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处方治疗血小板减少症
『华秘: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升板汤

『华秘: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升板汤
[处方名称]升板汤
[功能主治]功能调理脾胃,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主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
[处方组成]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9克、云苓9克、甘草3克、陈皮9克、半夏9克、鸡矢藤9克、糯米草9克、阿胶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血虚者加生地、当归、川芎、白芍;有瘀血者加桃仁、红花、牛膝;气郁者加枳壳、柴胡。
[疗程疗效]治疗36例,显效(出血症状消失,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停药后至少维持3个月无复发)9例,占25%。
有效(出血症状消失,血小板恢复正常,停药后或继续用药,血小板不能维持正常)16例,占44%;进步(出血症状减轻,血小板增加,但未达正常)7例,占19.4%;无效4例,占11%。
总有效率为 88.4%。
[处方来源]四川省医学院张应潮等。
[处方备注]张氏等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内在元气充足,则疾病无从发生。
敌本组病例用调理脾胃、补益气血之法而获效,临床观察发现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改善(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下降,3H-TdR淋转恢复正常或改善)、能调节机体兔疫功能。
本方名和剂量由编者所拟。
(施惠君)。
中医说血小板减少有五型,需要五种不同的对治药方

中医说血小板减少有五型,需要五种不同的对治药方中医认为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可概括为外感和内伤、外感六淫之邪,入里化为邪热,或内伤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均能导致本病的发生。
血小板减少在中医领域上分为五型,亦有五种辨证施治法,以下内容会概括对此病有用的中草药以及剂量加减参考用法,患者朋友需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一、肝肾阴虚型方药滋阴清热之功,知母、黄柏加强滋阴降火之力,现代药理证实可制约大剂量激素治疗所引起的副作用。
加用滋阴补血止血,当归、丹参活血化瘀以止血,白芍酸敛收涩亦可敛阴补血,平肝柔肝;补骨脂佐之,取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之意,本身可收敛止血,现代药理学证实有抑制抗体作用。
加减法:出血严重者可酌加白茅根20g、藕节20g、鹤草30g、土大黄15g,肝肾阴虚阳亢盛者去补骨脂加煅龙牡30g(先煎)、川芎10g、龟板20g(先煎)。
二、气血两虚型方中重用炙黄芪和党参为君药,补气健脾,辅以当归、龙眼肉养血和营,用白术、木香以健脾理气,使补而不滞,茯神、远志、枣仁以养心安神,使以甘草、生姜、大枣和胃健脾,以资生化,气旺则血充而归经矣。
加用淮山药补气养阴,收敛止血,炒白芍补血敛阴止血调经,阿胶滋阴补血止血,共奏益气健脾、摄血止血之功。
加减法:月经淋漓不止者可加山萸肉10~20g,五味子10g,以养肝收涩止血,龈衄者可加五倍子10g配藕节20~30g,能收涩止血不留瘀,肌衄者可加仙鹤草30g、紫草10g以补虚止血。
三、血热妄行型方中以水牛角代犀角,配合生地清热凉血,解血分热毒,生地尚可养阴,防热甚伤阴,赤药、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加生军泻肺胃实火、凉血止血;白茅根加强凉血止血之力,板蓝根、土大黄、贯众加强清热解毒抗病毒之力,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生军、土大黄均有提升血小板及止血之功。
加减法:鼻衄者加黄芩10g、牛膝6~10g、丹皮10~20g清肺热以引火下行,齿衄者加生石膏先煎20~30g、黄连6~10g以清胃热以止血;便血加槐角10~15g、地榆10g清热利湿止血,尿血加大小蓟10~20g、藕节30g以清热利尿,凉血止血,剧烈头痛、呕吐,口腔大血泡,往往是脑出血先兆,为本病危症,需立即抢救,紧急切脾或输血小板、静点免疫球蛋白、大剂量激素冲击。
中医有话说:一味柏叶汤,巧治血小板减少(血症)

中医有话说:一味柏叶汤,巧治血小板减少(血症)
柏叶汤,中药方剂,有凉血,温经止血的功效,本方为治疗虚寒性吐血之专方。
以血色黯淡清稀,舌淡,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现在多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咯血,便血,女性月经量多,崩漏下血等临床辨证属中焦虚寒者。
【柏叶汤】用于慢性血小板减少治疗
对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其生育期女性多见,且发病徐缓,病程长,紫癜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
我国著名的中医血液病专家胡桂生教授说,其病位在心脾,病性属虚。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气虚生化无源,气血亏虚,症见乏力、气短、面色无华、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脾不统血,血溢脉外,见各种出血症状,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为气血亏虚所致。
治疗当益气健脾,养血止血为主,多以归脾汤加味治疗。
方中炙黄芪、当归、党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生血;龙眼肉、酸枣仁、远志酸甘收阴,宁心安神;阿胶、生姜、大枣滋阴养血。
胡桂生教授说,若患者呈气损及阳,脾胃虚寒,症见面色恍白,形寒怕冷者,可用柏叶汤合理中丸(党参、白术、炙甘草、侧柏叶、艾叶、炮姜炭等)。
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中药处方介绍

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中药处方介绍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生活中的常见病,其病症的发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危害极大。
现在医学上,治疗此病的方法有很多。
那么,您知道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中药方法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中药处方有:中药处方(一)【辨证】脾阴虚,血燥,阴虚生内热,热伤络脉则血外溢。
【治法】养阴益脾,润燥,佐以清热,化斑。
【方名】加味脾阴煎。
【组成】生地10克,生白芍30克,旱莲草15克,山药20克,莲米15克,连翘10克,赤小豆30克,黄连6克,淡竹叶10克,五味子10克,枣皮10克,大枣10个,炙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辨证】血瘀于肌腠。
【治法】活血化瘀,佐以补脾滋肾。
【方名】加减紫癜方。
【组成】鸡血藤15克,丹皮15克,茜草15克,当归15克,大枣10克,茅根15克,旱莲草20克,三七粉5克(冲服),仙鹤草20克,山栀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中药处方(三)【辨证】风火热毒,伤其血络,营血瘀滞,淫于腠。
【治法】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方名】犀角地黄汤加味。
【组成】犀角3克,生地3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白薇10克,紫草10克,知母10克,沙参10克,生槐花30克,大青叶10克,板蓝根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注意事项:禁烟、酒、辛、辣。
禁食鱼、虾、蟹、蛋、鸡和牛奶等富含蛋白质食品。
白质食品。
专家提醒,不论您选择何种治疗方法,都要坚持到底,否则病情会越来越重。
以上是关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医出方的简单介绍,相信在您阅读之时,已经对其充分进行了解了,希望我们的介绍能对您有所帮助。
最后,祝您早日康复。
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症方

治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方*导读: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属中医血虚、虚劳、萎黄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属中医血虚、虚劳、萎黄等范畴,临床表现以贫血、出血及感染为主要症状。
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不一,然其根本病机在于脾肾亏虚。
浙江名医魏克民有一方,以温肾健脾、益气生血立法,治疗本病效果显著,愿以享同道。
处方:生黄芪30克,黄精15克,黄芩15克,仙鹤草30克,仙灵脾15克,仙茅30克,杜仲15克,补骨脂15克,鸡血藤15克,墨旱莲15克,藕节15克,白及30克,茜草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早上9点以后服1次,下午3点以后服1次,每次250~300毫升。
治血小板减少症方
处方:枸杞子、党参各10克,大枣10枚,鸡蛋2个。
把枸杞子、党参,大枣放砂锅内同煮成汤,鸡蛋另加水煮熟后去壳,取蛋自入药汤同煮片刻,分2次吃蛋饮汤,每日1 剂,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
主治: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辨证为气血两虚型,症见皮下及黏膜出血,如皮肤瘀斑、紫癜、口鼻腔及牙龈出血等,长期反复而引起贫血,导致头晕眼花,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血小板减少症中药方

血小板减少症中药方1 五法合一甲亢汤【来源】王士相,《中国中医药报》【组成】白芍、乌梅、木瓜各9克,柴胡6克,沙参、麦冬、石斛各9克,白术6克,莲肉9克,桑叶、黑山栀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各服1煎。
3个月为1疗程。
俟病情稳定后(有条件者,查r3r4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当按所服处方、剂量加3~4倍配制丸剂,每丸重9克,日服2丸。
服用丸剂时间,不少于4~6个月。
这对巩固疗效,防止复发至为重要。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功用】以酸泻肝木为主,兼有强金、培土、滋水、和阳熄风之效。
【方解】“甲亢”一病,属于祖国医学“瘿”证范畴。
本文所指五法,即酸泻肝木、强金制木、培土荣木、滋水涵木、和阳熄风。
用此五法是由本病病机要点在肝所决定的。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主怒”,由于肝木亢盛,故本病患者多表现情绪急躁、易怒、手颤;肝开窍于目,肝之经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故突眼,甲状腺肿大均与肝经有关;消谷善饥是由于肝胆阳亢、灼伤水谷精微之气,所以引食自救;肠鸣腹泻、肢体倦怠乏力是由肝木乘脾所致;“阳加于阴谓之汗”,由于阳气亢盛,迫津外泄,故烦热汗出。
木火相生,心火亦甚,以致心悸、失眠、面红惊惕,脉数。
总之其病机要点在于肝阳亢盛,木横土衰,木火相生,灼伤阴液。
故本方以白芍、木瓜、乌梅,酸泻肝木为主,因白芍、木瓜、乌梅既无苦寒伤中之弊,且有敛阴止泻之益。
柴胡配白芍疏肝敛阴;沙参、麦冬、石斛强金制木,以抑肝亢;莲肉、白术培土荣木;桑叶、黑山栀清热平肝,和阳熄风;白芍、麦冬又可柔肝涵木。
临床应用此方时,可据患者之阳亢、脾虚、阴伤的孰轻孰重加减剂量。
但酸泻肝木之法通用不变。
【主治】甲状腺机能亢进(瘿证)。
【加减】①关于眼突治疗:突眼明显的患者,在运用上述诸法治疗时,随病情好转,多数患者不但自觉眼突、眼胀有所改善,而且眼裂增宽现象,亦有所改观。
但在用丸剂调理时,需加白蒺藜、生牡蛎、夏枯草以加强疗效。
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瘀肌腠)经方1则——鸡血藤三草汤

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瘀肌腠)经方1则——鸡血藤
三草汤
鸡血藤
鸡血藤三草汤
组成:鸡血藤,牡丹皮,茜草,当归,大枣,白茅根,旱莲草,三七粉(冲服),仙鹤草,山栀。
茜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证属血瘀肌腠。
牡丹皮
验案:李某,男,41岁。
皮肤反复性出血、瘀斑、鼻衄、龈衄已两年。
近来加重,周身皮肤多处有出血点及出血斑,右眼结膜有黄豆大出血斑,口腔右颊黏膜有花生大的出血斑,牙龈渗血,两下眼睑青紫,舌质淡微紫,脉细,血色素110%,血小板2.2万/mm3,……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旱莲草
系血瘀于肌腠,治宜活血化瘀,佐以补脾滋肾。
患者服药1周,诸症减轻,出血停止,皮肤瘀斑开始吸收。
又服20剂,化验复查血小板已升至16万/mm3,毛细血管脆性试验转正常。
追访3年未见复发。
当归
按语:血症疾病的治疗,历来以凉血止血、补脾摄血、滋阴凉血三大方法为主,活血化瘀方法治疗出血疾病,是中医的反治疗法,历来就有“瘀血不去,血不归经”之说法,实践证明,活血化瘀方法可抑制体内免疫性抗体的发生,减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脆性,可增加毛细血管的张力作用。
用“活血化瘀为主、佐以补脾滋肾”之法,治疗“血瘀肌腠”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有肯定疗效。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药膳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
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化瘀生新法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化瘀生新法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
吴光明,主治医师。
魏榕,主治医师(湖南省新晃县人民医院邮编419200)。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丹参、鸡血藤、茜根、大枣各20克,紫草15克。
上药煎30分钟取汁,约300毫升,分2次口服,每日1剂。
伴鼻衄者加黄芩10克,白茅根20克;齿衄者加生地15克,紫珠10克;月经过多者加地榆炭、仙鹤草各15克;大便出血者加槐花、地榆炭各10克;气虚者加黄芪20克,党参15克;血虚者加当归、熟地各15克,阿胶(烊化)10克。
治疗患者36例,治愈(出血停止,紫癜消失,血小板恢复正常,2年未复发)15例;显效(出血停止,紫癜消失,血小板恢复正常,半年内未复发)12例;有效(出血停止紫癜消失,血小板数比治疗前上升,但未达到正常)3例;总有效率91.7%。
本病虽属出血性疾病,但出血后血液留滞在体内,形成“瘀阻血溢”的血瘀证,它不仅加重经络阻滞,使出血不易停止,而且阻碍新血的化生,从而形成“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的病机,治疗大法应以活血消瘀为主。
此乃“宜行血不宜止血”之旨。
方中丹参养血活血、化瘀而不伤血;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而不滞血;茜根止血活血,使血止而瘀不留;紫草凉血活血,解毒散瘀,凉血而不凝血;大枣扶正补中,益气养血,补而不腻,并能调补脾胃,增加食欲,促进药物吸收,培补气血生化之源。
全方配伍,性味平和,共奏“化瘀生新”之
功而取效。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处方治疗血小板减少症
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中药处方有:
中药处方(一)
【辨证】脾阴虚,血燥,阴虚生内热,热伤络脉则血外溢。
【治法】养阴益脾,润燥,佐以清热,化斑。
【方名】加味脾阴煎。
【组成】生地10克,生白芍30克,旱莲草15克,山药20克,莲米15克,连翘10克,赤小豆30克,黄连6克,淡竹叶10克,五味子10克,枣皮10克,大枣10个,炙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
【辨证】血瘀于肌腠。
【治法】活血化瘀,佐以补脾滋肾。
【方名】加减紫癜方。
【组成】鸡血藤15克,丹皮15克,茜草15克,当归15克,大枣10克,茅根15克,旱莲草20克,三七粉5克(冲服),仙鹤草20克,山栀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中药处方(三)
【辨证】风火热毒,伤其血络,营血瘀滞,淫于腠。
【治法】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方名】犀角地黄汤加味。
【组成】犀角3克,生地3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白薇10克,紫草10克,知母10克,沙参10克,生槐花30克,大青叶10克,板蓝根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注意事项:禁烟、酒、辛、辣。
禁食鱼、虾、蟹、蛋、鸡和牛奶等富含蛋白质食品。
白质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