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膜抗原 血小板自身抗体 血小板 单核/巨噬细胞 Fc受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表现:
1.自发性皮肤和黏膜出血。(皮肤:瘀点、瘀斑、 血肿,分布不均,四肢多;黏膜:鼻出血、牙龈出 血、月经过多。)血小板严重减少(<2010^9/L) 可有严重的内脏出血,包括颅内出血。
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周围血中最主要改变是血小板减少至 100×10^9/L以下,出血轻重与血小板高低成正比,血小板 <50×10^9/L时可见自发出血,<20×10^9/L时出血明显, <10×10^9/L时出血严重。其余两系基本正常,偶有失血 性贫血。外周血涂片分类无异常,若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 胞比例增高需行进一步检查。
※三、血小板抗体检查:主要是血小板表面IgG(PA IgG)增高,阳性率为66%-100%。同时检测抗血小板 抗体(PAIgG、PAIgM、PAIgA),可提高检测阳性 率。目前对是否需要行血小板抗体检查尚有争议, 部分专家认为ITP的诊断并不依赖于血小板自身抗 体,因此血小板抗体检查意义不大。
※四、出血时间延长,血块退缩时间延长,凝血机 制正常。
※二、骨髓涂片:主要表现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巨核细胞 分类:原巨核细胞和幼稚巨核细胞百分比正常或稍高;成 熟未释放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显著增加,可达80%;而成熟释 放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极少见。最新研究显示有典型特征的 急性ITP或对常规治疗效果敏感病例无需进行骨髓检查。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实验室检查:
讲者:广东连平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目录:
&疾病概述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标准 &分型分度 &鉴别诊断 &治疗方案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概述: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是一种免疫异 常导致血小板自身抗体增多,从而使得血小板 尚未成熟即被脾脏内皮系统吞噬,从而导致血 小板减少(国内多以血小板计数<100×10^9/L为 标准)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根据病程分型:
• 急性型(≤6个月) :儿童多见,起病前大部分有上呼吸 道感染病史,主要为病毒、细菌所致。可有寒战、高热, 全身皮肤粘膜出血(瘢点、紫癜或血肿)、内脏出血。﹤1% 患者颅内出血,危及生命,但大多数呈自限性,一般4~6周 可自行缓解。
• 慢性型(>6个月) :主要见于40岁以下女青年,症状多 在偶然中发现,比较隐匿,也有皮肤粘膜的出血,内脏出 血较少见,月经过多者可引起贫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鉴别诊断:
* 1、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三大症状, 肝、脾、淋巴结不大,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有贫 血者相似,但一般贫血较重,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多 减少,网织红细胞不高。骨髓红、粒系统生血功能减低, 巨核细胞减少或极难查见。
* 2、急性白血病:ITP特别需与白细胞不增高的白血病鉴别, 通过血涂片中可见各期幼稚白细胞及骨髓检查即可确诊。



胞慢
增性


以 颗 粒 型
骨 髓 象






ITP
根据病情分度:
✓轻度:50×10^9/L<血小板<100×10^9/L(10万 /mm3),只在外伤后出血;
✓中度:25×10^9/L<血小板≤50×10^9/L,尚无广泛出 血;
✓重度:10×10^9/L<血小板≤25×10^9/L,见广泛出血, 外伤处出血不止;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诊断标准 :
➢1、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 ➢2、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3、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4、以下五点应具备任何一点:
(1)泼尼松治疗有效。 (2)切脾治疗有效。 (3)PalgG增多。 (4)PAC3增多。血小板寿命缩短。排除继发性血 小板减少症。 (5)急性ITP血小板明显减少,通常小于 20×10^9/L。慢性ITP多次化验血小板减少,多为 (30~80)×10^9/L。
2.贫血和可有轻度肝脾肿大。 3.血小板相关抗体产生(抗体不但使血小板破坏
增多,还造成巨核细胞增殖和成熟障碍。血小板与 巨核细胞有共同抗原性,抗血小板抗体同样作用于 骨髓中巨核细胞,导致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巨核细 胞生成和释放均受到严重影响,使血小板进一步减 少。)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表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其主要临床特点为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和束 臂实验阳性,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 块收缩不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发病机制:
➢抗血小板抗体:约75%ITP患者可测到血小板相 关自身抗体(PAIg),后者多为IgG、IgA也可 是IgM。抗体通过Fab片段与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Ⅱb/Ⅲa等)结合。带有抗体的血小板接 触到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易被吞噬 破坏。另外,抗血小板抗体对巨核细胞分化也 有抑制作用。
E 或LC增多
常见
少见
血小板计数
<20×109/L
30~80×109/L
巨核细胞
正常或增多,体小,幼稚 增多或正常,胞体大小正常,
型比例增高。无血小板形 颗粒型比例增多,血小板形成

减少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增 多 ,
急 性


稚骨
型髓
巨象





ITP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极重度:血小板≤10×10^9/L,自发性出血不止,危及 生命(包括颅内出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殊类型:
重型ITP(severe ITP):患者发病时需要紧急处 理的出血症状或病程中新的出血症状必须应用提升 血小板的药物治疗,包括增加原有药物的剂量
难治性ITP(refractory ITP) :脾切除后仍为重型 ITP的患儿。
* 3、过敏性紫癜:为对称性出血斑丘疹,以下肢为多见, 血小板不少,一般易于鉴别。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急性与慢性的比较:
特点
急性型ITP
慢性型ITP
年龄
儿童,3-7岁多见
成人,20-40岁多见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性别
无差异
F:M=3:1
起病
急骤
缓慢、隐匿
发病前感染史
前1-3周常有上感
通常无
出血
紫癜、粘膜和内脏出血 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月经多
病程
2-6周
长,可至数年
自发缓解
自限性,多可自愈
少见,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