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一浙江省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答案.

合集下载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物理选修1-2答案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物理选修1-2答案

答案与提示55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一、分子及其热运动(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1.C 2.ABC 3.B 4 6 02×1023 6 02×1023 6 02×1023 5.6×1076 2 4×1013m 7.B 8.约3×10-10m(二)分子的热运动1.B 2.B 3.AC 4.D 5.D 6.D 7.ABD 8.变少,没有区别。

如果颗粒变大到宏观物体这么大,周围分子对它的碰撞不会产生可见的运动。

这样的推想能使我们理解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9.细菌太小,它在水中受周围水分子的碰撞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是细菌本身无法控制的,所以细菌的运动是不自主的 10.氨水中氨气分子扩散到空气中,空气中的氨气分子再扩散到水中,清水成为氨水,氨水呈弱碱性,酚酞遇碱变红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1.VS 2.溶解在水中及挥发到空气中 3.不规则的 4.BC 5.ACD 6.AC7.ABCD 8.不能。

分子的直径极小,由滴管或注射器产生的一滴纯油酸形成的单分子油膜面积极大,无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出它的面积。

用酒精稀释之后,就能获得一滴体积极小的纯油酸,在实验室中形成大小恰当的单分子层油膜;按稀释比例计算出一滴纯油酸的体积,测出它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就能求出分子的直径 9.(1)2 64×10-2m2 (2)1 2×10-5mL (3)4 5×10-10m二、物体的内能(一)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1.BCD 2.ABC 3.AD 4.BD 5.B 6.C 7.BD 8.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是:①分子是运动的;②分子间存在空隙 9.当纸是干的时,纸与黑板相接触,只有少量分子能接近到距离小于10r0,总的分子引力很小,纸不会贴在黑板上。

纸打湿后,湿纸与黑板之间会有更多的分子距离接近到小于10r0,纸与黑板之间总分子力较大,纸就能贴在黑板上 10.(1)主要来自于库仑力,万有引力比库仑力小得多 (2)分子由带正电和带负电的粒子组成,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所以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二)物体的内能1.大 小 温度 2.相对位置 增大 增大 3.内能 4.A 5.D 6.A 7.CD 8.(1)动能较大的分子容易飞出液体表面 (2)平均动能变小,温度降低 9.组成机械能的动能对应于物体整体的宏观运动,而组成内能的动能对应于微观的分子无规则运动;机械能中的势能对应于宏观的重力或弹力作用,而内能中的势能对应于微观的分子力作用三、固体和液体(一)固体1.各向异性 各向同性 2.CEHIJK 3.C 4.BC 5.D 6.ACD 7.略8.雪花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是晶体 9.不能,它的规则外形是人为加工的,而不是天然的(二)液体1.固体 较强 不易 弱 没有 2.改变 各向同性 3.表面张力 4.AB 5.C 6.BC 7.相同。

高中物理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第一节: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

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3、x A =-0.44 m ,x B =0.36 m 第二节:1.A .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

B .“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

C .“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2.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1)路程是100 m ,位移大小是100 m 。

(2)路程是800 m ,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4第三节:1.(1)1光年=365×24×3600×3.0×108 m=9.5×1015 m 。

(2)需要时间为16154.010 4.29.510⨯=⨯年 2.(1)前1 s 平均速度v 1=9 m/s前2 s 平均速度v 2=8 m/s 前3 s 平均速度v 3=7 m/s 前4 s 平均速度v 4=6 m/s 全程的平均速度 v 5=5 m/sv 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v 1小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2)1 m/s ,03.(1)24.9 m/s ,(2)36.6 m/s ,(3)0 第四节:1.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

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

2.(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

(2)A 点和右方邻近一点的距离Δx =7.0×10-3 m ,时间Δt=0.02 s ,Δt 很小,可以认为A 点速度v =x t∆∆=0.35 m/s3.解(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为0。

高一物理必修一作业本【答案】(完整资料)

高一物理必修一作业本【答案】(完整资料)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物理必修1答案与提示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CD2.B3.C4.云地面船岸5.BC6.D7.A8.2km-3km0东59.C10.(1)2025152(2)东偏北45°方向作图略11.略二、时间和位移1.AC2.AD3.A4.BC5.BC6.C7.ACABOD8.60m图略9.6mx轴正方向4mx轴正方向20m10.C11.路程900m位移500m500m12.中心点的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边缘上一点路程大于位移大小13.(1)路程(2)位移大小思考略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CD2.B3.C4.3m/s53m/s2 5m/s5.06.AC7.CD8.D9.CD10.ABC11.路程为100m位移0平均速度为012.不同1463km是路程而非位移从地图上量出两地长度,再由比例尺算出直线距离约1080km,v=1080/14≈71km/h13.从图中量出车运动路程与车长的线段长,按比例算出实际位移为13 5m,v≈1350 4m/s=33 8m/s121km/h>80km/h,超速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C2.BD3.B4.D5.飞机火车小球6.9 8m/s2竖直向下7.D8.AB9.1 50-1 510.C11.509m/s2-6m/s2与初速度方向相反12.5 2m/s213.略第一章复习题1.A2.D3.CD4.ACD5.BD6.D7.ABC8.D9.A10.200m11.t20~t1和t2~t312.左0 30 8513.(1)第3秒末(2)40m向上(3)5m向下(4)-35m125m14.路程为80m位移大小为10m,方向向左15.12m/s≤v 乙≤20 6m/s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ABD2.D3.ACD4.BCD5.C6.B7.匀加速直线匀速直线匀减速直线向东向东向东8.53-39.200m/s210.7 2s11.(1)如图所示(2)2m/s2(3)2m/s2,相同(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C2.B3.B4.C5.D6.C7.68.29.110.7 9s25 3m/s11.(1)8m(2)72m(3)有,求“面积”12.(1)69 4s(2)2 9km(3)429 8s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1.AB2.B3.C4.C5.0 1286.187.58.169.制动时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总距离(m)405 6813 612016 77288 710.(1)2 5×106m/s2(2)0 11m(3)0 128m11.(1)12m/s(2)180m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1.D2.ABC3.D4.BD5.B6.BD7.AB8.1250m9.425010.(1)t1=10st2=15s(舍去)(2)v=1m/s(3)x=4 4m11.(1)如右图(2)58m12.①甲、乙均错。

高一物理必修一作业本及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作业本及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作业本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写在答卷上。

)1、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亚里士多德最先得出运动与力的正确关系B、伽利略用斜面实验验证了力和运动的关系C、牛顿最先提出运动和力的正确关系D、牛顿在伽利略和笛卡儿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下列各组单位中,都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A、kg、N、AB、s、J、NC、s、kg、mD、m/s、kg、m3、关于惯性的大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B、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不论速度大小,它们的惯性的大小一定相同C、同一个物体,静止时的惯性比运动时的惯性大D、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的惯性比在地球上的惯性小4、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的质量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比乙先落地B、甲与乙同时落地C、甲的加速度比乙大D、乙的加速度比甲大5、如图是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S—t图像,由图可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C、物体沿直线做往返运动D、图像错了,因为该图像只表示曲线运动6、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若现在受到一个水平拉力作用,则在水平拉力刚开始作用的瞬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和速度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为零C、物体立即获得速度,但加速度为零D、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7、长方形木块静止在倾角为0的斜面上,那么斜面对木块作用力的方向A、沿斜面向下B、垂直斜面向下C、沿斜面向上D、竖直向上8、电梯在大楼内上、下运动,人站在电梯内。

若人处于超重状态,则电梯可能的运动状态是A、匀速向上运动B、匀速向下运动C、减速向下运动D、加速向下运动9、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一物体在F1=10N,F2=2N的水平外力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6NB、若撤去力F1,物体会立即向左运动C、撤去力F1后物体继续向右运动,直到速度为零D、撤去力F1后物体有可能做曲线运动10、光滑水平面上,有一木块以速度v向右运动,一根弹簧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木块从与弹簧接触直到弹簧被压缩成最短的时间内,木块将做的运动是A、匀减速运动B、加速度增大的变减速运动C、加速度减小的变减速运动D、无法确定11、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2s与5s时汽车的位移之比为A、5:4B、4:5C、4:3D、3:412、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质量可忽略不计的定滑轮,绳的一端系一质量M=15kg的重物,重物静止于地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猴从绳子另一端沿绳向上爬,如图所示,不计滑轮摩擦,在重物不离开地面条件下,(重力加速度g=10m/s2)猴子向上爬的加速度为A、B、C、D、二、填空题(共22分)13、(4分)一质点沿直线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则在第1s末的速度与第2s末的速度之比为;在第1s内的位移与第50s内的位移之比为。

物理必修一浙江省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答案

物理必修一浙江省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答案

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物理必修1答案与提示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CD2.B3.C4.云地面船岸5.BC6.D7.A8.2km-3km0东59.C10.(1)2025152(2)东偏北45°方向作图略11.略二、时间和位移1.AC2.AD3.A4.BC5.BC6.C7.ACABOD8.60m图略9.6mx轴正方向4mx轴正方向20m10.C11.路程900m位移500m500m12.中心点的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边缘上一点路程大于位移大小13.(1)路程(2)位移大小思考略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CD2.B3.C4.3m/s53m/s2 5m/s5.06.AC7.CD8.D9.CD10.ABC11.路程为100m位移0平均速度为012.不同1463km是路程而非位移从地图上量出两地长度,再由比例尺算出直线距离约1080km,v=1080/14≈71km/h13.从图中量出车运动路程与车长的线段长,按比例算出实际位移为13 5m,v≈13 50 4m/s=33 8m/s121km/h>80km/h,超速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C2.BD3.B4.D5.飞机火车小球6.9 8m/s2竖直向下7.D8.AB9.1 50-1 510.C11.509m/s2-6m/s2与初速度方向相反12.5 2m/s213.略第一章复习题1.A2.D3.CD4.ACD5.BD6.D7.ABC8.D9.A10.200m11.t20~t1和t2~t312.左0 30 8513.(1)第3秒末(2)40m向上(3)5m向下(4)-35m125m14.路程为80m位移大小为10m,方向向左15.12m/s≤v乙≤20 6m/s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ABD2.D3.ACD4.BCD5.C6.B7.匀加速直线匀速直线匀减速直线向东向东向东8.53-39.200m/s210.7 2s11.(1)如图所示(2)2m/s2(3)2m/s2,相同(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C2.B3.B4.C5.D6.C7.68.29.110.7 9s25 3m/s11.(1)8m(2)72m(3)有,求“面积”12.(1)69 4s(2)2 9km(3)429 8s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1.AB2.B3.C4.C5.0 1286.187.58.169.制动时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总距离(m)405 6813 612016 77288 710.(1)2 5×106m/s2(2)0 11m(3)0 128m11.(1)12m/s(2)180m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1.D2.ABC3.D4.BD5.B6.BD7.AB8.1250m9.425010.(1)t1=10st2=15s(舍去)(2)v=1m/s(3)x=4 4m11.(1)如右图(2)58m12.①甲、乙均错。

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课本习题答案

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课本习题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问题与练习1.解答子弹长约几厘米,枪口到靶心的距离大于几十米,两者相差千倍以上。

研究子弹从枪口击中靶心的时间一般都可忽略子弹的长度,把子弹看做质点,这样带来的时间误差不到10-4 s 。

子弹穿过一张薄纸的时间是从子弹头与纸接触算起到子弹尾离开纸的一段时间。

若把子弹看做质点,则子弹穿过一张薄纸就不需要时间,所以,研究子弹穿过一张薄纸的时间,不能把子弹看做质点。

说明能否把物体看做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而不是由物体的大小决定。

选用本题是为了说明一颗小子弹,在前一种情况可看成质点,而在后一种情况就不能看成质点。

2.解答“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说明要求学生联系一些常见的运动指认参考系,可加深学生对参考系的理解。

这类问题有时也需要仔细、深入地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如我们说通信卫星是静止卫星、说静止卫星相对地球静止是模糊的。

说静止卫星相对地面(某点)静止是正确的,静止卫星相对地球中心是运动的。

3.解答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

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说明古诗文和现代文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内容与自然科学有关,表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是相关的。

教材选用本诗是为了凸现教材的人文因素。

4.解答 x A=-0 . 44 m ,x B=0. 36 m2问题与练习1.解答 A. 8 点 42 分指时刻, 8 分钟指一段时间。

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

C.“前 3 秒钟”、“最后 3 秒钟”、“第 3 秒钟”指一段时间,“ 3 秒末”指时刻。

2.解答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解答( 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 100 m。

高一物理练作业本必修一答案_浙江省高一物理必修一作业本答案

高一物理练作业本必修一答案_浙江省高一物理必修一作业本答案

高一物理练作业本必修一答案_浙江省高一物理必修一作业本答案1.选A、C.A选项中弹丸只受重力与支持力,支持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B选项中运动员做功,其机械能越来越大.C选项中只有弹力做功,机械能守恒.D选项中有滑动摩擦力做功,所以机械能不守恒.2.选C.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之和,此时,小球的动能为,其重力势能为Ep=-mgh,所以小球的机械能为.3.选B.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设物体A的动能与其势能相等时,物体A距地面的高度是h,A的速度为v.则有:,化简得v2=2gh从开始到距地面的高度为h的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为:ΔEp=mAg(H-h)=2mBg(H-h)增加的动能为:,由ΔEp=ΔEk得.4.选B、C、D.设物体受到的向上的拉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所以.动能的增加量等于合外力所做的功;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拉力所做的功,重力势能增加了mgh,故B、C、D正确,A错误.5.选A.小球在轨道内做圆周运动,通过点时的最小速度为,离开轨道后小球做平抛运动,当竖直方向下落r时,水平方向的位移最小是,所以小球只要能通过点D,就一定能落到水平面AE 上.6.选D.小球自由下落的过程中,t1时刻绳子的拉力为零,此时速度不是,动能也不是,速度的时刻应是绳子拉力和重力相等时,即在t1、t2之间某一时刻,t2时刻绳子的拉力,此时速度为零,动能也为零,绳子的弹性势能,而小球的势能不是,而是最小,t2时刻绳子拉力,绳子最长.7.(1)由于小孩无碰撞进入圆弧轨道,即小孩落到A点时速度方向沿A点切线方向,则,又,联立以上两式解得v0=3m/s.(2)设小孩到最低点的速度为v,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在最低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联立解得FN=1290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孩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1290N.答案:(1)3m/s(2)1290N8.(1)对A分析:从斜轨点到半圆环形轨道点,机械能守恒,有.解得.对B分析:从斜轨点到半圆环形轨道最低点,机械能守恒,有,解得.(2)设半圆环形轨道对A、B的作用力分别为FNA、FNB,FNA 方向竖直向下,FNB方向竖直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FNA=2mg,FNB=7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A、B对圆环的压力分别为:FNA′=2mg,FNB′=7mg,FNA′方向竖直向上,FNB′方向竖直向下,所以合力F=5mg,方向竖直向下.答案:(1)(2)5mg方向竖直向下独具【方法技巧】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的比较1.应用范围: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是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动能定理无条件限制.2.物理意义:其他力(重力、弹力以外)所做的功是机械能变化的量度;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是动能变化的量度.3.关注角度:机械能守恒定律关注守恒的条件和始末状态机械能的形式及大小;动能定理关注动能的变化及改变动能的方式(合外力做功情况).1.答案:B点拨:这个结论应该记住。

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第一节: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

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3、x A =-0.44 m ,x B =0.36 m 第二节:1.A .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

B .“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

C .“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2.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1)路程是100 m ,位移大小是100 m 。

(2)路程是800 m ,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4.解答第三节:1.向上海方向运动,平均速度为17.08m/s 。

2.(1)1光年=365×24×3600×3.0×108 m=9.5×1015m 。

(2)需要时间为16154.010 4.29.510⨯=⨯年3.(1)前1 s 平均速度v 1=9 m/s前2 s 平均速度v 2=8 m/s 前3 s 平均速度v 3=7 m/s 前4 s 平均速度v 4=6 m/s 全程的平均速度 v 5=5 m/sv 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v 1小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2)1 m/s ,04.(1)24.9 m/s,(2)36.6 m/s,(3)0 第四节:1.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

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

2.(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

(2)A 点和右方邻近一点的距离Δx =7.0×10-3 m ,时间Δt=0.02 s ,Δt 很小,可以认为A 点速度v =x t∆∆=0.35 m/s3.解(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为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必修一浙江省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答案.txt精神失常的疯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正常的疯子!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物理必修1答案与提示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CD2.B3.C4.云地面船岸5.BC6.D7.A8.2km-3km0东59.C10.(1)2025152(2)东偏北45°方向作图略11.略二、时间和位移1.AC2.AD3.A4.BC5.BC6.C7.ACABOD8.60m图略9.6mx轴正方向4mx轴正方向20m10.C11.路程900m位移500m500m12.中心点的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边缘上一点路程大于位移大小13.(1)路程(2)位移大小思考略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CD2.B3.C4.3m/s53m/s2 5m/s5.06.AC7.CD8.D9.CD10.ABC11.路程为100m位移0平均速度为012.不同1463km是路程而非位移从地图上量出两地长度,再由比例尺算出直线距离约1080km,v=1080/14≈71km/h13.从图中量出车运动路程与车长的线段长,按比例算出实际位移为13 5m,v≈13 50 4m/s=33 8m/s121km/h>80km/h,超速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C2.BD3.B4.D5.飞机火车小球6.9 8m/s2竖直向下7.D8.AB9.1 50-1 510.C11.509m/s2-6m/s2与初速度方向相反12.5 2m/s213.略第一章复习题1.A2.D3.CD4.ACD5.BD6.D7.ABC8.D9.A10.200m11.t20~t1和t2~t312.左0 30 8513.(1)第3秒末(2)40m向上(3)5m向下(4)-35m125m14.路程为80m位移大小为10m,方向向左15.12m/s≤v乙≤20 6m/s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ABD2.D3.ACD4.BCD5.C6.B7.匀加速直线匀速直线匀减速直线向东向东向东8.53-39.200m/s210.7 2s11.(1)如图所示(2)2m/s2(3)2m/s2,相同(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C2.B3.B4.C5.D6.C7.68.29.110.7 9s25 3m/s11.(1)8m(2)72m(3)有,求“面积”12.(1)69 4s(2)2 9km(3)429 8s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1.AB2.B3.C4.C5.0 1286.187.58.169.制动时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总距离(m)405 6813 612016 77288 710.(1)2 5×106m/s2(2)0 11m(3)0 128m11.(1)12m/s(2)180m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1.D2.ABC3.D4.BD5.B6.BD7.AB8.1250m9.425010.(1)t1=10st2=15s(舍去)(2)v=1m/s(3)x=4 4m11.(1)如右图(2)58m12.①甲、乙均错。

②甲是加速度方向错误,乙是认为2s末车已停下。

③根据运动学公式v=v0+at,可求得汽车刹车到停下所用的时间t=v-v0a=0-30-8s=3.75s,所以在2s内的位移x=v0t+12at2=30×2m+12×(-8)×22m=44m<50m,车还没有撞上障碍物五、自由落体运动1.D2.CD3.C4.BD5.v=gtx=12gt2v2=2gx6.AB7.D8.33109.1 510.匀加速直线0 1930 3850 5750 7689 5811.1 41s12.(1)5m10m/s(2)15m(3)80m/s320m(4)70m/s250m提示:考虑到声音传播需要一定时间,石块下落到地面的时间小于8s,因此落地速度和山峰高度都比上面算出的值小一些。

根据上面算出的高度,声音传播的时间可取为0 9s,因此落地速度和山峰高度估计约为v′=gt′≈70m/s,h′=12gt′2≈250m13.(1)28.3m/s(2)略六、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2.C3.CD4.C提示:虽然伽利略时代也没有精确测量时间的仪器,但对验证v∝t的关系而言,无法测出下落的瞬时速度是最大的困难(实际上,当时对瞬时速度的含义也是不清楚的)5.C6.加速运动摩托车在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在不断增加匀速直线运动摩托车在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相等减速运动摩托车在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在不断减小7.提出问题落体运动的性质是什么猜想v∝t数学推理x∝t2实验验证斜面实验合理外推xt2的数值随倾角增大而增大,当倾角等于90°时,变为自由落体运动得出结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速度均匀增加的运动并不8.6s0 82m9.(1)④(2)略10.(1)制作和观察能力(2)1592~1610年(3)发现了木星有卫星,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卫星共有四颗,并在绕木星缓慢旋转(4)有流体静力秤、比例规、温度计、摆式脉搏计、天文望远镜等第二章复习题1.CD2.BC3.C4.B5.D6.D7.C8.4829.69.210.匀减速直线30-140011.0 2s12.10 0012 6022 6030 000 3250 62513.(1)8m/s20m(2)4s4m/s14.(1)150km/h超速(2)不能只能测平均速度15.20m16.(1)4 8m/s2(2)36m第三章相互作用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BD2.ABC3.AD4.BD5.B6.BCD7.方向作用点弹簧秤牛N8.书本桌面桌面书本受力物体施力物体9.1 0×10-310.986011.略12.略13.22L14.略二、弹力1.B2.CD3.B4.BC5.CD6.D7.运动桌面发生了形变看不见看得见显微镜8.09.弹簧伸长(或缩短)1m产生的弹力是500N将弹簧几乎拉直(超过弹性限度)10.20011 511.略12.60N8cm13.(1)略(2)弹簧的原长(3)实验表明,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成正比(4)61N/m(59~63N/m)三、摩擦力(一)1.D2.AD3.D4.BD5.BD6.A7.B8.A9.D10.0211.4木块的质量摩擦力(二)1.B2.D3.CD4.D5.B6.BCD7.(1)静1N左(2)最大静2 1N左(3)滑动2N0 4(4)滑动2N(5)滑动2N8 20左9.μmg10.0 411.0 03168N12.(1)略(2)有花纹的轮胎刹车效果更好。

因为有花纹轮胎上的沟槽能把轮胎与地面间的水排出,保持轮胎与地面的良好接触,以产生足够大的摩擦力(3)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故没有花纹但宽度不同的轮胎,刹车能力是相同的专题受力分析1.A2.D3.C4.C5.A6.A7.D8.BCD9.D10.略11.略12.重力、静摩擦力、磁力、支持力;图略13.图略,4个图略(F向左向右倾斜均正确)四、力的合成(一)1.AC2.BC3.B4.C5.B6.A7.6N14N8.B9.6N4N10.(1)10N(2)0图略11.(1)0°(2)180°(3)90°力的合成(二)1.300略2.D3.D4.C5.8666.CD7.ABD8.竖直向上201039.略10.102N方向在第三象限并与x轴负方向成45°角五、力的分解1.ABC2.B3.AD4.D5.GsinθGcosθ6.507.B8.略9.320N10.(1)用力的分解图说明(2)略11.(1)为了更明显地显示力的作用效果(2)说明圆柱体的重力产生了两个效果,一个是压斜面的效果,另一个是压挡板的效果(3)当夹角减小时,斜面上软泡沫塑料的形变(压力)增大,挡板上软泡沫塑料的形变(压力)减小;当夹角增大时,斜面上软泡沫塑料的形变(压力)增大,挡板上软泡沫塑料的形变(压力)也增大第三章复习题1.B2.BC3.A4.B5.A6.D7.B8.D9.BD10.AD11.A12.静30N滑动40N13.833N433N14.20N15.(1)略(2)2003N16.300N/m0 37517.(1)略(2)略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C2.BC3.D4.D5.A6.②③①④②①③④7.略8.CD9.这个设想是不可行的。

因为地球上的一切物体(包括地球周围的大气)都随着地球一起自转,气球升空后,由于惯性,它仍保持原来的自转速度。

当忽略其他与地球有相对运动(如风)的作用产生的影响时,升空的热气球与它下方的地面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不可能使它相对地球绕行一周三、牛顿第二定律1.大于2.AB3.0 05m/s2匀加速4.2125.①④⑤6.AD7.C8.BCD9.(1)静止(2)以1m/s2的加速度向左做匀加速运动(3)先向左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从0逐渐增大到1m/s2;后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从1m/s2逐渐减小到0;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10.列车总质量m=1 0×105kg,最大运行速度v=75m/s,持续牵引力F=1 57×105N,列车所受阻力Ff=0 1mg=0 98×105N。

由牛顿第二定律,F-Ff=ma,可得列车加速度a=F-Ffm=1.57×105-0 98+1051 0×105m/s2=0 59m/s2。

由运动学公式,t=v-v0a=75-00.59s=127s11.74 5N12.150N≤F≤180N。

提示:当F=150N时,可向上匀速运动;当F=180N时,A、B间的拉力达到最大四、力学单位制1.A2.C3.米(m),千克(kg),秒(s),安培(A),开尔文(K),摩尔(mol),坎德拉(cd)4.ABC5.C6.D7.BC8.D9.正确,因为A的单位是m/s,与速度单位相同10.3×103kg11.kg/m3五、牛顿第三定律1.D2.D3.BC4.A5.D6.两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地面的压力、地面对人的摩擦力与人对地面的摩擦力7.C8.AB9.D10.(1)250N(2)小孩拉大人的力与大人拉小孩的力大小相等原因略六、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1.D2.C3.B4.D5.A6.2 53 0相反7.如图所示F支=19.6NF合=2.2Nm=2.0kga=1.1m/s2μ=0.218.如图所示G=784NF支=679NF阻=20.8Na=5.26m/s2s=38m9.由牛顿第二定律,mgtan15°=ma,所以a=gtan15°=2 7m/s210.(1)7 5m/s21 5×104N(2)27m关键是控制好车速七、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第1课时:共点力的平衡条件)1.AB2.参考系合(外)力3.B4.B5.D6.C7.A8.B9.OA绳的拉力17N,OB绳的拉力8 5N10.(1)沿水平方向推省力(2)斜向下推时,向前的仅仅是推力的一个分力(由于推力有向下的分力,摩擦力变大)(3)只要角度合适,斜向上拉省力(4)虽然水平方向的分力是小了,但由于拉力有向上的分力,摩擦力也变小了(5)分析问题应该全面,先进行受力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全面认识问题,向什么方向拉力最小,最小拉力的方向与什么有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等(第2课时:超重和失重)1.D2.B3.D4.D5.C6.1250N7.0~5s,48kg(或480N)8.A9.(1)上升过程中加速、减速时的加速度a1、a2,下降过程中加速、减速时的加速度a3、a4(2)实验原理是牛顿第二定律:F-G=ma;实验器材为一把弹簧秤和一个重物;需要记录的测量数据有:电梯不动时重物的重力G,电梯向上、向下加速和减速时对应的弹簧秤的示数F1、F2、F3、F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即可分别求出对应电梯的加速度a1、a2、a3、a410.1 74倍11.(1)此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头感觉不到安全帽的力(2)安全帽质量m=Gg=3kg,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所以F=m(g+a)=90N,即接近水面时,其颈部要用90N的力才能拉住安全帽第四章复习题1.kgmsNF=ma2.0 8216G不变3.134.726903905.B6.AD7.C8.C9.CD10.B1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所以a=Fm-g,代入数值得a=3 2m/s212.(1)1m/s2,2m/s2(2)8m/s,6m/s(3)4 8s13.(1)F=4N,a=1m/s2(2)t=1s(3)行李传送的最短时间为2s综合练习(一)1.ABC2.D3.A4.B5.B6.D7.C8.AD9.BD10.AC11.5水平向右F012.-22513.802514.0 7512015.-4m/s20 416.50 217.(1)43 3N25N(2)200N18.(1)a=5m/s2,t=1 26s(2)v=6 3m/s19.(1)17.32m/s(2)150m/s2(3)8000N(4)不是20.(1)13 0~19 0s:N-mg=ma,a=-0 8m/s2,v0=-at=4 8m/s;0~3s:a1t=v0,a1=1 6m/s2,FN-mg=ma1,FN=58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