词解释1、生育期:植物从种子到种子所要经历的时间。
2、青贮:利用乳酸菌产生的乳酸长期保存青绿饲料多汁营养的一种方法。
3、苗期:禾本科牧草从出苗到三叶期之间和豆科牧草从出苗到长出第一片真叶的时期成为苗期。
4、追肥:在作物生长期内结合降雨或灌溉使用的肥料。
5、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分与土壤湿重的比例。
6、速效养分:土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养分。
7、顶凌播种:冬季无积雪或积雪较少地区,经过冬季的冻融、蒸发,地表均有一定的干土层(2-3cm)。
春季当表土层解冻3-5cm,下层结冻,机车可进地作业播种,俗称顶凌播种。
8、绿肥:有青绿牧草或饲料作物翻压沤制而成的肥料。
9、复种指数:单位时间(年)种植和收获植物的世代数。
10、营养生长:植物开花前的生长为营养生长。
11、生殖生长:植物开花后到种子成熟期间的生长为生殖生长。
12、牧草:广义上泛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藤本、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栽培或野生的植物;狭义上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13、高温应激:植物体在遇到不适合其生长的高温条件时所表现出来的在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反应。
14、低温应激:植物体在遇到不适合其生长的低温条件时所表现出来的在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反应。
15、种用价值:种子检验中纯净可正常发芽的种子占被测种子的比率。
16、发芽率:发芽实验正常发芽种子数与被测种子数的比率。
17、种子活力:种子所具有的成长为正常植株的内在潜力,一般以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的数目来表示。
18、根茎:部分植物具有的埋藏于地面下可横向生长并具有向下生根与向上发芽抽枝的茎。
19、根蘖:部分植物的根具有横向生长的特性,当生长一定距离又可向上发枝向下生根,这种习性成为根蘖。
20、根颈:豆科牧草根与茎相接的部分,分蘖节集在它的上面。
21、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供植物营养的一类杆状细菌。
牧草重点

一、名词解释1.分蘖:禾本科牧草在生长到一定时期距离表较近的几个节上向上发出新枝、向下生根成为分蘖。
2.硬实:一些植物的种子由于其种皮的不透水、不透气的特性使其在遇到适宜的发芽条件时仍不能萌发,这种特性称为硬实。
3.发芽率: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5℃左右,空气流通,水分充足)进行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检验种子的百分率。
4.种子活力:种子所具有的成长为正常植株的内在潜力,一般以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的树木来表示。
5.发芽势:发芽试验的初期,规定时间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验种子数的百分率。
6.疏丛型禾草:分蘖节埋于地下,形成的株丛比较松散的牧草。
7.密丛型禾草:分蘖节接近地表,形成的株丛比较紧密的牧草。
8.上繁草:植株上部分枝较多而下部较少,适合于刈割的牧草。
9.下繁草:植株下部分枝较多而上部较少,适合于放牧的牧草。
10. 速效养分:土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养分。
11.总状花序:花有梗,排列在一个不分枝且较长的花轴上。
花轴能不断向上生长。
如紫花苜蓿等。
12.穗状花序13.圆锥花序:14.返青:多年生植物在夏季或冬季枯黄后在秋季或来年春季恢复生长现出绿色成为返青。
15基肥:播种前随整地施入土壤的肥料。
16.追肥17 光周期现象:一些植物,如冬小麦、晚稻等,在其营养生长期必须经一定的光周期诱导,才能转为生殖生长,这种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18.种子用价:种子利用率,是指供检验种子真正有利用价值的种子数占供试验样品的百分率。
19.营养临界期:植物生长过程中某一时期对肥料特别敏感,这是肥料缺乏会使产量大幅度降低,这一时期成为营养临界期。
20.水分临界期:21. 苜蓿的秋眠性:是苜蓿的一种生长特性,指秋季在北纬地区由于光照减少和气温下降,导致苜蓿形态类型和生产能力发生变化的现象。
22.青贮23.青贮饲料24.干草调制二、1.适时刈割的原则?2.试述优质青贮饲料调制原理及关键技术?3. 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的差异?4. 以你熟悉的一种牧草为例,试述其栽培技术5.区划6.青饲轮供计划方案的制定7.能够区分一年生牧草与多年生牧草,并了解主要牧草的重要特征8.青贮发酵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9.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方法?10.禾本科牧草刈割期?豆科牧草刈割期?11.试述混播的原理及其优势12.种子发芽的条件?。
牧草栽培学复习资料

牧草栽培学目录绪论第一章生理基础第二章牧草的分布与区划第三章牧草栽培管理第六章其它科饲草第一节菊苣第二节苦卖菜第三节酸模属牧草第四节其他野菜类饲草第七章常见牧草中毒第八章饲草生产计划的制定第九章牧草种子生产技术绪论一、饲草的概念二、牧草饲料作物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四、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五、前景展望饲草的概念饲草(F o r a g e)包括牧草和饲料作物,牧草:广义上泛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藤本、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栽培或野生的植物;狭义上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这两科囊括了绝大部分栽培牧草。
此外,藜科、菊科及其他科也有,但种类很少。
饲料作物:指用于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用的作物,如玉米、高梁、大麦、燕麦、黑麦、大豆、甜菜、胡萝卜、马铃薯、南瓜等各类作物。
一、饲草的概念实际上,牧草与饲料作物在概念上难以分情,我国因传统习惯有此划分,美、欧及日本等国统称为饲用作物(f o r a g e c r o p s),甚至干脆归在“作物(c r o p s)”中。
牧草,王栋先生1950年在《牧草学概论》“各种禾本科之细茎植物,并包括其他可供饲养牲畜用之细茎植物。
如苜蓿,红三叶,莎草,碱草等均可谓之牧草”。
《牧草学各论》“指可供饲养牲畜用的草类,无论是栽培的草类或野生的草类,只要能用来饲养牲畜,都属于牧草的范围。
在农业生产中,牧草这个名词有时可以包括水草及植株较低,茎枝较细,可作饲料用的灌木”。
《辞海》“人工栽培或野生可供刈草或放牧用的细茎植物。
以禾本科和豆科草本植物为主”。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供家畜采食的草类,以草本植物为主,包括藤本植物、半灌木和灌木。
”二、牧草饲料作物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牧草饲料作物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饲草生产是种植业和牧业结合的纽带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栽培牧草可以充分利用气候与土地等资源发展草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三、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一)国内饲草生产的现状1、历史悠久2、长期以来发展缓慢3、种植面积不断扩大,4、技术支撑力度不断增强,但国内技术应用水平总体较差5、牧草生产形式多样,各具特色6、北降南扩青贮料切碎大型塑料袋青贮(鲜草切碎青贮)(二)国外饲草生产现状(三)发展趋势1.现代集约化高效畜牧业的需求2.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需求3.退耕还草、生态建设的需求四、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牧草栽培学是研究牧草饲料作物的栽培技术、加工调制和经营组织的科学。
牧草栽培学复习资料.docx

牧草栽培学目录绪论第一章生理基础第二章牧草的分布与区划第三章牧草栽培管理第六章其它科饲草第一节菊苣第二节苦卖菜第三节酸模属牧草第四节其他野菜类饲草第七章常见牧草中毒第八章饲草生产计划的制定第九章牧草种子生产技术绪论一.饲草的槪念二.牧草饲料作物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四.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五.前景展望饲草的概念饲草(Forage)包括牧草和饲料作物,牧草:广义上泛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藤本.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栽培或野生的植物;狭义上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这两科囊括了绝大部分栽培牧草。
此外,藜科.菊科及其他科也有,但种类很少。
饲料作物:指用于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用的作物,如玉米.高梁、大麦.燕麦、黑麦.大豆、甜菜.胡萝卜. 马铃薯、南瓜等各类作物。
一.饲草的概念实际上,牧草与饲料作物在概念上难以分情,我国因传统习惯有此划分,美.欧及日本等国统称为饲用作物(forage crops),甚至干脆归在"作物(crops) ”中。
牧草,王栋先生1950年在《牧草学概论》“各种禾本科之细茎植物,并包括其他可供饲养牲畜用之细茎植物。
如苜蓿,红三叶,莎草,碱草等均可谓之牧草《牧草学各论》"指可供饲养牲畜用的草类,无论是栽培的草类或野生的草类,只要能用来饲养牲畜,都属于牧草的范围。
在农业生产中,牧草这个名词有时可以包括水草及植株较低,茎枝较细,可作饲料用的灌木"。
《辞海》“人工栽培或野生可供刈草或放牧用的细茎植物。
以禾本科和豆科草本植物为主”。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供家畜釆食的草类,以草本植物为主,包括藤本植物.半灌木和灌木。
”二.牧草饲料作物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牧草饲料作物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饲草生产是种植业和牧业结合的纽带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栽培牧草可以充分利用气候与土地等资源发展草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三.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一)国内饲草生产的现状J历史悠久2、长期以来发展缓慢3>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技术支撑力度不断增强,但国内技术应用水平总体较差5. 牧草生产形式多样,各具特色6. 北降南扩青贮料切碎大型塑料袋青贮(鲜草切碎青贮)(-)国外饲草生产现状(三)发展趋势1. 现代集约化高效畜牧业的需求2. 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需求3•退耕还草.生态建设的需求四.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牧草栽培学是研究牧草饲料作物的栽培技术.加工调制和经营组织的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牧草:广义:泛指能被家畜采食的一切草本植物,包括草本型、藤本型、小灌木、半灌木、灌木以及部分乔木的枝叶。
狭义:仅指被家畜采食的一切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饲料作物:指用于栽培作为家畜饲用的作物。
牧草生长发育:从种子萌发到新的种子产生,要经历一系列形态结构和生理上的复杂变化,这个过程称为牧草的生长发育。
人工草地建植:人们有计划开垦一部分土地,采用翻耕、播种的方法,因地制宜的人工种植牧草或饲料作物、饲用灌木或半灌木,从而获得优质丰富的饲草以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牧草混播:在同一地块,同期混后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
草田轮作:以粮棉油为主要任务的轮作中加入多年生牧草的轮作方式。
多年生牧草保护播种:多年生牧草在一年生作物保护下进行播种的方式。
土壤耕作:是指在牧草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农机具的物理机械作用,调节土壤耕作层和表层状况,使土壤水分、空气和养分的关系得到改善,为牧草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二、各章重点
绪论
1、栽培种与野生种在适应性和外部性状方面存在哪些差异
1)株体及各器官变大
2)可利用部分营养成分含量变大
3)生育期和成熟期变得整齐集中
4)种子休眠性减弱或缩短
5)防护功能减弱
6)自行传播繁衍的功能减弱
7)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变窄
第一章
1、牧草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主要有哪些
一株完整的植物通常具有根、茎、叶、花、果、种子六大部分。
植株的各个部分称为器官,各个器官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如根纵横延伸,适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支撑植株,向其他器官输送养分和水分;叶平展,以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花色不同,其鲜艳程度也各异,以吸引昆虫传粉授粉,等等。
其中,根、茎、叶以吸收和合成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为主,被称为营养器官。
它们是植物产生花、果、种子的基础。
花、果、种子主要与繁衍后代有关,称为繁殖器官。
2、牧草根的主要生理功能
⏹固定和支撑的作用
⏹从土壤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
⏹贮藏养分的作用
⏹合成氨基酸、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
3、牧草果实的主要生理功能
⏹保护种子
⏹传播种子
⏹提供营养
4、牧草生长发育的特点
⏹顺序性和周期性(从种子萌发至新的种子成熟称为一个生长周期。
)
⏹重叠性和阶段性
⏹生长发育曲线呈“S”形
5、牧草引种的工作程序
(1)制定引种目标
(2)收集引种材料
(3)引种试验
a. 同一地区内不同地方间的引种试验
b. 不同地域间的引种试验:第一步,小区观察试验;第二步,品种比较试验。
第二章
1、依据培育程度划分,人工草地分为哪几种类型
(1)半人工草地;改良草地;补播草地
(2)人工草地
(3)饲料草地
2、人工草地建植工作步骤和程序
•草种选择
•场地选择
•土壤耕作(苗床准备)
•播种材料及其准备
•牧草播种: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深度
•新建草地的管理
3、草种选择的依据
1)地区与气候
2)牧草的生物学特性
3)土壤条件
4)牧草利用方式
5)饲喂家畜的种类
4、优良播种材料应具备的条件
1)净度高:包括纯度与净度
2)籽粒饱满:指种子成熟的发育程度和整齐性
3)生活力强:指种子的发芽力
4)无病虫害:对保障人工草地的有效建植至关重要
5)含水量低:一般要求豆科牧草种子含水量为12%;禾本科为11%--12%
5、待播材料检验的基本环节
1)纯净度测定:称重法;
2)发芽势、发芽率测定:实验室发芽法
3)种用价值的计算:种用价值=纯净度×发芽率×100%
6、播前的种子处理有哪些
1)豆科牧草的硬实处理
方法:机械法;化学法;寄种播种;紫外线、超声波照射;变温法
2)禾本科牧草的去芒处理;机械处理
3)破除休眠:通常对禾本科牧草而言方法:晒种;热温处理;沙藏处理
4)包衣拌种概念:指将根瘤菌、肥料、灭菌剂、灭虫剂等有效物,利用黏合剂和干燥剂涂黏在种子表面的丸衣化技术。
包衣材料:黏合剂;干燥剂和有效剂
7、根瘤菌接种条件及注意事项
接种条件:适宜的土壤湿度;通气性好;酸碱度适宜;适当施用微肥
注意事项:避光;忌化学物;忌化肥
8、表土耕作措施有哪些
⏹浅耕灭茬
⏹耙地
⏹耱地
⏹镇压
⏹开沟、做畦和起垄
⏹中耕
9、多年生牧草保护播种
(1)概念:多年生牧草在一年生作物保护下进行播种的方式。
(2)适用范围:水肥条件不成为限制因子时才可进行保护播种
(3)保护作物的选择:分蘖少;成熟早;生长初期发育慢
(4)实施方法:
播种方法:以间行条播常见。
优点:易于田间管理
播种时间:多采用同期播种
播种量:牧草的播种量同单播一样,而保护作物一般相当单播量的75%-50%
田间管理:保护作物在生长季结束前一个月收获完毕,并及时及时除去地上部秸秆及残差(5)注意事项:及时收割;加强管理
10、杂草防除的农艺方法
农艺方法:指通过采取农田耕作和其他人工方法达到消灭杂草的农艺技术措施。
(1)预防措施
(2)种植技术:合理安排和运用种植制度
(3)耕作手段:采用合理的土壤耕作措施
11、施肥的原则
(1)根据饲草的种类和生育时期施肥
(2)根据收获的对象决定施肥
(3)根据土壤状况合理施肥
(4)根据土壤水分状况等施肥
(5)根据肥料的种类和特性施肥
(6)施肥与农业技术配合
12、更新复壮技术
1)变更利用方式
2)重耙疏伐
3)补播
13、旱地种草技术
1)牧草抗旱播种技术
(1)抢墒播种(2)引墒播种(3)寻墒播种(4)干寄播种
(5)添墒播种(6)宽窄行播种(7)浸种催芽(8)育苗移栽
2)播前抗旱处理技术
(1)干燥脱水法(2)无机药剂浸种法(3)有机酸、维生素类溶液浸种法
3)施肥抗旱技术
4)化学物理抗旱技术
(1)抗蒸腾剂应用技术:薄膜法;干湿调节法
(2)保水剂应用技术:种类;使用方法;使用量
5)田间管理抗旱技术
14、坡地种草技术
1)种草前的整地
2)种植技术(1)带状种植(2)水平阶种植(3)陶体种植
3)播种方式
第三章
1、混播原理
1)形态学互补原理2)生长发育特性3)营养互补原理4)生态学原理2、混播牧草的选择原则
1)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播
2)根据牧草的生态适应性
3)根据混播草地利用年限
4)根据混播草地利用方式
5)根据混播成员间的协调性
6)根据家畜种类、饲养方式
3、混播牧草播种量的确定方法
(1)按单播量计算混播牧草的播种量
K=HT/X
K——每一混播成员的播种量(kg/hm2)
H——该种牧草种子利用价值为100%时的单播量(kg/hm2)
T——该种牧草在混播种的比例
X——该种牧草种子的实际利用价值(种用价值)
(2)根据营养面积计算混播牧草的播种量
X=100000×P×K/M×X×D
X——混播牧草中某一种牧草的播种量(kg/hm2)
P——该种牧草种子的千粒重(g)
K——该种牧草在混播中所占比例(%)
M——该种牧草每粒种子所需的营养面积
D——种子的种用价值
4、混播牧草的播种方法
(1)同行条播(2)间行条播(3)撒播(4)撒播与条播结合
第四章
1、轮作的类型
1)大田轮作
2)草料轮作:
(1)近场草料轮作:完全舍饲方式下的近场轮作;半舍饲方式下面近场轮作(2)远场草料轮作
3)蔬菜轮作
2、草田轮作计划的编制方法步骤
1)查询资料,收集素材,深入研究
2)合理安排,科学布局
3)划分轮作区,确定轮作次序
第一步,确定出轮作类型,轮作区数及轮作区大小
第二步,确定出各种作用在轮作中的比重
第三步,确定出轮作的次序,列出轮作周期表
第四步,编写轮作计划设计书
第五章
1、苜蓿的经济价值
1)饲用价值极高
2)改良土壤,提高肥力
3)重要的水土保持植物
4)重要的密源植物
2、苜蓿的利用
1)青饲
2)调制成干草
3)制成草粉
4)制成草颗粒
5)生产叶蛋白
3、红豆草的生长习性
1)喜干燥、抗旱、返青早,但耐寒力弱。
2)对土壤要求不严
3)对N肥很敏感,对P肥不敏感
4、白花草木樨和黄花草木樨形态上的差异
1)前者高于后者;
2)前者旗瓣较翼瓣稍长;
3)后者旗瓣和翼瓣等长;
4)前者开花期较后者约迟二周。
5、草木樨的利用
1)饲用2)荒山治理3)燃料
6、沙打旺的生长习性及栽培要点
习性:1)抗旱、耐寒、耐盐碱、抗风沙2)适应性强3)对土壤要求不严栽培技术:1)硬实处理2)粗细整地3)田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