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第10课鸦片战争

第10课鸦片战争课程标准:列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说明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体会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精神。
高考考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英国走私鸦片和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过程;中英《南京条约》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内容概要。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战争过程级结果;《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基础知识】一、鸦片战争1.背景:(1)中英国情:中国:政治上,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日益腐朽;财政困难;军备废驰;阶级矛盾尖锐。
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牙发展缓慢。
外交上,实行闭关自守英国:政治: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经济上,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外交上,实行对外扩张,扩大海外殖民地,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根本原因:工业革命推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需要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3)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2、经过:第一阶段:1840年6月——广东——厦门——定海——天津白河口——南下广东第二阶段:1841强占香港岛——攻占沿海城市——镇江(海龄)——1842年8月,南京下关3、结果:《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失败的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难以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4、影响:A、社会性质的变化: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B、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华民族与欧美列强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C、革命性质变化: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思想领域变化:“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芽。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A、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列强“修订条约”的要求。
2、经过:第一阶段:1856——1858,攻占广州,进逼天津,《天津条约》签订。
第二阶段:1859——1860,占领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签订。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ppt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ppt
一、目标
1. 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2. 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 掌握鸦片战争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二、导入
1. 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和简要介绍。
2. 提出问题:你知道鸦片战争是什么吗?
三、内容
1. 鸦片战争的起因:
- 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导致中国国内社会问题浮现。
- 中国政府对鸦片货物进行查缉,引发事件发展。
2. 鸦片战争的经过:
-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攻占广州,中国签订《南京条约》。
-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军再次进攻中国,中国签订《天津条约》。
3. 鸦片战争的影响:
- 中国领土遭受割让,权利受到侵犯。
- 中国国内局势动荡,社会动荡剧烈。
4. 鸦片战争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 《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的签订。
- 林则徐的抗英斗争。
- 鸦片战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四、总结
1. 鸦片战争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国家的屈辱。
2.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重要事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五、作业
1. 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事件和背景。
2. 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对中国人民的教训又是什么?
六、参考资料
1. 《中国近代史》
2. 《鸦片战争史》
七、结束语
1. 感谢各位同学的聆听,希望大家能够加深对鸦片战争的理解和认识。
2.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国近代史上的另一个重要事件,请做好准备。
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必修1 第10课鸦片战争琼山中学历史组吴小英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并从中概括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让学生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危害及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正确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 学生认识中国近代历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
3. 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地、理性地、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利用问题探究的方法,用七个问贯穿全课,督促学生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 加强对学生史料研读方法的培养,利用课本资源,促进学生提取有效知识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鸦片战争背景原因及中国战败原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引导学生从世界发展潮流的立场和角度来认识问题,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2.从爱国将领和民众浴血抗敌,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和权益壮烈牺牲的历史事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认识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的悲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后果。
难点:中国战败的原因;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三、教学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同时与史料研读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什么时间为标志的?就是爆发于1840年中英之间的鸦片战争。
我们今天就走近这场如此具有标志性的战争。
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思考,对这场战争抽丝剥茧。
一、鸦片战争思考一:分析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状况,推测鸦片战争的结果。
(提示: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概括。
)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巨大反差指导学生思考1840年前夕中英两国的社会状况,引导学生先找出比较点,然后再列出中英两国差异。
2020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含解析)1

第10课鸦片战争知识纲要导引答题术语导学(1)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
(2)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知识点一虎门销烟1.国际国内形势(1)国际: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国相继开展工业革命。
为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2)国内①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财政困难.②政治:清朝政治腐败,军备废弛。
③对外政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鸦片走私(1)原因:受自然经济的抵制,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2)影响:掠夺大量白银,摧残中国人民身心健康.3.虎门销烟鸦片输入严重威胁清政府统治(1)原因:湖广总督林则徐等请求禁烟。
(2)概况:道光帝任命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爆发的借口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需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而不是英国一再宣扬的保护鸦片贸易。
知识点二鸦片战争1.过程(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在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2)扩展: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3)结束: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2.结果(1)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3)1844年美法分别与中国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3.影响(1)给中国带来巨大屈辱和灾难,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2)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1841年初,英国军队武装占领香港岛,《南京条约》中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开启了西方列强侵占中国领土的先例。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教案大全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教案大全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教案大全一【教学内容】《鸦片战争》(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第四单元第10课,需1课时【教材分析】《鸦片战争》这一课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影响等内容,其中两个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影响为重点,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和“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为难点。
教材以19世纪初英国的对外侵略扩张讲起,作为一个导入,由此帮助学生进行一个回顾性的知识连接,帮助学生为本课的学习提供背景材料,并进一步向学生提出疑问:英国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侵略扩张后,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为什么还要把中国作为他的下一个目标?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由此进入这堂课的重点问题:分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简单讲述经过,对于结果《南京条约》的签订,要引导学生分析条约的危害。
影响是另一个重点,要使学生明确,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接着在以列强侵略的不可满足性导入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简单的一笔带过,重点讲结果即《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并比较两者的内容和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有什么变化?接着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最后可以提出两个问题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总结:1、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2、学完本课你有什么启示?请学生回答后教师做总结,点明“落后挨打”“思变才能崛起”的道理,进而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1、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鸦片战争》这一课,对鸦片战争已经有深刻感性认识。
2、鸦片战争既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又是中国屈辱史的开端,学生在平时的爱国主义教育中也接触的比较多。
3、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和素质都比较好,接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南京条约》,英、法、美三国提出的“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

第10课:《鸦片战争》大纲版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1. 原因:①根本: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想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
②直接:林则徐在广州禁烟。
(手段太粗暴:包围商馆、杀头示众、停止中英贸易、逼交鸦片和强迫具结。
)2.过程:①前奏: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②开始: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③扩大:英军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道光帝宣战。
④结束:1842年8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海面,扬言架炮攻城,清政府屈辱求和。
3.结果: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
(1)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协定关税: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2)影响: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4.失败的原因:①根本:落后的封建制度战胜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高一只讲此点)②客观:英国国力强大、武器先进。
③主观:中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道光帝战和不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 背景:①根本: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仍不满足既得利益。
(自然经济的抵制,五口通商的结果很失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②直接:列强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遭到拒绝。
(中美望厦条约12年修约)2. 过程:①1856-1858年:广州-天津,签订《天津条约》。
②1859-1860年,天津-北京,签订《北京条约》。
3.结果:①《天津条约》:a.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d.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e.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②《北京条约》:a.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b.增开天津为商埠。
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案3篇

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案3篇。
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1.归纳法。
像鸦片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
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
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清陈澧“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_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_的武器炮和火箭。
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板书]第一节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后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学生看书][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10课 鸦片战争

第10课鸦片战争一.教材分析列举1840年至186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材地位《鸦片战争》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第10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
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的开篇,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二.重点难点及其突破【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怎样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涵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相对于殖民地而言,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
半封建: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重难点突破】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引导学生对这段历史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观:[出示: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重难点解析】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实行的一种政策。
并不意味着完全封闭国门,在清朝,它是指把对外交往和贸易完全置于清政府的严密监控之下。
清初,为孤立郑成功等反清力量,清政府曾两次下令实行海禁。
后来中外贸易只留下广州一处。
并实行“公行制度”,即由专门的行商垄断对外贸易。
领事裁判权:也称“治外法权”,说明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片面的最惠国待遇:近代中国与外国所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的权利,故称“片面最惠国待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 鸦片战争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① 识记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② 理解本单元包括这课沿着两条线索展开:既是西方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又是中国人民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
2、 过程与方法:掌握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运用问题进行探究,学会运用发展联系的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
3、 情感和价值观:深刻认识西方列强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对中国带来的殖民主义灾难,并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艰苦斗争的民族精神。
【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战争的原因,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内容。
2. 教学难点:联系条约的内容分析战争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这3件珍贵而且饱含着中华民族百
余年血泪的文物分别叫做牛首、虎首、猴首,
出自于圆明园,2002年,它们在嘉士德和苏富比
两家拍卖行在香港举行的拍卖会上公开露面,无
数华夏子孙为此震惊、愤慨、抗议;国家文物局
也严正申明,要求两家拍卖公司停止拍卖。
但正
义的呼声竟没有得到回应,为防止国宝再次流失,保利集团到现场参与竞拍,并以3317 万港币竞拍成功。
历经140年历史沧桑之后,这三件文物终于重归故里。
思考与判断:百年的中国屈辱史是从何时开始的?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教 训?
一、鸦片战争(1840—1842)
(一)历史背景:战争爆发前中国与世界
1、清政府:危机四伏(帮助学生从政治、经济、国防等各方面全方位把握)
2、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列强:蓬勃发展(运用比较法来认识中西对比的巨大差距)
思考: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怎样处理与中国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回答:西方列强为了发展工业革命,要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成为他们觊觎的对象。
实质上想要打开中国的大门。
思考:英国所采取的对华步骤:
1、首先与中国展开正常的贸易往来:“敲门”。
但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御,中国处于
出超地位。
英国处于入超地位,英国没有达到打开中国大门的意图。
2、英国开始对中国进行鸦片走私:“推门”。
英国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改变对华贸易逆差,
根本目的是还是想打开中国的大门。
3、英国的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特别是严重危害了清王朝统治。
中国开
始了禁烟运动(高潮是虎门销烟)中英两国的民族矛盾迅速激化,英国借此发动对
中国的侵略战争:“砸门”
通过帮助学生理清英国对华政策的演变,从而掌握英国发动对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拓展: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
请大家结
合史实对此进行判断。
(二)、战争经过:
1、爆发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入广东海面进行挑衅。
2、过程: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初,清政府由被迫抵抗转向妥协投降
第二阶段:1841初—1842年8月,英国开始扩大战争,清政府最终屈服求和。
穿插思考1:在整个鸦片战争中,与清政府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人民的反抗。
请列举中国人民反抗的表现:
①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②清军爱国官兵的抵抗斗争(课本上牺牲的清朝著名
将领一览表也用起来,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各族同胞同仇敌忾的精神。
)
从而体会到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的伟大精神。
穿插思考2:结合各方面的因素,思考中国为什么会输掉这场战争?战争结果又说明了什么?
在这里主要引导学生结合战争的背景、以及清政府的领导不力来认识我们输掉战争的根本原因。
从而以历史发展的趋势来认识先进的资本主义必然战胜落后的封建主义这一历
史规律。
(三)、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1、结果:以《南京条约》为代表的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定
注意点:对《南京条约》应该做重点把握内容与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之间的关系,另外像开放的通商口岸要结合地图来加强记忆。
2、影响:中国进入近代历史,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注意点:在帮助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影响的时候,必须理清层次。
整个影响首先应该明确这场战争的性质,然后从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革命任务的变化三个方面来理解影响,并注意三个变化之间的关系。
本课一个重要概念“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应该在这里讲清楚:所谓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主权,而半封建是指封建主义仍然占统治地位,但民族资本主义正在产生发展。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都包括了政治、经济、思想各个方面的变化。
像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半封建都是对这个概念的错误理解。
最后在理解鸦片战争影响的时候结合三个模块中新思想的萌发也要提一下。
二、鸦片战火再燃(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一)原因:思考西方列强为什么很快对中国又发动了新的战争?
引导学生从中国的自然经济角度去思考,从而明确“再燃”是指英法发动第
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仍然是想要打开中国大门和市场。
(二)过程:1、注意结合“圆明园被洗劫”的历史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耻教育。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人民的反抗除了直隶提督的抵抗外,还应该把太
平天国的反侵略斗争结合进去。
(三)结果和影响:
1、结果:《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定以及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2、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了。
这里必须引导学生注意第二次鸦片战争影
响中在经济方面的影响是在必修2中要学习的。
【总结巩固】
【板书设计】
【重难点突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矛盾;中国人民从此担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例1]我们以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依据是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B.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C.中国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D.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解析]本题属于以果找因的因果关系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造成的主要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变化的分析能力。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巨大,导致
中国社会发生剧变,而一个国家最大的变化首先应该是社会性质的变化,正是社会
性质的改变,导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人民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而D项革命
性质的变化是由革命任务的变化所决定的。
[答案]B
2.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客观原因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综合国力强大;主观原因是清王朝的腐朽落后;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例2]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表明了
①腐朽的封建主义是无法与新兴的资本主义抗衡的②落后就要挨打③清王
朝的统治处于崩溃边缘④工业革命是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双方国情的掌握。
运用对比法比较战争爆发时中、英两国国情即可得出相关的结论:英国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科技、军事等
方面均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推断出中国失败的客观原因;而中国政府的腐败是主
观原因,综合分析客观、主观原因可得出根本原因。
而③选项中清王朝统治处于“崩
溃边缘”的说法不是很准确。
[答案]B
3.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①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②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③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扩大:①侵略国家增多,由英国一国扩大为四国②侵略区域扩大,由东南沿海扩大到中国北部沿海各省以及内地③主权丧失更多,由领海主权丧失扩大到内河航运权的丧失④领土割占更多⑤影响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例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两次战争都是由英法发动的B.两次战争都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C.两次战争中清政府都被迫签订了卖国条约D.两次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
[解析]比较战争的共同点首先应该从战争发动的目的来把握。
两次鸦片战争的本质相同点在于列强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为工
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服务。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