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沉井专项施工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体化提升泵站沉井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1)

1.1编制依据 (1)

1.2适用范围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1)

2.1设计参数 (1)

2.2地质概况 (1)

第三章施工准备 (5)

3.1施工技术准备 (5)

3.2施工机械准备 (5)

3.3物资材料准备 (5)

3.4人员准备 (5)

第四章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6)

4.1施工工艺 (6)

4.2施工方法 (7)

第五章质量控制措施 (23)

5.1沉井井位纠偏方法 (23)

5.2沉井突沉的预防措施 (23)

5.3沉井终沉时的超沉预防措施 (23)

5.3沉井下沉对周边环境的保护措施 (23)

第六章质量控制标准 (24)

6.1沉井制作时的质量控制 (24)

6.2沉井下沉结束的质量控制 (24)

第七章安全控制措施 (25)

第八章雨季施工措施 (26)

第九章应急预案 (27)

9.1应急领导小组 (27)

9.2应急预案内部救援队伍和物资 (27)

9.3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训 (28)

9.4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28)

9.5应急响应 (29)

9.6各类安全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 (29)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

1.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1.2《混凝土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666-2011

1.1.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1.1.4《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1.1.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1.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1.7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规程(CECS 137 :2015);

1.1.8一体化提升泵站设计图纸;

1.2适用范围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设计参数

2.1、沉井为6m*6m、深度14.75m、井壁顶标高为34.1,井壁厚度为250mm;

2.2、沉井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排水下沉施工;

2.3、井壁采用C30混凝土现浇,封底采用C20素混凝土封底;

2.4、钢筋采用HRB400;

2.2地质概况

2.2.1地质情况

拟建场地属于平原地貌。

本次勘察地层揭露最大深度为20m,根据现场勘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按地层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并按地层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将拟建场区地层划分5个大层,并进一步划分亚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人工堆积层:

粘质粉土填土①层:黄褐色,稍密,稍湿,以粘质粉土为主,含砖渣、

灰渣、植物根。本层沿线地表普遍分布。

杂填土①层:杂色,稍密,稍湿,含灰渣、砖块、石子、瓦片、植物根。局部分布。

人工填土层一般厚度为0.50~2.90m。

新近沉积层:

粉细砂②层:黄褐~褐黄色,湿,稍密~中密,含云母、石英、长石,夹粘质粉土透镜体。

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1层:浅灰~褐黄色,湿~很湿,密实,含云母、氧化铁、有机质,夹细砂或粉质粘土透镜体。

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②2层:浅灰~褐黄色,很湿,可塑,含云母、氧化铁、有机质,含姜石、贝壳,夹粘质粉土或砂质粉土透镜体。

第四纪沉积层:

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③层:灰~褐黄色,湿~很湿,软塑~硬塑,含云母、氧化铁、有机质,含姜石,夹粘质粉土或粘土透镜体。

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③1层:灰~褐黄色,稍湿~湿,中密~密实,云母、氧化铁、有机质,含姜石,夹粉质粘土或粉砂透镜体。

细砂④层:黄褐~褐黄色,湿~饱和,中密~密实,含云母、石英、长石,夹粉质粘土、砂质粉土、粉砂、中砂或粗砂透镜体。

圆砾④1层:杂色,湿~饱和,密实,含量65-70%,级配较好,最大粒径4cm,一般粒径0.5-2cm,中粗砂充填。

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⑤层:褐黄色,很湿,可塑~硬塑,含云母、氧化铁,夹粘质粉土或粘土透镜体。

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⑤1层:褐黄色,稍湿~很湿,密实,含云母、氧化铁,夹粉质粘土或粉砂透镜体。

本次勘探未穿透此层。

上述各地层分布及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

2.2.2地下水概况

2.2.2.1勘察实测地下水位

本次勘察钻孔最大深度为20m,在勘察深度范围内观测到一层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为层间水。水位埋深为14.30~16.40m,水位标高为24.24~29.74m,观测时间为2017年8月16~28日,含水层为细砂④层和圆砾④1层,主要接受径流补给,以径流和越流方式排泄。静止水位情况见“勘探点一览表”。

2.2.2.2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

地下水水位变化,取决于气候、地层结构、迳流条件、人为因素等的综合影响。

上层滞水的动态变化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每年7~9月份为大气降水的丰水期,地下水位自7月份开始上升,9~10月份达到当年最高水位,随后逐渐下降,至次年的6月份达到当年的最低水位,平均年变化幅度约为2~3m。

2.2.2.3地下水与场地土的腐蚀性评价

地下水埋藏较深,可不考虑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根据本次勘察分别对17#与19#孔取土做土的易溶盐分析,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规定的标准判定:本场区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土腐蚀性分析详见附表“检测报告”。

2.2.2.4地下水位长期观测资料

(1)根据北京地区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拟建场区历史最高水位接近自然地面。

(2)近3-5年地下水位:依据本次勘察取得的地层资料和我单位附近资料,近3-5地下水位可按埋深9.00m考虑,水位标高约23.30m。

(3)依据该场区历年最高水位,并考虑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确定该场区的抗浮设防水位标高为23.30m。

2.2.3抗震评价

2.2.

3.1抗震设计参数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修订版)以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判定,拟建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20g,由于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