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现状探析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及对策探析

一
教 育 的理 解 。二是 基 于 网络 环 境 的思 想政 治 教 育 , 指 把 网络作 为一种 新 的德 育途 径 , 理念 、 从 内容 、 手 段、 机制 与组 织方 式等 方面 对传 统 的思想 政 治 教育
方 式进 行 发 展 和 创 新 , 根 本 上 提 高 德 育 的 实 效 从
网络技 术相 结合 的产 物 , 传 统 思想 政治 教 育 在工 是 作领域、 工作 方 式及 工 作 手 段 上 的拓 展 和 延 伸 , 两
国外 有关 网络道 德教育 的研 究 已 比较 成熟 、 理
论 丰硕 , 国这 方 面研究 正处 在起 步 状 态 。对 于什 我
么是 网络 道 德 教 育 , 其根 本 涵 义 是 什 么 , 内理 论 国 界莫 衷一 是 。通过 综合考 察 已有 的研 究 成 果 , 内 国 关 于 网络 道德 教育 实 际上有 两种 内涵 : 一是 网络环
2 0世 纪 9 0年 代 以来 , 大学 生 网络 道德 教 育 已
在各高校蓬勃开展 , 但是由于其操作起来专业性较 强 , 论在 理论 层面 还是技 术 层 面都需 要 对 一些 专 无 业 问题 进 行进一 步深 入探 讨 。 因此 , 系 当前 我 国 联
网络 背景 下高校 德育 工作 实 际 , 步 开展 网络道 德 稳 教育 理论 探索 和现 实 问题 研究 , 加 强 和改 进 大学 对
t e n w r h e e a,i tr teh c e u ain s o l e i v siae y r lt d t a h r .Th sp p rma e n a n ene t i d c to h u d b n e t td b eae e c e s g i a e k sa —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提升路径的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提升路径的研究作者:孙林刘平查伟来源:《公关世界》2022年第20期摘要:随着5G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网络素养问题逐渐被社会所关注,表现为网络信息辨识能力不高、网络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网络行为自我管控能力差、网络行为道德规范缺乏等问题。
高校作为大学生培养的主阵地,应当重视网络素养教育工作,强化网络引导作用,完善网络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网络素养培育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提升路径随着4G、5G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发展的主流趋势。
便捷、互联、共享的网络改变着传统的社会生活的学习、交流与娱乐方式。
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65.4%,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1]大学生已经成为互联网应用的主体。
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中国的网民数量的增加迅猛,但网民的整体网络素养却跟不上网络发展的速度,出现很多社会问题,尤其是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而判断力相对较差的大学生群体。
网络素养教育是网络迅速发展下出现的新命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网络素养是指人们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具体包括:网络基本常识、信息检索和识别、网络学习、网络行为管控、网络安全和道德规范等。
[2]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主要是他们在接触和使用互联网的整个过程中用自己的感受来塑造的,即处于自我塑造状态,存在着许多不足。
1.网络信息的识别能力有所不足网络信息识别能力指的是网络媒介特质、功能的认知能力和网络信息的辨别、批判能力。
互联网推动了社会变革,其高效性、便捷性显而易见,同时互联网对人的负面影響也逐渐增大。
高职学生正处于好奇心重、对新鲜事物探究心强的阶段,互联网上的一些反动、虚假或不健康信息极易影响到青年学生尚不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途径探析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途径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中坚力量,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冲击,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也面临着多样化和碎片化的趋势。
传统的道德观念和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只有通过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背景介绍】中的内容将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探讨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1.2 问题意义当前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道德观念的淡化和丧失。
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其思想和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长治久安。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的缺失、网络信息的泛滥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整体偏低,甚至出现了一些严重的思想道德问题,如逃课、作弊、欺骗等现象频频发生。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重大,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素质,还能够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有通过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加强途径和措施。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推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改进和提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不良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赵心玉,程守梅(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摘要:深入研究不良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应对网络舆论危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应根据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采取的改进对策,构建网络舆情信息监测体系,完善网络舆情处理联动模式,引导学生提高网络文明素养,从而有效控制不良网络舆情的影响。
关键词:不良网络舆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检测体系;处理模式;网络文明素养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1-0057-0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54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5.6%[1]。
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使舆论表达的空间和平台都得到了扩展,但不良的网络舆情相比正能量的信息传播速度有时更快、范围更广,因此网络舆情的传播特点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对如何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预防和消除不良网络舆情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期净化网络环境,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一、不良网络舆情的内涵及传播特点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为人们的交流沟通和学习工作提供了便捷的方式,但有时也带来一些风险。
分析不良网络舆情的内涵以及传播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学生了解不良网络舆情,从而找到应对方法,规避风险,有效控制其不良影响。
1.不良网络舆情的内涵舆情的“舆”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文字中,是车的意思,也引申为运载的意思,后来通常与人联系在一起,“情”就是感觉、情绪、情感。
舆情在古代表示人们的情绪、意见或态度。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舆情的含义大体与古代相同,只是被时代赋予了更多平台和表达方式。
舆情是指“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2]。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方法探析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方法探析作者:张霞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年第08期[摘要] 伴随着大学生网民的增多,有关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深化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认知教育,丰富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情感体验,培养大学生对网络行为的自控能力,不失为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方法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娱乐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二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3.84亿,和去年相比增长了28.4%。
大学生在网民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中都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可见大学生网民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群体。
网络在大学生的信息交流、人际关系、视野拓展等方面显现出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日益突出,长期的网络生活,使得部分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被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道德情感,削弱了道德意志,这些在道德意识方面存在的偏差很有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在网络上甚至是现实社会中产生相关的道德失范问题。
由于网络本身的隐蔽性和网络管理技术的滞后性,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要真正得到解决,最终要回归于大学生主体的自觉性和自律性的提高,这就对当前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如何让大学生自觉遵循网络道德规范,提高网络道德水平?一般来说,道德教育往往经历着从道德意识层面向道德实践层面渗透的过程,只有当被教育者内在的道德意识真正有了提高,外在的道德行为才会表现得合乎规范,这一点同样适合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要积极稳妥地开展针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就需要从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层面出发,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体验和道德行为自控三个方面出发,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最终使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符合社会所期待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
浅谈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及主要途径

浅谈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及主要途径孙旭刘娇娜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然成为了人们工作和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时代的到来为人们打开了一道通往世界的方便快捷的大门。
但是,针对刚刚脱离高考,大量接触新鲜信息的大学生来说,网络的发展虽然为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与交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本文主要从个人信息的保护方面探析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及主要途径,首先从大学生网络个人信息安全教育的必要性进行阐述,然后再从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匿名性这三个方面对造成大学生网络个人信息安全危机的成因做出介绍,最后提出大学生网络个人信息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生活到处都有网络的影子,且已经离不开网络了,无论是恋爱交友还是收发各种信息,网络的迅捷与方便都令人着迷,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在带给大学生无限乐趣的同时,其存在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严重,比如在加入网络的同时,大学生通常要在各网站输入个人信息,这就导致个人信息在网络中处于极易被泄露的环境之中,一旦这些信息泄露,会对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都造成一定影响;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在入学前乃至入学后均未接受正规系统的网络安全教育,不能正确的认识到网络犯罪的范围以及后果;对新鲜信息与事物的沉迷可能会导致大学生长期浸淫在网络世界中,甚至精神失常或离家出走等,本文主要从个人信息网络安全教育的方面进行阐述。
1 大学生网络个人信息安全教育的必要性我国网络个人信息安全的现状现在还不是很安全稳定。
首先,姓名、生日、年龄及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遭到严重泄漏,虽然说网络世界是虚拟化的,但是由于大学生们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淡薄,再加上各种木马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很容易在有意或无意的情况下遭到泄露,从而对大学生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其次,个人视频和照片的泄露也对个人的隐私情况造成严重危害,个人的照片和视频的泄露有可能对大学生的名誉造成伤害,众所周知的艳照门事件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就很大,这种个人信息的泄露使得大学生的隐私完全曝光;再次,个人密码的泄露有可能造成大学生个人财产的损失,现在网络上的金钱交易非常普遍,如用网银在淘宝购物等,网络交易由于其方便快捷等优点逐渐被大学生人群所接纳,但是在这种交易中也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隐患,便是密码的泄露,一旦大学生的账号密码被泄露,不仅财产的安全得不到保障,还有可能对大学生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初探

前沿视点QIAN YAN SHI DIAN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初探刘枭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省大连市 116034)摘 要:科技与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造就了新媒体时代。
当代大学生可以说是新媒体世界的原住民,他们的学习、生活、娱乐与新媒体环境密不可分,新媒体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指出新媒体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隐藏的问题,并提出了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要点。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方法1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1.1 新媒体是大学生新的学习途径传统的教育是课堂的教育、书本的教育,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教师、教学内容、学习资源都是有限的。
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不仅改变了媒体行业的生存与发展,也极大的推进了教育的改革与进步,教育研究者将新媒体与教学相结合,开发出微课、慕课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大学生能通过不同的新媒体平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与技能。
1.2 新媒体是大学生日常交流的主要方式新媒体的发展过程就是大学生交流方式的发展过程,在没有新媒体的时代,大学生交流主要依靠短信与电话,随后发展到QQ、微博,再之后是微信与各大直播平台的兴起。
新媒体的每一次发展都极大的推动了大学生的交流方式,现阶段的大学生社交生活几乎无法离开新媒体。
2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2.1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高校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从理念更新、渠道方法创新到教育教学模式革新,做到线上与线下相打通,采取线上交流互动、线下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模式,将理论学习同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要义,实现知行合一。
高校要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与学生都参与到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工作中,依托相关专业招募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的开发和运作,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在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通过互动性、话题性特点进入学生的人际网络,形成扩散效应;要通过实时性、灵活性特点进入学生的掌上生活方式,形成日常效应;要通过与就业指导、日常管理等工作相结合,进入学生的个人成长目标,在更深层次完成“三观”教育引导,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更加深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网络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探析

( 1 . C o l l e g e o f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S h a n x i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T a i g u S h a n x i 0 3 0 8 0 1 ,C h i n a ; 2 . L o g i s i t i c Ma n a g e O f f i c e 。S h a n x i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T a i g u S h a n x i 0 3 0 8 0 1 ,C h i n a )
网络对大学生 道德 教育的影响探析
卢 敏 敏 ,师 坚 毅
( 1 .山西 农 业 大 学 资 源 环 境 学 院 ,山 西 太 谷 0 3 0 8 0 1 ;2 .山 西 农 业 大 学 后 勤 管理 处 ,山 西 太 谷 0 3 0 8 0 1 )
摘
要 : 随 着信 息技 术 的 飞速 发 展 , 网络 正在 以 潜 移 默 化 的 方 式 影 响 着 当代 大 学 生 ,成 为 了他 们 学 习 、 生 活 和 交往 的
Ab s t r a c t :W i t h t h e r a p i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i n f o r m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n e t wo r k,wh i c h h a s b e c o me a n i mp o r t a n t wa y i n t h e i r s t u d y ,l i f e a n d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i n a s u b t l e wa y a f f e c t s t h e c o n t e mp o r a r y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l i f e s t y l e ,t h o u g h t mo r a l s a n d v a l u e s .Th i s p a p e r ma i n l y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p o s i t i v e e f f e c t s o f t h e I n t e r n e t o n u n i v e r s i t y s t u d e n t W mo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a s we l l a s t h e n e g a t i v e e f f e c t s o n t h e c o l l e g e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wo r k a n d u n i v e r s i t y s t u d e n t s v a l u e s ,p h y s i c a l a n d me n t a l h e a l t h,a n d t h e n p u t s f o r wa r d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r a n g i n g f r o m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t h e o r e t i c a l r e s e a r c h,i mp r o v i n g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 g u a r a n t e e ,t o e n h a n c i n g c u l t u r e a n d t e a m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6卷 第 2期 20 0 8年 4月
西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u n lo o t wetAgrc lu a nv r i S ca ce c iin o r a fS u h s iut r l iest o ilS in eEdto ) U y(
根据 中 国互联 网络 信息 中心 ( NNI 2 0 C C) 0 7年
7月第 2 0次调查 , 至 2 0 截 0 7年 6月 , 中国 网 民总人 数达 到 1 6 . 2亿 , 次于美 国 2 1 亿 的网 民规模 , 仅 .1 位
wh s n e n ts n e a d b h v o swi x r a g e ti fu n e o h t is o h o e I t r e o it 。 S a tn r m h o e I t r e e s n e a i r l e e t r a n l e c n t e e h c f t e wh l n e n ts ce y l t ri g fo t e
Vo . No 2 16, 。
Ap . 0 8 r2 0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现状探析
张 彦
( 西华大 学 人事 处 , 川 成 都 6 0 3 ) 四 1 0 9
摘 要 : 着 互联 网的 迅 速 发 展 , 学 生 群 体 已经 成 为 网 络 活动 的 主力 军 , 网络 意 识 和 行 为 对 整 个 网 络社 会 的 道 德 规 范 将 产生 随 大 其
p a t a n f s a in o o lg t d n s n e n tmo aiy h s p p r ma e n a ay i o h r s n iu t n o n e n t rci l c ma ie t t fc l e s u e t ’I t r e r l ,t i a e k s a n l ss ft e p e e t st a i fI t r e o e t o mo a e u a in a n o lg t d n s r l d c t mo g c l e su e t .W h l fi ig t e a h e e n s ma e b n e n tmo a d c t n a n o lg o e i a f m n h c iv me t d y I t r e r le u a i mo g c l e e r o e s u e t ,t e a t o on so t h r b e x t g i h r c s fe u a in t d n s h u h rp i t u ep o l mse i n n t e p o e so d c to .Th s p p ra msa r v d n e e e c o n t i i a e i tp o ii g r f r n ef ra — h n i g t e r t a e e r h a d e u a i n p a t e o n e n tmo a d c t n a n o lg t d n s a cn h o e i lr s a c n d c t r c i n I t r e r l u a i mo g c l e s u e t . c o c e o e Ke r s o lg t d n ;I t r e r le u a i n h r s n iu to y wo d :c l e s u e t n e n tmo a d c t ;t e p e e tst a i n;a a y i e o n l ss
ZH A N G Yan
( fi fHu a eo re ,X h aUnv r i , h n d ,Sc u n6 0 3 , hn ) O f eo m n R s u c s iu i s y C e g u i a 1 0 9 C ia c e t h
Ab ta t sr c :W ih t ap d og e s f t nt r t c lge st de s ha e b c m e t an a tcp nt n e ne a tvte t he r i pr r s o he I e ne , ole u nt v e o he m i p ri ia s of I t r t ci iis。
重 大 影 响 。 文章 从 大 学 生 网 络道 德 现 实 表 现人 手 , 当 前 大学 生 网络 道德 教育 现 状 进 行 深 入分 析 , 肯 定 大 学 生 网络 道德 教 育 取 对 在
得成绩的同时, 也意 识 到 在 教育 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 旨在 对 加强 大 学 生 网 络 道德 教 育 的 理 论研 究 和教 育 实践 提 供 参 考 。 关键 词 : 大学 生 ; 网络 道 德 教育 ; 状 ; 析 现 探
中 图分 类 号 : P 9 ; 4 T 3 3G6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5 7 (0 8 O 一O 4 O 17 3 92 0 )2 1 4一 3
An l sso h e e tS t a in o n e n tM o a ay i ft e Pr s n iu t fI t r e r l o Ed c t n a n l g t d n s u a i mo g Co l e S u e t o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