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都有哪些费用?该做什么检查?海文琪分享
北京华科中西医结合医院海文琪: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讲解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其中护理知识您了解过吗,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北京治疗血液病专科医院的专家们为大家详细讲解如下:过敏性紫癜是以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为病理基础的结缔组织病,表现为皮肤﹑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的紫癜,过敏性紫癜易反复发作,常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焦虑和不安,家属应帮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家属应帮患者做好以下几项护理。
1﹑皮肤的护理紫癜多见于下肢及臀部,大小不等,呈对称性出现。
紫癜偶有痒感,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擦伤、抓伤;如有破溃应及时处理,防止出血和感染。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关节肿痛的护理过敏性紫癜易侵犯关节,常表现为疼痛及肿胀,患者在观察疼痛及肿胀情况的基础上,家属协助患者选用舒适体位,避免在患肢进行静脉输液,做好日常生活护理。
3、腹痛的护理患者常突发腹痛、恶心、呕吐及便血,可伴肠鸣音增强。
患者腹痛时应卧床静养,家属尽量在旁守护。
注意呕吐的次数及性状,防止上消化道出血,定时测量血压;禁止腹部热敷,以防肠出血。
严重腹型紫癜患者应禁食,经静脉供给营养。
4、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肾炎的护理部分患者可伴随发生紫癜性肾炎,出现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伴血压增高及浮肿。
可参考急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护理常规。
5、适当锻炼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发病期应卧床休息,待症状好转后可适当的活动,但不可过量。
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控制和预防感染。
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过敏性紫癜患者饮食应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力以抵制病原体的入侵。
1﹑猪肝红枣汤组成:猪肝50克,红枣50克。
用法:猪肝洗净,红枣切开,放入砂锅中炖1小时,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补血,凉血,止血。
主治:过敏性紫癜,属血热妄行型,皮肤出现青紫瘀点或斑块,发热,口渴欲饮,舌红有瘀斑、苔黄,脉象弦数。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鲫鱼豆腐汤组成:鲜鲫鱼100克,豆腐30克。
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指南

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指南1.引言1.1 概述概述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也被称为血小板减少症。
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血小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的过程。
然而,当体内血小板数量出现异常下降时,就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情况。
血小板减少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这可能包括骨髓损伤、自身免疫疾病、感染、药物反应等。
无论其原因如何,血小板减少都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低血小板计数会导致患者出现易出血的症状,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为了帮助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和诊断患者的血小板减少情况,制定了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指南。
这些指南基于对血小板计数的不同水平进行分类,以便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结果,快速判断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计划。
然而,目前已存在的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指南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标准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
因此,本文旨在概述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指南的重要性,并回顾目前已有的指南,探讨其优缺点,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方案。
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和优化,我们才能使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指南更加科学、全面和实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选择。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指南。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来讨论血小板减少的定义和背景知识,以及影响因素和分类。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强调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的重要性,并介绍现有的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指南。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血小板减少的相关知识,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下面我们逐一介绍各部分的内容。
1.3 目的本篇长文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份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的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准确地评估和管理血小板减少的患者。
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患者常常面临着出血风险的增加。
因此,了解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程度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血小板减少鉴别诊断步骤

血小板减少鉴别诊断步骤第一步排外EDT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
方法可通过外周血涂片或复查血常规(以柠檬酸钠为抗凝剂)。
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情况就是健康妇女在妊娠时可出现轻到中度的血小板减少(75-150X10Λ9∕L),这种一过性的减少不需要过多检查。
第二步要考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溶血型尿毒症综合征(TTP/HUS)的可能,因为上述疾病需要特殊方法紧急治疗(如血浆置换)。
建议对于所有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行外周血涂片寻找裂红细胞、检测血浆结合珠蛋白和LDH(以评估溶血)以及肌酎、行包括D二聚体在内的凝血检查。
TTP/HUS和DIC的共同特点为微血管病溶血性贫血、外周血涂片可见裂红细胞、LDH升高以及结合珠蛋白升高。
但是,TTP/HUS中凝血功能通常正常,而DIC凝血时间延长。
最后,当怀疑TTP/HUS时需请血液科会诊。
第三步应考虑药物诱导性血小板减少以及脾功能亢进的情况。
脾功能亢进合并肝硬化的患者更易出现血小板减少。
最常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为抗生素(包括甲氧节唉磺胺甲异恶嗖合剂)、心脏药物(如奎尼丁、普鲁卡因)、喂嗪类利尿剂、抗风湿药物(如金盐类和肝素)。
肝素诱导性的血小板减少具有潜在的风险性,需要立即终止药物(包括肝素冲管)。
可通过体外检测肝素相关血小板抗体来诊断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
排外微血管病溶血性贫血、药物诱导性血小板减少和脾亢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是孤立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原因。
但是,ITP目前仍属于排外性诊断,在排外其他可能因素后才能诊断,如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包括结缔组织病,淋巴组织增生症以及HIV感染。
因此,我们建议接下来检测检测HIV、抗核抗体和单克隆蛋白。
相反,对于ITP相关的孤立性血小板减少症我们并不建议行血小板抗体检测或骨髓活检。
如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等罕见的孤立性血小板减少症有可能会在外周血涂片上见到巨大的血小板(如May-Hegglin病,灰色血小板综合征,Bernard-SOUlier综合征,以及X染色体相关的Wiskott-Aldrich综合征)、脊髓发育不良综合征(很少表现为单独血小板减少)、细胞性血小板减少征(此时需行骨髓活检),以及输血后紫瘢(输血罕见的并发症)。
血小板减少症分度标准

血小板减少症是血液疾病的一种,会影响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症状。
血小板减少症的严重程度可以根据血小板计数来进行分度,具体标准如下:
1.轻度减少: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身体在受到外伤时,容易
出血较多,不好止血。
治则: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中药辨证治疗,定期观察。
2.中度减少:血小板计数在20~50×10^9/L之间,皮肤可有出血点、淤青、瘀
斑,但没有明显的出血症状。
治则:找到原因,选择中药或者中西结合治
疗,定期观察。
3.重度减少:血小板计数在10~30×10^9/L之间,皮肤可出现广泛出血点,瘀
斑,明显的尿血,黑便等,体内可出现水肿,部分人群会出现爆发性出血。
治则:多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及时对症,中西结合治疗控制,定期复查。
4.极重度减少: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
请注意,以上标准仅为参考,如有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
海文琪专家权威吗?好不

【出诊时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
海文琪,血液病治疗网首席专家中医血液科专家
【专家简介】
海文琪,专家,血液病治疗网特邀专家。
早年完成博士学位,从事中医临床治疗、研究、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以行医严谨,用方
精确见长,被首都多家医院聘为特聘专家,精通中医典籍,治学严谨,临床经验丰富,特别是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血液病方面别有建树,给广大的血液病患者带来了福音,被称之为“血液病患者的希望之源”
【专业特长】
临床实践中,针对以往中医多以补气养血方法治疗血液病疗效并不理想的情况,在国内率先提出“益肾填髓,活血通脉”治疗理念,对白血病、血小板减少、骨髓纤维化、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病的治疗颇有作为,海专家在长期临床治疗中还发现,精神心理因素在血液病患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认识到中医治疗与心理疗法结合的重要性,通过摸索逐渐形成了专有的辅助患者康复的心理干预疗法,让患者学会解除紧张情绪,减少危险性。
这在血液病治疗方面取得惊人效果,不仅可辅助增强疗效,还能明显缓解血液病导致的代谢障碍和器质性变化引起的症状。
【科研成果】
海专家在治疗血液疾病上主张“辨证论治”的思想,采用“一人一方”治疗方案,是“骨髓—SC激活再生疗法”的首要成员之一。
“,治疗白血病、血小板减少、骨髓纤维化、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病具有康复率高、延长生存期、不良反应少、费用低的优点。
奠定了中医在血液病治疗领域的权威地位,为传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精髓做出了积极贡献。
海文琪对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分析!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导致血小板降低的一个非病理的重要因素是由于抗凝剂导致血小板聚集和抽血操作不当导致的血小板聚集。
EDTAK2做为抗凝剂,使得血液不凝固并保持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体积形态不发生改变,从而进行血细胞计数和分析,但EDTAK2常常导致血小板发生聚集,并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中被视为非血小板而不被计数,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
EDTAK2导致在血细胞分析仪上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主要原因为血小板发生了聚集。
大量成堆的血小板聚在一起,超过了血小板计数阈值设定的范围,也超过了红细胞、白细胞的阈值设定范围,因此它即不被认做血小板,也不被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区域认定,甚至在直方图上都得不到显示和提示,但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大的不成熟细胞区出现较多信号,在粒细胞区域上方出现一排表示大细胞的、横向密集的散点。
在三分类式血球分类直方图上也没有出现异常图形。
EDTAK2导致发生血小板聚集的原因可能与一种抗血小板抗体的自身抗体有关,或血小板膜表面存在的某些隐匿性抗原有关。
此类患者经化验检查,常有球蛋白增高、抗血小板抗体增高等问题。
这些病例多出现在实体瘤、髓或淋巴系统增生症、自身免疫病、心脏疾病、干燥综合征、浓毒血症、肝硬化以及一些不明原因疾病和某些查体者身上。
有关EDTAK2导致血小板假性降低的报道,这些病例提到的患者均无出血性疾病、血液病和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
报道中均发现经EDTAK2抗凝处理的血液,出现血小板减少问题,一般通过血片观察发现血小板大量聚集的信息,然后采用如枸掾酸盐、草酸盐、肝素钠、ACD液等方式抗凝血液,采用计数板方法或血球计数仪测定得到正确血小板计数结果。
例如此类问题,应该按照有关血液常规检查的基本要求,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任何一项数值或直方图出现异常或有异常提示的标本实行推片检查,可避免此类问题发生。
(1)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放射线损伤等;(2)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淋巴瘤、风疹、药物过敏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3)血小板分布异常:脾功能亢进;(4)放射治疗和化疗等。
血小板减少症诊断标准

血小板减少症诊断标准小板减少症(thrombocytopenia)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其特征是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水平。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血液凝固以防止大量出血。
因此,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易出血并面临更高的出血风险。
虽然血小板减少症可以由健康人群患有,但诊断标准有助于医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血小板减少症。
Diagnostic Criteria有几个临床诊断标准可以用来确定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每个标准都有自己的特征。
第一个是血小板颗粒比率。
血小板颗粒比率指的是患者的血液中血小板颗粒数量与血小板总数之间的比率。
根据《国际血小板减少症诊断标准》(IPTDS),正常血小板颗粒比率应为至少50%。
其次是血小板大小分布宽度(MPV)。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大小分布宽度应该在7.5-11.5μm之间,但在患有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中,MPV通常会偏低,比正常水平低2.5μm或更多。
第三个是血小板形态指数(PDW),PDW是血液中的血小板的形态统计分析的指标,它是血小板的大小指标。
根据IPTDS,正常PDW水平应该在13-15%之间。
最后一个诊断标准是血小板平均体积(MPV),MPV可以帮助医生定性血小板是否正常。
根据IPTDS,正常MPV水平应该在7.5-11.5μm之间。
血小板减少症的其他诊断标准除了上述常见的四个临床诊断标准外,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诊断标准可以用来诊断血小板减少症。
这些标准包括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沉淀试验,血小板膜碎裂试验和板血浆比率,以及检测血液中的血小板抗原(HPA)的血清学检测。
血小板减少症的根本原因血小板减少症可以由各种原因引起,其中一些常见的原因包括:由疾病(如癫痫,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IV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免疫系统损伤;由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疗和骨髓移植引起的毒性反应;和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
Conclusion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患有该病的患者易出血并面临更高的出血风险,因此诊断标准对于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十分重要。
海文琪讲诉:白血病患者中晚期主要症状有哪些?

海文琪讲诉:白血病患者中晚期主要症状有哪些?
白血病起病缓慢,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最早出现的自觉症状往往是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表现。
脾肿大可引起左季肋部或左上腹沉重不适、食后饱胀的感觉。
由于症状进展缓慢,就医时往往离起病已有数月之久。
白血病中晚期主要症状如下:
淋巴结全身广泛的淋巴结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为多见。
骨骼及关节病变浸润骨骼及关节后,白血病的症状常发生骨骼及关节疼痛。
容易感染,伴贫血,发热,出血等,可有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可有极度消瘦,虚弱等恶异质等表现
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出血加重和或骨骼疼痛。
脾脏进行性肿大。
不是因药物引起的血小板进行性降低或增高。
原始细胞(Ⅰ型+Ⅱ型)在血中及/或骨髓中>10%。
外周血嗜碱粒细胞>20%。
骨髓中有显著的胶原纤维增生。
出现Ph以外的其他染色体异常。
较少见的症状有背痛或四肢痛,因脾脏梗塞而觉左上腹或左下胸剧痛。
晚期当血小板减少时皮肤、齿龈易出血,女性可有月经过多。
白细胞过多的病人,有时可发现由于白细胞在血管内“阻滞”或栓塞而诱发的症状,如视力模糊、呼吸窘迫以及阴茎异常勃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常规检查是全身体检中最基本的体检项目,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如常见的肾病,就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出来。
其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
血常规检查是全身体检中最基本的体检项目,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如常见的肾病,就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出来。
血常规检查的项目一般包括有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PL)。
其中白细胞分类计数又包括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
血常规复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血常规复查注意事项,下面一起来看看。
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
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开始禁食12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血常规检查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来判断疾病。
血常规不是做全套得血液检查,血常规包括白细胞分类和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血小板三部分。
血常规的价位几十块。
全套的血液检查应该是血流变,肝肾功等项目,这个不同医院的价钱差别很大。
挂号挂内科即可,也可以去专门以查体为主的医院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