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防治.ppt

合集下载

血小板减少症,个案护理查房ppt课件

血小板减少症,个案护理查房ppt课件

病情观察:观察皮肤瘀点、瘀斑的变化,监测PC变化, 严密观察有无其他出血情况,警惕颅内出血、内脏出血 的发生。
3.有感染的危险 与糖皮质激素治疗致免疫功能下降有关有 关
1.与感染患儿分室居住。 2.各项护理操作严格无菌。 3.注意口腔卫生,防止感染。 4.避免出血,注意个人卫生
4.知识缺乏 与患儿家长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1.向患儿家长介绍疾病相关知识,以主动配合治疗与护 理。
既往史 既往体健,否认“结核、肝炎、伤寒”等传染 病史及其接触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食物、 药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
个人史 : 第1胎第1产,足月剖宫产(社会因素),出生 时体重2.6公斤,Apgar评分不详,否认窒息抢 救史,生后人工喂养,6个月逐步添加辅食。生 长发育正常,按时预防接种,无不良反应。目 前上小学二年级,成绩良好。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项目 红细胞计数RBC 结果 4.10↓ 单位 *10^12/L 参考值 4.3--5.8
血红蛋白Hb 白细胞总数WBC
121↓ 2.44↓
g/L *10^9/L
130--175 4--10
中性粒细胞N
血小板计数PC
1.72↓
60↓
*10^9/L
*10^9/L
2--7
100--300
1.潜在并发症: 营养不良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有关
予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 少量多餐
2.有受伤的危险:出血 与血小板减少有关 减少活动,增加卧床时间。 饮食: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软食,禁食过硬、 粗糙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避免用力。 皮肤护理:保持床单元平整,被褥衣着柔软;避免肢体 碰撞和外伤。沐浴和清洗时避免水温过高和过于用力擦 洗皮肤;勤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各项护理操作动作 轻柔;穿刺部位拔针后需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口腔、牙龈出血的预防与处理:指导患儿用软毛牙刷刷 牙。

血小板减少症治疗

血小板减少症治疗

血小板安全数值
在以下诊疗过程中,血小板计数的参考值分别 为: 口腔检查:≥ 20× 109/L 拔牙或补牙:≥ 30× 109/L 阴道分娩:≥ 50× 109/L 小手术:≥ 50× 109/L 服用阿司匹林及华大林:≥ 50× 109/L 剖宫产:≥ 80× 109/L 大手术:≥ 80× 109/L
免疫抑制剂: 1、长春新碱(VCR):1.5mg/m2(|最大剂量2 mg/次,每周1次,4-6周为一疗程) 副作用:外周神经病变 2、硫唑嘌呤:2mg/kg.d,分2次口服 副作用:骨髓抑制剂肝肾损伤
3、环孢素:2mg/kg.d,分2次口服,总疗程 3-6个月 副作用:高血压、毛发增多、肝肾损伤、齿 龈增生等 4、达那唑(雄激素衍生物):400-800mg/d ,分2-3次口服,起效较慢,需持续3-6个 月 副作用:肝功能受损、月经量少等
二线治疗
难治性ITP患者 (一)药物 促血小板生成剂:TPO、艾曲波帕 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美罗华) 免疫抑制剂:长春新碱、硫唑嘌呤、环孢素 、达那唑 (二)脾切除术
促血小板生成素: TPO(特比澳)用法:15000U/d 皮下注射 x14d 机制:刺激巨核细胞生长及分化,对巨核细胞生成 的各阶段均有刺激作用。 抗CD20单抗: 美罗华机制:能特异性结合并溶解CD20+(B淋巴 细胞分化抗原)细胞,抑制自身抗血小板抗体的 产生 用法:375mg/m2 静脉滴注,qw x4次或小剂量方 案100mg/m2 qw x4次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1、机制:封闭巨噬细胞Fc受体,以及阻断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的细胞 效应,血小板破坏减少;增加IgG的分级代谢率,相应的增加了抗血 小板抗体IgG的破坏及清除率 2、适应症:重症ITP(血小板计数小于10× 109/L,伴广泛皮肤黏膜或内 脏出血 );需迅速提升血小板的患者,如急诊手术、分娩等;不宜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ITP患者,如孕妇、糖尿病、溃疡病、高血压 、结核病等;难治性ITP:泼尼松及切脾无效者。 3、使用方法:400mg/kg.d,连用3-5天,起效时间约5-10天 4、有效率:60%-80% 4、缺点:价格贵,维持时间短,可试用400mg/kg.d,每1-6周维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9版)〉-26页word资料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9版)〉-26页word资料

关于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的通知》的通知各县(市)区卫生局,各医疗卫生单位:近年来,全国部分省市以及我省局部地区相继发现并报告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此卫生部组织专家制定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

现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的通知》(卫办应急发[2010]163号)转发给你们。

请根据本指南切实加强我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有效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附件1: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的通知》济南市卫生局应急办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四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10-09 15:39:06卫办应急发〔2010〕1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现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

疾病主要传播途径为蜱虫叮咬。

目前发现的病原体包括人粒细胞无形体和一种新亚型布尼亚病毒(初步认定该病毒与此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疾病有关)。

其中,关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防治,我部已于2008年2月20日印发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给予指导。

关于新亚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疾病,近期我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以指导临床医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做好对该病的诊断、报告、治疗、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疫情防控和公众健康教育等工作。

现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印发给你们,请你们依据本指南及时开展相关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加强疾病防治工作。

附件: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2.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疗方案3.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4.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实验室检测方案5.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方案6. 蜱防治知识宣传要点二○一○年九月二十九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近年来,河南、湖北、山东、安徽等省相继发现并报告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

抗凝血药与抗血小板药-PPT课件

抗凝血药与抗血小板药-PPT课件

(二)药代动力学
单次静脉注射平均半衰期60min,抗凝作用持续2~6h,皮下注射3~4h血浆浓 度达高峰,作用维持12h。
(三)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1)防栓:预防外科大手术后和有血栓前状态的患者血栓形成; (2)治栓:血管疾病如DVT、动脉栓塞、肺栓塞、DIC等,其他疾病如急进性 肾小球肾炎、急性心梗、脑血栓等。 禁忌症: (1)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 (2)活动性溃疡病; (3)妊娠和产后、脑外科术后; (4)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有恶液质者; (5)活动性肺结核、尤其并发空洞者; (6)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 (7)有过敏性疾病或哮喘史者慎用;对口服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者,如阿司匹 林、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应慎用。
(二)用法
口服第一日5-20mg,次日根据凝血时间调整剂量或用维持量, 每日2.5—7.5mg,年老体弱者剂量酌减。
(三)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1.外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2.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可用3-6月,预防复发; 3.预防来自心脏的动脉栓塞。
禁忌症:
出血性疾病,活动性溃疡,分娩或手术后不久,严重肝肾功 能障碍,重症高血压,细菌性心内膜炎,妊娠、先兆流产者 忌用,老人、妇女月经期慎用。
不良反应:
1、出血:但出血的危险性可能叫肝素少; 2、血小板减少症; 3、其他:低醛固酮血症伴高钾血症、皮肤坏死、过敏反应和 暂时性转氨酶升高等。
二、主要依赖肝素辅因子Ⅱ的凝血酶抑制药

硫酸皮肤素 广泛存在于动物组织中,常为肝素生产过程中 的副产品,是一类正在开发的药物。起抗凝作 用较弱,通过肝素辅因子Ⅱ使凝血酶失活。可 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抗凝血酶原作用比肝素 强10倍,对由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 作用。主要用于防治手术后深部静脉血栓,无 出血等不良反应。

血小板减少症1

血小板减少症1

血小板减少症文章目录*一、血小板减少症的概述*二、血小板减少症的典型症状*三、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病机*四、血小板减少症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五、血小板减少症的并发症*六、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方案血小板减少症的概述1、定义外周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异常减少(采用血小板直接计数法时低于10^10/L)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血小板50×10^9/L 时,即存在皮肤、黏膜出血的危险性;20×10^9/L时,有自发性出血的高度危险性;10×10^9/L时则有极高度危险性。

2、别称血小板减少3、发病部位血液4、传染性无传染性5、高发人群无特定人群6、科室血液科血小板减少症的典型症状1、血小板减少症的典型症状皮肤出血出血点、紫癜、淤斑。

牙龈出血牙龈出血在正常人及牙科疾病中常见,因此,反复牙龈出血或出血后止血困难常提示血小板减少等出血性疾病。

口腔黏膜血疱。

鼻衄正常人亦可偶尔发生鼻衄,但鼻衄合并其他出血症状时常提示出血性疾病。

关节出血、肌肉及深部组织血肿单纯血小板减少引发关节、肌肉出血少见。

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呕血、便血、黑便等。

泌尿道出血可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月经过多。

视网膜出血。

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较少发生,但却是血小板减少等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常见死亡原因。

拔牙或手术后出血。

伤口出血时间延长。

2、血小板减少症的分类无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病机1、血小板生成不足:可见于某些病理情况如再生障碍性贫血(AA)、急性白血病(AL)以及感染等时,或者由于某些毒物或药物如苯、二甲苯、环磷酰胺等的有害作用,骨髓内巨核细胞的增殖或生长成熟发生障碍,可引起血小板生成不足和数量减少。

2、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某些药物如磺胺、氯霉素、安基比林等的作用或感染时,通过免疫机制,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和数量减少。

还可见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TTP)、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系统性红斑狼疮(SLE)、HIV-1相关血小板减少症。

优选血小板减少症演示ppt

优选血小板减少症演示ppt
高血压、感染、服用阿司匹林及华法林者, 血小板应大于50×109/L
第25页,共37页。
会诊安全值:口腔检查 ≥10×109/L 阴道分娩 ≥ 50×109/L 拔牙或补牙≥ 30×109/L 剖宫产 ≥80×109/L 小手术 ≥ 50×109/L 大手术 ≥ 80×109/L 服用阿司匹林及华法令≥ 50×109/L
的危险;
③除外了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确诊为原发 性ITP。
糖皮质激素依赖:指患者需要继续或反复给予糖皮质激素至少2 个月,以维持血小板数在30 × 109/L以上和/或以避免出血。 国内专家共识会认同以上共识。
第17页,共37页。
ITP国际工作组—— ITP疗效评价
完全缓解(CR):治疗后血小板数≥100×109/L且没有出
有自发缓解的患者或停止治疗后不能维持完全缓解的患者 慢性ITP:指血小板减少持续超过12个月的所有患者
国内专家共识会 认同以上共识。
第16页,共37页。
ITP国际工作组—— ITP的病情分级
难治性ITP:满足以下所有条件:
①脾切除后无效或者复发; ②需要(包括但不限于小剂量激素)治疗以降低出血
特异性高(78-93%) 敏感性低(49-66%) 阳性可诊断、阴性不排除
第22页,共37页。
血小板生成素(TPO)检测: 升高表示血小板生成减少,正常表示破
坏增加。 幽门螺杆菌(Hp):
阳性者用埃索美拉唑(耐信),克拉霉 素,阿莫西林或可乐必妥清除。
第23页,共37页。
ITP治疗目的和原则
第32页,共37页。
处方4 新型药物
AMG531 (Romiplostim,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 剂) 1~10μg/kg 皮下注射 qw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培训47页PPT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培训47页PPT
➢ 布尼亚病毒科病毒抵 抗力弱,不耐酸、易被热 、乙醚、去氧胆酸钠和常 用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等 迅速灭活。
(二)流行病学
1. 地理分布。目前已在河南、
湖北、山东、安徽、辽宁、江苏等
省发现该病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
以上省份的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
呈高度散发。
2. 发病季节。本病多发于春、
夏季,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
➢ 新发现的病毒属于布尼亚病 毒(Bunyaviridae)白蛉病毒属 (Phlebovirus),病毒颗粒呈 球形,直径80-100 nm,外有脂
质包膜,表面有棘突。基因组 包含三个单股负链RNA片段(L 、M和S),L片段全长为6368
个核苷酸,包含单一读码框架 编码RNA依赖的RNA聚合酶; M片段全长为3378个核苷酸,
➢ 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1周~2周。急性起病,主 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 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 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 腹泻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 、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
➢ 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 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 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目的
• (一)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发热伴血 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及时报告 病例并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 (二)指导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实验室检测和疫情控制工作。
• (三)指导各地做好预防发热伴血小板 减少综合征的公众健康教育工作。
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 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 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提示 病重,预后较差。

血小板减少专家共识培训ppt课件

血小板减少专家共识培训ppt课件

10/16/2023 5
血小板减少专家共识
2疾病的分期: (1)新诊断的ITP:确诊后3个月以内的ITP患者。 (2)持续性ITP:确诊后3-12个月血小板持续减少的ITP患者,
包括没有自发缓解和停止治疗后不能维持完全缓解的患者。 (3)慢性ITP:血小板减少持续超过12个月的ITP患者。 (4)重症ITP:PLT<10×109/L,且就诊时存在需要治疗 的出
(1)PLT ,>30×109/L、无出血表现且不从事增加出血危险的 工作或活动的成人ITP患者发生出血的危险性比较小,可予 观察和随访。 (2)下列因素增加出血风险: ①随着患者年 龄增加和患病时间延长,出血风险加大; ②血小板功能缺 陷; ③凝血因子缺陷; ④未被控制的高血压; ⑤外科手 术或外伤; ⑥感染; ⑦必须服用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 炎药、华法林等抗凝药物。
肾功能不全患者。
10/16/2023 13
血小板减少专家共识
成人ITP的二线治疗: (1)脾切除:在脾切除前,必须对ITP的诊断作出重新评 估。
脾切除指征: ①正规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病程迁延6个 月以上; ②泼尼松治疗有效,但维持量大于30 mg/d ; ③有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禁忌证。 脾切除禁忌证: ①年龄小于16岁; ②妊娠早期和晚期; ③因其他疾病不能手术。
血小板减少专家共识
一 、 二 线 治 疗 无 效 ITP患 者 的 治 疗 :
一、二线治疗无效(包括不适合或不接受脾切除的患者) 、 仍需治疗以维持安全血小板水平的患者, 其治疗宜个
体 化。可以选用环磷酰胺、联合化疗、霉酚酸酯及造血 干 细胞移植等,也可选择中药临床试验。
10/16/2023 18
分次或顿服,病情严重的患者用等效剂量的地塞米松、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