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雪后
古诗词:郑燮《山中雪后》原文译文赏析

古诗词:郑燮《山中雪后》原文译文赏析《山中雪后》清代:郑燮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译文】清晨起,打开门看到的是满山的皑皑白雪。
雪后初晴,白云惨淡,连日光都变得寒冷。
房檐的积雪未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
这样清高坚韧的性格,是多么不寻常啊!【注释】这是一首寓托身世的诗这句是说,屋上积雪未化,庭中亦因寒而未开放。
清孤:凄清孤独等闲:寻常、一般。
【赏析】《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是说清晨,诗人推开门,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显得没有活力。
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没有融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的画面。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
在这首诗歌中,郑板桥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扩展阅读:主要成就之书法艺术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掺人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
其画,多以兰草竹石为主,兰竹几成其心灵的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是独树一帜的。
由他23岁写的《小楷欧阳修《秋声赋》和30岁写的《小楷范质诗》推知,板桥早年学书从欧阳询人手。
其字体工整秀劲,但略显拘谨:这与当时书坛盛行匀整秀媚的馆阁体,并以此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字体有关。
对此,郑板桥曾说:“蝇头小楷太匀停,长恐工书损性灵。
”在他40岁中进士以后就很少再写了。
郑板桥书法最被称道的是“六分半书”,即以“汉八分”(隶书的一种)杂人楷、行、草而独创一格的“板桥体”。
“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对自己独创性书法的一种谐谑称谓。
清代梅花诗歌

清代梅花诗歌1.《山中雪后》(清代)郑板桥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2.《落梅》(清代)律然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
林下积来全似雪,岭头飞去半为云。
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
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纷纷。
3.《题画梅》(清代)李方膺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4.《访妙玉乞红梅》(清代)曹雪芹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5.《咏红梅花得“红”字》(清代)曹雪芹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6.《咏红梅花得“梅”字》(清代)曹雪芹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7.《咏红梅花得“花”字》(清代)曹雪芹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8.《玄墓看梅》(清代)德元谢却兰桡信杖藜,千峰盘磴入花畦。
晴云度影迷三径,暗水流香冷一溪。
僧寺多藏深树里,人家半在夕阳西。
登临更上朝元阁,满壁苔痕没旧题。
9.《梅花》(清代)王允皙茆屋苍苔岂有春?翛然曾不步逡巡。
自家沦落犹难管,只管吹香与路人。
10.《梅花》(清代)张问陶香雪濛濛月影团,抱琴深夜向谁弹。
闲中立品无人觉,淡处逢时自古难。
到死还能留气韵,有情何忍笑酸寒。
天生不合寻常格,莫与春花一例看。
11.《梅花》(清代)张问陶一林随意卧烟霞,为汝名高酒易赊。
自誓冬心甘冷落,漫怜疏影太横斜。
得天气足春无用,出世情多鬓未华。
老死空山人不见,也应强似洛阳花。
12.《梅花》(清代)张问陶野鹤闲云寄此生,暗香真到十分清。
最美冬天七言绝句

描写冬天的七言绝句
1、《山中雪后》(清)郑燮: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译文:清晨起来刚一开门,看到山头已被一场大雪覆盖。
此时,天空已放晴,初升太阳的光芒,透过淡淡的白云,也变得寒冷了。
房檐的积雪尚未开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
这样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是多么不寻常啊。
2、《对雪》(唐)高骈: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译文:雪花飘舞着飞入了窗户,我坐在窗前,看着青青的竹子变成白玉般洁白。
此时正好登上高楼去远望,那人世间一切险恶的岔路都被大雪覆盖了。
3、《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2019-2020-《山中雪后 郑燮》阅读附答案word版本 (1页)

2019-2020-《山中雪后郑燮》阅读附答案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山中雪后郑燮》阅读附答案
山中雪后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2.请对“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作简要赏析。
(3分)
3.“一种清孤不等闲”中的“不等闲”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情感。
(1分)
4.请具体说说诗歌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描写梅花的。
(2分)
答案:
1.清晨,雨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天气寒冷的景色。
(2分,意思符合即可)
2.通过“檐流未滴”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
从而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
(3分。
3.(1分)赞叹(欣赏、赞赏)
4.(2分)运用反衬的手法( 1分),通过天气的严寒反衬出梅花不畏风雪、迎寒开放(1分)。
郑燮《山中雪后》原文译文鉴赏

郑燮《山中雪后》原文|译文|鉴赏
《山中雪后》是清代诗人郑燮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人借此诗作托物言志。
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山中雪后》原文
清代: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晨起来刚一开门,看到山头已被一场大雪覆盖。
此时,天空已放晴,初升太阳的光芒,透过淡淡的白云,也变得寒冷了。
房檐的积雪尚未开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
这样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是多么不寻常啊!
注释
这是一首寓托身世的诗
这句是说,屋上积雪未化,庭中亦因寒而未开放。
清孤:凄清孤独
等闲:寻常、一般。
鉴赏
《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
清晨,诗人推开门,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显得没有活力。
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没有融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描图景);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点氛围)的画面。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明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绘图景),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
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析情感)。
在这首诗歌中,郑板桥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描写雪后初晴的诗句

描写雪后初晴的诗句
描写雪后初晴的诗句
雪后的初晴虽然冷,却让人觉得很开心,雪后几乎都会出太阳,这大概是天气的一种定律,下面是关于描写雪后初晴的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1、《山中雪后》
年代:清作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2、《雪晴》
年代:宋作者:杨万里
银色三千界,瑶林一万重。
新晴天嫩绿,落照雪轻红。
儿劣敲冰柱,身清堕蕊宫。
何须师鲍谢,诗在玉虚中。
3、《雪晴再次韵》
年代:宋作者:陈造
璇穹莹澈晴风后,晓日初融陌路泥。
老桧苍筠潜动色,迎春送腊好分题。
藏春僧合心曾恋,闯海山亭梦到迷。
回首桑阴三宿旧,鄮城东去虎存西。
4、《和王员外雪晴早朝》
年代:唐作者:钱起
紫微晴雪带恩光,绕仗偏随鸳鹭行。
长信月留宁避晓,宜春花满不飞香。
独看积素凝清禁,已觉轻寒让太阳。
题柱盛名兼绝唱,风流谁继汉田郎。
5、《雪复晴》
年代:宋作者:陈著
冬来多是雨,日日望云回。
飘洒不成雪,连绵如入梅。
高风吹日上,短影为山催。
那问归家事,床头有宿醅。
6、《雪晴》
年代:宋作者:陆游
腊尽春生白帝城,俸钱虽薄胜躬耕。
眼前但恨亲朋少,身外元知得丧轻。
日映满窗松竹影,雪消并舍鸟乌声。
老来莫道风情减,忆向烟芜信马行。
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解析 山中雪后(郑燮)

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山中雪后
【清朝】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
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
一种清孤不等闲。
1.请你描绘诗歌前两句所描绘的画面。
答:
2.分析诗歌后两句的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1.清晨起来刚一开门,看到山头已被一场大雪覆盖。
此时,天空已放晴,初升太阳的光芒,透过淡淡的白云,也变得寒冷了。
2.运用了衬托的手法,通过天气的严寒反衬出梅花不畏风雪、迎寒开放;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
形容雪温柔的诗句

形容雪温柔的诗句
1、山中雪后清代: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译文:清晨起,打开门看到的是满山的皑皑白雪。
雪后初晴,白云惨淡,连日光都变得寒冷。
房檐的积雪未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
这样清高坚韧的性格,是多么不寻常啊!
注释:这是一首寓托身世的诗这句是说,屋上积雪未化,庭中亦因寒而未开放。
清孤:凄清孤独。
等闲:寻常、一般。
2、咏雪南北朝:吴均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译文:微风轻摇着庭院中的树木,细细的飞雪落入竹帘的缝隙。
雪花像雾一般在空中飘转着,凝结于台阶好似落花堆积。
看不见院中杨柳发芽迎春,只见桂枝上挂满白色的雪花。
伤心泪下,愁情无人可以倾诉,这般多情愁思又有何益?
注释:萦空:在空中萦绕、飘动。
此处是写雪花凌空盘旋之姿。
凝阶:凝结于台阶。
杨柳春:指杨柳发出绿叶。
桂枝白:指桂树开花。
零泪:落泪。
道:诉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中雪后
朝代:清朝
作者:郑燮
原文: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译文
雪整整下一夜,到天明是天空依旧飘洒着细细的雪,整个山谷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让人觉得恍然置身于梦境中,谷中央的小瀑布早已结成了条条的冰凌,晶莹剔透,树枝上沉沉的压着厚厚的积雪,风吹来,树枝上的雪花绵绵密密的随着风纷纷扬扬的飘洒开来。
鉴赏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描图景);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点氛围)的画面。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明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
不屈的性格(绘图景),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
作者简介
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
江苏兴化人。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
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
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著有《板桥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
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