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zj

合集下载

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

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

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长相思》是唐朝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相思》原文: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夜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长相思》赏析:相思,是诗人们从未停止描写的题材。

妇女思夫,游子思乡,这思念从来都是绵绵不绝,荡气回肠的。

本诗开篇描写了深秋时节的景色。

九月西风紧吹,月冷露霜愈渐寒。

那露珠像是主人公的眼泪。

秋夜漫长,因为相思变得更长了。

这相思能有多长?有多久?冬去春来,东风吹绿了小草,吹开了百花。

那么心爱的人在哪呢?日日思君不见君,一日肠九回。

这断肠般的`思念折磨得可人的姑娘容颜憔悴。

在诉说完那无尽的思念之后,主人公娓娓道出了相思的原委。

一个住桥北,一个住桥南。

十五便相识了,漫长的岁月里,两人相知、相爱,然而如今,女子已二十三了。

是什么让他们相爱却不能享受呢?明明近在咫尺,却仿佛天各一方,这是多远的距离?残酷的封建婚姻制度夺走了他们的爱情和幸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她就像一株长在青松旁的女萝草,在微风中静静地看着青松,岁岁年年。

女萝草依然馨香,青松照旧挺直,但是,女萝草却无枝攀越,只能在微风中摇曳。

然而,女主人公并没有绝望,她相信只要她的愿望真诚,老天会帮助她实现心愿。

她愿意与心爱的人相守到老,哪怕是做山林中的野兽,她也要与他比肩而行;哪怕是林中木,她也愿与他枝枝相连。

整首诗将主人公的相思之苦写得缠绵哀怨,洗练脱俗,像一幅线条画般清淡,全词没有颜色,没有浓墨,非常写意寥廓。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纳兰性德《长相思》译文及鉴赏答案

纳兰性德《长相思》译文及鉴赏答案

纳兰性德《长相思》译文及鉴赏答案《长相思》清代: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译文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长相思》注释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长相思》译文及注释二《长相思》译文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长相思》注释长相思。

唐教坊曲,双翅小令。

又名《双红豆》。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长相思》赏析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

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长相思》袁正真诗词鉴赏

《长相思》袁正真诗词鉴赏

《长相思》袁正真诗词鉴赏●长相思袁正真南高峰,北高峰,南北高峰云淡浓。

湖山图画中。

采芙蓉,赏芙蓉,小小红船西复东。

相思无路通。

袁正真词作鉴赏词人袁正真,本为南宋宫女。

1276年,元军破临安,谢太后乞降。

不久帝后三宫三千多人迁北上元都。

当时身为琴师的词人汪元真三次上书,求为道士而返回江南。

在其辞别元都将要南行之际,南宋旧宫人为之贱行,并赋诗相送。

袁正真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这首词出于《宋旧宫人诗词》,从这首词的题材、风调,乃至语言,都很像一首描写男女相思的情诗。

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作者租用的一种形式而已,其深意在于表达作者的亡国之恨和思国之苦。

“南高峰,北高峰”,聪明的作者就巧妙地利用现存的两座山峰的名字领起,起笔通俗、简洁,而又自然地将词引入特定的环境之中。

一开篇也就将读者引入词中。

南高峰、北高峰,是西湖十景之一。

“南北高峰旧往还,芒鞋踏遍两山间”。

古住今来多少游人墨客登高怀远留下诗词画卷。

烟笼雾绕,云掩双峰,更增添了它的美和浓浓的诗情画意,清代文人直称之为“双峰插云”。

“南北高峰云淡浓”,抓住其美的特征,而且词简意丰,具有极强表现力,试想那云的飘浮聚散,色的轻重厚薄,景的幻化多姿,不都蕴含在“淡浓”二字之中吗!尤为可贵的是双峰皆然,那真是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湖山图画中”总括山水如画,极言其美,收束上片;一面又以“山”连及“湖”,再以“湖”字暗逗下片,上承下转,出乎自然。

“万顷西湖水贴天,芙蓉杨柳乱秋烟”(钟禧《和友人招游西湖》)。

湖水中有芙蓉,芙蓉映衬湖水,恰如“绿叶红花”,相得益彰。

《长相思》一词写至“采芙蓉,赏芙蓉”,那场景、气氛、意境便顿时大变了,在我们眼前展现的就不只是山水花草之美,更从中体味到,歌的美、情的美、和生活之美。

好的作品通过具体的形象,显现其独特的主题和美的个性。

“小小红船西复东”便起了这种独特作用。

尽管读来平平,但细细体味,却不一样。

采也好,赏也好,但总也“相思无路通”。

寻其所思,觅其所爱,东寻西觅而不可得。

《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长相思》由我国清代纳兰性德所作,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长相思·山一程清代: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注释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赏析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

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

长相思·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长相思·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长相思·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长相思·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长相思·长相思宋朝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

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长相思·长相思》译文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

若问这相思何时是尽头,除非是在相见之时。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

这相思之情说给谁听呢,薄情寡义的'人是不能体会的。

《长相思·长相思》注释长相思:词牌名,唐教坊曲名。

甚(shèn)了期:何时才是了结的时候。

似(sì):给与。

浅情人:薄情人。

《长相思·长相思》赏析此词纯用民歌形式,上下片均以“长相思”迭起,上片言只有相见才得终了相思之情;下片言由于不得相见,相思之情无处诉说,以浅情人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反衬自己一往而情深。

词的上片,一气流出,情溢乎辞,不加修饰。

“若问”两句,自问自答,痴人痴语。

要说“相见”是解决“相思”的唯一办法,这纯是痴语,痴心,可是,小晏却认认真真地把它说了出来,正是如黄庭坚《小山词序》所云“其痴亦自绝人”。

结句非同凡响,抒写了比相思不相见更大的悲哀。

“说似谁”,犹言说与谁、向谁说。

纵使把相思之情说了出来,那浅情的人儿终是不能体会。

浅情是深情的对面,多情的小晏却总是碰到那样的人,可是,当那人交暂情浅,别后又杳无音信,辜负了自己的刻骨相思时,词人依然是一往情深,不疑不恨,只是独自伤心而已。

下片四句,以“浅情人”反衬小晏相思苦恋之情,无奈和遗憾。

此词为作者词中别调,语极浅近,情极深挚,在朴直中自饶婉曲之致,缠绵往复,姿态多变,回肠荡气,音节尤美。

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词人用情之深。

《长相思·长相思》创作背景宋徽宗大观年间(1107年-1110年),词人已经趋于老年,写作风格也趋于回忆以及悲情。

这首《长相思》就是词人为怀念旧情人且为了抒发自己的多情而写下的一首词。

长相思这首诗的意思

长相思这首诗的意思

长相思这首诗的意思
《长相思》原文欣赏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词牌名,又名“吴山青”“山渐青”“相思令”“长思仙”“越山青”等。

双调三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一叠韵。

《长相思》古诗的解释: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长安。

秋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微霜浸透了竹席分外清寒。

夜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卷起窗帘望明月,对月徒然独长叹。

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上面有长空一片渺渺茫茫,下面有清水卷起万丈波澜。

天长地远日夜跋涉多艰苦,梦魂也难飞越这重重关山。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断肝肠。

《长相思》赏析
《长相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长相思》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把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

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

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

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

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
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像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显有托兴意味。

何况我国古典诗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传统,如《楚辞》“恐美人之迟暮”。

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里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

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

2021年《长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1年《长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

Within the enterprise, there is only cost.简单易用轻享办公(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长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长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1长相思(二首其一)李白唐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释】:①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②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③簟:凉席。

④帷:窗帘。

⑤青冥:青云。

⑥绿水:清水。

⑦关山难:关山难渡。

⑧摧:伤。

【译文】:长久思念的人,在长安城中。

纺织娘秋天在金井阑旁边鸣叫,微霜初降,竹席显出了寒意。

孤独的灯光昏昏暗暗,刻骨的思念不能断绝,卷起窗帘仰望明月空自长叹。

像花一样的美人相隔遥远。

上有迷迷茫茫的长天,下有清澈的绿水波澜。

天长路远魂魄飞度都很辛苦,梦魂由于道路险阻而飞不到。

长久的思念啊,摧断心肝。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回忆往日情绪时所作,豪放飘逸中兼有含蓄。

诗人通过对秋虫、秋霜、孤灯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感情。

表现出相思的痛苦。

“美人如花隔云端”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中含有托兴意味。

我国古代经常用“美人”比喻所追求的理想。

“长安”这个特定的地点更加暗示“美人”在这里是个政治托寓,表明此诗目的在于抒发诗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郁闷之情。

诗人将意旨隐含在形象之中,隐而不露,自有一种含蓄的韵味。

《长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2长相思·花似伊宋朝欧阳修花似伊,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别离。

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

两岸鸳鸯两处飞。

相逢知几时。

《长相思·花似伊》译文看着那花儿像你,看着那柳枝也像你;正是花柳最美的春天,人却要别离。

伤心的人儿不禁垂首默默流泪。

一个长江的东边,一个住在长江的西边,好似两岸的鸳鸯在两处飞,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相逢呢?《长相思·花似伊》注释长相思:词牌名。

《长相思》诗词原文及译文

《长相思》诗词原文及译文

《长相思》诗词原文及译文《长相思》诗词原文及译文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相思》诗词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览。

《长相思》诗词原文及译文篇1《长相思》林逋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注释:(1)长相思:又名相思令。

(2)相送迎:又作相对迎。

(3)谁知离别情:又作争忍有离情。

(4)吴山:在杭州钱塘江北岸。

(5)越山:在杭州钱塘江的南岸。

(6)罗带:丝织的带子。

古人常把罗带打成结,比喻同心相爱。

[译文]:青翠的吴山,清秀的越山。

钱塘江两岸秀美的青山整天在为离别的人们送行,可这山山水水懂得离别之情吗?离别的人儿泪眼相对,哽咽无语。

有情人未能成眷属,潮水已涨满,船儿就要出发了,留给他的是一生相伴的“长相思”![译文二]:钱塘江北青翠的吴山,钱塘江南清秀的越山,成天价俯看着征帆归舟,似在殷勤送迎,好生有情。

可此际,一对有情人儿正依依江岸,难分难舍,那山却依旧招呼着行人归客,全不管他俩的离情别绪,真个是无情透了。

钱塘江水似乎也是无情,这对有情人,同心结子还未打成、定情之期还未说妥,它却涨起大潮,催着行舟早发。

可是,当他俩泪水盈眶之时,它也把潮头悄悄涨到与岸齐平;似乎只等着泪珠夺眶而出,它也要让潮水温向四野一般。

赏析:此词采用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以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节奏和清新优美的语言,托为一个女子声口,抒写了她因爱情生活受到破坏,被迫与心上人江边诀别的悲怀。

上片起首两句,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叠下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画出钱塘江两岸山明水秀的江南胜景。

接下来两句,以拟人化手法移情寄怨,借青山无情反衬离人有恨,深切道出了有情人诀别时的痛苦。

过片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

写行者与送者。

临别之际,泪眼相对,哽咽无语。

结拍两句含蓄点出了他们悲苦难言的底蕴,并以分别后的一江恨水抒写有情人的离情别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联想与想象示例:
青翠可掬的山层层叠叠。不远处, 飞瀑从天而降,濛濛细雨落在草木上, 草木愈见葱翠。清碧的山泉在诗人身 边迤逦而行,蜿蜒的山径已依稀难辨。 诗人正感迷惘,拐过一道山崖,前面 花明柳暗,几间茅舍,隐现于花木扶 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联想与想象示例二:
本诗用____________的意象,描绘了
天涯岂是无归意,
争奈归期未可期。
一幅_________的画面,渲染了____
_的氛围______(术语概括作用),表 达了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
探索意象
鹧鸪天· 十里楼台倚翠微
[宋]晏几道
诗人为何写杜鹃的啼叫声?
诗人用杜鹃的意象,描绘了杜鹃独自 在百花丛中不停地啼叫以致搅人清梦的画 面,令人感觉到它的哀切的啼声,渲染了 一种悲伤的氛围,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 流落天涯、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
天涯岂是无归意,
争奈归期未可期。
能力回顾
• 试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下列诗歌中的 画线诗句。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①抓住诗句中的基本景点(意象): ②抓住单个景点的基本特点: ③抓住整幅画面的特点,合理想象、联想,进而把握诗 的意境,理解人物的情感。
联 想 想 象 再 现 诗 境
联 想 想 象 再 现 诗 境
合作探究:
各学习小组选择本词的上下 片中的任意一片,展开联想与想象, 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描绘其画面。
操作程序:
1、由组长选择其中的一片,小组成员先独 立思考描绘自己脑海中的画面(5分钟)。
2、再组内交流,合作形成小组统一的书面 文字结论。(5分钟)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 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 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 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减字木兰花 .新月 纳兰容若 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准待分明,和雨 和烟两不胜。 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此夜红楼,天上人 间一样愁。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素描】 寂静无声。几只流浪的鸟,飞出了守望的视线,不见踪迹。 天空是深不可测的海吗?铺开蓝色的陷阱,诱捕了所有的翅膀。 一朵闲逛的白云,慢悠悠地踱着方步,在一块岩石上坐了坐, 又走了。最后,不知是跑进湖里洗澡去了,还是被蹑手蹑脚的风 收回了家中? 这个下午,寥廓的长空中只剩下了孤独的阳光。比阳光更孤 独的,是山峰;比山峰更孤独的,是独坐的诗人;比诗人更孤独 的,是一颗心——沉默的灵魂! 一切似乎都发生过,一切又似乎悄然地消失了。云不见了, 鸟还藏在云里睡觉。很久很久,天地之间,只留下诗人和敬亭山。 诗人看着看着,山仿佛变成了是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而山,也 一动不动,注视着诗人。它也想告诉诗人一些藏在心中的秘密么? 原来,尘世中的知己,不一定非得是人!诗人痴痴地望着敬 亭山,不禁从内心发出了一声感慨……
2、思考:此诗选用了哪些意象,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自主学习检测:
本词上片叙事写景,写行军与宿营,景中含情;下片抒 情,写深夜不寐时的乡情。 上片说“身”,主要诉诸视觉,在空间上展开。写出在 “山一程”、“水一程”的空间变换中,词人距离故园正愈 去愈远。 下片说“心”,主要诉诸听觉,在时间上展开。伴随着 “风一更”“雪一更”的时间推移,词人对故园的思念也变 得愈来愈强烈。
探索意象
鹧鸪天· 十里楼台倚翠微
[宋]晏几道
诗人为何写杜鹃的啼叫声?
十里楼台倚翠微,
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 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教师指导:
1.题目设臵示例: 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 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 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渔家傲 秋思》想象性描写片段
凄厉的北风扬起漫漫黄沙,拷问着削瘦的枝桠,干枯 的气息传播着一个冰冷的消息:又是一年秋来到。 那划破天际的北雁,近了又远了,没有转身,没有留念, 只在远处化作一点黑色的泪滴,消失在最长的视线里。 难道,你也不忍心看上一眼,这千山万山中那孤独的守 望者?是北风挟裹了你疲惫的翅膀,还是黄沙吹痛了你 怜悯的目光?是怕啸啸马嘶惊悚了你甜美的梦,还是担 心尖利的号声刺痛了你期待的心? 在你的身后,尖锐的号角声,还是再一次吹响了,它 滚动在连绵不绝的山峦间,撞击出一声声浑厚的回音, 合成漫天的浑响,向远处逼压过去,碾过一道道沉重的 心坎,召唤出一列列整饬的铁戟,激荡起一道道寒冷的 光芒。请你回头看看吧,那重重叠叠的远山中,几抹余
一、学习目标
1. 运用“置身诗境”等方法赏 析《长相思》,探究作品的意旨 和作者的情感。
2. 运用“置身诗境”的诗歌鉴 赏方法,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再现诗歌意境或创造性地解读诗 歌意境。
自主学习:置身诗境,初步感知
自由诵读诗歌,结合注解及相关资料,初步感知 诗歌内容,完成如下任务:(5分钟) 1、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晖正涂抹着紧闭的城门,黑色的城墙在流淌着血色的苍 凉。只有那无忧无虑的炊烟,自顾自地升腾出一条条美 丽的直线,又自顾自地抹去那青苍的踪迹。 夜幕悄然垂下。浓烈的酒香,化作一串长长的记忆, 弥漫的笛声,铺成满地的霜华,最后又凝固成铁铸般的 沉寂。在这空旷的静谧里,滑过心头的,是似浓似淡的 家的气息,如不可猜测的花期,悄然而至。 还是振作起来吧,边患未宁,何必去劳神细数归期? 可是,那冷月的清辉,为何化成了两鬓的白霜?又分明在探 询:是谁将流年偷换?那滑落的泪花,为何打湿了单薄的 被衾?还偏偏溅湿一页未曾封藏的历史:家园的绿荫得用 热血来浇灌!
联想想像 再现诗境
展示交流,质疑答辩 操作程序:
小组本课发言代表展示探究 成果,其他小组同学可以结合所 在组探究所得,予以补充或质疑,联想→意境→明情
请从下面的三首词中任选一首,充 分展开你的联想与想象,写一段300字 左右的想象性的描写文字。 要求: 形象具体感人,意境吻合原词,文 字优美,能充分展现词人形象与心态。
天涯岂是无归意,
争奈归期未可期。
探索意象
鹧鸪天· 十里楼台倚翠微
[宋]晏几道
诗人为何写杜鹃的啼叫声?
2.答题步骤:
十里楼台倚翠微,
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 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绘;
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 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3.答题范例:
十里楼台倚翠微,
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 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3.答题范例:
本诗用______________的意象,描
绘了一幅___________的画面,渲染
了_______的氛围_______
_(术语概括作用),表达了诗人____ 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