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网络教育刑法分论试题C(标准格式)期末考试复习题
吉林大学《刑法分论》第六章期末考试备考资料

吉大《刑法分论》第六章第六章侵犯财产罪拆盗铁路器材危及运输安全两农民被数罪并罚作者:郑妍毕建宪发布时间: 2009-04-15 11:43:29中国法院网讯在京沪线大肆拆盗铁路器材的2名被告人受到法律制裁。
4月13日下午,上海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所辖徐州铁路运输法院经开庭审理并当庭作出一审判决,以破坏交通设施罪、盗窃罪并罚,决定对被告人朱健、刘辉执行有期徒刑9年和8年6个月,均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
明知是赃物而予以收购、销售的被告人朱学美亦被当庭判处拘役5个月,并处罚金。
2008年8月28日,上海铁路公安局徐州铁路公安处线路保安在巡视铁道线时,发现京沪上行线770公里处的部分钢轨扣件被拆卸。
上海铁路公安局随后组成“”专案组开展侦破工作,经过近3个月的缜密侦查,先后将朱健、刘辉和朱学美抓获归案。
同时,通过串并侦查,破获多起盗窃案件。
经法庭审理查明,现年31岁的朱健和27岁的刘辉均为江苏省徐州市农民,初中文化程度。
两人为达到搞钱的目的,从2008年4月中旬到8月下旬,携带扳手等作案工具,先后8次在晚上窜入杨铜线、南张线和铁路专用线,拆盗钢轨夹板31副、轨距杆和扣件266套,总计价值人民币万余元。
除13副钢轨夹板因故丢失外,其余均销售给朱学美、刘治娥(另行处理),得款人民币3200余元。
2008年8月27日下午,朱健、刘辉预谋拆盗用于固定钢轨的扣件,并来到铁道线上实地查看,之后准备2把活动扳手、1把钢丝钳和1辆用于运赃的三轮车。
当晚22时许,朱、刘二人在京沪上行线770公里处,用钢丝钳剪开铁路线两侧防护栏网,进入京沪上行线,用扳手拆盗钢轨扣件158套,价值人民币1758元。
第二天,两人将拆盗的扣件销售给朱学美,得款人民币460元。
经铁路权威部门鉴定,被拆卸扣件的钢轨足以使火车发生倾覆危险。
法院认为,被告人朱健、刘辉采取盗窃手段破坏铁路轨道,足以使火车发生倾覆危险,危及公共安全,其行为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同时,被告人朱健、刘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共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构成盗窃罪。
吉林大学《刑法分论》第五章期末考试学习资料

吉大《刑法分论》第五章一、引起他人自杀案件中故意杀人罪的认定自杀,即自己结果自己生命的行为。
自杀人之所以自杀,往往是由于其心胸狭窄或另有其他原因造成的,一般来说,行为或语言引起其自杀者自杀的人往往根本就不可能预见到其行为或语言会造成他人自杀,因此,对方并不应当对死亡负刑事责任,与故意杀人罪有本质区别。
因其他犯罪行为(强奸、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引起被害人自杀的,应当分别以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定罪处罚,引起被害人自杀作为量刑情节考虑。
在下列情况下,行为人使他人自杀或者形似自杀的,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其一,行为人采用暴力、胁迫方法,故意置他人于走投无路的境地,迫使其自杀。
其二,故意设下圈套或陷阱,或者利用被害人年幼无知或精神失常,而引导其在无意中走向自杀性的死亡。
其三,故意教唆或者帮助他人自杀。
其四,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1999年10月所做的《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及2001年5月所做的《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规定,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制造、散布迷信邪说,指使、胁迫其成员或者其他人实施自杀行为,或者组织、策划、煽动、教唆、帮助邪教组织人员自杀的,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2、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的界限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由于客观上行为动作往往一样,都可能产生死亡结果,主观上又都实施了故意行为,因而使二罪的界限往往不容易分清,这也成为司法实践中感到棘手的问题之一。
有无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内容,是区别两者的关键。
根据司法实践的经验,在区分上述界限时,有以下事实是值得考虑的:(1)案件的起因。
(2)被告人和被害人平时的关系。
(3)犯罪有无预谋和准备。
(4)伤害的部位。
(5)犯罪行为有没有节制。
(6)犯罪人的一贯表现。
(7)犯罪后态度和表现。
二、强奸罪的构成特征强奸罪具有如下构成特征:1、本罪侵犯的客体,在理论上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看法:①本罪侵犯的是妇女的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②侵犯的是妇女的性自由权利;③侵犯的是妇女的性权利④侵犯的是妇女对与之没有婚姻关系的男子拒绝发生性交的权利和幼女的身心健康。
吉林大学网络教育刑法总论单选

犯罪客体是(D)。
A. 犯罪行为侵犯的人B. 犯罪行为侵犯的物C. 犯罪行为所违反的法律法规D. 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刑事责任能力是指(C)。
A. 行为人辨认自己行为的能力B. 行为人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C. 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D. 行为人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对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内容的完整表述是(D)。
A. 刑罚应与犯罪行为相适应B. 刑罚应与犯罪人个人情况相适应C. 刑罚应与犯罪客观危害相适应D. 刑罚既应与犯罪行为相适应,又要与犯罪人个人情况相适应犯罪概念是(B)。
A. 定罪量刑的具体标准B. 划分罪与非罪的总标准C. 划分此罪与彼罪界限的具体标准D. 犯罪成立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基本方面是(C).。
A. 犯罪是否进入实行阶段B. 犯罪是否达到预期目的C. 犯罪停止是否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D. 犯罪是否停止在实行行为完毕之后某甲实施犯罪在1997年9月30日之前,但至新刑法典施行后才被审判,根据新旧刑法的规定,处刑相同。
对甲应适用()审判。
A. 新刑法B. 旧刑法C. 新刑法和旧刑法D. 新刑法或旧刑法都可以答案B..(2分)犯罪分子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判处刑罚。
A. 法定刑幅度内B. 法定刑之下C. 法定刑以内D. 法定刑以下答案D对于中止犯()。
A. 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 应当根据是否造成损害结果而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 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 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答案B.对于避险过当()。
A.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答案B.犯罪的()是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基本依据。
A. 同类客体B. 一般客体C. 简单客体D. 主要客体答案A.下列刑法解释中()属于无权解释。
A. 文理解释B. 扩张解释C. 学理解释D. 司法解释答案C.下列情况构成累犯的有()。
吉林大学网络教育作业考试练习题-刑法总论

刑法总论交卷时间:2018-10-15 15:59:21一、单选题1.(2分)犯二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的条件是()。
A. 确有悔改表现B. 有立功表现C. 有重大立功表现D. 没有故意犯罪得分:0知识点:刑法总论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D解析2.(2分)根据我国刑法,在()情况下,新刑法有溯及力。
A. 行为时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新刑法认为是犯罪B. 行为时法律认为是犯罪,而新刑法不认为是犯罪C. 新旧刑法都认为是犯罪,但旧刑法处罚较重D. 旧刑法认为构成两罪,而新刑法认为构成一罪得分:0知识点:刑法总论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3.(2分)危害结果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是()。
A. 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B. 某些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C. 对任何一种犯罪的构成均非必备条件D. 只能作为量刑情节加以考虑得分:0知识点:刑法总论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4.(2分)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依法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
A. 10年B. 15年C. 20年D. 17年得分:0知识点:刑法总论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5.(2分)张三误把李四当王五杀害,张三的行为属于()。
A. 故意杀人未遂B. 故意杀人既遂C. 疏忽大意过失致人死亡D. 意外事件得分:0知识点:刑法总论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6.(2分)我国刑法对溯及力之规定所体现的原则是()。
A. 从旧原则B. 从新原则C. 从旧兼从轻原则D. 从新兼从轻原则得分:0知识点:刑法总论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C解析7.(2分)又聋又哑的人犯罪()。
A. 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 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得分:0知识点:刑法总论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8.(2分)派出所干警张某与同事李某开玩笑,拿起桌上的自己事先卸过子弹的手枪向李某打了一枪,不料枪中尚有一颗子弹,当场将李某打死。
张某对李某死亡结果持()。
A. 间接故意B. 疏忽大意的过失C. 过于自信的过失D. 无罪过得分:0知识点:刑法总论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9.(2分)下列情况构成累犯的有()。
吉大18年9月《刑法分论》作业考核试题

------------------------------------------------------------------------------------------------------------------------------ (单选题) 1: 甲某路遇离家出走的中学生乙某(女,13岁零8个月),以为是妓女,遂上前搭话。
乙某谎称从外地来,找不到住处。
甲某称愿帮找住处,并把乙某引到单位值班室,告诉乙某今晚可以睡在值班室的床上。
随后,甲某询问乙某的年龄,乙某称虚岁14岁。
甲某说乙某还是小孩子,乙某不服气,说自己已经是大人了。
甲某说“你是大人了,会不会干大人的事(指发生男女关系)”。
乙某说“干就干”。
当晚二人睡在一张床上并发生两性关系。
次日,甲某将乙某带回家中同居月余,多次发生性关系。
甲某的行为:()A: 不构成犯罪,因为不知乙某是幼女B: 不构成犯罪,因为乙某同意C: 构成强奸罪D: 构成奸淫幼女罪正确答案:(单选题) 2: 甲某加工生产了100件计6万盒、批号为“991104”的假普利胃炎胶囊,分3次出售,得赃款11.282万元。
()A: 甲某构成非法经营罪B: 甲某构成诈骗罪C: 甲某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D: 甲某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正确答案:(单选题) 3: 何经理为了销售本公司经营的医疗器械,安排公司监事刘某在与某市立医院联系销售业务过程中,按销售金额25%的比例给医院四位正、副院长回扣共计25万余元。
本案中,该公司提供回扣的行为构成何罪?()A: 行贿罪B: 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C: 单位行贿罪D: 对单位行贿罪正确答案:(单选题) 4: 甲乘在路上行走的妇女乙不注意之际,将乙价值12000元的项链一把抓走,然后逃跑。
跑了50米之后,甲以为乙的项链根本不值钱,就转身回来,跑到乙跟前,打了乙两耳光,并说,出来混,也不知道戴条好项链,然后将项链扔给乙。
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A: 抢夺罪(未遂)B: 抢夺罪(中止)C: 抢夺罪(既遂)D: 抢劫罪(转化型抢劫)正确答案:(单选题) 5: 甲某因为被工厂辞退,遂对厂长乙某产生报复杀人的恶念。
吉林大学《刑法分论》第四章期末考试学习资料

吉大《刑法分论》第四章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构成要件1、本类罪的客体是双重客体,既侵犯了商品生产、销售的管理秩序,又侵犯了消费者(包括实际的和潜在的消费者)的权益。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中的伪劣商品包括:(1)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2)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3)失效、变质的产品。
2、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关于生产销售的监督管理规定,生产、销售伪劣商品,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
具体表现形式是:第一,以假充真;第二,以次充好;第三,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3、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主体只要求是一般主体,包括单位和个人。
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自然人主体只要是年满16 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可。
4、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行为人实施该类犯罪的目的一般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但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并不是这类犯罪的构成要件。
二、走私罪的构成特征1、走私罪的客体是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即对外贸易管制。
该制度包括下列四方面的内容:(1)对进出口货物、物品根据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影响大小程度实行准许、限制或者禁止进出口的制度;(2)对非贸易物品根据该物品的性质、种类实行限进、限出、限量、限值的制度;(3)对金融、外汇实行国家管理,控制、统一经营、禁止私下交易、兑换的制度;(4)对进出口的应税货物、物品实行征收关税的制度。
2、走私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海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逃避海关监管、检查,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物品、国家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进出境,或者偷逃应缴关税,破坏国家对外贸易管理制度,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走私罪的具体行为方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四种:一是通关走私;二是绕关走私;三是变相走私也称后续走私;四是间接走私又称准走私。
吉林大学刑法总论期末备考题集(全新整理汇总)65371

65371--吉林大学刑法总论期末备考题集65371奥鹏期末考试题集合集单选题:(1)下列哪种情形属于自首:()A.甲某犯破坏选举罪后,自动投案,但在投案以后又逃跑。
后来被公安机关抓获,如实承认自己的罪行B.甲某在犯敲诈勒索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但是后来又翻供,拒不认罪。
直到被检察机关起诉至法院,在庭审期间才又恢复原先如实的供述C.某饭店老板甲某为了败坏丙某饭店的声誉,挤垮丙某的生意。
便指使本店的伙计乙某往丙某的汤锅中投放老鼠药。
结果造成多人中毒死亡。
乙某见罪责难逃自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说此次投毒是自己一人所为,与甲某无关,一人承担了案件的全部罪责D.甲某因为盗窃银行时被当场抓获。
在审问中,甲某又主动交正确选项:B(2)彭某因私愤蓄意杀害韩某。
一天在韩某回家途中向其开枪射击,但未击中。
这时,枪里面尚有子弹3颗,彭怕罪行暴露,遂停止开枪射击,彭的行为是:()A.犯罪未遂B.犯罪中止C.一般违法行为D.意外事件正确选项:B(3)自然人犯罪主体是()。
A.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B.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C.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D.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并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正确选项:D(4)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且已在外国受过刑罚处罚的,()。
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C.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D.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正确选项:C(5)2005年3月1日,张某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三年。
缓刑考验期内未发现张某有漏罪,也未发现张某犯新罪。
但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公安机关发觉张某在缓刑考验期内曾强奸一名妇女。
那么正确的做法应当是:()A.视为原判刑罚已执行完毕,仅以强奸罪对张某判处新的刑罚B.原判刑罚不再执行,仅以强奸罪对张某判处新的刑罚C.撤销缓刑,对强奸罪做出判决,并将其与原判刑罚实行并罚D.撤销缓刑,对强奸罪做出判决,并将其与原判刑罚实行并罚,之后再减去已经过的缓刑考验期限正确选项:C(6)对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
法学《刑法分论》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刑法》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某甲与某乙投宿同一旅馆同一房间,某甲得知乙是一家大公司的采购员,携带一笔巨款,准备进货。
于是晚上某甲便机请乙喝听装饮料(内掺有安眠药),乙服后很快就错昏睡不醒,某甲便乘机将某乙携带现金的皮包扭开,拿走定货现金15000元。
甲的行为构成(D )。
A.盗窃罪B.诈骗罪C.抢夺罪D.抢劫罪2.甲、乙二人某天晚上携带凶器潜入商店准备进行抢劫,但在进店后发现值班人员睡着了,两人就在没有使用凶器的情况下取得大量商品。
甲乙的行为构成(A )。
A.盗窃罪B.抢劫罪C.抢劫罪预备和盗窃罪D.抢夺罪3.甲偷乙的自行车被乙当场抓住,甲为挣脱逃跑而将乙打成重伤。
甲的行为构成(A )oA.抢劫罪B.故意伤害罪C.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D.抢夺罪和故意伤害罪4.甲自己饮酒过量醉倒在路旁,乙从此经过,见有机可乘,就将甲身上的钱掏走,钱包内有现金850元。
甲的行为构成(C )。
A.抢劫罪B.抢夺罪C.盗窃罪D.抢劫罪和盗窃罪5.甲系某宾馆服务员,在上班期间,经常乘客人不在房间之机,窜入房内以旅客的名义偷打国内、国际长途电话。
甲的行为构成(B )。
A.贪污罪B.盗窃罪C.侵占罪D.不构成犯罪6.王某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话线数额不大,但造成了严重后果。
王某的行为构成(B )oA.盗窃罪B.破坏公用电讯设施罪C.盗窃罪和破坏公用电讯设施罪D.危害公共安全罪7.盗窃由单位已盖好印章的空白转帐支票,并冒充签发支票单位的人员向商店骗购大量货物的,应定(A )oA.盗窃罪B.票据诈骗罪C.盗窃罪和票据诈骗罪D.诈骗罪8.甲盗窃了某单位印鉴齐全的空白转帐支票,自己不到商店使用。
于是甲找到邻居乙,对乙说:捡到一张支票,请乙帮忙去商店买些高级音响,并许诺给乙一台录象机。
乙跑到商场签发单位的人员骗购了大量高档音响。
乙的行为属于(C )oA.盗窃罪B.盗窃共犯C.票据诈骗罪D.票据诈骗罪的共犯9.甲、乙二人为了游玩,多次偷开汽车并将其遗弃,严重扰乱工作、生产秩序并造成严重损失,甲乙的行为构成(A )oA.盗窃罪B.流氓罪C.扰乱社会秩序罪D.破坏生产经营罪10.甲系某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因其家庭住房紧张,急需一笔资金购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分论C
一、名词解释
1.法定刑
2.贷款诈骗罪
3.妨害公务罪
4.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二、简答题
1.简述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的概念和特征
2.交通肇事罪有哪些特征
3.刑讯逼供罪具有哪些特征
三、论述题
1.试论盗窃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2.什么是伪证罪?其构成特征是什么?它与诬告陷害罪有何区别
四、案例分析
被告人刘某,男,47岁,某村治保主任。
1998年10月17日上午7时许,该村保管员发现种子仓库被盗,丢失麦种200余斤,便向治保主任刘某报告。
刘某怀疑是本村村民所为。
刘某一面派人去派出所汇报,一面派人把岳某叫到村委会院内的一间屋子里。
刘某亲自上阵,对岳某进行辱骂,拳打脚踢,逼岳某承认麦种为其所偷。
岳某不承认,刘某就命令失将岳某关在小屋里,由民兵看守。
次日晚上,刘某带领两名民兵,继续对岳某进行威逼、刑讯。
因岳某不承认偷麦种,就将岳某捆绑起来,吊在房梁上。
岳某不堪忍受毒打,被迫承认偷了大队麦种,但和被盗情况不一致。
刘某仍让民兵把岳某关在小屋内。
半夜,岳某上吊自杀身亡。
在案件诉讼过程中,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被告人刘某的行为构成刑讯逼供罪;另一种观点认为被告人刘某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
问:刘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并请说明理由。
第1 页共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