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11
w专题三 --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下图反映了1958年河北怀来人民公社社员吃“大 锅饭”的情景。
请回答: (1)结合材料概括说明人民公社的特点。 (2)上述材料中反映的运动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从
(2)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制定
①指导方针: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
改造同时并举。
②“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 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 资本主义工商业 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_________________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
2.过程 (1)工业化建设:到1957年,“一五”计划的各项 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建成了一批重要的工业 部门。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国民经济的
三大改造的性质及其与工业化的关系 1.性质:三大改造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 为公有制,因此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2.关系:两者同时并举,相互关联,不可分割。
(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 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
(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 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针对训练2
(2010年高考山东卷)下列曲线图反映
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
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
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
解析:选C。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953~1958年间,由于三大改造的完成、“一五”
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
(3)危害:“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生产力的极
三、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答:1.三大改造完成后,全民所有
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在国民经 济中占据绝对优势
2.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 度逐渐健全
【活学活用】小试牛刀
“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我国国家工业化的 初步基础。这主要是指( C ) A.加强西部地区交通建设 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实现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程:从学校开始——蔓延至整个社会
文革爆发的原因:
一、中国社会经济落后(主要原因) 二、毛泽东对形势估计错误 三、别有用心者的推波助澜
两大反革命集团
一、林彪集团
开国十大元帅:
朱德、彭德怀、林彪、
刘伯承、贺龙、陈毅、
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
叶剑英
二、四人帮
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
3.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4.三大改造
自我测评2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2.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3.形成多种工业设备制造和机械制造等基本行业
4.新修铁路8000公里
5.实现石油全部自给
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时 间:1966年——1976年
导火索: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批吴晗:《评新编 历史剧<海瑞罢官>》 1966年5月4日至26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中国共产党 中央委员会通知》(“五一六通知”)
1966年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毛泽东《炮打司令部— —我的一张大字报》
“批判彭德怀右倾反党集团”
口号:
“大办”、“特办”(万头猪场、万鸡山);亩产万斤 粮; “以钢为纲”,大搞“小土群”,即小高炉、土法炼钢 铁、群众运动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 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 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 凑上太阳吸袋烟。
3.1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修改)

4、文革的影响 (1)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 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的混乱。 (2)由于“文革”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 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距离, 从而失去了一次及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文革”期间经济建设的成就并不是 注意:“文革”的成就,而是广大干部、群 众坚决抵制“左”倾错误,周、邓主 持工作时积极努力的结果
过渡时期总路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五计划 (1949-1956) 三大改造 《论十大关系》——开始探索 召开八大——一次成功探索 曲折发展的十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曲折和失误 (1956-1966)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时间
52年 57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年
4、三大改造 (1)内容: A.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B.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意义: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1975年,全年工农业总产值4504亿元,比 上年增长11.9%。工业总产值3219亿元,比上 年增长15.1%;农业总产值1285亿元,比上年 增长4.6%。粮食增产6900万吨,钢增产278万 吨,原煤增产6900万吨,原油增产1221万吨, 铁路货运量增加10183万吨。这是继周恩来主 持中央日常工作以后出现的又一次转机。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现代史)发展线索
( 全曲 面折 建发 设展 十十 年年 )
1956 1966
转折
过 渡 时 期
高中历史 专题三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背景(1)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经济上: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2.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
(1)提出时间:1953年。
(2)方针: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第一个五年计划(1)执行时间:1953-1957年。
(2)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工业化成就:①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大都超额完成。
②建立起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重要工业部门。
③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4)意义: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三大改造的完成(1)改造时间:1953-1956年底。
(2)措施:(3)实质: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4)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5)局限:后期的改革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了许多问题。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初期成功探索2.探索失误(1)表现: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
(2)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3)危害:“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3.国民经济的调整(1)开始: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2)方针: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3)结果: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4.十年建设的成就(1)工业方面:建成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冶金、采矿、电站和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础行业。
专题三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四)十年建设成就(见课本P49倒数第二段)
曲折发展的十年(56-66)
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 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正确: 《论十大关 系》1956
中共八大 1956
国民经济的调整 (八字方针) 1960
“大跃进” 失误: 1958 启示二:社会主义 建设必须实事求是, 尊重客观规律。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启示三:生产关系 的变革必须与生产 力水平相适应。
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66-76)
(一)国民经济陷入混乱
①经济计划废置;②经济工作瘫痪;③交通运输阻塞; ④企业管理混乱;⑤物质供应紧张;⑥人民生活下降
(二)1973、1975年经济复苏
原因:周、邓主持工作 (自主阅读)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
(二)探索中的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
1、指导思想:
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左倾错误)
2、概况: 3、后果
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 “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 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又是大国又是穷国,不跃进行吗?落后二 百年,不跃进行吗!” ——毛泽东
空山吃坐
鼓 足 干 劲 加 油 干
放 开 肚 皮 吃 饱 饭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的不同
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 涉及生产关系方面。人民公社的建立反 映了我党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 变革生产关系的“左”倾错误,违背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大跃进” 的发动,反映了党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 规律,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 建设的速度。
一、过渡时期(社义制度建立)1949-1956年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949-1952年底
高一下学期历史专题三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探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增强综合国力(国防)的需要 重工业基础差 苏联经验
F g 乌鲁木齐 h
北京 长春一汽 沈阳机床、飞机 鞍山钢铁公司 天津
兰州 武汉 上海
一五时期的主要 建设成就
(2)任务之二:三大改造 (1953—1956)
(变革生产关系) 对象: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F g 乌鲁木齐 h
兰新铁路 包头
大庆油田 大庆 包头钢铁公司 北京 大港油田 天津
东营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兰州 包兰铁路 胜利油田 上海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武汉 武汉钢铁公司 贵阳 柳州
十年建设时期的主要 建设成就
黔桂铁路
铁人王进喜
第一口油井试喷成功
大庆油田
1959年试制成功的中国第 一台大型快速通用数字计 算机
A.农民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集 体所有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集 体所有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农民土 地私有制 D.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
53年
56年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社会主义 改造时期
年代
52年 57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年
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建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
C、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完成
探究:纵观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 设历程,可以从中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 提示: 认 大跃进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清 国 人民公社化运动 情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 实 文革 防止阶级斗争扩 事 大化,以经济建 求 认清主要矛盾 设为中心 是
专题三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合理调整工商业
农业:展开互助合作运动,大规模兴修水利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产品 粮食 棉 钢 煤 发电 原油 1952年产量 16.39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6649万吨 72.6亿千瓦时 44万吨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49% 193% 754% 105% 68.1% 272% 9.3% 53% 46.2% 7.4% 21.9%
孤儿那栓栓回忆,大雪天背着收容所的口 粮,路遇一家三口,手持剪子,抢走了粮食, 这三口带着粮食上路,也被抢了,面粉洒了一 地,一家人一口雪,一口面,全吃了,结果撑 死了……
(资料来源:《定西孤儿院纪事》、《读者》转载)
大陆官方公布非自然死亡人数是2158万人。东 西方各方面的资料显示死亡人数大约为2000万 人,主要死因为饿死。
2、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整顿铁路 为突破口
1973年工农业总产值达3968亿元,
比上年增长9.2%
197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4504亿元,
比上年增长11.9%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 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农民鼓与呼——彭德 怀)”,诗中反映的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 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 C)
20世纪50-70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年代
52年 57年 71年 73年 60年 75年 66年
上图反映了5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发 展的典型特点是什么?
在曲折中发展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程标准】1.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2.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实质,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了解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由于缺乏经验,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终于克服了困难,仍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了解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史实及沉痛教训。
过程与方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建构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轮廓;组织小组教学,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以其讨论成果在班级交流;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运用政治学科有关“曲折性”与“前进性”辩证统一的原理理解这种特点,领会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困苦,认识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
引导学生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稳定发展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理性思考,学会以史为鉴,而不能单纯地局限于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期中的历史教训。
【重难点突破】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共八大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理论成果;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经济建设失误;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
难点: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用生产关系变革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政治原理,理解“一化”与“三改”之间的内在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播放石油工人之歌。
教师提问:这首歌反映出社会主义建设中人们什么样的感情?(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反映出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人们的热情、积极和主人翁的心态。
这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那么,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确立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片所反映的 社会状况对国 民经济的发展 造成了什么影
响?
政治混乱给国民经 济发展造成极其严 重的破坏。中国拉 大了与发达国家的 差距,从而失去了 一次极其宝贵的发 展机遇。
爷爷话过去
五:你出生那年(1968年),你姑奶 奶从南京回来,就再也没有回去过。 当时她就不愿回去,气得我跟她几年 过不去。
谢 谢 !!
; / 韩版女装
qsz17nts
着说:“在回家之前的这几年里,哥和姐一定要好好教你读书认字和记账算账什么的。你光知道做生意还不行啊,咱们耿家的 人必须是识文断字的文化人儿!”耿直严肃地点点头,把新买的书紧紧地抱在怀里。回到住处简单吃完午饭后,耿英又烧好了 准备泡茶的开水。然后,兄妹三人就在东、西两边儿的卧房里一边歇息,一边等着李老乡来商谈联手经营“昌盛丝绸行”的具 体事宜。60第八十二回 独家小院儿安下身|(李老乡考虑甚周全,独家小院儿安下身;居住条件颇满意,周围转转亦欢喜。) 且说稷山李老乡和耿家兄妹们一行四人乘坐大骡车顺着大路往杭州城而去,一路上亲亲热热无话不谈,五日的行程一点儿也没 有感觉到辛苦和漫长。颇有长辈风范的李老乡,使失却父亲三年半的兄妹仨感受到了犹如依偎在慈父身边的温暖。那日半下午 时分,大骡车载着大家高高兴兴地进了杭州城。自古以来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对于从小就经常听爹爹海阔天空 谈论天下奇事的耿家仨兄妹来说,自然对这个“人间天堂”已经早有耳闻了。然而,当他们真得就来到这里时,还是掩饰不住 地流露了出了无比的欣喜。尤其是在耿英和耿直的脸上,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更是溢于言表。大骡车越往前走,街面上店铺毗 邻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就越盛,耿英和耿直都觉得自己的眼睛有些不够用了。耿正回头看看弟弟和妹妹满脸的惊喜模样,笑着 轻轻提醒他们:“已经在三个大镇上待了这么多年了,你俩怎么还像是‘三娃子进了城’的样子啊!”李老乡也笑了,说: “这杭州是比那些大镇繁华不少呢!你们看见了吗?前面就是全杭州城最繁华的地方了,我给咱们盘下的店铺就在那里。我去 景德镇之前已经找好了给咱们重新拾掇装修店铺的人了,估计啊,该是已经拾掇得差不多了呢!”耿正说:“叔您不在家,那 些人能给咱们拾掇好吗?”李老乡又笑了,说:“我已经吩咐你们婶子照应着点儿了。再说了,他们都是熟人儿,不会有错的! 喏,我给你们租下的小院儿到了!”说着话,在靠近最繁华街面的一个小巷子口上,李老乡招呼大骡子停了下来,大家都跳下 车来。李老乡掏出钥匙打开了巷子口上一个座东向西临街院落的院门儿。耿正注意到,这个院门儿相当宽阔,但有一道不高不 低的门槛儿,骡车不方便进去的。李老乡将两扇结实的院门推开了,说:“这个小院儿以后就归你们兄妹三个住了。你们看, 有五间挺不错的正房呢,你们住西侧带有厅房的三间屋子足够宽敞的了,而且每个房间里还都有现成的家具。最东边的那间用 作洗浴,里边除了放着一个大大的木制浴桶外,还有取水用的水桶啊绳子的,以及一个大洗盆儿。挨过来的那间是厨房,里面 有大锅大灶和小炉灶,以及全套的厨具、餐具和脸盆儿什么
义 改 造
4、意义:1956年底基本完成,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 会变革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革命的胜 利)
5、存在问题
•后期存在急躁冒进等问题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土地所有制
变化情况是:(B)
A.农民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 集体所有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 集体所有制
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用一句话概括十年探索时期的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严重挫折,但仍然取得了成就
第三阶段:动乱的十年(1966-1976年)
大背景
(1969年的)7月21日,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 了月球。全世界都通过电视广播关注着这一重大事 件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对此一无所知。60年代末 期,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经济振兴迹象,后 来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台湾、新加坡和 南朝鲜正是在这时开始起步,日本也摆脱战争的阴 影,开始了经济的复苏。然而,在世界经济发展的 重要时期,中国的脚步却停滞了整整十年。
社会主义建设 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爷爷话过去
一:52年底,我们家终于成为七亩二分三 地的主人啦!你姑奶奶也从南京来信,她 们厂里可忙了,叫我们有机会去看看。
二:53年总路线和“五年计划”出来后, 我们大伙儿都说,毛主席老人家太英明了! 我们虽然是没有多少家产的泥腿子,但也 要学老荣家献厂子,也把土地带进社里去!
——陈晓卿《百年中国》
1967年的中国与世界
大
一
革
小
命
步
知识链接:
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损失约 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 年全部基建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 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教训:
1.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 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3. 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第二阶段:探索与失误(1956-1966年)
启示一:从
国情出发,
正确: 《论十大
关系》
中共八大 1956
实事求是 国民经济
的调整
1960年
失误: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1958
启示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能 急于求成,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
国民经济的调整“八字方针”1960
1、八字方针
2、作用
六:文革后期,大家曾开玩笑说:总 理总心细,也能搞经济;小平胆不小, 经济复苏了!不过再说句反动话,那 十年我们国家落伍了,连小日本都不 如了。
四幅折线图中,最能显示十年“文革”期间我国 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是哪一幅?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66年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66年
A
年代
73年 75年
(补充:江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毛泽东领导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二 次巨变)
第一阶段:过渡时期总路线及“一五”计 划
1、过渡时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840
1949 1956
2、内容: 一化三改造 农业
社 会
手工业
主
社会主义工业化 3、实质:发展生产力
资本主义工商业 变革生产关系
小结一: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⑴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 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⑷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⑸抓住发展机遇。
小结二:曲折历程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起步(1953-1956年) • 第二阶段: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 • 第三阶段:“动乱”的十年(1966--1976年)
C
பைடு நூலகம்年代
73年 75年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66年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66年
B
73年 75年 年代
D
年代
73年 75年
20世纪50-70年代工农业生产
工
总值变化图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年代
52年 57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年
上图反映了5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发 展的典型特点是什么?
C.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农民 土地私有制
D.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
爷爷话过去
三:时隔十一年,终于又开全国的党代表 会,我这个老党员别提多高兴了!会议一 结束,我们这心里更有谱啦!
四:那三年的苦日子你爸也经历了。小半 碗黄豆种子总算救了他的命。家里的铁锅 子都被送去炼铁了。其他东西能进社的都 进了社。我这个老党员变成老糊涂了:怎 么党也不讲实事求是、不搞调查研究了? 私下里说了不少坏话。好在60年情况又好 一些了。我相信毛主席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