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分析综合题解密
文言文分析综合题练习参考答案

文言文分析综合题练习--参考答案训练1.解析从误解形象角度设误。
“刘敞犯颜直谏”对人物性格的概括与原文不符,原文为“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也就是说,刘敞是用典籍和历史故事来“讽谏”,讽谏后“帝竦体改容”,并非是“犯颜直谏”。
[参考译文]刘敞侍奉英宗担任讲读,常常依据经书谈论事情,借此来讽谏。
当时两宫正有小人说离间的话,进谏的人有揭发的却过于直率。
刘敞在皇帝面前讲读《史记》,讲到尧把天下交给舜时,刘敞拱手进言说:“舜,(出身)极其低微,尧把帝位禅让给了他,天地享有他,百姓爱戴他,不是有别的办法,只是因为舜有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品德,光耀于天地罢了。
”皇帝恭敬地站起身子表情严肃起来,知道刘敞是用道理来讽喻。
皇太后听说了这件事,也非常高兴。
训练2.分析:从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
“杨时经过常州,邹浩抱病前去探望友人”有误,原文“杨时过常州,往省之”,是杨时经过常州,前往探访生病中的邹浩。
[参考译文]当初,邹浩任谏官,怕给亲人带来忧虑,想坚决拒绝。
母亲张氏说:“儿子能够报答国家,无愧于公论,我有何担忧!”等邹浩两次被贬到岭表,他母亲不改变初衷。
不久又任职龙图阁。
瘴病发作,非常危险。
杨时经过常州,前去探望。
邹浩虚弱得仅仅留有一点气息,仍然关切地询问国事,说话不涉及私事。
训练3.分析:从时序颠倒的角度设误。
“机智成功地劝阻了元军诸将对当地军民的大屠杀”不是崔斌“任东平府太守”期间,应是“崔斌任中奉大夫”时。
[参考译文]至元十年,诏令丞相伯颜统领大军南征宋朝,改行省为河南宣慰司,任崔斌为宣慰使,加中奉大夫,赐金虎符。
十年十月,元军围攻潭州,崔斌带兵进攻西北铁坝,持盾率先登上城楼,攻占铁坝。
诸将忿恨潭州军民持久抵抗,要把他们都杀掉。
崔斌耐心向他们讲明兴师南伐的本意,不是杀人,而是取得土地和民众。
诸将还要求:“百姓按照您所说不杀,敌兵则必全诛。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试题含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试题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
及为相,甚允③时望。
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
上常临镜,默默不乐。
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涉史随笔》)【注】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
②同平章事:官职名,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
③允:符合(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选贤与能________②女有归________③及为相________④上常临镜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3)下列划线的字与“大道之行也”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D.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4)在【甲】【乙】两文中,谈到大同社会,他们提出了什么相同的观点?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僧寺夜读王冕①者,诸暨②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③,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④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⑤若不见。
安阳韩性⑥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⑦。
(选自《宋学士文集》)【注释】①王冕(miǎn):明初著名画家、诗人。
教学设计 高考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类试题解题思路

高考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类试题学习目标:掌握高考文言文分析归纳题的5个设题陷阱的解题对策。
学习重点:文言文分析归纳题的5个设题陷阱归纳以及解题对策。
学习难点:解题对策的归纳。
教学过程:一、定向导学——故事激趣,兴趣导入二、静心自学——高考文言文分析综合题错项陷阱设置揭秘陷阱一:无中生有看看下面的例题,下面的选项都是错误的一项,请同学们比对选项和原文相关语句,参考译文,看看出题者是怎样设置出题陷阱的?例一:【2011年全国卷:第10题】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
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原文中的相关语句】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
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
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
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
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译文】改洪武纪年后,新设浙江按察司,熊鼎任佥事,分管台州、温州。
台州、温州自从被方氏窃据以后,聚集了伪官悍将两百人,都非常凶暴横蛮。
熊鼎将他们全部迁到长江和淮河之间,百姓才安定下来。
平阳知州梅镒犯了贪赃罪,不住地分辩,几百个老百姓都来申诉知州无罪。
熊鼎想要听从民意,有一个小吏禀告道:“如果释放了知州,问起我们徇私故纵的罪名来怎么办呢?”熊鼎叹息说:“法律是用来诛杀罪人的,我敢因为怕被责罚,而诛杀无辜的人吗!”释放了梅镒,将情况上奏皇帝,皇2、错在哪?无中生有了。
3、无之中生造出什么?4、那么出题者常常无中生出什么信息呢?主要是人物的行为以及行为产生的结果。
比如上边的例子,“梅镒被诬贪污”但没有行贿,增加了“行贿”的意思。
或者,原文说某人受侮辱,但选项中表述为某人受嘲笑侮辱,“嘲笑”之意原文中没有。
这些都属于对表示行为的词扩大其词义,造成无中生有。
巧解文言文分析综合题

巧解文言文分析综合题(本文选自《语文报·高一版》851期)郭如桃文言文“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一般有三个具体考点:(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此类题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这里我们着重探讨此类题在设题时命题人故意设置的六种错误类型,希望借此来洞悉此类题的解题技巧。
设误类型一:张冠李戴。
高考文言文文本大多是人物传记。
传记类文本定会涉及到人物、事件。
命题人在命题的时候,故意将事件涉及的人物替换成他人,这种设误类型即为张冠李戴,也称人物错位。
例:大兵至,军其东西门。
先是,朝廷遣将吴国定援宜兴,宜兴已危,不敢往,乃如安吉见良淳,愿留以为辅。
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
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杀汝。
”于是众号泣散去。
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
”良淳叱去之。
命家人出避,乃闭阁自刭。
有兵士解救之,复苏,众罗拜泣曰:“侍郎何自苦?逃之犹可求生。
”良淳叱曰:“我岂逃生者邪?”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
(2010高考辽宁卷)分析例句是否符合文意。
例句:赵良淳面临危难时能够舍生取义。
在安吉防守战中,吴国定打开南门让敌兵涌入,良淳见大势已去,让兵士逃生,令家人出避,自己却不愿逃命,自杀而死。
【解析】根据文本可知,让士兵逃走的是进城的敌兵(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杀汝”),不是赵良淳。
此项的错误就是张冠李戴。
设误类型二:事序颠倒。
文言传记中所叙事件几乎全部是多件事。
这些事情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别。
命题者将后发生的事情提到先发生事情的前面,这就造成了事序颠倒的错误。
例:已而瘗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
刘翁资遣甫之京师。
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
解密高考文言文分析归纳题

解密高考文言文分析归纳题山东高密康成中学郭秀娟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压轴题都是“文意理解题”,命题者构拟这类试题的错误项,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与分析之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识别。
为此,探究命题人错项设计的方法,无疑为我们突破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题”的误区提供了一条捷径。
归纳起来,命题人错项设计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六种:1、曲解词义2、对象错位3、时序倒置4、无中生有5、强加因果6、表述错误【错项设计类型】一、曲解词义所谓“曲解词义”,指命题者在设置干扰项时,故意对文言材料中某一词语(实词或虚词)错误地加以解释,从而导致叙述出错。
【高考典例】(2012年,天津卷第12题)D.薛雪行医救人很有成就,但盛年辞世,令人痛惜。
原文:子之大夫(祖父)一瓢先生(名医薛雪,号一瓢),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死的委婉说法)。
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
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译文:你的祖父一瓢先生,是一位不朽的医生,在活到高寿的时候不幸去世了,我正想着要收集记述他的概要事迹,用来使他永传不朽,可没想到你寄来的墓志铭中竟然没有一个字涉及医学,反而假托于和陈文恭先生讲学等等。
唉!从此一瓢先生不被传扬了!磨灭了!解析:选项中的“盛年辞世”错,原文中“高年不禄”一词的意思是高寿去世。
二、张冠李戴所谓“张冠李戴”,指命题者将“人物”与“事件”故意地进行错位搭配。
【高考典例】(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6题)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
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原文:萧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
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
授平江府观察推官。
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主持考试)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秦熺)就举,欲以属公。
”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
4 高考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题 ——了解十大命题设误点,五大角度细比对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选项] 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 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分析] 从时序颠倒的角度设误,“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 至孝之名”错,根据原文可知,作者最初并不知道李台州与其 母亲的事,直到李台州死后,在与丞相京公交谈中才知道李台 州母子之间的故事,才了解李台州至孝之名。
角度四: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
无中 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观
命题 设误
生有
以偏 概全
点等内容,致使选项的分析概括于文无据 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通过增加或删减 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故意扩大或 缩小判断对象的范围
辨析时应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是否有故
比对 意添加的而原材料中未涉及的词语或内容,或者筛查选
述与原文是否一致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典例演练] 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 误。 [原文] (2017·高考全国卷Ⅰ)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 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 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 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 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方法 项中有无漏掉原文关键词(尤其是表范围或程度的副
词)的情况
栏目 导引
[典例演练]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7.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
是否有误。
[原文] (2019·高考全国卷Ⅲ)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
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
语文初一下册文言文综合试题带解析1

语文初一下册文言文综合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少习骑,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长而益精/香远益清B.木兰乃易男装/ 移风易俗C.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愿驰千里足D.数建奇功/ 棹数小舟(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3)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是哪一句话?2.阅读以下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乙)刘羽冲,沧州人。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说②于州官。
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
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试题含解析1

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试题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段和诗歌,完成下面练习。
清白堂①记(节选)[宋]范仲淹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④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
②芟(shān):除草。
③扃(jiōng):关锁。
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⑤饵:吃。
⑥忝(tiǎn):玷污。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①绠不可竭________ ②三日而后汲视________ ③悦人襟灵________(2)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
(用“/”断三处)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4)结合《清白堂记》的相关内容,阅读王十朋的《清白堂》,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清白堂(南宋)王十朋钱清地古思刘宠①,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注释)①钱清:在绍兴市西北。
刘宠: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整治官吏,抚恤百姓,政绩卓著。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 一 步提 高 了 的 综 合 能 力 。 这 种 归
纳、 概 括 是 对 所 述 事 件 或 所 说 道 理
文严 格 地 对应 起 来 , 此题 较 易误 选 。
( 二) 夸 大 其 词 命题者在构拟 这类选项 时 , 常 常在 大 体 准 确 的概 括 、 分析中 . 夹 杂
一
进行综合 的判断或推 理 , 要 求 考 生
指命题 者在设置干扰项 时 . 故
我愿证明, 凡是行为善 良与高尚的人, 定佻因之而才 旦 当惠 难。
读 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新 空 间 ・复 习 备 考
本项 错 在 “ 郭 不 同 意 这 一 做 法” , 原文 写“ 价 按 本 路 提 点 刑 狱 宋 万年 阴与敌 境通 , 利所 鞫 不 同 , 由 是与浩意 不协 . 朝 廷 乃 徙 浩 知 金 州 兼永兴军路 经略使” , 其 中“ 利 所 鞫
或 许 就 会 获得 某种 提 示 。
果等 。
试题 的选 项通 常 是“ 三 对 一错 ” , 设 问 角度 基 本 是 选 误 , 四 个 选 项 大 多 依 原 文 的 先 后 顺 序 对 文 意 作 概 括 性 的转 述 和 分 析 ; 那 个 错 误 项 中 的 大 部 分 叙 述 一 般 还 是 符 合 文 意 的, 往 往 只 设 置 一 两 处 不 正 确 的 表
也就 根 本 谈 不 上 选 出 正 确 答 案 了 。
( 二) 要 能 够 以信 息 点 为 准 绳 , 以 此
去衡 量各个文句 , 排 除 与 信 息 点 不
相 合 的语 句 。 ( 三) 要 注 意 到 陈 述 对 象是否 与题干吻合 ( 是 否 说 的 是 无 关 的其 他 人 的 言 或 行 ) 。( 四) 要 注
表现 陶 澍 ‘ 实 心任 事 ’ 的一组 是 ” .
“ 能 具体 表现 ” , 那 么句① “ 总 督蒋
攸锯 荐 其 治 行 为 四 川 第 一 ” 说 的 是 蒋 攸 锸 赏识 陶 澍 , 不算“ 具体 表现 ” ;
、
筛选 文 中 的信 息
筛选 文言文 中的信息 , 要 求 考 生 在 理 解 文 章 的 基 础 上 能 够 对 文 章 内 容进 行 分 析 和 归 类 , 从 而 体 现 出对 文 意 理 解 的程 度 。对信 息筛 选 的考 查 , 最 常 见 的 方 式 是 挑 选 若 干 文句 ( 一般是 六句) 分 别编为 四组 .
够 体 现 周 颁 性 格 同 一 侧 面 的 一 组
“ 归纳内容 要点 , 概括 中心意 思” , 是 考 查 学 生 在 理 解 文 意 的 基 础 上
不 同” 指“ 利 州 方 面 的审 讯 结 果 与
此不 同 ” . “ 不 同” 并非 “ 不 同意 ” 的 意 思 。考 生 如 果 不 注意 把 选 项 与 原
述 作为干 扰 。 综观 2 0 1 2 年 高考 试题 ,
命 题 者 设 置 干扰 的方 法 主 要 有 :
( 一) 曲解 词 义
“ 从 不看望叔父 ” 夸大 其词 , 相
关原 文 为 “ 略不过叔 , 叔 亦 不候 。济 脱时过 , 止寒温而 已” , 其 中“ 略” 是
“ 几乎” 的意 思 。
产 生 隔 阂 。绍 兴 年 间 , 金 兵 屡 屡 犯
个考 点 : “ 筛选文 中的信息 ” 、 “ 归 纳
内容 要 点 , 概括 中心意思 ” 以及 “ 分 析 概括 作者 在 文中 的观 点态 度 ” 。
下面分而述之 。
一
词 。比如 2 0 1 2年 广 东 卷 第 7题
为“ 下 列 各句 编为 四组 , 都 能 具 体
二、 归 纳 内容 要 点 。 概 括 中 心
意 思
要 求 找 出 全 都 说 明 某 个 问 题 的 一
组 。而 2 0 1 2年 江 西 卷 考 《 元史 ・ 彻 里》 , 文本内容涉及 中心人物性 格 、 品质有别的两个方面 , 筛 选 信 息 的 题 型也随之改变 为“ 两两编 组” ( “ 分别 能 表现彻 里 ‘ 爱 护百 姓 ’ 和 ‘ 廉洁无私 ’ 的一组是” ) : 至于 2 0 1 2 年 辽宁 卷 的“ 以下 各组 句子 中 . 能
两 处 故 意夸 大 的 地 方 作 为 干 扰 。
如湖 北卷第 1 1 题 A项 ( 选文出自 《 世说新语》 ) :
王 湛 不 被 人 了解 . 连 侄 儿 王 济
也 曾 以 为叔 父 痴 呆 , 每 次去 祖 父 基
地祭祀从 不看望叔 父 . 见 面 不 过 寒
喧而 已。
l l I l 读 写 新 空 间 ・ 复 习 备 考
丈言丈分 析稼合题 解密
画 林 逾静
,
文 言 文 分 析 综 合 能 力 涉 及 三
意题 干 中有没 有“ 直接 ” 或“ 具体”
一
意 对 文 言 材 料 中 某 一 词 语 错 误 地 加以解 释 , 从而 导致叙 述 出错 。 如 全国大 纲卷 第 1 0题 c 项 ( 选 文 出 自《 宋史 ・ 郭浩传》 ) : 郭 浩、 吴 蚧 共 同破 敌 , 后 感 情
答 出某一论点立论 的根据 、 某 个 事
件发 生的原因 、 某 种 发 展 导 致 的 结
是” , 则 在 题 目命 制 上颇 见 新 意 。
解答信 息筛选题 . 应 注 意 以 下 几点 : ( 一) 必 须 对 信 息 点 有 个 清 楚 透 彻 的理 解 。如 果 没 有 弄清 信 息 点 的含 义 . 下面 的筛 选就 毫 无头绪 ,
宋, 二 人联 手 大败金 兵 : 吴举 劾 宋
万年 暗 中通 敌 . 郭 不 同意 这 一做 法 ,
被 调 往 金 州
句⑤ “ 澍见义 勇为 , 胸 无城府 ” 评价
陶 澍 的品 性特 点 , 也不 合要 求 。( 五) 当你 不 能 顺 利 地 作 出判 断 时 , 不 妨 仔细看看 下面供选择 的四个选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