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强化练(十八) 文言文分析综合

合集下载

高考总复习:分析综合文章内容(文言文) 巩固练习

高考总复习:分析综合文章内容(文言文) 巩固练习

(2014高考大纲全国卷)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

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

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

”六迁司农少卿。

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

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

”不听。

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蚑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

帝诏外详议。

中书令崔湜、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

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

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

迁将作大匠。

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

’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

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

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

”遂罢。

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

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

”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

及病,遣上医临治。

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数:屡次。

B.交通贵戚,吏莫敢绳.绳:制裁。

C.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伏:认罪。

D.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忤:触犯。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文言文分析综合(含详解)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文言文分析综合(含详解)

1、分析综合 (选择题每题3分,满分:27分 时间:6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杨信民,名诚,浙江新昌人。

乡举入国学。

宣德时,除工科给事中。

母忧归。

营葬土石必躬舁数百步,曰:“吾葬吾母,而专役他人,吾不安也。

”服阕,改刑科。

寻以王直荐,擢广东左参议。

清操绝俗,尝行田野,访利弊为更置。

性刚负气,按察使郭智不法,信民劾之下狱。

黄翰代智,信民复发其奸。

已,又劾佥事韦广,广遂讦信民,因与翰俱被逮。

军民哗然,诣阙下乞留信民。

诏复信民官,而翰、广鞫实,除名。

景帝监国,于谦荐之,命守备白羊口。

会广东贼黄萧养围广州急,岭南人乞信民,乃以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

士民闻而相庆曰:“杨公来矣。

”时广州被围久,将士战辄败,禁民出入,樵采绝,而乡民避贼来者拒不纳,多为贼所害,民益愁苦归贼。

信民至,开城门,发仓廪,刻木锲给民,得出入。

贼见木锲曰,“此杨公所给也”,不敢伤。

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

信民益厉甲兵,多方招抚,降者日至。

乃使使持檄入贼营,谕以恩信。

萧养曰:“得杨公一言,死不恨。

”克日请见。

信民单车诣之,隔濠与语。

贼党望见,欢曰:“果杨公也。

”争罗拜,有泣下者。

贼以大鱼献,信民受之不疑。

萧养且降,而都督董兴大军至,贼忽中变。

夜有大星陨城外,七日而信民暴疾卒。

时景泰元年三月乙卯也。

军民聚哭,城中皆缟素。

贼闻之,亦泣曰:“杨公死,吾属无归路矣。

”未几,兴平贼,所过村聚多杀掠。

民仰天号曰:“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讣闻,赐葬祭,录其子玖为国子生。

广东民赴京请建祠,许之。

成化中,赐谥恭惠。

久之,从选人卢从愿请,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

(节选自《明史·杨信民传》,有删改) 1.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杨信民深受军民拥戴的一组是( ) ①诣阙下乞留信民 ②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 ③得杨公一言,死不恨 ④城中皆缟素 ⑤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 ⑥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高考语文考前复习训练变文言文之综合理解分析同步跟踪训练

高考语文考前复习训练变文言文之综合理解分析同步跟踪训练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情县红兴隆办理局第一高级中学高考语文考前复习训练变文言文之综合理解分析同步跟踪训练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卜来敦记黎庶昌卜来敦①者,英国之海滨,欧洲胜境也。

距伦敦南一百六十余里,轮车可两点钟而至,为国人游息之所。

后带冈岭,前则石岸斩然。

好事者凿岸为巨厦,养鱼其间,注以原泉,涵以玻璃,四洲之物,奇奇怪怪,无不毕致。

又架木为长桥,陡入海中数百丈,使游者得以扳援凭眺。

桥尽处有作乐亭,余则浅草平沙,绿窗华屋,与水光掩映,迤逦一碧罢了。

人民十万,栉比而居,衢市从衡,日辟益广。

其地固无波涛汹涌之观、商贾帆柱之集,无机匠厂师之兴作、杂然而尘鄙也,盖独以静洁胜。

每岁会堂散后,游人率休憩于此。

方其风日晴和,天水相际,邦人士女,联袂嬉游,衣裙䌖袭,都丽如云。

时或一二小艇,棹漾于空碧之中。

而豪华世家,则又鲜车怒马,并辔争驰,以相遨放。

迨夫暮色苍然,灯火粲列,音乐作于水上,与风潮相吞吐,夷犹要眇,飘飘乎有遗世之意矣。

予至伦敦之次月,富细阿什伯里道往游焉,即叹为绝特殊胜,自是屡游不厌。

再逾年而之他邦,多涉名迹,而卜来敦未尝一日去诸怀,其移人若此。

英之为国,号为强盛杰大,议者徒知其船坚炮巨,逐利若驰,故尝得志海内;而不知其国中之优游暇豫,乃有如是之一境也。

昔荀卿氏论立国惟坚凝之难,而晋栾鍼之对楚子重则曰:“好以众整。

”又曰:“好以暇。

”夫唯坚凝,斯能整暇。

若卜来敦者,可以觇人国已。

大清前驻英参赞黎庶昌记。

光绪六年七月。

注:卜来敦:现在一般译作布赖顿(Brighton),是英国滨海城市,安详秀美。

光绪三年(1877年),即黎庶昌出任驻英参赞的次年,他游览了这个地方。

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卜来敦记》是一篇“记”,这篇“记”通过写景、记事来抒发生发火者的见解。

B.这篇游记向人们介绍了卜来敦幽静奇丽的自然风光和英国人“优游暇豫”的保留状态,语言清新晓畅,描摹生动形象。

C.文章中引用楚令尹子重问栾鍼的历史典故,是为了证明中国古代就有了像卜来敦一样的美好社会:人们生活幸福,百姓“优游暇豫”。

文言文阅读之分析综合

文言文阅读之分析综合
(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的信息: 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的信息: 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的信息 (2)体现人物主张的信息; 体现人物主张的信息; 体现人物主张的信息 (3)表现人物情感的信息; 表现人物情感的信息; 表现人物情感的信息 (4)反映人物思想道德的信息; 反映人物思想道德的信息; 反映人物思想道德的信息 (5)展现人物性格的信息; 展现人物性格的信息; 展现人物性格的信息 (6)反映人物志向的信息: 反映人物志向的信息: 反映人物志向的信息 (7)表现人物才智的信息; 表现人物才智的信息; 表现人物才智的信息 (8)有关选文的综合信息等 有关选文的综合信息等
二、方法错位
人物传记类文段刻画人物的方式有 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作者评述, 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作者评述, 它们可以是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 正面描写( 它们可以是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也可以 是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命题人有时便把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 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但刻画方式不符合 题干要求的文句混编到选项之中。 题干要求的文句混编到选项之中。如果考生 对题干要求不仔细推敲,一瞥而过, 对题干要求不仔细推敲,一瞥而过,就极易 受其误导。 受其误导。
一 筛选文中的 信息
考点解读“筛选文中的信息”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个 筛选文中的信息”
重要考点,也是难点, 重要考点,也是难点,它考查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分析能 近年来在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每年都出现。 力,近年来在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每年都出现。这种筛 选有时要求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 选有时要求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有时要求答出某个论点 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 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信 息要素。 息要素。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常涉及以下方面: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常涉及以下方面:

教师版本文言文概括分析题强化练习含答案

教师版本文言文概括分析题强化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归纳剖析题”复习专项训练一、“归纳剖析题”对点达标练( 一) 比对人物,看能否误会形象或张冠李戴1.比对下边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剖析归纳有无“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的错误。

原文: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

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

调南康军教授。

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

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

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能够报国矣。

”丁母忧,免,干办京西抚慰司公务。

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

选项:危稹文采高明,遇到高官赞美。

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干,洪迈看到他的文章时十分欣赏,杨万里也对他夸赞不已,倪思以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未来必定能够报效国家。

比对:参照答案:张冠李戴。

“倪思以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未来必定能够报效国家”错,倪思的意思是能够获得危稹这样的人,自己就能够报效国家了。

参照译文: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

淳熙十四年 (1187) 中举为进士。

当时洪迈获得危稹的文章,为之欣赏激动不已。

调至南康军担当教授。

转运使杨万里到南康军巡视,与他相见聚会,对他夸耀、叹服不已,同他一同旅行庐山,相互酬唱应付。

调至广南东路担当帐司,没有就任,由于父亲逝世免除职务,调至临安府担当教授。

倪思介绍他,又对他人说:“我获得这样的一个儒学之士,可以报效国家了。

”危稹因服母丧而撤职,( 不久, ) 又主管办京西抚慰司公务。

入朝为武学谕,改任太学录。

( 二) 比对时间地址,看有无时序颠倒或空间错位2.比对下边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剖析归纳有无时序颠倒或空间错位的错误。

(1)原文:高睿幼孤,聪颖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

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

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

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进口。

居丧长斋,骨立,杖尔后起。

神武崩,呜咽呕血。

选项:高睿自幼教人抚育,为人十分孝敬。

读《孝经》想念父亲泣不成声,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时期长斋念佛,致使瘦骨嶙峋。

2020年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期末综合复习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

2020年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期末综合复习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

2020年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期末综合复习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拼音词组1. 看拼音写词语。

hǒng shuìbìyǎn xiān hòu gùshifāchūxiào liǎn chén zhòng chuāng wài2. 看拼音,写词语。

chàng gēgǎn kuài shuǐqìhěn qīnghún shēn láo lèi páng biān chái huǒ3. 看拼音,写汉字。

gōng zǎi jímáng zháo jíxīn jíyǎo yádīng yǎo dìyīgōng jīgōng gong gōng yuán4. 看拼音写汉字。

zhírìrén lèi jiān nán ɡōnɡjiànnónɡlǜkàn wànɡzhāi huātāo qián5. 读拼音,写词语。

cǎi sèměi mèng sēn lín lāshǒujiéshùpíng guǒyìbān jīng líng笔画集训6. 我会按要求填空。

1.“竖”的读音是__________,第三画是__________,组词__________。

2.“耷”共__________画,是__________结构,组词__________。

3.“烦”的读音是__________,部首是__________,组词__________。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5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习不分版本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5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习不分版本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5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习不分版本专题五文言文分析综合即时练(计时:45分钟总分值:38分)频考点20~21 文言文分析综合专练一、(XXXX·山西省忻州一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家,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

时武惠妃宠幸倾后宫,生寿王清,诸子莫得为比,太子渐疏薄。

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惠妃德之,阴为内助,由是擢黄门侍郎。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

〞上不从。

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于是上罢九龄政事,以林甫兼中书令。

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绂、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

九龄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

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

悔之何及?〞补阙杜琎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

自是谏争路绝矣。

李林甫谨守格式,百官迁除,各有常度。

虽奇才异行,不免终老常调;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那么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

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

好以甘言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凡为上所厚者,始那么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

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

(取材于《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一》)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惠妃德.之德:感谢B.每奏对,常称.旨称:符合C.各有常度.度:制度D.百官迁除.除:贬官解析任命官职。

答案 D2.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写李林甫为人阴险、玩弄权术的一组是(3分)( )①深结宦官及妃嫔家②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③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④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⑤百官迁除,各有常度⑥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A.①②③ B.③④⑤C.②③⑤ D.①④⑥解析⑤写李林甫在官员队伍管理工作中安于常规,埋没人才,不是“为人阴险,玩弄权术〞。

高三语文最新专项综合演练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高考试题

高三语文最新专项综合演练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高考试题

高三语文最新专项综合演练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高考试题高三语文最新专项综合演练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高考试题1.〔近·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原文见“文言实词〞高考试题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②或著崖石皆没镞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

③⑤⑥陈述主体是“何灌〞,事由是“行事有成〞.“行事有成〞的意思是“做事情成效显著〞。

②③⑥都表明何灌射技了得,对辽人有震慑之效,⑤表明何灌修缮水渠引水的建议富有成效。

①只是做法,未见其效,④只是建议,也未见其效,故排除①④.D〔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

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太师都惊恐起拜。

B。

何灌深谙西北边事,受到徽宗赞许.他任河东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徽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

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D。

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

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拒不降敌〞于文无据,因为并没有敌人对何灌劝降。

何灌也没有阻止溃退,而是望风溃败.D2.〔近·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原文见“文言实词〞高考试题2〕〔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②复以细故烦御史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④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应注意陈述主体是“熊鼎〞,事由是“处事精细求实〞.①是因家庭原因推辞朝廷的任命,表明的是熊鼎的孝;②是直谏,不是“处事精细求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强化练(十八)文言文分析综合(时间:40分钟满分:40分)题组一对点练(28分)一、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1.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的错误。

(4分)原文:(余姚县内)自云柯而南,至于某,有堤若干尺,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知县事谢君为之也。

始堤之成,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曰:“使来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

”谢君者,阳夏人也,字师厚,景初其名也。

选项:余姚知县谢景初主持修筑防潮汐的长堤,完工后请王安石写一篇记,好让自己任期之内保全大堤不被毁坏。

比对:二、比对时间地点,看有无时序颠倒、地点暗换2.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时序颠倒、地点暗换的错误。

(8分)(1)原文: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

余戏举朱彝尊词云:“簸钱斗草已都输,问持底今宵偿我?”秋芙故饰词云:“君以我不能胜耶?请以所佩玉虎为赌。

”下数十子,棋局渐输,秋芙纵膝上狗儿搅乱棋势。

选项:作者夫妻二人下棋时,秋芙常输,但她并不气馁,要与丈夫再决胜负,在输了棋之后调皮地让小狗搅乱棋局。

比对:(2)原文:(孙长卿)通判河南府。

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中哗然。

长卿驰谕之曰:“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

知和州,民诉人杀弟,长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上等也。

”“家几人?”曰:“惟此弟尔。

”曰:“然则汝杀弟也。

”鞫之,服,郡人神明之。

选项:孙长卿临危不乱,又善于断案。

担任河南府通判期间,孙长卿果断制止了一场兵变,并审理了一桩命案,最终将黑心哥哥捉拿归案,他因此而名响一方。

比对:三、比对细节,看有无词义曲解、文意曲解3.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词义曲解或文意曲解之处。

(4分) 原文:刘湛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绸缪。

善论治道,并谙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

每入云龙门,御者便解驾,左右及羽仪随意分散,不夕不出,以此为常。

及至晚节,驱煽义康,凌轹朝廷,上意虽内离,而接遇不改。

选项:刘湛刚刚回朝做官时,皇上早晚拉着他谈论政事,恩赏礼遇十分优厚。

可是到了后期,他煽动刘义康,欺凌朝廷,皇上心中早已与他决裂,但表面上的礼遇仍然不改。

比对:四、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4.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于文无据”(无中生有)的错误。

(4分)原文:禄山乱,擢太原少尹,佐李光弼,以功加刑部侍郎,迁兵部。

太原将王无纵、张奉璋恃功,以缙儒者易之,不如律令,缙斩以徇,诸将股栗。

选项:在太原少尹任上,王缙整肃纪律,将恃功自居不受约束的太原将王无纵、张奉璋等以军法处斩,全军将校再不敢居功自傲或玩忽职守。

比对:五、比对因果,看是否因果不当或强加因果5.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因果不当或强加因果”的错误。

(4分)原文:若水筮仕,得淮安宝应知县。

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

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

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

若水悼邦国之云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选项:余若水刚踏入仕途,就担任宝应知县,但他品性孤傲,不屈从于权贵,刚上任一个月,就辞官回家,从此发誓不再渡江,隐居乡间。

比对:六、比对表范围或程度的词语,看是否以偏概全或缩小范围6.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以偏概全或缩小范围”的错误。

(4分)原文: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攻,自以意治之,辄愈。

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已而曰:“吾能移之,使病在末。

”因自制药,日夜饮之,人莫见其方。

居无何,左手足挛不能用,乃喜曰:“可矣!”又使所亲登东山,视菟丝所生,秉火烛其下,火灭处斸之,果得茯苓,其大如斗,因以法啖之,阅月而尽。

由此虽偏废,而气骨坚悍,如无疾者。

选项:钱乙医术高超。

晚年他想出将病症转移到双脚来保全生命的奇招。

他自制药液服用,使左侧手足出现挛缩症状,又派人挖来茯苓服用。

此后身虽偏瘫,却气壮骨坚。

比对:题组二综合练(1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8题。

(6分)杨信民,名诚,浙江新昌人。

乡举入国学。

宣德时,除工科给事中。

母忧归。

营葬土石必躬舁数百步,曰:“吾葬吾母,而专役他人,吾不安也。

”服阕,改刑科。

寻以王直荐,擢广东左参议。

清操绝俗,尝行田野,访利弊为更臵。

性刚负气,按察使郭智不法,信民劾之下狱。

黄翰代智,信民复发其奸。

已,又劾佥事韦广,广遂讦信民,因与翰俱被逮。

军民哗然,诣阙下乞留信民。

诏复信民官,而翰、广鞫实,除名。

景帝监国,于谦荐之,命守备白羊口。

会广东贼黄萧养围广州急,岭南人乞信民,乃以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

士民闻而相庆曰:“杨公来矣。

”时广州被围久,将士战辄败,禁民出入,樵采绝,而乡民避贼来者拒不纳,多为贼所害,民益愁苦归贼。

信民至,开城门,发仓廪,刻木锲给民,得出入。

贼见木锲曰:“此杨公所给也。

”不敢伤。

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

信民益厉甲兵,多方招抚,降者日至。

乃使使持檄入贼营,谕以恩信。

萧养曰:“得杨公一言,死不恨。

”克日请见。

信民单车诣之,隔濠与语。

贼党望见,欢曰:“果杨公也。

”争罗拜,有泣下者。

贼以大鱼献,信民受之不疑。

萧养且降,而都督董兴大军至,贼忽中变。

夜有大星陨城外,七日而信民暴疾卒。

时景泰元年三月乙卯也。

军民聚哭,城中皆缟素。

贼闻之,亦泣曰:“杨公死,吾属无归路矣。

”未几,兴平贼,所过村聚多杀掠。

民仰天号曰:“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讣闻,赐葬祭,录其子玖为国子生。

广东民赴京请建祠,许之。

成化中,赐谥恭惠。

久之,从选人卢从愿请,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

(节选自《明史·杨信民传》,有删改)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杨信民深受军民拥戴的一组是(3分)()①诣阙下乞留信民②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③得杨公一言,死不恨④城中皆缟素⑤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⑥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信民性格刚直不阿。

在担任广东左参议时,他弹劾了郭智,揭发了其继任者黄翰,又弹劾了佥事韦广,使他们都受到应有的处理。

B.杨信民军事才能出色。

他守备过白羊口,在贼寇围困广州的紧急时刻,临危受命,担任右佥都御史,他单车赴约,平息了贼寇之乱。

C.杨信民体恤百姓。

他进入广州城,分发仓粮,让百姓能出入;他富有仁心,贼寇见他,也欢呼并争相下拜,有的甚至哭泣流泪。

D.杨信民受到朝廷的褒扬。

他去世后,皇上赐予送葬的祭品,答应百姓建其祠堂并赐谥号恭惠;皇上还命主管部门每年在其忌日祭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0题。

(6分)上官均传上官均字彦衡,邵武人。

神宗熙宁亲策进士,擢第二,为北京留守推官、国子直讲。

元丰中,蔡确荐为监察御史里行。

时相州富人子杀人,谳狱为审刑、大理所疑,京师流言法官窦莘等受赇。

蔡确引猜险吏数十人,穷治莘等惨酷,无敢明其冤。

均上疏言之,乞以狱事诏臣参治,坐是,谪知光泽县。

莘等卒无罪,天下服其持平。

有巫托神能祸福人,致赀甚富,均焚像杖巫,出诸境。

还,监都进奏院。

哲宗即位,擢开封府推官。

元祐初,复为监察御史。

议者请兼用诗赋取士,宰相遂欲废经义。

均言:“经术以理为主,而所根者本也;诗赋以文为工,而所逐者末也。

今不计本末,而欲袭诗赋之敝,未见其为得也。

”自熙宁以来,京师百司有谒禁。

均言:“以诚待人,则人思竭忠;以疑遇物,则人思苟免。

”遂论青苗,以为有惠民之名而无惠民之实,有目前之利而为终岁之患,愿罢之而复为常平籴粜之法。

蔡确弟硕盗贷官钱以万计,狱既上,均论确为宰相,挟邪挠法,当显正其罪,以厉百官。

张璪、李清臣执政,与正人异趣,相继击去之。

监察御史张舜民论边事,因及宰相文彦博,舜民左迁。

均言:“风宪之任许风闻,所以广耳目也。

舜民之言是,当行之;其言非,当容之。

愿复舜民职。

”不从。

台谏约再论,均谓事小不当再论,王岩叟遂劾均反覆,岩叟移官。

均迁殿中侍御史,内不自安,引义丐去,改礼部员外郎。

居三年,复为殿中侍御史。

徽宗立,太学生张寅亮应诏论事,得罪屏斥,均言:“寅亮虽不识忌讳,然志非怀邪。

陛下既招其来,又罪其言,恐沮多士之气。

”寅亮得免。

时宰相欲尽循熙、丰法度为绍述以风均,均曰:“法度惟是之从,无彼此之辨。

”由是不协,徙襄州。

久之,复龙图阁待制,致仕。

卒,年七十八。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四》,有删改)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直接表现上官均敢于表达观点的一组是(3分)()①乞以狱事诏臣参治②天下服其持平③以为有惠民之名而无惠民之实④挟邪挠法,当显正其罪⑤王岩叟遂劾均反覆⑥太学生张寅亮应诏论事,得罪屏斥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②⑥D.③④⑤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官均是一个刚直不阿的人。

上官均因为反对蔡确两次受到贬谪,第一次是因为相州富人的孩子杀人案,第二次是因为蔡确的弟弟贪污案。

B.上官均看重科举考试的经义科目。

元祐年间,宰相想废除经义科考试,上官均针锋相对地指出:经术是以理为主的,是立世的根本,选拔人才不能舍本求末。

C.上官均做事比较顾全大局。

比如在监察御史张舜民议论边地事情的事件上,上官均首先请求恢复张舜民的官职,没有被允许后,就不再议论这件事情。

D.上官均看问题比较客观公正。

比如在张寅亮的问题上,上官均认为张寅亮是应召论事,即便说话不懂忌讳冲撞了皇帝,但用心是好的,不能因为这处罚他。

答案1.张冠李戴。

“得卒任完之以不隳”承前省略主语“来者”,即继任知县,这句话是谢景对继任知县的期望,并非说自己在任期内。

2.(1)时间错位。

原文中是“棋局渐输,秋芙纵膝上狗儿搅乱棋势”,由此看出秋芙让小狗搅乱棋局是在将要输棋之时,并非输棋之后。

(2)地点有误。

审理案件是在担任和州知州时,非任“河南府通判”时。

3.曲解词义。

刘湛刚刚回朝做官时,皇上委以重任,早晚接见,并非拉着他。

“引接”是“接见”之意。

4.无中生有。

“再不敢居功自傲或玩忽职守”于文无据,文中只有“诸将股栗”的说法。

5.因果失当。

余若水“从此发誓不再渡江,隐居乡间”的原因,不是因为“品性孤傲,不屈从于权贵,刚上任一个月,就辞官回家”,而是因为“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

若水悼邦国之云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

6.以偏概全。

“将病症转移到双脚”不正确,原文有“吾能移之,使病在末”是将疾病移到四肢,而不仅仅是“双脚”。

7.选C②写百姓好像得到新生。

③是贼寇头目黄萧养的话,不属于“军民”。

⑥是朝廷的命令。

8.选B B项,“军事才能出色”誉之过重,“平息了贼寇之乱”属无中生有。

9.选A①上书反对宰相的做法,敢于表达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