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聂绀弩《散宜生诗》

合集下载

外孙回忆文学大家聂绀弩文坛奇人的最后十年

外孙回忆文学大家聂绀弩文坛奇人的最后十年

外孙回忆文学大家聂绀弩文坛奇人的最后十年聂绀弩堪称中国现代文坛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其传奇性一方面体现在他历经并见证了二十世纪中国的风云变幻,另一方面则是他用卓尔不群的坚韧个性及犀利洒脱的文笔为世人再现了传统文人的孤高风骨。

集文人、诗人、哲人、奇人于一身的聂绀弩,以一支犀利的笔,叱咤文坛数十年,出版了几百万字的小说、新诗、散文和文艺理论等多方面的佳作。

晚年他又涉足古典诗坛,创作了堪称创一派诗风的杰作《散宜生诗》。

斯人已逝,往事都已成传奇。

相对于广为世人熟知的早年经历,晚年聂绀弩的生活却一直鲜为人知。

为此,本报记者日前独家专访了聂绀弩的外到瞳先生。

自幼父母双亡的方瞳由外公聂绀弩及外婆周颖一手带大,方瞳不仅见证了晚年聂绀弩的生活境况,同时他也用自己的记忆为记者还原了一个文坛之外生活中的聂绀弩。

第一次见外公却相见难相认由于历史原因,对于今天的很多人来说,聂绀弩这个名字多少是有些陌生的。

聂绀弩这个名字,多年来只为少数人所熟稔,正如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的开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在方瞳看来,即便是资讯渠道如此发达的今天,很多媒体上对于聂绀弩的记述和评介也存在着误传、误读之处。

谈及聂绀弩,方瞳说:“如果讲述早年外公的经历,我没有发言权,同时大家也能从图书馆或是网络上了解到有关情况。

但身为家人,我从小在外公外婆身边长大,对于晚年生活中的他,肯定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他了。

近年来,我也从很多媒体上看到了一些有关聂绀弩的评介,但我觉得很多记述存在误传、误读之处。

所以要讲聂绀弩,我还是从头说起,先讲讲我所知道的一些情况。

“我外公聂绀弩是湖北京山人,京山方言管外公叫爹爹,所以从小我就叫他爹爹。

爹爹1903年出生在湖北京山,文化程度高小。

早年曾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参加过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

后又考上并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曾在国民党政府中宣部、中央通讯社任职。

因宣传抗日,遭到国民党政府通缉。

在加入左联,特别是结识鲁迅、冯雪峰之后,他的思想发生了大的改变,从此积极投身革命。

聂绀弩,文笔峰下的京山才子

聂绀弩,文笔峰下的京山才子

聂绀弩,文笔峰下的京山才子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京山城关耸立起一座高大雄伟的宝塔——文笔峰(现烈士公园内),寄寓京山人对故邑“文风昌盛,兴旺发达”的热望。

宝塔的倡建者是同治二年曾任兴泉永兵备道(所辖区为今台湾省和福建沿海)道台、三品按察使、京山城关水南门人曾宪德。

也许是真诚感动了天地吧,时隔十一年,在京山城就真的诞生了一位后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人物,他就是曾宪德女儿的孙子——公认的一流杂文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聂绀弩。

1903年1月28日(农历腊月三十除夕),聂绀弩出生于京山县县城十字街一个小商家庭。

开始了他极富传奇色彩、屡遭不幸的人生,更有那追求真理,不畏强暴,忘我向上的人生。

聂两岁时生母张氏病逝,过继给叔父聂行周、叔母申氏为子。

聂绀弩七岁(1910年正月)时上学从孙铁人先生(同盟会员)读书,被认为是神童。

高小毕业后,因家贫失学在家,仍攻读不辍。

学写诗词投寄汉口《大汉报》,经常被刊用。

聂绀弩十七岁离开闭塞的家乡,先到上海读书后到福建国民革命军“东路讨贼军”总指挥部当司书,二十岁就成了缅甸仰光《觉民日报》编辑。

孙中山在广州成立革命政府后,聂绀弩回广州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二期,参加过国共合作的第一次东征,再考入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许多现代史上著名人物如邓小平、蒋经国、王明、王稼祥、左权、康泽、谷正纲……有同窗之谊。

回国后,任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训育员、中宣部总干事、中央通讯社副主任。

“9·18”事变后,聂绀弩在南京组织“文艺青年反日会”,被反动当局通缉,逃往上海,后又逃往日本,由胡风介绍加入“左联”。

他们出版反日刊物《文化斗争》,又被驱逐出境。

回到上海不久,聂成为“左联”理论研究委员会的重要成员。

他创办著名的文学刊物《动向》、《海燕》等,为左翼作家从事文化斗争提供了重要阵地,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鲁迅先生逝世,聂绀弩作为“十二弟子”之一护卫鲁迅棺木至虹桥万国公墓。

抗战爆发后受周恩来邀请到延安考察,受到毛泽东等到中共高层领导人的欢迎。

(杂文收录)聂绀弩和他的诗

(杂文收录)聂绀弩和他的诗

聂绀弩和他的诗杂文收录尹慧珉久已听说聂绀弩的《散宜生诗》是一部奇诗,惜未能觅得。

后来友人赠送一本《绀弩还活着》,是一本纪念文集,文章中大都引用了他的诗,使我不由得不为其人其诗所吸引。

再后来《聂绀弩诗全编》出版,便赶紧买来一读,感受很多。

聂绀弩是老革命,黄埔军校第二期学员,二十年代莫斯科中山大学学生,三十年代左翼作家,解放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负责古典文学编辑室工作。

五七年之难,他那个编辑室挖出一个“反党集团”,他是头子,打成右派入另册,发配北大荒劳动,六十年代放回北京闲置,“文革”中又因讲了江青的坏话被人告发,以“反革命”罪蹲了七年监狱,平反归来时已是七十余龄的衰翁。

那时他的身体已经很坏,在家只能蜷曲地卧床度余年,____年去世。

聂绀弩原是杂文家,也写小说和新诗,没想到晚年竟成旧体诗名家。

他写旧体诗是从到北大荒劳动时才开始的,以后就继续不断地大写特写,一发而不可收。

“劳动改造”时写,监狱中写,释放回家后蜷曲卧床,行动也困难,仍然诗思泉涌,新作不断。

据说他原本坚持五四新诗传统,是不赞成写旧体诗的,为什么后来竟写了这么多呢?最好是用聂绀弩自己的话来解释。

五十年代他曾说过:“旧诗真做不得,一做,什么倒霉的感情都来了。

”八十年代他在诗集的自序中又说:“以为旧诗适合于表达某种情感,二十余年来我恰有此种情感,故发而为诗。

诗有时自己形成,不用我做。

”绀弩诗中最使人感到意趣横生的是他在北大荒写劳动的诗。

下面试举几首:《清厕同枚子》:“君自舀来仆自挑,燕召台畔雨潇潇。

高低深浅两双手,香臭稠稀一把瓢。

白雪阳春同掩鼻,苍蝇盛夏共弯腰。

澄清天下吾曹事,污秽成坑便肯饶?”《拾穗同祖光》:“不用链锄铲镢锹,无需掘割捆抬挑。

一丘田有几遗穗,五合米要千折腰。

俯仰雍容君逸少,屈深艰拙仆曹交。

才因拾得抬身起,忽见身边又一条。

”(注:曹交九尺四寸长,见《孟子》,聂绀弩身瘦长,常自嘲形如堂吉诃德,此处又以曹交自比。

)《推磨》:“百事输人我老牛,唯余转磨最风流。

聂绀弩诗与旧体诗的命运

聂绀弩诗与旧体诗的命运

聂绀弩诗与旧体诗的命运作者:王学泰来源:《读书》2010年第06期二○○九年《聂绀弩旧体诗全编》出版了,皇皇三巨册,装帧朴素、精美、大方。

出版者跟我谈起:“有朋友说,印二千套,就当做件好事吧。

我大胆印了五千套,没想到很快就发完了。

而且在深圳还被评为‘二○○九年度十大好书’。

真是很意外。

”聂老的集子能卖五千、一万套,我倒不奇怪,我觉得聂诗起码有几十万的读者。

让我惊讶的是作为旧体诗集,在三十年中竟能印了七八版之多,一位非亲非故的研究者,自己出钱出力为注释聂诗辛勤工作二十余年。

这在商业大潮覆盖一切的时代真是极其罕有的事件。

一、旧体诗还算文学作品吗?六十年前,社会转型,许多旧时代东西都面临着检验,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

一些旧文学形式被否定了,旧体诗也是这样。

就我所见过的一九五七年以前的文学刊物上没有发表旧体诗的,知识界绝大多数人认为旧体诗已经寿终正寝,从而把它排除出文学作品之外。

当然,老人写旧体诗的还有,最近我的一个老学长,为他的祖父编定诗集,名为《劫余堂诗集》,请我帮助校订一下,然后自费印刷几百部,以赠亲友,可以算作一例。

老人写旧体诗,因为其自幼所受到旧式教育中就有对对子和写诗这一课。

旧时代社会生活中写诗又是有教养阶层里必不可少的一种社交活动方式。

到了新社会,有些老人借此摅胸臆,除烦破闷,按说也是一种文学表达。

但就当时主流舆论来看,这不过是一种文字游戏罢了。

一九五七年,毛泽东在《诗刊》上发表了他的旧体诗词和给《诗刊》主编臧克家的信,上述的情况才有所改变。

然而许多人还是认为只有毛主席的旧体诗是诗,是了不起的文学作品,但这也只是个特例。

因此旧体诗在文学领域一直是“妾身未分明”的。

比如在我工作的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在诗歌史研究中从古代到近代不要说一流大家的作品,就是三四流的诗人也有人关注;而现当代诗歌史的旧体诗的研究几乎是零,没有什么人关心的。

一九五七年以后,报刊上虽然偶尔也有旧体诗词了,但作者多是高官,或民主党派中的上层人士,即使偶有知识分子的作品(如苏步青、夏承焘、高亨等)出现,那是一种很高的政治待遇。

聂绀弩旧体诗欣赏(中)

聂绀弩旧体诗欣赏(中)

聂绀弩旧体诗欣赏(中)聂绀弩旧体诗欣赏(中)●1961年【36,挽必松】九尺曹交尚出头,终身恨未打篮球。

丈夫白死花岗石,天下苍生风马牛。

大雪翻飞黄鹤杳,万山重叠赤杨秋。

漫云冠戴棺中去,知有一棺附尔不。

【37,挽毕高士】九尺曹交尚出头,终身恨未打篮球。

丈夫白死花岗石,天下苍生风马牛。

雪满完山高士毕,鹤归华表古城秋。

送君冠带棺中去,恐尔棺中也自愁。

【38,嘲王子夫妇怕冷】塞北逢春不似春,清明过了雪霏纷。

丈夫刚胆何寅悚,娘子铁腰少欠伸。

此夜四窗皆白昼,全家一炕共奇温。

无人道是南归好,只道外婆惦外孙。

【39,嘲王奇赶车】阎王泡子陆兴波,老板挥鞭此地过。

驷马俱颓两轮陷,一人其奈千钧何。

倒翻粮食天不管,拔出车身日已矬。

你是唐朝薛仁贵,奇功汗马淤泥河。

【40,送王觉往东方红农场】贪与王阳一局棋,虎林白日任高低。

废书焚去烹牛肉,秋水汲来灌马蹄。

共织荒原为锦绣,独憎人世有夫妻。

东方红要诗千首,豆麦开花等你题。

【41,怀张惟】第一书记上马记,绝世文章惹大波。

开会百回批掉了,发言一句可听么。

英雄巨像千尊少,皇帝新衣半件多。

北大荒人谁最健,张惟豪气壮山河。

【42,赠徐介城】切土全身尽上锹,路探兴凯水齐腰。

端阳七队曾牛饮,大雪三冬在虎饶。

地里葵花和雨面,袖中茶叶当烟烧。

辛勤最是催更鸟,日日催人过小桥。

【43,往事】大雪漫天散碎鹅,从天降到小饶河。

饶河谁比姑娘乐,开口便哼敕勒歌。

不许诙谐唇舌省,无须思考脑筋磨。

人间万事皆前定,几个筲箕几个螺。

●1961年【44,嘲胡考并赠宋国英】君初到生产队是扑火惫极,被同伴背回扑火荒原十里程,中宵归队月胧明。

先生五柳风前袅,力士黄巾背上轻。

匍匐救灾狍鹿走,恫瘝在抱鹧鸪鸣。

踉跄狼狈当时景,画伯双双画不成。

【45,赠胡考二首】(一)霜雪能教胃病松,操劳似把敌巢攻。

几经春夏秋冬日,一笑东南西北风。

狼洞难留青面兽,虎林微访白头翁。

不知新四军连队,与此生涯果异同。

(二)霜雪能教胃病松,此身合老雪山中。

《聂绀弩刑事档案》(节选)

《聂绀弩刑事档案》(节选)

《聂绀弩刑事档案》(节选)前言笔者长期事职司法,面对着形形色色的案件卷宗,似乎有一种一览无余的敏达,却也有一种司空见惯的麻木。

聂绀弩的案卷材料,我已经翻腾好几年了,起初并没有想要做成一本书,只是工作之余,捡取若干断幅残纸,为报刊写过一些短文。

如今我退休了,解脱案牍如山之累,闲余中重阅是卷,才有了更多的发觉和感思。

这是一个格外明媚的春天。

打开在我眼前的这几卷档案,以前只觉得密密麻麻的文字堆云如阵,而现在,在春光的沐浴中,页面上仿佛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一个影像来。

聂绀弩先生就好像斜倚着坐在对面,我听着先生侃侃而谈或嬉笑怒骂,感觉着他的犀利目光和频频挥动着的手势。

在人世间,熟悉一个人并不容易,不仅要有较长时间的过从交处,而且必须有几次促膝相谈。

俗语道:画人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这句话用于写作和读书是最恰当的。

有些大家的著作,我们从字面上读得很熟,其中的故事也记得清楚,却到底没有读懂哲人的心机和款曲。

而当今有些书,为名人做传记,身世经行,巨细尽陈,却写不出骨肉来,写不出人格来。

早些年我就读过聂绀弩的诗,也看过多人对他的回忆和评论,似乎知道了他的很多情况,但那种了解是概念化的。

直至我在他的刑事案卷中辗转了几年,听了他许多剖心析胆的坦言,现在才算得上对他熟悉了。

读懂了他这个人,才能读懂他的诗,也才懂得了他作为一个真正的诗人,与这世间其他人有何不同之处。

我从年轻时就癖好诗文,凡头饰诗人桂冠者每令我仰慕殊甚。

以后在机关工作几十年,混迹社会上下,与各界人士亦不乏交游。

现在当我把聂绀弩的形象与往日熟悉的人士相与比较时,就觉出了一种区别。

这是怎样的一种区别呢?想了很久,想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姑且称之为文化人与非文化人的区别吧。

我不知道如何给“文化人”这个概念下一个定义。

我只是熟悉了聂绀弩之后,才形成一个具象的了解,才明白文化人应该具有怎样的气质、格调和风貌。

以前我曾经错把某些有学历、有作品、有名气的人,认作文化人或诗人,现在与聂绀弩比较之下,如悟真谛,始识真伪。

读聂绀弩诗“搓草绳”

读聂绀弩诗“搓草绳”

读聂绀弩诗“搓草绳”读书时得知聂绀弩的大名,又在网上认识了他,了解了他坎坷的经历和不朽的诗篇,感觉很想更深刻地结识他,于是冒着大雪赶到学人书店,花了近百元买了一套《聂绀弩旧体诗全编注解集评》。

回到家后,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读了起来。

开篇就感觉到这位诗人的不简单,这部书的序就有四篇,有“王序(王蒙)”、“胡序(胡乔木)”、“高序(高旅)”和聂老先生的“自序”。

其中的后三篇都是为聂绀弩的诗集《散宜生诗》作的序。

尤其“胡序”是胡乔木主动要为诗集写序。

以胡的身份,是当时正统的代表,从“胡序”中也能读出与其它几篇序不太相同的味道来。

我只读了聂老先生的第一首诗,就让我笑得乐不可支。

书中开篇就是“散宜生诗”,诗集的第一部分为“北荒草”,北荒草中的第一首诗就是“搓草绳”。

冷水浸盆捣杵歌,掌心膝上正翻搓。

一双两好缠绵久,万转千回缱绻多。

缚得苍龙归北面,绾叫红日莫西矬。

能将此草绳搓紧,泥里机车定可拖。

读了此诗,我实在忍不住放下书来哈哈大笑。

笑得先生也问:“你又怎么傻笑没完了?”其实,我在自己屋里边笑还边摘下老花眼镜,擦着难忍的泪花。

想那聂先生其时正在北大荒服劳役。

他于一九五八年被打成右派,送北大荒劳动改造。

在每天枯燥的劳动和失去自由的生活当中,聂绀弩竟然能够创作出这样风趣活泼,浮想联翩的诗文,真是让我从苦难中认识了他的高尚情操和乐观豁达的境界。

年近六旬的老人,用他不惯劳作的双手搓着草绳,却从这湿漉漉软塌塌的草绳中联想到青年男女相恋时那样浪漫的情境,“一双两好缠绵久,万转千回缱绻多。

”在那样的苦难中,能够把搓草绳这样的劳动歌颂出这般儿女情长,妙趣横生,这无疑是聂老先生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表现。

这草绳不仅表现了爱情的浪漫,还有英雄的情怀。

“缚得苍龙归北面,绾叫红日莫西矬。

”用这草绳可以缚住“苍龙(木星)”行大礼,又可系紧红日,不向西方下坠。

这里使人联想到毛泽东词“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还有当时的口号“东风压倒西风”。

读书笔记心情随笔

读书笔记心情随笔

读书笔记心情随笔【篇一:读书笔记心情随笔】1、或许我已忘记这灰蒙蒙的细雨,或许我早已看不到落叶有青变黄,我的脑海充满了太多的吵闹。

2、我是否还能想起树梢上那满盈的雨珠,用力一摇,落了一身;我是否还能想起大片的雪花慢慢的落地。

这种美好而静谧的场景哪里去了,我好想安静安静,静静的靠在椅子上,打开一本书,放上一杯红酒,或许我还想听听那安静的乐音,就这样闭上眼慢慢享受。

3、如果这样的文字能给我的心灵带来宁静和舒适,这文字何尝不是一杯美酒。

4、我们向往美满,可艺术总在塑造苦楚和悲哀。

我们陶醉在中,那是因为短暂的美才具有永恒的特征,而现实中平凡的美才能给人长久的富足。

5、我安静地靠在草地上,把眼睛眯起来,玫瑰花在我身旁散发着被阳光烘焙出来的熟香,我索性闭起眼向后躺下去。

我今天需要独自享受我的青春,我并不需要朋友,我希望都不要来打扰我。

6、玛丽安的二十岁,离异家庭带给孩子的悲哀。

7、多么安静和温馨的文字。

【篇二:读书笔记心情随笔】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由读书到买书再到淘旧书,越来越感到乐趣无穷。

每读到一本好书,总能让自己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深深体会到博尔赫斯说过的“读一本书的体会不亚于旅行或坠入情网”。

每读过一本好书,总想跟志同道合的人分享,现把自己读过的一部分好书和读书感悟与大家分享。

目录1.《——一个父亲的札记》2.《》3.老鬼《血色黄昏》《我的母亲杨沫》4.萨拉马戈《失明症漫记》5.高尔泰《寻找家园》6.萧默《一叶一菩提:我在敦煌十五年》7.常书鸿《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8.金易、沈义羚《宫女谈往录》9.朱家溍《故宫退食录》10.聂绀弩《散宜生诗》11.荀慧生《小留香馆日记》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最早读周国平的一本书是《内在的从容》,读完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但这本《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却是这些年来为数不多的能真正打动我,让我流下眼泪的好书之一。

周国平45岁时才有了女儿妞妞。

由于妻子怀孕时庸医的误诊,妞妞出生时便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尘旅五旬秋 , 书案耕耘竞上游 。 长恨 弦 歌歌不彻 , 悠悠 。 最怕功成不人流。 授业 , 骅骝 。俊彦旁求夙愿酬 。 晨
起早绸缪 , 漫 漫 征 途 岁 月 稠 。执 道 中兴 勤
卷奇诗一卷泪 , 揪 心裂胆又如何 。
杀咏抒 怀
责 任 审 校 : 龚 一
张 拥 军
童 德 昭
水调歌头 ・ 城 中度丁酉新年
腊 味邻家有 , 衣 帽市橱悬 。灶 神何处 能祭? 思祖 隔千山。 酒店 团圆宴上 , 唤起低 头一族 , 压岁不差钱 。 亮翅雏纷 去 , 除夜草 窝寒。 屏前笑 , 书 中乐 , 醉方眠 。 手机 贺岁 、 赚我半月足清 闲。 盼到元 宵灯会 , 最
日不 新 年 。
金缕 曲 ・ 丁 酉贺春寄亲友
亲友平安否 。 纵 如今 , 舟车便利 , 音书
随手 。 浮世艰辛依然是 , 都在迎难 而走 。 想
发达 , 尤须奋 斗 。 忆及相逢方恨少 , 诉别离
往往真长久 。 问个讯 , 也稀有。 金鸡献
岁交丁酉。 喜新春 , 九州同庆 , 万家厮守 。 佳 爱金龙狂舞 , 无奈禁燃鞭 。 莫怨年平淡 , 无 节思亲宜欢聚 , 叙 旧谈年喝酒。 见不了, 莫忘
问候。 指点手机传 f 青 谊, 祝阖家福禄康宁寿。 人意好 , 天常佑 。
吴庆安
武汉街头 “ 过早 ’ ’ 有感
东方 E t 出洒霞光 , 过早街 旁引趣长 。 有欲 岂贪荤辣 味 , 无 忧还爱野 香粮 。

王兴武
小径落叶

面锅两个黄金色 , 粥食一筒 白玉浆 。
夜西 风窗外 哗 , 晨空万里碧蓝嘉。
休道老夫餐价贱 , 世 间 尚有 唤饥郎 。
别秋 霜叶枝头少 , 满地金黄似落花 。
黄 敬 中
陈亚华
读聂绀弩《 散宜生诗》
诙谐 幽默耐吟哦 , 字 里行间苦 涩多 。 担水 深 留鸿爪印 , 搓绳莫许夕 阳矬 。
放牛淋雨立荒野 , 背 草迎 风过 陡坡 。

南乡子 ・ 鸡年试 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