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十校联盟2020届高三化学寒假返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浙江省十校联盟2020届高三化学寒假返校联考试题(含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27 S32 Cl 35.5 Ca 40 Fe 56 Cu 64 Ba 137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

1.存在氢键的非电解质是

A. H2O

B. CH4

C. HF

D. CH3OH

【答案】D

【解析】

【详解】A.H2O是极弱的电解质,水分子间能形成有氢键,故A错误;

B.CH4是非电解质,但分子间不存在氢键,故B错误;

C.HF分子间存在氢键,但属于电解质,故C错误;

D.CH3OH属于非电解质,甲醇分子间存在氢键,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两个关键点,要含有氢键,N、O、F元素易形成氢键,非电解质包括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氰化物等。

2.将某市售食醋(浓度

3.6g/100mL)稀释10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将某市售食醋(浓度3.6g/100mL)稀释10倍,属于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溶液配制主要是用的仪器为容量瓶,

A.为容量瓶,由于配制溶液,故A正确;

B.为分液漏斗,用于分离不互溶的液体混合物,故B错误;

C.为漏斗,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固液混合物,故C错误;

D.蒸馏烧瓶,由于分离互溶的但沸点差别较大的液体混合物或作为反应器皿,故D错

误;

答案选A。

【点睛】熟悉每一种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容量瓶用于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反应KClO3 + 6HCI = KCl+ 3Cl2↑+ 3H2O 中,还原产物是

A. KClO3

B. HCl

C. KCl

D. Cl2

【答案】D

【解析】

【详解】化合价升高失电子,作还原剂,对应产物为氧化产物,化合价降低得电子,作氧化剂,对应产物为还原产物,反应KClO3 + 6HCl= KCl+ 3Cl2↑+ 3H2O 中,氯的化合价即升高又降低,该反应为归中反应,氯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答案选D。

【点睛】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化合价降低得到的物质是还原产物,本题是一个归中反应,氯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A.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a(ClO)2

B. 摩尔盐:NH4Fe(SO4)2?6H2O

C. 麦芽糖:C12H22O11

D. 甘氨酸:C2H5N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有效成分为:Ca(ClO)2,故A正确;B.摩尔盐是一种复盐,是硫酸亚铁铵晶体,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故B错误;C.麦芽糖是二糖,化学式为:C12H22O11,故C正确;

D.甘氨酸的结构简式为的化学式为:C2H5NO2,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物质的化学式要满足所有元素的化合价之和等于0,故硫酸亚铁铵的化学式为

(NH4)2Fe(SO4)2·6H2O。

5.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乙酸乙酯的实验式:C2H4O

B. 甲基的电子式:

C. Ca2+的结构示意图:

D. HCl分子的球棍模型: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酸乙酯的分子式为C4H8O2,最简式为实验式:C2H 4O,故A正确;

B .甲基的结构简式为-CH3,电子式:,故B错误;

C.Ca原子为20号元素,质子数为20,Ca2+的结构示意图:,故C错误;D. HCl分子的球棍模型:,题中为比例模型,故D错误;

答案选A。

6.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A. C60和 C70互为同位素B. N2、N3-、N4、N5+互为同素异形体C. 立方烷()和苯乙烯互为同分异构体D. CH3CH2COOH 和HCOOCH2CH2CH3互为同系物【答案】C 【解析】【详解】A.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C 60和 C70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

误;

B.由同种元素组成而结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N3-和N5+是离子,故B错误;

C.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立方烷()和苯乙烯的分子式都为C8H8,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

D.结构相似,类别相同,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CH3CH2COOH是有机酸,HCOOCH2CH2CH3是酯,类别不同,不是同系物,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同位素描述的是元素,同素异形体描述的是单质,同分异构体必须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同系物必须结构相似,需辨析清楚这些概念的区别。

7.下列关于含氮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工业上可使用液氮做制冷剂

B. NO2能导致“光化学烟雾"的形成

C. 浓硝酸可用铝槽车运输

D. 硫酸铁又称肥田粉,属于硝态氮肥【答案】D

【解析】

【详解】A.液氮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工业上可使用液氮做制冷剂,故A正确;

B.氮氧化物在空气中易形成光化学烟雾,NO2能导致“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故B正确;C.常温下铝可被浓硝酸钝化生成致密氧化物膜阻止反应继续进行,则浓硝酸可用铝槽车运输,故C正确;

D.肥田粉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铵,硝态氮肥,是指氮素以硝酸盐形态存在的氮肥,肥田粉不属于硝态氮肥,故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肥田粉的成分需要学生知道,需要学生多些知识的积累。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西气东输”工程中的“气”指的是石油气

B. 核磁共振能确定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

C. 苯酚和过量甲醛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体型酚醛树脂

D. 将煤暴露在空气中加强热可得到煤焦油,从煤焦油中可分离出苯

【答案】C

【解析】

【详解】A.“西气东输”工程中的“气”指的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石油气的成分是含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故A错误;

B.根据峰的个数可以知道有几种不同环境下的氢原子,根据峰的面积可以求出这几种不同环境下氢原子的比例关系,不能确定准确数目,故B错误;

C.苯酚和过量甲醛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能生成体型酚醛树脂,故C正确;

D.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得到煤焦油,煤焦油是一种高芳香度的碳氢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绝大部分为带侧链或不带侧链的多环、稠环化合物和含氧、硫、氮的杂环化合物,并含有少量脂肪烃、环烷烃和不饱和烃,从煤焦油中不能分离出苯,故D错误;

答案选C。

9.下列反应限度最大的是

A. 工业合成氨的反应

B. 工业制硫酸接触室中的反应

C. 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D. 实验室用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Cl2【答案】D

【解析】

【详解】A.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氨气,为可逆反应,合成氨气是放热反应,高温下增大了催化剂的活性,但不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B.工业制硫酸接触室中的反应二氧化硫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为可逆反应;

C.实验室是用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做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乙酸乙酯,为可逆反应;

D.实验室用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Cl2,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为可逆反应,产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促进水和氯气的反应正向移动,可使反应完全转化,总反应为:Cl2+2NaOH=NaCl+NaClO+H2O,不是可逆反应;

则反应限度最大的为D选项,答案选D。

【点睛】非可逆反应的限度较可逆反应是大的。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通过加聚反应,可得到合成纤维PET

B. 甘油与纤维素均可与浓硝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烈性炸药

C. 氢化油可用来制肥皂也可用于生产人造奶油

D.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几滴茚三酮溶液,加热至沸腾会出现蓝紫色固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通过缩聚反应,可得到合成纤维PET,故A错误;

B.硝化甘油是甘油与浓硝酸发生酯化反应(在浓硫酸条件下)生成的三硝酸甘油酯,是制备炸药的原料,纤维素可与浓硝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硝酸纤维也是制造烈性炸药的原料,故B正确;

C.油脂氢化的基本原理是在加热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植物油时,加入金属催化剂(镍系、铜-铬系等),通入氢气,使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的双键与氢原子结合成为不饱和程度较低的脂肪酸,其结果是油脂的熔点升高(硬度加大)。因为在上述反应中添加了氢气,而且使油脂出现了"硬化",所以经过这样处理而获得的油脂与原来的性质不同,叫做"氢化油"或"硬化油"可用来制肥皂也可用于生产人造奶油,故C正确;

D.茚三酮是一种用于检测氨或者一级胺和二级胺的试剂。当与这些游离胺反应时,能够产生深蓝色或者紫色的物质,蛋白质、多肽和各种氨基酸以及所有氨基酸均能与茚三酮发生反应,除无氨基的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呈黄色反应外,其它均生成蓝紫色化合物,最终生成蓝色化合物,故D正确;

答案选A。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湿法冶金是金属冶炼的常用方法之一,如电解ZnSO4溶液制备Zn

B. 黄绿色气体ClO2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灭菌消毒剂

C. 工业上常用Na2O2和CO2反应制备Na2CO3

D. 工业炼铁时,铁矿石和焦炭应从炼铁高炉的上口加入

【答案】C

【解析】

【详解】A.湿法冶金是金属冶炼的常用方法之一,如电解ZnSO4溶液,根据电解池阴阳极放电顺序,阳极水电离出的氢氧根放电,阴极为Zn2+放电得电子生成锌单质,可以制备Zn,故A 正确;

B.ClO2是极易溶于水而不与水反应,几乎不发生水解,具有极强氧化性,是安全、无毒的消毒剂,无"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同时在消毒过程中也不与有机物发生氯代反应生成可产生"三致作用"的有机氯化物或其它有毒类物质,故B正确;

C.工业上常用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反应制备Na2CO3,故C错误;

D.工业上高炉炼铁时从炉顶装入铁矿石、焦炭、造渣用熔剂(石灰石),从位于炉子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吹入经预热的空气,在高温下焦炭中的碳同鼓入空气中的氧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在炉内上升过程中除去铁矿石中的氧,从而还原得到铁,故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工业制碱时要考虑经济价值和产率,还要考虑原料,工艺等,用过氧化钠制碱成本太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贮氢材料——镧镍合金 ( LaNis) 是通过物理吸附贮存氢气

B. 农业废弃物在厌氧条件下生成沼气属于生物化学转化

C. 用石灰水对燃煤烟气进行脱硫, 最终生成CaSO 3

D. 汤姆生根据a 粒子散射现象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贮氢材料——镧镍合金 ( LaNis) 能够结合氢气形成金属化合物,并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释放出氢气,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故A 错误;

B .农作物的桔杆、人畜粪便、厨余垃圾等废弃物在沼气池中在还原性细菌的作用下可经发酵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甲烷等,为生物化学转化,故B 正确;

C .燃煤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用石灰水对燃煤烟气进行脱硫,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硫、氧气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CaSO 4,故C 错误;

D .汤姆孙发现原子里有带负电荷的电子,1904年,首先提出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卢瑟福根据a 粒子散射现象提出核式结构模型(行星模型),故D 错误;

答案选B 。

【点睛】CaSO 3不是很稳定的,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钙。

13.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8g 14N 2与14C 16O 的混合物中,中子数目为 l.4N A

B. 含 0. l molFeCl 3溶液与0. l mol 锌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l N A

C. 标准状况下,5.6gC 4H 8中 C-C 的数目可能为0.4N A

D. 某温度下,1LpH=9 Na 2CO 3 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OH -数目为10-5 N A

【答案】C

【解析】

【详解】A . 14N 2的摩尔质量为28g/mol ,一个分子中有14个中子,14C 16O 的摩尔质量为30g/mol ,

一个分子中有16个中子,二者的的摩尔质量和中子数都不同,2.8g 混合物中,中子数目不为 l.4N A ,故A 错误;

B .含 0. l molFeCl 3的溶液与0. l mol 锌充分反应,方程式为Zn+2Fe 3+=Zn 2++2Fe 2+,锌过量,0. l mol FeCl 3完全反应转化为0. l mol FeCl 2,消耗0.05molZn ,过量的锌继续与亚铁离子反应,Zn+Fe 2+=Zn 2++Fe ,剩余0.05mol 锌只能消耗0.05mol FeCl 2,即氯化亚铁过量,整个过

程中,0.1mol的锌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mol×2×N A=0.2N A,故B错误;

C.5.6gC4H8的物质的量为0.1mol,符合分子式C4H8的有机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CH2=CH-CH2CH3、

CH2=C(CH3)2、、、环丁烷()、甲基环丙烷(),

若有机物的结构为环丁烷、甲基环丙烷时,C-C 的数目为0.4N A,故C正确;

D.某温度下,1LpH=9 的 Na2CO3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0-9mol/L,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来自水的电离,但溶液温度未知,无法使用水的离子积常数计算,故D错误;

答案选C。

14.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 容量瓶和滴定管上都标有使用温度,使用时滴定管水洗后还需润洗,但容量瓶水洗后不用润洗

B. 测溶液pH: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NaClO溶液,滴到放在表面皿上的pH 试纸中部,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对

C. 抽滤过程中洗涤沉淀时,应关小水龙头,加洗涤剂浸没沉淀,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上搅拌以使沉淀跟洗涤剂充分接触,以便洗得更干净

D. 实验过程中的有毒药品不得进入口内或者接触伤口,剩余的废液不得再回收使用,应倒入下水道

【答案】A

【解析】

【详解】A.容量瓶标有温度、规格、刻度线,滴定管标有温度、规格、刻度线,使用时滴定管水洗后还需润洗,但容量瓶水洗后不用润洗,故A正确;

B.NaClO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使漂白pH试纸,无法准确测定其溶液的pH值,故B错误;C.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上搅拌以会导致滤纸破裂,过滤失败,不能搅拌,故C错误;

D.实验过程中的有毒药品不得进入口内或者接触伤口,剩余的废液,应倒入实验室专用的指定回收容器中,不能倒入下水道,会造成水体污染,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滴定管需要润洗,如不润洗,会导致溶液的浓度偏小,引起误差,容量瓶和锥形瓶不需润洗。

15.环戊二烯之() 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农药、橡胶、塑料等生产,根据能量循环图和表格中的键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共价键键能/1

?

kJ mol-

H-H 436

H-I 299

I-I 151

A. △H1+△H2+△H3=0

B. △H1<△H3

C. (g)转化为(g)的过程中,有C-H的断裂和形成

D. 在相同条件下,生成 2molHCl(g) 的△H2′<△H2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盖斯定律,△H3=△H1+△H2,则△H1+△H2-△H3=0,故A错误;

B.根据△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则△H3-△H1=△H2=E(I-I)+ E(H-H)- 2E(H-I)= 151kJ/mol+436 kJ/mol -2×299 kJ/mol =-11 kJ/mol<0,则△H3<△H1,故B错误;

C. (g)转化为(g)的过程中,有C-H的断裂和C-C的形成,故C错误;

D.根据△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H2= E(H-H)+E(I-I)-2E(H-I)=

151kJ/mol+436 kJ/mol -2×299 kJ/mol =-11 kJ/mol<0,Cl的半径小于I,Cl得电子能力比I强,形成的化学键的键能比I的大,放出的热量更多,△H2′<0,放出的热量越多,焓变越小,在相同条件下,生成 2molHCl(g) 的△H2′<△H2,故D正确;

答案选D。

16.A、B、C、D、E、F、G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径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元素B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B. 元素D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游离态存在,其单质可用作半导体材料

C. 元素A的离子半径大于元素G的离子半径

D. 元素F 的气态氢化物比元素G的气态氢化物更稳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

A、B、C、D、E、F、G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如图所示,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则A、B、C、D、E、F、G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3、4、5、6、7,A为半径最大的元素,则A为Na元素,C的半径是以上元素中最小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C为B元素,B的半径大于C,则B为Be元素,D、E、F、G半径依次减小,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D为Si元素,E为P元素,F 为S元素,G为Cl元素。

【详解】A.B为Be元素,根据元素B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与Al元素呈对角线分布,在性质上具有相似性,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故A正确;

B.D为Si元素,元素D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存在,其单质可用作半导体材料,故B错误;C.A为Na元素,G为Cl元素,元素A的离子两个电子层,元素G的离子三个电子层,元素A 的离子半径小于元素G的离子半径,故C错误;

D.F为S元素,G为Cl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S <Cl,元素G 的气态氢化物比元素F的气态氢化物更稳定,故D错误;

答案选A。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的沸点较高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较强的化学键

B. 离子晶体中可能存在共价键,而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C. CO2与 SiO2 均为共价化合物,其固体熔化时,均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

D. 某物质熔点1067°C,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和熔融态均能导电,其晶体一定为离子晶体【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的沸点较高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较强的氢键,故A错误;

B.离子晶体中可能存在共价键如氢氧化钠,而分子晶体中不一定存在共价键,如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没有化学键,故B错误;

C.CO2与 SiO2 均为共价化合物,但CO2是分子晶体,其固体熔化时,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SiO2是原子晶体,其固体熔化时,破坏共价键,故C错误;

D.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较高,一般在几百至1000℃左右,某物质熔点 1067℃,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和熔融态能导电的是离子化合物,其晶体一定为离子晶体,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较高,一般在几百至1000℃左右,其溶于水及熔化时均能够导电。

18.氨气与氧气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质溶液中电子移向正极

B. 电池负极反应为:2NH3-6e-=N2+6H+

C. 正负极通入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为15: 4 (假设空气中O2体积分数为20%)

D. 该电池给铅蓄电池充电,燃料电池正极反应l molO2,铅蓄电池有2mol PbSO4被消耗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电池为燃料电池,通入氧气的一端为正极,通入氨气的一端为负极,根据图示,电池总反应为4NH3+3O2=2N2+6H2O。

【详解】A.电子只能在导体中转移,不能在溶液中转移,故A错误;

B.氨气与氧气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不可能产生氢离子,电池负极反应为:

2NH 3-6e -+6OH -=N 2+6H 2O ,故B 错误;

C .根据分析,投入空气的一端为正极,通入氨气的一端为负极,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电池总反应为4NH 3+3O 2=2N 2+6H 2O ,当负极通入4mol 氨气时,正极消耗3mol 氧气,则需要空气的量为

3mol 20%

=15mol ,则正负极通入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为15 : 4,故C 正确;

D .该电池给铅蓄电池充电,燃料电池正极反应l molO 2,转移4mol 电子,充电时铅蓄电池阴极反应为:PbSO 4+2e -=Pb+SO 42-,阳极反应为:PbSO 4-2e -+2H 2O=PbO 2+4H ++SO 42-,铅蓄电池两极都消耗PbSO 4,转移4mol 电子时,铅蓄电池共消耗了4mol PbSO 4,故D 错误;

答案选C 。

19.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用氨水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硫:32243NH H O+SO =NH +HSO +-

B. 向0.5mol? L -1 KAl(SO 4)2溶液中滴入0.5mol? L -1 Ba(OH)2溶液使24SO -恰好完全沉淀:2Ba 2+ 4OH - + Al 3++224SO -=2BaSO 4↓+2AlO -

+2H 2O C. 用足量Na 2S 2O 3溶液除去水中的 Cl 2: 4Cl 2+223S O -+5H 2O =10H ++224SO -

+8Cl - D. 少量CO 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 6H 5O -+CO 2+H 2O→C 6H 5OH+3

HCO -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用氨水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氢铵,离子反应为:

32243NH H O+SO =NH +HSO +-,故A 正确; B .明矾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使SO 42?恰好完全沉淀,铝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铝离子恰好反应生成偏铝酸根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Ba 2+ +4OH - + Al 3+ + 224SO -=2BaSO 4↓+2AlO -

+ 2H 2O ,故B 正确;

C .氯气能够氧化硫代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根离子,自己被还原为氯离子,故用Na 2S 2O 3溶液吸收自来水中多余Cl 2,化学方程式为:Na 2S 2O 3 +4Cl 2 +5H 2O=2NaCl+2H 2SO 4+6HCl ,由于Na 2S 2O 3足量,Na 2S 2O 3与硫酸和盐酸继续反应,方程式为:Na 2S 2O 3+2HCl=2NaCl+S↓+SO 2↑+H 2O 、Na 2S 2O 3+H 2SO 4=Na 2SO 4+SO 2↑+S↓+H 2O ,故最终反应为:6Na 2S 2O 3+4Cl 2=8NaCl+ 2Na 2SO 4+

5SO 2↑+5S↓,离子反应为:6S 2O 32-+4Cl 2=8Cl -+ 2SO 42-+ 5SO 2↑+5S↓,故C 错误;

D

.少量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离子反应为:C6H5O- + CO2 +

H2O→C6H5OH+

3

HCO-,故D正确;

答案选C。

20.常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H 相等的盐酸和醋酸,加水稀释相同倍数后,c(Cl-)=c(CH3COO- )

B. 0.l mol?L-1氨水的p H= a,加入适量的氯化铵固体可使溶液pH= a+ l

C.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NH4)2SO4溶液与(NH4) 2CO3溶液中,

()

()

4

32

c NH

c NH O

H

+

前者大于后者

D. 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醋酸溶液和氢氟酸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的热量相等【答案】C

【解析】

【详解】A.pH相等的盐酸和醋酸中c(Cl-)=c(CH3COO-),加水稀释时,由于醋酸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使c(Cl-)<c(CH3COO-),故A错误;

B.0.l mol?L-1氨水的p H= a,加入适量的氯化铵固体,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增大,氨水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pH值减小,故B错误;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NH4)2SO4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硫酸根离子对铵根离子水解无影响,(NH4) 2CO3溶液中铵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都水解,碳酸根促进铵根离子的水解,铵根离子浓度

减小,一水合氨离子浓度增大,

()

()

4

32

c NH

c NH O

H

+

减小,故前者大于后者,故C正确;

D.等物质的量醋酸和氢氟酸都属于弱电解质,电离时电离程度不同,吸收的热量不同,与足量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的热量不相等,故D错误;

21.亮菌甲素(图 a) 用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发作、其他胆道疾病并发急性感染及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配以辅料丙二醇溶成针剂用于临床。若使用廉价的二甘醇(图 b) 作为辅料,会使人中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l mol 亮菌甲素与溴水混合,最多消耗Br2 4 mol

B. 亮菌甲素中所有的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C. l mol 亮菌甲素反应最多消耗 5molH 2或2molNaOH

D. 等物质的量的丙二醇和二甘醇充分燃烧消耗的氧气量不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 .亮菌甲素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酚羟基,酚羟基的邻位和对位可与溴发生取代,该物质结构中,酚羟基对位无氢原子,不能与溴取代,l mol 亮菌甲素与溴水混合,最多消耗Br 2 3mol ,故A 错误;

B .苯环上的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与碳碳双键直接相连的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则苯环与碳碳双键在同一平面,甲基和亚甲基可能与苯环在同一平面,则该有机物中所有的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故B 错误;

C .亮菌甲素中含有碳碳双键、酮羰基和苯环,l mol 亮菌甲素反应最多消耗 5molH 2,亮菌甲素中含有酚羟基和酯基,酚羟基具有酸性,可与氢氧化钠反应,该有机物的酯基水解后形成酚羟基和羧基都可与氢氧化钠反应,故l mol 亮菌甲素反应最多消耗3molNaOH ,故C 错误;

D .丙二醇(HOCH 2CH 2OH)的分子式为C 2H 6O 2,可以看成C 2H 2?2H 2O 的形式,二甘醇(HOCH 2CH 2OCH 2CH 2OH)的分子式为C 4H 10O 3,可看成C 4H 4?3H 2O 的形式,当物质的量相等的情况下,耗氧量不同,故D 正确;

答案选D 。

22.室温下,H 2C 2O 4的电离平衡常数K a1= 5.9 ×10 -2,K a2=

6.4 ×10 -5,用0.100 0 mol?L -1 NaOH 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 -1H 2C 2O 4溶液的曲线如图所示(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滴定过程中,当 pH=4 时,存在:c (H +)+c (Na + )=c (OH - )+c (224C O -)+c (24HC O -)

B. 点①、③、④所示溶液中,点③所示溶液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C. 点③所示溶液:3c (224C O -)+2c (24HC O -

)+c (H 2C 2O 4)=0.l mol?L -1

D. 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c (Na +)>c (224C O -)= c (24HC O -

)>c (OH -)>c (H +)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滴定过程中,当 pH=4时,为酸性溶液,存在电荷守恒:c (H +)+c (Na + )=c (OH - )+2c (224C O -)+c (24HC O -),故A 错误;

B .点①溶液显酸性,抑制水的电离,点③对应的溶液呈中性,点④所示溶液中消耗氢氧化钠40mL ,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草酸钠,草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促进水的电离,则点④所示溶液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故B 错误;

C .原草酸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 (224C O -)+c (24HC O -

)+c (H 2C 2O 4)=0.l mol?L -1,点③对应的溶液呈中性,c (H +)=c (OH -),根据电荷守恒:c (H +)+c (Na +)=c (OH -)+2c (224C O -)+c (24HC O -),可得c (Na +)=2c (224C O -)+c (24HC O -

),设点③时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V ,3c (224C O -)+2c (24HC O -)+c (H 2C 2O 4)=2c (224C O -)+c (224C O -)+c (24HC O -)+c (24HC O -)+c (H 2C 2O 4)= c (Na +)+ c (224C O -)+c (24HC O -)+c (H 2C 2O 4)=0.1V 200.120V 20V ?+++=()0.120V 20V

?++=0.l mol?L -1,故C 正确;

D .若c (OH -)>c (H +),溶液显碱性,当点④之后继续加氢氧化钠溶液可符合,c (Na +)>c (224C O -

),但24HC O -来自于224C O -的水解,且加碱抑制224C O -的水解,则溶液中始终c (224C O -)>c (24HC O -),不可能相等,故D 错误;

答案选C 。

23.溶液X 中含有下表中离子若干种,且离子浓度均为相等(不考虑水的电离与离子水解)。向X 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 经分析反应前后阴离子种类没有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X 中可能有3HCO -或23CO -中的一种或两种都有

B. 溶液X 中是否有Na +不能确定,需通过焰色反应来确定

C. 溶液X 中可能有2 种阳离子,3 种阴离子

D. 原溶液一定没有Al 3+、Fe 3+,但Na +,、3NO -不确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向溶液X 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生成,且反应溶液中阴离子的种类没有变化,产生气体不可能是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则3HCO -、23CO -

一定不存在;根据表中的离子,可以

推知是Fe 2+、NO 3-在酸性环境下生成的一氧化氮和Fe 3+,且反应中硝酸根没有全部转化为一氧化氮,加入盐酸,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所以原来溶液中含有Cl -、Fe 2+、NO 3-,Fe 2+与OH -不能共存,则OH -离子不存在;

设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 ,若溶液中还含有阴离子SO 42-,再根据电荷守恒可知还含有一种带有两个正电荷的Mg 2+,此时原溶液中可以确定含有的五种离子为:Cl -、NO 3-、SO 42-、Fe 2+、Mg 2+,据此进行解答。

【详解】A .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HCO 3-与CO 32-,故A 错误;

B .如果存在一价的钠离子,无论选用表格内任意阴离子,因浓度相等,都无法使电荷配平,故B 错误;

C .根据分析,若溶液中还含有阴离子SO 42-,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 ,可以确定含有的五种离子为:Cl -、NO 3-、SO 42-、Fe 2+、Mg 2+,溶液X 中可能有2 种阳离子,3 种阴离子,故C 正确;

D .根据分析,由于离子浓度相等,根据电荷守恒,Na +一定不存在定,故D 错误;

答案选C 。

24.以经预处理的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极(主要成分为LiFePO 4、 Al 、C)为原料,生产Li 2CO 3 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LiFePO4难溶于水和碱性溶液,可溶于酸性溶液。Li2CO3溶于稀酸,微溶于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C

PO + 2H2O

B. 溶解时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2LiFePO4+2H++H2O2=2Li++2Fe3++ 23

4

C. 向过滤3的滤液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即可生成Li2CO3沉淀

D. 已知将Li2CO3、FePO4?x H2O、H2C2O4混合反应可重新获得LiFePO4,理论上完全反应消耗的n(Li2CO3):n(FePO4?x H2O):n(H2C2O4)=1:2: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流程: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极(主要成分为LiFePO4、Al、C)用NaOH溶液碱浸:2Al+2OH-+2H2O═2AlO2-+3H2↑,过滤,滤渣为LiFePO4、C,加入稀硫酸、过氧化氢溶2LiFePO4+4H2SO4+H2O2═Li2SO4+Fe2(SO4)3+2H3PO4+2H2O,C不溶,过滤除去,滤渣2为C;向滤液中加入氨水将Fe3+沉淀为Fe(OH)3,过滤,滤渣3为Fe(OH)3,向过滤 3 的滤液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可生成Li2CO3沉淀,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C,故A正确;

B.溶解时的反应为LiFePO4与稀硫酸、过氧化氢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LiFePO4+4H2SO4+H2O2═Li2SO4+Fe2(SO4)3+2H3PO4+2H2O,离子反应为:

2LiFePO4+8H++H2O2=2Li++2Fe3++2H3PO4+ 2H2O,故B错误;

C.根据分析,向过滤3的滤液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即可生成Li2CO3沉淀,故C正确;D.已知将Li2CO3、FePO4?x H2O、H2C2O4混合反应可重新获得LiFePO4,反应为:

Li2CO3+2FePO4?xH2O+H2C2O4=2LiFePO4+3CO2↑+(2x+1)H2O,理论上完全反应消耗的

n(Li2CO3):n(FePO4?x H2O):n(H2C2O4)=1:2:1,故D正确;

答案选B。

25.一定温度下,在三个容积均为 1.0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CH3OH(g)+CO(g) ?CH3COOH(g) △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个容器中的平衡常数 K 1<K 2< K 3

B. 达平衡时,容器I 与容器II 中的总压强之比为3 : 4

C. 达平衡时,容器I 中CH 3OH 转化率与容器 III 中CH 3COOH 转化率之和小于l

D. 达平衡时,容器III 中的正反应速率比容器I 中的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平衡常数只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则 K 1=K 2,反应体系△H<0,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则K 1=K 2< K 3,故A 错误;

B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nRT ,容器为恒容装置,V 不变,则有p =cRT ,容器Ⅰ与容器Ⅱ温度相同,则体系压强与体系中反应物总浓度成正比,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容器Ⅰ中平衡时c (CH 3OH)=0.5mol/L ?0.4mol/L=0.1mol/L ,c (CO)=0.5mol/L ?0.4mol/L=0.1mol/L ,c (CH 3COOH)=0.4mol/L ,K =()()()33c CH COOH c CH OH c CO =0.4mol /L 0.1mol /L 0.1mol /L

?=40,设容器Ⅱ反应到达平衡时CH 3OH 转化cmol/L ,所以达平衡时,容器I 与容器II 中的总压强之比为=I II p p =0.10.10.40.8c ++-=0.60.8c -,容器ⅡQ c =0.400.200.20

?=10<K =40,可知容器Ⅱ中反应向右进行,则c 为正值,所以达平衡时,容器I 与容器II 中的总压强之比大于3:4,故B 错误;

C .容器Ⅲ与容器Ⅰ刚好为互为逆反应过程,对于容器I ,容器I 中CH 3OH 转化率容器Ⅰ中

CH 3COOH 转化率之和刚好为1,容器Ⅲ温度低于容器I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降低对正反应有利,所以容器Ⅲ中CH 3COOH 转化率低于容器Ⅰ以等量CH 3COOH 起始时的CH 3COOH 转化率,所以达平衡时,容器I 中CH 3OH 转化率与容器III 中CH 3COOH 转化率之和小于1,故C 正确;

D .容器Ⅲ与容器Ⅰ刚好互为逆反应过程,但容器Ⅰ温度高于容器Ⅲ,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大,所以达到化学平衡时容器III 中的正反应速率比容器I 中的小,故D 错误; 答案选C 。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

26.现有一包铝粉和铜粉的混合物,用100mL 某浓度的稀硝酸溶解,生成的气体全部是NO, 待粉末完全溶解后,逐滴加入3mol?L -1 的氨水,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氨水的体积关系如图。

(1)写出图中滴加氨水10~100mL 的过程中铜元素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2)所用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 L -1;写出简要计算过程______。

【答案】 (1). Cu 2++2NH 3·H 2O =Cu(OH)2↓+24NH +,Cu(OH)2+432NH H O =234

(C NH )u ++2OH -+4H 2O (2). 2.7 (3). 过程:根据沉淀所用氨水0.18mol ,得显酸性的硝酸根为 0.03mol ; 根据稀硝酸和金属反应的关系,求得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0.03+

43×0.18mol =0.27mol 。

【解析】

【分析】

铝粉和铜粉的混合物,用100mL 某浓度的稀硝酸完全溶解,得到含有铝离子和铜离子的溶液,如图所示加入氨水,开始没有沉淀,说明硝酸过量,消耗10mL 氨水中和过量硝酸,继续加入氨水,开始生产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铜沉淀,当消耗氨水70mL 时,沉淀完全,铝离子和铜离子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铜沉淀,由于氢氧化铝不与氨水反应,氢氧化铜可溶于氨水,继续加入氨水,部分沉淀开始溶解,当消耗氨水100mL 时,氢氧化铜完全溶解,剩余氢氧化

铝沉淀,再继续加入氨水,沉淀量不变,据此分析计算解答。

【详解】(1)根据分析,图中滴加氨水10~100mL 的过程为铝离子和铜离子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完全溶解的过程,其中铜元素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 2+

2NH 3·H 2O =Cu(OH)2↓+24NH +,Cu(OH)2+432NH H O =234(C NH )u ++2OH -+4H 2O ; (2)根据反应:H ++ NH 3·H 2O=4NH ++ H 2O ,过量的硝酸的物质的量=0.01L×3mol/L=0.03mol,完全根据3Cu+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 ,Cu 2++2NH 3·H 2O =Cu(OH)2↓+24NH +,

8HNO 3~3Cu 2+~6NH 3·H 2O ,根据Al+4HNO 3=Al(NO 3)3+NO↑+2H 2O , Al 3++3NH 3·H 2O =Al(OH)3↓+34NH +,8HNO 3~2Al 3+~6NH 3·H 2O ,则根据上述分析,消耗硝酸与完全沉淀消耗的氨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为4HNO 3~3NH 3·H 2O ,根据图像沉淀铝离子和铜离子消耗氨水的总物质的量=0.06L ×3 mol/L=0.18mol ,则反应中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3mol+

43×0.18mol=0.27mol ,则100mL 该硝酸的浓度=0.27mol 0.1L

=2.7mol/L 。 27.已知:化合物A 和 B 均是由四种短周期元索组成的离子化合物, 且阳离子相同,A 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 : 1;气体甲由三种元素组成,标况下密度为2.68g?L -1 ,且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满足8 电子 ;乙和丙为'常见气体,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丙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气体丁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化合物A 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

请回答

(1)气体甲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__。

(2)气体丙通入足量硝酸钡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检验A 的水溶液中所含阴离子的实验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

(4)气体甲和气体丙在一定条件下 ________(填 “可能” 或“不可能”)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若可能请写出你认为合理的化学方程式,若不可能请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