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四月考试 物理试卷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四月考试 物理试卷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四月考试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10为单选,11~20为多选,每小题4分,共80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1.如图所示,稳站在商店自动扶梯水平踏板上的人,随扶梯斜向上做加速运动,则在此过程中()A.人只受到重力和踏板的支持力作用B.人受到的重力和踏板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支持力对人做正功D.支持力对人做功为零2.质量为1 kg的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设1 s内物体未着地,则该物体下落1 s末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是(取g=10 m/s2)()A.25 W B.50 WC.75 W D.100 W3.飞行员进行素质训练时,抓住秋千杆由水平状态开始下摆,到达竖直状态的过程中,飞行员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变化情况是()A.一直增大B.一直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4.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势能的大小只由重物本身决定B.重力势能恒大于零或等于零C.在地面上的物体,它具有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D.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所共有的5.一质量为m的物体被人用手由静止竖直向上以加速度a匀加速提升h.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提升过程中手对物体做功m(a+g)h B.提升过程中合外力对物体做功mahC.提升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m(a+g)hD.提升过程中物体克服重力做功mgh6.如图所示,小明玩蹦蹦杆,在小明将蹦蹦杆中的弹簧向下压缩的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变化是( )A .重力势能减少,弹性势能增大B .重力势能增大,弹性势能减少C .重力势能减少,弹性势能减少D .重力势能不变,弹性势能增大7.一根弹簧的弹力—位移图线如图所示,那么弹簧由伸长量8 cm 到伸长量4 cm 的过程中,弹力做的功和弹性势能的变化量为( )A .3.6 J ,-3.6 JB .-3.6 J,3.6 JC .1.8 J ,-1.8 JD .-1.8 J,1.8 J8.某同学用200 N 的力将质量为0.44 kg 的足球踢出,足球以10 m/s 的初速度沿水平草坪滚出60 m 后静止,则足球在水平草坪上滚动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是( )A .4.4 JB .22 JC .132 JD .12 000 J9.在水平路面上,有一辆以36 km/h 行驶的客车,在车厢后座有一位乘客甲,把一个质量为4 kg 的行李以相对客车5 m/s 的速度抛给前方座位的另一位乘客乙,则行李的动能是( )A .500 JB .200 JC .450 JD .900 J 10.如图所示,在2014世界杯足球比赛时,某方获得一次罚点球机会,该方一名运动员将质量为m 的足球以速度v 0猛地踢出,结果足球以速度v 撞在球门高h 的门梁上而被弹出.现用g 表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则此足球在空中飞往门梁的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应等于( )A .mgh +12m v 2-12m v 20 B.12m v 2-12m v 20-mgh C.12m v 20-12m v 2-mgh D .mgh +12m v 20-12m v 2 11.(多选)下列关于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只要受力且运动,该力就一定做功B .若物体受力,但力对物体不做功,说明该物体一定没有位移C.力做功总是在某个过程中完成的,所以功是一个过程量D.一个恒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这个力的大小、物体位移的大小及力和位移间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12.一个质量是5 kg的物体被人用手匀加速向上托高1 m,g=10 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手对物体做功50 J B.合力对物体做功0 JC.物体克服重力做功50 J D.手对物体做正功,且大于50 J13.某种型号轿车净重1 500 kg,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140 kW,最高时速可达252 km/h.如图为车中用于改变车速的挡位,手推变速杆到达不同挡位可获得不同的运行速度,从“1”~“5”速度逐渐增大,R是倒车挡,则()A.轿车要以最大动力上坡,变速杆应推至“1”挡B.轿车要以最大动力上坡,变速杆应推至“5”挡C.在额定功率下以最高速度行驶时,轿车的牵引力为2 000 ND.在额定功率下以最高速度行驶时,轿车的牵引力为15 000 N14.下列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力势能值随选择的参考平面的不同而不同B.同一高度,将物体以速度v0向不同的方向抛出,落地时物体减少的重力势能一定相等C.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不可能对别的物体做功D.在地球上的物体,它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15.(多选)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50 J,则()A.重力做功50 J B.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50 JC.物体的动能一定减少了50 J D.重力对物体做功-50 J16.关于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势能属于物体和地球这个系统,弹性势能属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B.重力势能是相对的,弹性势能是绝对的C.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是相对的D.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是状态量17.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根据所获得的数据,使用Excel作图,则下列图线可能正确的是()18.在运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B .通过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C .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最大速度D .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19.一质量为1 kg 的质点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从t =0时起,第1 s 内受到2 N 的水平外力作用,第2 s 内受到同方向的1 N 的外力作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0~2 s 内外力的平均功率是94 WB .第2 s 内外力所做的功是54J C .第2 s 末外力的瞬时功率最大 D .第1 s 内与第2 s 内质点动能增加量的比值是4520.如图所示,M 为固定在桌面上的异形木块,abcd 为34圆周的光滑轨道,a 为轨道最高点,de 面水平且与圆心等高.今将质量为m 的小球在d 点的正上方高为h 处由静止释放,使其自由下落到d 处后,又切入圆轨道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h 一定的条件下,释放后小球的运动情况与小球的质量有关B .只要改变h 的大小,就能使小球在通过a 点之后既可能落回轨道之内,又可能落到de 面上C .无论怎样改变h 的大小,都不可能使小球在通过a 点之后,又落回轨道之内D .要使小球飞出de 面之外(即落在e 的右边)是可能的(此张不交,答案填于答题卡上)2019年4月月考物理答案1.如图所示,稳站在商店自动扶梯水平踏板上的人,随扶梯斜向上做加速运动,则在此过程中()A.人只受到重力和踏板的支持力作用B.人受到的重力和踏板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支持力对人做正功D.支持力对人做功为零解析:人随扶梯向上加速运动时,受踏板支持力、静摩擦力(水平向右)和重力作用,人处于超重状态,支持力大于重力,故选项A,B错误;支持力与位移方向夹角小于90°,支持力对人做正功,选项C正确,D错误.答案:C2.质量为1 kg的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设1 s内物体未着地,则该物体下落1 s 末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是(取g=10 m/s2)()A.25 W B.50 WC.75 W D.100 W解析:1 s末速度v=gt=10 m/s,方向竖直向下,与重力的方向相同,由P=Fv,可知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为100 W,选项D正确,A,B,C错误.答案:D3.飞行员进行素质训练时,抓住秋千杆由水平状态开始下摆,到达竖直状态的过程中,飞行员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变化情况是()A.一直增大B.一直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解析:对飞行员受力及运动分析如图所示,在A位置,飞行员受重力但速度为零,所以P=mgv=0;在B位置,飞行员受重力mg,速度为v,α=90°,所以P=Fv cosα=0, 在A,B之间的任意位置C,0°<α<90°,由P=Fv cosα知P为一个大于零的数值,所以运动员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先增大后减小,选项C正确.答案:C4.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势能的大小只由重物本身决定B.重力势能恒大于零或等于零C.在地面上的物体,它具有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D.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所共有的解析: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相对参考平面的高度都有关系,由于参考平面的选择,重力势能可能出现负值,参考平面可任意选取,故地面上物体的重力势能也不一定为零,只有选项D正确.答案:D5.一质量为m的物体被人用手由静止竖直向上以加速度a匀加速提升h.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提升过程中手对物体做功m(a+g)hB.提升过程中合外力对物体做功mahC.提升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m(a+g)hD.提升过程中物体克服重力做功mgh解析:对物体:F-mg=ma,所以手对物体做功W1=Fh=m(g+a)h,故选项A正确;合外力做的功W合=F合h=mah,选项B正确;物体上升h,克服重力做功mgh,重力势能增加mgh,选项C错误,D正确.答案:C6.如图所示,小明玩蹦蹦杆,在小明将蹦蹦杆中的弹簧向下压缩的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变化是( )A .重力势能减少,弹性势能增大B .重力势能增大,弹性势能减少C .重力势能减少,弹性势能减少D .重力势能不变,弹性势能增大解析:弹簧向下压缩的过程中,弹簧压缩量增大,弹性势能增加;下降中,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答案:A7.一根弹簧的弹力—位移图线如图所示,那么弹簧由伸长量8 cm 到伸长量4 cm 的过程中,弹力做的功和弹性势能的变化量为( )A .3.6 J ,-3.6 JB .-3.6 J,3.6 JC .1.8 J ,-1.8 JD .-1.8 J,1.8 J解析:F -x 围成的面积表示弹力做的功.W =12×0.08×60 J -12×0.04×30 J =1.8 J ,弹性势能减少1.8 J ,C 对.答案:C8.某同学用200 N 的力将质量为0.44 kg 的足球踢出,足球以10 m/s 的初速度沿水平草坪滚出60 m 后静止,则足球在水平草坪上滚动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是( )A .4.4 JB .22 JC .132 JD .12 000 J解析:根据动能定理,W =12m v 2=12×0.44×102 J =22 J ,W f =12m v 2,故选项B 正确. 答案:B9.在水平路面上,有一辆以36 km/h 行驶的客车,在车厢后座有一位乘客甲,把一个质量为4 kg 的行李以相对客车5 m/s 的速度抛给前方座位的另一位乘客乙,则行李的动能是( )A .500 JB .200 JC .450 JD .900 J解析:行李相对地面的速度v =v 车+v 相对=15 m/s ,所以行李的动能E k =12m v 2=450 J ,选项C 正确.答案:C10.如图所示,在2014世界杯足球比赛时,某方获得一次罚点球机会,该方一名运动员将质量为m 的足球以速度v 0猛地踢出,结果足球以速度v 撞在球门高h 的门梁上而被弹出.现用g 表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则此足球在空中飞往门梁的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应等于( )A .mgh +12m v 2-12m v 20B.12m v 2-12m v 20-mgh C.12m v 20-12m v 2-mgh D .mgh +12m v 20-12m v 2解析:由动能定理得-W f -mgh =12m v 2-12m v 20W f =12m v 20-12m v 2-mgh . 故选项C 正确.答案:C11.(多选)下列关于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只要受力且运动,该力就一定做功B .若物体受力,但力对物体不做功,说明该物体一定没有位移C .力做功总是在某个过程中完成的,所以功是一个过程量D .一个恒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这个力的大小、物体位移的大小及力和位移间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解析:物体受力并且在力的方向上有位移,力才对物体做功,选项A 错误;力对物体不做功可能是物体位移为零,也可能是力的方向与物体位移方向垂直,选项B 错误;功是过程量,选项C 正确;根据功的计算公式W =Fl cos α,选项D 正确.答案:CD12.(多选)一个质量是5 kg 的物体被人用手匀加速向上托高1 m ,g =10 m /s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手对物体做功50 JB .合力对物体做功0 JC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50 JD .手对物体做正功,且大于50 J解析:物体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手对物体的作用力F>mg =50 N 且为恒力,故手对物体做的功W1=Fh>mgh=50 J.合力做功W合=(F-mg)h>0,选项A,B错误,D正确;重力做功W2=-mgh=-50 J,选项C正确.答案:CD13.(多选)某种型号轿车净重1 500 kg,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140 kW,最高时速可达252 km/h.如图为车中用于改变车速的挡位,手推变速杆到达不同挡位可获得不同的运行速度,从“1”~“5”速度逐渐增大,R是倒车挡,则()A.轿车要以最大动力上坡,变速杆应推至“1”挡B.轿车要以最大动力上坡,变速杆应推至“5”挡C.在额定功率下以最高速度行驶时,轿车的牵引力为2 000 ND.在额定功率下以最高速度行驶时,轿车的牵引力为15 000 N解析:由P=Fv得,在功率恒定时,轿车的速度越小,提供的牵引力越大,所以轿车要以最大动力上坡,变速杆应推至“1”挡,选项A正确,B错误;v=252 km/h=70 m/s,在额定功率下以最高速度行驶时,轿车的牵引力F=Pv=140 000 W70 m/s=2 000 N,选项C正确,D错误.答案:AC14.(多选)下列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力势能值随选择的参考平面的不同而不同B.同一高度,将物体以速度v0向不同的方向抛出,落地时物体减少的重力势能一定相等C.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不可能对别的物体做功D.在地球上的物体,它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解析:重力势能是相对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选项A正确,D错误;对于一个确定的物体,它所具有的重力势能,仅仅决定于物体所处的相对位置,重力势能的变化仅与物体的位置变化有关系,而与具体的路径无关,选项B正确;重力势能为零的物体,只能说明物体处在零势能面上,重力对零势能参考面上的物体无做功的本领,而不能说明除重力外的其他力不能做功,也不能说明物体对其他不同高度的物体不具有做功本领,选项C错误.答案:AB15.(多选)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50 J,则()A.重力做功50 JB.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50 JC.物体的动能一定减少了50 JD.重力对物体做功-50 J解析: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50 J,说明重力做了-50 J的功,重力势能增加50 J,选项A错误,B,D正确;重力做功与动能变化没有必然联系,选项C错误.答案:BD16.(多选)关于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势能属于物体和地球这个系统,弹性势能属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B.重力势能是相对的,弹性势能是绝对的C.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是相对的D.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是状态量解析:重力势能具有系统性,弹性势能只属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故A对;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是相对的,且都是状态量,故B错,C、D都对.答案:ACD17.(多选)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根据所获得的数据,使用Excel作图,则下列图线可能正确的是()解析:由本节实验结论可知W∝v2,由此可知,选项A对.以W为横坐标,以v为纵坐标,由于v∝W,v-W图线应为一开口向右的抛物线,选项B错.以W为纵坐标、以v为横坐标,W-v图线应为一开口向上的抛物线,选项C对.以W为纵坐标、以1v2为横坐标,W-1v2图线应为一反比例函数图线,选项D错.答案:AC18.(多选)在运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B .通过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C .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最大速度D .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解析:本实验要探究橡皮筋的拉力做功与小车速度的关系.即要验证“W =12m v 2”.实验中,需要保证每次实验时橡皮筋的拉伸长度与第一次相同,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从而得出以后各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时的多少倍,选项A 正确,B 错误;实验中要验证的“速度变化”指的是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最大速度的变化,即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最大速度,所以选项C 正确,D 错误.答案:AC19.(多选)一质量为1 kg 的质点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从t =0时起,第1 s 内受到2 N 的水平外力作用,第2 s 内受到同方向的1 N 的外力作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0~2 s 内外力的平均功率是94 WB .第2 s 内外力所做的功是54 JC .第2 s 末外力的瞬时功率最大D .第1 s 内与第2 s 内质点动能增加量的比值是45解析:第1 s 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1 m ,第2 s 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2.5 m .第1 s 内外力所做的功W 1=2×1 J =2 J ,第2 s 内外力所做的功为W 2=1×2.5 J =2.5 J ,则0~2 s 内外力的平均功率为P =W 1+W 22 s =94 W ,选项A 正确,B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可知,第1 s 内与第2 s 内质点动能增加量的比值等于W 1W 2=45,选项D 正确.由功率公式P =F v 可知,在第1 s末外力的瞬时功率最大为4 W ,选项C 错误.答案:AD20.(多选)如图所示,M 为固定在桌面上的异形木块,abcd 为34圆周的光滑轨道,a 为轨道最高点,de 面水平且与圆心等高.今将质量为m 的小球在d 点的正上方高为h 处由静止释放,使其自由下落到d 处后,又切入圆轨道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h 一定的条件下,释放后小球的运动情况与小球的质量有关B .只要改变h 的大小,就能使小球在通过a 点之后既可能落回轨道之内,又可能落到de 面上C .无论怎样改变h 的大小,都不可能使小球在通过a 点之后,又落回轨道之内D .要使小球飞出de 面之外(即落在e 的右边)是可能的解析:只要小球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a ,即有v a ≥gR .小球能否落回轨道之内,取决于小球离开a 点后做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x ,由平抛运动公式x =v a t 及R =12gt 2得;x ≥2R ,由此可知,小球在通过a 点之后,不可能落回轨道之内,但可能飞出de 面之外,C 、D 正确.答案:CD21.(8分)探究能力是进行物理学研究的重要能力之一.物体因绕轴转动而具有的动能叫转动动能,转动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转动的角速度有关.为了研究某一砂轮的转动动能E k 与角速度ω的关系.某同学采用了下述实验方法进行探索:如图所示,先让砂轮由动力带动匀速旋转,测得其角速度ω,然后让砂轮脱离动力,由于克服转轴间摩擦力做功,砂轮最后停下,测出砂轮脱离动力到停止转动的圈数n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经实验测得的几组ω和n 如下表所示:另外已测得砂轮转轴的直径为1 cm ,转轴间的摩擦力为10πN.(1)计算出砂轮每次脱离动力的转动动能,并填入上表中.(2)由上述数据推导出该砂轮的转动动能E k 与角速度ω的关系式为________.(3)若测得脱离动力后砂轮的角速度为 2.5 rad/s ,则它转过45圈后的角速度为________rad/s.解析:(1)从脱离动力到最后停止转动,由动能定理得-F f ·n ·πD =0-E k0,即E k0=nF f πD =0.1n .将n 的不同数值代入可得到相应的转动动能如下表:(2)k 的关系式为:E k =2ω2. (3)若测得脱离动力后砂轮的角速度为2.5 rad/s ,则此时砂轮脱离时的动能E k0=2ω2=12.5 J ,转过45圈时的动能:E k =2ω′2,此过程摩擦力做功W =-f ·n ·πD =-4.5 J ,再根据动能定理得:W =E k -E k0,代入数据得:ω′=2 rad/s.答案:(1)(2)E k =2ω2 (3)222.(12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由静止启动,做直线运动,下图中曲线1表示汽车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除6~16 s 时间段图线为曲线外,其余时间段图线均为直线),直线2表示汽车的功率和时间的关系.设汽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不变,在16 s 末汽车的速度恰好达到最大.(1)定性描述汽车的运动状态; (2)求汽车受到的阻力和最大牵引力; (3)求汽车的质量.解析:(1)汽车刚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6 s 末开始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16 s 末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2)汽车受到的阻力f =P v m =7×10312N =583.3 N.6 s 末的速度为8 m/s ,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此时牵引力最大,F =P v 1=7×1038N =875 N.(3)汽车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 =86 m/s 2=43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ma解得m =F -f a =875-583.343 kg =218.8 kg.。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

石家庄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高一物理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 页。

2 请在答题纸上作答第Ⅰ卷 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第1-8题为单选,第9-12为多选,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 在物理学史上.通过“理想实验”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观点的物理学家是A 亚里士多德B 伽利略C 牛顿D.爱因斯坦2. 如图所示,一般轻绳的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灯泡处于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灯泡受到时重力和灯泡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 灯泡受到时重力和绳对灯泡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 灯泡对绳的拉力和绳对灯泡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 绳对天花板的拉力和天花板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3. 在国际单位司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有m (米)kg (千克)、s (秒),用上述基本单位表示的导出单位j (焦耳)正确的是A.2-2s m kg ⋅⋅ B.N.mC.2-22s m kg ⋅⋅D.m kg N 2⋅⋅4. 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质量为2kg 的物体,受到大小分别为10N 、2N 的两个水平共点力的作用,该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A.1m/sB.4m/sC.7m/sD.10 m/s5. 如图所示,在饮料瓶的下方戳一个小孔,瓶中灌水,手持饮料瓶处于静止状态,小孔中有水喷出。

若忽略空气限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松手让饮料瓶自由下落,饮料瓶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小孔中仍有水喷出B.将饮料瓶以一定的速度坚直向上地出、塑料瓶上升过程中小孔中仍有水喷出C.将饮料瓶以一定的速度竖直向下抛出,饮料瓶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小孔中仍有水喷出D.将饮料瓶以一定的速度水平抛出,伏料瓶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小孔中不再有水喷出6. 如图所示,水平塔臂上有一个可以沿塔臂运动的小车A,小车A下端通过钢丝绳吊着物B。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中学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中学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中学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多选题)如图所示,1为同步卫星,2为近地卫星,3为赤道上的一个物体,它们都在同一平面内绕地心做圆周运动.关于它们的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向心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v2=v3>v1 B.ω1=ω3<ω2C.a1<a2=a3 D.a2>a1>a3参考答案:BD【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分析】题中涉及三个物体:地球赤道上有一随地球的自转而做圆周运动物体3、绕地球表面附近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2、地球同步卫星1;物体3与近地卫星2转动半径相同,物体3与同步卫星1转动周期相同,近地卫星2与同步卫星1同是卫星,都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分三种类型进行比较分析即可.【解答】解:A、物体3和同步卫星1周期相等,则角速度相等,即ω1=ω3,根据v=rω,则v1>v3,卫星2和卫星1都靠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解得,知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则v2>v1.所以v2>v1>v3,故A错误;B、物体3和同步卫星1周期相等,则角速度相等,即ω1=ω3,根据,知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则ω2>ω1.所以ω1=ω3<ω2,故B正确;C、物体3和同步卫星1周期相等,则角速度相等,即ω1=ω3,而加速度a=rω2,则a1>a3,卫星2和卫星1都靠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ma,,知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向心加速度越小,则a2>a1,所以a2>a1>a3,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2. 两根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电阻丝A、B串联在电路中,A的长度为L,直径为d; B的长度为2L,直径为2d,那么通电后,A、B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之比为A.Q A:Q B=2:1 B.Q A:Q B=1:1C.Q A:Q B=1:2 D.Q A:Q B=4:1参考答案:A3. 某人在高h处抛出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物体落地时速度为v,该人对物体所做的功为A.-mgh B.C.mgh +D.mgh参考答案:A4. 马拉车,车匀速前进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一、选择题1.如下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的弹簧.在这个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A .11m g kB .22m g kC .12m g kD .21m g k 2.下列关于单位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国际单位制中,米、千克、秒三个物理量被选作力学的基本物理量B .力的单位牛顿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导出单位C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分别是长度、质量、时间D .只有国际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3.2019年5月20日是第20个“世界计量日”,当日,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关于国际单位制(SI )基本单位变革的决议生效实施.根据修订后的新国际单位制(SI ),国际计量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全部实现由常数定义,SI 的修订将保证SI 长期稳定性和环宇通用性,也从根本上打破人类对实物原器的依赖,将开启任意时刻、任意地点、任意主体根据定义复现单位量值的大门.以下4个单位中,不是国际单位制(SI )中基本单位的是A .牛顿B .米C .秒D .千克4.如图,平台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 ,滑板运动员以速度v 0从平台末端水平飞出后落到地面上。

忽略空气阻力,将运动员和滑板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v 0越大,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间越长B .v 0越大,运动员落地的水平位移越小C .v 0越大,运动员落地的速度越大D .v 0越大,运动员落地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越大5.如图所示,“秋千摆“摆绳的一端系于O 点,另一端打一个比较大的结,便于游戏者(视为质点)骑跨。

绳的质量、空气阻力均不计。

在摆绕O 点沿竖直平面从P 点摆至Q 点的过程中,游戏者A .所受拉力不变B .动能始终不变C .机械能先减少后增加D .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加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是高速上的指示牌,上面的“77km”、“100km”等指的是位移B.乙图是高速上的指示牌,上面的“120”、“100等指的是平均速度C.丙图是汽车上的时速表,上面的“72”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D.丁图是导航中的信息,上面的“26分钟”、“27分钟”指的是时刻7.如图所示,重力为200N的光滑球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使挡板由图示位置开始沿逆时针方向缓慢转至水平位置。

河北省石家庄市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河北省石家庄市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10年级物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多少的物理量B. 平均速度方向是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C. 速率就是速度的大小D.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答案】D【解析】【详解】A、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故A错误;B、平均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但不一定与运动的方向相同,故B错误;C、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故C错误;D、速度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故D正确。

【点睛】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而速度的概念既包括瞬时速度也包括平均速度,不能简单的说速度的大小就是速率。

2.关于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与正、负值的问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在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一定和初速度方向相B. 在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一定是负值C. 在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也有可能取负值D. 只有在规定了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的前提下,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才取正值【答案】B【解析】【详解】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加速度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故A正确,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但加速度不一定为负值,故B错误。

无论怎样选择正方向,加速度为负,速度如果是负,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如果是正,物体一定做减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在规定了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后,加速度为正,说明加速度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所以物体一定做加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B。

3.如图所示,甲、乙、丙3人各乘不同的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不可能是()A. 甲、乙匀速下降,且,丙停在空中B. 甲、乙匀速下降,且,丙匀速上升C. 甲、乙匀速下降,且,丙匀速下降,且D. 甲、乙匀速下降,且,丙匀速下降,且【答案】ABD【解析】【分析】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说明甲相对于地匀速下降.乙看到甲匀速上升,说明乙匀速下降,而且,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丙可能停在空中,也可能丙匀速下降,且;【详解】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说明甲相对于地匀速下降,乙看到甲匀速上升,说明乙匀速下降,而且,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丙可能停在空中、也可能丙也在匀速下降,只是v丙﹤v甲,故ABC正确,D错误。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年物理高一期末试卷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年物理高一期末试卷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年物理高一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放有截面为1/4圆周的柱状物体A ,A 与光滑墙面之间放一光滑的圆柱形物体B ,对A 施加一水平向左的力F ,整个装置保持静止.若将A 的位置向左移动稍许,整个装置仍保持平衡,则( )A .B 对A 的作用力减小 B .墙对B 的作用力增大C .地面对A 的支持力减小D .水平外力F 增大2.如图所示,两个用相同材料制成的靠摩擦传动的轮A 和B 水平放置,两轮半径2.A B R R 当主动轮A 匀速转动时,在A 轮边缘上放置的小木块恰能相对静止在A 轮边缘上.若将小木块放在B 轮上,欲使木块相对B 轮也静止,则木块距B 轮转轴的最大距离为( )A .2BR B .4BR C .3BR D .B R3.如图所示,某质点在共点力F 1,F 2,F 3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将F 1逆时针旋转60,其它力均保持不变,那么该质点的合力大小为()A .F 1B .F 2+F 1C .F 3D .F 1+F 24.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与固定在地面上的挡板相连,另一端与物块接触但不栓接,O 点为弹簧在原长时物块的位置。

物块压缩至A 点由静止释放,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向右运动,最远到达B 点。

在物块从A 到B 运动的过程中,物块( )A .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再不变B .加速度先减小后不变C .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再不变D .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的物体不可以作为参考系B.只要是体积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C.若物体的加速度减小,则速度也减小D.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等于路程6.如图所示,A、B、C、D、E、F为匀强电场中一个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A、C、D三点电势分别为1.0V、2.0V、3.0V,正六边形所在平面与电场线平行.则B点的电势为A.1.0V B.1.5V C.2.0V D.3.0V7.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源内阻为,定值电阻为R,已知,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现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则()A.电容器C上的电荷量增加B.电源的输出功率一定变大C.定值电阻R消耗的功率变小D.电压表读数变大,电流表读数变小8.如图所示,一个物块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恒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一段距离x。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石家庄市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物理(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其动量变化一定越快B. 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其动量变化一定越大C. 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其动能变化一定越大D. 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其机械能变化一定越大【答案】A【解析】【详解】AB、根据公式动量定理Ft=n P,F=Ptn,可知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其动量变化不一定大,但是其动量变化一定越快,故A正确,B错误。

C、根据动能定理Fx=n E k,物体所受合外力做的功越大,其动能变化一定越大,合外力越大,合外力做的功并不一定大,故C错误。

D、根据W其它=n E机,物体所受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做的功越大,其机械能变化一定越大,合外力越大,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做的功并不一定大,故D错误。

2.甲、乙两艘快艇在湖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在相等时间里甲转过60︒,乙转过45︒,转动半径之比为1∶3,则甲、乙两快艇线速度大小之比为()A. 1∶4B. 2∶3C. 4∶9D. 9∶16【答案】C 【解析】【详解】由题知,甲的角速度ω1=tθn n =3t πn ,乙的角速度ω2=4tπn ,12ωω=43,又12r r =13,则甲、乙两快艇的线速度大小之比12v v =1122r r ωω=4133⨯=49,故C 正确,ABD 错误。

3.已知某星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8,直径是地球直径的12。

一名宇航员来到该星球,宇航员在该星球上所受的万有引力大小是他在地球上所受万有引力大小的( ) A.14B.12C. 2D. 4【答案】B 【解析】【详解】宇航员在地球上所受的万有引力F 1=G 121mM R ,宇航员在该星球上所受的万有引力F 2=G 222mM R ,由题知M 2=18M 1,R 2=12R 1,解得21F F =221212M R M R =12,故B 正确,ACD 错误。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中实验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中实验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中实验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通过多次实验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子弹从枪膛中射出后在空中飞行,速度逐渐减小,因此惯性也减小C. 伽利略通过实验及合理外推,指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D.物体做曲线运动时,物体所受合力与速度在一条直线上2. 如图所示,皮带运输机把货物运到高处,货物在皮带上没有滑动,则货物受到的摩擦力是()A.滑动摩擦力,方向沿皮带向下B.滑动摩擦力,方向沿皮带向上C.静摩擦力,方向沿皮带向下D.静摩擦力,方向沿皮带向上3. 关于反作用力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平静的水面上,静止着一只小船,船上有一人,人从静止开始从小船的一端走向另一端时,船向相反方向运动B.汽车行驶时,通过排气筒向后排出燃气,从而获得向前的反作用力即动力C.农田灌溉用自动喷水器,当水从弯管的喷嘴里喷射出来时,弯管会自动转向D.软体动物乌贼在水中经过体侧的孔将水吸入鳃腔,然后用力把水挤出体外,乌贼就会向相反方向游去4. 一条河宽,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水流速度是,则()A.该船能垂直河岸横渡到对岸B.当船头垂直河岸横渡时,过河所用的时间最长C.当船头垂直河岸横渡时,船的位移最小,是D.该船渡到对岸时,船沿岸方向的位移可能小于5. 物体从某一高处水平抛出,其初速度为,落地速度为,不计阻力,重力加速度为,则物体在空中飞行时间为()A. B.C. D.6. 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的旁边观测,第一节车厢通过他历时,整列车厢通过他历时,则这列火车的车厢有()A.节B.节C.节D.节7. 如图所示,两球用劲度系数为的轻弹簧相连,球用长为的细绳悬于点,球固定在点正下方,且点之间的距离恰为,系统平衡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现把间的弹簧换成劲度系数为的轻弹簧,仍使系统平衡,此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则与之间的大小关系为()A. B.C. D.8. 在足够高的空中某点竖直上抛一物体,抛出后第内物体的位移大小是,设物体抛出时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取.则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上升的时间可能为B.第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为C.末的瞬时速度可能为D.内位移可能为9. 如图所示,用长为的细线拴住一个质量为的小球,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重力加速度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向心力的大小等于B.向心力是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和小球所受重力的合力C.向心力的大小等于细线对小球的拉力D.小球受到重力、线的拉力和向心力三个力10. 物体与水平伸长弹簧相连,静止在木箱地板上.现发现物体突然动了起来,由此可判断,此时木箱的运动可能是()A.加速右移B.加速左移C.加速上升D.加速下降11. 质量为的质点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做曲线运动,在轴方向的图象如图甲所示,在轴方向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的初速度为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做匀变速曲线运动C.末质点速度大小为D.内质点的位移大小约为12.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着紧靠在一起的两物体,的质量是的倍,受到向右的恒力,受到的水平力 (的单位是,以向右为力的正方向).从开始计时,则()A.物体在末时刻的加速度是初始时刻的倍B.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时,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D.后,的加速度方向相同二、非选择题1. 研究平抛运动时,我们用到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斜槽固定在同一竖直面内,它们的最下端水平.把两个质量相等的小钢球,从斜面的顶点由静止同时释放,斜槽的水平轨道末端与光滑水平面吻合.可以观察到现象:________ ,这说明:_______ .同时我们还用到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装置离地面足够高),小球与斜槽末端在同一水平线上.将小球从任意高度释放,当它到达斜槽末端时释放小球,再水平移动小球,重复上述过程.可以观察到现象:________,这说明: ________.2. 某实验小组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实验中认为细绳对木块的拉力大小等于砂和砂桶的重力.(1)如果在图甲的基础上做实验,需要做出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2)小组中同学在实验中获取的一段纸带如图乙所示,图中标出了各计数点间的距离,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个点(图中未标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由纸带可求出打“”点时木块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木块的加速度的大小 ________.(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小组中同学根据自己得到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原因可能是________.(4)小组中同学实验时,先在图甲的基础上做出了一系列改进,之后保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不变,木块自身的质量保持不变,改变木块中砝码的质量,并测出所对应的加速度,以为横坐标,以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出如图丁所示的关系图线,实验结果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如果图中纵轴上的截距为,则木块受到的拉力大小为________.3. 如图所示,质量的木块套在竖直杆上,并用轻绳与质量的小球相连.今用跟水平方向成角的力拉着球,带动木块一起竖直向下匀速运动,运动中、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不计空气阻力,取,求:(1)运动过程中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2)木块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4. 如图所示,一细绳与水桶相连,水桶中装有水,水桶与细绳一起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水的质量,水的重心到转轴的距离(取).(1)若在最高点水不流出来,求桶的最小速率;(2)若在最高点水桶的速率,求水对桶底的压力大小.5. 足够长光滑斜面的倾角,小物块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水平面与斜面之间点由一小段弧形连接,一质量的小物块静止于点.现在段对小物块施加与水平方向成角的恒力作用,如图甲所示,小物块在段运动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到达点迅速撤去恒力(已知,).求:(1)小物块所受到的恒力;(2)小物块从点沿斜面向上运动,到返回点所用的时间;(3)小物块能否返回到点?若能,计算小物块通过点时的速度;若不能,计算小物块停止运动时离点的距离.6. 新的交通规定:黄灯亮时车头已经越过停车线的车辆可以继续前行,车头未越过停车线的若继续前行则视为闯黄灯,属于交通违法行为.现有甲、乙两汽车正沿同一平直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当两车快要到十字路口时,甲车司机看到黄灯闪烁,黄灯提示后将再转为红灯.请问:(1)若甲车在黄灯开始闪烁时刹车,要使车在黄灯闪烁的时间内停下来且刹车距离不得大于,则甲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多少?(2)若甲、乙两车均以的速度驶向路口,乙车司机看到甲车刹车后也紧急刹车(乙车司机的反应时间,反应时间内视为匀速运动).已知甲车、乙两车紧急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若甲车司机看到黄灯闪烁时车头距警戒线,要避免闯红灯,他的反应时间不能超过多少?(3)满足第(2)问的条件下,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刹车前的距离至少多大?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中实验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答案】C【考点】物理学史【解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解答】解:.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不是牛顿,故错误;.惯性的大小与其质量有关,跟速度无关,故错误;.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及合理外推,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故正确;.物体做曲线运动时,物体所受合力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故错误.故选:.2.【答案】D【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解析】所受摩擦力与物体运动趋势相反.【解答】解:皮带运输机把货物运到高处时,皮带和货物之间保持相对静止,物体有沿皮带向下运动的趋势,因此物体受到沿皮带向上的静摩擦力,故错误,正确.故选:.3.【答案】B【考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析】反冲现象的应用.【解答】解:.人从小船的一端走向另一端时,要受到船给人的摩擦力,方向与人行走的方向相同,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人对小船也有一个摩擦力,其方向与人行走的方向相反,因此船将在这个摩擦力的作用下改变运动状态,向人行走的相反方向运动,故正确;.汽车行驶时,通过排气筒向后排出燃气,虽然燃气对排气筒有反作用力,但毕竟反作用力很小,并不是汽车动力的来源,故错误;.农业灌溉用的自动喷水器,当水从弯管的喷嘴里喷射出来时,弯管在水的反作用力的推动下会自动旋转,大大增加了喷水的面积,故正确;.乌贼经过身体侧面的孔把水吸入鳃腔,然后用力把水经过小孔压出体外,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乌贼就获得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从而向排水的相反方向游去,故正确.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4.【答案】D【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解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解答】解:.据题意,由于船速为,而水速为,即船速小于水速,则无论船头指向哪个方向,都不可能使船垂直驶向对岸,故项错误;.据(为船头指向与水流方向的夹角),知道使最小需要使最大,即使船头与河岸垂直,故项错误;.要使船的渡河位移最短,需要使船速方向与合运动方向垂直,则有合速度为,渡河时间为,则船的合位移为,所以项错误;.船的渡河位移最小时,船沿岸方向的位移为:,所以项正确.故选:.5.【答案】A【考点】平抛运动【解析】平抛运动时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解答】解: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物体落地时竖直分速度为:;根据得,则有:;所以选项正确.故选:.6.【答案】B【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解析】当初速度为零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的关系.【解答】解:火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第一节车厢通过时有,全部车厢通过时,解得,故正确.故选:.7.【答案】B【考点】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合成【解析】力的合成与分解.【解答】解:两球间放劲度系数为的弹簧静止时,小球受力如图所示,弹簧的弹力与绳的拉力的合力与小球的重力等大反向,根据力的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得,由于均恒为,因此大小恒定,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无关,因此换用劲度系数为的弹簧后绳的拉力,故正确.故选.8.【答案】A【考点】竖直上抛运动【解析】竖直上抛运动知识点考察.【解答】解:如果物体沿竖直向上运动过程中,第内位移为,方向竖直向上,由,,可得,上升的时间为,故正确,错误;末速度不可能为,错误;内位移不可能为,错误.故选.9.【答案】A,B【考点】匀速圆周运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解答】解: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小球受重力,拉力,向心力是效果力,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和小球所受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故选.10.【答案】A,B,D【考点】牛顿第二定律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解析】加速度与摩擦力的关系.【解答】解:.加速向右运动时,物体因为惯性的作用会有向左的运动趋势,正确;.加速向左运动时,物体相对于车厢有向右的运动趋势,摩擦力向左,若摩擦力不足以使物体与木厢一起运动,则物体将向右运动,正确;.加速上升,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超重,增大了物体与地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弹簧不会拉向右方,错误;.减速上升时,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失重,物体对地板的正压力减小,这时的最大静摩擦力小于静止时的静摩擦力,而弹簧的弹力又未改变,故在这种情况下可能被拉向右方,正确.故选.11.【答案】B,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图的分析与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解答】解:.质点初速度为,故错误;.质点加速度,故,故正确;.末质点速度为,故错误;.内质点位移大小约为,故正确.故选.12.【答案】A,C【考点】牛顿第二定律【解析】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考虑力的合成与力与加速度的关系.【解答】解:对于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物体在末时刻的加速度是初始时刻的.设间的作用力为,则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解得:.当时,两物体开始分离,此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而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当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而速度不为零.后,所受合外力反向,即的加速度方向相反.当后,的加速度始终为,综上所述,选项正确.故选.二、非选择题1.【答案】两球在斜槽的水平轨道上相碰,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实验中两个小球都能在空中相碰,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考点】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解析】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竖直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这两点得到答案.【解答】解:图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球将在水平轨道上击中球,可以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与球的运动规律相同,知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图乙中球与球同时释放,同时落地,时间相同;球做平抛运动,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将球的运动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正交分解,两个分运动同时发生,具有等时性,因而球的竖直分运动与球时间相等,改变整个装置的高度做同样的实验,发现两个小球都能在空中相碰,说明了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2.【答案】(1)释放前使木块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在长木板左端垫上适当高度的木片,平衡摩擦力(2),(3)平衡摩擦力过度(4)【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解析】(1)释放前使木块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在长木板左端垫上适当高度的木片,平衡摩擦力.(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与它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3)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图像.(4)牛顿第二定律.【解答】(1)释放前使木块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在长木板左端垫上适当高度的木片,平衡摩擦力.(2)打“”点时木块的速度大小为或,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即.(3)由图丙可知,图象在轴上有截距,说明没有加力时,木块已经产生了加速度,这是由于平衡摩擦力过度造成的.(4)根据题意,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整理得,则图象的截距,木块受到的拉力大小.3.【答案】(1)运动过程中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2)木块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考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解析】(1)以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力图,根据平衡条件和几何求解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2)再以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根据平衡条件和摩擦力公式求解动摩擦因数.【解答】解:(1)对受力分析,如图,因为,且与的夹角,与的合力大小为,根据平衡条件得到:,方向为与的角平分线由几何知识得到,.(2)对受力分析,如图,根据正交分解法得,,又,,解得:.4.【答案】(1)桶的最小速率为;(2)水对桶底的压力大小.【考点】匀速圆周运动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解析】(1)水的重量恰好提供其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2)由圆周运动定义求出其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与牛顿第三定律求出解.【解答】解:(1)以水桶中的水为研究对象,在最高点恰好不流出来,说明水的重力恰好提供其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此时桶的速率最小,此时有:,则所求的最小速率为:.(2)此时桶底对水有一向下的压力,设为,则由牛顿第二定律有:代入数据可得:,由牛顿第三定律,水对桶底的压力大小:.5.【答案】(1)小物块所受到的恒力为.(2)小物块从点沿斜面向上运动,到返回点所用的时间为.(3)小物块不能返回到点,停止运动时,离点的距离为.【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解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2)先通过力的分解求出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已知速度与加速度求出时间.(3)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然后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求出位移.【解答】解:(1)由题图乙可知,段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得:.(2)在段:,解得:,小物块从到所用时间与从到所用时间相等,有.(3)小物块从向运动过程中,有,解得:,滑行的位移:,所以小物块不能返回到点,停止运动时,离点的距离为.6.【答案】(1)甲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2)他的反应时间不能超过.(3)甲、乙两车刹车前的距离至少.【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解析】(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唯一的关系求出答案.(3)根据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和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即可解出答案.【解答】解:(1)设在满足题设条件的情况下甲车刹车前的最大行驶速度为,由公式得到甲车刹车前的最大行驶速度.(2)对甲车:,代入数据得到:.(3)设乙车减速运动的时间为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即,解得:,则,,,故刹车前的距离至少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物理一、选择题:1.如图甲、乙分别表示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和“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过程,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甲中通过对小球在斜面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运动B. 图甲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以减小小球重力,使时间测量更容易C. 图乙中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D. 图乙中在左侧斜面由静止释放小球,小球可运动到比释放点更高的位置【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和力与运动关系的研究,了解其研究过程中的物理思想与物理的方法。

【详解】伽利略设想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为当时无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所以伽利略通过数学推导证明如果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那么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由于当时用滴水法计算,无法记录自由落体的较短时间,伽利略设计了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来“冲淡”重力得作用效果,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时间长的多,所以容易测量。

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实验,并通过抽象思维在实验结果上做了合理外推,得出小球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运动的结论,故A正确,B错误;伽利略用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C错误。

图乙中在左侧斜面由静止释放小球,小球可运动到与释放点等高的位置,选项D错误;故选A。

2.2018年11月6日上午11时10分,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万众瞩目的空军歼20战机亮相第十二届中国航展,歼20战机飞行表演历时约为20分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018年11月6日上午11时10分”指的是时间间隔B. “约为20分钟”指的是时刻C. 研究人员在定位歼-20战斗机的位置时可将其视为质点D. 研究歼-20战斗机在飞行过程中进行姿势调整时可将其视为质点【答案】C【解析】【分析】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根据时间与时刻的概念去分析选择.能否看作质点与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详解】“2018年11月6日上午11时10分”指的是时刻,选项A错误;“约为20分钟”指的是时间,选项B 错误;研究人员在定位歼-20战斗机的位置时,飞机的大小和形状均可忽略不计,可将其视为质点,选项C正确;研究歼-20战斗机在飞行过程中进行姿势调整时,飞机的大小和形状不可忽略不计,不可将其视为质点,选项D 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对时间与时刻、质点的理解和判断能力.也可抓住在时间轴上,时间用一段线段表示,时刻用一个点表示来理解.能否看作质点,要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3.蹦床是一项既好看又惊险的运动。

如图所示,运动员从高处自由落下,以大小为5m/s的速度着网,与网作用后,沿着竖直方向以大小为9m/s的速度弹回。

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t=1s,那么运动员在与网接触的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A. 5m/s2B. 9m/s2C. 4m/s2D. 14m/s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加速度定义式求解.一般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详解】规定向下为正方向。

v1方向与正方向相同,v2方向与正方向相反,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得a=。

负号代表与正方向相反,即加速度方向向上,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如图所示,小物块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光滑半圆曲面从B点缓慢移动到C点,曲对小球的支持力为F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F逐渐增大,F N逐渐增大B. F逐渐增大,F N逐渐减小C. F逐渐减小,F N大小保持不变D. F逐渐减小,F N先增大后减小【答案】A【解析】【分析】画出物体的受力图,根据平衡知识以及平行四边形法则列式讨论F和F N的变化。

【详解】画出物体的受力图,设物体所在位置与圆心O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F=Gtanθ,,物块从B点缓慢移动到C点的过程中,随θ角的增大,F增大,F N增大,故选A.5.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扫地机器人在水平地板上行驶,地板对机器人的支持力为F N,机器人对地板的压力为F′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扫地机器人加速行驶时,F N大于F′N.B. 当扫地机器人减速行驶时,F N大于F′NC. 当扫地机器人匀速行驶时,G与F′N是一对平衡力D. 无论扫地机器人如何运动, F N的大小和F′N的大小总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但是两个力的作用点在不同的物体上。

平衡力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详解】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行驶,地面对机器人的支持力和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是地面与机器人的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与机器人如何运动无关;当扫地机器人匀速行驶时,G与F N是一对平衡力,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6.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两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清水,内有一个红蜡块能在水中匀速上浮。

在红蜡块从玻璃管的下端以某一恒定速度匀速上浮的同时,使玻璃管以速度v水平向右匀速运动。

红蜡块由管口上升到顶端,所需时间为t,相对地面通过的路程为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红蜡块的运动轨迹为曲线B. v越大,红蜡块所受合力越大C. v越大,L越大D. v越大,t越小【答案】C【解析】【分析】蜡块参与了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个方向的分运动,根据分运动与合运动具有等时性确定运动的时间,根据运动的合成,确定蜡块相对于地面的路程。

【详解】蜡块在水平方向上和竖直方向上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合运动仍为匀速直线运动,合力为零,且合力与速度v无关,选项AB错误;在竖直方向上,,管长不变,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不变,根据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知蜡块由管口到顶端的时间不变。

v增大,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增大,根据运动的合成,知蜡块相对于地面的路程L增大。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蜡块参与了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个方向的分运动,知道分运动与合运动具有等时性,以及各分运动具有独立性。

7.套圈”是老少皆宜的游戏。

如图所示,将A、B、C三个套圈分别以速度v1、v2、v3水平抛出,都能套中地面上的同一玩具,已知套圈A、B抛出时距玩具的水平距离相等,套圈A、C抛出时在同一高度,设套圈A、B、C在空中运动时间分别为t1、t2、t3。

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v1与v2一定相等B. v2一定大于v3C. t1与t3一定相等D. t2一定大于t3【答案】C【解析】【分析】圈圈做平抛运动,我们可以把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根据水平位移和高度的关系列式分析.【详解】圈圈做平抛运动,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根据h=gt2,有:t=,故t1=t3>t2,故C正确、D错误;AB水平分位移相同,由于t1>t2,根据x=v0t,有:v1<v2;由于t1=t3,x1<x3,根据x=v0t,有:v1<v3;v2和v3关系不能确定,故AB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就是对平抛运动规律的考查,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在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来求解.8.从距离地面10m高处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它上升6m后回落,最后到达地面。

已知小球从出到落回地面用时3s,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小球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在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通过的路程是12mB. 小球的位移大小是10mC. 小球的平均速度是4m/sD. 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30m/s【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与竖直上抛运动有关,考查的位移和路程、平均速度以及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标量;位移: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矢量;平均速度扥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根据v2=2gH求解无空气阻力时落地速度,然后判断选项D。

【详解】物体上升过程的路程为6m,最高点离地高度为16m,故总路程为:6m+16m=22m,选项A错误;位移是从抛出点到地面的有向线段:大小为10m,方向竖直向下,选项B正确;小球的平均速度是,选项C错误;向上为正方向,若无空气阻力,则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由于有空气阻力,则落地的速度一定不可能等于30m/s,选项D错误;故选B。

9.某质点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6s-8s内,质点处于静止状态B. 在0~4s内,质点的位移为18mC. 质点在8s~10s的加速度大于质点在0~2s的加速度D. 质点在8s~10s的加速度与质点在10s~12s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答案】BC【解析】【分析】图线的“面积”表示位移,分析质点在0~4s内的位移.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由此分析ACD选项.【详解】在6s-8s内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在0~4s内,质点的位移为,选项B正确;v-t直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由图像可知,质点在8s~10s的加速度大于质点在0~2s的加速度,选项C正确;质点在8s~10s的加速度与质点在10s~12s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选项D错误;故选BC.【点睛】本题关键抓住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来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10.如图所示,轻绳AO和BO的A、B端固定,两绳结点O处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平衡时AO水平,B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设AO的拉力F1、BO的拉力F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F1=mg tanθB. F1=mg/tanθC. F1=mg sinθD. F2=mg/cosθ【答案】AD【解析】【分析】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根据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根据平衡条件求解AO、BO的拉力大小。

【详解】结点O的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O点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根据平衡条件得:F1=mgtanθ;,故选A D.【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或者是正交分解法进行力的分解,然后在坐标轴上建立平衡方程进行解答。

11.小明站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电梯静止时体重计示数为50kg,若电梯在竖直方向运动过程中,他看到体重计的示数为45kg时,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