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发展对中国体育强国之路的积极影响探析
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对策研究

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对策研究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全民健身意识的日益增强,中国正逐渐由一个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
然而,要实现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探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对策。
一、改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体育基础设施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要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首先需要大力改善我国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育场馆和运动场地,但在一些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体育场馆和运动场地的建设还比较欠缺。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基层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更多的运动场馆和体育场地,以满足不同地区人民的体育需求。
二、加强青少年体育教育青少年是培养国家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阶段。
要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体育教育。
首先,学校应将体育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并加大对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其次,应加强对青少年体育的培训和选拔,发掘和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体育兴趣和体育精神,增强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参与度。
三、加强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加强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可以通过资本运作吸引更多的投资,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产业的建设和发展。
同时,还要加强对体育产业的规范管理,打击体育领域的不正之风和乱象。
四、提升我国体育竞技水平提升我国的体育竞技水平,是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
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加强体育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我国体育竞技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其次,要加强对体育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提高我国体育竞技队伍的整体实力。
同时,还要加强对体育赛事的组织和管理,提高我国体育竞技赛事的质量和水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建设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建设研究引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体育发展也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体育强国建设正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特点和新趋势,因此对于体育强国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领导意义。
一、体育强国建设的意义1.国际影响力:体育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活动和文化现象,体育强国的建设将增强我国在国际间的影响力和威望,为提高国家形象和国际话语权奠定基础。
2.国民身体素质:体育作为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体育强国的建设将带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生活水平,进一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3.经济发展:体育产业的兴旺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为国家经济进步做出贡献。
二、体育强国建设的主要任务1.体育产业创新:培育和发展体育产业,推动产业创新,提高体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大体育科技研发投入,推动体育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产业升级提供支撑。
2.青少年体育普及和培养:加强学校体育教育体系建设,提高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和参与率。
加强青少年运动员选拔和培养机制建设,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运动员和人才储备。
3.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与城乡规划有机结合,提高体育场馆和场地的普及率。
完善体育公共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4.全民健身运动推广:制定全民健身活动规划,鼓励广大群众参与全民健身运动。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培育全民健身运动社会环境。
5.国际交流与竞技水平提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体育理念和技术。
提高我国体育竞技水平,并争取在一些比较小众的国际赛事中取得突破和好成绩,增强国际影响力。
三、体育强国建设的现阶段进展和问题1.进展:近年来,中国体育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如北京奥运会、上海大师赛等世界级赛事的成功举办,足球、篮球等项目的国际水平出现明显提高,体育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等。
新时代建设体育强国的背景与意义

新时代建设体育强国的背景与意义
新时代建设体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景和意义十分重要。
背景:
首先,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建设体育强国来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其次,建设体育强国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当前,中国体育事业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全民健身等,需要加强体育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竞技水平提升等方面的工作,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体育发展。
意义:
新时代建设体育强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首先,建设体育强国可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体育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繁荣的重要标志。
其次,建设体育强国可以促进全民健康。
体育是人民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增强国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再次,建设体育强国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体育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潜力,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最后,建设体育强国可以提升国家形象。
中国的体育事业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建设体育强国可以提升国家形象,增强国际影响力。
总之,在新时代建设体育强国,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我们应该大力支持体育
事业的发展,为建设体育强国贡献力量。
体育对国家 的影响

体育对国家的影响
体育对国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国家综合实力:通过举办奥运会、世锦赛等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可以提高国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这个国家。
同时,这些比赛也可以展示国家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实力,让世界看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
2. 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国民的体质和健康水平,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这不仅有利于个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助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健康发展。
3.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体育运动可以增进人们的交流和互动,加强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合作,缓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4. 推动经济发展:体育产业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政府已经将体育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大力扶持体育产业的发展。
5. 传播文化价值观念:体育运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如奥林匹克精神、拼搏进取的精神等,可以传递正能量,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总之,体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论我国体育的强国之路

论我国体育的强国之路孟猛 张婷山东农业大学体育学院摘要:追溯到中国的体育历史,在半封建半殖民的时候,中国的体育是出于很低水平。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之路也逐步走向世界之林,并在竞技体育赛事斩金夺银,逐步迈向体育大国。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走向体育强国,提高青少年乃至全体民众的体育精神素养。
关键词: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精神一、竞技体育70年来,随着祖国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竞技体育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容国团获得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到许海峰实现中国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从中国女排五连冠到中国健儿勇夺北京奥运会金牌榜第一,这些70年来中国体育的荣耀时刻仿佛昨日,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智慧与拼搏,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涅槃重生化身“东方巨龙”。
另外,刘翔田径场上的“中国速度”,姚明在NBA里筑造的“中国长城”,李娜大满贯赛场上的金花闪耀,中国乒乓的“独孤求败”,跳水“梦之队”的威震四海,都已成为中国竞技体育的名片,令世人刮目相看。
不过,尽管中国竞技体育发展迅速,成绩斐然,但是距离体育强国还有一定差距。
因为中国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大都集中在关注度不高,群众基础相对薄弱的技巧性项目上,流行世界的三大球除了中国女排尚能占据一席之地外,其他球队的成绩就比较落后了,尽管中国女篮和女足也曾获得过世界第二成绩,但也都是昙花一现。
而世界的一二号运动足球篮球的男子国家队,近年来更是伤透了国人的心,男足已然沦落到在亚洲都难以入流的地步,男篮也是在世界大赛上难求一胜,现在看来,04年雅典奥运会阿根廷人仅获得的男篮和男足两枚成色十足的金牌是多么的羡煞旁人。
除三大球之外,中国竞技体育在田径游泳这些主流竞技项目,奥运金牌大户上也存在不小差距,缺少超级巨星。
在奥运百多年历史上,除了竞走项目,中国仅仅诞生了王军霞,刘翔和邢慧娜三名奥运田径冠军,在游泳项目上的奥运冠军也是屈指可数,而美国在这两个项目上却是人才辈出,支撑着其体育强国的称号。
新时代体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及现实意义

新时代体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及现实意义
x
一、新时代体育强国的重要性
随着新一轮体育强国的建设,中国体育事业正在迈上新的台阶,解放思想、坚持改革、积极发展,为体育强国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机遇,开创了新的时代。
现代体育的发展,不仅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新时代体育强国的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体育强国的建设,可以通过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实现对世界体育事业的影响,推动新型体育文化的发展,引领未来体育行业的发展,引导社会体育文化的形成,提升体育竞技水平,提高人民幸福感,促进社会繁荣和和谐。
此外,新时代体育强国的建设也可以促进国际交流,推动全球体育发展,改善全球体育文化,增强世界体育力量,促进世界体育文化的多元发展和表达,实现和谐与发展。
二、新时代体育强国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体育强国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新时代体育强国的建设,可以促进国家现代化的建设,实现综合国力的升级,提高中国在世界体育事业的影响力。
其次,新时代体育强国的建设,可以提高全民体育水平,提升人民幸福感,改善国民体质,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最后,新时代体育强国的建设,可以推动体育文化的发展,推动
社会文化的进步,实现全民健康的发展,提高全民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新时代体育强国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实现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远大目标,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首,在完善体育政策、发展体育产业、提高体育服务水平、优化体育社会化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共同推动新时代体育强国的建设。
论述新时代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内容

论述新时代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内容一、引言竞技体育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
在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本文将从新时代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概念、特点、目标和实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新时代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概念新时代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是指以全民健身为基础,以高水平竞技运动为目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一种综合性运动管理模式。
其核心理念是“全民健身+精英训练”,旨在推动中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新时代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特点1.政府主导:政府在整个运动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规范和引导运动行为。
2.社会参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运动事业,不仅提供资金支持,也为运动员提供培训和比赛机会。
3.市场运作:政府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和规范运动产业,促进其良性发展。
4.全民健身:鼓励全民参与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5.精英训练:注重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提高中国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
四、新时代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目标1.提高全民健身水平: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推广全民健身理念,提高人们的运动意识和参与度。
2.培养优秀竞技人才:加强对青少年体育的培训和教育,发掘和培养优秀竞技人才。
3.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强对高水平竞技项目的投入和管理,提升中国在国际大赛中的表现。
4.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市场机制参与运动产业发展,推动运动产业成为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五、新时代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实施1.政策法规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和权利,为运动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2.投入增加:加大对竞技体育事业的投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条件和比赛经费。
3.基层建设:加强对基层体育组织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其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
4.科技创新:注重科技创新在运动中的应用,提高竞技水平和训练效果。
5.国际交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中国竞技体育的国际影响力。
我国由“竞技体育强国”向“体育强国”的嬗变之路探析

、
体 育 强 国 的 界 定
第2 9届 北 京 奥 运 会 , 国 代 表 团 摘 取 了 5 中 1枚 金 牌 。 1 2 枚 银 牌 ,8枚 铜 牌 , 据 金 牌 总 数 的 1 . % , 牌 总 数 的 2 占 68 奖 1 .3 。这 是 中 国历 届 奥 运 会 代 表 团 取 得 的 最 好 成 绩 。从 04 % 奖 牌 的项 目分 布 上 看 , 国 所 得 的 奖 牌 主 要 来 自表 现 准 确 我 性 、 美 性 和 隔 网 对 抗 性 等 七 大传 统 优 势 技 能 类 项 目 , 括 : 难 包
第 2 8卷 20 0 9年 第 6期
河 南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 un l f n n I s tt o d c t n ( hlsp y a d S c l c n e ) o ra o He a t ue f u ai n i E o P i o h n o i i c s o aSe
国体 育 总 体 实 力 。 二 、 国 实 现体 育 强 国 之 路 分 析 我
际 奥 委 会 主 席 罗 格 用 “ 与 伦 比 ” 容 北 京 奥 运 会 。在 好 评 无 形 如 潮 的 当 口 , 国 外 交 部 发 言 人 及 时 表 示 , 京 奥 运 会 成 功 中 北 举 办 之 后 , 国 仍 然 是 一 个 发 展 中 的 大 国 , 现 发 展 仍 然 是 中 实 中 国今 后 一 项 长 期 、 巨 的 任 务 。 在 取 得 了 竞 技 体 育 的 辉 艰 … 煌 成 绩 之 后 , 什 么 是 体 育 强 国 、 国 目前 体 育 的 现 状 及 如 对 我 何 实 现 体 育 强 国 的 目标 是 值 得 我 们 深 入 探 讨 的 问 题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竞技体育发展对中国体育强国之路的积极影响探析作者:宁志勇来源:《搏击·武术科学》2015年第02期摘要:竞技体育水平是一个国家总体体育水平的标志,中国自1971年竞技体育军团开始正式参加奥运会,在奥运会赛场上不断创造新的历史,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竞技体育军团在奥运会赛场上取得优异的成绩,金牌平均数排名第一,奖牌总数排名第三。
文章通过对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发展,并且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来探究竞技体育发展对中国体育强国之路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竞技体育体育强国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2-0118-03中国竞技体育军团白1984年首次参加洛杉矶奥运会至今,我国竞技体育成绩一直是稳步而具有一定跳跃式地向前发展,2000年中国体育军团在奥运赛场取得的骄人战绩带给国人的惊喜无以复加,金牌平均数排名第一,奖牌总数排名第三。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达到最高峰,获得了金牌数和团体总分第一和奖牌总数第二的成绩,我们完全有理南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已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体育强罔之一。
连续几届奥运会成绩证明,我国已经成为竞技体育强国,竞技体育的优异成绩在促成中国成为体育强同之路上起到关键的作用,它不仅带动了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也为其他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 竞技体育是体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1.1体育强国的概念“体育强同”是指包括以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为主的体育事业的整个结构的发展水平,“体育强同”是指在以社会体育为基础,竞技体育为先导的体育事业发展各个领域的总体发展水平在世界上处于一流和前列的罔家。
这些领域不仅包括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还包括体育科技、体育教育、体育文化、体育场地、体育产业等方面。
“体育强同”不是指世界竞技体育中某一个最强的国家,而是指若干个体育相对较强的国家,它不是简单的认为是竞技体育强国,还包含大众体育强同和学校体育强国的概念,要求整体体育事业都能够在世界上处于强势的地位。
大众体育是每个国家的发展体育事业的基础,竞技体育是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志。
只有发展好竞技体育才能够称之为体育强同,如果竞技体育方面都没有发展好就不能说是体育强国。
从这些表述可以看出,竞技体育是体育强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体育水平的标志,优异的竞技体育成绩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体育总体水平1.2竞技体育对体育强国的重要影响我国于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3年恢复亚奥理事会合法席位,1979年恢复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是中国竞技体育全面走向世界的标志。
1984年中国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获得15枚金牌,世界为之惊讶”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自1984年第23届奥运会起,我国共组团参加了5届夏季奥运会。
在5届奥运会中,我国共有85名运动员、108人次获得了10个大项(包括跳水)、55个小项的80枚金牌。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我国列奖牌榜第4位,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再次保持在第二集团前列,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以28金列奖牌榜第3位,实现了我国竞技体育历史性的突破,完成了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确定的战略目标。
在中国竞技体育达到了高峰,三届奥运会中国稳居金牌榜的前三甲,显示中罔竞技体育的深厚实力。
21世纪后中国体育军团在雅典、北京、伦敦三届奥运赛场取得的骄人战绩带给国人的惊喜无以复加,金牌平均数排名第一,奖牌总数排名第三。
北京奥运会时达到最高水平,获得了金牌数和团体总分第一和奖牌总数第二的成绩,我们完全有理南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已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体育强同之一。
竞技体育的优异成绩是促成中国成为体育强同起到关键的作用。
2 竞技体育是体育强国的先行者2.1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发展带动体育项目的发展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在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体操、举重、射击、蹦床等优势项目共获27枚金牌,占代表团金牌总数的71%。
乒乓球是中国的同球,七大城市都有乒乓球的后备人才基地,为中国乒乓球事业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什么中国乒乓球事业能够发展得如此好?除了中国人民喜欢乒乓球项目之外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因为中罔乒乓球竞技体育所取得优异成绩,正是这种荣誉的保持才使乒乓球作为中国的同球,才会深受国人的喜爱。
中国每个城市都会安排乒乓球训练基地,有专业的乒乓球教练教导学生练习,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在每一个中学、大学学校体育器材方面,即使条件再艰苦都会拥有乒乓球案桌,每个学校每年都会组织2-3次乒乓球比赛。
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在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都会得到大力支持,为祖国的竞技项目培养人才,正式这种互相影响的作用才能够保持一种体育项目的长久发展。
2.2竞技体育带动大众体育的发展举国体制条件下,国家几乎占据着全部的体育资源,以这种占有为基础,国家对体育工作实行着全面的管理。
经过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的竞技体育在进入21世纪以后奥运会排名一直保持在前三名,竞技体育对于大众体育具有很大的带动,一方面竞技体育依靠自身的魅力宣传全民健身知识、号召全民的体育参与;另一方面是专业技术人员对群众的健身指导、培训,最为关键的是专业的竞技场馆对全民的开放,让更多的人能够有地方进行科学的锻炼身体;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作为东道主举办奥运会,每一项赛事都在中国举办,这对场馆的要求非常高,并且数量要求也是很大,中国第一年举办奥运会国家对体育事业投入很大的资金来建设体育场馆设施。
奥运会举办后场馆的科学开发和利用,调动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前没有的专业场地现在也因为奥运会的原因已经配备,场馆的面积情况也得到了很好的改观。
竞技体育对于大众体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带动了大众体育的发展。
2.3竞技体育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回顾我国高等院校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面的历史,可见其强大的教育功能。
20世纪50~ 60年代,我国的竞技人才很多来自于中学和大学校园,例如:北京钢铁学院的李诚志,河北大学数学系的段少泉,唐山铁道学院的刘天庚等都曾为各省、市或国家的优秀选手,乃至全国记录创造者。
后来,他们之中有些人义成为了国家、省、市代表队的优秀教练员(李世荫、狄风岗、张玉泉、段少泉、李贺年等),培养出大批的打破世界、亚洲和全国记录的选手。
有些人从事了体育教学、科研工作,成为教授、研究员,有些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为人民的事业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
进入21世纪后,西安师范的劳义参加田径百米运动,取得全运会的冠军,这是学校体育为竞技体育提供最为典型的例子。
学校竞技体育赛事的举办带动学校体育的发展,通过比赛过程中竞技体育魅力的展示,激发学生的体育练习兴趣,比如各级中学生运动会、大学生运动会的举办,让学校全日制的学生得到一个公平、公正的比赛环境,让他们在比赛中寻找自信、认识自我,给有天赋的学生一个发展的机会。
竞技体育的专业人员和学生一起进行短时间的训练,提升学生对竞技体育的认识,现在已成规模的比赛,比如CUBA的篮球联赛,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学生能够在比赛的过程中认识竞技体育,发展竞技体育。
通过比赛来带动学校学生的体育参与激情,提升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3 竞技体育的发展对体育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3.1中国竞技体育的体制对体育事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中国的竞技体育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成绩,这和中国的体育体制是分不开的,中国在竞技体育“举同体制”的发展模式下,体育界仅用了30年的时间赶超了诸多欧美强同,实现了中国梦寐以求的“奥运争光计划”。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仇军做了一些关于西方国家体育政策走向方面的研究,发现在竞技体育上,近年来西方国家在政策上出现了趋同的发展态势,大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国家和政府对国家竞技体育成绩提高干预的力度在加强;(2)体育科学研究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了重视;(3)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之间的矛盾甚至冲突为政府所认识。
西方国家对竞技体育干预力度加大,是政策层面上的,是制度层面上的。
可见,鉴于中国在竞技体育中实行“举国体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西方国家也在某种程度上借鉴、模仿中国竞技体育的“举同体制”。
中国在竞技体育方面利用“举国体制”得到很好的效果,整体的体育发展应该借鉴竞技体育的发展形式适当调整机制,能够缩短中国全面实现体育强同的梦想。
3.2竞技体育的媒体宣传促进体育强国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在国际级比赛获得冠军,拿金牌是对工体育行业的最好的宣传方式,田径项目一直是美国的强项,在现代的奥运会历史里全部田径项目,美国拿到的金牌占60%,中国在短跑方面没有得到过一枚金牌,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米栏项目中,中国的刘翔获得冠军,让世界吃惊世界人民对亚洲民族有了新的看法;2008年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包揽所有乒乓球项目的金牌,全世界都在向中国学习乒乓球技术;中国跳水运动员包揽所有跳水项目的冠军;中国羽毛球的汤姆斯杯、苏迪曼杯、尤伯杯、世锦赛、奥运会等等国际比赛中国运动员都是第一名;李娜连续在两项网球大满贯赛事中打进决赛并获得法网女单冠军等等。
这些竞技体育所取得优异成绩都通过各式各样的媒体传播到自己的国家,让世界的人对中国的“东亚病夫”形象从此改变。
巴西夺得世界杯冠军,足球运动员回到自己的国家,十多万的群众前来迎接,用人梯的方式将运动员从机场抬到球场,能看到足球项目已经成为一种信仰般存在于巴西人民心中。
通过竞技体育项目的媒体传播,激励了中国人的斗志,增强了同人的自信。
人民开始关注体育,开展体育比赛进行体育锻炼,商业竞技体育的开展更加激励了人们参与体育的想法,通过媒体对竞技体育的传播提升了人们参与体育的心理,对体育的强同之路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3.3竞技体育爱国情怀,加快中国体育强国之路发展的步伐中国奥运走过了漫长的旅途,1896年现代奥运会在希腊奥林匹亚山上蹒跚起步。
而那时,奥运会对于中国来说还只是一个传说。
从接到奥运邀请书到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中国人用了38年;中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得金牌51枚,世界排名第一;中国2012年伦敦奥运会获得金牌38枚,世界排名第二。
中国自开始参加奥运会截止到现在共获得201枚金牌,这每一枚金牌的背后都是中国运动员付出的艰辛与努力,金牌的背后是中国五星红旗的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同国歌播放,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体育人口大国,中国人民体育事业的发展能够为同争光,让世界更多的人知道中国人,了解中国文化。
竞技体育在不知不觉中在国际的舞台上开始传播中国文化,正是这种光辉的荣誉激励着一代义一代的中国青年参加体育项目,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压力进行艰辛的体育训练,经历一次义一次的失败来换取最后的成功,夺得金牌。
金牌的光环不仅是荣誉,它更加能够显示中国体育的总体水平,现在中国奥运会排名前三,这充分证明了中国现在是竞技体育强同,虽然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还没有和竞技体育一样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但是竞技体育是一个国家体育水平的标志,充分显示了中国即将进入体育强国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