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高敏C反应蛋白和常规C反应蛋白的区别

合集下载

高敏C反应蛋白临床意

高敏C反应蛋白临床意

高敏C反应蛋白临床意义
1. 高敏C反应蛋白可有效的鉴别病毒或细菌感染,是指导医生或病人是否要用抗生素或所用抗生素是否有效及确定病人抗生菌停用与否的重要参考指标。

可用于儿童或成人的细菌/病毒感染、各种炎症过程、组织坏死与组织损伤(如外科手术后) 及其恢复期的筛检、监测、病情评估与药物疗效判断,有了快速定量测定CRP, 临床医师可以避免对病毒感染或可能自限性表皮细菌感染的病人滥用抗生素,减少病人因滥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

因此血常规+CRP联合测定可用于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补充常规检测项目的不足。

2.诊断和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及新生儿的细菌/病毒感染、各种炎症过程的筛查、监测、评估与药物疗效判断等。

高敏C-反应蛋白是检查什么的

高敏C-反应蛋白是检查什么的

全国体检预约平台
全国体检预约平台 高敏C-反应蛋白是检查什么的
高敏C 反应蛋白,是血浆中的一种C 反应蛋白。

C 反应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 是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

那么, 高敏C-反应蛋白是检查什么的?
CRP 阳性,亦可见于肺炎,肾炎,恶性肿瘤及急性感染,外伤和组织坏死,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胆石症,肝炎,痢疾,风湿热, PM,PSS,结节性多动脉炎,SLE,结核和菌苗接种等.这个检查明确,结合医生具体治疗。

高敏C 反应蛋白衡量的是人体发炎的程度,包括了慢性瘘管炎、尿道感染或牙龈发炎等各种情况。

这种蛋白质的含量越高,人体患上心脏病的几率也越高。

因为体内发生的明显炎症都会增大血管发炎的可能。

“女性健康指导曾对二万八千多名女性做过一个调查,结果表明,体内C-反应蛋白含量较高的女性因心血管疾病去世的几率是较低人群的3.1倍。

要降低C-反应蛋白含量(这能让生理年龄年轻4至7岁),是有办法的,比如补充一些抗生素,运动,服用阿司匹林、非类固醇类消炎药如布洛芬(不要在一天内同时补充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只要坚持服用一种药物即可),以及斯达汀类降血脂药物
总之,快速C-反应蛋白测定有助于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它可用于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监测病情、监控术后感染、抗生素疗效观察、预测心血管病危险等。

进行快速C-反应蛋白测定,只需采集患者手指血20,放入检测仪器后,数分钟即可检测出C-反应蛋白在血中的浓度,半小时内即可发出检验报告,临床医生可根据需要和血细胞分析同时检测,也可进行单项检测。

本文来源:杭州入职体检/0571/cl/t40。

C反应蛋白(CRP)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区别

C反应蛋白(CRP)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区别

C反应蛋白(CRP)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区别CRP与hsCRP检测的是不是一样的东西?有人说是一个东西,有人说不是,很多医院的临床医生甚至也容易混淆,为什么一个东西,会有两个检测范围?今天,小编通过这篇文章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两个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检测项目。

首先,CRP与hsCRP检测的是同一种物质,都是检测的C反应蛋白。

"hs”英文解释为highsensitivity,高敏感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超敏或者高敏CRP。

但本质上,检测的都是CRP。

接下来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两个检测项目产生?这两个检测项目的临床应用是不一样的。

普通的CRP作为一个感染和炎症的指标已经被广泛的应用,我们感冒发烧去医院,除了血常规之外,很多医生喜欢看一个CRP的指标,主要是用于区分炎症感染和细菌感染。

而hsCRP在临床上使用,主要是来评价心血管评估风险。

单单这一句话解释,可能比较苍白。

我们换个思路来做一个假设,当一名患者的心血管发生微小的病变,但是临床上还没有发生心血管疾病,心肌细胞受到损伤(这种损伤是细微不被察觉的),CRP水平轻度升高。

传统的CRP检测测量范围可达350mg∕1.,不能明显的识别出CRP的轻度升高,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灵敏度高的CRP来检测。

因此会有两种不同的检测项目,分别叫做CRP与hsCRP。

注:①超敏CRP只可在其它心血管危险指标异常时加入评估,作为医生辅助诊断心血管疾病危险程度的指标。

②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时,应选择在代谢稳定无炎症或感染的情况下测定。

超敏C反应蛋白(HCRP)检测是指实验室采用了超敏感检测技术,准确地检测极低浓度的C反应蛋白,是区分低水平炎症状杰的灵敏指标。

临床意义如下:HCRP检测用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1、HCRP<1.Omg/1.,为低危险度;2、HCRP在1.0~3.Omg/1.之间,为中危险度;3、HCRP>3.Omg/1.,为高危险度;4.HCRP>1O.Omg/1.,考虑可能存在其他感染,应在其他感染控制后重新采集标本检测。

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PPT演示幻灯片

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PPT演示幻灯片
生素治疗,在粒细胞缺乏症或机体免疫状态抑 制。 4.用于器官移植
早期排斥反应:器官移植后,CRP是一个很 有用的监测指标。在器官移植后的前3天,CRP 升高,然后开始下降,如CRP浓度不降,可怀疑 存在早期排斥反应,
CRP基础浓度:推荐移植术前测量每个患者 的CRP作为基础浓度,作为移植后确定排斥反应 的参考值。
8
5. 肺炎与支气管炎 鉴别肺炎和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多源于
病毒感染,很少导致CRP浓度显著升高,减少对非 细菌性急性支气管炎作抗生素治疗。 6. 尿路感染
CRP浓度大于100-140mg/L提示存在细菌性肾 盂肾炎。
9
HCRP 的临床应用
1. 对健康人群首发心血管事件的预测 把HCRP 纳入常规的血脂筛查:
12
小结 全程CRP可以辅助细菌与非细菌感染间的鉴 别,判断组织炎症或损伤的程度,而且有利于 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术后监测。 有了快速定量测定全程CRP,临床医师可以 避免对病毒感染或可能自限性表皮细菌感染的 病人滥用抗生素。 HCRP 是健康人群或心绞痛(或心梗)患者 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有效预测指标,是独立于脂 类之外的危险因子。
(1)提高对心血管风险预测的水平,而不再单 独依赖于HDL-C和LDL-C的预测。
(2)HCRP 浓度的升高可以筛选出血脂水平正常 ,但未来心血管病事件的高风险无症状者。 2.冠心病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预测
当冠心病患者血清中HCRP 浓度每增加一个标 准差时,发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相对危险增加, HCRP 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病情恶化及发生心梗危险 的独立预报因子,可利用HCRP 来区分高风险和低 风险患者。
5
CRP与hsCRP数据解读
6
CRP的临床应用
1.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的一个首选指标 2.监控病情变化及术后感染

高敏C反应蛋白和常规C反应蛋白的区别

高敏C反应蛋白和常规C反应蛋白的区别

CRP水平与组织损伤的程度和 范围呈正相关,因此可以作为 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参 考指标。
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价
01
CRP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治疗 效果,如果治疗后CRP水平下 降,说明治疗有效,病情得到 缓解。
02
通过动态监测CRP水平的变化 ,可以评估疾病的预后和复发 风险,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和采取干预措施。
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 物,可用于区分细菌和病毒感染, 以及监测炎症性疾病的活动性和
治疗效果。
生理功能及作用
CRP在机体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保 护作用,能够激活补体、加强吞噬细胞 的吞噬功能,从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 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
CRP还能通过与配体结合,激活淋巴细 胞和单核细胞受体,导致淋巴细胞活化 增生,并促进抑制性T淋巴细胞增生, 抑制B淋巴细胞的自身反应,从而调节
感谢您的观看
03
CRP水平与疾病的预后和复发 风险相关,因此可以作为评价 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 一。
06 两者联合检测在临床应用 前景
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
01
联合检测能够同时反映感染和炎症的不同阶段,提高诊断准确 性。
02
高敏C反应蛋白在轻微炎症时即可升高,与常规C反应蛋白联合
检测可提高诊断敏感性。
通过检测CRP水平,可以评估急性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助于疾病的早 期诊断和治疗。
CRP水平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可以作为监测疾病活动和 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组织损伤程度判断
CRP不仅在感染性疾病中升高, 在组织损伤、坏死、手术等情 况下也会升高。
通过检测CRP水平,可以判断 组织损伤的程度和范围,有助 于评估疾病的预后和制定治疗 方案。

crp和hscrp的正常标准

crp和hscrp的正常标准

CRP和hsCRP是临床上常用的炎症指标,它们在很多疾病的诊断和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它们的标准值是多少呢?本文将针对CRP和hsCRP的正常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CRP的正常标准CRP(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它在人体受到炎症、感染或损伤时会迅速上升。

CRP检测常常被用于评估炎症反应的程度。

通常来说,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CRP水平很低,一般在0-8mg/L之间。

二、hsCRP的正常标准hsCRP(高敏C-反应蛋白)是对CRP的一种更敏感的检测方法,它能够检测出更低水平的CRP,因而更适用于评估慢性炎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正常情况下,hsCRP的标准值应该低于1mg/L。

一般来说,hsCRP的水平在1-3mg/L之间被视为中度升高,而高于3mg/L则被认为是高度升高。

三、CRP和hsCRP的关联CRP和hsCRP都是评估炎症情况的重要指标,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通常情况下,CRP水平较低的人,其hsCRP的水平也会相对较低,反之亦然。

通过综合分析CRP和hsCRP的水平,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炎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四、影响CRP和hsCRP水平的因素1. 芳龄:随着芳龄的增长,CRP和hsCRP的水平也会逐渐上升。

2. 性莂:一些研究表明,女性的CRP和hsCRP水平通常会略高于男性。

3. 健康状况:患有炎症性疾病、感染或肿瘤的患者,其CRP和hsCRP 水平通常会显著升高。

4. 生活方式:吸烟、饮酒、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与高CRP和hsCRP 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五、临床意义1. CRP和hsCRP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炎症反应的程度,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2. 高水平的CRP和hsCRP与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

3. 通过监测CRP和hsCRP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指导疾病的管理和预防。

六、结语CRP和hsCRP的正常标准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参考指标,它们能够反映人体炎症情况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

利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与C反应蛋白 结合,通过荧光标记或化学发光等技 术进行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
利用酶标记的抗体与样本中的C反应 蛋白结合,再通过酶促反应显色,测 定C反应蛋白的浓度。
03
超敏C反应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超敏C反应蛋白的产生
01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全 身性炎症反应的急性非特异性时相蛋白。
联合检测
未来可以将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其他生物标志物进行联合检 测,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03
科研价值
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科研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在
药物研发、疾病机制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 以作为评估病情和预后的参考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和用药。
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监测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可以评 估治疗效果和病情转归,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应用前景
01 02
临床应用拓展
随着对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研究的深入,其在临床应用方面将 进一步拓展,例如在心血管疾病、肿瘤等非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中 发挥作用。
诱导炎症反应
C反应蛋白能够与补体成分结合,激活补体级联反 应,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
参与组织损伤修复
C反应蛋白能够与受损细胞表面结合,诱导细胞凋 亡和坏死,参与组织修复过程。
C反应蛋白的检测方法
免疫比浊法
单克隆抗体技术
利用抗原抗体结合的原理,通过测定 样本中C反应蛋白与抗体结合后的浊 度变化,计算C反应蛋白的浓度。

高敏c反应蛋白与常规c反应蛋白区别

高敏c反应蛋白与常规c反应蛋白区别

但是如果一个标本的血红蛋白是1g/L,检验系统 一不小心将其弄成了2g/L,误差就是100%了,显然 是无法接受的。人们常把检测下限定在变异为20%时 的浓度。有些医院出的普通C反应蛋白报告,虽然浓 度在10mg/l以下,但结果可能就是不可靠的。当然, 不同的C反应蛋白检测系统的检测下限略有差异,一 般都在5-10mg/l。
在这里我顺便说一句,2008年,Paul M Ridker 领衔的JUPITER研究(N Engl J Med. 2008359(21):2195-2207.)公布了一些振奋人心的发 现:首先,他们发现他汀类降脂药物(瑞舒伐他汀) 可以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这个发现进一步强化了炎症反应学说与心脑血 管事件发病机制的关系,同时也不得不使人们去 反思,他汀类药物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根本原因 到底是“降脂”还是“抗炎”;其次,他们发现 如果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2mg/l), 即使LDL-C正常(<130mg/L),患者仍然可以从 他汀类治疗中获益。
我们接着说检测下限的C反应蛋白水平 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举个例子来说明: 如果患者A的C反应蛋白水平是1 mg/l,患 者B的C反应蛋白水平是8mg/l。如果用常规 C反应蛋白检测方法去检测,他们的C反应 蛋白都应该是<10 mg/l,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的风险是一样的。
问题是:如果真的有一个技术能检测到 10mg/ll以下的C反应蛋白水平,A和B的发病 风险真的一样吗?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更灵敏 的检测技术,去把A和B分开,看看A和B的发 病风险是不是一样的。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 现在我们来说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长
期以来,人们认为脂质沉积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脑梗赛、脑出血、冠心病等)的 主要原因,因此采用了各种降脂药去防治心脑血管 疾病。然而,在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人们发 现一个问题:单独降脂虽然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心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但是并不能做到完全阻止心 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个发现进一步强化了炎症反应学说与心脑血 管事件发病机制的关系,同时也不得不使人们去 反思,他汀类药物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根本原因
到底是“降脂”还是“抗炎”;其次,他们发现
如果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2mg/l),
即使LDL-C正常(<130mg/L),患者仍然可以从
他汀类治疗中获益。
当然,后来还有一些研究也进一步验证了 JUPITER研究的结果,说到底就是一句话:高敏C
患者普通CRP不高,高敏CRP增高。
回答:这个现象是肯定存在的,高敏CRP在感染性 疾病中肯定是有价值的,但是价值如何,能否取代 普通CRP我们还不得而知。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不 成熟。在讲求循证医学的时代,在最佳证据没有产
生以前,我们还是暂且认为普通CRP才是判断感染
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程度的最佳指标吧。
人哭笑不得。
为便于大家理解这两个概念,力争通过通俗
易懂的语言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我不是生化专业
的,只是看过一些高敏C反应蛋白的文献,所谈
及的内容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各位同道:
我们首先来说说C反应蛋白,这是一个大家都 很熟悉的指标,无论是诊断学的教科书,还是临 床生化、临床免疫学的教科书,都将这个指标描 述成“炎症指标”。换句话说,外周血C反应蛋白
最近听说某医院搞15189认可的时候,性能验
证里面有一项内容就是验证血脂和血糖的参考范
围,评审专家看了以后还不停地点头,说这个参 考范围的验证做得很好,真让人唏嘘不已。
参考范围说明的问题是:
病人的这项指标和大部分人是否一样?
合适范围强调的是:
如果你的这项指标超过了这个界限,
就应该采取措施来降低他了.
他们仍然会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这一现象一个可能的
解释就是检测下限(10mg/l)以内的C反应蛋白水平的
变化,与心脑血管疾病仍然有关。
关于检测下限的概念,容我啰嗦两句。理论上
讲,任何一种检测方法,只要你放标本上去,他 肯定能出一个数,给你报一个检测结果。但在实 际工作中,对于低浓度的样本,检测结果的变异 就十分巨大。比如我们最熟悉的血红蛋白检测,
这里,各位看官也就应该明白了,高敏C反应蛋白的
价值就在于他能检测到低水平的C反应蛋白,把常规 C反应蛋白无法划分的那些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 人划分出来,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显然就具有不 言而喻的意义了。
在这里我顺便说一句,2008年,Paul M Ridker
领衔的JUPITER研究(N Engl J Med. 2008359(21):2195-2207.)公布了一些振奋人心的发 现:首先,他们发现他汀类降脂药物(瑞舒伐他汀) 可以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1,如何正确理解”炎症“与”心脑血管疾病 “、”感染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 系? 回答:先把话题扯远点,讲讲免疫学吧。上
帝赋予了人免疫系统,是人体最精细,最玄
妙的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就是”清除异己,
维持自稳“,简而言之就是“外查内审”。
当然,这个“异己”可以是入侵的病原生物,
比如流感病毒,也可以是自身的成分,比如双链
反应蛋白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risk
factor)”,更是治疗的“监测标志物
(monitor)”。相关的研究和评论在Lancet,NEJM,
JAMA, Annual of Internal Medicine, BMJ, Circulation, JACC, ClinicalChemistry上都有报道, 大家可以参考下,版面上也有很多讨论,在此不一 一赘述,仅列举出相关链接。
的风险是一样的。
问题是:如果真的有一个技术能检测到 10mg/ll以下的C反应蛋白水平,A和B的发病 风险真的一样吗?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更灵敏 的检测技术,去把A和B分开,看看A和B的发 病风险是不是一样的。
各位同道: 许是看中了这里面的商机,也许是纯粹为了满
足好奇心,总之后来这种技术就诞生了,也就是所
染性疾病诊疗中的价值大多采用的是普通C反应蛋 白,其结论是否适合高敏C反应蛋白还不明确。 第三,如果一个人的炎症反应很强烈,高敏C反应 蛋白会超过线性范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会受到影
响。不同的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上限差异很大,绝
大部分在60mg/l以内。
总之,高敏C反应蛋白与普通C反应蛋白的关系好
比狙击步枪与shouqiang的关系,如果敌人在100米 开外,当然最好使用狙击步枪,那是狙击步枪的特长; 如果你敌人在25米以内,当然最好使用shouqiang了, 因为近距离作战显然是手枪的特长。现在的问题就是,
DNA 。所谓炎症,本质就是机体免疫系统清除异 己而发起的免疫反应过程。当然,在免疫学里面, 炎症更侧重于指固有免疫应答过程 。
当然,对于炎症反应,病理学家也有不同于免 疫学家的定义,但是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只不过 病理学家侧重于从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上去 讨论炎症,二免疫学家喜欢在细胞和分子层面去
普通CRP水平正常,但是高敏CRP增高“这一现 象并不是说高敏CRP就一定优秀,因为高敏CRP 之所以增高是因为参考范围(其实是合适范围) 下限设定得太低,以至于很多人都高出了“参考
范围”。您是否考虑过,随便找几个健康个体来
检测一下,hsCRP水平都是增高的呢?
如果是这样,把hsCRP作为诊断标志物或
不同的C反应蛋白检测系统的检测下限略有差异,一
般都在5-10mg/l。
我们接着说检测下限的C反应蛋白水平 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举个例子来说明: 如果患者A的C反应蛋白水平是1 mg/l,患 者B的C反应蛋白水平是8mg/l。如果用常规 C反应蛋白检测方法去检测,他们的C反应
蛋白都应该是<10 mg/l,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谓的“高敏C反应蛋白”。为了区别,我们暂且把
前面提到的检测下限为10mg/l的C反应蛋白检测技
术所检测的东西称作“普通C反应蛋白”。当然, 不同的检测系统检测下限也略有差异,但大多都在
0.5mg/l以下。
高敏C反应蛋白发明了以后,人们当然会很好奇
地去看看A和B的发病风险是不是一致的。研究结果
很令人兴奋,A和B的发病风险果然是不同的。说到
者病情活动度标志物,会不会”有失偏颇“呢?
我们在诊断疾病的时候,当然是要强调敏感性
(避免漏诊),但是也不能忽视特异性(避免
血管疾病存在密切的关系,支持这一学说的一个
证据就是很多研究发现外周血C反应蛋白水平与
心脑血管疾病有关。
这些证据大多来自一些队列研究,也就说, 研究者先找一些普通人来(当然是很大的样本), 检测一下他们的C反应蛋白(此时的C反应蛋白
暂且称为“基线(baseline)C反应蛋白”),
然后对这些人进行随访,分析是不是当初基线C
但是单独就这个现象而言,可能有一个误区:
高敏CRP报告单上的参考范围其实是合适范围, 普通CRP上的参考范围才是名副其实的“参考范 围”。所以我可以保证95%的健康个体普通CRP 都是在参考范围以内,担不是不能保证95%的健
康个体高敏CRP在所谓的“参考范围”(其实是
合适范围)内。
换句话说:您所看见的“很多感染性疾病患者
讨论炎症。炎症反应是双刃剑,虽然适度的炎症
反应有利于抗原的清除,但是失控的炎症反应就
会导致机体的组织损伤,或者引起自身免疫性疾
病(呵呵,很多搞免疫学研究的学者论文的开场 白都是这句话)。
所以,当个体发生感染性疾病(外源性
抗原)是肯定有炎症反应的,而且是剧烈
的炎症反应。但是这种炎症反应有个特点, 就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抗原被消灭后, 炎症反应就消退了。
讲,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与”持续的炎症反应 “有关,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或者说与过去 一段时间内的平均炎症反应强度有关。所以感染 性疾病患者虽然有炎症反应,但是由于持续时间
不长,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就不大了(其实还是
有点关系,只是显著而已);
第二,从强度上来讲,与心血管疾病有
关的炎症反应是低水平的炎症反应(以至
于其CRP水平只能由检测下限较高的
hsCRP测得),而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
性疾病中的炎症大多是高水平的炎症反应,
从上面那张图大家就可以看出来。
第三,从诱发因素上来讲:导致感染性疾病或者自身 免疫性疾病的”炎症源(引起炎症的原因)“通常是 很清楚的,要不就是外来抗原,要不就是自身抗原。
但是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炎症反应中,炎症源到底为
如果不消退,那就麻烦了,因为可能会引起免疫 病理损伤。以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例,其发病的根本 机制就是体内一直有持续的炎症反应。亲,请关注” 持续“这两个字,不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哦!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与炎症反应有关,但是这中
炎症反应与”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的炎症还是不同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从时间上来
高敏C反应蛋白和 常规C反应蛋白的区别
张铮
经常会有人在版面上问高敏C反应蛋白和常规C 反应蛋白的区别,也有很多同道作出了较为科学的 解释。但是总体来看,很多解释虽然正确,但过于
“学术化”,用词太专业,导致很多同道难以理解。
另一方面,我认识的很多临床医生,包括部分心内
科的医生,都常常把这两个概念搞混,有时甚至让
很多临床医生,不管敌人多远,一律使用手枪。
3, 为什么二者的参考范围不同? 回答:第一,既然检测方法不同,参考范围当然
不同;第二,这类指标的参考范围意思不大,最
重要的应该是合适范围!现在化验单上列绝的高 敏C反应蛋白的参考范围,理论上讲,都是合适 范围。请各位同道正确理解参考范围和合适范围 的概念!!!
反应蛋白水平越高的人,将来发生心脑血管时间
的概率越高。
结果他们确实观察到了,如果一个人平时的C 反应蛋白水平很高,将来发生心血脑管事件的风 险也越高。也就是说,C反应蛋白是心脑血管事件 的危险因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