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Doc2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doc

合集下载

2019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测试卷1含答案

2019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测试卷1含答案

2019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测试卷1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一、积累及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行.辈(xíng)怅惘.(wǎng)绅.士(shēn)凫.水(fú)B.归省.(xǐng)絮.叨(xù)撺掇.(duo)争讼.(sòng)C.糜.子(měi)斡.旋(wò)幽悄.(qiǎo)蕴.藻(yùn)D.恬.静(tián)羁.绊(jī)烧灼.(zhuó)冗.杂(chén)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磅礴燎原家眷叹为观止B.束缚点缀严峻顾名思义C.皎洁挑衅辐射人情世故D.锵然斡旋嘱咐震憾人心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C.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D.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彼....,却也习以为常。

4.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3分)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④端午节,是入夏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A.④①⑤②③B.⑤②③④①C.④①②⑤③D.②③④⑤①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8分)[材料一“文都”端午]“东亚文化之都”泉州,节日习俗独具特色。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语文八年级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语文八年级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八年级语文一. 基础(22分)1. 多读多背经典诗文可以提高你的文学品位,请工整、规范地默写古诗文名句。

(8分)⑴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1分)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1分)⑶□□□□□□□,松间沙路净无泥,□□□□□□□。

(苏轼《浣溪沙》)(2分)⑷八月湖水平,□□□□□。

□□□□□,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分)⑸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一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摒弃世俗、皈返自然的意愿的两句是:□□□□□,□□□□□。

(2分)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⑴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qǐ lì( ),而且神秘、迷人。

⑵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lánɡ jí()的东西,又想起祖母。

⑶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shēnɡ nì jì()。

⑷设计者和匠师们yīn dì zhì yí(),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终于要砌新台阶了,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B. 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

C. 现在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者手段之隐蔽、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 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刻苦钻研的精神,更需要一丝不苟....的态度。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平时没有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

(删除“因为”)B. 这次受检的十余种教辅资料合格率不足10%左右。

(“不足”和“左右”删除其中一个)C. 同学们要尽量选择无异味的橡皮擦、无刺激气味的涂改液和学习用品。

(把“学习用品”改成“文具”)D. 既然你能够认真地读完课程标准推荐阅读的名著,那么,一生将受益无穷。

2018-2019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凛冽(lǐng)要塞(sài)轻盈(yínɡ)锐不可当(dǎng)B.横蛮(hèng) 炽热(zhì) 酒肆(sì) 颔首低眉(hàn)C.吹嘘(xū) 佃农(diàn) 不逊(xùn) 深恶痛疾(è)D.诘责(jié) 滞留(zhì) 和蔼(ǎi) 广袤无垠(mà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轩昂躁热粗糙油光可鉴 B.简陋落弟俭朴筋疲力尽C.窒息仁慈蒙昧为富不仁 D.慰勉畸形愚钝诚皇诚恐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如果支付宝的“圈子”里藏污纳垢,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

B.照片中她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或是正襟危坐,或是嘟嘴卖萌,优雅俊美。

C.电影《大鱼海棠》的预告片中“守望重生”“义无反顾”“爱苦别离”三个章节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刻画。

D.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B.一档名为《朗读者》的大型朗读类节目播出,加上已经成为热门话题的《见字如面》,给人一种久违的文化气息。

C.一年一度的两会,吸引着来自各行各业的目光,打动着亿万百姓的心弦。

D.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建设书香型校园,鼓励学生们读经典的书。

②一所学校可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

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

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

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二、(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8分)
12.采菊东篱下甲光向日金鳞开星河欲转千帆舞感时花溅泪似曾相识燕归来云生结海楼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每句1分,错字、漏字、多字不给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13.(2分)有的(有时)跑,逃跑,离开
14.(2分)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佩(佩服)同敞。

15.(2分)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敌人幽禁之后,依旧坦然自若;临刑时脸色一点也没变。

正是“威武不能
屈”的精神体现。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
16.(3分)求学时,买鞋不成,借书给贫困少年;参加工作后,去鞋铺寻少年,没有找到;落脚天津,
参加老乡会,再逢当年卖鞋人。

17.(4分)“捧”,写出对书的珍爱;“盯”写出看书的认真;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少年人对书的
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18.(4分)A C
19.(3分)脚穿麻鞋,回忆起曾经与麻鞋有关的人和事,表现了作者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意思对即
可)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20.(2分)材料四
21.(3分)健全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22.(2分)萤火虫法布尔
23.答案要点: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大公无私、率真质朴、有杰出指挥才能(3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24.作文。

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二文言文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二文言文解析

强盛)国(国家,《烛之武退秦师》:“国危矣,若使烛之武退秦师,师必退。

”),不法(效法)其(那些)故(旧的法规);苟可以利(使动用法,使……有利)民(百姓),不循(遵循)其礼(礼制,这里特指旧的礼制)。

”孝公曰:“善(很好)。

”“治(治理。

《陈情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世不一道(方法。

《过秦论》:“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

”),便(便利)国不法古(古制)。

故(所以)汤武【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不循古而王(wàng,名词用作动词,称王,《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

”)夏殷【指夏桀和殷纣】不易(改变)礼而亡(灭亡,《六国论》:“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反(反对)古者不可非(责怪,《逍遥游》:“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而循礼者不足(值得)多(称赞)。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以……为:把……任命为)左庶长【秦国官职,是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的军政首席大臣,秦国尚左,在左右庶长中,以左庶长为首。

】,卒(最终,《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定(确定)变法之令。

令(命令)行(实行)于民期(jī一周年,《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年,秦民之(到,《鸿门宴》:“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国都言(诉说)初令之不便者以(用)千数(计算)。

于是太子【秦始皇之前的太子不称皇太子,而是太子或公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推行),自上犯(触犯)之。

”将法(惩罚)太子。

太子,君嗣也(判断句),不可施刑(刑罚),刑其傅【即太子傅,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公子虔,黥【黥刑,又称为墨刑。

在罪犯面部、耳后、颈项、手臂上刺后涂以墨的刑罚,是五刑中最轻的刑罚,汉文帝时废止。

五代后晋恢复,改称刺字,并与流刑结合使用,称为刺配,沿用至清】其师公孙贾。

明日(第二天),秦人皆趋(遵循)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假字,通“悦”,高兴。

《烛之武退秦师》:“秦伯说,与郑人盟。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姓名班级得分亲爱的同学,如果这份试卷是一片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翱翔的雄鹰;如果它是一片碧绿的草原,你就是那奔驰的骏马。

请自信地拿起你的笔,也许你会比雄鹰飞得更高,比骏马跑得更快。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1.古诗词名句默写。

(10分)①,一览众山小。

②大漠孤烟直,。

③苔痕上阶绿,。

④,柳暗花明又一村。

⑤予独爱莲之,濯清涟而不妖。

⑥,波撼岳阳城。

⑦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⑧思乡是游子们永恒的主题,“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道出了游子悲苦的心情,崔颢的《黄鹤楼》中写道:“,”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分)①tuí唐②穷愁 liáo 倒③狼jí④杀戮.3.解释下列文言文加点字。

(4分)①虽.乘奔御风②选贤与.能③神情与苏、黄不属.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北京申办奥运成功,我就萌发了学好外语,2008年去北京当个志愿者,为奥运服务。

B.我生长在戏剧之家,豫剧对我一点都不陌生。

C.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D.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10%。

5. 选择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2分)A 赵翼在《论诗》中谈起诗歌的创作、鉴赏的时候提出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的主张,其大气与狂放由此可见一斑....。

B今天的海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道路宽阔车水马龙。

C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肆无忌惮....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

D我们要勇敢的面对困难,遇到困难不能总是退避三舍....。

6. 根据下面的内容拟写一个新闻标题。

(不超过15字)(2分)《南京晨报》12月1日电安徽又有一人感染禽流感死亡。

部编版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一、古诗文积累与运用:(15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

2.烽火连三月,。

3.,病树前头万木春。

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诗人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融入生活理趣的名句是:,。

5.《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诗人“舍生取义,杀生成仁”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

6.《游山西村》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了民风淳朴可爱的诗句是:,。

7.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散发着不朽的魅力。

文中表现桃源人与外人间隔,不知如今是何年何月之意的句子:,。

8.学校食堂的菜品公示栏上有如下内容:(4分)①请将公示栏中的两个错别字:改为;改为。

(2分)②就上面的错别字,你准备给食堂师傅提出来,请他们改正。

你将怎么说?(2分)。

二、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5分)甲.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论语》九则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曰:“,。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共20篇,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1分)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是谓能养.()②游必有方.()③德不孤,必有邻.()④君子喻.于义()11.补全文中第七则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12.如何理解“德不孤,必有邻”?(2分)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3分)乙.课外文言文阅读(5分)沐则心覆文公之出也①,竖头须②,守藏者也③,不从④。

公入⑤,乃求见,公辞焉以沐⑥。

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报告简介本文对八年级语文试卷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了解学生在语文学科上的整体表现和短板,并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建议。

分析主要包括试卷难易程度、题型分布情况、学生得分情况等方面。

试卷难易程度根据统计数据,本次八年级语文试卷整体难度适中。

试卷中有一些挑战性较高的题目,但总体而言,大部分题目对学生来说是可以应对的。

然而,仍有部分学生在难度较高的题目上表现不佳,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知识点的学习。

题型分布情况本次试卷的题型设置充分、多样。

主要包括阅读理解、填空、选择、作文等。

各题型所占比例如下: - 阅读理解:30% - 填空:20% - 选择:40% - 作文:10%从题型分布情况来看,选择题占据了较大比例,这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阅读能力和快速思维能力,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准确作答。

学生得分情况对学生得分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整体得分情况较为分散。

一部分学生取得了较高的分数,展现了较好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但也存在一部分学生得分较低,需要进一步提升。

具体分析如下: - 阅读理解得分较为稳定,约有80%的学生在这一部分能够获得较高的得分,展示了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 填空题得分相对较低,约有30%的学生在这一部分表现不佳,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词语搭配、语法知识的掌握。

- 选择题得分较为集中,约有60%的学生在这一部分能够得到较高分数,约有10%的学生得分较低,需要在阅读理解、语法知识等方面加强学习。

- 作文得分表现较为分散,约有50%的学生在这一部分能够取得不错的分数,约有20%的学生得分较低,需要提升写作能力。

学习建议综合试卷分析和学生得分情况,我们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学习建议: 1. 阅读理解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部分,建议学生加强对各种文体的阅读,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可以通过多读书、多做习题等方式进行训练。

2. 对于填空题部分,学生应加强对词语搭配和语法知识的掌握。

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类词语和词组,加强语法知识练习,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三、今后教学的几点思考据以上对今年下期八年级语文试题的特点分析,我们感觉试题在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做了有意的尝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真实地展现个人才华的舞台,对我校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点。

1.转变观念,指导学生在运用中积累语文知识老师们普遍认为语文知识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仍是十分必要的,只是要把握好一个“度”,不是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一个完整严密的知识体系,关键是要找准知识教学的突破口,找准课堂知识教学与中考知识考查的结合点,注重源于学生的语文知识资源,注重生活中语文知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学生对语言现象的敏锐的洞察力、理解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2.加强学习指导,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因此,语文教师就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底子。

语文学习习惯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文学习的行为习惯,如认真书写的习惯、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诵读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等,这些行为习惯贵在坚持,坚持的过程同时是一个很好的积累的过程;另一方面,是语文学习的思维习惯,如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推敲感悟语言的习惯、敢于质疑的习惯等,这些习惯重在引导培育,培育学生思维习惯的过程也是培育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过程。

只有养成了这两种习惯,才能便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为主动探索式的学习,语文教学才会达到“不待教师教,学生自能学”的境界。

3.遵循阅读的规律,避免纯技术性的操练每年的复习阶段,都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出于强烈的责任感为学生梳理、总结阅读题的答题规律,而这一规律主要呈现在答题的技术层面,悖离了阅读的规律,不能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将得分技巧转变成了失分因素。

阅读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语言感悟能力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切不可以纯技术性的操练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切不可肢解文章,打破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原则,这样学生势必读不出文章的情味来。

阅读就是要回归文本,要带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怎样捕捉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怎样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提示”,怎样获得审美的愉悦,怎样对文本作出既富有创造性又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

4.立足学生的真情体验,搞好当前的作文教学改革新的课程标准呈现出新的作文取向――“生活作文”、“个性作文”,即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认识生活中的现象,抒写生活的感悟。

总之,今年青海省所命制的语文试卷在内容、形式与要求上均有了跨越式的发展,有了多方面的突破,这无论在评价功能上,还是在教学引领上,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青海省200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2007年青海省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力求切合教学实际。

值得一提的是,此命题在注重语基积累的同时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展示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总之,06年张掖市中考语文试卷颇为新颖且有创意,值得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思考与研究四、教学建议1.狠抓基础知识落实。

学生错别字较多,词语解释、翻译等问题的解决只能靠落实,先让学生将课本中该掌握和知识落实好。

2.要多阅读,多积累。

学生每天应不少于半小时的阅读、积累。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只靠讲或只凭练都是不行的,只有教师悉心指导,适度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才能形成学生阅读的能力。

3.加强对学生写作的指导。

利用学生中的范文给学生讲解写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并让学生通过日记、随笔等写作练习,在多看、多练、多比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今后教学的几点思考据以上对今年中考语文试题的特点分析,我们感觉试题在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做了有意的尝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真实地展现个人才华的舞台,对我校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点。

1.转变观念,指导学生在运用中积累语文知识老师们普遍认为语文知识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仍是十分必要的,只是要把握好一个“度”,不是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一个完整严密的知识体系,关键是要找准知识教学的突破口,找准课堂知识教学与中考知识考查的结合点,注重源于学生的语文知识资源,注重生活中语文知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学生对语言现象的敏锐的洞察力、理解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2.加强学习指导,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因此,语文教师就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底子。

语文学习习惯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文学习的行为习惯,如认真书写的习惯、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诵读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等,这些行为习惯贵在坚持,坚持的过程同时是一个很好的积累的过程;另一方面,是语文学习的思维习惯,如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推敲感悟语言的习惯、敢于质疑的习惯等,这些习惯重在引导培育,培育学生思维习惯的过程也是培育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过程。

只有养成了这两种习惯,才能便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为主动探索式的学习,语文教学才会达到“不待教师教,学生自能学”的境界。

3.遵循阅读的规律,避免纯技术性的操练每年的复习阶段,都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出于强烈的责任感为学生梳理、总结阅读题的答题规律,而这一规律主要呈现在答题的技术层面,悖离了阅读的规律,不能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将得分技巧转变成了失分因素。

阅读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语言感悟能力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切不可以纯技术性的操练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切不可肢解文章,打破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原则,这样学生势必读不出文章的情味来。

阅读就是要回归文本,要带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怎样捕捉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怎样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提示”,怎样获得审美的愉悦,怎样对文本作出既富有创造性又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

4.立足学生的真情体验,搞好当前的作文教学改革新的课程标准呈现出新的作文取向――“生活作文”、“个性作文”,即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认识生活中的现象,抒写生活的感悟。

总之,今年青海省所命制的语文试卷在内容、形式与要求上均有了跨越式的发展,有了多方面的突破,这无论在评价功能上,还是在教学引领上,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青海省200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2007年青海省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力求切合教学实际。

值得一提的是,此命题在注重语基积累的同时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展示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总之,06年张掖市中考语文试卷颇为新颖且有创意,值得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思考与研究写作问题归纳如下:①立意不新颖;②主题不够突出;③词句积累太少;④写作态度不够端正,书写潦草,字数不多,内容空洞。

三、今后教学的几点思考据以上对今年中考语文试题的特点分析,我们感觉试题在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做了有意的尝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真实地展现个人才华的舞台,对我校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点。

1.转变观念,指导学生在运用中积累语文知识老师们普遍认为语文知识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仍是十分必要的,只是要把握好一个“度”,不是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一个完整严密的知识体系,关键是要找准知识教学的突破口,找准课堂知识教学与中考知识考查的结合点,注重源于学生的语文知识资源,注重生活中语文知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学生对语言现象的敏锐的洞察力、理解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2.加强学习指导,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因此,语文教师就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底子。

语文学习习惯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文学习的行为习惯,如认真书写的习惯、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诵读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等,这些行为习惯贵在坚持,坚持的过程同时是一个很好的积累的过程;另一方面,是语文学习的思维习惯,如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推敲感悟语言的习惯、敢于质疑的习惯等,这些习惯重在引导培育,培育学生思维习惯的过程也是培育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过程。

只有养成了这两种习惯,才能便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为主动探索式的学习,语文教学才会达到“不待教师教,学生自能学”的境界。

3.遵循阅读的规律,避免纯技术性的操练每年的复习阶段,都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出于强烈的责任感为学生梳理、总结阅读题的答题规律,而这一规律主要呈现在答题的技术层面,悖离了阅读的规律,不能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将得分技巧转变成了失分因素。

阅读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语言感悟能力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切不可以纯技术性的操练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切不可肢解文章,打破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原则,这样学生势必读不出文章的情味来。

阅读就是要回归文本,要带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怎样捕捉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怎样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提示”,怎样获得审美的愉悦,怎样对文本作出既富有创造性又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

4.立足学生的真情体验,搞好当前的作文教学改革新的课程标准呈现出新的作文取向――“生活作文”、“个性作文”,即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认识生活中的现象,抒写生活的感悟。

总之,今年青海省所命制的语文试卷在内容、形式与要求上均有了跨越式的发展,有了多方面的突破,这无论在评价功能上,还是在教学引领上,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青海省200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2007年青海省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力求切合教学实际。

值得一提的是,此命题在注重语基积累的同时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展示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总之,06年张掖市中考语文试卷颇为新颖且有创意,值得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思考与研究。

一、试卷结构及难易情况分析1、试卷结构简约合理,格式规范。

共分五个板块,即积累和运用、阅读理解、综合性学习、写作。

题型安排以主观题为主,分为说话、填空、卡片、组文、解释、翻译、写作等题型,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2、难度分布: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稍难题和较难题,容易题约占60%;稍难题约占30%;较难题约占10%。

由于试卷中语言评析第4、10、13题、综合性学习23、24题,使本试题的难度有所提高,从我校学生完卷情况来看,合格率较高,而优秀率偏低,所以本试题符合毕业、升学考试命题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