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_教案_汽车悬架理论与设计_2007.ppt
教案汽车悬架理论与设计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介绍汽车悬架理论及其设计方法,通过分析汽车悬架的类型、性能评价指标和设计原则,使学生掌握汽车悬架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为汽车设计工程师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悬架的类型及特点;2. 掌握汽车悬架的性能评价指标;3. 学习汽车悬架的设计原则和方法;4. 能够分析实际汽车悬架系统的性能和优化方案。
三、教学内容1. 汽车悬架的类型及特点a. 麦弗逊悬架b. 扭力梁悬架c. 独立悬架d. 非独立悬架2. 汽车悬架的性能评价指标a. 悬挂刚度b. 悬挂阻尼c. 悬挂行程d. 轮跳e. 车身侧倾角a. 悬挂刚度的选择b. 悬挂阻尼的匹配c. 悬挂行程的确定d. 轮跳的优化e. 车身侧倾角的控制4. 汽车悬架的设计方法a. 理论分析b. 计算机仿真c. 实验验证d. 优化方法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2. 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悬架系统仿真;3. 组织实地考察,观察不同类型汽车悬架的实际表现;4. 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悬架设计的优化方案。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2. 项目评估:学生分组进行悬架设计项目,评估其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创新性;3.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论述题,考察学生对汽车悬架理论及其设计的掌握程度。
六、汽车悬架系统的设计流程1. 需求分析:根据汽车类型、用途和预期性能,确定悬架系统的性能指标;2. 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提出悬架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包括悬架类型、弹簧刚度、减震器阻尼等;3. 参数优化: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实验数据,对悬架系统参数进行优化,以满足性能指标;4. 详细设计:根据参数优化结果,进行悬架系统详细设计,包括零部件选型、连接方式等;5. 验证与测试:通过实验验证悬架系统的性能,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
七、汽车悬架系统的仿真与实验1. 计算机仿真:使用专业的悬架系统仿真软件,模拟汽车在各种工况下的行驶状态,分析悬架系统的性能;2. 实验设备:介绍实验设备组成,包括实验车辆、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等;3. 实验方法:讲解实验步骤,包括悬架系统参数的调整、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等;4. 结果分析:对比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验证悬架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并对设计进行优化。
汽车悬架知识ppt课件

减震器
减振器
前桥
弹簧
车桥
弹性元件
纵向导向杆
三:振动频率:
据力学分析可知,如将汽车看成一个在弹性悬架上作单自由度 振动的质量,则其自振动率:
C=M×g / f
f:悬架垂直变形挠度 M:悬架簧载质量 簧载质量 悬架的性能指标体现在:自振频率(n):取决于 悬架刚度
要求在设计悬架时,其自振频率应与人体步行时身体上、下 运动的频率相接近,在1~1.6HZ 的理想范围内。
3、当车桥与车架之间的相对速度过大时,减振器应能自动加大液流通道截面积,
使阻尼力保持在一定限度内。
车架
减震器
三、 减振器的分类:
按其作用方式不同分为:
车桥
弹性元件
1:双向作用减振器:在压缩、伸张两行程中均起减振作用。 2:单向作用减振器:仅在伸张行程中起减振作用。
1、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
结构:
活塞杆 储油钢桶
伸张行程:当汽车掉入凹坑时,车轮下跳,
减振器受拉伸活塞上移。
上腔容积减少,油压 升高,油液推开伸张 阀,流入下腔。
车架 减震器
车桥
弹性元件
由于活塞杆占去一 定空间,所以自上 腔流入的油液不足 以充满下腔容积的 增加。储油缸中油 液推开补偿阀流入 下腔补充。
由于各阀门的节流作 用,便造成对悬架伸 张运动的阻力,使振 动能量衰减。
防尘罩 导向座
伸张阀
流通阀
活塞
压缩阀
补偿阀
工作原理
压缩行程:当汽车滚上凸起或滚出凹坑时,车轮靠近车架。
下腔容积减少, 油压升高,油液 推开压缩阀,流 入储油缸。
车架 减震器
车桥
弹性元件
容积减少,油压升 高,油液打开流通 阀,经过流通阀流 入上腔。
汽车制造-悬架课件

悬架的性能特点
1 舒适性
减震器通过吸收震动和减少车身晃动提高驾 乘的舒适感。
2 稳定性
悬架系统通过控制车身姿态和路面接触面积 提供稳定的驾驶感。
3 燃油经济性
优秀的悬架设计可以减少能量损耗,提高车 辆的燃油经济性能。
4 寿命和维护
悬架的设计和维护可以影响其使用寿命,定 期检查和保养有助于延长悬架的寿命。
悬架的主要组成部分
包括弹簧、减震器、控制臂和连接杆等,各个部件协同工作实现悬架功能。
悬架的结构设计
1
悬架的设计考虑因素
考虑到悬架的载荷、空间限制、安全性和车辆操控性能等因素进行设计。
2
悬架的主要结构形式
包括麦弗逊悬架、多连杆悬架、转向悬架和空气悬架等不同的结构形式。
3
悬架的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
选用材料的强度和重量平衡,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提高悬架的质量和耐用性。
未来悬架的创新技术
包括电动悬架、磁悬浮技术和 无人驾驶悬架等,引领汽车技 术的发展。
悬架对智能汽车的影响
悬架技术的改进将提升智能汽 车的安全性、操控性和乘坐舒 适性。
汽车制造-悬架课件
悬架课件大纲,为您介绍汽车悬架的基本概念、结构设计、性能特点、常见 系统、故障检测维护以及未来发展,让您了解悬架技术的重要性和创新。
悬架基本概念
悬架的作用
为汽车提供支撑和减震功能,提高驾乘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悬架分类
包括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两种类型,根据车辆结构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悬架系统。
1
悬架故障的原因分析
2
可能是零部件磨损、液压失效或结构损
坏,深入分析故障原因有助于修复。
3
悬架故障的表现形式
包括车辆颠簸、不稳定、异常噪音等, 及时检测故障可以避免进一步损坏。
汽车悬架设计课件

目录
• 汽车悬架概述 •化设计 • 汽车悬架发展趋势与挑战 • 汽车悬架设计案例分析
01
汽车悬架概述
悬架的定义与作用
悬架定义
汽车悬架是连接车轮与车身的机构, 负责承受和缓冲来自路面的冲击,传 递纵向力、侧向力和力矩,保持车轮 与路面始终贴合,确保车辆行驶平顺 性和操纵稳定性。
悬架分类
根据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不同,汽车悬架可分为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两大类。非独立悬架一般用于货车和部分轿 车,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独立悬架则广泛应用于轿车和SUV等车型,能够更好地隔离两侧车轮之间的振动,提 高行驶平顺性和操控稳定性。
悬架的性能要求
刚度与阻尼
悬架的刚度与阻尼是影响车辆行驶平顺性和操控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刚度决定了悬架的支 撑力,阻尼则影响减震效果。合适的刚度与阻尼能够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保持稳定,减小 振动和噪音。
02
汽车悬架设计基础
悬架设计流程
确定设计目标
明确悬架系统的性能要求,如舒 适性、稳定性、承载能力等。
初步设计
根据车辆参数和性能要求,进行 悬架结构的初步设计。
硬点确定
根据初步设计结果,确定悬架硬 点坐标,包括各部件的安装位置
。
优化与改进
根据分析结果,对悬架设计进行 优化和改进。
动力学分析
进行动力学分析,评估悬架性能 ,如侧倾刚度、纵向刚度等。
06
汽车悬架设计案例分析
某轿车前悬架设计案例
悬架类型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结构特点
采用下控制臂和减震器分离的设计,提高了车辆操控性和舒适性。
优点
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制造成本低。
缺点
横向刚度较小,对侧向力承受能力有限。
汽车设计悬架设计PPT课件

悬架的弹性特性有线性弹性特性和非线性弹性特性两种
1)线性弹性特性
定义:当悬架变形f与所受垂直外力F之间呈固定比例变化时,弹 性特性为一直线,此时悬架刚度为常数 。
特点:随载荷的变化,平顺性变化
2)非线性弹性特性
对§高6-2级悬轿架车结满构载形的式情分况析,前悬架偏频要求在0.
悬橡架胶的 制弹造性,特通性过有硫线化性将弹橡性胶特与性钢和板非连线接性为弹一性体特,性再两经种焊在钢板上的螺钉将缓冲块固定到车架(车身)或其它部位上,起到限制悬架最
许AB用线应与力各[σ叶]取片为上3侧50边N的/m交m点2。即为各片长度,如果存在与主片等长的重叠片,就从B点到最后一个重叠片的上侧边端交刚点度即,为能各降片低长车度身。振动固有频率n
,达到改善汽车平顺性的目的。
控左制、带 右宽车一轮般用应一至根少整覆体盖轴连0~接1,5H再z,经有过的悬执架行与元车件架响(应或带车宽身甚)至连高接达100Hz。
占用的空间小
其它
结构复杂 结构简单、成 前悬架用 本低,前悬架 得较多 上用得少
结构简单、成本低
结构简单、 结构简单,用于 紧凑,轿车 发动机前置前轮 上用得较多 驱动轿车后悬架
三、前、后悬架方案的选择
可切换阻尼系统与前面介绍的阻尼可调自适应悬架的区别在于阻尼值停留在特定设置的时间长短不同。
1 前轮和后轮均采用非独立悬架 σ=[3Fx(D+h1)]/bh12+Fx/bh1 5,挠性夹紧,取k=0);
n 15/ fc1 n25/ fc2
2、n1与n2的匹配要合适
❖要求:
希望fc1与fc2要接近,单不能相等(防止共振) 希望fc1>fc2 (从加速性考虑,若fc2大,车身的振动大)
教案汽车悬架理论与设计

教案汽车悬架理论与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汽车悬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汽车悬架的分类和结构特点3. 了解汽车悬架的设计原则和方法4. 能够分析汽车悬架的性能和优化设计二、教学内容1. 汽车悬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汽车悬架的分类和结构特点a) 非独立悬架b) 独立悬架c) 半独立悬架3. 汽车悬架的设计原则和方法a) 刚度设计b) 阻尼设计c) 校核强度和耐久性4. 汽车悬架的性能分析a) 舒适性b) 操控性c) 稳定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悬架的基本概念、分类、设计原则和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汽车悬架的性能和优化设计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汽车悬架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和相关文献2. 投影仪或白板3. 教学PPT或幻灯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汽车悬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2. 讲解:讲解汽车悬架的分类和结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悬架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汽车悬架的性能和优化设计,让学生了解设计原则和方法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汽车悬架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汽车悬架的设计原则和方法6.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或设计题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汽车悬架基本概念和分类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深度。
3. 作业反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先进的汽车悬架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如自适应悬架、磁流变悬架等。
2. 探讨汽车悬架的仿真方法和实验技术,让学生了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八、教学互动1. 提问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九、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适用性。
汽车悬架系统知识详解PPT文档共88页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汽车悬架系统知识详解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教案汽车悬架理论与设计 PPT

2023/2/27
16
4. 实例分析
CA6440外倾角变化量偏大, 且上跳行程开始时期呈增 加 趋 势 , 上 跳 20mm 左 右 后 向负外倾变化;
CA6471外倾角在上跳或下 落 50mm 行 程 内 , 外 倾 角 变 化均在0、5°之内,且向负 外倾变化,曲线基本对称, 部分抵消了车身侧倾外轮 对地外倾角的增大,使轮胎 有足够侧向附着力,保证了 操纵稳定性。
……减增…小大……,,…增增……加加…过不……多足....…转转…向向...…。; ……
.
(2-3)
13
分析结论
若左轮FY(-)、γ(-),且右轮FY(-)、γ(-),即当两前轮外倾变化 方向与地面侧反力方向相反,且与侧倾方向一致时,前悬架 增加不足转向趋势,如图(a)所示
若左轮FY(-)、γ(+),且右轮FY(-)、γ(+),即当两前轮外倾角 与车身侧倾方向相反,且与地面侧反力方向相同时,前悬架 增加过多转向趋势,如图(b)所示
a. 车厢侧倾角:车厢在侧向力作用下绕侧倾轴线的转 角,取决于悬架总的侧倾角刚度和侧倾力矩
b. 悬架侧倾角刚度
➢ 侧倾轴线和侧倾中心概念——参看《汽车理论》 “汽车 操纵稳定性”,此处略
➢ 侧倾中心位置(与悬架型式有关)及确定(试验或图解确 定) ——参看《汽车理论》 “汽车操纵稳定性”,此处略
➢ ➢
2023/2/27
下落
上跳
车轮跳动量/mm
双横臂悬架轮距变化 特性
6
§3、2 外倾角变化特性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1. 平衡位置的车轮外倾角(结论)
a. 独立悬架外倾角不应过大 b. 车轮外倾角过大车轮产生交变的侧向力影响直线行
驶性能;同时,车轮外倾角过大轮胎磨损加剧 c. 外倾角取值应在1°以内,最适宜取值为+5´~+10´,此种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x
y G
双横臂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简图
2011-9-7 8
2.3 双横臂独立悬架的设计任务及设计步骤
以前悬架为双横臂独立悬架(弹性元件为扭杆)为例: 以前悬架为双横臂独立悬架(弹性元件为扭杆)为例:
① 设计任务 a. 确定 1、O2和S点坐标 确定O 点坐标 b. 确定扭杆弹簧的安装角 度 c. 确定是否安装横向稳定 杆
6
2011-9-7
2. 双横臂独立悬架导向机构及设计任务
2.1 双横臂独立悬架导向机构 点击察看实物结构) 双横臂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点击察看实物结构 点击察看实物结构
L2 O2 H2 E W L1 O1 H1 z S P B F D L2-上摆臂摆动轴线 上摆臂摆动轴线; O2D-上摆臂轴线 -上摆臂轴线; O2-上摆臂轴线与其摆动轴线的垂足 上摆臂轴线与其摆动轴线的垂足; L1-下摆臂摆动轴线 O1B-下摆臂轴线 下摆臂摆动轴线; -下摆臂轴线; 摆臂轴线与其摆动轴线的垂足; O1-摆臂轴线与其摆动轴线的垂足 B-下摆臂球销中心; -下摆臂球销中心 BD-主销轴线; -主销轴线 D-上摆臂球头销中心; -上摆臂球头销中心 BDEFP-转向节; -转向节
L′
H1-弹簧下支点 H2-弹簧下支点 弹簧下支点; 弹簧下支点;
S-转向梯形断开点 转向梯形断开点; P-转向节臂(转向梯形臂)球销中心 转向节臂(转向梯形臂)球销中心;
2011-9-7
滑柱摆臂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简图 T-由摆臂球销中心向减振器轴线作垂线的垂足
10
3.3 滑柱摆臂独立悬架的设计任务及设计步骤
H2
D-悬架在车架上固定点 球销中心 悬架在车架上固定点(球销中心 球销中心); BD-主销轴线 主销轴线; L’-减振器轴线 与BD不共线 -减振器轴线(与 不共线);
C-减振器杆与油缸交点 A-减振器活塞中心 减振器杆与油缸交点; 减振器活塞中心;
H1
EF-转向节轴线 F-车轮中心 FG-车胎半径 转向节轴线; 车轮中心; 车胎半径; E-转向节轴线与减振器轴线交点 G-车轮接地点 转向节轴线与减振器轴线交点; 车轮接地点;
EF-转向节轴线; E-主销轴线与和转向节轴线交点 -转向节轴线 -主销轴线与和转向节轴线交点; FG-车轮半径; -车轮半径 SP-转向横拉杆; -转向横拉杆
S-转向横拉杆断开点; P-转向节臂球销中心 -转向横拉杆断开点 -转向节臂球销中心; O x y G H2-螺旋弹簧在下摆臂上的固定点 螺旋弹簧在下摆臂上的固定点; H1-螺旋弹簧在车架上固定点 ; PW—转向节臂 转向节臂; 转向节臂
富康轿车安装的双横臂独立悬架
2011-9-7
1-螺旋弹簧2-筒式减振器 3-转向节 4-连接杆 5-球头销 6-下摆 臂 7-横向稳定杆 8-前托架
返回
14
9
E FLeabharlann S P H1 BG
3. 滑柱摆臂独立悬架导向机构及设计任务
3.1 双横臂独立悬架导向机构 点击察看实物结构) 双横臂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点击察看实物结构 点击察看实物结构
OB-摆臂轴线 L-摆臂摆动轴线 ; 摆臂轴线;
摆臂在车架固定点(垂足 垂足); B-摆臂球销中心 O-摆臂在车架固定点 垂足 摆臂球销中心;
M C τ D
主 销 后 倾 角 及 自 动 回 正 作 用
B
l
A FY
AC—轮胎中心垂直线;A—轮胎中心垂直线与地 轮胎中心垂直线; 轮胎中心垂直线 轮胎中心垂直线与地 面交点; 主销轴线; 面交点;BD—主销轴线;B—主销轴线与地面交 主销轴线 主销轴线与地面交 的距离; 点;l—AC与BD的距离;M—干扰力矩 与 的距离 干扰力矩
5
2011-9-7
1.4 前轮前束 A-B
a. 定义 定义——两前轮后边缘距离 两前轮后边缘距离 A与前边缘距离 之差 , 称 与前边缘距离B之差 与前边缘距离 之差, 为前轮前束。 为前轮前束。 b. 前轮前束的作用( 前轮前束的作用 ( 抵消车 轮外倾的滚锥效应) 轮外倾的滚锥效应 ) —— 外倾角的存在使车轮滚动 类似滚锥, 类似滚锥 , 即滚动时两前 轮向外滚开, 轮向外滚开 , 同时车轮受 到前桥及转向横拉杆的限 车轮不能向外滚开, 制 , 车轮不能向外滚开 , 出现边滚边滑的状况, 出现边滚边滑的状况 , 加 剧了轮胎的磨损。 剧了轮胎的磨损 。 前轮前 束的存在则使车轮滚动接 近正前方。 近正前方。
O2 L2 D H2 O1 L1 z O y x
2011-9-7
②
主要设计步骤 a. 根据悬架主要零件尺寸 , 根据悬架主要零件尺寸, 确定主要关键点的间距 b. 确定各点坐标,进行悬 确定各点坐标, 架运动学计算, 架运动学计算 , 检查前 轮定位参数变化趋势是 否合理 c. 根据轴荷及弹性元件刚 度进行悬架力学计算, 度进行悬架力学计算 , 确定悬架刚度, 确定悬架刚度 , 偏频及 平衡位置 d. 计算前后悬架侧倾角刚 度及整车侧偏角, 度及整车侧偏角 , 确定 是否安装横向稳定杆
2011-9-7 7
双横臂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简图
2.2 双横臂独立悬架前轮定位参数
L2 O2 H2 E L1 O1 H1 z S P B F D
⑴车轮外倾角 γ
tan γ = y F − yG y −y , γ = tan −1 F G z F − zG z F − zG
⑵主销后倾角 τ x − xB x −x tan τ = D τ = tan −1 D B , zD − zB zD − zB ⑶主销内倾角 σ y − yD y −y tan σ = B , σ = tan −1 B D zD − zB zD − zB
3
2011-9-7
1.2 主销内倾角σ 主销内倾角σ
a. 定义——在汽车横向平面内, 定义 在汽车横向平面内, 在汽车横向平面内 主销上部向内倾斜一个角度, 主销上部向内倾斜一个角度, 即为主销内倾角σ。 即为主销内倾角 。 b. 主销后倾角的自动回正作 用 ——转向轮在外力作用 转向轮在外力作用 下转过一个角度时, 下转过一个角度时 , 车轮 最低点将陷入地面以下, 最低点将陷入地面以下 , 但实际上车轮最低点不可 能陷入路面以下, 能陷入路面以下 , 因此在 车辆重力作用下连同汽车 前部被上抬一个高度, 前部被上抬一个高度 , 使 转向轮回到直线行驶的状 态。
H1
L′
2011-9-7
11
本节小结
1. 复习了前轮定位参数及其作用 2. 介绍了双横臂独立悬架和滑柱摆臂独立悬 架导向机构结构简化模型 3. 介绍双横臂独立悬架和滑柱摆臂独立悬架 的设计任务和设计步骤 4. !!重点掌握:针对实车悬架准确说出前 !!重点掌握 重点掌握: 轮定位参数 5. !!重点掌握:针对双横臂和滑柱摆臂悬 !!重点掌握 重点掌握: 架实物能对应画出结构简图
主销内倾角及自动回正作用 BD-主销轴线;EF-转向节轴线;FG主销轴线; 转向节轴线; 主销轴线 转向节轴线 轮中心平面; 轮中心平面;O1O2-竖直线
4
2011-9-7
1.3 车轮外倾角γ 车轮外倾角γ
a. 定义——在汽车横向平面内, 定义 在汽车横向平面内, 在汽车横向平面内 转向轮向远离主销上部方向 倾斜一个角度, 倾斜一个角度,即为车轮外 倾角γ。 b. 车轮外倾角的作用( 车轮外倾角的作用 ( 使满 载时车轮中心平垂直地面, 载时车轮中心平垂直地面 , 减少轮胎偏磨顺) ——若 减少轮胎偏磨顺 ) 若 汽车空载时车轮无外倾, 汽车空载时车轮无外倾 , 即车轮中心面垂直路面, 即车轮中心面垂直路面 , 则满载时重力作用使车轮 中心面向内倾斜一个角度, 中心面向内倾斜一个角度 , 加速轮胎偏磨损; 加速轮胎偏磨损 ; 若汽车 空载时车轮存在一定的外 车轮外倾角 倾 , 则满载时可以使车轮 BD-主销轴线;EF-转向节轴线;FG主销轴线; 转向节轴线; 主销轴线 转向节轴线 中心平面垂直于地面, 中心平面垂直于地面 , 减 轮中心平面;O1O2-竖直线 轮中心平面; 少轮胎偏磨损; 少轮胎偏磨损 ; 但车轮外 倾不宜过大。 倾不宜过大。
1. 前轮定位参数简介
a. b. c. d.
2011-9-7
主销后倾角τ 主销后倾角 主销内倾角σ 主销内倾角 车轮外倾角γ 车轮外倾角 前轮前束A-B 前轮前束
2
1.1 主销后倾角 主销后倾角τ
a. 定义——在汽车纵向平面内, 定义 在汽车纵向平面内, 在汽车纵向平面内 主销 BD 向后倾斜一个角度, 向后倾斜一个角度 , 即为主销后倾角τ。 b. 主销后倾角的自动回正作 用 ——在干扰力矩 M 作用 在干扰力矩 下 , 车轮前端向纸面内偏 转 , 汽车偏离直线行驶方 向 。 而地面与车轮之间的 侧向附着力FY产生绕主销 的回正力矩, 的回正力矩 , 该力矩方向 与干扰力矩 M 的方向相反, 的方向相反 , 在其作用下, 在其作用下 , 转向轮自动 回到直线行驶状态。 回到直线行驶状态。
① 设计任务 a. 确定 、S和D点坐标 确定O、 和 点坐标 b. 确定弹簧刚度和自由长 度 c. 确定是否安装横向稳定 杆
② 主要设计步骤 a. 根据零件尺寸确定各点间 距
H2
b. 确定各点坐标 , 进行悬 确定各点坐标, 架运动学计算, 架运动学计算 , 检查前 轮定位参数变化趋势是 否合理 c. 根据轴荷及弹性元件刚 度进行悬架力学计算, 度进行悬架力学计算 , 确定悬架刚度,偏频及 确定悬架刚度, 平衡位置 d. 计算前后悬架侧倾角刚 度及整车侧偏角, 度及整车侧偏角 , 确定 是否安装横向稳定杆
2011-9-7 12
红旗轿车安装的双横臂独立悬架
1-下摆臂轴 2-垫片3-下球头销 4-下摆臂 5-螺旋弹簧 6-筒式减振 器 7-橡胶垫圈 8-下缓冲块 9-转向节 10-上缓冲块 11-上摆臂 12调整垫片 13-弹簧 14-上球头销 15-上摆臂轴 16-车架横梁 20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