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辨析试卷

合集下载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辨析材料题(附答案)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辨析材料题(附答案)
——摘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请回答:
(1)信中提到改变中日之命运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
(2)谈谈对以上材料的感悟?
【答案】(1)甲午战争。
(2)第一层:能从某一方面简述认识;第二层:能从某一方面围绕论点进行一定议论;第三层:既能围绕论点充分论述,又能联系现实提出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行文流畅,逻辑严密,文字表达准确。
──选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
材料二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选自辽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1)依据所学可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农民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的原因是1950年,全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运动,没收了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2)图1反映的事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部法律文件的指导下进行的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一事件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形式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2)根据材料二可知,1978-1992年广东经济发展明显高于全国发展水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广东省较早实施了对外开放政策,使广东经济快速发展。
(3)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从图中你能概括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吗?

【历史】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辨析 试卷(含解析)

【历史】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辨析 试卷(含解析)

【历史】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辨析试卷(含解析)一、八年级下册全册材料辨析综合题1.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一封沉痛的日本“劝降书”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享致书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简单。

阁下那么聪慧,怎会不知。

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

你们选拔官吏要通过考试,考试必考文艺,文章写得好的就会升官,文艺优劣是你们升迁的依据,可是你们从来不看实际效果。

现在还在孤傲自大,怎么可以立足与当今世界呢?想想30年前,我们日本,国事沉沦,遭遇何其心酸,任人宰割,可是最终我们日本能砸碎西方的枷锁,免除被殖民的命运,想必你是知道原因的?在危难之时,我们日本因时制宜,实施新政,变革旧法,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国家富强独立于世界才是第一要务。

今天你们国家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当务之急,只有改革旧制,谋行新政,国家才可相安,否则必然败亡呀!这次战争的胜败就决定于两国的立国精神之中了……——摘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请回答:(1)信中提到改变中日之命运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2)谈谈对以上材料的感悟?【答案】(1)甲午战争。

(2)第一层:能从某一方面简述认识;第二层:能从某一方面围绕论点进行一定议论;第三层:既能围绕论点充分论述,又能联系现实提出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行文流畅,逻辑严密,文字表达准确。

【解析】【分析】【详解】(1)信中提到改变中日之命运的战争指的是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2)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对以上材料的感悟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我们只有国家强大起来,才能拥有国际地位,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强度大,才能让中国人有尊严,爱国的人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历史】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附答案)

【历史】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附答案)

【历史】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1)两幅图共同反映哪一历史事件?(2)对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是什么?(3)谈谈你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

【答案】(1)三大改造。

(2)公私合营。

(3)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解析】【分析】【详解】(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幅图共同反映的事件是三大改造;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材料二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果。

请回答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2)材料二中1952年到1957年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这一时期我国工农业主要产量增幅的大小,分析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什么。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吉林省东辽县辽河源中学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它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请回答(1)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中国人民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是从何时开始的?(3)为了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英勇的斗争?(至少举出三个事例)(4)“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你得到最深刻的感悟是什么?参考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1840年鸦片战争(3)天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2、它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

请回答(1)材料所描述的重要事件是什么?(2)中国何时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3)为了摧毁封建土地制度,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哪部法律?(4)此后中国建立起何种土地制度?(5)通过这件事,你得到什么感悟?参考答案:(1)土地改革的完成(2)1952年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4)农民土地所有制(5)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切实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党。

3、它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请回答:(1)材料所评价的是什么事件?(2)这件事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的?(3)这场战争结束的标志是什么?(4)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人物,请列举出其中的两位。

【历史】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辨析材料题(含解析)

【历史】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辨析材料题(含解析)

【历史】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辨析材料题(含解析)一、八年级下册全册材料辨析综合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中国历史八年级教材材料二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质,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

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请回答:(1)材料一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什么?(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说出“MACAU”是在什么时候回到“母亲”怀抱的?它的回归利益于什么方针?(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香港能够顺利回归,除了上述提到方针的指导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原因?【答案】(1)指澳门;指中国。

(2)在1999年12月20日;得益于“一国两制”方针(3)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歌词出自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将我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歌词中的“MACAU”是指澳门,“母亲”是指中国。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2)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1999年12月20日,我国正式从葡萄牙殖民者手中收回澳门主权。

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澳门回归是按“一国两制”方针回归的。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

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最新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分析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最新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分析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最新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分析题专项练习(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60—80字的小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答案】题目: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楷模;内容:王进喜”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

焦裕禄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

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解析】【详解】题干给出的图片为王进喜、焦裕禄,他们都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据此我拟定的题目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楷模。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

焦裕禄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

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二 1959年起,中国农田连续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

党和人民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最大的问题是严重缺粮。

材料三“大炼钢铁”是“大跃进”的产物。

四川省丰都县(今为重庆市丰都县)树人区在1958年10月一呼百应,两天之内就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7000多人,干部、师生、居民大献柴火,提供废铁。

大量砍伐森林资源,1956年该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近23%,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

(1)材料一路线制定后,中共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大运动?时间是哪一年?(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3)材料三中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给我们的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危害?(4)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答案】(1)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最新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含答案)

最新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含答案)

最新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大型发电设备等。

材料二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材料三下图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怎样的经济状况?(2)材料二中的“计划”指什么?除这项“计划”外,材料二还提到了哪一社会变革?(3)材料三中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发生了变化。

请写出这期间我国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业方面的成就各一例。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我国1957年取得的工业建设成就有何历史意义?【答案】(1)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

(3)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5型歼击机)。

(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大型发电设备等”可知:这表明,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可知:这个计划是第一个五年计划。

还有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即三大改造。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可知:工业化建设成就巨大,例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5型歼击机)。

最新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含答案)

最新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含答案)

最新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1)A.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城市B.我国在长江建立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的城市(2)仔细观图,说说一五计划中的重点是什么?【答案】(1)AB(2)重点发展重工业【解析】【详解】(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完成,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它是连接长江南北交通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题干中给出的“第一汽车制造厂”是“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

1956年底,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故上框为A;下框为B。

(2)1953年到1957年编制实施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2.(1)两幅图共同反映哪一历史事件?(2)对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是什么?(3)谈谈你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

【答案】(1)三大改造。

(2)公私合营。

(3)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解析】【分析】【详解】(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幅图共同反映的事件是三大改造;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辨析试卷一、八年级下册全册材料辨析综合题1.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60—80字的小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答案】题目: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楷模;内容:王进喜”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

焦裕禄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

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解析】【详解】题干给出的图片为王进喜、焦裕禄,他们都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据此我拟定的题目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楷模。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

焦裕禄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

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

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1)材料一中图1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结果如何?(2)在图2所反映的事件中,党和国家创造性地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什么作用?(3)材料二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通过什么事件来完成的?对这一事件应如何评价?【答案】(1)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粮食产量有所增加。

(2)政策:赎买政策。

作用: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事件:三大改造。

评价:积极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足: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图1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实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粮食产量有所增加。

(2)根据图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通过三大改造完成的,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也有不足之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重点分析图片的内容,判断图片表示的事件,结合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站在全面辩证的角度看待三大改造。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二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明确规定:“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

”(1)材料一中会议通过的什么文件起到了临时宪法作用?(2)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二,说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具体含义。

【答案】(1)文件:《共同纲领》。

(2)标志: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

含义: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废除了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完整,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规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规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规定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开国大典,根据“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废除了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完整,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所以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1)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个“窗口”是。

(2)请写出四个经济特区,,,(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沿海开放城市——内地(4)请你谈谈对外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答案】(1)深圳。

(2)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3)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外资,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培养人才,增加就业,积累经验,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中国了解世界,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可知,1980年我国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个“窗口”是深圳。

(2)依据所学可知,1980年,我国在沿海地区的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3)依据所学可知,1980年我国设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又开辟四个经济开发区,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依据所学可知,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外资,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培养人才,增加就业,积累经验,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中国了解世界,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探究任务。

材料一: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中共中央、国务院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向试验现场发的贺电(图一)材料二: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材料三:(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何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核武器的研制成功对我国的重要意义?(2)根据材料二,我国对于核武器的使用坚持什么原则?(3)材料三中成就的取得,有什么标志性意义?【答案】(1)1964年10月16日;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2)中国承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3)我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10月16日,结合材料“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核武器的研制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于核武器的使用坚持的原则是中国承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3)依据材料三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6.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

依据所学知识回答:(1)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

请列举一例这一时期体现“中国声音”的史实,并说明其产生的国际影响。

(2)观察下图,写出一条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并分析图示现象出现的原因。

(3)进入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综上,就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3)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外交政策的制定依据综合国力;国际形势变化影响着外交政策制定。

【解析】【详解】(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1954年周恩来在访问印度和缅甸时,三国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关系的基本原则。

在三国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2)依据图片场景可知是毛泽东回见美国总统尼克松,反映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结合课本所学,1972年尼克松访华。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双方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改善,开始走向正常化。

(3)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谁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依据前面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后,每个时期我国综合国力不同,我国采取的对外政策不同;由中美关系的改善,得出:国际形势变化影响着我国外交政策制定。

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1)歌词中“跨过鸭绿江”的军队是我国的哪支军队?司令员是谁?(2)抗美援朝发生在哪一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目的是什么?(3)著名作家魏巍称这支部队的战士为“最可爱的人”。

请说出其中两位英雄人物的名字,并说说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精神?(4)抗美援朝的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答案】(1)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2)1950年10月;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黄继光、邱少云。

他们的身上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4)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