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收录)聂绀弩和他的诗
聂绀弩,文笔峰下的京山才子

聂绀弩,文笔峰下的京山才子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京山城关耸立起一座高大雄伟的宝塔——文笔峰(现烈士公园内),寄寓京山人对故邑“文风昌盛,兴旺发达”的热望。
宝塔的倡建者是同治二年曾任兴泉永兵备道(所辖区为今台湾省和福建沿海)道台、三品按察使、京山城关水南门人曾宪德。
也许是真诚感动了天地吧,时隔十一年,在京山城就真的诞生了一位后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人物,他就是曾宪德女儿的孙子——公认的一流杂文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聂绀弩。
1903年1月28日(农历腊月三十除夕),聂绀弩出生于京山县县城十字街一个小商家庭。
开始了他极富传奇色彩、屡遭不幸的人生,更有那追求真理,不畏强暴,忘我向上的人生。
聂两岁时生母张氏病逝,过继给叔父聂行周、叔母申氏为子。
聂绀弩七岁(1910年正月)时上学从孙铁人先生(同盟会员)读书,被认为是神童。
高小毕业后,因家贫失学在家,仍攻读不辍。
学写诗词投寄汉口《大汉报》,经常被刊用。
聂绀弩十七岁离开闭塞的家乡,先到上海读书后到福建国民革命军“东路讨贼军”总指挥部当司书,二十岁就成了缅甸仰光《觉民日报》编辑。
孙中山在广州成立革命政府后,聂绀弩回广州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二期,参加过国共合作的第一次东征,再考入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许多现代史上著名人物如邓小平、蒋经国、王明、王稼祥、左权、康泽、谷正纲……有同窗之谊。
回国后,任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训育员、中宣部总干事、中央通讯社副主任。
“9·18”事变后,聂绀弩在南京组织“文艺青年反日会”,被反动当局通缉,逃往上海,后又逃往日本,由胡风介绍加入“左联”。
他们出版反日刊物《文化斗争》,又被驱逐出境。
回到上海不久,聂成为“左联”理论研究委员会的重要成员。
他创办著名的文学刊物《动向》、《海燕》等,为左翼作家从事文化斗争提供了重要阵地,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鲁迅先生逝世,聂绀弩作为“十二弟子”之一护卫鲁迅棺木至虹桥万国公墓。
抗战爆发后受周恩来邀请到延安考察,受到毛泽东等到中共高层领导人的欢迎。
两位传奇作家的交往:聂绀弩与萧红

两位传奇作家的交往:聂绀弩与萧红2019-04-13⼀现代著名⼥作家萧红,倘若活着的话,已经⼀百岁了。
聂绀弩则超过⼀百岁了。
他们两⼈都是鲁迅先⽣的忠实朋友和好学⽣。
聂绀弩(1903-1986)是⼀位传奇式的⼈物。
他当过兵,教过书,办过报,是黄埔军校⼆期的学⽣,⼜是莫斯科中⼭⼤学的留学⽣,在中⼭⼤学与蒋经国是同学,与后来成为国民党核⼼⼈物的康泽交谊甚厚。
20世纪30年代他却参加了“左联”,与鲁迅先⽣交谊,从事⾰命⽂艺活动。
他在⽇本曾坐过牢。
到延安,曾为的座上宾。
到新四军⼯作,与将军成为诗友。
后来⼜到⾹港《⽂汇报》任职。
新中国成⽴后回到内地。
到了20世纪50年代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北⼤荒劳动。
“”期间⼜因骂了、被扣上“恶毒攻击伟⼤旗⼿”的罪名,判处⽆期徒刑,成了⼭西临汾监狱的“劳改犯”。
后来经他的⽼伴周颖的多⽅活动,才与前国民党军政⼈员⼀道被“特赦”出狱。
直到中共⼗⼀届三中全会以后,聂绀弩真正得到平反昭雪。
他以⼀⽀犀利的笔,叱咤⽂坛数⼗年,出版了⼏⼗部⼩说、新诗、散⽂、⽂艺理论等⼏百万字的著作。
在现代⽂学史上,萧红(1911-1942)似流星般的⼈物,但她⾟勤耕耘,留下了美⽟精⾦。
她原名张乃莹,“萧红”是发表《⽣死场》时使⽤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娣等笔名。
被誉为“30年代的⽂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才⼥中命运最为悲苦的⼥性,也是⼀位传奇性⼈物,她有着与⼥词⼈李清照那样的⽣活经历,并⼀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然⽽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躯⾯对世俗,⼀次次与命运搏击。
20世纪30年代中期,鲁迅先⽣提出了“民族⾰命战争的⼤众⽂学”的⼝号,聂绀弩是最早表态拥护者之⼀。
鲁迅很器重聂绀弩,曾两次邀约聂⽒夫妇在梁园吃饭。
第⼀次是1934年12⽉19⽇,那是东北作家萧军、萧红夫妇流亡上海不久,鲁迅为让⼆萧结识⼀些左翼作家,于17⽇发函邀请,19⽇晚在梁园聚会。
是晚赴宴的有:鲁迅夫妇和⼉⼦周海婴,茅盾、萧军、萧红、叶紫,胡风夫妇因事未到,还有两位,就是聂绀弩夫妇。
斯人寂寞——聂绀弩晚年片断

斯人寂寞——聂绀弩晚年片断章诒和聂绀弩⑴是当代作家。
许多年轻人、甚至中年人不知道他是谁。
我所供职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算是高级知识分子的一个密集点。
最近和同事一起吃饭,提及聂绀弩,竟十有八不知。
而知者,则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聂绀弩在小说、诗歌、杂文、散文、古典文学研究方面的贡献,是继鲁迅之后的第二人。
特别是他的旧体诗,形类打油,旨同庄骚,读来令人欲笑而哭,自成一格,人称“聂体”,是“异端”诗的高峰。
聂绀弩敢想、敢怒、敢骂、敢笑、敢哭。
鲁迅说:“救救孩子。
”聂绀弩说:“孩子救救我们。
”鲁迅撰有《我们怎样做父亲》;聂绀弩写下《怎样做母亲》。
看过《红楼梦》的人大多不喜欢阴柔的宝钗、袭人;聂绀弩认为“不写宝钗、袭人是坏人,《红楼梦》的反封建的意义就更深。
”人家学习马列,图的是政治进步;聂绀弩看《资本论》第一卷,读到少年女工自觉是女性后,常到河边偷看男工游泳的段落,能联系“王安石诗,《聊斋志异》的‘绩女’,鲁迅的文章,融会贯通,有所彻悟”。
⑵举一反三,探究“聊斋”的思想性。
蹲过大牢的人,都恨监狱;聂绀弩常常怀念监狱,说“监狱是学习圣地,监狱里医疗卫生方便”,还在号子里回忆读过的旧小说,偶有所见,记在笔记簿上,居然写了一、二十册。
聂绀弩受胡风事件牵连数十年,数十年间不断地怀念胡风,不停地写诗赠故人:“无端狂笑无端哭,三十万言三十年”。
所有胡风分子无不憎嫌以出卖胡风为进身之阶的人;聂绀弩为其开脱,说“媚骨生成岂我侪,与时无忤有何哉?错从耶弟方犹大,何不纣廷咒恶来?”——聂绀弩种种特立独行的做派和一贯到底的反叛精神,使得自己的大半辈子在批判、撤职、监督、察看、戴帽、劳改、关押、冤屈、丧亲、疾病中度过。
人生成败若以幸福快乐为标准去衡量,他是彻底的败者。
父亲不认识聂绀弩,他是母亲的朋友,而且是后期的朋友。
这个后期的具体划分是在1970年前后。
我因现行反革命罪判处有期徒刑20年,服刑在四川;聂绀弩因现行反革命罪判处无期徒刑,关押于山西。
《聂绀弩刑事档案》(节选)

《聂绀弩刑事档案》(节选)前言笔者长期事职司法,面对着形形色色的案件卷宗,似乎有一种一览无余的敏达,却也有一种司空见惯的麻木。
聂绀弩的案卷材料,我已经翻腾好几年了,起初并没有想要做成一本书,只是工作之余,捡取若干断幅残纸,为报刊写过一些短文。
如今我退休了,解脱案牍如山之累,闲余中重阅是卷,才有了更多的发觉和感思。
这是一个格外明媚的春天。
打开在我眼前的这几卷档案,以前只觉得密密麻麻的文字堆云如阵,而现在,在春光的沐浴中,页面上仿佛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一个影像来。
聂绀弩先生就好像斜倚着坐在对面,我听着先生侃侃而谈或嬉笑怒骂,感觉着他的犀利目光和频频挥动着的手势。
在人世间,熟悉一个人并不容易,不仅要有较长时间的过从交处,而且必须有几次促膝相谈。
俗语道:画人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这句话用于写作和读书是最恰当的。
有些大家的著作,我们从字面上读得很熟,其中的故事也记得清楚,却到底没有读懂哲人的心机和款曲。
而当今有些书,为名人做传记,身世经行,巨细尽陈,却写不出骨肉来,写不出人格来。
早些年我就读过聂绀弩的诗,也看过多人对他的回忆和评论,似乎知道了他的很多情况,但那种了解是概念化的。
直至我在他的刑事案卷中辗转了几年,听了他许多剖心析胆的坦言,现在才算得上对他熟悉了。
读懂了他这个人,才能读懂他的诗,也才懂得了他作为一个真正的诗人,与这世间其他人有何不同之处。
我从年轻时就癖好诗文,凡头饰诗人桂冠者每令我仰慕殊甚。
以后在机关工作几十年,混迹社会上下,与各界人士亦不乏交游。
现在当我把聂绀弩的形象与往日熟悉的人士相与比较时,就觉出了一种区别。
这是怎样的一种区别呢?想了很久,想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姑且称之为文化人与非文化人的区别吧。
我不知道如何给“文化人”这个概念下一个定义。
我只是熟悉了聂绀弩之后,才形成一个具象的了解,才明白文化人应该具有怎样的气质、格调和风貌。
以前我曾经错把某些有学历、有作品、有名气的人,认作文化人或诗人,现在与聂绀弩比较之下,如悟真谛,始识真伪。
热血诗人聂绀弩

热血诗人聂绀弩热血诗人聂绀弩聂绀弩是一位热血诗人。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他追随鲁迅参加左联,写下了大量杂文,被誉为“鲁迅以后第一人”。
他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至今也鲜有出其右者。
然而,真正使聂绀弩享有中国文化人的脊梁称呼的,好像不是他的杂文,不是他的古典名著研究成果,倒是他的古体诗。
在他仙逝数十年之后还不间断地有人读他的诗,研究他的诗,研究古体诗词在濒于覆亡时反因他的诗而兴旺发达起来这一文化现象。
从这个意义说,聂绀弩是为中国古体诗复兴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伟大诗人。
一、奉命写诗,写诗自娱聂诗《八十(三首)》写于1982年,回顾自己人生、思想工作轨迹。
其中第一首:子曰学而时习之,至今七十几年痴。
南洋群岛波翻笔,北大荒原雪压诗。
犹是太公垂钓日,早非亚子献章时。
平生自省无他短,短在庸凡老始知。
诗中第二联“南洋群岛波翻笔,北大荒原雪压诗”,出句回顾了自己写作杂文的开端:1922年在南洋群岛的新加坡写下反驳拥护陈炯明的文章,是自己写杂文的开端;下句交待1958年――1960年在北大荒劳动受命写诗,是自己写古体诗的起始。
为什么选用旧体诗这一形式?聂翁在《散宣生诗?自序》中说:“以为旧诗适合于表达某种情感,二十余年来,我恰有此种情感,故发而为诗。
”由该自序知道,作者自17岁走出家乡京山小城即以热血青年之身投入“五四”新文化运动,本不再写古体诗词的。
1957年被划为右派,1958年到北大荒农场劳动改造,为完成当局布置的“写诗”任务而写诗。
那是什么年代?那是为了歌颂大跃进等三面红旗,“万烛风前各有泪,何人笔下敢无诗”(《记梦》)的年代。
聂绀弩本人17岁以前读私塾、读小学,古诗文基础雄厚,完成写政治诗任务之暇,技痒难耐,便权作游戏自娱自乐地写劳动诗,写身边的人与事的诗,几年下来,便得了数十首,这便是以后的《北荒草》。
聂1962年写的《赠雪峰》诗表达了当年写诗的心情:书买《五百零四峰》,情关画虎与雕虫。
娟娟月影来相照,恰恰君颜别又逢。
聂绀弩诗十首

聂绀弩诗十首聂绀弩诗十首搓草绳冷水浸盆捣杵歌,掌心膝上正翻搓。
一双两好缠绵手,万转千回缱绻多。
缚得苍龙归北面,绾教红日莫西矬。
能将此草绳搓紧,泥里机车定可拖。
锄草何处有苗无有草,每回锄草总伤苗。
培苗常恨草相混,锄草又怜苗太娇。
未见新苗高一尺,来锄杂草已三遭。
停锄不觉手挥汗,物理难通心自焦。
挑水这头高便那头低,片木能平桶面漪。
一担乾坤肩上下,双悬日月臂东西。
汲前古镜人留影,行后征鸿爪印泥。
任重途修坡又陡,鹧鸪偏向井边啼。
推磨百事输人我老牛,惟馀转磨稍风流。
春雷隐隐全中国,玉雪霏霏一小楼。
把坏心思磨粉碎,到新天地作环游。
连朝齐步三千里,不在雷池更外头。
放牛生来便是放牛娃,真放牛时日已斜。
马上戎衣天下事,牛旁稿荐牧夫家。
江山雨过牛鸣赏,人物风流奏笛夸。
苏武牧羊牛我放,共怜芳草各天涯。
怯问怯问检尺小姑娘,我是何材几立方。
努嘴崖边多节树,弯弯曲曲两人长?拾野鸭蛋野鸭冲天捉对飞,几人归去路岐迷。
正穿稠密芦千管,奇遇浑圆玉一堆。
明日壶觞端午酒,此时包裹小丁衣。
数来三十多三个,一路欢呼满载归。
柬周婆龙江打水虎林樵,龙虎风云一担挑。
邈矣双飞梁上燕,苍然一树雪中蕉。
大风背草穿荒径,细雨推车上小桥。
老始风流君莫笑,好诗端在夕阳锹。
―――――――――注:周婆是聂老的妻子。
伐木赠尊棋千年古树啥人栽,万叠蓬山我辈开。
斧锯何关天下计?乾坤须有出群材。
山中鸟语如人语,路上新苔掩旧苔。
四手一心同一锯,你拉我扯去还来。
夜战你一镬头我一锹,熊熊篝火照天烧。
朔风自冷人方热,河底渐低岸更高。
千古荒原多隐沼,一干神禹战通宵。
缩将冬夜成俄顷,鬓发须眉雪欲飘。
高考语文:聂绀弩作品《我若为王》赏析

高考语文:聂绀弩作品《我若为王》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高考语文:聂绀弩作品《我若为王》赏析--> 《我若为王》是作家聂绀弩的代表作,是高中语文重点的一篇课文,如何赏析《我若为王》是同学想要了解的,本店铺整理了《聂绀弩《我若为王》赏析》,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聂绀弩在南京的《灰色马》之恋

聂绀弩在南京的《灰色马》之恋⊙赵子云趣闻轶事今年是近现代著名作家聂绀弩诞辰110周年。
聂氏是一位集文人、诗人、哲人于一身的奇人。
他的诗被胡乔木称为“过去、现在、将来诗史上的一朵奇花”,他的杂文则被誉为“鲁迅以后的第一流”。
聂绀弩一生主要从事文学创作和新闻出版工作,奔走于各地。
他在南京也工作过一段时间,并且在这座历史名城里留下了他终生难忘的爱情故事。
聂绀弩其人聂绀弩(1903—1986)是湖北京山人,他自幼聪明颖悟,八九岁时即能通读《水浒》《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古典名著。
1924年,聂绀弩考入黄埔军校,参加过国共合作后的第一次东征。
由于在学校中成绩优秀,他被共产党人彭湃主办的“海丰县农民运动讲习所”聘为教官和农民协会宣传干部,不久又被聘为海丰县第一高等小学校长。
在这里,他结识了志趣相投的文学青年林海秋、钟敬文等,共同的爱好支持了他们以后数十年的友谊。
1925年底,聂绀弩于黄埔军校毕业后,考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8年,他回国后来到南京,先担任国民党中宣部总干事,后出任南京中央通讯社副主任。
“九一八”事变后,聂绀弩因参加抗日救亡活动遭通缉而流亡日本,在那里结识了胡风,经胡风荐举,加入了左联东京支部,并与方翰、王达夫、杨玉清等一批留日学生组织了“新兴文化研究会”,宣传抗日,后被日本当局发现驱逐出境。
1933年7月,聂绀弩返沪后即参加了“上海反帝大同盟”,并成为左联理论研究委员会的主要成员。
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战爆发后,聂绀弩毅然投笔从戎,在新四军军部任文化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1947年,聂绀弩从重庆“六一大搜捕”中“漏网”,撤退至香港,任香港《文汇报》总主笔。
新中国成立后,他满怀信心地出任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副总编。
少女的暗恋早在1928年聂绀弩由莫斯科回到南京出任国民政府宣传工作时期,即认识了后来和他相伴一生的妻子周颖。
周颖原名之芹,河北南宫县人,自小丧母,在她11岁时,因不堪后母虐待,迫不得已随着姐姐周之廉跑到天津念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聂绀弩和他的诗杂文收录尹慧珉久已听说聂绀弩的《散宜生诗》是一部奇诗,惜未能觅得。
后来友人赠送一本《绀弩还活着》,是一本纪念文集,文章中大都引用了他的诗,使我不由得不为其人其诗所吸引。
再后来《聂绀弩诗全编》出版,便赶紧买来一读,感受很多。
聂绀弩是老革命,黄埔军校第二期学员,二十年代莫斯科中山大学学生,三十年代左翼作家,解放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负责古典文学编辑室工作。
五七年之难,他那个编辑室挖出一个“反党集团”,他是头子,打成右派入另册,发配北大荒劳动,六十年代放回北京闲置,“文革”中又因讲了江青的坏话被人告发,以“反革命”罪蹲了七年监狱,平反归来时已是七十余龄的衰翁。
那时他的身体已经很坏,在家只能蜷曲地卧床度余年,____年去世。
聂绀弩原是杂文家,也写小说和新诗,没想到晚年竟成旧体诗名家。
他写旧体诗是从到北大荒劳动时才开始的,以后就继续不断地大写特写,一发而不可收。
“劳动改造”时写,监狱中写,释放回家后蜷曲卧床,行动也困难,仍然诗思泉涌,新作不断。
据说他原本坚持五四新诗传统,是不赞成写旧体诗的,为什么后来竟写了这么多呢?最好是用聂绀弩自己的话来解释。
五十年代他曾说过:“旧诗真做不得,一做,什么倒霉的感情都来了。
”八十年代他在诗集的自序中又说:“以为旧诗适合于表达某种情感,二十余年来我恰有此种情感,故发而为诗。
诗有时自己形成,不用我做。
”绀弩诗中最使人感到意趣横生的是他在北大荒写劳动的诗。
下面试举几首:《清厕同枚子》:“君自舀来仆自挑,燕召台畔雨潇潇。
高低深浅两双手,香臭稠稀一把瓢。
白雪阳春同掩鼻,苍蝇盛夏共弯腰。
澄清天下吾曹事,污秽成坑便肯饶?”《拾穗同祖光》:“不用链锄铲镢锹,无需掘割捆抬挑。
一丘田有几遗穗,五合米要千折腰。
俯仰雍容君逸少,屈深艰拙仆曹交。
才因拾得抬身起,忽见身边又一条。
”(注:曹交九尺四寸长,见《孟子》,聂绀弩身瘦长,常自嘲形如堂吉诃德,此处又以曹交自比。
)《推磨》:“百事输人我老牛,唯余转磨最风流。
春雷隐隐全中国,玉雪霏霏一小楼。
把坏心思磨粉碎,到新天地作环游。
连朝齐步三千里,不在雷池更外头。
”《伐木赠尊棋》:“千年古树啥人栽,万叠蓬山我辈开。
斧锯何关天下计,乾坤须有出群才。
山中鸟语如人语,路上新苔掩旧苔。
四手一心同一锯,你拉我扯去还来。
”《搓草绳》:“冷水浸盆捣杵歌,掌心膝上正翻搓。
一双两好缠绵久,万转千回缱绻多。
缚得苍龙归北面,绾教红日莫西矬。
能将此草绳搓紧,泥里机车定可拖。
”《马逸》:“脱缰赢马也难追,赛跑犹如兔与龟,无谔无嘉无话喊,越追越远越心灰。
茫茫暮色迷奔影,斑白老军叹逝骓。
今夕塞翁真失马,倘非马会自然回。
”这几首是写具体劳动的,另外还有一些写当时生活的,如:记和检验木材的小姑娘对话的《怯问》:“怯问检尺小姑娘,我是何材几立方?努嘴岩边多节树,弯弯曲曲两人长。
”记新穿球鞋的《球鞋》:“不知吾足果何缘,一着球鞋便欲仙。
山径羊肠平似砥,掌心鸡眼软如绵。
老头能有年轻脚,天下当无不种田。
得意还愁人未觉,频来故往众人前。
”记收工回来忽然拾到野鸭蛋的《拾野鸭蛋》:“野鸭冲天捉对飞,几人归去路歧迷。
正穿稠密芦千管,忽遇浑圆玉一堆。
明日壶觞端午酒,此时包裹小丁衣。
数来三十多三个,一路欢呼满载归。
”(按:小丁,即丁聪)记公共汽车上景象的《女乘务员》:“长身制服袖尤长,叫卖新刊《北大荒》,主席诗词歌婉转,人民日报诵铿锵。
口中白字捎三二,头上黄毛辫一双。
两颊通红愁冻破,厢中乘客浴春光。
”更有一首可以说是写整个北大荒劳动生活的诗,是写给他妻子周颖的《柬内》:“龙江打水虎林樵,龙虎风云一担挑。
邈矣双飞堂上燕,苍然一树雪中蕉。
大风背草穿荒径,细雨推车上小桥。
老始风流君莫笑,好诗端在夕阳锹。
”我们知道,聂绀弩当时参加的劳动是一大批被打成右派的文学家艺术家发配北大荒的强迫劳动,和劳改犯相差无几。
生活极为艰苦,感情极为压抑。
在这种情境下竟写出上面那样的诗来,实在令人称奇。
有一位为他奔走过《三草》出版的后辈周健强曾不解地问过他:“我原来以为你们那群‘老右’发配充军到那滴水成冰的北国,一定是满肚子怨气,一脸的冰霜,像苦役犯一样凄惨绝望。
读了《北荒草》才知道满不是那么一回事。
您怎么会在那种情况之下写出那么多好诗来呢?”这恐怕是很多人都想问的问题。
请看,诗中哪里有一丝一毫的凄惨和绝望,哪里有半星半点的怨气和冰霜。
在每一项具体的劳动和所见的事物中,都看到它的美和韵味;在每一个同劳动的难友身上,都感到人间的真情和温馨。
在磨房的小小“雷池”中,他看到“玉雪霏霏”,听到“春雷隐隐”;在单调的搓草绳中他看到“一双两好”,感觉到“缠绵”、“缱绻”;在艰苦的伐木中体会到“四手一心”的和谐;野鸭蛋是“一堆玉”,“歌婉转”、“诵铿锵”的女乘务员的“口中白字”和“头上黄毛”都显得那么可爱;连极污脏的挑大粪的活里也有着“同掩鼻”、“共弯腰”的同志情谊;再想想他所描写的在询问检尺姑娘时的胆怯心情,穿上了球鞋有了“年轻脚”的老头在人前走来走去的得意模样,其中有多少喜洋洋的恢谐幽默!人生真是韵味无穷啊!喜气之外还有豪气。
“龙虎风云一担挑”,是何等的气魄!“好诗端在夕阳锹”,是何等开阔的眼光!这种豪气是真实具体的心情的流露。
既不是“晒黑了脸,炼红了心”的干巴口号,也不是像臧克家所写离开五七干校时对放羊鞭子依依不舍的搀假的感伤。
当有友人问到他为什么能在那样的境遇下却写出那么潇洒乐观充满情趣的诗来时,他曾说:“吴梅村送吴汉槎诗,开头就是‘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这样叠了好几句,初读时喜极,认为投合我的桀骜之气,而且真写得一通到底。
但是我所经历的远比汉公经历的深广得多,但一点也未觉得像梅公所说的那样,倒是觉得到处都是生活、天地、社会,山繁水复,柳暗花明,(这是说主导的一面,其他暂略)以及歌不尽颂不完的东西,才觉悟到梅公诗是以自己和朋友汉公之类是高等明人或清人,而竟如此,所以云云。
”他也不喜欢黄仲则的诗,说:“‘全家都在秋风里,九月寒衣未剪裁’,何不直接就说我没钱,无非寒酸而已,谈不上艺术表现法。
”对杜甫他是佩服的,说:“诗以穷工,它的本意应当是人穷可以更深刻地领会一些所谓人情,更会接触到通人们所不留心的人、生活、阶层,得到许多诗的资本。
杜甫就是一例。
”但也有微词:“但杜公也是最喜直说穷苦的典型,这一点却坑人不少。
许多诗集包括大人物陆游的,都是没做官怀才不遇,做了官又恨未早退,继承着杜的不优良传统。
”这些话使我明白了:“诗穷而后工”这话虽有道理,但单是“穷”却还不能出诗人,还必须伴之以人格的因素。
只有在那种人所不堪的惨酷遭遇中而永葆人的尊严的人才能写出真正的好诗。
绀弩对诗的这些议论,正好解答了上述人们所提的那些问题。
胡乔木对聂绀弩的诗非常赞赏,曾主动为《散宜生诗》作序,称绀弩的诗是“作者以热血和微笑留给我们的一株奇花”,又说:“作者虽然生活在难以想象的苦境中,却从未表现过颓唐悲观,对生活始终保有乐观甚至诙谐感,对革命前途始终抱有信心,这确实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这当然是很高的评价,不过我觉得把聂绀弩写出好诗仅仅归之于乐观精神和革命信心还不够,因为没有说明他的艺术性。
绀弩诗之所以让人读来那样心快神怡而又丝毫不觉有半点虚假做作,除了他的人生态度外,还在他的审美敏感。
他对自然,对生活,对人,是如此的欣赏热爱;对蕴藏于其中的美:壮美、优美、神韵,感受得是那么亲切深刻。
这甚至可说是天赋的,没有至性的人是难以学到的。
上面说的只是关于他的劳动生活诗的部分。
但我认为绀弩诗最感人的还不是这一部分,而是他寄人、悼人的那部分诗中对亲人、友人的深挚的亲情和友情。
我在前面说绀弩是个“有至性的人”就是从这些诗中感受到的,我之所以觉得胡乔木对绀弩诗的评价还不够,更重要的也还在这方面,即在思想内容的方面仅仅归之于“乐观”和“革命信心”。
事实上,“革命信心”这个词,对纯洁青年和忠诚革命的战士来说,它应当是神圣的,对借革命以谋私的人来说,就不过是虚假的口号而已了。
事实上,绀弩诗中表现的不是肤浅的乐观和一般的革命信心,而是深沉的悲愤;不是因个人遭遇坎坷的悲愤,而是对国家和革命前途担忧的悲愤。
试看和他一起清厕、锯树、拾穗、拾野鸭蛋的都是何人?和他同狱、“同铐”又是何人?把这些民族的精英、有用之才都驱赶去作他们力不能及之事,加以摧残,能不悲愤吗?绀弩赠胡风的诗中有句:“人有至忧心郁结,诗经大厄句长城”,我认为同时也是对他自己的写照。
“至忧”,就是大的悲愤,经过了严重摧残(大厄)后的诗才是句句如长城般沉重。
程千帆对绀弩诗的评价“这是一位驾着生命之舟同死亡和冤屈在大风大浪中搏斗了几十年的八十老人的心灵记录”,此语庶几近之。
我想先从诗中表现的他和妻子的关系说起。
妻子周颖,晚年被他戏呼为“周婆”,是他在二十年代在黄埔时期的革命伴侣。
绀弩当右派、反革命下放劳改蹲监狱时,周颖奔走营救,释放接回后二人相濡以沫。
上面所引的一首《柬内》,就是周颖到北大荒探亲时所写,“渺矣双飞梁上燕,苍然一树雪中蕉”,前一句写两人深切的别情,后一句描绘自己当时的形象,都很贴切。
下面再引几首:《周婆来探后回家》:“行李一肩强自挑,日光如水亦如刀。
请看天上九头鸟(绀弩是湖北人),化作田间三脚猫。
此后定难窗再铁,何时重以鹊为桥。
携将冰雪回京去,老了十年为探牢。
”这首诗是绀弩从北大荒回家后写的。
他在北大荒劳动时以“纵火”罪坐监,周颖至虎林探监,经过力争,提审了绀弩,被判一年徒刑。
因关押已近一年,乃予释放。
故诗中有“此后定难窗再铁”之语,惜未言中,后来又因说了江青坏话受了更长时间的牢狱之灾。
《对镜》,是第二次出狱后写来赠周颖的。
前面有一短序:“出狱初,同周婆上理发馆,览镜大吓,不识镜中为谁,亦不知周婆何以未如叶生之妻,弃其帚而遁也。
仓促成诗若干首,此其记得者。
”(注:叶生故事见《聊斋》:叶生外出,传闻已死,一日忽归,其妻以为鬼,弃手中帚而遁。
)诗有三首,兹录其一:“孤山与我偶相携,我赠孤山几句诗,雪满三冬高士饿,梅开二度美人迟。
吾今丧我形全槁,君果为谁忆费思。
纳履随君天下往,无非山在缺柴时。
”《惊闻海燕之变后又赠》,海燕是他们的独生女儿,在绀弩出狱前不久因故自杀。
周颖怕他感情上难于承担,隐瞒了一段时间没有告诉他,最后他还是知道了,这是他知情以后写给周颖的诗:“愿君越老越年轻,路原崎岖越坦平。
膝下全虚空母爱,心中不痛岂人情。
方今世面多风雨,何止一家损罐瓶。
稀古媪翁相慰乐,非鳏未寡且同行。
”这些诗中的真情和阔大胸怀一看自明,我就不多赘述了。
只是把失去了最锺爱的女儿喻为“损罐瓶”,我觉得未免太轻些。
他怀念并寄胡风的诗很多,下面我只录其三首:《风怀十首》之一:“人有至忧心郁结,诗经大厄句长城。
十年暌隔先生面,一夕仓皇万里行。
最是风云龙虎日,不禁天下古今情。
手提肝胆轮菌(此字应无草头)血,呆对车窗站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