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慢性胃炎的症状与治疗
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3、治则治法的总结:根据慢性胃炎的病机和证型,专家共识意见总结出多 种治则治法。以脾胃虚弱为主者,宜健脾和胃;以湿邪为主者,宜祛湿化痰;以 气滞为主者,宜理气解郁;以血瘀为主者,宜活血化瘀。同时注重扶正祛邪,调 理情志,改善生活习惯。
结论与展望
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的研究成果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有益的 参考。然而,仍存在不足之处,如样本量较小,研究范围较窄等。未来研究可进 一步拓展专家共识意见的应用范围和深度,考虑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以 验证专家共识意见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同时希望更多的临床医生和研究者积极参 与,共同推动中医诊疗慢性胃炎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进程。
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 见
目录
01 一、慢性胃炎的定义 与症状
03 三、中药治疗
02 二、中医诊断标准 04 四、西药治疗
目录
05 五、饮食调理
07 参考内容
06 六、预防措施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胃黏膜炎症和细胞再生失衡。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本 次演示将介绍慢性胃炎的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包括定义与症状、中医诊断标 准、中药治疗、西药治疗、饮食调理和预防措施等方面。
五、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是慢性胃炎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患者应遵循少食多餐、低脂低盐、 高蛋白高纤维的饮食原则。以下是一些饮食调理的建议:
1、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保护胃黏膜。
2、适量摄入蛋白质,以鱼肉、鸡肉等白肉为主,避免摄入过多红肉增加胃 肠负担。
3、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粗粮、杂粮、蔬菜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 改善便秘症状。
7、脉象异常:脉濡细或弦细, 或细数。
慢性胃炎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良方

慢性胃炎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良方【概述】慢性胃炎是胃粘膜上皮遭到各种致病因子的经常反复侵袭,发生持续性慢性病变,由于粘膜再生改造,最后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甚至消失。
并可伴有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或非典型增生的癌前组织学病变。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并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增高。
目前对于本病的命名和分类尚不统一,有分为慢性浅表性、慢性萎缩性和慢性肥厚性三种者,有分为漫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四种者,有根据病变好发部位和血清中壁细胞抗体存在与否将萎缩胃炎分为A型(胃体胃炎)和B型(胃窦胃炎)者。
现在通常所说的慢性胃炎,一般是指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前者约占慢性胃炎的51.7~85.45%,后者约点慢性胃炎的10.07~32%。
在同一病例中,两者可同时存在,故又有慢性浅表-萎缩和慢性萎缩-浅表性胃炎之称。
本病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患者经常以胃脘胀闷、胃痛、暖气、食欲不振、吞酸嘈杂的症状来诊。
按照证候学属于中医的“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病证。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根据实验研究与临床实践推测,其发病与中枢神经功能失调,各种有害因素的刺激和感染有关。
(一)精神因素 慢性胃炎的发生原因与精神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过度的精神刺激、忧郁、劳累以及其他精神因素的反复作用下,由于强烈的病理性冲动不断传人大脑皮层,造成皮层神经细胞的过度紧张,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之间的平衡失调,结果皮层机能弱化,甚至衰竭。
此外,皮层下中枢失去来自皮层的抑制,其兴奋性过度升高首先在视丘下部产生了优势兴奋灶。
神经细胞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因而引起植物神经的机能失调,导致胃出现各种病理改变,如胃壁血管产生痉挛性收缩,形成缺血区,使胃粘膜营养不良,胃腺分泌异常等。
长期的失调可产生器质性病变,成为慢性胃炎。
在临床上,经常可发现情绪与食欲有密切关系,即为此理。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方法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方法作者:金英主黄哲均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330-01慢性胃炎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
胃黏膜对损害的反应涉及上皮损伤、黏膜炎症和上皮细胞再生三个过程,但有时仅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而无黏膜炎症,此时一般称为胃病,临床常将胃病归入胃炎范畴。
胃炎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根据发病缓急以及病程长短,临床上慢性胃大体上炎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甚至在静止期无任何表现,患者常常以胃脘胀闷、吞酸、嘈杂或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要表现而求治,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胃镜肉眼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来确定。
慢性胃炎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是40岁以上的患者更为多见。
慢性胃炎与饮食习惯和饮食卫生关系较为密切。
慢性胃炎的发作期往往与季节的更替有关,冬春多见。
本病相当于中医的“痞满”“胃脘痛”等范畴。
一、中医辨证分型1. 【肝胃不和】主症:①胃脘胀痛或痛窜两胁;②嗳气频作;③嘈杂反酸;④脉弦。
次症:①胸闷;②食少;③大便不畅;④舌质淡苔薄白。
症候确定:主证第1项加其他主症1项或次症2项以上。
2. 【脾胃湿热】主症:①胃脘胀满或胀痛;②口苦口干;③恶心呕吐;④脘腹痞闷,渴不欲饮;⑤舌质红苔黄腻。
次症:①胃脘灼热;②口臭;③尿黄;④胸闷;⑤脉滑数。
症候确定:主证第1项加其他主症1项;或主症第1项加次症2项。
3. 【痰湿中阻】主症:①胃脘痞满或隐痛;②恶心,呕吐清水或酸水;③不思饮食,食后胀甚;④舌质淡红,苔白腻。
次症:①身倦乏力;②脉濡。
证候确定:主症2项或主症1项加次症1项。
4. 【胃络瘀血】主症:①胃脘胀满、刺痛;②痛处拒按、痛有定处;③舌质黯红或有瘀点、瘀斑。
理中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

14内蒙古中医药第39卷2020年12月第12期1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9No.122020骨折部位进行手法按摩或者进行闭合复位,然后通过影像学参照治疗结果,在常规治疗后结合接骨紫金丹继续进行治疗.可明显缓解临床的疼痛指数和肿胀的消失时间.从而加速创面的愈合。
接骨紫金丹的主要中药成分有大黄、当归、土鳖虫、骨碎补、地龙等.从中医的药理学来讲,骨碎补可改善身体的糖类和蛋片代谢,从而促进蛋白的钙化.加速新骨的形成;当归具有补气的功效,可补脾补肾、益气固表;地龙具有通络、利尿的功效。
结合多种名贵的中药材,可起到相互促进作用,使新骨进行再生,达到痊愈的目的叫此外,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接骨紫金丹使AKP的活性增加,对骨折患处有一定的消肿作用,可促进愈合。
因此,接骨紫金丹是一种便捷、安全的中医治疗措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4项时间指标均短于对照组,疼痛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接骨紫金丹治疗,可有效改善住院时间及消肿时间,加速创面愈合.减轻临床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综上.将接骨紫金丹用于四肢骨折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住院时间肿胀消失时间,促进骨折愈合.降低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曾政,蔡亲峰,周宗波,等.补肾接骨汤加减治疗四肢骨折后急性疼痛肿胀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6):625-627.[2]韩亚力,罗奕,曾佳学.桃红四物汤合防己黄竄汤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肿胀的疗效以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7):1707-1710.⑶高金宝,石晓云,张沉冰,等.补肾断续汤结合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31-34.理中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张川孙宏文**通讯作者:孙宏文(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苏州215000)摘要目的:观察理中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
中医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临床进展

中医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临床进展摘要:慢性胃炎具有很高的临床发病率,具有病程长、难以治愈、易反复等特点,给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均造成较大影响。
早诊断、早治疗是慢性胃炎治疗的基本原则,需要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症状体征采取有效的治疗。
慢性胃炎中中医辨证下有多种类型,其中脾胃虚寒型较为常见,通过中医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本文对中医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临床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慢性胃炎;脾胃虚寒型;中医药慢性胃炎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损伤,出现炎症。
临床上治疗慢性胃炎以药物方案为主,但是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大,往往无法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将慢性胃炎纳入“胃脘痛”范畴,认为脾胃虚弱、邪气入体是主要病因[1]。
中医根据症状体征及表现将慢性胃炎分为多种证型,包括脾胃虚寒型、气血瘀滞型、胃阴亏虚型、肝胃郁热型[2]。
其中脾胃虚寒型比较常见,中医药治疗可以使用中药汤剂、中药穴位贴敷、穴位埋线方法,给予患者辨证治疗,获得理想疗效。
一、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中医辨证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主要症状有胃痛、喜温喜按、四肢冰凉、热痛减缓、进食后疼痛减缓,患者舌质淡、苔白、发腻。
病因包括脾气虚损、气血生化乏源,造成机体胃失温养,湿寒内蕴[3]。
感受风寒、胃失和降,饮酒无度、长期吸烟,忧思过度,脾胃虚弱都与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为此,中医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以理气为主,秉承着虚则补、实则泻、寒则热、热则寒的治疗原则。
二、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中药汤剂(一)理中汤理中汤是温里剂,功效是温中散寒[4]。
组方:党参20g、白术15g、干姜10g、甘草10g。
自利腹痛者加木香10g。
呕吐者加半夏10g,去白术。
不痛利多者倍白术。
腹满者去甘草。
泛酸者加吴茱萸10g、瓦楞子10g。
剧痛加延胡索10g。
便稀加山药10g、石榴皮10g。
每天1剂,加适量水煎煮40分钟以上,留300mL药液分两次服用,早、晚各服1次,连续服药21天。
【2019年整理】胃炎的症状与治疗

胃炎的症状与治疗分类胃炎(gastritis)即为胃粘膜的炎症。
根据粘膜损伤的严重程度,可将胃炎分为糜烂性胃炎和非糜烂性胃炎,也可根据胃累及的部位进行分类(如贲门,胃体,胃窦)。
根据炎性细胞的类型,在组织学上可将胃炎进一步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然而尚无一种分类方法与其病理生理完全吻合,各种分类尚有重叠。
一、急性胃炎的分类急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的一种急性炎症反应。
引起急性胃炎的原因很多,有化学原因、物理原因、融物原因和毒素原因等。
急性胃炎患者常有上腹疼痛、恶心、嗳气、呕吐和食欲减退等。
其临床表现常轻重不等,但病均急骤,大都有比较明显的致病因素,如暴饮暴食、大量饮酒或误食不洁食物、受凉、服用药物等。
由药物和应激因素引起的胃炎,常仅表现为呕血和黑便,一般为少量,呈间歇性,可自止,但也可发生大出血。
另有一些患者临床上无症状,仅在胃镜下观察有急性胃炎的胃粘膜炎症改变。
1982年,国内胃炎会议上将急性胃炎分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和急性化脓性胃炎四种,尤以前两种为多见。
1、急性糜烂性胃炎胃炎病因学包括药物(特别是非甾体类消炎药),酒精和急性应激,如严重疾病患者。
少见原因包括辐射,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血管损伤和直接创伤(如鼻胃插管)。
内镜下,可见为粘膜的点状表面糜烂,不累及深层,多伴有一定程度的出血(多为粘膜下瘀点)。
急性应激性胃炎是糜烂性胃炎的一种,可见于严重疾病患者,临床上由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损伤导致上消化道明显出血的比例增加。
危险因素包括严重烧伤,中枢神经系统创伤,败血症,休克,伴有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肝和肾功能衰竭和多脏器功能障碍。
急性应激性胃炎的其他预测因素包括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的住院时间及期间未接受肠道营养的时间长短。
总之,患者的病情越严重,发生明显出血的危险性就越高。
严重患者发生急性糜烂性胃炎的病理机制可能为胃粘膜屏障功能减弱。
胃粘膜的血流减少和可能伴有的酸分泌增加(如烧伤,中枢神经系统创伤和败血症)可促进粘膜炎症和溃疡的形成。
慢性胃炎的治疗进展及新的疗法探索

慢性胃炎的治疗进展及新的疗法探索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特点是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当前慢性胃炎治疗的现状以及新出现的疗法。
一、慢性胃炎的治疗现状1. 传统药物治疗传统药物治疗慢性胃炎常常采用抗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PPIs)和H2受体拮抗剂。
这些药物通过降低胃液的酸度和分泌量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然而,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引发一些副作用,如头痛、腹胀和恶心等。
2.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
三联疗法常用的药物组合包括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而四联疗法则在此基础上再加用一种抗菌药物,如甲硝唑。
二、新的慢性胃炎治疗疗法1. 中药治疗传统中医认为,慢性胃炎是由于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等问题引起的。
因此,一些中草药被应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如黄连、陈皮等中药。
这些中药被认为具有抗炎、抗酸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对于改善慢性胃炎症状有一定的帮助。
2. 食疗饮食是慢性胃炎患者非常关注的问题。
一些研究表明,低脂、低盐、低咖啡因的饮食习惯对于控制慢性胃炎的症状很重要。
此外,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和蔬菜,也有助于保护胃黏膜。
3. 微生态调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慢性胃炎与肠道菌群失衡密切相关。
因此,调节肠道菌群成为慢性胃炎治疗的新方向。
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应用被认为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的平衡,从而减少胃炎的发生和发展。
4. 特殊疗法除了传统药物治疗和常规的治疗方法之外,一些新的疗法也开始受到研究和应用的关注。
例如,神经调节疗法(如电针和经络注射)被认为可以调整胃肠道的神经系统,缓解慢性胃炎症状。
此外,慢性胃炎的外源性干预疗法,如胃肠道黏膜保护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胃黏膜的炎症和损伤。
加味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研究

差 异 P<0 . 0 5 。 3 . 讨论 慢性浅表性 胃炎在 中医属 于胃脘痛范 畴, 本 病病 因主要为寒 邪客 胃、 饮食 不节 、 肝 气犯 胃或脾 胃虚弱 , 患者可 由单一病机诱发疾病 , 也可由多种病机共 同作用导致 疾病发 作 … 。本病病程绵延 、 虚实夹杂 、 症型多变 , 治疗痊愈后很容易复发 , 给患者带来巨大 的 痛苦 J 。我 院在调查中主要针对脾胃虚弱型的患者进 行治疗 , 此种类 型的患者 临床 中
的 治 疗 方 式。
【 关键词 】 香砂六君子 ; 脾虚; 浅表性 胃炎 ; 复发率 【 中图分类号 】 R 2 5 9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 编号】 1 0 0 4— 4 9 4 9 【 2 0 1 5 ) 0 2— 0 3 5 6 一 叭
2 . 2 对两组患者 复发情况进行调查 : 实验组 患者治疗后 半年有 2例患者 复发 , 复发 率为 1 0 %; 对 照组患者治疗 半年后有 8 例 患者 复发 , 复发 率为 4 0 %, g 、 厚朴 l O g 、 豆蔻 l O g 、 砂仁 1 0 g 、 白术 1 0 g 、 香附l O g 、 茯苓 l O g 、 枳实 1 5 g 、 半夏 1 5 g 、 陈皮 1 2 g 、 建曲 1 2 g 、 麦芽 1 2 g , 上方取水 6 0 0 m l , 文火煎煮 4 0 a r i n , 取汁 4 5 0 m l , 日一荆 , 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脾胃虚弱慢性胃炎的症状与治疗
导语:脾胃虚寒又称作为肠胃疾病,多数会发生在很多年轻人的身上,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种常见的肠胃消化疾病,对身体的健康比较有太大的影响,
脾胃虚寒又称作为肠胃疾病,多数会发生在很多年轻人的身上,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种常见的肠胃消化疾病,对身体的健康比较有太大的影响,脾胃健康分为几种,每一种的类型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出现了脾胃虚弱,慢性胃炎会出现恶心呕吐,身体乏力,身体无力,患者肠胃不易消化,那么接下来的这篇文章当中为大家介绍一下脾胃虚弱慢性胃炎的症状与治疗有哪些呢。
说到慢性胃炎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对人们的生活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但慢性胃炎也分为很多种类型,类型不同它的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
所以想要治疗慢性胃炎就要想了解它的不同类型。
慢性胃炎
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可分为脾虚肝胃不和、脾胃气虚挟气滞、脾胃湿热、脾胃气阴两虚和气滞血瘀五型。
以脾虚肝胃不和、脾胃气虚夹气滞和脾胃湿热三型最多,且脾虚贯穿于各型之中。
脾胃湿热、脾胃气虚夹气滞和脾虚肝胃不和型,病变以脾胃运化功能受损,中焦湿热内蕴、气机阻滞为病机核心。
而气滞血瘀和气阴两虚型疗效较差,与病程长、病位深有关。
脾虚肝胃不和型:胃脘胀痛或痛窜两胁,嗳气频繁,嘈杂泛酸,与情绪有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拟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柴胡疏肝散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处方:柴胡12g,白豆蔻6g(后下),炒白芍15g,炒白术12g,神曲15g甘草6g。
伴胆结石者加用大叶金钱草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