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筋土挡墙墙背土压力分布规律研究

合集下载

土力学-土压力

土力学-土压力

5. 有地下水时土压力的计算
水土分算
q
1 1
按浮重度计算得 到的主动土压力
静水压
2 2 3 3
Hw
w Hw
(1)水土合算:采用饱和重度计算土压力。 适用于黏性土。
(2)水土分算:采用浮重度计算土压力,再计算水压力,并叠加。 适用于无黏性土。 • 问题:分算和合算,哪种算法得出的主动土压力较大?
(1)重力式挡土墙
墙顶 墙 后 土 压 力
衡重式挡土墙

墙 前 面
墙 背
墙趾
墙 跟 (踵 )
(2)各类桩支护(柔性支护)
钢板桩
钢筋混凝土桩(基坑)
钢筋混凝土桩(边坡)
(3)加筋土挡墙和土钉墙
土 钉 面 板 拉筋 填土 基 坑
加筋土挡墙
土钉墙
3. 土压力与刚性挡墙位移的关系
(1) 刚性位移
形式:平动和转动。 方向:朝向土体和背离土体。
第七章 土压 力
一、概 述
1. 土压力的概念
土压力earth pressure:挡土结构背后土体的自重或外荷载在结构上 产生的侧向作用力。
2. 挡土结构的类型
刚性(重力式):结构截面大,因此刚性大,故计算时可忽略其 自身变形,只考虑刚性位移(平动和转动)。土压力分布形式相对简 单。 柔性:结构自身变形较大,如各类桩、地下连续墙。因位移对 土压力有直接影响,故其土压力的分布形式较刚性挡土结构复杂。 锚拉型:通过在土中锚(埋)入土钉、拉筋等保证土体的稳定 性,如土钉墙、加筋土挡墙。其土压力分布形式更为复杂。
2
五、小 结
1. 两种土压理论的比较
(1)所针对的都是墙后土体均处于极限状态的土压力。
(2)Rankine土压理论通过土中一点的极限平衡方程得到土压力计算公式 , 可得到土压力的分布形式。Coulomb理论通过滑动楔体的极限平衡方程得到土 压力计算公式,得到的是土压力合力。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挡墙设计方法的研究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挡墙设计方法的研究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挡墙设计方法的研究摘要: 在分析了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挡墙破坏形态的基础上, 总结归纳了国内外有关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挡墙极限平衡法、极限状态法和有限单元法三种设计方法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提出了该结构的设计发展方向。

关键词: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挡土墙设计破坏中图分类号:tu476+.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挡墙的破坏形式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挡墙的破坏形式主要有三类: ①外部稳定性破坏; ②内部稳定性破坏; ③加筋土挡墙的变形破坏。

目前国内外加筋土挡墙的设计主要是基于①、②进行稳定性验算的。

外部破坏一般表现为结构的整体失稳、倾覆等, 其力学行为与重力式挡墙相似, 破坏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平面滑动、倾覆破坏、地基破坏和深层滑移。

内部破坏发生在加筋土体的内部, 主要表现为拉筋材料的拉断破坏、拔出破坏以及由于拉筋和面板连接处的局部应力超过构件的构造强度发生的连接件破坏。

变形破坏是指加筋土结构虽未发生整体失稳, 但由于其变形过大而丧失正常的使用功能, 主要包括加筋土挡墙墙面的过大变形和地基的沉降破坏两种形式。

在实际工程中, 加筋土支挡结构的破坏往往表现为综合性的破坏,各种破坏形式互相交叉、互相转化。

2 设计方法概述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挡墙的设计方法很多, 但可归纳为极限平衡法、极限状态法和有限单元法三种。

极限平衡法和极限状态法是用于分析加筋土挡墙极限破坏时的稳定安全系数, 有限元法则用于分析加筋土挡墙在工作应力状态和极限破坏状态时拉筋材料的拉力分布与土体变形情况。

一个完整的加筋土挡墙的设计分析应包含极限平衡分析、工作应力状态分析及墙体变形量的估算等内容。

2.1极限平衡法目前,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挡墙的设计方法普遍采用极限平衡分析方法。

该方法是对加筋土挡墙进行稳定性验算, 即分析计算墙体整体结构内、外部稳定破坏所需的拉筋材料强度及应力分配。

外部稳定性设计分析是将加筋土体视为具较高强度的复合土体, 再依据传统重力式挡土墙外部稳定性设计分析方法进行计算。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研究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研究

土墙 土压力强度 的分布形式 、主动土压力 系数 、 合 力作用点 及其影 响 因素仍 是 当前研 究 的重点 课题 。

事实上 ,挡墙土压力分布不仅仅受墙 背填土 f J pd +p 性质 、 挡墙形状 、 墙体位移 、 破裂 面形态等因素影 响 ,而 且 挡 墙 墙 后 填 土 工 况 也 是 一 个 重要 因 素 。 B 例 如 , 砌 片 石 的 重 力 式 挡 墙 施 工 时 , 往 先 将 浆 往 图 1 挡 土墙分 析模型 示意 图 墙后老土挖 去一楔 体 , 待挡墙 砌筑 完毕后 , 回 再 填砂 土或 性 质 较 好 的 粘性 土 。由于 墙 后 回填 砂 土 11 第 一 种工 况 : 后 无 开挖 回填 . 墙 未 完 成 自重 固结 , 缩 性 较 大 , 致 回填 土 与 原 压 导 在基坑工程 中, 泥土搅拌桩 、 水 地下连续墙等 状 土 在 开 挖 面 上 的 质 点 速 度 、位 移 不 能 保 持 一 围护挡墙施工时无需先开挖后回填 , 墙后土体都为 致, 必然影 响土体水 平应 力传 递 的连续性 , 这种 连续介质 , 这与公路中浆砌片石的重力式挡墙先开 情况下滑动楔 体的滑裂面往往 就为开挖面 ; 而在 挖 后 回填 有所 区别 。图 1 的滑裂 面B 为假 想 滑裂 中 C 基 坑 工 程 中 , 泥 土 搅 拌 桩 、 下 连 续 墙 等 桩 墙 面 , 水 地 滑动锲体A C B 与原状土体 c 面下半部分土体) 围护 结 构 则 与 上 述 工 况 截 然 不 同 , 后 土 体 一 般 在滑裂面上质点的速度 、 墙 位移保持一致 , 土体水平 无开挖 回填 , 可看作地表 水平 的半空 间。 由此可 应力 的传递保持连续性 。 因此 , 微元体上下边界压 见 , 挡 墙 土 压 力 分 析 时 , 必 要 区分 开 上 述 两 力P + 对 有 和p 咖可直接用g 和g + 代替 。 + + 种 不 同工 况 : 1墙 后 无 开 挖 回 填 ; 2 墙 后 有 开 () () 单元 体 水平 力 ∑F = :P ・ + xD s0 i一 n

试论述影响土压力的有关因素及其作用规律

试论述影响土压力的有关因素及其作用规律

试论述影响土压力的有关因素及其作用规律要讨论影响土压力的有关因素及其作用规律就要先了解什么是土压力,土压力的种类有哪些,如何正确计算土压力的大小等。

在《岩土支挡与锚固工程》之前,我们已在《土力学》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土压力的知识。

下面我们就简要讨论一下土压力的相关知识。

土压力是指挡土墙后的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对墙壁产生的侧压力。

根据墙的位移情况和墙后土体所处的应力状态,土压力可以分为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

主动土压力最小,被动土压力最大。

当挡土墙静止不动,墙后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时,土对墙的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

当挡土墙受墙后填土作用离开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

当挡土墙受外力作用使墙身发生向土体方向的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被动土压力。

关于土压力的计算,我们常用到两种理论,分别为朗肯土压力理论和库伦土压力理论。

朗肯土压力理论是利用应力的极限平衡来求解的,它的基本假设是:挡土墙墙背直立,墙后填土面水平,墙背光滑。

而库伦土压力理论是根据墙后所形成的滑动契体静力平衡条件建立的土压力计算方法。

它的基本假设是:挡土墙和滑动土契体视为刚体,墙后填土为无粘性砂土,当墙身向前或向后偏移时,墙后滑动土契体是沿着墙背和一个通过墙踵的平面发生滑动。

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后,我们就来对影响土压力的有关因素及其作用规律进行讨论。

作用在挡土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例如如挡墙的高度、墙背的形状、倾斜度以及填料大物理力学性质,填土面的坡度及荷载情况,挡土墙的位移大小和方向,支撑的位置,填土的施工方法等。

下面就结合《岩土支挡与锚固工程》,《土力学》以及一些其他相关资料来对影响土压力的因素做一个分类讨论:1.不同土类中的侧向土压力差异很大。

采用同样的计算方法设计的挡土支护结构,对某些土类可能安全度很大,而对另一些土类则可能面临倒塌的危险。

加筋土挡墙的原理分析

加筋土挡墙的原理分析

(3)玻璃纤维土工格栅
• 玻璃纤维土工格栅是以玻璃纤维为材质,采用一定的编织工艺制 成的网状结构材料,为保护玻璃纤维、提高整体使用性能,经过 特殊的涂复处理工艺而成的土工复合材料。玻璃纤维的主要成份 是:氧化硅、是无机材料,其理化性能极具稳定,并具有强度大、 模量高,很高的耐磨性和优异的对寒性,无长期蠕变;热稳定性 好;网状结构使集料嵌锁和限制;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承重能力。 因表面涂有特殊的改性沥青使其具有两重的复合性能,极大地提 高了土工格栅的耐磨性及剪切能力。 有时配合自粘感压胶和表面沥青浸渍处理,使格栅和沥青路面紧 密结合成一体。由于土石料在土工格栅网格内互锁力增高,它们 之间的摩擦系数显著增大(可达08~10),土工格栅埋入土中的 抗拔力,由于格栅与土体间的摩擦咬合力较强而显著增大,因此 它是一种很好的加筋材料。同时土工格栅是一种质量轻,具有一 定柔性的塑料平面网材,易于现场裁剪和连接,也可重叠搭接, 施工简便,不需要特殊的施工机械和专业技术人员。
单向塑料土工格栅
• 用途:
单向拉伸塑料土工格栅是一种高强度土工合成材料。广泛应用于 堤坝、隧道、码头、公路、铁路、水利、环保、建筑等领域。 其主要用途如下: 1、 增强路基,可有效地分配扩散载荷,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承 载力,延长使用寿命; 2、 可承受更大的交变载荷; 3、 防止路基材料流失造成的路基变形、开裂; 4、 使挡土墙后的填土自承能力提高,减少挡土墙的土压力,节 省费用,延长使用寿命,并降低维修费用; 5、 结合喷锚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边坡维护,不仅可节省投资, 而且可以大大缩短工期; 6、 在公路的路基和面层中加入土工格栅,可以减少沉降、减少 车辙,推迟裂缝出现时间,可大大减少结构层厚度; 7、 适用于各种土壤,无需异地取材,省工省时; 8、 施工简单快捷,可大大降低施工成本。

土压力与挡土墙

土压力与挡土墙

土压力与挡土墙1.引言土压力指的是土壤中由于自重形成的垂直向下作用的力量,它是设计和施工土木工程如挡土墙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挡土墙则是一种常用的结构,用于抵抗土壤的水平推力,以保护建筑物、道路和堤坝免受土壤侵蚀和坍塌。

本文将探讨土压力对挡土墙的影响以及常用的挡土墙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土压力的形成与影响土压力的形成是由于土体的自重以及外部施加的荷载导致土壤颗粒间的相互压实和相对位移,从而产生一个向下和向外的力。

土体的类型、密实度、粒径分布以及施加在土体上的荷载等因素都会影响土压力的大小和分布。

土压力对挡土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挡土墙的稳定性土压力是挡土墙稳定性设计中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挡土墙在承受土压力作用时,必须能够平衡土体的水平推力,以防止挡土墙的倾覆或滑移。

设计挡土墙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压力的大小和分布,以确定墙体的尺寸、材料和支护结构等。

2.2 墙身和基础结构的变形土压力会导致挡土墙墙身和基础结构的变形。

墙身受到土压力的作用会发生弯曲和变形,因此需要合理设计挡土墙的截面形状和墙体厚度,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变形控制。

基础结构受到土压力的影响也会发生沉降和倾斜等变形,需要采取适当的基础处理措施,如加固基础或采用合适的基础形式。

2.3 挡土墙的开挖工作在挡土墙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土体的开挖工作。

开挖后形成的挖土面会受到土压力的作用,特别是在挖土面上部往下依次深挖的过程中,土压力会导致挖土面的塌方和土体的失稳。

为了保证挖土面的稳定,常常需要采取支护措施,如钢筋混凝土构造、土工合成材料和挡土结构的设置等。

3.常用挡土墙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为了有效地抵抗土压力,保护建筑物和其他工程设施的稳定,人们设计和建造了各种各样的挡土墙结构。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挡土墙结构及其工作原理:3.1 重力挡土墙重力挡土墙是由自身的重量来抵抗背后土压力的,通过墙体的自重产生与土压力相反的水平力,实现力的平衡。

台阶式加筋土挡墙土压力计算研究

台阶式加筋土挡墙土压力计算研究

a一 高 v 11 —
q1 t q H< n 1 K, ao 。 a ) ¨ n<H J 肌 L l 口 e(
lK1L a 0 Hi q , tn < <H2
式 中 :——作 用 于二级 挡墙墙 顶 的等效 附加荷载 , 以 q 可 取 为一 级挡墙 墙底 竖 向土压 力 ,:T ; q H ̄
2 1 小型 台阶 .
I H2 a 9 。 0 > tn( 0 - )
值与实测值吻合的较好 。
1 工程 实例L 2 J
由于受 到场地 条 件 的 限制 , 台阶 宽 度较 小 , 时二 此 级 挡墙 墙 角 完 全 承 受 等效 附 加 荷 载 的作 用 ( 图 1 。 见 )

某 台 阶 式 加 筋 土 挡 墙 共 分 5级 , 级墙 高 为 6 台 阶 单 m,
改进 弹性 力学 方法 克服 了上 面两种 方法 的不足 , 既
力起 到决定 作用 , 而对 于距 离 挡墙较 远 的附加 荷载 的贡 献可 以忽略 不计 。
可做 到 与实 测 值 较 为接 近 , 至 于 造成 较 大 的经 济浪 不
费; 又避 免 了计 算 土压 力 值偏 小 的问 题 , 证 建 筑 物有 保
宽 4 墙 后 填 土 的重 度 7 : m, = =
级挡墙在二级加筋土挡墙产生的侧 向土压力可以表
f , <I n 0 Hi a
示为 :
1k / , 摩 擦 角 — 4。 9 N m3 内 0。 为了简化计 算 , 在本 文 中只 考 虑 两 级 挡 墙 。一 级 挡 墙 的设 计 同单 级 挡 墙 , 以参 看 《 可 公 路 加 筋 土 工 程 设 计 规 范
形 和稳定 的 因素很 多 , 并且 用现 有 的土压力 理论 分析 加

挡土墙土压力非线性分布的计算方法研究

挡土墙土压力非线性分布的计算方法研究
维普资讯
第3 0卷 第 4期 20 0 8年 8月
重 庆 建 筑 大 学 学 报
J u n lo o g i gJa z u U nv r iy o r a fCh n q n in h ie st
Vo1 3 NO 4 .0 . Au g. 2 0 08
162) 10 4 岩土 工 程 研 究 所 对 斜 单 元 体 进 行 力 和 力 矩 的 平 衡 分 析 ,得 到 了墙 背 粗 糙 且 填 土 坡 面 倾 斜 情 况 下 的 基
土 压 力 解 析 解 ,并 进 一 步 分 析 了 填 土 坡 面 倾 角 对 土 压 力 的 影 响 。 对 比 分 析 表 明 : 经 典 朗 肯 土 压 力 理 论
Ab t a t s r c :Ba e n e uii i na yss o o c s a om e t wih i ln d s 1e e e ,a na y ia ol i n sdo q l brum a l i ff r e nd m n t nci e ol l m nt n a l tc 1s uto o a t e s e w ih i c i d s r a e o i1a o h r t i i a 1w a r os d. a d t n l n e o l e fe r h pr s ur t n lne u f c ffl nd r ug e a n ng w l s p op e n he i fue c fsop
En ne rn gi e i g, H e e ni r iy f Te hno o f iU ve s t o c l gy, H e e 30 9,P. R. Chi 3.I tt e o e e hn c f i2 00 na; ns iut fG otc ialEngi erng, Sc o v l ne i ho lofCii a y a i gi e i g,Da in U nier iy ofT e hno o nd H dr ulc En ne rn la v st c l gy,D a in 1 602 la 1 4, P. R. Chi a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ax = DcosD 2R T sinD [ cosU+ + D cos( U- D ) - sin2D 2qh + C hH
( 16)
( 10) 式中 , C 为积分常数。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10 第 1 期
# 研究与设计 #
2tan( U+ D ) ( sin U-
加筋土挡墙墙背土压力分布规律研究
R T 和 h 对加筋土挡墙土压力的影响
3
图 2 是在 H = 5. 0 m, C= 19 kN/ m , q = 10 kP a 下得到的一组加筋土挡墙墙背主动侧向土压力 随 RT 、 h 和 U 的变化 曲线图。综合 分析图 2 和 式 ( 12) 、 式( 13) 及式 ( 16) , 可以得出 : 当拉筋垂直间距 h y ] 或者拉筋单宽拉力 R T = 0 时, 土压力等于没 有拉筋情况下的土压力, 说明了本文土压力公式的 合理性; 土压力及其合力随拉筋单宽拉力 R T = 0 的 增加而减小, 随拉筋垂直间距 h 的增加而增加。还 可以看出 , 填土表面可能出现开裂现象。
研究
Research and Design
与设计
加筋土挡墙墙背土压力分布规律研究
周亦涛1 , 杨广庆2 , 梁小勇3 , 张培成1 , 代智光1
( 1.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水利工程系 , 河北 沧州 061001; 2. 石家庄铁道学院土木工程分院 , 河北 石家庄 050043; 3. 河北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18)
加筋土挡墙设计的关键是拉筋拉力的计算, 而 拉筋拉力是用来抵消墙背土压力的 。因此 , 加筋 土挡墙设计的关键是怎样确定墙背土压力。目前 , 墙背土压力的计算方法有库仑合力法、 库仑力矩法、 正应力均匀分布法、 正应力梯形分布法、 正应力梅氏 分布法、 Osman 能量法、 经验法 和公路变系数法 [ 2] 等, 其基本理论是对朗肯土压力理论公式进行修正 , 其中公路变系数法更能合理解释一些实际土压力分 布情况, 因而在加 筋土挡墙设计中 得以广泛应用。 尹亚雄 [ 3] 、 王祥[ 4] 、 杨广庆[ 5] 等对加筋土挡墙进行的 现场试验研究和唐辉明[ 6] 、 林彤 [ 7] 、 周世良 [ 8] 等对加 筋土挡墙进行的模型试验结果均表明: 墙背土压力 沿墙高呈曲线分布且其分布形式和大小都与变系数 法差别较大。2009 年, 杨广庆
( 14)
D ] ( 15) cos( U+ D )
式中, D =
cos( U+ D ) cosD 2R T sinD [ ] 。 sin U cot ( U+ D ) 2qh + C hH
主动土压力的条件是 d E x / dH= 0, 则把式 ( 15) 代入式 ( 13) 就可得到主动极限平衡条件下的水平主 动土压力合力 E ax : cos D E ax = [ cos U+ 2t an ( U+ D ) ( sin Uco s( U+ D ) co sD ) ] ( qH + CH 2 ) - K ar e H R T D 2 h 水平主动土压力 Rax :
cosD C H H- y F ] # [ (q)( ) + D F- 1 H
周亦涛等
图 2、 图 3, 可以看出: 侧向土压力随墙土摩擦角 D增 加而减小, 且重心上移 ; 随填土内摩擦角 U增加而减 小。
C ( H - y ) ] - cosD ( D cos U- sinD ) R T ( H - y) F F- 1 D cos ( U- D ) - sin2D h H

要 : 综合考虑了拉筋垂直层间距与拉筋的抗拉强度的影响 , 利用 微元法提 出了加筋土 挡墙墙背 土压力计
算模型 , 进而得到墙背的土压力强度和合力的理论公式。研究 结果表明 : 文中提 出的加筋 土挡墙墙背 侧向土 压力强度公式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土压 力随墙 高呈非 线性分 布的规 律 ; 土 压力理 论值随 拉筋竖 向间距的 增加 而增加 , 随拉筋拉力的增加而减小 ; 主动破裂角随拉筋 拉力的增加 而增大 , 随拉筋垂 直间距的 增加而减小 , 且 加筋后的破裂角比未加筋的大 ; 土压力理论值比变系数法小且大于实测值。 关键词 : 加筋土挡墙 ; 侧向土压力 ; 拉筋间距 ; 拉筋拉力 ; 破裂角 中图分类号 : U 213. 15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2 - 3953( 2010) 01 - 0025 - 05
图3 侧向土压力随 D的变 化
当墙土摩擦角 D= 0 时, D = 1 和 K ar e = 1 , 式 ( 16) 化为: E ax = E a = [ 1 + 2( tan 2 U - t an U ) ] ( qH + co s U H 2 U 1 2 R T = t an ( 45 b) ( qH + C H )h 2 2 1C H 2)2 H RT h ( 18) 从式( 18) 可以看出 , 当 D = 0 时 , 加筋土挡墙墙 背土压力是朗肯主动土压力减去拉筋拉力 ; 进一步 取拉筋拉力为零, 则式 ( 18) 化为了经典的朗肯和库 仑主动土压力公式, 这也说明了本文土压力公式的 合理性。 2. 3 U 、 H和 D 对拉筋土压力系数的影响 分析式 ( 14) 和图 4, 可以发现: 水平拉筋土压力
收稿日期 : 2009 -09 -17 作者简介 : 周亦涛 ( 1978 ) ) , 男 , 讲师 , 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方面的 教学与研究工作 zh ouytw r@ t om. com
[ 11]
( 3)
S1 = R x tan D ,S 2 = R t an U ,R x = K Ry ( 4) 式中, K 为侧向土压力系数; D= 0 ~ 2 U / 3, 为墙背 与填土界面摩擦角 ; U为回填土内摩擦角。 把式( 4) 代入式( 1) ~ ( 3) , 可得:
图 2 侧向土压力随 h、 R T 和 U 的变化
由于墙体的位移直接与拉筋的应变有关, 拉筋 应变越大, 墙体位移也就越大。实际拉筋单宽拉力 R T = 0 是随拉筋应变增加而增加 , 本文提出的土压 力计算值随 R T = 0 增加而减小, 因而本文的土压力 公式能解释墙背土压力随墙体位移增加而减小。 分析主动破裂角表达式( 15) , 可以得出: 主动破 裂角随拉筋单宽拉力 R T = 0 的增加而增加, 随拉筋 垂直间距 h 的增加而减小; 加筋后的破裂角比未加 筋的大。 2. 2 U和 D 对加筋土挡墙土压力的影响 图 3 是在 H = 5. 0 m, C= 19 kN/ m , q = 10
等把加筋土挡墙墙
背侧向土压力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对比 , 结 果表明: 实测值都偏小, 且土压力沿墙高的分布与实 测也有较大不同。 廖红建
[ 10]
对加筋土的土压力偏小进行 了试验
研究 , 结果表明侧向土压系数随筋材间距减小而减 小; 蒋楚生 对土工格栅减小路堤支挡结构的土压 力进行了理论分析 , 提出了加筋土挡墙主动土压力 合力的计算公式 , 公式表明了筋材的存在减小了墙 背土压力, 且随着筋材层数的增加而减小。本文将 基于筋材竖向间距的考虑, 用水平微元体法对柔性 材料加筋土挡墙墙背主动土压力的分布及其合力进
2
联立式( 5) 和式 ( 6) , 可得侧向土压力系数 : cos D sin( H- U ) [ 1T t anH ] ( 7) K = t anH cos ( H - U+ D ) Ry t an( H - U ) 把式 ( 7) 代入式 ( 6) , 得垂直土压力的微分方程 为: dR y 2 sin D sin( H - U )[R T t anH ] = C y dy H - y cos( H - U+ D ) t an ( H- U ) ( 8) 1. 3 土压力的求解 在式 ( 8) 中 , 令: sin( H - U ) , B = sin D cos ( H- U ) t an H A = sin D cos ( H - U+ D ) co s( H- U+ D ) ( 9) 则微分方程式( 8) 的通解为:
( 17)
式中, K are 为 水 平 主 动 拉 筋 土 压 力 系 数, K ar e = cosD ( cosU- 2 sinD ) sinD 。 ) ; F = 2 ( cosD- DsinU cos( U+ D ) D D cos( U- D ) - sin2D
2
2. 1
加筋土挡墙土压力影响因素分析
E re = K re
RT H ; K re 为水平拉筋土压力系数 , K re = h
( 5) ( 6)
cos ( H- U ) cos D 。 cos( H- U- D ) 1. 4 ( 极限) 主动土压力 将加筋土挡墙墙背水平土压力式 ( 13) 对破裂角 H求导 , 并令 dE/ dH= d ( E x / co sD ) / d H= 0, 则得 : cot H + 2t an( U + D ) co tH - t an( U + D ) cot U +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5
2010 第 1 期
# 研究与设计 #
加筋土挡墙墙背土压力分布规律研究
周亦涛等
由边界条件 Ry ( y = 0) = q 可求得积分常数 C, 进而得到垂直土压力 Ry 的精确解: Ry = ( q C H ) ( H - y ) 2A + C (H - y) + 2A - 1 H 2A - 1 H - y 2A T t anH ) ] H t an ( H- U ) ( 11)
E x = E cosD= = =
(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