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同步练习:第2单元 推荐作品]

合集下载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训练题(解析答案配套) 专题二:压缩语段(整理精校版)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训练题(解析答案配套) 专题二:压缩语段(整理精校版)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训练题(解析答案配套) 专题二:压缩语段高考二轮复习1031 16:07::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训练题(解析答案配套)专题二:压缩语段1.下面是一段关于“网络水军”的文字,请简要概括“网络水军”的四个特点。

(4分)“网络水军”即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

“水军”大都是隐藏身份的网民,大都“穿马甲”和雇佣者交易,其活动难以掌控。

版主把主帖发出去后,获得广大的“网民”的注意,进而营造出一个话题事件,所有网络公关公司都必须雇佣大批的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人员来为客户发帖回帖造势。

2015届高考模拟1月3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谨防民意制造者利用网络推手误导舆论”的署名文章,批评“网络水军”制造“民意病毒”,指出“民意病毒”利用和裹挟健康民意,不仅伤害广大网民的感情,也损害网络表达民意的健康肌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主要应明确语段是从哪些角度来陈述问题的,这就要求考生将语段划分层次,再结合每层的关键词来概括特点。

答案:灵活性、不可控性、零散性、制造“民意病毒”(每点1分,顺序1分)2.下面是某论文的摘要内容,请根据其主要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

(4分)近年高考的议论文写作存在“材料老套,机械堆砌,议论不深”和“文章,思维幼稚,逻辑混乱”两大突出问题。

笔者由写作的“双重转化”理论反观写作指导思想,提出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通过假设、意义分析等方法有效地分析材料来治“标”,通过适当学习逻辑知识,掌握由果溯因、一分为二、发展变化的基本逻辑思维方法来治“本”的提升策略,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训练题(解析答案配套) 专题一:扩展语句(整理精校版)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训练题(解析答案配套) 专题一:扩展语句(整理精校版)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训练题(解析答案配套) 专题一:扩展语句高考二轮复习1031 16:07::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训练题(解析答案配套)专题一:扩展语句1.请大胆想象,写一段富有启发性的话,其中必须包含“文章”、“改变”和“镜子”三个词语。

(不超过60字)(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做题时要发挥想象,将“文章”、“改变”与“镜子”联系起来,要找到三者之间的联系,可以运用比喻的修辞,还要写出阅读文章的一些感悟。

答案:(示例)好文章就像一面镜子,你如果看的总是镜子的款式,而不是走过去照照自己内心的话,那么,你永远不会有什么改变。

(运用三个词语,主题明确得2分,语言流畅、富有启发性得2分)2.根据王维的诗句“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70字。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扩展语句,是对诗句的意境进行合理的想象,并运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这类题目不是要求翻译诗句,考生作答时要有适当的想象与补充,而且想象的应是诗句中不可能具有的,应本着“因文想象”的原则,不可凭空自语。

答案:(示例一)在深山里有一间小屋,有人坐在屋中。

晚上下起了雨,窗外树上的果子被雨打落在地。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形声字和形似字的读音》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形声字和形似字的读音》

2 形声字和形似字的读音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星宿./乳臭.搭讪./赡.养费粗犷./旷.日持久B.着.实/酌.量砾.石/沥.青路鞭挞./纷至沓.来C.呜咽./奖掖.瞋.目/撑.门面诘.难/殚精竭.虑D.畜.养/体恤.锁钥./管弦乐.迸.发/屏.气凝神解析:B A项,xiù,shàn,ɡuǎnɡ/kuànɡ;B项,zhuó,lì,tà;C项,yè, chēn/chēnɡ,jié;D项,xù,yuè,bènɡ/bǐnɡ。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芳菲./菲.薄狙.击/拮据.金瓯.无缺/呕.心沥血B.背.篓/背.阴乘.机/惩.罚毁家纾.难/自出机杼.C.薄.饼/薄.面央浼./分娩.笑语朗.朗/书声琅.琅D.坊.间/牌坊.远岫./柚.子不卑不亢./引吭.高歌解析:C C项báo/bó,měi/miǎn,lǎng/láng;A项fēi/fěi,jū/jū,ōu/ǒu;B项bēi/bèi,chéng/chéng,shū/zhù;D项fāng/fāng,xiù/yòu,kàng/háng。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鸡肋.(lèi) 蛮横.(hènɡ)不着.边际(zhuó) 大楷字帖.(tiè)B.内讧.(hònɡ) 哂.笑(shěn)断壁残垣.(yuán) 不落窠.臼(kē)C.惊悚.(sǒnɡ) 愤懑.(mǎn)怙恶不悛.(quān) 狼奔豕.突(shǐ)D.处.理(chǔ) 括弧.(hú)唾.手可得(tuò) 不胫.而走(jìnɡ)解析:C 本题主要针对形声字来考查。

北京市东城区2015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5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语文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10小题,共3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10题。

【材料一】中药命名的文化意蕴?厚朴?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书称其因?本质朴而皮厚?得名。

但这看似简单的药名却实在不简单。

厚,是淳厚的厚;朴,是质朴的朴。

淳厚与质朴是中国人一向赞美的品德,巧妙地落在了一味药草上。

在数千种中草药中,有很多这样粗看自然质朴,细品却韵味十足的药名。

“百合”的意趣医圣张仲景的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中记录了这样一种病:患病者精神、饮食、行动皆异于常人,沉默少言,欲睡难眠,不思饮食,此为?百合病?。

中医认为这个病多由心神失养,或情致不调等引起。

治疗这个病常用?百合?为主药,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病情及时调整。

那么,?百合?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说来没什么稀奇,罗大佑歌中的?野百合?和近年被阿宝唱响的?山丹丹?就是这味百合良药。

娇艳的百合花在山野蓬蒿.中亭亭玉立,其生于地下的鳞茎由近百块鳞瓣抱合而成,古人将其视为?百年好合?的吉兆,花也因此得名。

不过,治疗百合病的不是美丽的花朵,而是那抱合的鳞茎。

百合具有滋阴润肺、镇静安神之功效,在中医看来,精神、情绪上的问题,就要用?百合?去治。

因此,就有了百合病是?因以百合为主药才得名?的说法,百合也有了?因治百合病才叫百合?的另一种得名原因。

中草药中,像百合一样拥有美妙、独特的名字的还有很多。

比如《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将一种主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的?玉竹?列为上品,但此草并非竹类,它还有个名字叫?葳蕤..?,有华美之意。

不过,?玉竹?之名更雅。

李时珍说?其叶光莹像竹,其根长而多节?,故名玉竹。

药名的诗情比起西药以化学分析为起点命名的科学和理性,中药本草的命名则大都感性。

有的药名本身就极富诗意,成为可以寄喻.情思的对象。

江苏省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章 古诗鉴赏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1

江苏省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章 古诗鉴赏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1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1(用时:45分钟满分:5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2012·天津)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没有那么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________着的却是一股青春的朝气。

②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________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

③我们相隔的不是几小时的车程,而是一整块大陆,就像歌里所唱的,用我的晚安陪你吃早餐,但是________也隔不断彼此的思念。

A.萌动调剂地久天长B.涌动调节地久天长C.萌动调节山长水远D.涌动调剂山长水远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

“萌动”的意思是“(植物)开始发芽,比喻事情刚起头”。

“涌动”的意思是“呈现出某种动态的现象”。

根据语境,“绿”已经是“生机盎然”的状态,与“萌动”相比,“涌动”更为合适。

“调节”的意思是“从数量上和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多用于水量、风力、温度、气候、物价等。

“调剂”的意思是“侧重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多用于人员、力量、生活、物资、精神等。

此处的使用对象是“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所以用“调剂”。

“地久天长”的意思是“历时悠久或爱情永久不变”。

“山长水远”的意思是“山水阻隔,道路遥远”。

根据语境,“相隔的”“是一整块大陆”,强调的是一种空间距离,所以应用“山长水远”。

2.(2012·湖南)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________,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B.小院地偏人不到C.门巷深深过客稀D.寒气偏归我一家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

这首诗的前两句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画:开到一半的石榴花鲜艳欲滴,与浓绿的叶子相得益彰;风雨欲来,苍翠的槐树影子更为深沉,体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

湖北省仙桃中学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指导资料 0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

湖北省仙桃中学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指导资料 0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规律总结】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的数量较大,而且常常多义,用法较灵活,因此,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的含义就成为阅读文言文的第一个难关。

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推断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含义的关键。

推断文言实词的一些基本方法:一、联想推断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例如:不以外夷见忽。

[简析]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

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初来时,府吏见叮咛”来推断。

“见”是第一人称代词“我”之意,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

“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

也可以联想成语推断。

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例如: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简析]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

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

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

④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二、语言结构推断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

例如: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简析]①句从句式结构来看,属于对仗,“忠”和“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忠”和“贤”同义,那么“用”和“以”同义,故“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

②句从句式结构来看,也属于对仗句,“六国”与“秦”相对,“灭”与“族”相对,由此可推知,“族”就是“族灭”的意思。

江苏省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章 古诗鉴赏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3

江苏省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章 古诗鉴赏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3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3(用时:45分钟满分:5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标点,散落文字下角,或者后边。

对文章而言,读者________一点,忽略它们,一扫而过,也________。

标点看似文字的随从。

其实不尽然,用好标点会________文字,给文字以灵性。

A.轻狂无伤大雅激发B.轻慢无伤大雅激活C.轻慢无关痛痒激发D.轻狂无关痛痒激活答案 B解析“轻慢”指对人或物不敬重,态度傲慢。

“轻狂”指非常轻浮。

“无伤大雅”指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

“无关痛痒”指与本身利害无关或无足轻重。

“激活”指刺激机体内某种物质,使其活跃地发挥作用。

“激发”指刺激使奋发。

2.下列对联中,最适合祝贺学校科技节开幕的一项是(3分)()A.喜看杏坛添秀色,乐闻木铎振新声B.能歌善舞心弄巧,长书工画指生花C.披文入理游胜景,穷天究地探迷宫D.架集古今书万卷,柜藏中外帖千函答案 C解析A项适用于学校门联。

B项适用于艺术节。

D项适用于书店。

3.下列各项中每对诗句,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A.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B.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C.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D.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答案 D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关于枫桥,我不但读过张继的诗,还看过好些刺绣和绘画的《枫桥夜泊图》。

我想象____________;我想象____________;更想象着____________。

假如在月落乌啼的寒夜,霜风如削,江上闪烁着星星的渔火:______________。

我仿佛都似曾相识,自己且俨然是客舟中独对孤灯、辗转不寐的旅人。

①寒山寺的梵宇,矗立在丛树之间,钟楼高耸天际②那枫桥高耸的弓影,流水潺潺,有一二客船在桥畔停泊③钟声如缕,悠然从水上飘来,会叩醒舟人的客梦,唤起他在人生旅途上的漂泊的悲哀④那云水苍茫、烟波浩渺的秋江,沿江的红树沉醉在夕阳影里A.①④②③B.①③④②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答案 C解析本题是对张继《枫桥夜泊》意境的再现,只要对原诗较为熟悉,注意语句之间的过渡与照应,就能很容易选出答案。

江苏省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章 古诗鉴赏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2

江苏省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章 古诗鉴赏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2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2(用时:45分钟满分:5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________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②建立国家荣典制度表彰雕刻艺术家,设立雕刻文化艺术基金鼓励创造精品,________解决雕刻文化改革中的社会保障问题。

③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________,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A.坦陈从而灵心慧性B.坦陈进而灵心慧性C.坦承从而妙手偶得D.坦承进而妙手偶得答案 C解析坦陈:坦率地陈述,重在陈述。

坦承:坦白地承认,重在承认。

根据语境,应为“坦承”。

从而:连词,重在表目的和因果关系。

进而:连词,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重在递进关系。

从语境看,是表示因果关系。

妙手偶得:技艺高超的人,偶然间得到的灵感或作品。

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偶得:偶然得到。

妙手:技艺高超的人。

灵心慧性:强调聪颖的天资。

从语境看,此处更强调偶然得到佳作。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这家公司的利润近三个季度来一直下滑,根本原因是公司经营理念落后,产品质量下降造成的。

B.大范围的雾霾使长三角地区变得“灰头土脸”,南京、无锡等地空气质量达重度污染程度。

C.虽然情感生活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但谁又能否认它不是我们整个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呢?D.《时代周刊》认为曼德拉是这个世界最接近圣人、最具有宽恕美德,这种宽恕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极其珍贵。

答案 B解析A项结构混乱,删去“造成的”或“根本原因”。

C项不合逻辑,“谁又能否认它不是”改成“谁又能否认它是”。

D项成分残缺,在“美德”后加“的人”。

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部分,语言表达恰当的一项是(3分)()A.“恒春”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广告语:走进“恒春”,明媚一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推荐作品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辋.(wǎng)川 东菑.(zī) 朝槿.(jǐn) B .危樯.(qiáng) 铜钲.(zhâng) 西崦.(yān) C .饷.(xiǎng)春耕 初霁.(jì) 荠.(qí)麦 D .怆.(cāng)然 豆蔻.(kîu) 窥.(kuī)江 【答案】 A(B 钲:zhēng,C 荠:jì,D 怆:chuàng)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 )A .淳熙丙申..至日 丙申:就是指冬至这一天 B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戍角:驻军的号角声 C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重:着重 D .渐黄昏清角吹寒..吹寒:吹出了寒气 【答案】 B(A 丙申:指年,至日指冬至这一天;C“重(chïng)”,应为“重新,又”;D 吹寒:在寒风中吹着)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积雨空林烟火迟.太子迟.之 B.⎩⎪⎨⎪⎧ 危.樯独夜舟危.乎高哉C.⎩⎪⎨⎪⎧ 名.岂文章著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D.⎩⎪⎨⎪⎧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从径道亡【答案】 B(两个“危”字都当“高”讲。

A.迟:①晚,②以……为迟。

C.名:①名声,②叫做。

D.怀:①心情,②怀中揣着)4.下面对《积雨辋川庄作》颔联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述夏木茂密,境界幽深。

B .水田与白鹭两种景象互相映衬、配合,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形成色彩浓淡的差异。

D.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取动态,一取声音。

【答案】B(无“画中有诗”)5.下面对《旅夜书怀》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两联写景,诗眼在“独夜舟”三字上,其余全属烘托。

舟泊于岸,所以首句写岸,次句写舟。

称“独舟”者,仅此一舟之谓也;“夜”,用于点明泊舟时间。

这两句勾画了这样一个境界:河边孤零零地泊着一只小船,桅杆高耸;岸上只见小草,不见人家,冷寂得很。

B.第三、四句承“夜”字写诗人所见景色: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

这难免使诗人感到,在这样的境遇中,一叶小舟显得何等孤单、渺小,它的命运可以听凭大自然的摆布;而江水的奔流更使他联想到时光的迅速消逝……C.后四句即景抒怀: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

“官应老病休”是说官职本来应该因自己年老多病而罢休。

对此诗人并未有什么不满。

D.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

此诗鲜明深刻地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

【答案】C(“官应老病休”本是反话,诗人的本意是说官并非因“老病休”,此句表现了诗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赏析姜夔的《扬州慢》一词,仔细品味词句,回答下列各题。

6.对词中表现“黍离之悲”的诗句所作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A.“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一个“名”字,表明扬州是人们向往的大都市;“竹西佳处”,以杜牧诗句进一步表明扬州的声名远播。

总之,开篇8字,即写出耳闻目睹的扬州繁盛景象。

B.“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引杜牧诗句,想象往昔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热闹兴旺;“尽荠麦”,则表明今日映入诗人眼帘的,竟是一片荒凉。

C.“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诗人赋物以人格化,一个“废”字,深刻揭露金兵罪恶的铁蹄对扬州的践踏,对繁华的破坏;如今连水和树都憎恶侵略战争,更况人乎?D.“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如果说上面所写均是视觉与感觉形象的话,此句则写了听觉与感觉——一座空城,更映衬出“清角吹寒”的凄冷和荒凉,更凸现了“黍离之悲”的主题。

【答案】A(A项的表述,不符合试题的要求——试题要求“表现《黍离》之悲”,而本项所表述的则是昔日扬州的繁华,可见与题意相悖;再者,昔日的繁华,完全是诗人想象中的境界,但本项中却用了耳闻目睹....一词,显然错位了)7.对《扬州慢》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扬州在隋、唐、北宋,确为淮左名都,以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与“杜郎俊赏”可证;但在南宋初年,竟遭金兵两次洗劫,“都在空城”今昔对比,诗人“黍离”之悲便油然而生,从而表达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B.写作《扬州慢》时,姜夔才21岁,可谓风华正茂之时,词人的知识积淀,与对现实的观察,撞击出心灵的火花,使词章显现出他横溢的才华,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C.表现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和伤感,本是个大主题,词人则以扬州为点,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想象中的昔日繁华图景与今日目睹的残破现象对接起来,让读者似乎听到了那破碎山河的呼唤!D.诗人极善于以独特的眼光选材,极善于摘取所闻、所见、所感的细节来开掘出大的主题。

比如,为了凸显“空城”这个“词眼”,姜夔选取的素材是:荠麦,胡马,废池,豆蔻,青楼,二十四桥以及桥边红药……【答案】D(D项对词人的评价,其观点准确无误;但例证却纰漏甚多,如“胡马”、“豆蔻”、“青楼”,如何证明“空城”)8.下面对《长相思》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此时离故乡并不太远,只是走过了一段山,一段水。

第三句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B“ 夜深千帐灯”,夜深人静,帐篷里点上了灯,“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思乡之意更浓。

C. 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的孤寂情怀。

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祥和。

D.“故园无此声”卒章显志,表现了军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答案】A(“山一程,水一程”说明离故乡之远)二、语段精读阅读这首诗,回答问题。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9.这首诗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拟人、比喻、对偶。

10.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景与叙述相结合。

前三联以写景为主,后一联以叙述为主。

1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诗人出巡路上的喜悦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第12题。

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思乡之情。

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4题。

己亥岁①(二首录一)曹松泽国②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③。

凭君莫话封侯事④,一将功成万骨枯。

[注] ①己亥岁:指唐末乾符六年。

②泽国:指江汉流域。

③樵苏:打柴割草。

④封侯事:乾符六年,镇海节度使高骈在镇压黄巢起义军中以“功在杀人多”而封赏。

13.从首联的“战图”上,你能联想到怎样的社会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江汉流域被绘入“战图”是委婉的说法,由之我们可以想象到战乱蔓延、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社会现实。

14.末句为何触目惊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句揭示了这样的事实:将军封侯是靠杀人如麻、士卒牺牲的代价换取的。

并且此句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一”与“万”、“成”与“枯”的对照,皆令人触目惊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相思李煜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5.词中“相思枫叶丹”与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都写了枫叶,两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李词通过“枫叶丹”来写秋之深,进而烘托相思之愁;杜诗用春天的“二月花”来衬托枫叶,一扫常见的凄凉暗淡,透露出欣喜昂扬之情。

16.词的下片“菊花开,菊花残”两句对表现主题有哪些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点明时令是秋季,从花开到花落的时间长,说明相思之久;②用“残”字渲染萧瑟冷清的气氛,衬托愁苦的心情,花开无人赏,花落无人怜,借花烘托思妇的孤寂凄苦。

(答出两点即可)四、高考热点17.请用15字以内的一句话概括以下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并提出相关建议。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219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当下的电视娱乐节目,71.0%的受访者认为“大多不适合”孩子观看,另有18.3%的人认为“大多都适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