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长相思》古诗赏析

合集下载

李白《长相思》古诗赏析

李白《长相思》古诗赏析

李白《长相思》古诗赏析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也是唐诗派别之一的“高逸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歌狂放奔放,富有豪情气概、壮志凌云之志。

其中,《长相思》是他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文将从诗歌的背景、体裁、主题和艺术手法四个方面对这首诗歌进行深入解析。

一、诗歌的背景唐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盛产诗歌。

李白与杜甫并称唐代“诗宗”,他们两人均是唐代诗歌史上的杰出名士。

但是相对于杜甫温情脉脉、稳重微妙的风格,李白的诗歌则有着更加奔放豪迈的气质。

著名诗歌《长相思》就是李白在唐朝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时所作,当时他与家人分开,寂寞难耐,心情沉郁,用诗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二、诗歌的体裁和结构《长相思》是一首五言古诗,共有四个句子,每个句子都以“山一程”、“水一方”、“可以憔悴”、“不可老也”作为结尾,尾韵相同,非常工整。

李白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这首诗中的巧妙抒情、调情表白、寄托深情等表现手法都非常巧妙,充分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三、诗歌的主题《长相思》是一首传统爱情诗,主题为“思念之情”。

李白通篇都在表达自己对离别的思念和对爱情的向往。

他把思念比喻成“长江一曲”,把对另一半的思念比作大河长江的“山一程”,表达了他的思念之深与感情之远,将自己内心深切的情感表露无遗。

他还将爱情比喻成“江水之绝”、“不可老也”,表达了对永恒爱情的渴求。

四、诗歌的艺术手法《长相思》是李白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他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包括对偶、对仗、排比、比喻和象征等。

比如,第一句“其一猗,孤零零兮长夜之闲;”就采用了“孤零零”和“长夜之闲”这两个词的重复呼应,呈现出孤寂、落寞的意境;同时,“山一程”和“水一方”则是李白使用的重复艺术中出现的最典型的例子。

他通过对比和重复的表现手法,将诗歌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

结束语综上,李白的《长相思》是唐代优秀爱情诗之一,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的魅力,展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9篇

《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9篇

《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9篇篇一:《长相思》赏析:篇一相思,是诗人们从未停止描写的题材。

妇女思夫,游子思乡,这思念从来都是绵绵不绝,荡气回肠的。

本诗开篇描写了深秋时节的景色。

九月西风紧吹,月冷露霜愈渐寒。

那露珠像是主人公的眼泪。

秋夜漫长,因为相思变得更长了。

这相思能有多长?有多久?冬去春来,东风吹绿了小草,吹开了百花。

那么心爱的人在哪呢?日日思君不见君,一日肠九回。

这断肠般的`思念折磨得可人的姑娘容颜憔悴。

在诉说完那无尽的思念之后,主人公娓娓道出了相思的原委。

一个住桥北,一个住桥南。

十五便相识了,漫长的岁月里,两人相知、相爱,然而如今,女子已二十三了。

是什么让他们相爱却不能享受呢?明明近在咫尺,却仿佛天各一方,这是多远的距离?残酷的封建婚姻制度夺走了他们的爱情和幸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她就像一株长在青松旁的女萝草,在微风中静静地看着青松,岁岁年年。

女萝草依然馨香,青松照旧挺直,但是,女萝草却无枝攀越,只能在微风中摇曳。

然而,女主人公并没有绝望,她相信只要她的愿望真诚,老天会帮助她实现心愿。

她愿意与心爱的人相守到老,哪怕是做山林中的野兽,她也要与他比肩而行;哪怕是林中木,她也愿与他枝枝相连。

整首诗将主人公的相思之苦写得缠绵哀怨,洗练脱俗,像一幅线条画般清淡,全词没有颜色,没有浓墨,非常写意寥廓。

篇二:白居易唐词:《长相思》赏析:篇二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

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

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

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但同样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爱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

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点点都似愁恨凝聚而成。

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

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1长相思(二首其一)李白唐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释】:①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②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③簟:凉席。

④帷:窗帘。

⑤青冥:青云。

⑥绿水:清水。

⑦关山难:关山难渡。

⑧摧:伤。

【译文】:长久思念的人,在长安城中。

纺织娘秋天在金井阑旁边鸣叫,微霜初降,竹席显出了寒意。

孤独的灯光昏昏暗暗,刻骨的思念不能断绝,卷起窗帘仰望明月空自长叹。

像花一样的美人相隔遥远。

上有迷迷茫茫的长天,下有清澈的绿水波澜。

天长路远魂魄飞度都很辛苦,梦魂由于道路险阻而飞不到。

长久的思念啊,摧断心肝。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回忆往日情绪时所作,豪放飘逸中兼有含蓄。

诗人通过对秋虫、秋霜、孤灯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感情。

表现出相思的痛苦。

“美人如花隔云端”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中含有托兴意味。

我国古代经常用“美人”比喻所追求的理想。

“长安”这个特定的地点更加暗示“美人”在这里是个政治托寓,表明此诗目的在于抒发诗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郁闷之情。

诗人将意旨隐含在形象之中,隐而不露,自有一种含蓄的韵味。

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2长相思·花似伊宋朝欧阳修花似伊,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别离。

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

两岸鸳鸯两处飞。

相逢知几时。

《长相思·花似伊》译文看着那花儿像你,看着那柳枝也像你;正是花柳最美的春天,人却要别离。

伤心的人儿不禁垂首默默流泪。

一个长江的东边,一个住在长江的西边,好似两岸的鸳鸯在两处飞,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相逢呢?《长相思·花似伊》注释长相思:词牌名。

唐教坊曲。

《古诗十九首》有“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作者未知)得名。

又名《双红豆》、《忆多娇》。

李白《长相思其一》的原文及赏析

李白《长相思其一》的原文及赏析

《长相思·其一》原文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其一》译文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秋天蟋蟀常悲鸣,声声出自金井阑。

薄霜凄凄送寒气,竹席已觉生凉寒;夜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

卷起窗帘望明月,对月徒然独长叹;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青青冥冥呵,上是无边无垠的蓝天,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汤汤的波澜。

天长长来地迢迢,灵魂飞越多辛苦;关山重重相阻隔,梦魂相见也艰难。

长相思呵长相思,每每相思摧心肝!《长相思·其一》赏析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回忆往日情绪时所作,豪放飘逸中兼有含蓄。

诗人通过对秋虫、秋霜、孤灯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感情。

表现出相思的痛苦。

“美人如花隔云端”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中含有托兴意味。

我国古代经常用“美人”比喻所追求的理想。

“长安”这个特定的地点更加暗示“美人”在这里是个政治托寓,表明此诗目的在于抒发诗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郁闷之情。

诗人将意旨隐含在形象之中,隐而不露,自有一种含蓄的韵味。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

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诗歌鉴赏:李白《长相思》,作文

诗歌鉴赏:李白《长相思》,作文

诗歌鉴赏:李白《长相思》,作文诗歌鉴赏:李白《长相思》长相思唐李白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释:⑴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和结尾。

⑵络纬:昆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金井阑:精美的井栏。

⑶簟:供坐卧用的竹席。

⑷渌:清澈。

⑸关山难:关山难渡。

白话译: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长安。

秋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微霜浸透了竹席分外清寒。

孤灯昏暗暗思情无限浓烈,卷起窗帘望明月仰天长叹。

亲爱的人相隔在九天云端。

上面有长空一片渺渺茫茫,下面有清水卷起万丈波澜。

天长地远日夜跋涉多艰苦,梦魂也难飞越这重重关山。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断心肝。

学赏析:这首诗大致可分两段。

第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

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

他(或她)居处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

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

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

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

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

“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

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

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

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

“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

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啊,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

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

”“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

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

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

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是诗中唯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一形象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李白《长相思 其二》全诗赏析

李白《长相思 其二》全诗赏析

李白《长相思其二》全诗赏析
李白《长相思其二》全诗赏析
李白《长相思其二》表现了诗人的相思之苦。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白《长相思其二》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长相思其二》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
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
归来看取明镜前!
【诗文解释】
太阳就要落山了,花儿好像含着烟雾,一片朦胧,月光明净就似洁白的绢,忧愁得无法入眠。

刚刚停止弹赵瑟,手放在凤凰柱上,又拿起蜀琴想要弹奏鸳鸯弦。

这首曲子满含情意,却无人能传达过去,愿它能随着春风寄到燕然山。

思念你却那么遥远隔着青天。

过去顾盼含情的眼睛,今天成了泪水的'清泉。

你要是不相信我相思肝肠寸断,回来时到明镜前看看。

【词语解释】
素:洁白的绢。

横波:形容眼神流动。

【诗文赏析】
本诗描写了相思之苦。

诗人通过描写人物具体的活动,利用推想等手法,来表达人物的心情。

而想用春风寄情更是一片奇情的表现。

全诗充满了含蓄美,缠绵悱恻,令人感动。

诗词赏析:李白《长相思三首》

诗词赏析:李白《长相思三首》

诗词赏析:李白《长相思三首》长相思三首唐代:李白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日*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

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译文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长安。

秋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微霜浸透了竹席分外清寒。

孤灯昏暗暗思情无限浓烈,卷起窗帘望明月仰天长叹。

亲爱的人相隔在九天云端。

上面有长空一片渺渺茫茫,下面有清水卷起万丈波澜。

天长地远日夜跋涉多艰苦,梦魂也难飞越这重重关山。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断心肝。

日色将尽花儿如含着烟雾,月光如水心中愁闷难安眠。

刚停止弹拨凤凰柱的赵瑟,又拿起蜀琴拨动那鸳鸯弦。

只可惜曲虽有意无人相传,但愿它随着春风飞向燕然。

思念你隔着远天不能相见。

过去那双顾盼生辉的眼睛,今天已成泪水奔淌的清泉。

假如不相信我曾多么痛苦,请回来明镜里看憔悴容颜。

美人在时,有鲜花满堂;美人去后,只剩下这寂寞的空床。

床上卷起不睡的锦绣袭被,至今三年犹存昙香。

香气是经久不润了,而人竟也有去无回。

这黄叶飘髦更增添了多少相思?露水都已沾湿了门外的青苔。

注释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和结尾。

络纬:昆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金井阑:精美的井栏。

簟:供坐卧用的竹席。

渌:清澈。

关山难:关山难渡。

欲素:一作“如素”。

素:洁白的绢。

赵瑟:一作弦乐器,相传古代赵国人善奏瑟。

蜀琴:一作弦乐器,古人诗中以蜀琴喻佳琴。

燕然: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此处泛指塞北。

横波:指眼波流盼生辉的样子。

卷不寝:一作“更不卷”。

李白《长相思》原文及赏析

李白《长相思》原文及赏析

李白《长相思》原文及赏析李白《长相思二首》原文及赏析李白《长相思二首》原文及赏析1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日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作者】: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

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

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

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

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

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注释:燕然:山名,即杭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赏析】《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和结尾。

全诗写得情真意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前一首似有寄意,后一首写妇女对远征亲人的。

李白《长相思二首》原文及赏析2长相思·其一李白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其二】日XX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⑵。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长相思》古诗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白《长相思》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呢?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下!
《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如此排列诗句是为了展示诗的结构特色:完美的对称!以“美人如花隔云端”一句为转折,在句式、字数上形成完全对称,简单洁净却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

长短句式的对称与重复,在节奏上形成复沓效果,为诗歌增添了无穷的意趣。

《长相思》是古乐府题,而两汉乐府诗是“四言诗向五言诗和杂言诗的过渡”[一],很显然,李白在创作此诗继承了乐府诗的特点并有所创新。

但是,结构上的完美对称还不值什么,重在诗意的对称性。

我们细品:首句起兴“长相思”,交待了地点“在长安”,意虽平淡却为后文的渲染留出许多余地。

“络纬”句尽力描写了实景,纺织娘在井
栏边鸣叫,霜露凄凄,已是深秋时节,竹席上透着寒意,用词明白如话却满是凄清。

主人公在晦暗的孤灯下思念绵绵,打起帷帘对月长叹,这样的心境因何而起?原来是因为“美人如花隔云端”。

前面说“美人”句为结构转折点,此处亦是诗意转折点,上承咏景,下启抒情。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文字何浅,然意境何深!将诗人情感放到了一个无穷的空间中。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似乎要把此情抽离出躯体,魂飞关山而关山难越,顿叫人心肝尽催!最后回到主题“长相思”上,而感情较之开篇已翻过数倍,“摧心肝”三字结句,话虽尽而情未绝,反复咀嚼,更显荡气回肠。

诗意的对称美成了一种循环反复的情感体验。

浅浅读来,《长相思》固是一首真挚隽永的爱情诗,但我无意陷落于此小儿女情态中。

此诗写于李白去朝之后,满怀失意和愤懑的诗人哪有心情在此缠绵婉转?细细揣摩诗中意象,我们完全可以得出更深的涵义。

李白去朝后常有超世之语,但诗人难舍宫阙的心理始终存在。

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都是在发牢骚,呼喊得越激昂,心中就越痛苦。

《长相思》中的相思在“长安”,相思的对象是“美人”,这正是借爱情表达思君之意。

“美人”的意象从《诗经》发端,自屈原起,中国文人无一不入过此“牢笼”。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结构呈现出伦理中心、家国同构。

天人合一等基本特征,使生活于这一文化情境中的中国文人的政治追求和爱情追求呈现出互通模式”[二]。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把《长相思》作单纯的情诗解读是只看见了其“质”,我们有必要追求一下诗中的“文”。

李白生活的唐代时代还没有把市井俗情当作描写的主体对象,无论是环境背景还是文人心态,恋阙的解释是都更合理些。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长相思在长安李白
2.李白的长相思
3.李白《长相思其一》全诗鉴赏
4.李白《长相思其二》全诗赏析
5.李白《长相思》原文及翻译
6.李白长相思三首原文及翻译
7.李白长相思其二原文及翻译
8.长相思·在长安李白唐诗
9.李白唐诗《长相思·其一》原文鉴赏
10.长相思李白唐诗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