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儿科学第九版人卫教材第四章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备课笔记

儿科学第九版人卫教材第四章儿科疾病诊治原则备课笔记The fourth chapter of the ninth edition of the Pediatric Science textbook of the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covers the principle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diatric diseases.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儿科学》教材第四章涵盖了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Understanding the principle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diatric diseases is essential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working with children.了解儿科疾病诊治原则对于从事儿童医疗保健的专业人士至关重要。
The chapter discusses the guidelines and considerations for diagnosing and managing various pediatric conditions, ranging from common illnesses to rare diseases.该章节讨论了诊断和治疗各种儿科疾病的指导方针和注意事项,涵盖了从常见疾病到罕见病的各种情况。
One of the key aspects covered in the chapter is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in pediatric diseases to prevent complications and promote children's health.该章节涵盖的重要方面之一是早期发现和干预儿科疾病的重要性,以预防并发症,促进儿童健康。
儿科病情的评估与处理

上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病毒引起,病程 一般持续1-2周。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 ,如退热、止咳等,同时注意保持室 内空气流通,多饮水,注意休息。
支气管哮喘
总结词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等 症状。
详细描述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治疗主要包括避 免过敏原、使用抗炎药物和缓解药物等。同时,加强锻炼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 式也有助于控制病情。
THANKS
感谢观看
02
病情评估
病史采集
询问患儿的年龄、性 别、出生史、家族史 等基本信息。
询问患儿的病程、症 状出现时间、伴随症 状及变化情况。
了解患儿的喂养方式 、生长发育情况、既 往疾病史及用药情况 。
体格检查
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面色、 呼吸、心率等基本体征。
检查患儿的体温、体重、身高 、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
营养不良可能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等 不良后果。预防营养不良的关键是提供均衡的饮食, 保证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 物质摄入。对于已经出现营养不良的患儿,应根据具 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补充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家长应积极 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帮助患儿尽快康复。
剂量控制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 避免过量或不足。
药物反应观察
密切观察宝宝对药物的反 应,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病情观察与记录
症状变化
留意宝宝的症状变化,如 体温、呼吸、食欲等,及 时发现异常情况。
记录病情
定期记录宝宝的病情状况 ,包括症状、体征、检查 结果等,以便分析病情进 展。
比较前后变化
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儿科疾病诊治原则儿科疾病的诊治原则是在保证孩子身体健康和促进其正常成长发育的基础上,尽快消除病因,缓解症状,并预防疾病的复发。
首先,儿科疾病的诊治应注重病因诊断。
儿童由于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外界环境更加敏感,易受感染等病因的影响。
因此,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辅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病因,为有效的治疗提供依据。
第三,儿科疾病的诊治应注意症状的缓解和体征的改善。
儿童由于表达能力较差,相对难以言明自己的不适。
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医生应重视家长和孩子的描述和反应,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判断。
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孩子的主观感受和体征变化,并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育情况选用适当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和不必要的刺激。
第四,儿科疾病的诊治应避免过度治疗和滥用药物。
由于儿童的器官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差,容易出现药物积累和不良反应。
因此,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慎重选择药物,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使用时间,并在治疗过程中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效果和保证孩子的安全。
最后,儿科疾病的诊治应注重预防和康复。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家庭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在儿科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医生需要注重预防和健康教育,帮助孩子和家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健和抗病能力。
总之,儿科疾病的诊治原则是病因诊断,关注生长发育,缓解症状,注意体征改善,避免过度治疗和滥用药物,注重预防和康复。
只有在综合考虑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才能确保儿童获得最佳的诊疗效果,并保证他们身体健康和正常成长发育。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添加标题
抗生素 既要掌握抗生素的药 理作用和用药指征,更
添加标题
使体内微生态紊乱,引起真 菌或耐药菌感染;对群体
添加标题
极为有害的影响。
14
在使用中必须重视其副作用:①短期大量使用可 肾上腺皮质激素 短疗程
掩盖病情,故诊断未明确时一般不用;②较长期 常用于过敏性疾病、重症
18
给药方法 根据年龄、疾病及病情选择给药途径、药物剂型和用药次数,
以保证药效和尽量减少对病儿的不良影响。 口服法 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病情需要可用鼻饲。
1. 注射法 注射法比口服法奏效快,但对小儿刺激大,肌肉注射 次数过多还可造成臀肌挛缩、影响下肢功能,非病情必需不 宜采用。静脉推注多在抢救时应用,根据年龄、病情控制滴 速。
27
五、伦理学 原则
病人应当享有治疗权、 知情权、不受伤害权、 自主权和隐私权,保护 和实现这些权利是医 学道德和伦理学基本 要求。
必须考虑儿科工作的特点和患儿及其家 属的心理、社会需要,在医疗过程中注 意与成人治疗的区别,需要加强伦理学 的视角,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会站在病人 的角度多为病人着想并且配合护理工作 者开展医疗工作,以规范化的医疗服务 于临床,以人性化的服务让病人满意、 放心,本着为患儿终身负责的精神,做 好每项医疗护理工作。
19
添加标题
在抗生素应用时间较长 时,提倡使用续贯疗法, 以提高疗效和减少抗生 素的副作用。
添加标题
外用药 以软膏多,也 可用水剂、混悬剂、粉 剂等。要注意小儿用手 抓摸药物,误入眼、口 引起意外。
添加标题
其他方法 雾化吸人常 用;灌肠法小儿采用不 多,可用缓释栓剂;含 剂、漱剂很少用于小龄 儿,年长儿可采用。
儿科学PPT课件

❖ 传染病接触史:疑似传染性疾病者,应详细了解 可疑的接触史;包括患儿与疑诊或确诊传染病者 的关系、该患者的治疗经过和归转、患儿与该患 者的接触方式和时间等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方法
• 态度和蔼、动作轻柔、注意保温 • 一般在患儿开始接受检查时进行 • 消除患儿紧张心理,顺序灵活掌握 • 安静时先检查心肺听诊 • 危重儿先抢救,后全面检查
心脏杂音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心脏检查注意事项
▪ 安静、光线/室温适当 ▪ 被检者取卧位 ▪ 医生站在其右侧 ▪ 适耳的听诊器 ▪ 按规范检查手法检查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内容
• 腹部检查
– 视诊:腹部形态,有无膨隆、舟状腹、胃肠型、 蠕动波及腹壁静脉曲张,新生儿注意脐部有无 出血、分泌物、炎症及脐疝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内容
• 一般测量和外表 • 皮肤和皮下组织 • 淋巴结 • 头、颈、胸、腹部 • 脊柱和四肢 • 肛门和外生殖器 • 神经系统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内容
• 一般测量
– 体温测试不少于5分钟,正常腋下温度为 36℃~37℃
– 呼吸、脉搏在安静情况下计数 – 血压袖带宽度应为上臂长度的1/2~2/3 – 体重准确测量 – 身长:3岁前用量板测量
语气来诱导家长主观期望的回答,否则会 给诊断造成困难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内容
一般内容,主诉,现病 史,个人史,既往史, 家族史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内容
• 一般内容 • 正确记录患儿姓名、性别、年龄(采用实
际年龄:新生儿记录天数、婴儿记录月数、 一岁以上记录几岁几个月)、种族、父母 或抚养人的信息、病史叙述者与患儿的关 系及病史的可靠程度
儿科疾病诊治原则—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儿科学课件)【17页】

⒋个人史
包括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根据不同的年
龄和不同的疾病在询问时各有侧重详略。 ①出生史 ②喂养史 ③生长发育史
⒌既往史 包括既往患病史和预防接种史。 ①既往患病史∶详细询问既往患过的疾病、患病时间和
⒎传染病接触史 疑为传染性疾病者,应详细了解可疑的接触史,包括患
儿与疑诊或确诊传染病者的关系、该病人的治疗经过和转归、 患儿与该病人的接触方式和时间等。了解父母对传染病的认 识和基本知识也有助于诊断。
二、体格检查
为了获得准确无误的体格检查资料,在采集病史时要创造 一种自然轻松的氛围,以尽可能取得患儿的合作,而医生的表 现是决定父母和(或)孩子合作程度的主要因素。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儿科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记录在内容、程序、 方法以及分析判断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故在要求上 与成人有一定差别。熟练掌握与此有关的方法和技巧, 是开展儿科临床诊疗工作的基础。
病史采集要准确。其要点是认真听、重点问,关键是从 家长或监护人提供的信息中发现对病情诊断有用的线索。在 病史询问过程中态度要和蔼亲切,语言要通俗易懂,不可先 入为主,尤其不能用暗示的语言或语气诱导家长主观期望的 回答。
㈠体格检查注意事项 ㈡检查方法
㈠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 建立良好的关系。
⒈询问病史时就应该开始和患儿
⒉为增加患儿的安全感,检查时应尽量让患儿与亲人在 一起,检查者顺应患儿的体位。 ⒊检查的顺序可根据患 儿当时的情况灵活掌握。
⒋检查过程中既要全面仔细,又要注意保暖,不要过多暴 露身体部位以免着凉,还要照顾他们的害羞心理和自尊心。 ⒌对急症或危重抢救病例,应先重点检查生命体征或与疾病有 关的部位,全面的体格检查最好在病情稍稳定后进行,也可边 抢救边检查。 ⒍小儿免疫功能差,为防止交叉感染,应勤 消毒。
儿科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儿科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儿科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内容预览:1、诊断规范(1)医师熟练掌握本专科疾病疾病诊疗规范和诊疗指南。
(2)诊断依据必须符合诊疗规范。
(3)一般病例由主管医师诊断,疑难病例由主治或主治以上医师确诊。
(4)重大疾病或特殊病人须会诊讨论确诊。
(5)死亡病例应全科讨论确立最后诊断和死亡原因。
(6)非本科疾病诊断不明时,须由专科医师会诊确定。
(7)特殊或有创检查须副主任以上医师批准,诊断性治疗由科主任审批。
(8)普通病例三日内确诊,疑难病例原则上7日内确诊。
(9)禁止滥用检查手段和过度检查行为,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临床检查。
(10)有创检查需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认可。
(11)按时完成入院常规检查:必须做的常规检查入院后三天内完成,必须的特检五天内完成,危急重病人的必要检查急诊完成。
2、治疗规范(1)医师熟悉本科疾病治疗常规和疗效标准。
(2)一般病例治疗方案由主管医师制定,疑难危重病例治疗方案由主治或主治以上医师制定。
(3)非本科疾病治疗效果不佳时,须由专科医师会诊确定治疗方案。
(4)重大疾病和特殊病人治疗方案应会诊讨论决定,必要时实施多科联合会诊。
(5)治疗方案和主要治疗措施有明确记录。
(6)有创性治疗措施应由上级医师审批。
(7)造成器官功能损害的治疗措施须经科主任和医务科审批。
(8)修改治疗方案应有上级医师指示。
(9)因治疗出现的副作用应明确记录并报上级医师。
(10)主要治疗措施应在确诊后及时实施。
(11)禁止滥用药物或过度操作(按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激素类药物及血液制剂)。
(12)抢救病人时,值班医师应立即到达现场开展工作并报告上级医师,二线医师15分钟内到达现场,需要会诊讨论的应于1小时内实施。
(13)抢救病例须经上级医师指导,重大抢救由科主任直接指导,多科抢救由院医务科协调。
(14)抢救记录应于抢救完成后6小时内完成。
手术科室治疗规范(1)认真执行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管理规范,严禁超越权限实施手术。
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一、儿科疾病的诊断原则儿科疾病是指婴幼儿和儿童时期所发生的各类疾病,这些疾病的诊断需要特殊的方法和标准。
正确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以下是儿科疾病诊断的原则:1.详细询问:医生首先要向家长或孩子了解具体的就诊主诉以及临床表现,包括出现时间、程度、频率等信息,以便进行初步判断。
2.仔细观察:医生在面对患儿时应该注意观察其有无异常情况,包括面色变化、精神状态、呼吸音等,进一步辅助判断可能的疾病类型。
3.体格检查:医生需要对患儿进行全面而系统的体格检查,包括量体温、测血压、听心肺音等项目,对于某些常见的儿童特有部位如头颅、腹部等也需进行专门检查,并充分记录观察结果。
4.实验室检查:根据临床观察和初步诊断,医生可考虑进行一些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液分析、肝功能检查等,以帮助确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5.辅助检查:对于症状不明显或需要排除其他潜在疾病的情况,医生可以选择进一步辅助检查方法如X光、超声波、放射性核素显像等。
二、儿科疾病的治疗原则儿童具有生理发育未完全成熟以及对药物反应差异较大等特点,因此儿科疾病的治疗是与成人有所不同的。
以下是儿科疾病治疗的原则:1.个体化治疗:每个孩子都有其特殊性,医生应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生长发育状态、身体健康情况等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遵循安全和有效性原则:当选择药物治疗时,医生需考虑药物是否安全且有效,注意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并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和疗程。
3.注意营养与护理:对于某些疾病,特别是营养不良、消化系统疾病等,医生应重视营养支持和相关的护理,以促进患儿康复。
4.重视家庭环境:儿童健康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医生需关注患儿所处的家庭背景、教育方式等,并在治疗过程中积极引导家长参与治疗。
5.预防为主:对于一些可预防的儿科常见病如麻疹、百日咳等,医生应努力推行预防接种工作,减少潜在感染风险。
总结:针对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我们需要进行详细询问和仔细观察患儿临床表现、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并根据初步诊断结果进行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母用药
慎用阿托品、苯巴比妥、水杨酸盐等
新生儿、早产儿用药
磺胺类、维生素K3——高胆红素血症 氯霉素——灰婴综合征
药物治疗原则
给药方法 口服:最常用 注射:奏效快,非必须不采用 外用;防止误入眼、口 雾化、灌肠、塞肛
药物治疗原则
药物剂量计算 按体重:最常用、最基本 按体表面积:更准确 按年龄计算:简单易行 从成人剂量折算:不常用
血功能
肾上腺皮质激素
适应症:过敏、重症感染、肾病、哮喘、 化疗
副作用:水痘患儿禁用
退热药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阿司匹林
镇静止惊药
根据病情选用相应药物 苯巴比妥、地西泮、水合氯醛
镇咳止喘药
婴幼儿一般多用祛痰药,不用镇咳药 提倡雾化吸入 新生儿、小婴儿慎用止喘药
止泻药与泻药
腹泻患儿不主张用止泻药 小儿便秘一般不用泻药
病史采集
一般内容 姓名、性别、年龄、种族、出生日期 父母情况 病史陈述者和可靠程度
病史采集
个人史 出生史:孕期、分娩、生产、Apgar评分 喂养史: 生长发育史:体格、心理、行为、学习
病史采集
既往史 患病史:包括过敏史 预防接种史 系统回顾?
病史采集
家族史 母亲分娩情况、同胞健康情况
体格检查
一般测量 体温、呼吸、脉搏、血压 体重、身长、头围、胸围
体温
腋下:36~37℃ 口腔:37℃ 肛内:36.5~37.5℃ 耳内
血压
袖带:上臂长1/2~2/3 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收缩压(mmHg)=年龄(岁)×2 +80 舒张压(mmHg)= 2/3收缩压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 护理原则 ▪ 饮食治疗原则 ▪ 药物治疗原则 在组织内的分布因年龄而异 小儿对药物的反应因年龄而异 肝脏的解毒功能不足 肾脏的排泄功能不足 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药物治疗原则
药物选择 依据小儿年龄、病种和病情选择药物,
同时考虑小儿对药物的特殊反应和药物的 远期影响。
抗生素
合理应用:掌握适应症 避免滥用:过量、长期使用 注意毒副作用:耳毒性、肾毒性、抑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