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米和毫米》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6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6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1一说教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
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________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
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
例如教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ppt课件

一幢楼房高 大约21( 米 )
一支笔长
一只鞋长
大约14(厘米) 大约3( 分米 )
一盒牛奶高 大约80(毫米)
一棵大树高 大约9( 米 )
一部手机厚 大约9( 毫米 )
量出下面图形每条边的长。 (40)毫米
(30)毫米 (25)毫米 (25)毫米
(30)毫米
(30)毫米
(40)毫米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你知道我有多高吗?
3 ( 米)
10厘米
在直尺上指出1分米有多长。
1分米
10
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1分米。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也是1分米?
0 1厘米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分米
米和分米有什么关系呢?
1米
1米=(10)分米
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 你有什么发现?
1厘米中间每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1毫米
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 米有多少毫米。 1毫米10个11毫厘米米
1厘米=( Βιβλιοθήκη 0)毫米6毫米5角硬币的厚 度大约是1毫 米。
身份证的厚度 大约是1毫米。
10张纸的厚度 大约是1毫米。
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
(35)毫米 (28)毫米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认识分米和毫米”,及评析

认识分米和毫米1. 引言度量长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测量活动之一。
在度量长度时,分米和毫米常常被用来衡量较小的物体或者非常精确的尺寸。
本文将介绍分米和毫米的定义、使用场景以及它们在度量系统中的地位。
2. 分米的定义和用途分米是长度单位,符号为dm。
分米是米制长度单位中的一种,它是米的十分之一。
与其它长度单位相比,分米的量级稍大一些,因此常用于测量较大一点的物体或者较长的距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分米来表示一些物体的尺寸或者距离。
例如,我们可以用分米来测量桌子的宽度、书架的高度或者一个房间的长度。
此外,分米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制造业等领域中,用来测量和设计各种物体的尺寸。
3. 毫米的定义和用途毫米是长度单位,符号为mm。
它是米制长度单位中的一种,更小的一个单位。
毫米是米的千分之一,相对于分米,毫米的量级更小,因此更适合用来测量较小或者较精确的尺寸。
毫米常常被用于测量微小物体的尺寸,例如细菌的大小、电子器件的尺寸等。
此外,毫米也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医学领域、科学研究等方面,用来测量和记录各种微小物体的尺寸。
4. 分米和毫米在度量系统中的地位分米和毫米都是米制长度单位中的一部分,它们与其他米制长度单位(如米、千米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度量系统。
这个度量系统有以下特点:•互相转换:分米和毫米之间存在着固定的换算关系,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进行互相转换。
具体而言,1分米等于10毫米,1毫米等于0.1分米。
这种转换关系使得我们可以方便地在不同单位之间进行换算。
•分级尺度:米制长度单位以10为基数进行分级,从而构成了一个十进制的度量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分米和毫米的数量级分别比米大和比米小,以满足不同测量需求。
•应用广泛:分米和毫米作为米制长度单位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行业中。
无论是日常生活的衡量,还是专业领域的测量和设计,分米和毫米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 结论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对分米和毫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分米和毫米认识分米和毫米

分米在测量较大空间、建筑物、道路等方面得到 广泛应用,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分米可以用于表 示房间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
此外,分米和毫米还可以用于表示时间、重量等 其他物理量,例如分可以用于表示分钟、小时等 时间单位,克可以用于表示较轻物体的重量等。
04
分米和毫米的测量
使用测量工具
尺子
用于测量长度、宽度和高度。
06
分米和毫米的练习题
填空题
总结词
分米和毫米都是长度的单位,分米是100 毫米,1分米等于10毫米。
VS
详细描述
分米和毫米都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用 于测量物体的尺寸。1分米等于100毫米 ,因此分米是10倍的毫米。
选择题
总结词
选择题通常会给出一些物品或尺寸,让用 户选择最合适的长度单位。
详细描述
选择题通常会给出物品或尺寸,并给出几 个不同的长度单位供用户选择。用户需要 根据物品或尺寸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长度 单位。
应用题
总结词
应用题通常会给出一些实际场景,让用户计 算物品的尺寸或数量。
详细描述
应用题通常会给出实际场景,如一个房间的 长度、宽度和高度,让用户计算房间的面积 或体积。或者给出一些铅笔的长度和直径,
量尺
用于测量面积。
量杯
用于测量液体的体积。
电子秤
用于测量重量。
测量实例
使用尺子测量书本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使用量尺测量地面的面积。
使用量杯测量牛奶的体积。 使用电子秤测量水果的重量。
05
分米和毫米在生活中的应 用
分米和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 分米和毫米是长度单位,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分米是较长的长度单位,通常用于测量比较大的物体或距 离,而毫米是较短的长度单位,常用于测量比较小的物体或 细节。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与米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使用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2. 分米和毫米与米的关系3. 分米和毫米的测量方法4. 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与米的关系,学会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熟练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米尺、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2. 学具: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长度单位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与米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长度测量案例,让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的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分米和毫米相关的测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2. 分米和毫米与米的关系3. 分米和毫米的测量方法4. 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测量课本的长度,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2. 测量课桌的高度,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3. 测量铅笔的长度,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了它们与米的关系,并能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的设计导入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分米和毫米》是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测量基础,对厘米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对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理解不够,对长度测量的精确度把握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操作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并能够灵活运用换算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测量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商品的长度,引发学生对长度的关注。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分米和毫米。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米和毫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然后讲解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测量工具测量课本上的物体长度,并记录数据。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分米和毫米》课件PPT

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10厘米就是1分米, 20厘米就是2分米。
1分米
0 1厘米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分米 =10厘米
1米里面有10个1分米。 1米=10分米
●
大约1厘米 不到1厘米
6个小格
●
●
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 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
(35)毫米
(28)毫米
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铁钉长 床长 大米宽 黄瓜长 2( 厘米) 2(米) 2(毫米) 2(分米)
下面三条线段哪条最长?先互相说 一说,再量一量。
30毫米
40毫米
35毫米
小明的日记 2005年3月28日(星期二) 天气:小雨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 间,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 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毫米,上学路上我看见 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 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 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 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画一画:
(1)30毫米
(2)2厘米5毫米 (3)1分米来自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银行卡和电话 卡的厚度大约 是1毫米。
10张纸的厚度 大约是1毫米。
●
米用“m”表示 ● 分米用“dm”表示 ● 厘米用“cm”表示 ● 毫米用“mm”表示
用大拇指和食指比画出1分米大 分米 约有多长,1毫米大约有多长。 毫米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6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6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3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的第1课时,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能力目标: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毫米、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
四、教法和学法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如下方法:(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教师利用直观教具(或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
(2)巧设疑问,激发兴趣:教师通过设疑,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五、教具准备学生准备:纸尺、塑料尺、一分钱硬币、小金箍棒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四根金箍棒(1米、20厘米、1分米、7毫米),生活中常见的接近1毫米和1分米的物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分米和毫米》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测量活动,实际感受1分米、1毫米有多长,并知道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4、创建学生的表象能力。
教学重点实际感受1分米、1毫米教学准备教具:米尺、1分硬币、钱币若干(按小组分)及多媒体课件学具:学生用直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教学实录一、情境导入师:每个星期一,我们学校都会举行升国旗仪式,一起来看大屏幕,看看同学们在干什么?生:(齐)升旗仪式。
师:今天笑笑也来了,看她有什么问题来问我们,大家仔细听一听,你能回答吗?(教师演示课件:出示笑笑提出的两道问题)1、学校升旗台的旗杆长8()师:8什么啊?生:8米。
2、我手中小国旗的旗杆长20()师:20什么啊?生:20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
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教师板书)师:你们还记得1米=?厘米生:(齐)1米=100厘米。
师:看,淘气都等不及了,他有什么问题来问我们?(教师展示课件:出示问题)3、你们的课桌高7(?)师:7什么啊?生1:7厘米。
师:7厘米?1厘米大约有这么长(老师用手势表示),7厘米?我们的课桌有这么矮吗?生齐:不会。
生2:7米。
师:7米?想想看1米大约有这么长(老师用手势表示),7个1米,我们的课桌会有这么高吗?让淘气来告诉我们应该填一个什么长度单位吧(课件出示“分米”)今天我们就通过量铅笔有多长来认识这个新朋友“分米”它可以用字母dm表示。
(教师板书)“分米dm”二、认识分米师:请同学们在学具盒里拿出铅笔,结合我们已有的测量经验,估计一下,这枝铅笔大约有多长?生1:这枝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1厘米。
生2:这枝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5厘米。
生3:这枝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0厘米。
师:同学们估计的结果都不相同,要想知道这枝铅笔究竟有多长,我们就要想一个有依据的好办法?谁能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生:用直尺量。
师: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说一说你们量的结果。
生1:这枝铅笔的长度是10厘米。
生2:我量的长度也是10厘米。
师:我们已经知道这枝铅笔的长度是10厘米,10厘米还可以用一个长度单位来表示呢?生:10厘米还可以用1分米来表示。
师;对,10厘米就是1分米。
(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教师带学生齐读)师: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用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找到1分米。
谁能说说你是从几刻度找到几刻度的?生1:我是从0刻度找到10刻度的。
生2;我是从1刻度找到11刻度的。
生3:我是从3刻度找到13刻度的。
师:也就是说不管从哪个刻度开始,只要是10厘米就是1分米。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能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有多长吗?生:(齐)大约是我们手的一柞长。
师:请同学们把手势比好,用我们身上的这把尺去测一测我们课桌面的长大约是几分米?生1:课桌面的长大约是6分米。
生2:课桌面的长大约是5分米。
生3:课桌面的长大约是5分米3厘米师:你们在测量的时候,老师也用尺测量了课桌面的长,是6分米。
哪些同学测量的数据和老师测量的数据最接近。
(数据最接近的同学举手)师:请小组同学合作在学具盒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或者是宽度大约是1分米?生1:小棒的长度大约是一分米。
生2:磁带盒的长度大约是一分米。
生3:插座板的边长大约是一分米。
师:想想看在我们的身上、教室里、家里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者是宽度大约是1分米?生1:我手的一柞长大约是1分米。
生2:香烟盒的边长大约是1分米。
师:同学们可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能说这么多。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分米和厘米的关系,现在米它有点儿不高兴了,它也想和分米交上朋友。
请各小组同学在米尺上找找看,你们能在这根1米的米尺上找到几个1分米?(各小组同学合作在米尺上找一找)生:我找到有10个1分米。
师:说说看,你是怎样数的?生:一大格一大格数的。
师:一大格是从几刻度到几刻度呢?再说说看。
(课件展示米尺图,学生数,教师放大课件米尺让学生去看)生:从0刻度到10刻度之间长1分米。
10刻度到20刻度之间长1分米。
师:看着你们的米尺我们接着数下去。
生齐:30到40之间长1分米。
40到50之间长1分米。
50到60之间长1分米。
60到70之间长1分米。
70到80之间长1分米。
80到90之间长1分米。
90到100之间长1分米。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1米里面有10个1分米。
生2:也就是1米=10分米(教师板书:1米=10分米1m=10dm带学生齐读关系式)三、课间活动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3个长度单位,我们一起来玩对儿歌游戏。
师:嗨、嗨,让我们大家来比一比。
生:比什么?师:比比米(分米、厘米)师:1米(分米、厘米)大约有多长?生:1米(分米、厘米)大约有这么长。
(学生用手势表示)四、认识毫米师:认识分米这个长度单位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出色,可淘气在测量他的铅笔时遇到了一个难题,我们一起去帮帮他,好吗?(课件放大展示在直尺上量6厘米3毫米的铅笔)生1:这枝铅笔的长是6厘米。
师:正好是6厘米吗?生齐:不是。
生2:铅笔的长是6厘米3毫米。
师:听听,又用到了一个我们没学过的长度单位“毫米”。
我们知道0刻度到6刻度之间的长是6厘米,3毫米就是多出来的3个小格子吗?生2:是的。
师:你知道一个小格子表示多少呢?生2:1毫米。
师:“毫米”就是我们今天要来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它是比厘米还要小的一个长度单位,用字母mm表示。
(板书课题:“毫米mm”)师:同学们拿出直尺在上面找到1厘米,数数看1厘米里面有几个小格子?生齐:1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子。
师:你们发现了什们?生:1厘米=10毫米(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1cm=10m并教读关系式)师:请同学们用拇指和食指卡住1毫米,你有什么感觉?生1:我觉得1毫米很短。
生2:我觉得1毫米很细。
生3:我觉得1毫米好小。
师:对,1毫米很细、很短、很小。
我们在测量比较精确或者比较细小的物体时用毫米作单位。
请小组合作在学具盒里找一找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体。
生1:直尺上一个小格就是1毫米。
生2:一分钱硬币的厚大约是1毫米。
生3:电话卡的厚差不多1毫米。
生4:我衣服上的扣子差不多厚1毫米。
师:衣服上也有1毫米,你真善于观察,留心观察可是一种良好学习习惯,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师:请各小组小组长在学具盒里拿出橡皮擦。
一、二、三小组同学合作用直尺量橡皮擦的长度;四、五、六小组同学合作用直尺量橡皮擦的宽度;七、八、九小组同学合作用直尺量橡皮擦的厚度。
生1:我们量的橡皮擦的长度是6cm8mm。
生2:我们量的橡皮擦的宽度是24mm,也就是2cm4mm。
生3:我们量的橡皮擦的厚度是9mm。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测量的方法。
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遇到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数的情况,都知道用毫米这个长度单位来帮忙了。
五、运用新知师: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
同学们,生活中你能正确运用这些长度单位吗?大家来试一试,来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题目)答对了,我们送给你一张笑脸;答错了,我们送给你一张哭脸。
生1:教室的长大约是8米。
生2:课桌椅椅背的高大约是4分米。
生3:粉笔的长大约是7厘米。
生4:长米尺的厚度大约是6毫米。
师:刚才大家的回答正确率这么高,真是太棒了。
笑笑学了长度单位,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数学日记,教师读完后,同学们爆发出笑声)师:啊,你们怎么都笑了?是怎么了?生:有几个地方的长度单位用错了。
师:是哪儿用错了?你能告诉笑笑吗?(同学们纷纷举手)生1:2分米的床太小,应该是2米。
生2:1厘米的牙刷也不对,应该是1分米。
生3:我觉得40毫米的小哈巴狗太小了,不可能。
长度单位用错了,应该是4分米。
师:看来啊,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这些长度单位。
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正确使用,不然就会闹出笑话。
今天我们也学了长度单位,回家后你们能试着写一篇数学日记吗?生齐:会的。
六、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生1:我很高兴,因为我又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生2:我收获很大,我发现我们身边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师:收获让我们的学习充满快乐,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观察,善于实践,你就总能感受到数学带来的收获和快乐。
同学们,在我们以后的实际测量中,还会用到比米大的长度单位,也会用到比毫米小的长度单位。
测量还有很多很多方面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探究,我相信你们都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