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描写让人物活起来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让人物鲜活起来——人物动作描写训练》微课解说词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让人物鲜活起来——人物动作描写训练》微课解说词

微课解说词在写文章时,如何让动作描写出神韵,让动作描写活起来?我想大家都想掌握一些好方法,下面就由我来告诉大家几个方法吧!我相信对大家肯定有所帮助的。

其实人物动作描写,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法:方法一:选用准确的动词描写方法二:把人物的动作细致入微地描摹出来(即在动词前添加恰当的修饰语)方法三: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年龄特点方法四:选择那些最能揭示人物性格、心理等动作进行描写方法五:用上比喻等修辞手法。

方法六:和其它人物描写的方法相结合。

还有其他方面,我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

下面就由我逐一给大家做详细的介绍吧!方法一:选用准确的动词描写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符合生活实际。

这是把行动写具体的首要条件。

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

这就提醒同学们,在描写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也就是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实事求是,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写,真实地反映生活实际。

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关于捕鸟动作的描写:(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这段话中,用了(扫)(露)(支)(撒)(看)(拉)(罩)几个连续性动作词,给我们介绍了少年闰土是如何在雪中捕鸟,用词非常精准,一幅雪中捕鸟图便跃然纸上。

方法二:把人物的动作细致入微地描摹出来(即在动词前添加恰当的修饰语)在描写每一个动作时,不但要写清人物做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是在什么情境、背景下做的,是怎么做的,这些都是人物动作描写的内容。

把这些内容写清楚,人物的动作描写自然也就具体了。

例如: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的流下来了。

让动作描写活起来—动作描写指导

让动作描写活起来—动作描写指导

方法二: 把人物的动作细致入 微地描摹出来。(即在 动词前添加恰当的修饰 词)
Hale Waihona Puke 起跑跨栏超越看看这是谁?
冲刺
刘翔那豹子般的眼神死盯着终点。 “砰”的一声枪响,他像离弦的箭一样 飞了出去,又像一只饥饿的猎豹一样向 前狂奔。他飞奔着,双臂前后有力地摆 动着,脸上的肌肉颤动着,脚下每三步 有节奏地跨越一个栏,他的对手在后面 紧紧追赶。接近终点线的时候,他飞起 来——向前冲刺……胜利了!“12秒91” 被定格在电子计数器上。
动作描写的作用
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方法一:
选用准确的动作性 词语描写,揭示人物性 格﹑心理。
我终于爬(登)上去了,蹲(站) 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 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走 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靠)过去, “看见了。”我说。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找) 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让动作描写活起来
——动作描写指导
长潭河侗族乡中心小学——夏信
妈妈从挎包里拿了一瓶桔汁,拧开 盖,倒进茶杯里,又拿起暖壶往杯里兑 了些开水,用勺子搅了搅,然后舀起满 满的一大勺,慢慢地放到嘴边吹了吹, 又把一滴桔汁水滴到手背上,试了试凉 热,接着,把勺送到我嘴边,我喝着这 酸中带甜的水,感到一股暖流注入了我 的心田。
我们来游戏:
看谁“口气”大?
小练笔:
抓住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性 格特征,写一件有趣的事。
写人物要多 行动少说话。 — 高尔基
只有描写 行动,人物才 能站起来。 — 老舍
谢谢大家!!!
方法三: 和人物的心理﹑神态 等描写方法相结合。
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 声音, “小天59” “小兰58” 小月本应清脆甜美的声 音此刻却好像化作一把把利剑直插入她的心脏,她 面如纸色,两眼死死地盯着老师那愤怒的脸。 “哗 啦!”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 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一个同学不小心把 书碰到了地下。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 颤抖的手去慢慢地掀开试卷一角,一个鲜红的“4” 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 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 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 可怜的“48”, 我“唉”了一声便瘫在桌上。

让人物活起来-------动作描写

让人物活起来-------动作描写

五、巧用修辞增色彩。 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想一想怎么才能写得更生 动呢?
鼻子闻到时_________。 脚下像___________。 眼睛看到什么样的红烧肉,像__________。 嘴巴轻轻一咬什么感觉?联想到什么?会说什么?
让人物活起来
动作分解 词语串联 速度力度 加上神态 巧用修辞 展开联想
小学 作文 教学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描 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进家门,我就吃到了红烧肉。
点评:这是一句完整的动作描写,有 动作,标点符号,话语内容。 在你的习作中,这样的动作描写常见吗?
一、仔细观察,把动作细致拆分出来
我吃红烧肉时,身体哪些部位会动?
一、仔细观察,把动作细致拆分出来。
身体这些部位会发生哪些动作呢?
鼻子 脚 眼睛 手
嘴 用恰当的词语把动作说出来
一、仔细观察,把动作细致拆分出来。
用恰当的动词把身体这些部位动作说出来
鼻子 闻 脚 走 、跑 、跳 眼睛 看 、瞅 、盯 手 拿、夹、抓 嘴 张、咬、 你能把这些动作糅合起来表达出来吗?
二、把动作串起来。
课堂小练习:(动词)
一进家门,我就闻到一股香味,走到餐桌前,看到 一盘红烧肉。拿起筷子,夹了一块,放进嘴里吃起来。
OK一组完整的动作。
想象一下这些动作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大小 程度的轻重有什么区别吗?
请你在动词的前后加上表示轻重、数量、 快慢、程度、质量等的修饰,让动作描 写更加生动。
12
幼苗茁壮一进家门,我就闻到பைடு நூலகம்股香味,走到餐桌前,看到
一盘红烧肉。拿起筷子,夹了一块,放进嘴里吃起来。 39

动中写人 让人物活灵活现

动中写人  让人物活灵活现

着 站起 ” 的动 作 。这一 动作 写 出了女 人对

41 奁 惟
气 势汹汹 、信 口雌 黄 、恶语相 向 的警察 落下来 ,随着身体在 空 中不停地摆 动 ,
表示 极大 的忍无 可忍 的愤 怒 、抗 议 ,结 好像握 着 弓弦的大提 琴手沉 醉于 自 己奏
果警 察们垂 头丧气 地走 了 。让我 们认识 出的迷 人 的乐章 ,周围 的世 界对他 来说
来 。
上 ,杂乱无 章地堆 放着 画笔 、调 色板和
二是 借对具 体环境 的渲染 ,来 描写 颜料 桶 ,显 示 了艺术工地 的繁忙 ”和后
人 物行 动 ,表 现 人 物 风采 。 如 理 由的 面一 句 “周 围 的世 界对他来 说都 已不复
《痴情 》:
存 在 ” 的环 境 描 写 ,人 物 形 象 就 更 加
述 清楚 呵斥 着 、怒骂着 的警察查 问案件 上 画画 ; “乌黑 的长发 ” 、 “不停 地摆
这 件事 ,那 个女 人的形 象就不 可能如 此 动 ” ,给人 一种他 是一个 不修边 幅 、邋
丰富 ,吉 卜赛人 的精神 也就无法 表现 出 遢 之 人 。但 是 ,加 上 前 面 一 句 .“地 面
王恒绩 《i袋 米 》:
第三 个月初 ,母 亲又来 了 ,熊 师傅
一 看米 ,勃然大 怒 ,说 : “哎 ,我 说 ,
你 怎么顽 固不化 呀? 昨还是 杂色米 呢?
背 回去 !”母 亲似乎早 有预料 ,双膝 一
跪 ,两 行 热 泪 顺 着 凹 陷 无 神 的 眼 眶 涌
出 : “大 师傅 ,这米 是我讨 ……讨饭 得

鑫 42

亲慌不迭 地摇着手 ,说 : “别 、别 ,如 沙 》 :

作文动作描写 把人物写活

作文动作描写 把人物写活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哑巴去商场买剪刀,他不能说话,无法用语言告诉服务员自己要买什么。

于是,他就伸出自己的右手,伸出食指和中指当作剪刀,并且上下动动,好像是在剪东西的样子。

服务员一看就明白了这个人要买剪刀。

同学们想一想:哑巴没说话,服务员是怎么知道的呢?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人通过自己的动作来说话。

哑巴买剪刀如此,我们写作文也是这样。

作文时我们把人物的一举一动细致描写出来,写出人物具体动作,那么所写的人物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

一提到动作描写,肯定要准确运用动词。

比方说,表示“看”这个动作的词语就有“瞄”“瞟”“盯”“瞥”“端详”等,我们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就不能总是“我看了一眼”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写成“我漫不经心地瞟了他一眼”或“我死死地盯着他”。

这样,通过准确运用动词,就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

要想让描写更加具体,人物更加生动,给大家介绍一些小技巧。

妙招一:准确拿捏得运用词语比方说下面的句子:我走到门前。

我走到妈妈面前。

我走过去。

“走”就是一个万能词,还有“看”“拿”“吃”等等。

这些词用起来看似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用来写人物的动作。

但是要知道,这些万能词有时却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它们不够准确。

例如:一个家境富裕的孩子,他是把一块钱拿在手里。

而一个贫穷的孩子,他会把一块钱攥在手里。

再如:一个腼腆的人,笑的时候是“抿着嘴,嘴角微微翘起”的微笑,而一个爽朗的人笑得时候是“咧开嘴巴,露出牙齿”的开怀大笑。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

所以,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要充分结合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等,要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这里的“准确”第一点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结合具体情境。

这就要求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避免使用那些“万能词”。

什么是万能词呢?就是那些无所不能,多用途的词语。

第二点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更需要注意准确用词。

初中作文指导:《如何让人物活起来之一:外貌、语言、动作描写》PPT

初中作文指导:《如何让人物活起来之一:外貌、语言、动作描写》PPT

A秀才 B穷人 C县官 D财主
——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符合人物的独 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等.
比较比较
起因:五岁的孩子磊磊藏起了爸爸的香烟
“磊磊,告诉爸爸,香烟藏在什么地方?” “爸爸,抽烟是有害的,香烟里有尼古丁,你要有毅力, 就把烟戒了。”
“磊磊,好磊磊,快告诉爸爸,香烟藏在什么地方?” “不,妈妈不让。” “磊磊,你不知道吧,写文章抽支烟,一写一大篇。” “不对,阿姨从来没有这样说过!” “磊磊,爸爸明天带你去公园看猴子翻跟斗好不好,快告诉我。” “不嘛,我才不做叛徒呢,就不告诉你。”
97.有三个人是我的朋友爱我的人.恨我的人.以及对我冷漠的人。 爱我的人教我温柔;恨我的人教我谨慎;对我冷漠的人教我自立。――[J·E·丁格] 98.过去的事已经一去不复返。聪明的人是考虑现在和未来,根本无暇去想过去的事。――[英国哲学家培根] 99.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只是为了寻找全新的景色,也为了拥有全新的眼光。――[马塞尔·普劳斯特] 100.这个世界总是充满美好的事物,然而能看到这些美好事物的人,事实上是少之又少。――[罗丹] 101.称赞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人的理智也发生巨大的作用,在这种令人愉快的影响之下,我觉得更加聪明了,各种想法,以异常的速度接连涌入我的脑际。――[托尔斯泰] 102.人生过程的景观一直在变化,向前跨进,就看到与初始不同的景观,再上前去,又是另一番新的气候――。[叔本华] 103.为何我们如此汲汲于名利,如果一个人和他的同伴保持不一样的速度,或许他耳中听到的是不同的旋律,让他随他所听到的旋律走,无论快慢或远近。――[梭罗] 104.我们最容易不吝惜的是时间,而我们应该最担心的也是时间;因为没有时间的话,我们在世界上什么也不能做。――[威廉·彭] 105.人类的悲剧,就是想延长自己的寿命。我们往往只憧憬地平线那端的神奇【违禁词,被屏蔽】,而忘了去欣赏今天窗外正在盛开的玫瑰花。――[戴尔·卡内基] 106.休息并非无所事事,夏日炎炎时躺在树底下的草地,听着潺潺的水声,看着飘过的白云,亦非浪费时间。――[约翰·罗伯克] 107.没有人会只因年龄而衰老,我们是因放弃我们的理想而衰老。年龄会使皮肤老化,而放弃热情却会使灵魂老化。――[撒母耳·厄尔曼] 108.快乐和智能的区别在于:自认最快乐的人实际上就是最快乐的,但自认为最明智的人一般而言却是最愚蠢的。――[卡雷贝·C·科尔顿] 109.每个人皆有连自己都不清楚的潜在能力。无论是谁,在千钧一发之际,往往能轻易解决从前认为极不可能解决的事。――[戴尔·卡内基] 110.每天安静地坐十五分钟·倾听你的气息,感觉它,感觉你自己,并且试着什么都不想。――[艾瑞克·佛洛姆] 111.你知道何谓沮丧---就是你用一辈子工夫,在公司或任何领域里往上攀爬,却在抵达最高处的同时,发现自己爬错了墙头。--[坎伯] 112.「伟大」这个名词未必非出现在规模很大的事情不可;生活中微小之处,照样可以伟大。――[布鲁克斯] 113.人生的目的有二:先是获得你想要的;然后是享受你所获得的。只有最明智的人类做到第二点。――[罗根·皮沙尔·史密斯] 114.要经常听.时常想.时时学习,才是真正的生活方式。对任何事既不抱希望,也不肯学习的人,没有生存的资格。

初中作文指导:让笔下人物“活”起来

初中作文指导:让笔下人物“活”起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堂练笔
• 运用今天所学的让笔下人物活起来 的写作方法,对你最熟悉的人进行 描写。字数不少于150字。
• (注:可以用正面描写,可以用侧 面描写,也可以正面描写、侧面描 写结合着写)
课后作业
我眼中的____ 要求:在课堂练笔的基础上,先 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 父母、同学、朋友等),再根据 自己的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 的文章。别忘了让笔下的人物 “活”起来!
让笔下人物“活”起 来
杨二嫂 外貌描写
• 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 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 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 髀间,没有系裙,张开两 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 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闰 土 动作描写
• 我扫出一块空地来, 用短棒支起一个大 竹匾,撒下秕谷, 看鸟雀来吃时,我 远远地将缚在棒上 的绳子只一拉,那 鸟雀就罩在竹匾下 了。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奥斯特洛夫斯基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人,其实不需要太多的东西,只要健康地活着,真诚地爱着,也不失为一种富有。 当你被压力压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候,记住,碳正是因为压力而变成闪耀的钻石。 人间事往往如此,当时提起痛不欲生,几年之后,也不过是一场回忆而已。 做事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 最能保人心神之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规谏。——培根 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 并非神仙才能烧陶器,有志的人总可以学得精手艺。 健康的身体是实目标的基石。 人生志气立,所贵功业昌。
写活人物方法之二:
侧 •通过旁人反应 面 描 写 •通过环境渲染
让笔下人物“活”起来
• 外貌描写 • 语言描写 正 • 动作描写 面 • 神态描写 描 • 心理描写 写

妙笔生花,让人物鲜活起来——描写人物动作习作指导

妙笔生花,让人物鲜活起来——描写人物动作习作指导

妙笔生花,让人物“鲜活”起来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想跟大家在这里分享,我在习作指导上的心得与做法。

《妙笔生花,让人物“鲜活”起来》纵观整个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最难啃的骨头要属如何让学生轻松面对作文了。

当然这不仅是老师的难题,更是学生和家长最头疼的问题。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习作,难免有畏难情绪,在实际习作中,我发现孩子们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忽略了人物的动作描写,事情的过程写得很笼统,因此就出现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病呻吟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为孩子们量身订做了这节课。

老舍先生曾说过“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

”人物的动作行为是人物性格、思想品质的具体表现。

我们平时说的要把事情写具体,主要就是要描写好人物的动作。

人物的动作写具体了,事情的过程就比较清楚;人物的动作写生动了,人物的性格、品质也会鲜明突出。

所以我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

(一)创设情境,让人物“生动”起来创设情境,会使课堂更鲜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通过播放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的视频片段,创设情境,这段视频学生们都比较熟悉,经常在电视里看到,通过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构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小男孩的动作,描述画面。

学生起初描述的是“小男孩给妈妈洗脚。

”我引导学生们再次观看视频,观察小男孩一共有几个动作,把每一个动作连续地说出来。

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说出:“小男孩端了一大盆水,端得很高,摇摇晃晃地向妈妈走来。

他很努力地想保持平衡,可是水还是溅了出来,溅起的水花打到他的脸上,他努力睁开眼,微笑地说:’妈妈洗脚。

’”随后引导孩子们总结写人物的动作时,要细化动作,延长过程,这样才能写得生动具体。

(二)挖掘资源,让人物“丰富”起来生活是习作素材的主要来源,因此,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挖掘素材,是写好习作的关键。

课上出示录制好视频,如:学生课间活动;做值日;在劳动实践基地做手工;上学要迟到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雪战》作文中的一个片段,小作者打雪仗的情 形写得栩栩如生。我们也看得出在“反攻”时小作者 内心是怎么想的,就知道这个“雪球”抛出去的力量 是何等之大,这样的片段描写,就比没有心理活动的 强多啦。
想想你面前的作文片段,妈妈惩罚你或爸爸打你的时 候,你心里在想什么?补充上去吧。
以上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关于人物动作描写的几个绝 活,当然并不是每次写作文的时候都必须运用到,我 们可以选择使用。
小贝蒂伸出双手,捧起燕子,送到嘴边用呵气为 小燕子取暖。
我们对这句话里的动作“涂脂抹粉”,就成了这 样一句:小贝蒂慢慢地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捧 起燕子,像捧起珍贵无比的宝贝一样,轻轻地送 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通过比较,我们就 会发现,在动词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就会使 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比较细致地表达出来, 人物形象就会更具活力,就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 个性与思想。这里就叫“涂脂抹粉”。
唇,好像还很不解渴呢。”
这一段描写,把李老师喝水这一过程,分解成 “拿起杯子——试探温度——大口猛喝—— 咂吧嘴唇”这样一连贯的小动作,是不是把 “大动作”写成“小动作”了?有的同学经常 抱怨自己的作文写不具体,在写动作的时候, 采用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就是一个可 以使用的方法。
在我们的课文里,也有类似的“化功大 法”,课文《凡卡》一课中,写凡卡写信 的动作,就是大动作,其中一个细节:
这一段动作描写中,就有了人 物的语言与象声词的插入,比 上一段“无声的世界”好多了。 同学们,还不赶快拿起笔,继 续修改你面前的一段话呢?配 上声音,让动作行为更生动!
4. 给动作“加上表情” 在动作描写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写清人物做了什么动 作,还要思考此项动作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是怎么做 的,这就要让动作与表情、神态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 表现人物。
觉雪球还是太小,想想不解恨:刚才你赵红也太不 够哥们儿义气了,竟然敢袭击我?看我这次怎么收 拾你!又迅速抓了一把,这样两把雪揉在一起,我 搓了搓,磨平了雪球的表面,嘿嘿,赵红,你给我 小心啊!我瞅了瞅对面的赵红,他正在搓雪球,大 概还想再给我一个“炮弹”吧。这正是个机会,趁 着他还没有准备好,我抡起手臂,甩了两圈,看准 赵红的方向,把雪球使劲抛了过去。“嗖”的一声, 雪球划了个美丽的弧线,不偏不倚正好打在赵红搓 雪球的手上,“嘭”地炸开了,溅得赵红满脸都是 雪片。“哈哈哈……”赵红还没缓过神来来,我转身 跑开了:不能再战了,他被激怒了可不好惹。”
课文《全神贯注》中描写罗丹修改塑像的一段,我们一 起来看看。 “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
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 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 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起 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 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 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 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我们再来看一篇“涂脂抹粉”的。 “ 来到爬杆的场地,张小虎一只手摇了
摇爬杆,一只手搭在额前,抬头仰望一下 杆顶。朝手上吐了口口水,搓了搓,两脚 微微张开,身体慢慢往下蹲。忽然,张小 虎猛地往上一窜,两只手一上一下紧紧地 握着爬杆,两腿交叉,用脚背死死地“咬” 住爬杆,居然一下子就让我们要抬着头仰 望他。紧接着,张小虎轮流交换着双手, 每换一次,都靠着手臂的力量把他的身子 往上挪动,双腿也不闲着,一松一紧地配 合……在我们的欢呼声中,张小虎已经触 摸到了杆顶的横梁,朝我们频频挥手呢。”
1. 给动作“化功大法” 所谓“化功大法”,就是要把一个很笼统的大动 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给大动作一个
“过程”。
我们还看刚才的例子:李老师喝茶。请看一个同 学把这一个大动作写成小动作的例子,我们一起 来读读。 “ 李老师停止了讲课,目光一瞟,伸过右手凑近
杯子,然后轻松地拿起杯子,拧开杯盖,把杯子 举到嘴边,嘬起嘴唇,轻轻歪斜杯身,让水滋润 了一下嘴唇,大概是在试探杯子中的水烫不烫吧。 然后,就大口大口地狂喝起来,只听到“咕嘟咕 嘟”的声音,他的喉结也上下不停地抽动。眨眼 功夫,一杯水就见底了。他咂吧咂吧着嘴
动作描写让人物活起来
语文对于很多同学来讲是一个“永远”拿不了 高分的学科,绝大多数同学被作文绊住了脚! 曾经,作家老舍对学生说:“唯有动作描写, 人物才能立起来!”可见,动作描写在写人记 事的作文里,同样是举足轻重的。 下面,就给大家重点讲一讲动作描写: 怎样才能把短时间发生的动作,写得具体生 动?!
我们来看看再次修改后的片段。 “ 来到爬杆的场地,张小虎一只手摇了摇爬杆,一
只手搭在额前,抬头仰望一下杆顶:“就这么一点 高度,还难得倒我爬杆王?大家瞧我的!”。说完 张小虎朝手上吐了口口水,搓了搓,两脚微微张开 身体慢慢往下蹲。忽然,他猛地往上一窜,两只手 一上一下紧紧地握着爬杆,两腿交叉,用脚背死死 地“咬”住爬杆,“嗖”的一声,居然一下子就让 我们要抬着头仰望他。紧接着,张小虎轮流交换着 双手,每换一次,都靠着手臂的力量把他的身子往 上挪动,嘴里还发出“嗨嗨”的声音。他的双腿也 不闲着,一松一紧地配合……在我们的欢呼声中, 张小虎已经触摸到了杆顶的横梁,朝我们频频挥手 “我上来啦——我赢啦——”。”
因此,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时,要克服“偷懒” 心理,勤快一些,这样,我们平时看上去挺 简单的几个动作,认为不可能写进作文的 “一般内容”,都可以成为你作文的素材。
“配上声音”除了人物的语言描写外,还可 以配上适当的象声词。什么是象声词?就是 表示声音的词语,比如小猫叫的声音“喵 喵”、北风刮的声音“呼呼”、汽车的喇叭 声“嘟嘟”、爆竹发出的声响“噼里啪啦” 等,这些就是象声词。
这段文字通过描写罗丹的动作 和神态表情,让我们看到了一 个工作一丝不苟、对艺术执着 追求的罗丹,看到了一个如痴 如醉、忘我工作的全神贯注的 艺术家形象。
“ 我把自制的贺卡举到妈妈面前:“妈妈,生日快乐!
这是给你的礼物!”妈妈张大了嘴巴,满脸疑惑: “这……这是你做的贺卡?”“如假包换!是我花了一 个星期时间才完成的。”妈妈接过贺卡,轻轻地打开, 一曲悠扬的《生日快乐歌》从贺卡里飘了出来。她的脸 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片红晕涌上了她的脸庞,此时 的妈妈,一定是幸福的。妈妈抚摸着贺卡的每一个边, 不断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还三番五次、颠来倒去地 看着,仿佛在欣赏她最心爱的宝贝。忽然,妈妈一把把 我拉在怀里,紧紧地抱着我:“我的好女儿!我的好孩 子!妈妈谢谢你!”。我明显地感觉到妈妈的身体在抖 动着。
这一段话写了妈妈收到礼物后的一系列动作与表情,写 出了妈妈的幸福与激动,简单的一个“收到礼物”的动 作描写,却让我们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看来,这样的 动作描写技法真是太妙了。
5. 给动作“融入心理” 在动作描写时加入“心理活动”描写,所写的动作 就更加“有血有肉”,特别是动作的动机将更加突 出,人物行动将更加明晰。 同样,来看一个例子。 “ 我飞快地从地上抓了一把雪,使劲地捏了捏,感
上面的片段中,运用“化功大法”把张小虎 爬杆的动作进行了分解,然后给部分动作 “涂脂抹粉”,文章就显得活灵活现,就真 的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了。
聪明的你,准备好了吗?为你面前的动作片 段,也来“涂脂抹粉”吧。记住,不能太多, 化妆多了,也难看呢。你们说是不是?
3. 给动作“配上声音”
在写动作的时候,如果仅仅是动作描写, 也很单调的,在动作中载入声音,就会 让你笔下的动作活灵活现。这里说的 “配上声音”可以有两种声音,一是配 上人物的语言描写,二是配上适当的象 声词。
请先回忆一下,从小到大有没有被爸爸或妈妈惩罚过? 如果有,你现在就在纸上写上“妈妈惩罚我”或“爸爸 打我”,就暂时别动,听小易继续说,然后再一起来修 改。
好了吗?我们先来看一个动作。 李老师喝茶。 这句话和你们现在在纸上写的那句话差不多。如果扩写, 有同学这样写:李老师端起茶杯,慢慢喝茶。 这样写,还是很笼统,到底怎么喝的呢?是不是还可以 更具体呢?用这篇文章的题目来说,怎么写才是“慢镜 头”呢? 下面就是小易今天要教给同学们的动作描写的技巧。
我们看一段动作描写。 “ 刘老师把试卷摊指头一翻, 抽出了一张试卷:“这是张璐同学的试卷,你 们瞧瞧,书写得多工整……”边说还边在试卷上 用手指敲了敲,仿佛我们看不见他的动作似的。 接着,刘老师又抽出了一张:“而徐晋呢?我 都不想看他的试卷,不管你会不会,你把字给 我写好啊!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七倒八歪的! 你给我上来!”说完,手指直指徐晋,似乎要 把徐晋给戳穿了……” 这是一段老师点评试卷的过程,同学们在平时 的学习中也经常看到类似情景,简单的几个动 作,经过小作者“化功大法”、“涂脂抹粉”, 加上人物的语言描写,就变成了近200个字的小 片段,厉害吧?
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 “乡下爷爷收。”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 一想,添上几个字:“康司坦丁•玛卡里 奇。”
这里的想、蘸、写、抓、添等一系列动作, 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 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2. 给动作“涂脂抹粉” 写好人物的动作,选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进行修饰, 是不是就很美呢? 《燕子专列》这篇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